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33564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6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 “仁者爱人 ”,要 “克己复礼 ”,其思想本质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这一本质是 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等级秩序 C主张 “仁政 ” D天人感应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 “克己复礼 ”的含义是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西周之“礼 ”,也就是等级制度,认为 “克己复礼 ”是达到仁的境界的修养方法。所以被历代统治者重视,而主张 “仁政 ”的是孟子,答案:为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要理解 “克己复礼 ”的本质内涵,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2、。 19021906 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 512人,其中举人 62人、贡生48人、生员 232人、监生 84人。这表明此时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京师大学堂是我国进入近代以来的第一所官方开办的新式学堂,与传统教育制度不同,所以反映不出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A错。四年期间只有学生 512人,说明新式学堂教育未得到普及, B错。题干所给出的是师范馆的学生人数,这与求取功名无关, C错。受过旧式教育、参加过旧式科举的举人、贡生等参加师范馆的学习,反映了教育制度的转型,答案:为D。 考

3、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深刻理解材料主旨。 从洋务运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到康有为 “托孔改制 ”,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 “打倒孔家店 ”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答案: C 试题分析:洋务运动发生于 19世纪 60至 90年代,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体现为先进中国人对西方技术的渴求,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出

4、现了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体现为提倡社会政治制度变革,出现题干所述现象,不单纯是列强入侵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更多的是中国社会整体的变化和转型, D项只是表面化的叙述,答案:为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解 题关键是要全面整体看问题,从整体化角度分析,主要考查了学生的分析概况能力。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B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C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D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答案: D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延续了辛亥革命反封建的要求,并且达到

5、了 B所述效果,同时是解放了思想,为五四爱国运动奠定了基础,但这场文化运动主要还是在知识分子中展开,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答案:为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 解放潮流 点评:此题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和理解,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性质,基于此逐项筛查。 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 “盖在昔月,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 ”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 )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洋务运动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保留中国封建政治制度,没有制度之

6、争,排除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矛头直指封建礼教,没有制度之争,排除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分别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并且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工作,抨击封建制度,所以说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答案:为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充分了解题干所涉及的历史事件的性质和史实,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识记能力。 中国读书人历来 “耻于言商,耻于言利 ”,而清末 “状元实业家 ”张謇却放弃仕途 ,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农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给出了状元张謇放弃仕途,投身于工商的

7、事实,体现了他对近代工商业的青睐和重视,这是一种思想观念的重大转变,联系教材,这时中国实业救国成为一种思潮,而由题干事件无法断言 B、 C、 D三项,答案:为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把题干主旨和选项密切联系,逐项分析。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 “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 意在保现 存之局面;中立党 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 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 ”。文中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A顽固派和洋务派 B洋务派和维新派 C洋务派和革命派 D维新派和革命派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题干分析,实际上中立党指的是维新派,因为 “意在

8、保国以变法 ”,即在不推翻现有政府的情况下进行政治改革,这符合维新派的特点。而维新党指的是革命派,因为 “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 ”说明其是要进行暴力斗争,这符合革命派的特点,答案:为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解题封建是要准确理解题干中对这两党的特点描述。 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 “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 ”材料中的 “一条路 ”是指 A坚持 “城市中心 ” B工农武装割据 C坚持 “持久战 ” D实行人民民主 答

9、案: B 试题分析:联系教材所学,毛泽东找到的这条 “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 ”之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 装夺取政权之路,即 B项。事实证明,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失败了, A错误。坚持持久战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策略,没有涵盖整个民主革命时期, C错。实行人民民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原则,与题干所述时期不符,答案:为 B。 考点: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考查学生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和理解,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有学者说,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创新和发展, 说了许多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这些话包括: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

10、主义本质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人民民主 专政理论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社会主义革命和人民民主专政理论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排除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 1987年党的十三大中提出的, 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指出了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及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 都对,答案:为 B。 考点: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和识记能力。 菲利普 费尔南德兹 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

11、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 “每一种现象都是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 ”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达尔文 C牛顿 D爱因斯坦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 “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 “平行线可以交叉 ”、 “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 ”这些理论都属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所以答案:为 D。 考点:近代以来 中外科技与文化 点评:此题很简单,考查学生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认识和理解,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邓小平指出: “如果( 20世纪) 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

12、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 ”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对国家国际地位有重要影响 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是科技竞争 “两弹一星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邓小平的话,强调了 我国的原子弹、氢弹和卫星技术发展的重要性,这些都属于尖端科技,同时又强调,中国必须拥有这些尖端科技成就,要不然不算有重要影响的大国,所以 都对。答案:为 D。 考点: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化 点评:此题很简单,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主旨,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党和政府重视科技教育的发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排列以下

13、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邓小平提出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的号召 国家提出 “科教兴国 ”的战略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邓小平第一次提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论断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教材所学, 出现于 1977年, 出现于 1995年, 出现于1974年, 出现于 1988年。所以此题答案:为 C。 考点: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化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史实,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它是 20世纪流行于中国的八个文艺作品,其产生和发展和中央文革小组的领导和推动有直接关系,并对当时的文艺创作风格有很大影响。 ”这一文艺形式

14、A有利于 “双百 ”方针的落实 B推动了中国文学艺术的迅速发展 C是当 时中国民众的主要精神食粮 D是文艺工作者独立创作地位的体现 答案: C 试题分析:双百方针是 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文革前使文艺界百花齐放、繁荣发展,与题干所述不符, A错。从题干中 “中央文革小组 ”可知指的是文革期间的八个样板戏,由于 “左倾 ”错误影响,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这是一种文化专制的典型体现,所以 B、 D都不对。而这八个文艺作品成为当时中国民众的主要精神食粮, 考点: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化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识记能力,解题关键是要准确理解题干所述现象出现的时代背景,基于

15、此再对各个选项进行筛查。 1983年,有人针对杂志和日历的封面都是美女说: “难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吗?为什么不登卓越的工人、农民或在工作中作出特殊贡献的妇女的照片呢? ”这一质疑说明改革开放初期: A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人们的思想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C不尊重劳动妇女的旧观念有所抬头 D西方腐朽生活方式开始影响中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选项, A项和 C项都是对题干 “杂志和日历的封面都 是美女 ”的评论,而不是此题要求的 “这一质疑 ”说明的问题,排除 A、 C。我们不能仅仅以“杂志和日历的封面都是美女 ”这一现象就断言西方腐朽生活方式开始影响中国,这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

16、误, D错,答案:为 B。 考点: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化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解题关键是要准确理解题干要求选择的是什么,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1919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 “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 ” 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 A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 B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C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D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 ”,反映出革命者没有发动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对革命根本就是事不关己,故需要

17、实现思想解放,答案:为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题干主旨是在说明群众对辛亥革命不了解也不理解,解题关键是要抓住这一主旨。 仔细欣赏下列美术作品,哪幅作品最有可能利用了当时最新科技成就?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是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创作于 1830年, B是法国米勒1857年所画的现实主义作品, C项是意大利画家圭多 雷尼作于约 1623年的一幅名画诱拐,而 D项是 19世纪 70年代后印象主义画家莫奈的作品日出 印象,印象画派借助于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进行绘画创作,所以答案:为 D。 考点:近代以来中外科技文化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尤其是 B、

18、C 两项,教材中没有提到,一般学生不了解,需要学生对绘画作品多了解。 鲁滨孙漂流记描述了鲁滨孙和野人 “星期五 ”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这部小说在 18世纪的欧洲颇受欢迎,主要原因是它 A体现了启蒙思想 B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C彰显了冒险精神 D适应殖民扩张要求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强调了 “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 “,并且给出信息 在 18世纪的欧洲颇受欢迎。这说明在 18世纪的欧洲,人们不喜欢教会和国王,即反对教会和国王,反对教权和封建专制,崇尚自由,这和 18世纪欧洲的启蒙思想相契合,答案:为 A。 考点:近代以来中外科技文化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抓住

19、题干所给两个关键信息:即 “没有教会,没有国王 ”、 “在 18世纪的欧洲颇受欢迎 ”,此题主 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 “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意,题目的着眼点是题干中的材料提到的韩非批评的 “言仁义者盈廷 ”,因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由此可以判断答案:为儒学家说,答案:为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点评: 汉书 董仲舒传中有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 “以教化为大务 ”; “正法度之宜 ”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强调 “春

20、秋大一统 ” 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C趋向 “三教合一 ”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答案: B 试题分析: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强调世间的各种法则、规律、道理都来源于天,天不变,这些法则、规律、道理也不会变,有顺应天意的意思。而 “以教化为大务 ”是传统儒家思想, “正法度之宜 ”又强调了法治,所以说他的思想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C 项判断不准确,总的来说,董仲舒是儒家代表,他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但不能说是 “三教合一 ”,答案:为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尤其是 B、 C两项不容易区分。 有人说: “近代西方什么都

21、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 ”其中 “不禁人的本能 ”与 “禁人的本能 ”分别指的是 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人文主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启蒙思想;致良知 答案: C 试题分析: ,西方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解放人性,所以是释放人欲,古代中国儒学尤其是宋明理学是压制人欲 ,如存天理,灭人欲。所以答案:为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东方传统儒学和西方人文主义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善择佳偶 ”,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

22、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主张个性自由发展 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列举了李贽对多个事件的看法,关于个性自由的,关于反对男尊女卑的,还有适时而变,进行起义的,实质上这是对夫 权、君权等绝对权威的挑战和不屑,总之是反对封建礼教,答案:为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中李贽思想的整体宏观理解,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概括能力,不能片面看问题。 欧阳修上疏说: “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

23、今底座时政之言。 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 (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 ”这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 丹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主旨意思是京城有雕印书籍的,其中言论恐怕对朝廷统治不利,建议政府对雕印书籍的行为进行管辖,就题论题,活字印刷术从开始发明到普遍使用,是一个过程。 A能排除。材料说明当时书籍没有得到有效管理,排除 B。 C项局限于契丹不妥,欧阳修说的是 “虏 ”是指一些不法分子,不是特指契丹。从欧阳修的建议

24、来看,是这种传播方式让政府有了警惕之心,故说影响政府管理,答案:为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是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准确的抓住材料主旨。 国画,又称 “中国画 ”,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以下有关国画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山水画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如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 B人物画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之通称,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C风俗画以社会风俗为题材属山水画的一种,如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D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

25、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如郑板桥的墨兰图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史实,联系所学,风俗画是宋代兴起的一种表达市民生活和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画,它和山水画是不同的两大类别,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不是山水画, C项错误,答案:为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点评:此题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史实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下列书法作品中,能够体现 “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书体特色的是(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联系题干所阐述的这种书法的特点, “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应该指的是介于它们之间的行书

26、,再观察选项, A为行书,所以答案:为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点评:此题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 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促成元杂剧昌盛的直接原因是 ( ) A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 B蒙古贵族的欣赏口味 C知识分子地位的变化 D市民阶层的壮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文化艺术属于上层建筑,它总是以政治经济为基础,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元杂剧的兴盛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兴起密切相关,是适应市民生活的产物,但如果说其昌盛的直接原因,应该是 C,因为元朝

27、不实行科举考试,许多知识分子仕途无门,转而从事文学创作,答案:为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解题关键是学生要了解元朝不实行科举考试进行选官这一现实情况。 “他们关心的只是论辩的效果,至于真假、善恶、是非、曲折,他们是不管的。不但不管,为了赢得更多的学生,他们还 有意模糊是非善恶的界限,声称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善恶是非,只要你掌握了论辩的技术,你就是是非善恶的标准。 ”这句话所能印证的名言是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 B “美德即知识 ” 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D “人生而平等 ”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意,其实质是强调人自身的感受,人的感受是判定真假

28、、善恶、是非、曲折的准绳,选项中只有 A符合这一中心意思,其它三项很明显与题干主旨不符,答案:为 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理解题干主旨,分析其主旨与选项之间是否有关联,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给了 15世纪这一时间提示,联系教材所学,宗教改革最早出现是在 16世纪,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并且题干所述现象不能说

29、明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B、 D错误。注意题目中的时间信息 “15世纪 ”,意大利人开始用多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说明在翻译、理解圣经时有了个人不同的理解和思考,故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关于 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 “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 了。 ”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否定宗教信仰 B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C挑战教会权威 D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答案: C 试题分析

30、:材料把教会比喻成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而宗教改革后,又 “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 热线 了 ”,这说明教徒不再通过教会与上帝取得联系,而是自己直接与上帝接触,实际上是在挑战甚至否认教会权威,答案:为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理解题干给出的比喻,理解教会、教徒、上帝三者在宗教改革后的关系。 卢梭提出: “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这主要反映的是( ) A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说 C自由平等说 D三权分立学说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卢梭强调的是人民至高无上的地

31、位与权威,在人民的意志下,什么都可以废除,这显然反映的是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的意思是人民在公共意志的基础上订立社会契约,大家都应遵守, A不对。而题干显然没有涉及到自由平等和三权分立的相关内容, C和 D不对,答案:为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 起源与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材料体现的主旨是强调人民权力。 达尔文的 “进化论 ”作为一项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也对人类社会的政治和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成为西方国家进一步扩张侵略的 “理论依据 ” 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成为近代中华民

32、族觉醒、奋发图强的思想动力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首先排除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 17世纪中期,达尔文的 “进化论 ”出 现于 19 世纪中期,达尔文的 “进化论 ”的核心思想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或者也可以说优胜劣汰,西方国家得以以此为依据发动侵略战争,而中华民族也以此为依据发奋图强, 正确,马克思的暴力革命与此无关,且时间比进化论要早, 错。答案:为 B。 考点:近代以来中外科技文化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同时学生需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解题关键是把进化论核心思想和各小项联系。 综合题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材料一 苟有新民

33、(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主体意识的新国民),何 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 1902年)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 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 谨陈六义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 1915年 9月) 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 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

34、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 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 1915年 10月) (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 “新民 ”与 “新青年 ”的原因。( 6 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 “新青年 ”“新 ”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8分) (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 “新民 ”理念与陈独秀 “新青年 ”理念之间的关系。( 6分) 答案:( 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认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

35、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6分) ( 2) “新 ”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8分) ( 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主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 “新民 ”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 “新青年 ”上,更符合实际。( 6分) 试题分析:( 1)材料一出自 1902年,其主旨是认为如果缺乏具有公民权利主体意识的新国民,那么即使变法也没有什么作用,明显指维新变法失败后如何自强。材料二主旨是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兴盛,必须寄希望于新青年,出自

36、1915年,指的是辛亥革命失败后如何自强。( 2)此问结合材料即可回答,如自主、进步、务实等。联系 1915年及这些新青年所应具备的特点,时代精神应是民主科学。( 3)材料一主旨体现了国民素质提高,国家才能富强。材料二的着眼点同样在国民素质,并浓缩到当代青年素质,具有继承关系。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此题以国民 素质的提高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为核心,综合概况了梁启超和陈独秀两人的观点,并要求学生概况他们之间的关系,考查了学生的分析概况能力。 改革测试题( 10分) 材料一 罗马天主教会鼓吹 “因行称义 ”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

37、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 马丁 路德提出 “因信称义 ”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 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 加尔文主张 “信仰得救 ”。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 “选民 ”和 “弃民 ”;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他的信

38、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材料四 资本主义精神与传统精神是相对的。传统精神不讲效率 ,不受任何道德伦理的约束而不择手段地攫取财富。而资本主义意味着以 “合理的 ”手段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 ,与此对应的资本主义精神表现为对生活的理性态度 , 讲求效率和效果的做事方法。 新教尤其是加尔文教 , 对于西方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 “发生过巨大无比的杠杆作用 ”。 摘编自马克斯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 1)马丁 路德的基本主张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说明马丁 路德的主张如何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4分) ( 2)根据材料四,指出 “资本主义精神 ”的核心内涵。( 2分 )结合材料三和所

39、学知识说明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思想 “尤其 ”有利于上述 “资本主义精神 ”的产生。( 4分) 答案:( 1)马丁 路德主张 信仰得救( 2分)。因信称义否定了教会的权威,使人们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和自由。( 2分) ( 2) 在道德伦理的约束下,以 “合理的 ”手段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 2分)(如果只答 “对生活的理性态度 , 讲求效率和效果的做事方法 ”得 1分。) 加尔文主张 “先定论 ”,认为财富是上帝恩赐的人获得成功的标志,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事业成功,并且具有节制、忍耐、简朴、诚实、讲信用和谦逊等美德。实际上为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披上了神圣的宗教外衣。( 4分) 试题分析:( 1)根

40、据材料二 “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 ”可得出马丁 路德的基本 主张。从材料二中 “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可知其否定教会权威,崇尚信教自由,这和人文主义思想是一致的。( 2)从材料四中 “资本主义意味着以 合理的 手段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 ”,联系教材中加尔文教的主要主张 个人奋斗、取得财富,既是成功,为资产阶级追求利润提供理论依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点评:此题以宗教改革为中心,要求学生概况宗教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尤其是它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考查了思想意识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联系。 民主思想与实践试题( 10分) 材料一 麦 迪逊说:

41、“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 材料二 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关系示意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麦迪逊的主张? (4分 ) (2)材料二所示内容,源于哪位启蒙思想家的什么思想?该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6分 ) 答案: (1)需要有一个强有力中央政府,需要对政府有外来或内在的控制。( 4分) (2)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其思想核心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6分) 试题分析: (1) “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 ”,其实这句话意思是 既然人不是天使,那就需要政府。 “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实际是说需要对政府有外来或内在的控制。 (2)分析图片,很明显是三权分立,联系所学,是孟德斯鸠的主张,核心是权力制衡。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点评:此题以政府组织形式为核心,概述了政府需要监督和控制,同时给出了制约政府权力滥用的方法,考查的是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家规划的政治蓝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