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东省高州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33519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广东省高州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高州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高州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高州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高州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广东省高州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 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 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 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D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受者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要求找不正确的选项。材料讲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 人怎样怎样,这是文化对人的影响, BCD都正确,而 A的

2、说法既不是文化的影响,表述还有错误,因为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因此答案:是 A。 考点:文化的含义、文化的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获得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以关键句提示考生,这是文化的影响,和文化影响无关的选项不能选。 A选项考的是考生对文化含义的记忆情况。 一曲富含现代音乐元素的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红遍全国。而这首灵感源自童谣的歌曲是用中国古代宫、商、角、 徵、羽五调式谱写, “歌曲中流淌的全是中国 DNA”,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 A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B优秀文化具有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C社会实践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源泉 D文化创新必须实现传统和现代

3、的融合 答案: D 试题分析:北京欢迎你是用中国古代宫、商、角、徵、羽五调式谱写,又富含现代音乐元素,这是传统和现代的融合。 A只说了传统文化, B只说了现代文化,都不能完整的体现材料的主旨; C 和材料没有关系,正确答案:是 D。 考点:文化创新必须实现传统和现代的融合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提取和获得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说的是传统和现代的融合,而 AB的说法都片面,所以排除。 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世界文化盛会。假如你是一位奥运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 ) 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 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

4、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通读材料和题肢后发现,只有 的说法不正确,因为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而 不是做 “各国文化 ”的弘扬者、建设者,正确答案:是 D。 考点:对待各国文化的态度 点评:本题以北京奥运会为背景,考查考生应如何对待本国文化和外来文化,既能考查书本知识点,还对考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2008年 9月 1日,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全国中小学生迎来史上最牛的一节课:以 “知识守护生命 ”为主题的安全公益课开学第一课,通过对学生进行“避险自救 ”知识教育,教学生掌握避灾的常识和技巧 ,真正 “用知识守护生命 ”。对此 ,下列认

5、识中正确的是( )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B文化在时代发展中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够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答案: C 试题分析:开学第一课教学生掌握避灾的常识和技巧,这说明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够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 C 选项和材料直接对应,ABD都和材料不相符合,正确答案:是 C。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获得和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的指向性十分明确,考生可以直接看出材料说明了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够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其他的选项都和材料没有关系。 每年在庄稼黄熟、准备开镰

6、之前,藏族农民总是身着节日服装,手捧预示五谷丰登的 “切玛 ”(五谷斗)和青稞酒,来到农田载歌载舞,欢庆一年一度预祝丰收的 “望果节 ”,这在全国其他地方是很少见到的。这说明( ) A必须在全国各地发展先进文化 B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C文化只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D文化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 “望果节 ”在全国其他地方是很少见到的,这说明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ACD的说法本身并没有错误,但是和材料没有关系,正确答案:是B。 考点: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提取和获得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的意思很明确, “望果节 ”是藏族地区才有

7、的节日,其他地区很少见,直接对应到 B的答案:,其他都和题意无关。 “原生态唱法 ”是 2008年 4月 30日开幕的第十二届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最大亮点和热点。观众从蒙古族长调、侗族大歌、陕北民歌中感受到了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这表明( ) 中华各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 各民族的原生态文化凸显民族的个性和特征,缺少共性 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各有特色,没有相互借鉴和融合 各民族的文化都是祖国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民族文化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所以 的说法不正确;中华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所以 的 说法不正

8、确,正确答案:是 A。 考点:各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 点评:会有很多考生误以为各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其实不是,两者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而且各民族文化还是相互交融的相互促进的。 至 2008年 7月,我国有 30多处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名录。其中长城等20多处为世界文化遗产。这说明( )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 联合国最重视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民族文化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 我国的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 的说法不正确,哪个国家的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

9、文明的演进都具有重要意义,正确答案:是 C。 考点:文化遗产的含义及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我们既要尊重本国的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不能一味夸大本民族文化。 饮茶起源于我国,当前在世界也是一种流行时尚。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 ”字, “品茶 ”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 ,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 .中国人的饮茶习惯 ( ) A说明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B反映了中国人的独特文化传统 C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D关系到健全人格的形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人饮茶,是一种传统的习惯,反映了中国人的独特文化传统,从饮茶上不能体现 ACD,正确答案:是

10、 B。 考点:文化的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获得和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说的是中国人饮茶,考生据此来分析题肢,可以发现 ACD的说法和饮茶都没有关系,从而确定正确答案:。 2008年 5月 6日晚,中日合演的昆曲牡丹亭在北京湖广会馆上演。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 舞台上幽幽吟唱的佳人,就是由日本的国宝级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扮演的杜十娘。昆曲和歌舞伎这两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北京古老的戏台上,碰撞出新的火花。当你看到这一盛况后要写一篇感言,需要确定一组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各组中最准确的一组是( ) A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提升文化实力 B尊重差异

11、平等协商认同外来文化 C加强交流文化共享汲取各国文化 D理解个性积极创新舍弃传统文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对于外国文化,我们既要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又要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B的说法中 “平等协商 ”不正确,文化不能协商, C中的 “汲取各国文化 ”D中的 “舍弃传统文化 ”说法都是片面的,我们不能抛弃传统,也不一味排外,正确答案:是 A. 考点:尊重文化多样性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对待外国文化要实行 “拿来主义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不同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不同,人们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也不同,例如,在

12、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的影响,人们 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的交往方式。材料说明了( ) A交往方式不同,价值观不同 B交往方式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 C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 D封建社会等级伦理制度是错误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的影响,人们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的交往方式,这说明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 A中的交往方式和价值观之间关系说颠倒了,应该是价值观不同,交往方式不同,而且这个也不是绝对的,所以 A不选; B的说法错误,交往方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D的说法绝对化了,在当时来说,封建社会的等级伦理也 有其存在的价值,正确答案:是 C。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

13、响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只有基础知识掌握得扎实,考生才能根据这些知识点判断出哪个选项是对的,哪个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不断提高。人们在闲暇之余,进行观光旅游,网上冲浪,穿衣服讲 “服饰文化 ”,吃饭讲 “饮食文化 ”,住房讲 “建筑文化 ”。这表明( ) A人的全面发展是飞速提高的,科学技术是新追求 B人越全面发展,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生活就越改善 C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素质的要求不同 D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答案: D 试题分析:穿衣服讲 “服饰文化 ”,吃饭讲 “饮

14、食文化 ”,住房讲 “建筑文化 ”,这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吃、穿、住等各个方面,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ABC和材料没有关系,正确答案:是 D。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 点评:本题以文化对人的具体影响为背景,考查考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考查考生的判断分析能力,有一些选项并非是书上的知识点,但是考生可以根据生活实际判断出其是否符合材料。 随着民俗旅游的发 展, 2008年 “五一 ”期间,民俗户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孙栅子民俗旅游村推出了满族 “二八席 ”品尝、满族手工艺演示等特色活动,吸引了众多游人逗留,村内民俗院住宿全部爆满。全村三天接待民俗游客 1.1万人次,实现民俗旅游收

15、入 70余万元。回答题。 【小题 1】材料说明( ) 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具有双重性 D文化对人的影响到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小题 2】在民俗游中,游客们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这告诉我们( ) A优秀文化丰富了人的精神生活 B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C传统文化是当今文化生活的主流 D要发展各种大众文化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1】试题分析:材料以民俗旅游背景,考查考生提取和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民俗是文化,民俗旅游是经济,民俗旅游体现的是经济和文化相互交融。ACD的说法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和材料没有关系,正确答案:是 B。 【小题 2】试题分析

16、:材料的关键句是 “游客们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 ”,这说明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材料并没有设计经济,所以 B不选, C的说法错误,当今是各种文化相互交织, D和材料没有关系,正确答案:是 A。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能解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不符合的选项排除即可。 文化生活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某班同学为了研究学校所在地的 “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 ”的状况,应运用的最有效的研究方法是( ) A实地调查研究法 B收集有关资料,撰写小论文 C文献资料查阅法 D举办一场专题讨论会或辩论会 答案: A 试题分析:要研究学校所在地的

17、 “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 ”的状况,就需要实地调查,获得第一手的材料,而 BCD的方法都不适合。正确答案:是 A。 考 点:研究方法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适用不同的研究需要,考生要能区别对待。 历经 5年岁月历练、在国内近 40个城市纯商业化演出近 1500场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从 2004年起,就将舞步 “跳 ”到了巴西、阿根廷、美国等地的世界舞台上。 2008年 3月 14日,云南映象又将赴日本东京进行 12场商演,由此拉开了新一轮世界巡演的序幕。回答题。 【小题 1】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 A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B中华文化不断走向

18、世界 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D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主导地位 【小题 2】鲁迅先生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民族文化就是世界文化 B世界文化就是各民族文化的汇总 C不同民族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D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构成了世界文化的五彩缤纷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1】试题分析:材料中说道 “云南映象,从 2004年起,就将舞步 跳 到了巴西、阿根廷、美国等地的世界舞台上 ”。这说明民族文化不断走向世界。A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D的说法是错误的,正确答案:是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说明文化既具有本

19、民族的个性,又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因此 A的说法错误; B把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看成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也错误; C 和材料没有关系,正确答案:是 D。 考点: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很多考生会错误的把两者理解为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现代都市的人们悄然改变度假的方式,逛书市,听歌剧,参加形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享受着丰盛的文化大餐,这说明了()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B文化是人类的特有的精神现象 C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D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说人们参加形式各样的

20、文化活动,享受着丰盛的文化大餐,这说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文化的创造和发展,A 不选, B 不能完整的体现材料的主旨, C 的说法不符合社会现实,正确答案:是 D。 考点: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点评:材料考查考生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要仔细的阅读材料,准确的提炼材料的主旨,这样才能根据材料,选出和材料的主旨相符合的选项。 社会生活中 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A原始部落的 “图腾崇拜 ” B现代社会的高速公路 C公民涌起购买私人小车热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协联袂召开会议 答案: A 试题分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

21、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A是文化现象, BC是经济, D是政治,正确答案:是 A。 考点:文化现象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考生是否能根据文化的含义把文化活动和经济以及政治活动区分开来。考生在做此类题时,可以用排除法来做,排除了经济和政治后剩下的就是文化,经济活动指的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种活动,政治活动指的是是选举、决策、管理、监督四种活动。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 )都是文化活动。 思想理论和信仰 道德教育和科学技术 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和积累 公民参军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只有 不是,因为公民参军是公民在履行其政治义务,属于政治活动,正确答案

22、:是 A。 考点:文化活动。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是否能根据文化的含义把文化活动和经济以及政治活动区分开来。考生在做此类题时,可以用排除法来做,排除了经济和政治后剩下的就是文化,经济活动指的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种活动,政治活动指的是是选举、决策、管理、监督四种活动。 AA制植根于西方的文化土壤里,属于典型的西方文化产物。在中国,文化程度高的群众比文化程度低的群众对 AA制更易于接受,但是总体上对于 AA制的认同度并不高。材料表明( ) A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D西方的交往方式优越于我国的交往方式 答案: B 试题分析:西方人喜欢

23、 AA制,中国人并不太认可 AA制,这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A制是交往方式不是思维方式和认识活动, AC不选, D的说法错误,正确答案:是 B。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 点评:文化对人的影响有两种表现,一是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二是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本题材料考的是文化对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的影响,其他的, 就要排除掉。 综合题 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1868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 20世纪 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

24、建、异地重建等观点。 ( 1)你赞成上述哪种观点?请从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 10分) ( 2)假如让你制订方案,首先应抓什么环节?在这个环节你主要应做哪些工作?( 10分) 答案: (1)文化具有教育塑造人的功能,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通过遗址或通过遗址与复建部分的对比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人们的优患意识,提醒人们勿忘国耻,激励人们不甘屈辱,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园林和建设艺术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独特地位,通过复建或重建,推陈出新,可以使我国古代的园林建筑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 (2)

25、调查研究。查找和核实有关圆明园的原始资料,通过座谈会、互联网等渠道听取意见、征询建议,了解有关文化遗址保护的法律、法规,走访 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等。 试题分析:( 1)材料中的观点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设问要求从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考生首先要确定一种或几种观点,然后从教育和文化传承两个角度来阐述。文化能塑造人,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 2)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考生首先要调查研究,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征询建议,了解有关文化遗址保护的法律、法规,

26、走访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 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点评:本题材料中有多种观点,考生首先要确定一种观点,然后就这种观点,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本题具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作用。 材料一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的骄傲。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宝贵遗产,值得加以挖掘整理,使之转化为当代的资源。 材料二 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认为,如今我们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因此,对 待传统文化应当抱三种态度,即分析的态度、开

27、放的态度、前瞻的态度。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 ( 1)如何正确地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使之转化为当代的资源?( 10分) ( 2)说明材料二中对待传统文化的 “三个态度 ”的内涵。( 10分) 答案: (1) 立足社会实践,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要不断发展创新。 着眼于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着眼于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休现时代精神。 ( 2) 所谓分析的态度,就是要分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所谓开放的态度,就是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外来 文化的关系,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既要吸取世界上各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也要让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 所谓前瞻的态

28、度,就是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立足优秀传统文化,面向未来。 试题分析:( 1)材料问的是如何对待继承和发展,书本上的知识点是:立足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着眼于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 2)材料中对待传统的文化的三个态度是: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前瞻的态度,结合书本知识,所谓的分析,就要分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所谓的开放,那就指的是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既要吸取世界上各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也要让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所谓前瞻,立足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做主观题,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是要把知识点定位准确,只要知识点找得对,那结合材料分析就比较简单的,如果知识点 找偏了,那就很难得到高分。定位知识点,主要靠抓材料和设问的关键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