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浙江效实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以下关于 “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 ”,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形成了决策、审议、行政为一体的中央行政体制 C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将郡县制度全国推广 D秦律的颁行不能改变秦朝仍是人治社会的现实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朝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官员监察,三者各司其职,互不干涉共同对皇帝直接负责,地方上普遍推行郡县制,
2、所以 B项说法错误不符合三公九卿制度的特征, A C 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答案:选 B。 考点:秦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秦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的具体表现是 “三公九卿制 ”,在地方表现为 “郡县制 ”,材料强调了 “三公九卿制 ”对后世产生的影响。高考关注的角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发展的历程和具体特征,而秦代是这一制度的开创时期,应从整体上对此有所把握。 下列关于三国同盟形成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其形成的重要原因 B 1879年在 “铁血宰相 ”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国和奥地利首先缔结条约 C德国利用意大利同法国之间的矛盾把意拉入同盟 D
3、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成立,德国成为核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同盟是指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在一战爆发前结成的军事同盟,奥匈帝国由匈牙利和奥地利联合组成, 1879年德国与奥匈帝国首先结盟,所以 B项说法错误, A C 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 考点:三国同盟形成 点评:三国同盟的缔结标志着欧洲列强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一方初告形成。三国同盟的矛头指向俄国和法国,随着德国不断扩张以及英、德矛盾日趋尖锐,英国协调了与法国和俄国的关系,在 1904年和 1907年分别与法国和俄国签订协约,最后形成了三国协约。意大 利改善了同法国
4、的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为自身利益,望风使舵,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 1915年 5月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三国同盟瓦解。 1914年 8月 2日英德双方谈判时,德国首相指出: “你们是否要为一张废纸(指保证比利时中立的条约 )和我们开战 ”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说: “我们承担着光荣的责任,要保卫一个弱小邻国的独立、自由与领土完整。如果哪些国家说他们只有在条约对他们有利时才守约,我们就不得不使局势变得只有守约才对他们有利。 ”以上材料反映出英国的真实意图是 ( ) A为维护比利时的中立而对德作战 B为 维护国际公约的尊严而对德作战 C以武力阻止德国势力的扩张 D以武力逼迫德国遵守凡尔赛和
5、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如果哪些国家说他们只有在条约对他们有利时才守约,我们就不得不使局势变得只有守约才对他们有利。 ”说明了英国为了维护国际公约的权威与尊严而对不遵守条约的德国宣战,所以 B项说法符合题意要求, A 项是 德宣战的重要原因, C项是英国事实上的根本目的, D项凡尔赛和约签订于 1919年与题意不符。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点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 高考中的常考点,对其爆发的原因应该作出仔细区分: 萨拉热窝事件 导火线;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扩军备战 具体原因; 列强间矛盾的激化 主要原因;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根
6、本原因 一战又被称为堑壕战(是一种利用低于地面,并能够保护士兵的战壕进行作战的战争形式),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格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有利于打破战争的僵局,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折。符合以上论断的典型战例是 ( )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一战中英国出动了新式作战武器飞机和坦克,极大地扭转了战争的格局,同时也直接改变了战争的根本模式,即由陆战走向空战和海战,其中索姆河战役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坦克投入实战中,所以答案:选 C, A B D三项不符合上述史实。 考点:一战中的著名战役 点评
7、: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役是高考中的常考点,具体涉及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日德兰海战。一战中战役的经验,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出现的总体战、闪击战、坦克制胜论、空军制胜论等各种军 事理论的出现,都是从不同角度总结大战经验的结果。 有人认为 “粗看一战后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 ”。如果此观点成立,下列史实可作为主要依据是 ( ) A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主要确立了列强在欧洲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B国联由英法操纵 C欧洲的帝国主义阵营更加巩固 D欧洲对世界经济控制力不断加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粗看一战后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
8、更完整 ”说明欧洲霸权扩大了,这主要是指英法两国通过操纵国联能干预和控制更多的国际事务,答案:选 B, A C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D项说法不准确,国联的实际作用更多地在表现在政治和军事方面。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点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德国战败,割地赔款; 奥匈帝国彻底瓦解;英法虽取得了胜利,但在战争中元气大伤,受到削弱;美国一跃成为经济强国。战后帝国主义掠夺战败国和宰割弱小国家的凡尔赛和约等条约,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关系,但没有消除它们之 间的根本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第一次世界大战也 “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
9、”,下列能印证这一观点的 是 ( ) 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体系形成 俄国退出帝国主义阵营 英日同盟被拆散和五强海军条约的签订 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 15年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的是一战后欧洲霸权的削弱,这具体表现在美日两国实力的壮大对欧洲霸权构成极大的挑战,还有苏俄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与欧洲资本主义敌对,所以 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是对德国实力的削弱而非对欧洲霸权的削弱,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一战后欧洲实力的下降 点 评:本题属组合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试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解答此类型题的方法
10、主要是筛选法,大体可以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即可;否定筛选法即是排除法。 华盛顿会议后,美国朝野上下一片欢腾,美国领导人喜形于色。这是因为 ( ) 美国以体面的形式埋葬了英日同盟 美国海军取得与英国并驾齐驱的地位 美国获得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大量殖民地 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抑制了日本势力 A B C D 答案: 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历史,按时间先后排列下列政治人物的言论: ( ) 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此生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了。 英 格雷 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
11、 德 皮洛夫 这不是和平,这是 20年的休战。 法 福煦元帅 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 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 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捍卫者。 美 威尔逊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结合所学可知 出现在 1914年 8月,格雷目睹德国大使对法国总理宣读宣战声明; 出自1897年德国外长皮洛夫宣言; 1919年,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后发表了上述言论; 1916 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了上述参战宣言,所以以时间先后为序排列应该是 ,答案:选 C。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
12、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读下图,纳粹德国控制下列区域的先后顺序为 (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 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1938年春,德国吞并奥地利; 接着,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所以以时间先后为序排列应该是 ,答案:选 B。 考点:纳粹德国的扩张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
13、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解读图片和图表信息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图中是否有时间线索,只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 “地质力学 ”是运用力学原理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及其起 因的学科。它是由中国李四光创立的。 “地质力学 ”名词正式提出是在其哪篇论著 ( ) A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 B地质力学的基础和方法 C新华夏海的起源 D地质力学概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李四光在地质力学的基础和方法中正式提出了 “地质力学 ”的
14、概念,答案:选 B, A C D三项与上述史实不符。 考点:中国杰出的科学家 李四光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 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 74年兴衰历史中说: “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 ”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 )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人民急迫要解决
15、生存与和平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 ”说明二月革命后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解决民众的饥饿问题和接受民众要求退出一战的主张,因此被民众所抛弃,列宁主张的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国家的主张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信奉,答案:选 B, A项发生在二月革命之前, C项说法错误, D项表述不够全面准确。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的进程 点评:俄国十
16、月革命过 程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其开展的过程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四月提纲指出俄国的形式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七月流血事件俄国革命的转折点,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1917年 11月 6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武装工人、士兵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取得了起义的胜利。尤其要关注的是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之间的区别和关联。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 中写道, “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的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
17、命策略。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 这对莫斯科来说纯属异端邪说,但毛自行其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 ”结合所学知识,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毛泽东脱离了第三国际的领导 新的革命策略指的是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新的革命策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情的结合 新的革命策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A B C D 答案: D 试 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 ”是指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制定了不同于俄国革
18、命的新式革命道路即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这一革命策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体现,所以 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 项说法错误,中共是第三国际的重要成员尊从第三国际的领导,答案:选 D。 考点:毛泽东思想 点评:高考对毛泽东思想的考查主要集中在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 “新民主主义 ”革命理论,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几个知识点上,这也是毛泽东思想中最具闪光性的地方,同时也是毛泽东将马列主义应用中国实践的具体表现,对此必须牢记和加以深刻体会。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中说: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
19、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为唐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B唐朝废除了秦汉以来历朝的各项制度 C唐朝开创了后世各项政治制度的先河 D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使中原文化停滞不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 ”说明民族融合为唐朝的再次统一和走向强盛奠定了基础,所以 A项说法最符合题意, B C 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考点:唐代社会特征 点评:唐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繁盛时期,它以清明的政治,开放的文化和开明的民族政策为其时代特征的显著标
20、志,再加上较之前代更为繁 荣的经济使唐文化绽放出璀璨的光芒。而本题所考察的民族融合的作用正是其走向强盛和辉煌的重要原因。 下列各项中,体现孔子因材施教主张的一句是( ) A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B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C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D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因材施教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模式,结合备选项中文字含义可以看出 D项符合孔子的上述主张, A 项强调严谨的求 学态度, B项强调勤恳的教学态度, C项强调个性特征与
21、能力直接的关系。 考点:孔子的教育思想 点评: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教育家,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创私学,打破了教育为贵族所垄断的现实; “有教无类 ”和 “因材施教 ”的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思想是精华; “温故而知新 ”的学习方法更是学习知识的一般方法。 亚里士多德对运动和饮食发表过自己的看法: “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这反映了他 A是一位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 B运动与饮食相结合的主张 C对传统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 D中庸之道的观点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
22、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运动太多和太少 饮食过多与过少 唯有适度可以 ”等文字内涵说明亚里士多德强调中庸之道对人的重要性,所以答案:选 D, A B C三项与上述题意主旨不符。 考点:西方文化的先哲 亚里士多德 点评: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并称为西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三位杰出思想家,他们三人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中的精华所在。其中亚里士多德以百科 全书式的知识结构著称于世,柏拉图以理想国文明,而苏格拉底则以其对民主自由原则的捍卫和对人循循善诱的教导为世人所称道。 按时间顺序排列以下拿破仑一生中的重大事件( ) 平定巴黎保王党人叛乱 正式颁布民法典 土伦战役 远征埃及
23、 奥斯特里茨战役 滑铁卢之战 发动 “雾月政变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结合所学拿破仑生平可知下列重大事件分别发生在 1793年的土伦战役, 拿破仑初次崭露头角; 1795年他平定巴黎保王党人叛乱,在政界扬名; 1798年远征埃及最终失败; 1799年 11月 9日,拿破仑发动了雾月政变并获得成功,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实际为独裁者; 1804年正式颁布民法典; 1805年12月,拿破仑以 7万人的弱势兵力打败了 9万俄奥联军的强势兵力,取得了奥斯特里茨战役的胜利,反法同盟再度瓦解,并且迫使奥地利帝国取消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称号
24、, 1815年 6月,拿破仑遭在铁卢之战中最终失败,所以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资产阶级革命家 拿破仑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 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拿破仑所 冒犯 的人民,先是因 自由、平等、博爱 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拿破仑在被征服地区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理想 拿破仑对被征服地区进行了压迫 拿破仑遭到了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反抗 拿破仑称帝,违反了 “自由、平等、博爱 ”的原
25、则,遭到了法国人民的普遍反对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拿破仑所 冒犯 的人民,先是因 自由、平等、博爱 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 ”说明了拿破仑对外军事征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拿破仑在被征服地区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理想,另一方面拿破仑由于实行殖民压迫政策遭到了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强烈反抗,因此 说法正确, 是拿破仑的对内政策与题意对外军事征服不符,所以答案:选 B。 考点:资产阶级革命家 拿破仑 点评:对拿破仑的个人评价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史学中争论的一个焦点,如何正确评价这位历史人物也成为我们高
26、考中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对此我们还是应该坚持生产力标准作为评判历史人物的主要依据,当然还应该注意的是要结合道德评判标准。 段祺瑞公开叫嚣:一不要约法,二不要国会,三不要旧总统。为此孙中山发起了( )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护法运动 D国民大革命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袁世凯称帝失败后,段祺瑞公开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为恢复该约法 而掀起了护法运动,答案:选 C, A项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宋教仁遇刺案件, B项是为了反对袁世凯称帝, D项发生在孙中山去世之后。 考点:旧民主主义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并未停止革
27、命斗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仍在进行,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就是其最鲜明的典型代表,但从革命的性质来看他们同属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他们五四运动之后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有很大差别。 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系统地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是在 ( ) A德意志意识形态 B资本论 C共产党 宣言 D莱茵报社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马克思、恩格斯最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答案:选 A, B C D三项与上述史实不符。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点评: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是高考中的常考点,对此应该予以关注和系统总
28、结:( 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和固有基本矛盾的逐渐暴露。 (2)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 3)思想基础: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三个理论来源。 (4)个人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深人工人群众,总结工运经验,致力于理论研究,广泛汲取优秀思想成果。 1933年 10月,红三十三军政治部驻扎在四川达县,秘书长魏传统在一地主宅院的门楼两旁石柱上写下如此楹联:镰刀割断旧乾坤,斧头劈开新世界。这一史料能够佐证的是( ) A红军长征途中注重革命宣传 B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深入展开 C揭开了 “工农武装割据 ”的序幕 D中国革命渡过难关转危为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
29、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中的时间特征 “1933年 10月 ”可知此时中国正处于土地革 命战争时期, B项说法符合史实和题意特征, A发生在 1934年 10月之后, C项发生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之时, D 项 1935 年的遵义会议召开中国革命渡过难关转危为安,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点评: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走上了一条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即 “工农武装割据 ”的革命道路,同时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之路,最终在完成抗日战争之后,继续发动人民解放战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0、,也完成了反封建、反侵略革命任务。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程朱诸贤,以辟佛老为一大事。以朕观之,奉之者固非,辟之者益增其澜耳。自古帝王,如梁武帝不足道,即有禁人为僧尼道士者,未及数年,其教辄复,复则益以披猖。朕惟置之有无之间,斯其气焰,必然歇矣。 ” 在蒙藏两大民族中具有重大影响的藏传佛教,康熙皇帝更多地是从维护祖国统一的角度册封名号,赏赐钱财,维持上层僧侣的政治经济特权,来抬高他们的地位。 孙丽华康熙帝对蒙古地区的治理 材料二 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 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
31、学思想的基础 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伏尔泰曾写道: “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 ”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 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 晚年的牛顿开始致力于对神学的研究
32、,他否定哲学的指导作用,虔诚地相信上帝,埋头于写以神学为题材的著作。当他遇到难以解释的天体运动时,提出了 “神的第一推动 力 ” 。他说, “上帝统治万物,我们是他的仆人而敬畏他、崇拜他 ”。 W 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材料五 爱因斯坦在 1952年说过: “当我正在进行运算,一只小虫落在我的桌上时,我就会想,上帝多么伟大,而我们在科学上的妄自尊大是多么可怜,多么愚蠢啊! ” 他说: “如果我身上有什么称得上宗教的东西,那就是对迄今为止我们的科学所揭示的世界的结构的无限敬畏。 ” “在每一个真正的自然探索者身上,都有一种宗教敬畏感;因为他发现,不可能设想他是第一个想出把他的感知
33、关联起来的极其微妙的线索。还未被暴露 的知识方面,给研究者以类似于儿童试图把握大人处理事物的熟练方式时所经历的那种情感。 ” 李醒民爱因斯坦的宇宙宗教(感情)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在对待宗教问题上所持的态度,并写出康熙帝为加强对内外蒙古的控制而采取的宗教政策及评价。( 7分) (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5分) ( 3)谈谈你对材料四、五的理解。( 3分) 答案:( 1)态度:不尊奉,也不反对( 2分)政策: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为活佛,分掌蒙古地区的喇嘛教务,而活佛直辖于清廷。 (3分 )评价:既保护了佛教,尊崇活佛,
34、又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2分 ) ( 2)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为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发展奠定基础;确立了相关学科的科学体系和科学的研究与思维方法;为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树立了楷模;推动了启蒙运动等;机械决定论对启蒙思想及某些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5分,任答到五点即可) ( 3)牛顿:反映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和科学的发展、思想解放运动还不具备彻底改造世界的能力。(或改造世界的能力有限)。爱:体现科学家对大自然的敬畏。对自然的敬畏和无 知成为科学研究的有力而高尚的动机,激发对科学的探索和献身精神。综合牛、爱:反映宗教信仰并不影响对科学的探讨。(
35、3分,任答三点即可)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中文字 “朕惟置之有无之间,斯其气焰,必然歇矣 ”说明康熙帝在对宗教采取不尊奉,也不反对的态度;康熙帝为加强对内外蒙古的控制采取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为活佛,分掌蒙古地区的喇嘛教务,而活佛直辖于清廷措施;这样处理可以起到既保护了佛教,尊崇活佛作用,又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三的内容可直接归纳出牛顿力学的影响,即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做出了 杰出贡献;为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发展奠定基础;确立了相关学科的科学体系和科学的研究与思维方法;为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树立了楷模;推动了启蒙运动等;机械决定论对启蒙思想及某些社会科学
36、研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材料四、五反映的是科学研究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问题,从牛顿和爱因斯坦两人的事例中可以看出科学并未完全战胜宗教信仰,对自然的敬畏和无知成为科学研究的有力而高尚的动机,激发对科学的探索和献身精神,宗教信仰并不影响对科学的探讨。 考点:科学与玄学 点评:科学与玄学的关系,是一个争论了几百年而至今尚 未解决的问题。近代以来,科学开展了一场 “民族独立运动 ”,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和压制逐渐显现其强大的力量,牛顿力学即可其中的典型代表。自然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也极大地解放了人类的思想,但至今科学仍未完全取代神学,科学战胜玄学仍需要经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中外政治家的历史
37、抉择都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有幸在总统位置上尽全力组织并管理政府之后,现在已经到了应当退休回归私人生活的时候。这既是我心所愿,也是为国运所必需。因为行政首长的定期更替,是我们国家自由所不可缺的保障。请允许我 离开政府,就像我以前离开部队一样,让那些支持我国的利益、推进社会和谐和秩序与良善政府的人接替我,让上帝继续保佑我们的祖国。 华盛顿致麦迪逊的信件 材料二 ( 1912年) 2月 13日,孙中山认为 “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 ”,遂向参议员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 “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军之力实多 ”。 中国革命记录 近日满清退
38、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现在必须弄清楚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这就 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 列宁 材料四 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 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 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邓小平文选 ( 1)材料一中,华盛顿以 “尽全
39、力组织并管理政府 ”来总结自己的工作,请以其第一届任期内 的相关举措加以说明。( 4分) ( 2)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华盛顿和孙中山辞职的原因。( 4分)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对他们的辞职行动分别做出评价。( 4分) ( 3)根据材料三,概括列宁是如何论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实际生活的关系的? (2分 )举两例说明以列宁为首的俄共 (布 )是如何践行自己的观点的? (2分 ) (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 7分) 答案:( 1)政治:以周全的考虑网罗人才,组成内阁;创立了总统否决权制度,完善总统制。经济:建立国家银行以巩固国家信用,稳定货
40、币,活跃国民经济。外交:改善同英国关系;与印第安人签定友好条约。(任写出其中四点即可, 4分) ( 2)华: 推行行政首长需定期更替,以保障国家的自由民主; 想回归私人生活。( 2分) 孙: 对袁抱有幻想; 认为辛亥革命的政治目标已经实现,重心要转向解决民生问题。( 2分)对他们辞职的评价:(共 4分)华盛顿:不贪恋权位,在防止独裁、促进国家民主建设方面起了表率作用。( 2分)孙中山:(任持一观点即可,总分不超过 2分) 观点一:以大局为重,不贪恋权位,光明磊落。 观点二:对袁世凯的政治面目认识不清,给民主共和造成损失, 体现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观点三:因内外形势所迫,他只能选择辞职,不必
41、苛求。 ( 3)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社会实际生活基本规律的总结:( 1分)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活动时,必须与社会实际相结合。 (1分 ) 实践:针对一战前的形势,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十月革命后,针对外国干涉和国内叛乱,提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针对内战结束后的危机,提出新经济政策。 (2分 )(任举出两点即可) ( 4)实行改革开放: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以增强国 有企业的活力。对外全面开放,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南方谈话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2、理论奠定基础,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3分) 试题分析:( 1)结合所学直接归纳出华盛顿为美国政府所作的重大贡献即可。( 2)材料一中文字 “这既是我心所愿,也是为国运所必需。因为行政首长的定期更替,是我们国家自由所不可缺的保障 ”说明了华盛顿隐退的重要原因是推行行政首长需定期更替,以保障国家的自由民主;想回归私人生活;而材料二中文字 “清帝退位 ,南北统一,袁军之力实多 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说明了孙中山辞职的原因是对袁抱有幻想;认为辛亥革命的政治目标已经实现,重心要转向解决民生问题;结合二人隐退后实际所起的作用可以发现,
43、华盛顿:不贪恋权位,在防止独裁、促进国家民主建设方面起了表率作用;而孙中山对袁世凯的政治面目认识不清,给民主共和造成损失,体现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3)总结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社会实际生活基本规律的总结,但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活动时,必须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列宁对马克思主 义的发展表现在针对一战前的形势,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十月革命后,针对外国干涉和国内叛乱,提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针对内战结束后的危机,提出新经济政策。( 4)材料四中文字说明了邓小平同志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观点,结合所学邓小平理论的相关内容,可以直接找出邓
44、小平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思想内涵和实践。 考点:世界近现代著名的革命家 华盛顿,孙中山,列宁,邓小平 点评:对华盛顿的历史评价长期以来几乎处于一种全面肯定的状态,但不容忽视的是任何一个伟大人物必然会存有这样或那样的 不足之处,华盛顿也不例外,在资本主义已经快速发展的年代其依然赞同对美国资本主义发展产生巨大阻碍作用的奴隶制和实行对印第安人的民族歧视政策,这不能不说是其局限性的表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 20世纪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的一个结果是 193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中国爆发,当时日本军队在中国领土上建立了殖民帝国。 20世纪 30年代,纳粹
45、政权执行领土扩张政策,冲突扩大到了欧洲。 到 1941年,世界上所有的大国都卷入了这场吞噬了大部分欧洲国家,几乎所有的亚洲和太平洋国家和 地区、非洲部分地区的暴力和痛苦的大漩涡之中。 随着美国和苏联在战争中起主导作用,盟国于 1945年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 杰里 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战胜国可以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解除其武装直至仅保留其警察力量 但如果它感到自己在 1919年的和约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严厉报复的手段。 劳合 乔治草拟和约条款最后文本对和平会议的几点意见( 1919年 3月) ( 1)根据材料一,用四句话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并概括材料一
46、关于二战的新观点。( 6分) ( 2)分析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对日本和美国的影响。( 8分) (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原因。( 8分) 答案:( 1) 1931年,二战在亚洲爆发。( 1分) 30年代,冲突扩大到欧洲。( 1分) 1941年,达到最大规模。( 1分) 1945年,二战结束。( 1分)新观点: 1931年的 “九一八 ”事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2分) ( 2)日本:受经济危机影响,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为摆脱危机,建立法西斯专政,实行对外侵略扩张(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 4分) 美国:受到经济危 机沉重打击;实行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缓和社会矛盾,保存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4分) ( 3)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丧失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国内市场狭小,严重依赖外国资本,在经济危机中遭受了沉重打击,国内矛盾空前尖锐。( 4分)纳粹党借助经济危机造成的混乱形势,利用德国社会对凡尔赛和约存在的不满,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终于取得国会选举的胜利,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 4分) 试题分析:( 1)将材料一中 内容直接概括出来即是二战的进程;材料一认为中国的 “九一八事变 ”的爆发是二战的开端。( 2)结合所学可 知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对日本和美国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