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集贤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卷(带解析) 单选题 农贸市场上的粮食、蔬菜、水果,超市里的油、盐、酱、醋,商场中的服装、鞋帽等,他们的共同特征包括( ) 都是劳动产品 都是商品 都具有有用性 都是用于交换的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符合题意,这些物品都是人类劳动的成果。 符合题意,这些物品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符合题意,这些物品都有使用价值。 符合题意,这些物品都是用于交换的。因此保留 ,选择 D。 考点:商品的含义、属性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商品的含义、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本题难度适
2、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我国现阶段征收个人所得税,主要是为了 ( ) A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C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D防止高收入的出现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符合题意,这不是征收个税的主要目的。 B不符合题意,与材料无关。 C符合题意,这个征收个税的意义。 D不符合题意,这不是征收个税的主要目的。 考点: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意义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意义,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我国税收的性质是( ) A效率
3、优先、兼顾公平 B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C依法纳税 D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符合题意,与题意无关。 B不符合题意,与题意无关。 C不符合题意,与题意无关。 D符合题意,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考点:我国税收的性质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 掌握我国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我国,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属于( ) A偷税 B欠税 C骗税 D抗税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符合题意,材料中是偷税的表现。 B不符合题意,欠税是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
4、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C不符合题意,骗税指纳税人用欺骗方法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D不符合题意,抗税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考点:违反税法的行为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是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欠税是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骗税指纳税人用欺骗方法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抗税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2011年 3月 7日,安徽省工商局公布已查处的 2011年十起制售、假酒、制售
5、假麦种、制售黑心棉玩具等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典型案例,发挥工商局履行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作用,严厉 的打击了制假售假违法行为,积极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有力的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据此回答 20-22题() 【小题 1】市场上之所以会出现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不正当的经济行为,是因为( ) A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 B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C市场调节具有竞争性 D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 【小题 2】上述材料表明( ) A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行政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C资源配置主要靠政府调节来实现 D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调控和管理 【小题 3】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有利于( ) 规范
6、市场主体行为 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打击欺行霸市、垄断市场的行为 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C 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政府对不同行业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如国家取消农业税,而对部分住房交易全额征收营业税。对农业和房地产业采取不同的措施,是政府( ) 弥补市场调节资源的缺陷 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利用税收杠杆调节经济活动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符合题意,国家运用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调节资源的缺陷。 符合题意,材料中 “政府对不同行业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如国家取消农业税,而对部分住房交易全额
7、征收营业税 ”可体现。 不符合题意,材料中体现了政府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符合题意,材料中 “国家取消农业税,而对部分住房交易全额征收营业税 ”可体现。因此保留 ,选择 B。 考点: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国家的宏观调控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 弊端。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的要求是( )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我国经济和社
8、会全面协调发展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及生态文明共同进步 人民生活同步富裕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符合题意,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的要求之一。 符合题意,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的要求之一。 符合题意,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的要求之一。 不符合题意,应改为人民生活共同富裕。因此保留 ,选择 A。 考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模式、消费模式。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
9、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 分析的能力。 下列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是( ) 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 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又快又好发展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符合题意,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符合题意,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符合题意,因选择。 符合题意,应选择。 不符合题意,应改为又好又快发展。因此保留 ,选择 C。 考点:科学发展观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本
10、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怎样统筹城乡发展( ) 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符合题意,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方式之一。 符合题意,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方式之一。 符合题意,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方式之一。 符合题意,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方式之一。 不符合题意,此观点与材料无关。因此保留 ,选择 C。 考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点评
11、: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 和生态环境保护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本题难度较高,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 ) 生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 资本全球化 分配全球化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符合题意,这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之一。 符合题意,这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之一。 符合题意,这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2、之一。 不符合题意,经济全球化没有此表现形式。 考点: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 学生掌握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它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 ) A市场准入原则 B非歧视原则 C互惠原则 D最惠国待遇原则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符合题意,市场准入原则是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之一。 B符合题意,非歧视原则是世贸组织中最重要的原则。 C不符合题意,互惠原则是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之一。 D不符合题意,非歧视原则包括了最惠国待遇
13、原则。 考点:世贸组织中最重要的原则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世贸组织中最重要的原则。世贸组织的原则有,非歧视原则 (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 ) 最重要的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原则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我国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时要坚持 “引进来 ”和 “走出去 ”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我国积极实施 “走出去 ”战略( ) 是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根本性措施 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具体表现 可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来发展自己 可以节约社会劳动,迅速提高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不符合题
14、意,此观点与材料无关。 符合题意,我国积极实施 “走出去 ”战略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具体表现。 符合题意,我国积极实施 “走出去 ”战略可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来发展自己。 不符合题意,我国积极实施 “走出去 ”战略,并不能让所有企业都迅速提高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保留 ,选择 B。 考点: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我国全面提高对外 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坚持 “引进来 ”与 “走出去 ”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1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是( ) A大量吸引外资原则 B公平贸易和透明性原则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符合题意,此说法与材料无关。 B不符合题意,公平贸易和透明性原则是世贸组织的原则。 C 符合题意,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D不符合题意,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是我国分配的原则。 考点:对外开放的原则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对外开放的原则。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
16、能力。 我国青藏高原地区资源丰富,但因交通原因,经济发展缓慢。为此,国家投入巨资修建青藏铁路,这对西部资源的开发和从根本上改变贫困面貌起到了促进作用。这表明( ) 国家通过财政支持扶贫开发 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可以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困地区只要依靠政府支持就能走出困境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符合题意,体现了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符合题意,体现了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符合题意,体现了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不符合题意,贫困地区不仅要依靠政
17、府支持,更要依靠自身才能走出困境。因此保留 ,选择 A。 考 点:我国财政的作用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我国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2011年上半年,我国一些行业呈现投资过热。为了遏制经济过热,实现经济平衡增长,国家宏观调控运用的经济政策有( ) 增加税收 增加财政支出 减少银行贷款 降低利率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符合题意,增加税收可遏制经济过热,实现经济平衡增长。 不符合题意
18、,减少财政支出可遏制经济过热,实现经济平衡增长。 符合题意,减少银行贷款可遏制经济过热,实现经济平衡增长。 不符合题意,提高利率可遏制经济过热,实现经济平衡增长。因此保留 ,选择 C。 考点:宏观调控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宏观调控的相关内容。国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家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是贯彻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等重大方针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
19、) 克服平均主义,更好的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 尊重和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鼓励知识创新 和科技创新,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 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符合题意,应选择。 符合题意,应选择。 符合题意,应选择。 不符合题意,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因此保留 ,选择 A。 考点: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 维护劳动者权益
20、,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在下列关于货币价值尺度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货币之所以具有价值尺度职 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一定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 货币在执
21、行价值尺度职能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起媒介作用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符合题意,应选择。 符合题意,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符合题意,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是观念上的货币。 不符合题意,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时起媒介作用。因此保留 ,选择 A。 考点: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价值尺度是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2011年 2月 29日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为 6.4058元人民币兑换 1美
22、元, 2011年 6月 10日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为 6.3299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材料表明( ) A外汇汇率升高 B美元升值 C人民币升值 D人民币贬值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符合题意,外汇汇率下降。 B不符合题意,美元贬值。 C符合题意,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从 6.4058 到 6.3299,故人民币升值。 D 不符合题意,人民币升值。 考点:汇率的变化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汇率的变化。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一些本来只有少数人有能力购买的高档商品,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价值会逐渐降低,成为寻常百姓都买得起
23、的普通商品。这一事实表明( )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的 价值量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符合题意,材料中 “一些本来只有少数人有能力购买的高档商品,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价值会逐渐降低,成为寻常百姓都买得起的普通商品 ”可体现。 不符合题意,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无关。 符合题意,“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可体现。 不符合题意,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因此保留 ,选择 A。 考点: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价值
24、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二者成正比。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调节生产规模 刺激消费 提高劳动生产率 生产适销对路产品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符合题意,这是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之一。 不符合题意,与材料无关。 符合题意,这是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之一。 符合题意,这是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之一。因此保留 ,选择 C。 考点: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点评:此类
25、试题要求学生掌握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011年 8月 12日,第 26界夏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中国深圳召开。据统计,大运会期间约有 30万人次的海外游客及众多的国内游客进入深圳,大运会引发的旅游热有力的推动深圳地区的经济发展。旅游消费属于( ) 劳 务消费 生存资料消费 发展资料消费 享受资料消费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符合题意,从消费的消费对象看,旅游属于劳务消费。 不符合题意,从消费目的看,旅游属于享受资料消费。 不符合题意,从消费目的看,旅游属于享受资料消费。
26、 符合题意,从消费目的看,旅游属于享受资料消费。因此保留 ,选择 C。 考点:消费的类型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消费的类型。常见的消费类型: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按消费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按消费目的的不同 :可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现状,我们要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因此绿色消费悄然兴起。绿色消费的核心是( ) A眼前性消费 B暂时性消费 C可持续性消费 D物质性消费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符合题意,与材料无关。 B不符合题意,与材料无关。 C符
27、合题意,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D不符合题意,与材料无关。 考点:绿色消费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绿色消费的相关内容。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在生产、消费、分配三者关系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分配连接着生产和消费 生产决定分配和消费,分配和消费影响着生产 分配是生产的目的、消费的动力 消费是生产和分配的前提、基础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不符合题意,此说法正确。 不符合题意,此说法 正确。 符合题意,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28、和动力。 符合题意,生产是消费和分配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保留 ,选择 C。 考点:社会再生产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社会再生产。社会再生产,分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的总过程和最终的目的和动力。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下列符合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的是( ) 收入分配上的绝对平均 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 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不符合题意,收入分配公平是指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 符合题意,
29、收入分配公平是指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 符合题意,收入分配公平是指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不符合题意,此说法与题意无关。因此保留 ,选择 B。 考点:收入分配公平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收入分配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国务院决定,到 2011年底,国家将投资 40000亿元用于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以扩大内需,保证经济增长。扩大内需的原因是( ) 消费的发展能
30、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消费 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符合题意,这是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之一。 不符合题意,此观点与材料无关。 符合题意,这是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之一。 符合题意,这是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之一。因此保留 ,选择 C。 考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消费对生产的发作用。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 的出现往往能带动
31、一个产业甚至几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这些经济条件包括( )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判断正确,应选择。 判断错误,现阶段的生产力发 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判断正确,应选择。 判断正确,应选择。因此保留 ,选择 C。 考点:实现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点评:此类
32、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实现按劳分配的必然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企业信誉和形象是人们对企业性质、特点的总体形象和评价,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无形资产,它集中表现于( ) A企业的徽标 B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C产品的品牌 D广告宣传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符合题意,企业的徽标不是企业信誉和形象的集中表现。 B符合题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是企业信誉和形象的集中表现。 C不符合题意,产品的品牌企业信誉和形象的集中表现。 D不符
33、合题意,广告宣传不是企业信誉和形象的集中表现 考点:企业信誉和形象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企业信誉和形象。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宪法规定:在法律规定 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这说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 ) A与公有制经济可以在市场中平等竞争 B与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平等的 C其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D已经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
34、济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符合题意,各类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平等的竞争。 B不符合题意,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地位。 C不符合题意,其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D不符合题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不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考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综合题
35、材料一 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变化表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城乡居民 35.8% 35.3% 35.1% 34.8% 农村居民 45.2% 43.6% 42.5% 41.7% 材料二 2011 年 8 月 10 日,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就当前价格形势答记者问时回答:“为应对价格较快上涨,政府综合采取了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障供给、安定民生、加强监管等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当前价格运行依然处于温和可控区间。稳定物价的有利因素逐渐增多,国内经济增长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国民经济正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 据上述材料,回答: (
36、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4分) (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近几年来我国城乡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的原因。( 6分) 答案:( 1)材料一反映了 2007年至 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都有所下降,居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4分) ( 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消费水平,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发展是根本原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与基础,近几年我国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是直接原因。在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积极作用下,物价运行处于温和可控区间,也是导致恩格尔系数下降的原因( 6分 ) 试题分析:( 1)此题为表格题,通过城乡与农村居民的对比,反映出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都有
37、所下降,居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 2)我国城乡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的原因有三点,一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二是城乡与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三是我国政府正确使用了宏观调控。 考点:恩格尔系数、影响消费的因素、宏观调控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掌握恩格尔系数、影响消费的因素、宏观调控。此类问题的回答,首先要熟悉书本内容,能够运用多方面的知识点来回答一个问题;其次,分析回答问题一定要结合材料,让回答的内容更为充实。本题难度较高 ,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已开启的 “十二五 ”,将致力于全面均衡发展和收入分配改革,保持收入与GDP 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在 “十二五 ”中实现
38、 “国强 ”到 “民富 ”的转变,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由 “国强 ”向 “民富 ”的美丽转身。 结合资料,从我国经济制度的角度说明怎样由 “国强 ”向 “民富 ”转变,实现经济社会的 “美丽转身 ”?( 10分) 答案:( 1)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 “国强 ”向 “民富 ”转变提供物质基础。( 2分) ( 2)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6分) ( 3)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
39、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4分) 试题分析:材料中 “保持收入与 GDP同步增长 ”反映出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材料中 “将致力于全面均衡发展和收入分配改革 ”反映出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由分配制度联想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考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分配制度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掌握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此类问题的回答,首先一定要重视材料中的关键词,如 “保持收入与 GDP同步增长 ”,有的放矢;其次要熟悉书本内容,能够运用多方面的知识
40、点来回答一个问题;第三,分析回答问题一定要结合材料,让回答的内容更为充实。本题难度较高,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阅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发达国家社会事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较表 国家 教育事业 卫生事业 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 中国 4.6% 3.7% 6.5% 2.4% 发达国家 14.2% 11.3% 10.1% 6% 材料二: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社会事业支出方面有何差距?( 2分) 什么是收入
41、分配的公平,国家应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实现分配的公平?( 8分) 答案:( 1)中国社会事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低于发达国家,中国社会事业水平还比较落后。( 2分) ( 2) 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在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4分) 财政政策:加大社会保障支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税收政策: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调节过高收入,防止出现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平。( 4分) 试题分析:( 1)此题为表格题,通过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四个方面的对比,可体现中国社会事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低于发达国家,中国社会事业水平还比较落后。
42、 ( 2)学生可回忆书本知识,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在财政政策方面,国家应加大社会保障支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在税收政策方面,国家应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调节过高收入,防止出现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平。 考点:收入分配公平的表现、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点评:本试题要求学生掌握收入分配公平的表现、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此类问题的回答,首先一定要重视各个问题中的关键词,设问中 “运用财政政策和税收 政策实现分配的公平 ”,有的放矢;其次要熟悉书本内容,能够运用多方面的知识点
43、来回答一个问题;第三,分析回答问题一定要结合材料,让回答的内容更为充实。本题难度较高,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面对自 2010年 7月以来物价持续上涨的形势,国务院办公厅 2010年 11月12日通过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 16项措施,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16项措施是: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 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保障化肥生产供应;做好煤电油气运协调工作;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运机制;继续落实规范收费的各项
44、规定;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规范农产品经营和深加工秩序;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健全价格监管法规;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落实 “米袋子 ”省长负责制和 “菜篮子 ”市长负责制;建立市场价格调控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国务院的上述 16项调控措施是要实现宏观调控的什么目标?( 4分) 国务院的上述调控措施体现了国家运用哪些手段调控经 济?举例说明这些手段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6分) 答案:( 1)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 4分) ( 2)国家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经济手段如: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保障化肥生产供应、加强农
45、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加强价格监督检查等;法律手段如:健全价格监管法规、加强反价格垄断执法等;行政手段如:落实 “米袋子 ”省长负责制和 “菜篮子 ”市长负责制、继续落实规范收费的各项规定等。 试题分析:( 1)学生可回忆书本知识,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结合材料反映的内容,即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 ( 2)设问中 “国家运用哪些手段调控经济 ”是解题的关键。国家的宏观调控有三个手段,经济、法律、行政手段。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保障化肥生产供应、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加强价格监督检查体现了经济手段。健全价格监管法规、加强反价格垄断执法体现了法律手段。落实 “米袋子 ”省长负责制和 “菜篮子 ”市长负责制、继续落实规范收费的各项规定体现了行政手段。 考点: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此类问题的回答,首先一定要重 视各个问题中的关键词,设问中 “国家运用哪些手段调控经济 ”,有的放矢;其次要熟悉书本内容,能够运用多方面的知识点来回答一个问题;第三,分析回答问题一定要结合材料,让回答的内容更为充实。本题难度较高,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