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三字经写到: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 禅让制 分封制 宗法制 中央集权制度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西周时期采用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分封制和宗法制。故选 B。 是在原始社会实行的制度; 是在秦朝建立的制度。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宗法制与分封制 点评: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为了确保分封制的秩序,实行了宗法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
2、面。 “确立了个人自由不容侵犯的公民权利,设立新的司法矶关一民众法庭(陪审法庭), 平民因此成为司法的主人 ”。这一情景在雅典最早可能出现于 A雅典城邦建立之初 B梭伦改革时期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D伯里克利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设立新的司法矶关一民众法庭(陪审法庭), ” 可以看出这是指的梭伦改革,梭伦改革时期设立了司法机关 民众法庭。故选 B。A项错误,城邦之初是实行君主制; CD项是在梭伦改革之后,与材料要求的“最早出现 ”不符。 考点:梭伦改革 点评:梭伦改革是雅典走上了民主制的道路,推动了雅典的进步,也为人类创造了政治文明遗产,其改革中有很多是倾向于平民的措施,在政
3、治上把公民大会作为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设立了四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在经济上如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役制,公民不会再因为债务问题而沦为奴隶,发展工 商业等这些措施也为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 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罗马法的理解和认识。要是用来协调贵族和平民矛盾的,适用范围为罗马公民,故称公民法。因此 A错误 C正确,故选 C。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处理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发展为万民法,因此 B错误; D项说法错误,是迷惑项。据
4、上述适用范围的叙述, A、 B、 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 :十二铜表法 点评: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的开端,在共和制时期创立,主要调节公民内部的法律。以民法为主要的内容,主要是维护贵族的利益,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平民的要求,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与此相关的知识如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罗马法发展的完备阶段。此外,罗马法的影响如罗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在影响深远,也要准确的记忆。 对图所示法律文献的表述,正确的是 A这部法律文献是由梭伦颁布的 B它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的所有人 C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D它促使雅典的民主政治进入 “黄金时代 ”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的理
5、解能力。 A 选项错在 “是梭伦颁布的 ”,梭伦是雅典人;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只适用于罗马共和国,所以 B选项错误; D选项应该是伯里克利改革的影响。因此 ABD错误。 C项正确,该法律是第一部成文法,标志着成文法的诞生。 考点:十二铜表法 点评: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的开端,在共和制时期创立,主要调节公民内部的法律。以民法为主要的内容,主要是维护贵族的利益,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平民的要求,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与此相关的知识如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罗马法发展的完备阶段。此外,罗马法的影响如罗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在影响深远,也要准确的记忆。 下列对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评述不正确的
6、是 A使工业资产阶级直接参与政权管理 B新兴工业城市可以选代表进入议会 C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不再受到限制 D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 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修改了中世纪沿袭下来的各地的议员的比例,增加了新兴工业城市的议员的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大量的进入议会,工业资产阶级可以直接的从事国家的管理,这推动了英国代议制的发展。因此 ABD均正确。 C项错误,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依然受到限制, 1832年议会改革后,英国依然是资产阶级的代议制民主。 考点: 1832年议会改革 点评: 1832年议会改革标志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发展到了成熟阶段。这次改革是在工业革命的推
7、动下进行的,工业资产阶级大量的进入到议会,从此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 进入到稳定运行的阶段。 某高中学生的论文把英国 “光荣革命 ”、美国 1787年宪法、法国 1875年宪法、设计德国政治管理模式的俾斯麦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的扩展 B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走向世界的英国政治发展模式 答案: B 试题分析:英国的光荣革命实现了国家主权的转移,国王主权逐渐的变成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 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共和制政体,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法国 1875年宪法是法国共和制确立的标志,法 国建立了议会制共
8、和制;德国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但是却保留了大量的专制主义传统。总的来看,这四国都确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故选 B。 A项错误,德国是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实现了统一走向了资本主义的; 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问题; D项错误,美国和法国确立的是共和制。 考点:近代西方政体 点评:近代西方政治制度主要是由两大类,一类是共和制,一类是君主立宪制。实行共和制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和法国,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主要是德国和英国。不管什么样的近代政体,都是以代议制为核心的,只是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相同的政体 类型表现形式也不一样。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两位同学对此发表不同
9、意见:同学甲: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表明德意志帝国宪法带有某些近代民主政治色彩。同学乙:全国普选的帝国议会对于刚刚摆脱分裂的德意志来说具有国家统一的象征。对上述两位同学的意见,你认为 A甲对,乙不对 B乙对,甲不对 C甲乙说的都对 D甲和乙都不对 答案: C 试题分析:甲乙说的都对,是从不同的方面对 1871年宪法中的帝国国会的意义做了分析。帝国国会由选举产生,体现了民主性,同时选举的范围是全国,体现了国家统一内涵。故选 C。根据分析,其他各项均不正确。 考点: 1871年宪法 点评:德国通过 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该宪法规定了皇帝的至高无上的权力,有任命首相和帝国官员的权力,首相对
10、皇帝负责。但是也设立了议会,帝国国会有普选产生,体现了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特点。此外,宪法的基本内容和与英法美等宪法的比较也需要掌握。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构就 是议会。下列有关近代西方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英国 “光荣革命 ”开创了议会制 B法国总统任命内阁需经众议院同意 C美国 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议会负责 D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的立法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英国在 13世纪大宪章在明文规定限制国王的权力,议会制逐渐确立起来,故 A项不正确, C项中美国总统应该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D 项中德国议会没有掌握完整的立
11、法权,因此 ACD 均错误。 B项说法符合史实,根据 1875年宪法,法国总统任命内阁需经众议院同意。 考点:近代西方政体 点评:近代西方政体均是 通过立法的方式确立近代的民主政体,以代议制为核心,反映了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过程。各国由于自身的国情的不同,代议制的特点也不相同。英国法国的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美国的国家权力中心在总统;德国的在皇帝。 19 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进一步发展。下列各项中,体现了这一进步趋势的是 A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C美国联邦共和体制的建立 D法德两国君主立宪整体的确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项时间是
12、 1721 年, C项是 1787 年,都在 18 世纪,因此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D项是 1871 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排除。答案:为B, 1832年议会改革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进行的。 考点: 1832年议会改革 点评: 1832年议会改革标志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发展到了成熟阶段。这次改革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进行的,推动了英国代议制的进一步发展,从此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进入到稳定运行的阶段 下列对义和团 “扶清灭洋 ”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 B带有笼统排外色彩 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答 案: D 试题分析:本是考查学生
13、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结合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进行分析、评价。用排除法来解决。 D项的迷惑性最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确实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但 “扶清 ”却不能反映当时中国社会依然存在的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这一组主要矛盾。因此 D 项错误,故选 D。这一口号具有明显的反对外国帝国主义侵略的意义,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但是却又带有盲目排外的色彩,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扶清 ”容易对清政府放松警惕。因此 ABC均正确。 考点:义和团运动 点评: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发动的救亡图存的 运动,义和团运动常考的知识点就两个:一个是失败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对外国侵略者
14、的认识和充满着迷信色彩,在反帝运动中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另一个是对义和团运动 “扶清灭洋 ”口号的的理解,体现的民族矛盾上升为第一位的矛盾。 孙中山指出: “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 ,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 ”。为此他采取的行动是 A成立中国同盟会 B发动辛亥革命 C建立中华民国 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材料中的 “起事 ”“以互相联络为要 ”意指革命必须有革命组织领导,所以选 A。 1905年在孙中山的领导下成立了同盟会。 BC 项体现不出相互联络的内容; D 项是在 1924
15、 年开始建立,因此 BCD均与材料要求不符。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是在中国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资产阶级领导发动的一场革命运动,以三民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同盟会作为领导力量进行的。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我们说 “辛亥革命失 败了 ”。其主要依据是 A没有建立新的政权 B临时政府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C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D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答案: D 试题分析:判断一场革命运动失败或成功主要看其任务和目标是否达到了。辛亥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并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后来辛亥革命的
16、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完成。故选 D。 A项错误,辛亥革命建立了新政权,即中华民国; B项错误,不是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C项是失败的直接表现。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 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但是辛亥革命并未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创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D完成了从君主专制到民主政治的转变 答案:
17、 D 试题分析: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所起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推翻了清政府的君主专制统治,创立了中华民国政权,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大大的向前推进了一步。故选 D。 AC 项只是说了一个方面, B项是从经济方面说的,不是其最主要的意义。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以三民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同盟会作为领导力量进行的。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这是辛亥革命的最主要的影响,除此之外,在经济上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五四爱国运动成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 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因为 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彻底胜利 无产阶级开
18、始登上政治舞台 中国共产党对革命产生重大影响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项明显错误,五四运动并未改变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反帝反封的任务并未完成; 项正确,在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政治舞台,成为了运动的主力军; 项错误,当时中国共产党尚未建立; 项正确,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故选 D。 考点:五四运动 点评:此题考查的五四运动的基本内容。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的群众运动,说其彻底,并非说已经完成了反帝反封的任务,而是其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爱国精神是贯穿运动的始终。此外,还有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追求
19、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五四运动的背景等也需要掌握。 古希腊的雅典首席将军伯利克里指出,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 ”。当时雅典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会议 C陪审法庭 D元老院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 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民主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故选 A。B项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C项是审判机构,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也由陪审法庭审议; D项是罗马的贵族议事机构。 考点:雅典民主制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雅典民主制的基本内容。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是雅典民主
20、制特点的主要体现。雅典民主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些民主的原则到现在依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下列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是 A梭伦改革 B克里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亚历山大改革 答案: A 试题分析:梭伦改革中按财产的多寡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可以承担不同的官职,这打击了氏族贵族的特权,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故选A。 B项时期是确立了民主制; C项时期是雅典民主制的鼎盛时期; D项是马其顿国的国王。 考点:梭伦改革 点评:梭伦改革是雅典走上了民主制的道路,推动了雅典的进步,也为人类创造了政治文明遗产,其改革中有很多是倾向于平民的措施,如
21、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役制,公民不会再因为债务问题而沦为奴隶,发展工商业等这些措施也为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 在某校一次公开课 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某学生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表述不准确的是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B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出现了 “礼崩乐坏 ”的局面 C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 D内阁的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 答案: D 试题分析:内阁的设置实质上并不是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
22、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因此D项说法错误,故选 D。 A、 B、 C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都是真实历史的反映。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我国古代各朝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创立;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隋唐实行科举制度,此外还有一些制度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 “二府三司 ”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也需要掌握。 史记 齐太公世家: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 ” 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题关键在于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 “封师尚父
23、(即姜尚)于齐营丘 ”,即可知道是分封制。故选 B; A项错误, “宗法制 ”是以血缘亲疏来辨别同宗子孙的尊卑等级关系,以维护宗族的团结,十分强调尊祖敬宗。 C项错误,“郡县制 ”是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D项错误, “郡国并行制 ”是西汉初期的政治制度 考点:分封制 点评: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也形成了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不同的等级序列。但是,西周的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易于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 在中国古代 “家国一体 ”的社会中,忠孝观
24、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有利于凝聚宗族 , 国 家 结合起来 ,强化王权。故选 A。 BCD三项均与忠孝等观念无关。 考点: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是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 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血缘关系确保了政治的稳定。一般来说,凡是材料中出现祖、宗、家谱等字眼的,大多与宗法制有关。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分封制、礼乐制度和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等也需要掌握。 王国维说: “欲观
25、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礼乐丧葬制 C婚娶联姻制 D功臣分封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 制 可以看出宗法制的典型特征是嫡长子继承制,故选 A。从材料中还可以看出, B、 D两项是 A项衍生而出,材料未涉及 C项内容。 考点: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是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血缘关系确保了政
26、治的稳定。一般来说,凡是材料中出现祖、宗、家谱等字眼的,大多与宗法制有关。 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秦朝统一了文字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通过 “四方古印文 ”来考查秦朝在政治、文化方面实行的措施。联系各选项, 结合教材相关所学,可以判断出 项说法正确,第 项与史实不符,秦废分封实行郡县制。故选 C。 考点:秦朝采取的政治、经济制度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点评:秦朝统一全国后,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建立皇帝制度;在中央设置三公九卿制,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中央和地方的长官
27、均不能世袭,废除了原来的分封制。此外还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巩固统一。如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等。 秦朝郡县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主要是由于 A郡县官吏必须由上一级任命并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皇帝和中央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答案: D 试题分析:郡县制之所以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就在于郡县制下,郡县长官都是有中央任命的,可以随时调整,并且不能世袭。故选 D。 ABC 三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最佳选项。 考点:郡县制的影响 点评: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郡县制打破了西周时期的世卿世禄制度
28、,官员由中央任命,可以随时替换,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地缘政治代替了血缘政治。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秦朝实行的其他的重要的制度如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度、法律制度等都需要掌握。 柳宗元说: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文中的两个 “制 ”分别是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皇帝制 D世袭制和行省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 “制 ”都是制度的意思,秦朝开创了郡县制,在封建王朝非常具有历史意义,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巩固了统治。周朝的失利在于分封制度,导致天子的权利过于分散,出现下强上弱的尾大不掉的情况,因而春秋战国时期,以及汉代初期都出现了战乱频繁的状况。故选 C。宗法制
29、是以血缘为基础形成了与政治紧密相连的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是秦以后建立的政治体制 。根据分析, ABD均错误。 考点:分封制和郡县制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主要内容。分封制下官员世袭,但是郡县制则是中央任命,因此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世所用。 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意义是 A加剧了社会矛盾,无益于社会发展 B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助于秦长治久安 C避免了国家分裂,有助于政局稳定 D造成君主独裁,导致政治黑暗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D两项没有体现积极意义,直接排除; B项的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中央集权可以有效地防止地方分裂,因而有助于政治稳定。故选 C。 考
30、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在秦朝创立,其内部存在着两对矛盾,发展趋势是皇权和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的不断的加强有效地确保了国家的统一。除此之外,历朝加强皇权的措施,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 “二府三司 ”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内容都要求掌握,也是考试的重点。 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之为 “流动的中央政府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行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 C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D行省不利于中央集 权的加强 答案: A 试题分析:元朝全国最高的行政机关是中书省,行省是中书省派出的地方行政
31、机构。 “流动的中央政府 ”说明行省严格受中央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项不符合行省的性质; C 项不能体现 “流动的中央政府 ”的特点; D 项表述与行省的作用相反;故本题选 A 项。 考点:行省制 点评:行省制度是元代实行的地方行政体制,是对唐宋以来的地方行政体制的发展,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维护了中央集权。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我国古代的行地方政体制演变的内容: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秦统一后实行的郡县制和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等这些内 容也需要掌握。 下列选项中,通过限制地方来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西汉 “推恩令 ” 唐朝三省六部制 宋朝设立文臣知州、通判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A B C D
32、答案: D 试题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有两对基本矛盾,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旨在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旨在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故选 D。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在秦朝创立,其内部存在着两对矛盾,发展趋势是皇权和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除此之外,历朝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的措施,如汉代的推恩令、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 “二府三司 ”制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内容都要求掌握,也是考试的重点。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汉代宰相位高权
33、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D皇权不断加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包括汉、唐两个时期的有关情况 A、 B项只分别说了一个方面故不选。由 “首长制到委员制 ”看起来宰相数量逐渐增加,但这只是表象,题目要求说出反映的实质问题,故应该思考为什么宰相数量逐渐增加,这种增加意味着什么,由此可以推断出是皇权在不断加强。故选 D。 考点: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点评: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三省之间相互制约,互为补充,分工明确,大权集中于皇帝。与此相关的隋唐时期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科举制也需要掌握。 监察制度的存在,使中央权力不断得到加强。下列官职 或机
34、构不具有监察职权的是 A御史大夫 B通判 C按察司 D军机处 答案: D 试题分析: ABC项均具有监察职权, A项是秦朝设立的监察中央百官的机构;B项是北宋设立的监察地方的官职; C项是明清监察地方的官职。 D项是清代的中枢权力机构,但是无实权。故选 D。 考点:古代的监察机构 点评:古代监察机构是历朝历代为了确保官僚机构的廉洁高效正常运作而实行的制度。主要有秦朝在中央设立的御史大夫、在汉代汉武帝设立的刺史和宋代的设置通判等。监察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地运作对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保证官员的廉洁高效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内阁是中西方共有的政治概念。中国明朝的内阁与西方国家内阁的最大不同是 A掌握最高决策
35、权 B是皇权专制的产物 C行使立法和司法大权 D是最高的行政机构 答案: B 试题分析:西方的内阁是在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设立的,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而中国明朝的内阁不是作为决 策机构出现的,是皇帝的顾问,因而是皇权专制的产物。故选 B。 A项错误,并非从性质的角度进行分析; C项错误,内阁都不具有立法权; D项错误,中国的内阁不是最高行政机构,只是顾问机构。 考点:明代内阁和西方内阁的比较 点评:明代建立后,明太祖吸取前朝丞相专权的弊端,废除丞相,自己直接管辖六部。为了提高效率,逐渐地发展成内阁制度。内阁官员无实权,只备顾问;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内阁是资本主义政权的附属物,于中国明代的内
36、阁在性质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 的运作情况: 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唐、明 D秦、元、清 答案: C 试题分析:秦朝时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唐朝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明朝时废丞相,设内阁权分六部。从郡
37、、丞相、诸卿和皇帝裁决可判断第一个是秦朝,从中书省和门下省之间的关系可判断第二个是唐朝,阁臣、诏书直送六部可以判断第三个是明朝。故选 C。其他各项均不符合史实。 考点: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 点评: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的主要内容有秦朝设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隋唐时设三省六部制。宋朝的 “二府三司 ”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代的军机处等。古代中枢 权力机构的演变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发展趋势:皇权在不断地加强,相权在不断地削弱以至于到了明代废除丞相制度。与此类似的知识点如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如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元代实行行省制等也
38、是考试的重点。 综合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朝初年) “法令出一 ”,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 史记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元朝疆域图 材料三:(明太祖)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 “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 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 檐曝杂记 请回答: 材料一中的 “上 ”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
39、是什么?( 2分)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1分) 材料二图一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图二反映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该地方行政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 3分) 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 3 分)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1分) 答案: “上 ”是指秦始皇。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郡县制。( 2分) 积极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1分) 图一反映的制度是三省六部制( 1分)图二是行省制度( 1分) 该制度有利于中央对
40、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 的开端。( 1分,任答一句)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清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3分) 消极影响: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1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 “秦朝初年 ”的提示此题中的 “上 ”指的是秦始皇。他在地方上实行的是郡县制。秦朝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两千多年所沿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根据图示可以很容易的看出图一反映的是三省六部制,图二反映的是行省制度。行省制的
41、实行,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确保了 地方的管理效率,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3)从材料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可以看出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材料四 “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可以看出清代设置了军机处。明清时期的这些措施极大地加强了皇权,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是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我国古代各朝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创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在地方行政体制上,秦朝实行郡县制,在元朝,郡县制被行省制所取代,更好的加强了对地方包括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控制。在中央,明代 废丞相设内阁清代建立了军机处,这都加强了
42、皇权,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社会制度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因而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寒门,商人地主等 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政权。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第三表 执行 二、 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 三、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 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 凡未经 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
43、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材料四 本宪法所授予的全部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 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之任期为年 材料五 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 总统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历史上选拔人才的哪种制度?( 2分)有何积极意义?( 4分,任答两点即可。) ( 2)材料二体现了罗马法哪项核心内容?( 2分)指出这部法律在罗马法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性。( 2分) ( 3)材料三出自什么文献?( 2分)其确立的这种制度有何特点?( 6分,答三点。) ( 4)材料四出自什么文献?( 2分)此文献
44、内容体现了哪几项重要原则? (6分 ) ( 5)材料五出自什么文献?( 2分)从国家元首产生上看,材料四和材料五有何不同?( 2分) 答案:( 1)制度:科举制。( 2分)意义: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促进文化繁荣;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4分 ,任意两点。) ( 2)核心内容:保护私有财产。( 2分)重要性: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2分) ( 3)文献:英国权利法案。( 2 分)特点:国王 “统而不治 ”,是国家元首,英联邦首脑;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权力中心在议会,拥有立法权,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间接民主;体现
45、分权制衡原则;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 6分) ( 4)文献:美国 1787年宪法或美国联邦宪法。( 2分)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或三权分立原则、民主原则或主权在民原则。( 6分) ( 5)文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 法或法国 1875年宪法。( 2分)不同:材料四国家元首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材料五国家元首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 2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 “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 ”可以看出这一制度是科举制。科举制的实行,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统治的基础,也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2)从材料二可以很容易的看出,
46、这是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条文。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法的开端。( 3)从材料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 ” 可以看出这是出自权利法案。英国依据该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统而不治无实权,首相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4)从材料 “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之任期为年 ” 可以看出这是出自 1787年宪法。该宪法体现了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民主制原则等。( 5)从材料 “ 总统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可以看出这是出自 1875年宪法。从国家元首看,美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不对国会负责,而是对选民负责;法国的总统同样为国家元首,但是是对国会负责,由国会选举产生。 考 点:古今中外的政治创新 点评:我国古代的科举制是选官制度上的一大创新,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公正和公平,到现在依然有借鉴意义。罗马法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法治精神和原则,对近代资产阶级制定法律文献提供了蓝本。近代西方国家大都是通过立法的方式确立自己的本国的政体的,虽然都是属于资产阶级的政体,但是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其表现形式也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