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吉林长春十一高中高一上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33505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吉林长春十一高中高一上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吉林长春十一高中高一上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吉林长春十一高中高一上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吉林长春十一高中高一上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吉林长春十一高中高一上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吉林长春十一高中高一上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江苏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 2009年 5月 18日,世界刘氏宗亲会馆在沛县落成,大批海内外刘姓子弟前来寻根问祖,联谊交流。这一事件与下列哪一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 ( ) A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孔子 ) B “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左丘明 ) C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 ”(项羽 ) D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描述的刘姓子弟前来寻根问祖反映了宗法血缘亲情在当今社会仍旧有重大影响和现实意义,备选项 B中

2、“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 ”强调的也是宗法血缘的重要性,符合题意要求,答案:选 B, A强调兄弟友爱之情, C重点突出富贵时衣锦还乡的观念, D项表达浓浓思乡之情。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不仅对当时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能够有效地实现西周王权的平稳过渡,而且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宗法制并未同分封制一起退出历史舞台,直至今天像寻根认祖、续家谱、祭祖 、家族观念、祠堂、父辈称呼等依旧存在,这正是宗法制顽强生命力的表现。 出自湖南农民协会出版的农民画报。封面写有 “打倒列强除军阀 ”的字样,反映该图内容的农民画报出版时问应该是 A抗日战争时期 B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 C第一次国

3、内革命时期 D第三次国内革命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打倒列强除军阀 ”反映的是国民革命时期北伐战争的斗争口号,所以该农民画报出版时间应该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答案:选 C, A B D三项时间与题意要求不符。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北伐战争 点评:材料考查了北伐战争的内容及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就其领导力量而言是国共双方共同领导。关于国共两党的关系,总结其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二者经历两次合作和两次分裂,从合作和分裂产生的效果可以看出两党合则民族振兴,两党分则民族遭遇险境,因此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两党有必要进行长远的第三次合作。 1929

4、 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通过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蒋介石称赞说:“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 ”但是, 1930年后国民党政权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 批判。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应该是(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发展 D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世纪 30年代国民党政权全面否定和批判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是因为在根据地地区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战争,试图推翻国民党政权的统治,所以答案:选 C, A项此时尚未建立, B D两项此时已经失败

5、。 考点:国共十年对峙 点评: 1927 1937年间,蒋介石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为统一全国、消除异己、镇压革命人民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包括收服北洋军阀残余势力的战争,讨伐国民党内部各派军事集团的历次战争和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历次战争。尤其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 “围剿 ”,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井冈山被誉为 “中国革命的摇篮 ”。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B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粉碎了敌人四次大规模 “围剿 ” C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开始独 立领导武装斗争 D中国共产党在井冈

6、山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共在井冈山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从此走上了农村包围成为武装夺取政权的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因此井冈山也被誉为 “中国革命的摇篮 ”,答案:选 A,B C D三项说法不符合中共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史实。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点评: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走上了一条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即 “工农武装割据 ”的革命道 路,同时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之路,最终在完成抗日战争之后,继续发动人民解放战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完成了反封建、反侵略革命任务。 太平天国的北伐、国民大革命的北伐、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相同点有:( ) 都有配合作战的部队 以敌人的中心地区为目标 以巩固自身政权为目的 性质相同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平天国的北伐由于没有都有配合作战的部队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说法错误,国民大革命的北伐和千里跃进大别山都是为了夺取全国政权的胜利而非巩固自身政权, 说法错误,三次军事行动都到达了中原地区,都属运动战,所以 表述正确,答案:选 B。 考点:太平天国的北伐,国民大革命的北伐和千里跃进大别山比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

8、较能力,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 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 “诗存南渡后,入梦靖康前 ”本是对南宋偏安的伤感之词。 20世纪 30年代后期,文学家吴宓把自己的诗集取名为南渡集;历史学家陈寅恪也吟出了 “南渡自应思往事 ”的诗句。文人的这一表白有可能是 “暗喻 ”( ) A对王明 “左倾 ”路线的不满 B对汪精卫投敌叛国的愤怒 C对国民政府退守西南的失望 D对国民党围剿红军的抗议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

9、能力,联系材料中时间特征“20世纪 30年代后期 ”可知当时中 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的疯狂进攻迫使国民政府不得不退守西南,致使中国大片山河沦落敌手,这与中国古代南宋王朝偏安江南有相似之处,答案:选 C, A B D三项与上述特征不符。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抗日战争 点评:高考对抗日战争内容的考查呈现出形式多样,考点分布广泛等特点,从形式上来看,创设多种新情景,多以诗歌和图片的形式加以展现;从内容方面看,考查的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抗日战争爆发的时间和标志; 抗日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和阶段特征; 抗日战争中国共双方的不同抗战表现; 抗日战争的影响。 1942年初,中国政府派遣远征

10、军到缅甸的目的是( ) A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B开始对日发动局部反攻 C解救被日军包围的数千名美军 D迫使日本方面两线作战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的目的是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的畅通,以保证中国抗战能获取源源不断的国际援助,答案:选 A, B C D三项与史实不符。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抗日战争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多角度的考查抗日战争是近年来高考关注时政热点的重要表现之一,因为抗日战争是国共双方都高度认可的内容,也是国共双方团结合作的重要表现,所以随着近年来国共两党的高层互访和台海关系的缓和

11、及发展,高考对抗日战争的关注不会放松。 毛泽东认为,要实现无产阶级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关键在解决好占中国人口 80以上的农民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能够体现毛泽东这一思想的是( ) A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对农业进行改造 B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C发起人民公社化 运动,提高土地公有化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生产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强调要想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采取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策略以解决上述问题,答案:选 B, A C D三项

12、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不符合题中时间要求。 考点:毛泽东思想 点评:高考对毛泽东思想的考查主要集中在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 “新民主主义 ”革命理论,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几个知识点上,这也是毛泽东思想中最具闪光性的地方,同时也是毛泽东将马列主义应用中国实践的具体表现,对此必须牢记和加以深刻体会。 蒋介石在 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声称: “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 ”这说明 ( ) A国民党开始寻求和共产党合作抗日 B国民党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抵抗侵略 C国民 党准

13、备发动群众开辟敌后战场 D国民政府统治被推翻面临严重危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 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 ”说明此时国民党的主要目的在于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抵抗侵略以争取抗战的胜利,答案:选 B, A C两项材料中并未体现, D项说法错误。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抗日战争 点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主要以国共的第二次合作的实现为主线。国共的第二次合作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先是共产党发表 “八一宣言 ”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国民党合作,接着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

14、作宣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实现,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一个法国商人,下列在华的行为哪些是可能发生的:( ) 1897年到福州开工厂 1900年乘军舰到重庆 1864年到北京旅游 1927年上海与华人冲突,由领事判决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结合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规定内容,可以判定 均符合史实,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不平等条约 点评:中国近代以来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这就为试题考察其内容提供了充足的资料来源,需要我们必须牢记的不平等条约有南京条约,天津

15、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 “军民一家,鱼水情深 ”是我军的光荣传统。下图体现了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人民 对红军的援助 B抗日战争时期红军对人民的援助 C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对解放军的援助 D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对人民的援助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信息中有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红军临时接谷证 ”字样,这说明这种现象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人民对红军的援助,答案:选 A, B C D三项与题中时间特征不符。 考点:国共十年对峙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

16、解读图片和图表信息时必须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图中是否有时间线索,只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 旗帜代表一个政府的政权性质和执政理念。下列中华民国的旗帜是在不同时期使用的,从其反映理念和性质的含义上,你判断它们的顺序应是(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结合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斗争历程可知 十八星旗又称铁血十八星旗,曾是武昌起义之时革命军的军旗, 五色旗又称五族共和旗,是中华民国建国之初北洋政府的国旗,国民党北伐成功

17、后,被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所取代, 青天白日旗为革命家陆皓东所制,它是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的基础,没有成为过国旗,所以答案:选 C。 考点:中华民国国旗的变革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 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 “在生死关头(中国)获得百余年来在国际战争中的第一次胜利 ”,对黄仁宇所说的这个 “胜利 ”的事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蒋介石领导了中国人民取得这一胜利 在战争中存在两个战场,两条战线的互相配合 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18、有统一的军队番号 国民政府始终坚持抗战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在生死关头(中国)获得百余年来在国际战争中的第一次胜利 ”是指抗日战争的胜利,结合史实可以判断出 项说法均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答案:选 A。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抗日战争 点评:高考对抗日战争内容的考查呈现出形式多样,考点分布广泛等特点,从形式上来看,创设多种新情景,多以诗歌和图片的形式加以展现;从内容方面看,考查的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抗日战争爆发的时间和标志; 抗日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和阶段特征; 抗日战争中国共双方的不同抗战 表现; 抗日战争的影

19、响。 电视剧红日以 1947年 5月人民解放军在孟良崮(位于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境内)全歼国民党精锐军团张灵甫的七十四师为背景,通过众多英雄事迹而讲述的一个在中国战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战役。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中( ) A中共战略反攻时期 B国民党全面进攻时期 C国民党重点进攻时期 D国共战略决战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孟良崮战役发生在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进程中,所以答案:选 C, A B D三项与孟良崮战役的史实不符。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解放战争 点评:中共对国民党军事力量发动的三大攻坚战役成为改变国共双方军事力量格局的关键

20、战役,高考对三大战役的考查主要侧重在从相关史料中准确辨析出三大战役的名称,对于此问题我们应该从军事角度加以分析,即从战场和指挥官以及战役的特点来加以区分。 1919年 6月 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 “要使我们国家 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像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 ”杜威所述的这场运动的 直接结果是( ) A基本推翻了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统治 B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当时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 D因为运动失败使国共走向合作推进了大革命 答案: B

2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 ”说明了这场运动是指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直接结果是迫使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有力地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尊严,答案:选 B, A D两项与五四运动的史实不符, C项说法正确但不是五四运动的直接结果而是其产生的积极影响。 考点: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五四运动 点评: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时也是中国无产阶级觉醒的标

22、志,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今天我们积极倡导的五四精神与此相联系,所以必须对其要有深刻的领会。 有人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为袁世凯量身定做的,这主要是因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 A三权分立 B总统 制 C主权在民 D责任内阁制 答案: 四渡赤水的作用在于是: A占领贵州首府遵义 B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C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D与湘西部队汇合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红军四渡赤水跳出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的包围圈,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答案:选 C,A B D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红军长征 点评:红军长征是中国共

23、产党领导革命过程的重大挫折,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过程,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红军长征的原因,根本原因: “左倾 ”错误在党内占据主导地位。 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 ”的失败, 重要原因:蒋介石采取 “攘外必先安内 ”的政策。 长征的实质:红军的战略转移 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等几个方面,尤其要关注长征精神等与时政紧密相关的热点问题。 海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 “武帝朝是汉代丞相的转折。 ”这里的 “转折 ”是指汉武帝 ( ) A设立刺史监督丞 相和地方官 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C让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 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

24、官丞相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西汉武帝时期,为了削弱相权汉武帝让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从而形成了中朝制度,答案:选 C, A D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B项出现在秦代。 考点:中国古代的皇权与相权 点评:中国古代通过直接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具体措施在各朝代的表现各不相同,从唐代开始,宰相的职权被一分为三,继而再加细分,宋代沿袭这一做法,终于使得宰相的职权极大削弱,但与此同时却造成了冗官现象和政府机构效率低下。明代,宰相制度被废除,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有了最终的解决。 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之为 “流动的中央政府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行省

25、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 C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D行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行省称之为 “流动的中央政府 ”是指元代行省代行中书省的职权,便于及时有效地处理地方政务,所以行省制有利于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案:选 A, B项说法不准确,行省制发展至元代后期成为固定的地方管理机构, C项说法与题意主旨不符, 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考点:元代的行省制度 点评:元代的行省制度是一种先进的地方管理制度,他是在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基础上发展而来,即由原来的以郡统县的二级管理模式转变为以行省统州或府,以州或

26、府统县的三级管理模式。这种增加了的层级模式 起到了强化中央集权的作用,对中国以后的地方管理模式产生深远影响,直至今日省县模式还在延续。 元朝初年,侍御史高鸣进谏: “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愈烦,取一决一省,犹曰有雍,况三省乎 !”。元世祖采纳之,随即实行的措施是 ( ) A设置三省 B废中书省 C设中书省 D设行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侍御史高鸣认为三省体制不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主张强化中央集权,故元代设中书省作为最高的中央行政机构以取代唐宋时期的三省体制,答案:选 C, A B D三项与此主张含义不符 。 考点: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7、点评: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的显著特点是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但历史是复杂的偶尔也有例外,元代的中书省即是此种反常现象。除此之外还有通过以下措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注重对官吏的选拔和监察; 加强思想控制。 举秀才 ,不知书;察孝廉 ,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这段话充分反映了 ( ) A两汉时期察举制的弊端 B 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腐朽 C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影响 D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危害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举秀才 ,不知书;察孝廉 ,父别居 ”说明了察举制的弊端,答案:选 A, B C D三项与题

28、中察举制 “以孝廉 ”为选拔官员的标准特征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察举制 点评:察举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的选官制度,它创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察举制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的世袭制和隋唐时期开创科举制,其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后再任命官职。能否被察举的关键标准是 “孝,廉 ”,即以德行为主才能次之。 赵翼檐曝杂记中说: “则军机大臣面呈后撰拟进呈;发出即一封入纸函, 自有廷寄之例,始密且速矣。 ”这则材料体现的 “军机处 ”的特点是 ( ) A行政效率高 B机构健全 C人员复杂 D制约皇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

29、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含义是军机大臣建议被皇帝采纳后即刻变成诏令,由廷寄通令全国,由此可见其行政效率较高,答案:选 A, B C 两项材料中并未体现, D项说法错误。 考点:清代军机处 点评:清代军机处仅仅是皇帝的策问机构,不是决策机关,军国大政的最终决定权只掌握在皇帝一人 手中,它的设立仅仅是为了方便皇权职能的发挥。军机处的设置是皇权强化的表现,它标志着中国古代皇权的专制程度达到顶峰,其标志意义近几年来高考多有考查,希望学生认真掌握军机处的设立、组成人员、作用等内容。 洪武皇帝 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

30、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 。 ”上述 “中级官员 ”的主要职能是 ( ) A协理奏章 B参与决策 C执行政令 D监察百官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明代皇帝朱元璋在废除了宰相制度之后,由于繁重的政务使其无法承担,于是其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帮助他协理奏章,此后内阁才缓慢出现,答案:选 A, B C D三项职责与殿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能不符。 考点:明代的内阁制度 点评:明代设立内阁是因为宰相制度被废除后,皇帝无法承担所有政务的处理,故设立内阁以作顾问机关,但它不是决策机构,关于明代内阁的考查,高考中多侧重于与西方议会制下内阁的比较。 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在制

31、定行政选区时, “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 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 ”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 ) 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 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 “黄金时代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克里斯提尼改革开始确定以地域为标准划分选区的政治选举模式,这一模式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C项说法符合题意和史实, A B两项是梭伦改

32、革的重要内容和影响, D是伯利克里改革时期的重要成就。 考点:古希腊民主政治 点评:高考改革中高度关注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有关内容,就本题而言主要考察古希腊民主政治发生过程中两次重大改革的比较: 梭伦改革奠定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 克里斯提尼改革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伯利克里时期古希腊民主达到顶峰。 罗 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法庭立案与否取决于案情 B被告在法庭审判过程中无罪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

33、护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 ”说明被告在法庭审判过程中无罪,即 “疑罪从无 ”的原则,答案:选 B, A项说法不符合 “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 ”的含义, C D两项表述也与题意不符。 考点:罗马法的特点 点评:罗马法的发展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在内容和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如下几项特点: 以维护私有财产为核心; 体系宏大,内容细致; 发展过程复杂但能与时俱进; 影响深远。但究其实质罗马法是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这一阶级本质不会改变。 前不久,英国进行了一次主题为 “你是

34、否赞成保留国王 ”的民意调查,结果70%的民众投票赞成保留国王。英国的国庆节就是英王的生日,英王的生日不一样,国庆节也就不一样。对上述现象 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英国人重视历史传统 B英国国王是国家的象征 C政治传统影响社会生活 D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光荣革命 ”后应该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英王逐渐丧失权利成为 “统而不治 ”的虚君,其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影响无足轻重,但其依旧是国家的象征,所以 D项说法错误, A B C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点评: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 “光荣革命 ”后

35、逐步确立起来, “光荣革命 ”只是起点,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责任 内阁 ”的确立,在此后的发展历程中英国政治仍在不断发展,具体表现在议会本身的改革和首相权力的扩大。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包含的内容较多,涉及议会与内阁之间,议会与国王之间以及内阁与国王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但议会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恩格斯指出 :”(德意志 )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 一个帝国首相。联邦会议 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 ”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 ”表现为( )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B帝国首相 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36、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议会负责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可知,帝国皇帝拥有国家最高权利,帝国宰相由皇帝直接任命并对皇帝负责,帝国宰相负责组织内阁,实际控制内阁,但某些内阁官员由皇帝提名和任命,因此 B想说法正确, A C D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德意志帝国史实。 考点: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点评: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是在完成德国统一的基础上才建立起来的,由于德国统一是通过王朝战争的模式实现的,因此德意志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反映在政体建构上便是德国皇帝并不是 “虚君 ”而是真正手握大权的皇帝。 19

37、世纪末,中国义和团运动曾使用过三个口号: “反清复明 ” 、 “扫清灭洋 ” 、“扶清灭洋 ”。对这三个口号的看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口号说明义和团认识不断进步 B从 “反清复明 ”到 “扫清灭洋 ”是进步;从 “扫清灭洋 ”到 “扶清灭洋 ”是退步 C都是没有进步意义的落后思想 D “反清复明 ”是落后思 想, “扫清灭洋 ” 、 “扶清灭洋 ”是进步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清复明 ”表明了义和团运动反对清政府专制统治的思想内涵,但口号明显具有历史局限性;“扫清灭洋 ”口号反映了义和团运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质,具有历史进步性

38、;“扶清灭洋 ”口号是在帝国主义侵略加深,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前提下提出的务实革命主张,具有历史进步性,所以三个口号说明义和团认识不断进步,答案:选 A, B C 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义和团运动发展的史实。 考点: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义和团运动 点评:关于近代以来列强侵华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传统史学更多地是从革命史观的角度强调列强对中国的伤害,近年来随着近代化史观的引入以及在中国大陆的深入,更多人从更多更新的角度思考这一问题,高考也及时地加以引入,在关注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性的同时也应看到其阻碍中国近代化历史进程的一面。 1900年 6月中旬,慈禧太后看到一份伪造的外国

39、照会(该照会要求慈禧把政权交还给光绪)后愤怒地说 “彼族竟敢干预我家事,此能忍,孰不能忍!外人无理至此,予誓必报之 ”这表明慈禧( ) A把国家主权 看得高于一切 B做好了屠杀义和团的准备 C对伪造照会之事深恶痛绝 D将私利置于国家安危之上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彼族竟敢干预我家事 予誓必报之 ”说明慈禧为报私仇才与西方列强开战,表明慈禧将私利置于国家安危之上,答案:选 D, A B C三项说法与题意不符。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八国联军侵华 点评:八国联军侵华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清政府被迫与西方 11国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产生最重要

40、的消极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其二,它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这成为此后中国革命必须面对的现实国情。 下图是一幅漫画,树干上写有 “民国 ”二字,啄木鸟身上写有 “义军 ”二字。漫画作者试图揭示的是 ( ) A民国成立后政权内部成分复杂 B清政府腐朽没落行将就木 C民主共和必将战胜专制腐朽 D国民政府的统治必将被推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啄木鸟为树驱虫是对树干的保护,所以 “义军 ”对民国持保护态度而非是要将其推翻,树干有虫说明“民国 ”本身存在不好的因素,社会有弊端,结合史

41、实不难判断 A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 C D三项表述与图片寓意不符。 考点:中华民国的建立 点评:材料的主要意图是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局限性的理解,有关辛亥革命的局限最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没有唤醒广大民众的觉醒和积极参与; 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尤其是没有进行反封建思想的斗 争。 综合题 世界文明在相互的影响与冲突中不断向前,近代的民主发展说明了这一论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冲突中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相互制约的历史传统通过冲突而达到融合,在融合中超越传统,从而完成变革,产生新的政治制度。 “光荣

42、革命 ”就是这种模式的极好的先例, “ 光荣革命 ”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总的说来,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 “原则民主 ”与 “程序民主 ”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的 精华的综合。这种综合并不容易:它是人们通过许多的 “妥协 ”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艺。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 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 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

43、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 “错位 ”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之比较 材料四: “兴舟楫之利,以坚固轻便捷巧 为妙。或用火、用气、用力、用风,任乎智者自创。首创至巧者赏以自专其利,限准他人仿做。一个是 “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罚之 ”。 “兴银行, 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也 ”。再一个是 “兴市镇公司,立官严正,以司工商水陆关税 ”。 资政新篇 材料五:第五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十一条: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

44、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第十二 条: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 四十七条: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 “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 “光荣革命 ”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的理由。 (4分 )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国民主 “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的精华的综合 ”这一论断的理解。 (2分 ) (3)材

45、料三中 “现代化领导力量的 错位 ”是指什么 (2分 )这种 “错位 ”给德国和世界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分 ) ( 4)材料四的意义是什么?( 2分)它为什么没有实行?( 2分) (5)材料四、五与材料一、二的关系是什么?( 2分)这说明了什么?( 1分) 答案: (1)沿袭传统是指英国保留了君主制和议会传统( 2分);变革的含义是光荣革命为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形成奠定基础,逐渐实现民主 (议会权力凌驾于君主权力 )法治。( 2分) ( 2)美国民主继承了英国民主议会制传统( 1分);实践了法国启蒙思想中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的学说。( 1分) ( 3)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保

46、留了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 2分)德国成为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 2分) ( 4)是先进的中国人在中国提出的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2分)没有实施的社会条件。( 2分) ( 5)中国的资产阶级方案是英法美等代议制影响下产生的,( 1分)是对于各国理论和实践的继承与发展。 (1分 ) 说明:世界各国的文明是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 1分) 试题分析:( 1) “光荣革命 ”既是传统的沿袭是指英国保留了君主制和议会传统,变革的手段的是指光荣革命为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形成奠定基 础,逐渐实现民主 (议会权力凌驾于君主权力 )法治;(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民主继承了英国民主议会制传统,

47、同时也是对法国启蒙思想中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的学说的实践;( 3)材料三中 “现代化领导力量的 错位 ”是指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结合两次世界大战指出其影响所在;( 4)材料四出自太平天国后期革命纲领资政新篇,结合所学可以直接回答影响和没有实施的原因;( 5)对比材料四,五和一,二的内容可以发现二者的关系,即中国的资产阶级方案是英法美等代议制影响下产生的,是对于各国理论和实践的继承与发展,这一现 象说明世界各国的文明是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 考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 点评: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的建立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由于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在革命的过程中所选择的道路和模式不尽相同,再加上各国的不同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巨大差异,使得各国的代议制特征明显不同,但是他们的实质却是相同的。 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阅读下列有关南京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