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福建省罗源县第一中学高一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按照 “十二五 ”规划, 2010至 2015年地铁建设投资额将达 11 568 亿元, 2020年地铁建成总里程将达 6 100公里。这表明 ( ) A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B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C财政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D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答案: B 试题分析: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题中的地铁
2、建设体现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故本题选 B项。 A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财政的作用。 点评:财政的作用是近几年高考频繁考查的内容之一,要多角度认识财政的作用。本题依据材料可知是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税务工作人员到某公司查帐,公司财务人员隐藏实际收入 100000元,说“俺公司的收入是 0”,公司财务人员隐藏实际收入将实际收入化整为 “零 ”的行为是 ( ) A不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B用欺骗、隐瞒等方式逃避纳税的行为 C抗拒税法规定的违法行为 D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答案: B 试题分析: 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
3、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欠税,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骗税,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抗税,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公司财务人员隐藏实际收入将实际收入化整为 “零 ”的行为是偷税行为。故 ACD 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偷税行为。 点评:偷税和骗税是易混点。偷税和骗税的区别在于采取的手段不同,骗税强调的是骗取国家的税收优惠。注意二者的区别是作对本题的关键。本题难度 适中。 将实际收入化整为 “零 ”的人 ( ) 不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否认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缺乏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
4、感 没有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使用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偷税行为的人否认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缺乏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感。故 项错误。本题选 D项。 考点:依法纳税。 点评:依法纳税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复习时要注意全面把握,并与财政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 改革开放 32年来,我国个体经济快速发展。个 体经济得以恢复和快速发展的原因在于( ) A它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它适应了我国现实生产力的状况 C它可以吸纳大量人口就业 D它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产力水平决定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水平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
5、发展,因此个体经济得以恢复和快速发展的原因在于它适应了我国现实生产力的状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故 A项错误。本题选 B项。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个体经济发展的原因。 点评: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因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本题注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根本经济理论。 王某是一单位职工,月工资 1500元,每月依法上缴失业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共计 80元,向保险公司交付人身意外保险费 20元,到银行存款 400元,剩余 1000元现金用于家庭生活开支。其中属于投资行为的是( ) 上缴的失业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 交
6、付的人身意外保险费 银行存款 手持现金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目前人们的 投资理财方式包括购买商业保险、储蓄、购买股票、债券。上缴的失业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是社会保险,不属于投资行为。手持现金没有用于投资理财。故 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投资理财。 点评:居民在投资理财时,要综合考虑各种投资方式的安全性、收益性。在各种投资中,结合自己的能力,做出慎重的选择。本题注意分清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区别。 小王 2011年上半年自办豆腐坊,取得好的效益,下半年又雇佣工人成立豆制品厂,扩大了生产规模,他一年的收入包括( ) 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 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获得的收入 按生产要素分
7、配获得的收入 合法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按劳分配适用于公有制经济。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适用于个体经济。上半年自办豆腐坊是个体经济,因此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获得的收入。是合法劳动收入。下半年又雇佣工人成立豆制品厂,扩大了生产规模,是私营经济,收入是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是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故本题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分配方式知识点。 点评:按劳分配适用的经济范围是公有制经济,在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的多劳多得属于按劳动要素分 配,这一点必须加以明确。 在企业分配中,如果过分压低劳动报酬,则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终将限制企业的发展。这说明( )
8、A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障 B要贯彻 “兼顾效率与公平 ”的原则 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 答案: A 试题分析: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障,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题中在企业分配中不注重公平就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终将限制企业的发展。侧重于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障。故本题选 A项。 B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点评: “社会公平 ”问题是近几年高考考查比较频繁的知识点,要系统掌握相关知识,尤其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及解决公平问题的措施知识点。 农民王某把自己的 3亩集体承包地转租给张某,每年得到 900元的租费;张某则以这种方式共承包了村
9、中的土地 20亩,每年经营收入超过 10万。王某和张某的收入分别属于( ) A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 B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D按劳分配和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答案: A 试题分析:按劳分配适用于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一是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工人工资、奖金、津贴等。二是:公有制控股的企业中的工人工资、奖金、津贴等。三是:农村经济中的 “联产计酬 ”。故张某承包了村中的土地 20亩收入是按劳分配。而王某把自己的 3亩集体承包地转租给张某,每年得到 900元的租费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故本题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
10、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知识点。 点评:要知道一种收入属于哪种分配方式,首先要知道这个收入属于什么经济制度,因为生产决定分配,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方式。公有制对应的是按劳分配,个体经济对应的是按个体劳动者的劳 动成果分配,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对应的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我国很多地区农业人口 60岁后可享国家普惠式养老金。这一举措( ) 是党和政府实行工业反哺农业政策,扩大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步骤 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 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有利于扩大内需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国家普惠式养老金是国家在富裕之后反哺农民的措施。是党和政府实行工业反哺农业政策,扩大城乡社会保障体
11、系的一个重要步骤。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扩大内需。故本题选 B项。 考点:国家普惠式养老金的意义。 点评:本题实际是一道意义类题目,只是把要点变成了选项而已,选择时首先要注意排除错误选项,然后分析其它选项是否是真正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中信银行相关人士日前表示,该行计划到 2011年将信用卡发行量由目前的300万张提升至 1000多万张。我国信用卡市场发展迅速的原因是( )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促进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信用卡具有减少现金使用、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等优点 信用卡的持卡人可以在任何消费场所消费 信用卡具有货币的各种职能 A B
12、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信用卡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是经济往来结算中使用的信用工具,持卡人可以在发卡银行指定的消费场所购物和消费,持卡人可以在指定的营业机构存取现金和转账。信用卡的作用:信用卡作为转账结算的一种信用工具,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减少了现金的使用及不便,简化了收款手续,节省了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为持卡人带来极大便利。故本题选 A 项。信用卡的持卡人可以在指定的消费场所消费。信用卡不具有货币的各种职能,只是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故 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信用卡优点知识点。 点评:使用银行信
13、用卡的优点,是近几年高考常考的知识点,也是与我们的日常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对银行信用卡的内涵、作用,复习时要结合实际深入领会。本题难度适中。 五年前,小张在股市低迷时购买了某上市公司的股票,今年卖出时,该股票 为他带来了 3万元收益。这一收益的来源是( ) 上市公司的利润 商业银行的利息 证券公司的利润 股票买卖的差价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息和红利收入,即股票持有人作为股东享有的定期从股份公司取得的利润分配收入。公司只有盈利,才能分配股息和红利。如果公司破产倒闭,股东不但不能获得收入,反而要赔本,这就是购买股票的一种风险。投资股票的另一部分
14、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这种收益有时很高。由于股票价格要受到诸 如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有可能使股票投资者遭受损失。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越大,投资风险也越大。因此,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故本题选 C项。 考点:股票的收益来源。 点评:居民投资理财的方式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要准确把握储蓄、购买股票、债券、商业保险各自的特点。 张先生打算用 5 万元进行投资。他没有医疗保险,希望在这方面有所投入。除此之外,他还想选择风险较小的其它投资方式。比较适合张先生投资理财的形式是( ) A人身保险 和股票
15、B人身保险和政府债券 C财产保险和金融债券 D财产保险和企业债券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注意审题。题中张先生没有医疗保险,针对这一情况,他可以选择规避风险的投资方式购买社会保险中的人身保险,不是针对财产的保险。考虑投资方式,主要考虑风险性、收益性等因素选择投资方式。就国债券、股票两种投资方式就风险性从大到小排列是股票、债券。由于国债以中央政府的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因此风险小。金融债券,是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金融债券与企业债券相比,违约风险较小。由于企业主要以自身的经营利润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企业债券是一种风险大的债券。因此选择风险较小的投资方式是政府债券。故本题 选 B项
16、。 考点:投资理财。 点评:债券和股票的共同点都是有价债券,都是集资手段,但两者在性质、收益权和偿还方式等方面又存在差异。购买股票、债券等投资方式,收益越高风险越大。股票收益最高风险最大。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国债依次收益越来越低,风险越来越小。 近年来很多城市房价普遍上涨,多数居民表示无力承担过高的住房负担,居民购房的的意愿明显下降。这表明 A价格的变动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B价格的变动会调节生产 C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D物价水平的变动会影响居民的购买能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价格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从而影响商品消费量。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下降会
17、增加对它的购买。所以因房价过高,人们的购房意愿下降。故本题选 D项。 AB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价格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点评: 新华网 2010年 11月 4日,进入 10月份以来,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其中既有季节性需求的自然轮动,也有因 “极寒天气 ”传言带来的投机等多方面因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变动。在日常生活中,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影响较小的一组商品是 ( ) A电视机、煤炭、食用油、禽蛋 B蔬菜、米面、日用调味品 C金银首饰、液化气、家用摄像机 D海鲜产品、电脑、轿车 答案: B 试题分析: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变动。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
18、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蔬菜、米面、日用调味品是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影响较小的一组商品是蔬菜、米面、日用调味品。本题选 B项。 考点: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影响。 点评:理解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和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不同是作对本题的关键。本题难度适中。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包括对该商品需求总量的影响,对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即对互补商品和替代品需求量的影响。分清是对什么的影响是作对本题的关键。本题难度适中。 某经济学家在北京大学召开的中国经济展望论坛圆桌会议上指出,中国经济陷入 “投资增长过快导致产能过剩 ”的怪圈,而收入分配不均是 “经济怪圈 ”的根源。这说明( ) A分配政
19、策影响财政收入 B要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C分配方式对生产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D我国应实行按劳分配方式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产决定分配,反过来分配有反作用与生产,合理的分配方式会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生产的发 展,反之会阻碍生产的发展。收入分配不均是 “经济怪圈 ”的根源说明分配方式对生产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故本题选 C 项。AB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分配方式对生产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点评:本题以中国经济发展怪圈为背景,是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现实问题。题目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在于认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并抓住关键语句 “收入分配不均是 “经济怪圈 ”的根源 “是作对本题的关键
20、。 “包容性增长 ”是使经济发展回归增长本意,即发展的目的不是单纯追求GDP 的增长,而 是使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进行,通过理顺收入分配机制,使人民生活 水平随经济增长不断提高,幸福感不断增强。理顺收入分配机制 ( ) 要建立覆盖全体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 要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应主要依靠国家来调节收入分配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理顺收入分配机制也就是要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本题就转化为找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要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我们要建立覆盖全体人民的
21、社会保障体系。不是主要依靠国家来调节收入分配。故 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点评:本题以使人们幸福感不断增强为背景,学生调动和运用教材知识解决分析问题。题目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分配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 GDP 的比例) 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分配率一般在 54% 65%之间,而我国则在 15% 21%之间。这说明( ) A我国的收入分配严重不公 B按生产要素分配得到充分体现 C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 D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偏低 答案: D 试题分析
22、:由题中 “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分配率一般在 54% 65%之间,而我国则在 15% 21%之间。 ”说明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偏低。并没有看出我国的收入分配严重不公,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得到充分体现。故本题选 D项。 AB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偏低。 点评:本题是设问中带 “这 ”的选择题。这种题型在高考中经常考查,故需重视。解题的关键在于一定要搞清设问中的 “这 ”在材料中的 “指代性 ”,否则极有可能误选。本题难度适中。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
23、扩大问题。这表明( ) A社会主义以同步富裕为根本目标 B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C应克服平均主义。突出效率优先 D应兼顾社会公平 答案: D 试题分析:社会主义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现在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不是突出效率优先。题中 “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 ”说明应兼顾社会公平。故 AC 项错误。本题选 D项。 B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社会公平。 点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之一,我们应学会从试题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核心信息,对其进行分析整合,得到正确的答案:。本题难度适中。题中 “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 ”是题眼。
24、 2011年 “两会 ”期间,某政协委员提交的关于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提案指出,目 前我国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已经达 0 46,远远超过警戒线, 10%左右的家庭占有了 45%的城镇居民总财产。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 ( )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加大财政、税收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整顿分配秩序,取缔非法收入,实现平均分配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我们追求的社会公平不是平均主义,不是平均分配。故 项错误。目前我国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已经达 0 46,远远超过警戒线,说明我国存在严重的社会分配不公现象,要改革收入分配
25、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财政、税收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10%左右的家庭占有了 45%的城镇居民总财产。说明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本题选 D 项。 考点:收入分配改革。 点评: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 2011年,很多地方实施了实施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既要以提高公益服务水平为导向,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搞活事业单位内部分配;也要统筹事业单位在职人员与离退休人员的收入分配关系,不断完善绩效
26、工资政策,对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这些措施( ) 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贯彻了回报社会、先富帮后富的精神 体现了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 有助于劳动者树立自主择业观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实施绩效工资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体现了再分配要更 加注重公平的原则。故本题选 C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实施绩效工资的意义。 点评:本题实际是一道意义类题目,只是把要点变成了选项而已,选择时首先要注意排除错误选项,然后分析其它选项是否是真正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物业税又称财产税或地产税,征税对象为
27、具有房层产权的房产。我国物业税将率先在北京试点,它整合了现行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土地增值税以及土地出让金等。从构成可见( ) 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 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开征物业税有利于给楼市降温 税收是实施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开征物业税可适当限制政府 “卖地为生 ”的行为 开征物业税可以避免重复征税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但不是最理想的形式。开征物业税是限制购房的措施不能起到限制政府 “卖地为生 ”的行为。故 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税收的作用。 点评:税收的概念是经济发展的而一个基本概念,要全面认识和理解。积
28、累大量的基础知识,是提高做题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由税收的概念联系税收的作用。要全面复习税收这一知识点。 下表是我国某市居民 2011年上半年收入一览表 内容 工资、薪金 收入 房屋土地 等其他收入 国债收入 股票收益 利息收入 比例( %) 39 30 7 9 15 注:财产性收入一般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图表表明( ) 财产性收入已成为该市居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投资方式的多元化,导致居民收入来源的多样化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我国的主要分配方式 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有图中居民的收
29、入来源有房屋土地等其他收入、国债收入、股票收入、利息收入说明投资方式多元化。财产性收入占到总收入的 61%,说明财产性收入已成为该市居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故本题选 A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财产性收入。 点评:此类考题,考查学生对于财产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性收入经济知识的理解,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书本知识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类型经常出现在高考题型中,应引起重视。 近年来,北京、河南、海南等 10多个省市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上 调幅度都超过 20%。据统计,今年上调或计划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省份共有 27个。上调最低工资的影响主要有(
30、 ) 保护劳动者权益 让低收入者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给粗放型企业以压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上调最低工资的影响主要有保护劳动者权益,让低收入者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实现共同富裕,给粗放型企业以压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故本题选 D项。 考点:上调最低工资的影响 点评:本题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学生比较感兴趣,是高考经常考查的内容,要引起学生的重视。 去年以来,我国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将采取有效措施推动 “建材下乡 ”,根据不同的建房性质,补贴比例为 13% 20%。这
31、一措施将会( ) 通过刺激消费,促进钢材、水泥、陶瓷、玻璃等重要原材料需求量的增加 导致建材价格不断上涨 充分发挥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更好地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中 “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将采取有效措施推动 “建材下乡 ”,根据不同的建房性质,补贴比例为 13% 20%。 ”会刺激消费,促进钢材、水泥、陶瓷、玻璃等重要原材料需求量的增加。补贴体现了更好的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会导致建材价格上涨,饮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故 项错误。本题选 D项。 考点: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的意义。 点评:此类考题,首先考查学生对于材料的阅
32、读分析能力,这是高考的一个趋势,不直接告诉考生一个信息。其次材料中的关键词 “ “建材下乡 ”和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 ”是我们解题的 钥匙,把握以上两点,学生就能正确解题了。 专家表示, 2011年我国有发生通货膨胀的风险。要控制通货膨胀,关键在于抑制产能过剩。下列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是 ( ) A扩大信贷规模,刺激生产 B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 C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扩大内需 D关闭产能过剩企业 答案: B 试题分析:发生通货膨胀时,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 “降温 ”。故
33、本题选 B项。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故 ACD项错误。 考点:财政政策。 点评:经济运行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通货膨胀,一是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经济过热,此时经济发展主要受供给不足影响,此时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也就是增加税收,减少支出,通货紧缩的情况正好相反。 某批发公司 4月份购进彩电 1 000台,购入价 200万元,彩电销售总收入210万元。该月支付本公司 20名员工工资 8万元,支付各项费用 4万元。 本材料涉及应纳税的税种有 ( ) 企业所得税 增值税 个人所得
34、税 行为税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种。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我国个人所得税,按照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故题中彩电销售总收入 210万元。应缴纳增值税。支付本公司 20名员工工资 8万元,应缴纳个人所得税。故本题选 B项。 考点: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点评: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概念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概念,要全面认 识和理解。积累大量的基础知识,是提高做题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在发达国家,工资一般会占企业运营成本 50%左右,而在中国则不到 10%。发达国家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般
35、在 55%以上,在中国则不到42%,并呈逐年下降趋势;资本回报的比重却节节上扬。要提高劳动所得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必须( ) 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依法执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注意审题是考查提高劳动所得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措施。依据课本知识可知要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依法执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再分配注重公平的措施,与题意不符应排除。故本题选 A项。 考点:提高劳动所得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措施。 点评:本题要注意区分劳动所得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措施和再分配注
36、重公平的措施。并需根据设问 “提高劳动所得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得出正确答案:。这是高考命题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方式,由于紧贴实际生活,学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题难度适中。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要求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关于这一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效率与公平相互包含相互促进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效率与公平不是相互包含的关系。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故 项错误。本题选 C项。 考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点评:掌握丰富、准确的基础知识
37、,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因素。在这里要求学 生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本题难度适中。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这就要求( ) 改革和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说明要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说明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之间的关系。故本题选
38、 D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改革和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点评:本题是二二制组合式单选题,最简洁的解法,就是排除错误或与题干无关的选项。本题就是排除无关选项或排除错误。本题难度适中。 根据规划,舟曲县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安排以中央财政资金为主,着力解决群众生活实际问题,重点支持居民住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以及灾害防治等方面恢复重建。这主要体现了财政( ) 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能使灾区最终实现同步富裕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中 “恢复重建资金安排以中央财政资金为主,着力解
39、决群众生活实际问题 ”说明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重点支持居民住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以及灾害防治等方面恢复重建。 ”说明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我们实现的共同富裕。故 项错误。本题选 A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财政的作用。 点评:财政的作用是近几年高考频繁考查的内容之一,要多角 度认识财政的作用。本题依据材料可知是财政具有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和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综合题 “十一五 ”期间,中央财政 “三农 ”投入累计近 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 23%。政府彻底取消农业税和各种收费,每年减轻农民负担超过 1 335亿元;建立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
40、利益补偿机制,农民的生产补贴资金 2010年达到 1 226亿元;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完成 7 356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5 919元,实现持续较快增长。 2012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对 “三农 ”的支出,更好惠及 “三农 ”。 请从国家财政作用角度,分析政府应该如何做好 “三农 ”工作。 答案: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政府取消农业税和各种收费,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政府通过财政进行种粮补贴、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等,
41、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 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对 “三农 ”的支出,有利于做好 “三农 ”工作,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12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 “十一五 ”期间,中央财政对 “三农 ”的支出,更好惠及 “三农 ”为背景材料,考查国家财政作用的有关知识。解题时首先抓住设问限定范围 ” 国家财政作用 ”知识 ,设问类型是怎么做。这是解题的关键,也是做好此题的前提。其次要提取有效信息如政府取消农业税和各种收费,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政府通过财政进行种粮补贴、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等
42、。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对 “三农 ”的支出,有利于做好 “三农 ”工作,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分别体现财政的三个作用。最后运用理论知识结合材料作答。 考点:国家财政作用。 点评:知识体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 材料一 表 1 2005 2008年我国政府财 政收入、企业盈余、劳
43、动者报酬占 GDP 比重变化情况 指标 年份 政府财政收入( %) 企业盈余( %) 劳动者报酬( %) 2005 17 3 29 6 41 4 2006 18 4 30 6 41 0 2007 20 6 31 3 39 7 2008 24 3 约 31 6 约 39 2 注:美国劳动者报酬占 GDP 的比重接近 70%,其他国家和地区普遍在 54%65%之间。 表 2 我国的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20世纪 80年代 2000年 2005年 2008年 0 21 0 27 0 4 0 463 0 469 注:基尼系数是反映居民之间收入差异程度的指标。 0 2 0 3 表示比较平均,0 3 0 4表
44、示收入差距较大, 0 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材料二 温家宝总理指出,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 “蛋糕 ”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 “蛋糕 ”分好。 ( 1)材料一中表 1和表 2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 6分) (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你为如何分好 “蛋糕 ”提出合理化建议。( 12分) 答案:( 1)表 1反映了 2005 2008年我国政府财政收入和企业盈余占GDP 比重上升,劳动者报酬占 GDP 比重下降;与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较低,说明我国政府、企业、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不合理。( 3分)表 2反映了从
45、20世纪 80年代以来,我国基尼系数不断增大,表明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个人收入分配存在不公平现象。( 3分) ( 2)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 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机制。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分配的公平。( 12分) 试题分析
46、:本题是图和材料相结合的试题,在提取表一和表二的信息时,要注意三点:一要看清图的名称,反映的是我国政府财政收入、企业盈余、劳动者报酬占 GDP 比重变化情况和我国的基尼系数变化情况;二要看清图中数字的对比变化;四要看清小注,这一点尤其重要,不少考生忽略了小注,以致无法准确揭示 本题显示的经济现象背后所隐含的我国经济问题的实质。注意表一和表二分别回答。回答第( 2)问,首先要认真阅读第二则材料,领略材料的主旨和设问的实质。第( 2)问审读设问,进行思维转换。实质是考查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结合课本知识从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再分配都注重公平等几方面组织答案:。 考点: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点评:本题属于图表材料题。是高考中常见题型,也是高考中难度较大的题目。对于图表的分析基本思路:纵向看变化,横向看结构,综合看发展。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强调学生的审题能力。第( 2)问是知识限定明确的主观 题此类题的解题思路是在掌握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