2011年山东省梁山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33481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山东省梁山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年山东省梁山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年山东省梁山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年山东省梁山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年山东省梁山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年山东省梁山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史记载: “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褥 不待贾而足 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以下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B江南商品经济不发达 C江南成为富饶的鱼米之乡 D当时江南耕作技术比较落后 答案: C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主要表现在【 】 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本国资本 重工业基础超过轻工业 自然经济仍然超过民族资本主义 A B C D 答案: B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

2、时期的农村政策,有关其表述正确的是【 】 A结果都保护了农民利益 B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 D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答案: C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 A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C社会主义 “三大改造 ”的基本完成 D中共八大的召开 答案: C 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 “过去 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 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 ”针对 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 “缺点和错误 ”,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

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答案: D “实现四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社会生产力 改变一切不相适应的管理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社会革命。 ”文中 “革命 ”的含义是【 】 A生产关系和上 层建筑的调整 B社会制度的变革 C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D实现生产力的飞跃 答案: A 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说: “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 ,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 ,现在恐怕不能到处这样套。 有些地区 ,缺点和错误不止是三个指头。如果说这些地方的缺点和错误只是三个指头 ,成绩还有七个指头 ,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是不能说服人的 ”。

4、刘少奇的讲话 【 】 实事求是 ,坚持真理 严厉批评经济工作中的 “左倾错误 ”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调整 反对将 “文革 ”动乱引人经济领域 A B C D 答案: B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读对外开放示意图 (局部 )(见下图 ),最早设置经济特区的有【 】 A B C D 答案: C 下列事件曾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重大影响的是【 】 鸦片战争 辛亥革命 新中国成立 改革开放 A B C D 答案: D 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 “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 ”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5、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 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答案: D 造成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基础的变化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价值取向的变化 D公民素质的变化 答案: A 20 世纪五十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 :“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 20年前少得多。 收音机改变了一切。 今天,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断。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 ”这直接说明【 】 A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B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 C知识经济时代人民政治自觉性提高 D人类政治文明往往领先于文

6、化水平而发展 答案: A 从大脚到多变 :中华民国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的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 1900 1919年女人美丽标准出现的原因是【 】 两方文化传入 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影响 新文化运动引起社会观念的变化 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 妇女杜会地位提高,成为国家的主人 A B C D 答案: B 四大媒介的产生顺序是【 】 A报刊、广播、电视、网络 B网络、电视、报刊、广播 C报刊、网络、电视、广播 D网络、电视、广播、报刊 答案: A “她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 但她 在文学、史学、科学、哲学、艺术诸方面都独领风骚,而且还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一切胚胎。 ”

7、其中 “她 ”指的是【 】 A古中国 B古希腊 C古印度 D地中海 答案: B 与明代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相比,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有【 】 手工工场 工厂制 手工生产 机器生产 政府压制 历届政府一贯支持 国内市场 世界市场 A B C D 答案: D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不少民族企业在内地创办,却在香港注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 B香港政策自由 C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D民族工业找靠山 答案: C 口号是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符号,口号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政治,它其实是穿着文化的外衣来表现政治的内涵。下列口号对应的历史时期,正确的是【 】 A “自己动手,丰

8、衣足食 ” 国民大革命时期 B “打倒列强,除军阀 ” 抗日战争时期 C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 解放战争时期 D “以阶级斗争为纲 ” 文化大革命时期 答案: D 下列生产工具的革新成果开始出现于唐朝的是【 】 A B C D 答案: B 新唐书 百官志载: “ 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 ”这主要是说明【 】 A唐朝的 “市 ”有地域限制 B唐朝的 “市 ”无时间限制 C唐朝城市商业发展迅速 D唐朝的 “市 ”有时间限制 答案: D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出现的第一次动力革命是【 】 A铁农具的使用 B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C牛耕的使用 D筒车灌溉农田 答案: C

9、 中国古代四大名镇除了佛山镇和朱仙镇外还有【 】 A汉口镇盛泽镇 B汉口镇景德镇 C长安洛阳 D景德镇盛泽镇 答案: B 徽商、晋商等诸多商帮活跃于全国是在【 】 A两汉时期 B唐宋时期 C元代 D明清时期 答案: D 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最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小农经济的产生 B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男耕女织 ” C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D小农经济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 D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陆游杂赋诗中提到的 “草市 ”最早出现于【 】 A秦代 B南北朝时代 C唐代 D宋代 答案: B 下列是古代

10、某收藏家的三幅典型藏品,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最早是在【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 D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基本政策。中国古代王朝一直奉行此政策,但商业经济仍不断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的不断进步 B从商容易致富 C政府没有具体执行此政策 D商人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 答案: A 某学习小组在举办 “中国改革开放 辉煌的三十年 ”的主题活动中,选取了一些素材。其中哪一个是不准确的【 】 A中日邦交开始正常化 B香港澳门热烈庆回归 C海峡两岸关系大发展 D神七载人航天谱新篇 答案: A 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 “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这主要是

11、因为【 】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答案: C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 “三大热潮 ”, 它们的共同点有【 】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以轻工业为主 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严厉限制 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 ,但又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 A B C D 答案: A 综合题 ( 20 分)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 20 世纪 20 年代至 30 年代初的美国社会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和图三反映当时美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2分)这一事件产生的原因有哪 些?(

12、 9分) (2)为应对这一事件,美国罗斯福政府采取什么对策?( 3分)其实质是什么?( 3分)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上述案例中借鉴什么经验或教训?( 3分) 答案: ( 20分)历史上的每次社会转型,都极大的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同时也产生了诸多发展中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明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作家司各特说: “在蒸汽机出现以前,纺织厂建筑在水边,建在偏僻的乡村里。那时雇主和人之间还保持着私人关系,雇主必须关注工人的生活。包括吃什么,住在哪里,等等。在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搬到城市,这时工人在雇主眼里就只是工具了,雇主在这个星

13、期找 500个人干活,付给他们一个星期的工资,下个星期又找 500 个人干活,把前面这 500 个人就丢掉了,好像是丢掉 500个旧梭子一样。 材料三 到 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化。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中国领导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 。到 1981年或 1982年, 90以上的家庭是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到 1983 年底,甚至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在中国农村消失了,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 1)你从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3分)请依据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发展特征 ( 3分) ( 2)依据材料二,解读出蒸汽机的使用给英国工人生活带来的变化。( 3分) ( 3)试述 80 年代我国实行 “生产责任制 ”对现代化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11 分)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