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牙林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 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 “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 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 承认错误。 ”该谈话 A体现了 “双百 ”方针的精神 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蕴含了 “科教兴国 ”的战略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材料体现的时间是 1956年,周恩来的观点 “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 ”,体现了学术问题的 “百家争鸣 ”。
2、 B项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D项是 1995年提出的, C项显然与周恩来的观点不符。故选 A。 考点: “双百 ”方针。 点评: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 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缥渺的梦境等 “非凡 ”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卜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B工业革命后,各国
3、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C知识分子对 “理性王国 ”大为失望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的描述,反映的是浪漫主义文学。 18世纪末至 19世纪 30年代,欧洲革命战争不断,政治黑暗,社会不平等,知识分子对 “理性王国 ”感到失望,转而寻求新精神寄托,浪漫主义文学兴起。故选 C。 考点:浪漫主义文学。 点评:浪漫主义文学注意深刻发掘人类的情感世界,通过离奇的情节和夸张的人物性格,歌颂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和黑暗。 一个学生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看到这样一段对白: “咱们走吧。 ”“咱们不能。 ”“为什么不能? ”“咱们在等待戈多。 ”下列美术作品与上述对
4、白所反映的时代特征相似的是 A日出印象 B干草堆 C鲁昂大教堂 D毕加索自画像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的独白出自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等待戈多,选项中的美术作品 A、 B、 C都是莫奈的代表作,属于印象画派; D是毕加索的作品,属于现代主 义美术流派,与等待戈多反映的时代特征相似,故选 D。 考点:现代主义的文学和美术。 点评:现代主义文学和美术兴起的背景和特点: 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破坏了人们的生活,加剧了西方人精神上的悲观和焦虑。 特点:现代主义文学集中表现自我;创作手法怪诞;故事背景模糊,语言风格怪异。现代主义美术反传统和反理性,不规则,重视内心的 “自我感受 ”。 2012是一
5、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它讲述在 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时,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该片投资超过两亿美元, 2009年在全球 105个国家和 地区上映,首映当天全球票房就已达到两亿美元。这说明电影艺术 A渗透了大国的强权意识和价值观 B折射出基督教文明的永恒生命力 C纯粹是投机商人赢利性商业炒作 D能够唤起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答案: D 试题分析:电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国家、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影视艺术既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又直接敏锐地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人们各式各样的审美需要和精
6、神追求。 2012是一部关于世界末日的电影,上映首日全球票房便达两亿美元,这说明电影艺术能够唤起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故选 D。 考点:近代以来影视艺术。 点评:影视艺术的特点:直观性强;信息丰富,流通迅速;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强;科技含量高,技术水平高。 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 A标志着 “西学东渐 ”进程开始 B致力于 “变科举 ”、 “改官制 ” 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旨在宣传 “德先生 ”、 “赛先生 ”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 “1862年 ”
7、、 “京师同文馆 ”、 “外语、化学、物理 ”等有效信息。同文馆以传授近代自然科学为主替代以往的儒家经典。 A项所述 “西学东渐 ”进程开始于明朝末年; B项内容为维新派主张; D项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张; C项是同文馆的目的,故正确选项为 C。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工业奠定了初步基础,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洋务派 “自强 ”的迷梦彻底破灭。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思想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1864年,有人称 : “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 ”,欧洲诸邦 “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 ”
8、。这一 “变局论 ” A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 B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C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 D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 答案: D 试题分析: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康有为的文章, A项错误;材料中称西方列强为欧洲诸邦,不是沿袭传统的夷夏观念,排除 B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排除 C项; “变局论 ”是王韬在 1864年代上苏抚李宫保书中提出,主张同外国进行商战,进行变法,故选 D。 考点:中体西用思想和洋务运动。 点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 “师夷长技以
9、自强 ”的思想,发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但洋务运动仅仅学习西方近代科技 ,未触动封建制度,结果失败。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 “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 ”这次 “反思 ”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并辨别历史事物的能力。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说明 “中体西用 ”的思想不能救中国。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都认识到只有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才能使中
10、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故选 C。 考点:中体西用思想和洋务运动。 点评:出于挽救民族危亡的需要,近代每一次政治思想的兴起都进行了社会实践,极大地推动了政治思想运动的开展,影响深远。 胡适评价 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 “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 ”。这 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答案: D 试题分析: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维新派主张变革,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A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口号, B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 C是康有为思想的特点, D项是梁启超的思想主张。故选 D。 考点:梁启
11、超等人的维新思想。 点评:维新思想的影响: 1、抨击封建专制,促进民权兴起; 2、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3、促进人民觉醒,激发了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鲁迅先生曾说: “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 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以下 “鞭子 ”与 “动弹 ”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 开眼看世界 B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D中日甲午战争 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鸦片战争,中国惨败,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 “开眼看世界 ”的新思潮兴起, 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兴起,指导
12、思想是 “中体西用 ”, B项正确;民主与科学思想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其背景是辛亥革命失败和袁世凯复辟帝制, C项错误;甲午战后,戊戌变法兴起, D项对应正确。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近代前期中国政治思想是在外敌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演变的,是在侵略与反侵略的特殊背景下展开的,因而近代前期的政治思想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挽救民族危亡的特点,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某思想家在 20世纪初大声疾呼: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 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 ”从中
13、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材料的大体意思是:我宁愿国粹消亡,也不愿民族消亡,我们的民族要适应世界的发展潮流,不能任凭自然选择,故 B、 D两项错误;康梁的维新变法运动发生于 19世纪末,而材料反映的是 20世纪初出现的现象, C项错误。故选 A。 考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点评: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袁世凯独裁、复辟帝制; 经济: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阶级: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 思
14、想:民主、自由、平等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袁世凯尊孔复古。 “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 ”。这是对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而肯定西方文化。四个选项都是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 习,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的实践。新文化运动作为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大力宣传西方思想文化,彻底批判封建思想文化,是全盘的否定与肯定中西方文化。故选 D。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新文化运动动摇封建思想正统地位;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民主和科
15、学的思想得到弘扬;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条件。但对待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否定的偏向。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 “中体西用 ”、 “维新变法 ”、“民主共和 ”、 “民主与科学 ”及 “马克思主义 ”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 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反抗外来侵略 D反对专制统治 答案: B 试题分析: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文化近代后期又向苏俄学习。其共同目的是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
16、能力。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面临着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任务,阻碍中国独立和富强的主要有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的封建势力以及后来的官僚资产阶级,材料中这些近代思 想都反映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孙中山说: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这反映了孙中山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答案: D 试题分析:孙中山认为:银行、铁道、航路等这些规模大或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应该由
17、国家经营管理,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反映了孙中山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A、 B、 C项表述均与材料不一致,故选 D。 考点:三民主义。 点评: 1924年,在国民党 “一大 ”上,孙中山提出 “节制资本 ”思想,即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必须有限度,这个限度的警戒线不在于比例大小,而在于能否 “操纵国民生计 ”。对孙中山的 “节制资本 ”思想,毛泽东曾给予很高评价,称之为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经济构成的正确方针 ”。 孙中山选集下卷所载: “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
18、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 ”。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 “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 ”可以看出孙中山 认为中国民族主义最根本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只有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 “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 ”。故选 D。 考点:新三民主义。 点评:新三民主义的思想内涵: 民族:一是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二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
19、指民权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 “耕者有其田 ”的政策。 下列关于 19世纪末到 20世纪头 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 A相继经历了由 “走英日道路 ”到 “走美法道路 ”再到 “以俄为师 ”的过程 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 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B、 D项都发生在 19世纪末到 20世纪头 2
20、0年, 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是在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 点 评:关于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历程。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地主阶级发起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曾说: “我们 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 ”中国共产党 “高明些 ”的表现有 工农武装割据 “一国两制 ” “大跃进 ”运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都是中共对中国革命和
21、建设道路以及祖国统一大业的成功探索, 项 “大跃进 ”运动属于左倾错误,不符合题意中 “高明些 ”的表现,排除含 的选项,选 D。 考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探索。 点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解决的主要问题:毛泽东思想重点解决如何取得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问题;邓小平理论重点解决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的问题;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重点解决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的问题。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 诗篇。 ”下列哪一篇文章符合歌曲春天的故事中所指的 “诗篇 ”的内容?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
22、致向前看 B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中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指的是 1992 年邓小平南巡,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通称 “南方谈话 ”,故选 B。 考点:邓小平南方谈话。 点评: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围绕着 “什么是社会 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个问题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 古代欧洲人一直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当成真理,牛顿力学体系建立后,也一度被看做绝对权威的理论,相对论
23、出现后,解决了经典力学无法解决的难题。这说明 A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会否定更多的真理 B社会不断进步,促进社会发展的自然科学理论也不断进步 C人类永远无法找到真理 D经典力学体系已经过时,被彻底抛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社会不断发展,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也逐渐深入,从而促进社会发展的自然科学理论也不断进步, A、 C、 D表述错误,故选 B。 考点:世界科技发展的历程。 点评:还可以考查科技发展的重大成就,如: 1931年 10月 18日凌晨,爱迪生走完了 84年的人生旅程。下葬时,为纪念他的突出贡献,美国各地 ( A ) A熄灭电灯一分钟 B轮船鸣笛三分钟 C教
24、堂敲钟 84响 D齐奏英雄交响曲 有人说: “如果说 15 16世纪文艺复兴把神从人们的生活中驱逐出去; 17世纪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 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而直到 19 世纪中期以后,造物主才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被驱逐出去。 ”这种观点主要基于 A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精神的进一步发展 B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的迅速推广 C人猿同祖学说普遍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D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进化观点的提出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世纪中期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的观点,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 “把造物主才
25、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被驱逐出去。 ”,有力挑战了封建 神学创世说。故选 D。 考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点评: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及其影响: (1)对生物学是一次伟大综合,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并在方法上把 “变化 ”“发展 ”的观念引入科学领域。 (2)有力地挑战了神创论,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使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3)它所揭示的关于生命自然界辩证发展的规律,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4)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了巨大震动,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牛顿曾说: “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 上的缘故。 ”从与牛
26、顿取得主要成就的关系来看,这里的 “巨人 ”最有可能是 A伽利略 B哥白尼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答案: A 试题分析:牛顿对科学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经典力学,而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体系,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被誉为经典力学的奠基人。故选 A。 考点:伽利略、牛顿对建立经典力学所作的贡献。 点评: 16世纪末 17世纪初,科学家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的研究,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17世纪,科学家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也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科学发展的依据。 法国的启蒙运动反映了一个历史时代的特征
27、,主要是因为启蒙思想 A迎合了新兴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 B是当时世界上最进步的思想,影响了全世界 C适应了宗教改革运动的要求 D是资产阶级实施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实践 答案: A 试题分析: 17-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构建理想社会蓝图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特征。它迎合了新兴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 B夸大了启蒙思想的影响; C是宗教改革的原因;启蒙思想包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思想,而非实践, D错误。故选 A。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 17、 18世纪,欧洲兴起了一场更为激进的思想启蒙运动。众多思想家以文艺复兴以来的科学成
28、果为指导,提倡科学与民主,宣扬平等与自由,尖锐抨击封建制度和基督教,呼唤着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浪潮。 与前代相比,宋代藏书家的人数大增,藏书 数量最多者超过十万卷。与之相关的因素是 A小说在社会上流行 B造纸术的发明 C对外文化交流频繁 D印刷术的进步 答案: D 试题分析: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节省印刷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因此出现藏书数量增多的现象。造纸术发明与改进是在汉朝,不符合题意。小说在社会上流行是在明清时期,对外文化交流频繁与材料反映现象无关。故选 D。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技。 点评: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最终完成于宋元时期。这一时期,
29、四大发明传到欧洲,推动了欧洲社会制度的变革。 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这是由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决定的。明清时期,在经济上,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在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B不是主要原因; C、 D说法错误,故选A。 考点:
30、四大发明的影响。 点评:四大发明在中西方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 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 ”包括社会制度、社会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认识等 。 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A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天理 ”,强调人欲的合理性 B提出 “工 商皆本 ” C主张 “经世致用 ” D批判君主专制 答案: 试题分析:明朝时期,工商业的发展成为明朝民主思潮兴起的经济基础。本题
31、要抓住 “本质 ”和 “时代发展 ”等关键词,本质应该优先从经济基础去理解,民主批判相对应的经济基础应该是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时代发展的要求 ”指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所以,与时代发展要求相对应的思想主张是发展工商业经济。所以, B 项提出 “工商皆本 ”最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点评: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促使中国早期启 蒙思想的产生,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性。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 焚书 答耿中丞说: “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
32、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 愿学孔子 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 ”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 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 B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权利 C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 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李贽思想的准确识记。材料否定孔子的绝对权威,认为不要把孔学神化,要有自己的见解。故选。 考点:李贽的思想。 点评:李贽反对以 “圣人 ”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提出 “童心说 ”,反对礼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认为人皆有私,个性自由。 禅宗语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与此主张类似
33、的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的仁恕学说 B朱熹的理学 C董仲舒大一统主张 D王守仁的心学 答案: D 试题分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与王阳明心学的观点 “心外无物 ”、 “心外无理 ”相类似,故选 D。 A孔子提出 “仁 ”的学说;B朱熹强调 “存天理、灭人欲 ”; C董仲舒主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都与题干材料不符。 考点:陆王心学。 点评: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核心是 “致良知 ”“知行合一 ”,认为 “良知 ”就是 “本心 ”和 “天理 ”。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董仲舒认为, “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
34、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 “天人感应 ”“天人合一 ” B “仁者爱人 ”“民贵君轻 ”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 “君权神授 ” 答案: A 试题分析: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创立新的儒学体系。从材料可以看出,董仲舒认为 “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即提出 “天人合 一 ”和“天人感应 ”学说。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 点评: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儒学产生后经历了三次改造:第一
35、次是在战国时期,经过孟子、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第二次是在西汉时期,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创立了新儒学;第三次是北宋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发展为理学。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能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 倡 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 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可以用排除法解答。道教、佛教的等宗教都曾在中国广泛传播,“ 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 ”的说法错误,排除
36、含 的选项, 都是儒学能够维持正统地位的原因,故选 D。 考点:儒家思想的形成和演变。 点评: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还可以考查孔子、孟子等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如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仁 ”,主张以德治民;孟子主张实行 “仁政 ”,提出 “民贵君轻 ”的民本思想。 有的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 “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拥有仁爱之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这些流派按顺序排列应是 A儒、道、墨、法 B道、法、儒、墨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抓住儒、墨、道、法各家代表人物的主张再进行比
37、对即可得出结论 :儒家提倡 “仁爱 ”,注重自身修养和伦理道德,希望人与人之间建立和谐友爱的关系,是 “拥有仁爱之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墨家主张 “兼爱、非攻 ”, 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是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道家主张 “无为而治 ”,属于隐士派;法家主张“法治 ”, 强调依法治国,是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故选 D。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点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 统文化体系。 秦代凡是地方军队调动,五十人
38、以上就必须以虎符为信。下图铜制虎符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虎颈至胯间写有: “甲兵之符,右才 (在 )皇帝,左才 (在 )阳陵 (秦之郡名 )”。阳陵虎符所隐含的秦朝历史信息包括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书法篆刻艺术 民族关系 冶金铸造水平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秦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相关内容,材料中反映出当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秦代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铜制虎符上的文字,应联系秦的 “书同文 ”政策;虎符为铜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秦代的治金铸造技术水平;阳陵为秦之郡名,今陕西高陵县,并不能反映秦当时的民族关系。故排除 ,选 C。 考点: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秦中央集权制
39、度的形成:皇权至高无上,设立三公九卿的中央机构,地方上推广郡县制,大小官吏由皇帝任命,宰相具有位极人臣的特殊地位,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陈寅恪的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认为: “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叙述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以理学为核心的新儒学形成 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取得重大进步 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风俗画成为画坛的亮点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造极于赵宋之世 ”说明宋代对中华文化的巨大贡献。科技方面:指南针用于航海;火药广泛用于军事;北宋毕 N 发明活字印刷术。思想方面: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教义,发展为理学。文学艺术方面:词成为文学的主流
40、形式;风 俗画成为画坛的亮点。故选 A。 考点:宋代科技、思想、文学艺术的发展。 点评:对古代科技、文学艺术的认识: 古代中国科技曾经长期领先,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反映,而文学、艺术反映的是社会生活(经济、政治、民族和外交关系等) 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发展都是以经济、政治等为基础的。 对待我国古代传统(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的态度:批判继承,不断创新,使之与时俱进、走向世界。 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 “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启蒙思想家的 “理性和经验 ”基于 A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B权威的判断与历
41、史的传统 C自然科学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 D民族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启蒙运动产生的原因应该包括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思想上自然科学的进步。故选 C。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 a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政治根源: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发展矛盾尖锐,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c自然科学: 17、 18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人类可以征服自然。 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描绘当时英国的制度: “给予每个人以天赋的权利,差不多在所有的君主政府里,他们这些权利是被剥夺的。这些权利乃是:人身和财
42、产的全部自由;用笔向国家提意见的自由 ” 后来该书被查禁。哲学通信被查禁的原因在于 A抨击了法国的专制制度 B夸大了英国制度的民主性 C法国与英国的关系紧张 D伤害了法国的民族感情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伏尔泰通过描绘英国的制度批判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他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 制,提倡 “天赋人权 ”,人生而平等,这是当时法国政府所不允许的。故选 A。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发展的主要标志。三大思想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内涵、思想家的主张、特点及影响是高考命题的主要知识点。 在 18世纪,法语成为欧美
43、上流社会和知识分子的国际语言。这主要是因为 A启蒙运动的影响 B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推动 C人权宣言的传播 D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繁荣 答案: A 试题分析: 18 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法语成为欧美上流社会和知识分子的国际语言,故选 A。拿破仑对外战争、人权宣言的传播、浪漫主义文学兴起都发生在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 B、 C、 D三项不符合题干的时间要求。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启蒙运动的影响: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及天主教会,并设计了理想社会的蓝图,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 促使法国大革命爆发 ,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44、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成为仁人志士改造旧社会的思想武器。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 (泛指皇帝 )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答案: D 试题分析: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宗教改革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也适应了王权加强 的要求。 “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 ”说明教皇的权力大于皇帝的权力;宗教改革后 “上帝的归上帝
45、,恺撒 (泛指皇帝 )的归恺撒 ”说明权力已经有了明确划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应是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故选 D。 考点:宗教改革运动。 点评: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 1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2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天主教会被剥夺的财产很大一部分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 了基础。 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 1420 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一个41米宽、 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
46、反映出 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B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建筑建立的时间在 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时期人文主义者主张提倡人性和自由平等,故建筑物由原来的封闭到留开窗让阳光射入,也就反映了该时期思想界对自由的追求。 A、 B都发生于 17-18世纪;人们信仰的宗教依然是天主教, C项错误;故选 D。 考点:文艺复兴运动。 点评: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名,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形成了人文主义的社会思想,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想。 房龙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 “此
47、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 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这样的改变始于 A中国黑暗时代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答 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 “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即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不再把希望寄托于飘渺的来世,提倡追求今世的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据此可以判断这是文艺复兴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故选 B。 考点:文艺复兴运动。 点评: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 经济根源: 14、 15世纪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必要前提) 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形成为维护自身的经济、政治利益要求摧残教会的神学世界观。 文化因素:意大利保留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