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33603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封建社会的商人高利贷者可以通过购买土地而转化为地主,这不仅缓和了土地权和货币权的矛盾,而且形成了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在经济上的三结合。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专卖制度 B重利轻义观念 C土地私有制度 D工商皆本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商人经商致富后可以购买土地转化为地主,从根本上讲这是由于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度决定的,土地作为商品可以买卖。故选 C。 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到商品是否专卖的问题; B项错误,古代中国轻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是重利轻义,而是重义轻利,阻碍了商

2、品经济的发展;D项是在明清之际才出现的思潮。 考点:古代的土地私有制度 点评:我国古代实行古代实行土地私有制度,并且历朝统治者无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业征收重税,或者商品专营,用来排挤商品经济的发展。致使商人在经商致富后把钱往往投资在土地上,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明清之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工商皆本的思想。 亚当 斯密说: “ 新大陆的白银 通过它,古老大陆两端的贸易得以继续 ” ,他描 述的全球贸易是 A欧洲 美洲 亚洲的三角贸易 B欧洲 非洲 亚洲的三角贸易 C欧洲 非洲 美洲的三角贸易 D亚洲 美洲 非洲的三角贸易 答案: A 试题分析:古老大陆两端的贸易指的是欧洲与亚洲之间的贸易,

3、通过亲航路联系更加密切。故选 A。 B项错误,新大陆指的是美洲; C项错误,说的应该是奴隶贸易,与古老大陆两端等信息无关; D项错误,没有涉及到欧洲。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 点评: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社会、对欧洲、对美洲、对非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世界来说,世界开始连接为一个整体,是世界全球一体化的开端,是现代化的起点,对欧洲来说,带来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美洲来说则给美洲印第安文明带来灭顶之灾,贩奴运动也兴起来了。 1651年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 “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

4、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 ”这一规定反映了 A英国殖民帝国已经形成 B英国已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 C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D英国与荷兰的商业竞争激烈 答案: D 试题分析:航海条例的内容针对的是荷兰的海上贸易,当时荷兰海上贸易发达,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故选 D。 A项错误,殖民帝国的形成是在 18世纪中期; B项是在 19世纪中期; C项是在 1689年之后。 考点:航海条例 点评:英国大革命时期,随着自身的实力的增长,颁布了航海条例,打击荷兰的海上贸易。荷兰在十七世纪是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是当时的霸主,通过三次的英荷战争,荷兰一蹶不振,英国发展起来。 下图是英国城镇 人口变化

5、示意图,对这一时期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 B英国正向工业社会过渡 C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日益缓和 D自由资本主义逐渐成为主流 答案: C 试题分析:图片反映的时期是工业革命完成后,工厂制度建立,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且日益尖锐。因此 C项错误。 A项正确,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不断地增多; B 项正确,工厂纷纷建立,城市不断地发展,英国逐渐进入工业社会; D项正确,自由主义思潮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成为了主要的思潮。 考点:城市化 点评:城市化是社会史观考查的一个重点内容,西方城市化主要是从工业革命时期进行考察。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工厂制度

6、确立,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人口大量的流向城市,在推动工业发展的同时,城市的各种建设也带来了机遇。 有人评论一种经济现象,认为它有 “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 ”的优点,又有 “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 ”的缺点。这种经济现象开始盛行是在 A 18世纪末的英国 B 19世纪末的德国 C 20世纪 30年代的苏联 D 20世纪 30年代的美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据材料可了解到,这种经济现象指垄断,垄断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了垄断组织,垄断组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本题选 B 项。 A 项时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主要是

7、小企业; C项是苏联社会主义时期是公有制一统天下; D项已经进入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考点:垄断 点评:垄断组织控制着某一部门的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规模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握整个社会的生产销售情况,加强计划性,这是生产关系的改变。 20世纪 30年代经过罗斯福新政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推动了生产 力的发展。 学者闻一在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出现在 “退却年代 ”现象是 A国家集中分配产品 B收购制取代义务交售制 C允许一定程度的私有制 D优先发展重工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认识问题的能力。

8、从题干分期来看,这五个时期应该对应的是十月革命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斯大林模式时期、二战时期、二战后经济改革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因为部分恢复了资本主义经济,允许一定程度的私有制,故被看作是退却时代。 故选 C。 ABD项分别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改革时期、斯大林体制初期。 考点:新经济政策 点评:新经济政策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调节生产,在此基础上,苏俄的经济得到好转。此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的主要内容、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1935年 7月,美国记者李普曼说: “人民交给罗斯福先生一把尚方宝剑,以使他能够在一场特殊的战斗中率领他们。现在战斗业已结束,宝剑应该

9、入鞘了。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尚方宝剑 ”指新政时期总统获得了立法权 B “宝剑应该入鞘 ”指应该限制总统在新政时膨胀的权力 C “战斗业已结束 ”指美国经济已经全面恢复 D美国民主政治的根基在新政中遭到破坏 答案: B 试题分析:因为严峻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总统进行了新政,总统的权利得到很大的增强,随着经济危机的结束,需要对总统的权利进行限制。故选 B。 A项错误,立法权始终在国会手中; C项说法绝对化; D项错误,新政是为了解决危机,并未改变美国的民主制度。 考点:罗斯福新政 点评:罗斯福新政是罗斯福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核心是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目的在于维

10、护资本主义制度。在新政中,率先建立和恢复银行信贷体 系,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从而为其他各项工作的进行奠定了基础。调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建立社会保障措施等一系列的措施的实行恢复了经济的运行。在新政的过程中为了进行有效的恢复经济的工作,罗斯福的行政权逐渐的增大。 “经过 20年社会、政治的剧变,一种新的政治浪潮在西方世界逐渐抬头 开始于 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直到 1980年底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这一浪潮才真正发挥力量。 ”“新的政治浪潮 ”主要包括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推行私有化 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增加政府的公共开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首先分析题干所给时

11、间提示,这一政治浪潮开始发挥作用于 20世纪80年代左右,联系此时西方国家的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包括:改变罗斯福新政以来的做法,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推行私有化,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 “福利国家 ”的规模,因此 正确,故选 A。因为 19世纪 60、 70年代 “福利国家 ”的普遍建立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所以减少开支。 项不包括。 考点:新自由主义政策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主旨,并与主要西方国家具体国情相联系,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在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大都通过扩大政府财政开支的作用来调节生产,奉行凯恩斯主义。在 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滞涨的局面

12、,凯恩斯主义退出主流经济思想,新自由主义思想兴起。 下图为 19481970 年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示意图,图中年均增产率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A世界经济朝制度化和体系化发展 B世界各国普遍消除关税贸易壁垒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动 D经济区域集团化的速度大大加快 答案: A 试题分析: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建立,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故选 A。 B项错误,说法绝对化,消除贸易壁垒是一个过程; C项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主要是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国际贸易额增长与之无关; D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全球贸易的增长,不是区域集团化内部贸易。 考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13、点评:此题实际上借助美国战后经济的发展考查的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问题,即三大支柱的影响。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三大支柱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以出资额的多少决定在组织中的地位,虽然发达国家掌握了支配权,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下列国际组织中,主要宗旨是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以稳定国际汇率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 A项是世界银行,主要提供长期贷款以发展经济; C项是欧盟,是区域政治经济组织; D项是亚太经合组织,是论坛性的经济合作组织。因此 ACD项与材料无关。 B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宗

14、旨是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以稳定国际汇率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故选 B。 考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战后资本主义确立的三大经济支柱之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宗旨是提供短期贷款以稳定国际收支平衡。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三大支柱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以出资额的多少决定在组织中的地位。 下图所反映的经济组织,其突出特征是 A成员国政治经济一体化 B成员国经济技术合作多样化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 D成员国经济发展均衡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以当今世界经济组织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提取图片信息和对几个主要的经济组织的比较能力。从图片

15、提供的 “国旗图案和参加国的个数 ”判断,该经济组织应是北美自由贸易区。 A 项指的是欧盟的特点; B 项是各个经济组织的共性特征;北美自由贸易区中的美国、加拿大是发达国家,墨西哥是发展中国家,因此该组织内,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但却可以实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优势互补, D项错误, C项正确。故选 C。 考点:北美自由贸易区 点评: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 3国组成,于 1992年北美自由贸易协 定达成一致意见,并于同年正式签署。 1994年 1月 1日,协定正式生效。三个会员国彼此必须遵守协定规定的原则和规则, 自由贸易区内的国家货物可以互相流通并减免关税,而贸易区以

16、外的国家则仍然维持原关税及壁垒。美墨之间因北美自由贸易区使得墨西哥出口至美国受惠最大。 奥巴马访华期间,曾在上海演讲时说: “贸易在许多方面影响人民的生活,比如美国电脑中许多部件,还有穿的衣服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我们向中国出口中国工业要使用的机器,这种贸易可以在太平洋两岸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我们的人民过上质量更高的生活。 ”这最能体现的是 A中美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危机 B和平与发展是时代潮流 C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积极影响 D需要加强中美间的贸易往来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很容易可以看出这是说的全球化的问题,中美之间的交往联系越来越密切。故选 C。 A项材料未涉及; B项是国际形势的问题,材料

17、未涉及; D项错误,材料并非强调加强中美交往,而是说中美进行了密切的交往。 考点:全球化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体现考纲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理解这一命题思想。 “贸易在许多方面影响人民的生活 ”说明了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所举例子是积极影响。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在全球化的过程中美国等超级大国处于主导性的地位,但是也应该认识到,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也有对自己有力的一面,只要因势利导,最主要的是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让全球化不仅为发达国家,也为发展中国家服务。 我国史学界曾就 “二战后 ”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观

18、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 “强心剂 ”和 “及时雨 ”,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 ”;另一种观点认为 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 “加速器 ”和 “绝缘体 ”。这一历史事件是 A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 B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 C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使得东西欧经济上造成了分裂。同时,西欧经济的紧密联系促进了一体化进程。故选 C。 A项是政治方面的内容; B项是欧洲一体化开始的内容,与欧洲分裂关系不大; D项是军事政治组织。 考点:马歇尔计划 点评: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通过援助西欧,恢复发展西欧经济,壮大资本主义阵营同时抵消共产主

19、义的影响;也想着通过恢复西欧经济增强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以遏制苏联。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大规模的运用。 “它是法国 19世纪的最后一次革命 ”, “是 19世纪法国的革命史诗的顶点和终点,从此巴黎通过革命迫使全法国接受新制度的时代被划上句号。 ”这一历史事件 A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使法国共和制度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C推动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宣告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 “19世纪法国的革命史诗的顶点和终点,从此巴黎通过革命迫使全法国接受新制度的时代被划上句号 ”可以看出这是指的巴黎公社,故选 A。B项与材料通过革命手段不符; C项说的时间应该

20、在 1848年之前,与材料时间不符; D项错误,应该是 1917年,是 20世纪的俄国。 考点:巴黎公社 点评:本题考查巴黎公社的基本史实。巴黎公社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追求公正与公平。社会经济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最终失败。但是却为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此外,巴黎公社的背景、措施也 需要掌握。 唐六典卷三 尚书户部载: “辨天下之四人,使各专其业。凡习学文武者为士,肆力耕桑者为农,工作贸易者为工,屠沽兴贩者为商。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食禄之人不得夺下人之利。 ”材料反映了唐朝 A按出身门第划分四个等级 B用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C强化对工商业者经济

21、限制 D禁止官员从事工商业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 “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食禄之人不得夺下人之利。 ”可以看出士商所从事的行业固定,不能随意的从事对方的职业。故选 D。 A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四个职业是依据的出身等级; 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到选拔官员的方式的问题; C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明了官员不得从事工商业,但是这本身不是对商业的限制。 考点:唐代行业制度 点评:唐代是我国的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各种制度纷纷建立。其中材料中所涉及到的各行业的规定就是其中的内容之一。常考到的是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等。 “凡贸易,金太贵,而不便小用; 钱近实,而易伪易杂;钞太虚,亦复有泡烂。是以白金之为币

22、,长也。 ”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可能出现在 A春秋战国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黄金作为货币太贵重, 价值高,不便于小用;铜钱容易仿造;纸币容易烂且易贬值,只有白银最为可行。白银最为主要的流通的货币是在明朝。故选 D。 ABC项均与史实不符。 考点: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明朝商品经济得到明显发展。主要表现有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农民与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出现了工商业市镇,也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品经济的发展到来了社会关系的转变。 研究历史可以采用不同的史学范式,下列关于 “近代中国通商口岸 ”的说法符合现代化史观的是 A它是西方

23、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 记 B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逐渐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 D它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答案: C 试题分析:现代化史观是是史学研究的史观之一。现代化史观主要是侧重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的走向近代的历程。因此 C项正确,体现的是经济的近代化历程。 A 项错误,是革命史观;并未涉及到走向近代的因素; B 项是全球史观;D项是文明史观。 考点:史学研究:史观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社会史观。常考的史观主要有唯物史观、全球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近代化史观等。全球化史观是

24、站在全球的立场上分析问题的史观;唯物史观强调的是历史发展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代化史观站在生产力发展的角度,从经济的角度思考为主;文明史观强调文明是多元的,相互包容学习的。 下表反映的是 1750年至 1900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相对份额,其比例发生变化的原因包括 1750年 1830年 1860年 1900年 32.8% 29.8% 19.7% 6.2%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近代民族工业不断萎缩 西方列强在华设厂 欧美国家工业发展迅速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占世界制造业的比例在近代逐年减少。近代以来,外来商品的入侵和中国近代工业

25、发展使得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同时传统手工业也收到冲击,所以 正确。同时欧美各国开始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近代工业发展,工业产品数量逐渐增加,所以 正确。 时间不符合,中国民族工业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开始萎缩的, 项错误,西方列强在华设厂是在 1895年以后。所以本题选 C。 考点:近代 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比重 点评:近代中国的经济在世界上的比重呈现出不断降低的趋势。工业革命前,中国的产品在世界上的比重相对较高,但是工业革命后,西方采用大机器生产,生产效率提高,中国还是固守在传统的小农经济的范畴之下,以至于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 1912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福新面粉厂,到 1921年,荣氏

26、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已达到 12家,荣氏兄弟成为著名的 “面粉大王 ”。关于荣氏面粉厂这一时期迅速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日本等列强忙于战争而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B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C民国政府的鼓励和倡导 D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错误,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一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但是日本却在一战期间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故选 A。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民国政府的鼓励和倡导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都是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进入黄金时期的重要原因。因此 BCD项正确。 考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点评:进入 20世纪后,民族工业有两个快速发展阶段,一个是一战期间,主要是

27、 1912年到 1919年间,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另一个是 1927年之后的10年,国民政府推行的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经济建设得到快速发展阶段。 图片能真实反映一定时期的历史现象,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过很大影响,其相同之处是 农民申请加入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好 A都以过渡时期总路线为指导 B都调动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都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D都提高了农村经济的公有化程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过渡时期总路线是 1953年颁布的,指导了 1953年到 1956年过渡时期。人民公社是 1958年进行的,因此与时间不符, A项错误; B项错误,人民公社会运动挫伤了人民的建

28、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项错误,人民公社时期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 D项正确,加入生产合作社与人民公社公有化程度不断的提高。 考点:三大改造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点评: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 年,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也在我国确立下来。对农业的改造主要是通过实行建立公有制经济,建立合作社的形式进行的。 1958年,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下, “大跃进 ”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同时,在全国农村又一哄 而起,大办人民公社。人民公社化运动浪费了大量资源 ,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民劳动积极性受伤害,造成社会

29、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1978、 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 77.6 22.4 1997 25.5 38.1 17.9 18.5 上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B.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 C.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D.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图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从 1978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到 1997年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这是经济体制

30、改革的结果。故选 C。 A项错误,进入 21世纪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B项错误,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体; D项错误,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材料未体现。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城市改革是在 20世纪 80年代中期,摸着石头过河,在 80年代中期确立了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目标,这明显是向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阶段。 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改革进入了快车道。与此相关的知识有改革的背景、成就等需要掌握。 20世纪 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 “满弓待发之箭 ”: “弓 ”比喻为 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弦 ”比喻为 19

31、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 “箭头 ”应当比喻的是 A深圳 B浦东 C海南 D珠三角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的时间要求是 20 世纪 90 年代, 而箭头应该在弓的中间位置, 因此符合题意的应该是上海的浦东。故选 B。 ACD项都是在中国的南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对外开放 点评: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逐步建成了以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逐步到内陆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90年代开放浦东,新世纪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对外开放深化的体现。 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 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

32、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B国王掌控实权 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 D宪政制度确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这结论和材料有冲突;国王掌控实权又和1689 年权利法案史实相违背;银行是否担心政府违约失信在材料中有没有说明,因此 ABC项错误。按照史实的认定选宪政之后国王统而不治了,故选 D。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英国在 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后来国王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在君主立宪制下,代议制是其基础,首相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

33、责,议会掌握国家主权,关系到宣战与媾和等重要的事项均有议会决定。国王统而不治,但是对外代表国家。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美国、法国等国的政体也需要掌握。 美国 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 “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这种分权制衡的机制体现在 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 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之间 国会参众两院之间 总统与内阁之间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美国 1787年宪法。美国联邦政府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如地方教育、卫生等,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故 入选;联邦政府分为国会(立法)、总体(行政)、最高法院(司法)

34、三部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入选;国会参众两院职能不同,众院提案,参院审议,双向制衡,故 入选;内阁制又称责任内阁,向议会负责,美国并不实行内阁制,而是实行总统制,故排除 ,答案:选 B 考点: 1787年宪法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美国 1787年宪法的内容。 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的政体。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在各机构之间、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和两党之间实行相互的制衡。这体现了孟德斯鸠的分权争衡的理念。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

35、内各邦实力的差距。但在这个帝国中 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 B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C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议会 D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 答案: A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根据 1871年宪法,德意志联邦议会由各邦选出的代表组成;帝国议会代表由普选产生,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由此可 BCD表述错误,故正确答案:为 A。 考点: 1871年宪法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 1871年宪法的特点。德国通过 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该宪法规定了皇帝的至高无上的权力,有任命首相和帝国官员的权力,首相对皇帝负责。但是也设立了议会,但是议会无实权,体现

36、了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特点。同时这部宪法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残余。此外,宪法的基本 内容和与英法美等宪法的比较也需要掌握。 综合题 铁路是现代经济的大动脉,铁路的发展能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分) 材料一 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要,这种运输工具可以运送大宗的煤和矿石。 1830 年以后,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 将蒸汽机安装在货车上,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是采矿工程师斯蒂芬森, 1830年,他的机车 “火箭号 ”将一列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

37、快的速度 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到 1870年,拥有 15500哩铁路。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中国之有铁路,始于 1876年外国在上海所修的吴淞铁路。 1881年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为减轻顽固派的反对,一开始不得不采用马拉车箱运煤; 1895 年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作为新式交通运输工具的铁路轮船被视为起衰振弊救国图强的利器, 才迎来了命运的转折。 从 1895到 1911年,出现第一次铁路修建的高潮,先后修建了东清、胶济、京汉等几条较长的干路 但这些铁路大部分都借入了外国资金,外国 资本势力对它们仍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朱荫贵近代新式交通运输业与中国的现代化 材

38、料三 1949年 12月,在邓小平主持的西南局常委会上,搁置半个世纪的修建成渝铁路被提上议程。作为四川人,邓小平对引发辛亥革命的四川保路运动太清楚了,清政府和国民政府修不好的成渝铁路,共产党能不能修好?当邓小平赴京向毛泽东请示时,毛泽东回答,你能说服我,我就鼎力相助;否则,就暂时搁置邓小平讲了三点理由,说服了毛泽东及党中央。 摘自邓小平说服中央修建成渝铁路 ( 1)据材料一,概括铁路运输业在英国诞生的条件;并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从1830年到 1870年,英国铁路运输业飞速发展的原因。 (8分 ) (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 4分) ( 3)综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你认为邓

39、小平讲的三点理由可能有哪些内容?( 6分) 答案:( 1)条件:工业生产的发展提出了革新运输工具的要求;( 2分) 蒸汽动力的推广使铁路运输的出现成为可能。( 2分) 原因:工业革命和经济迅速发展,推动了铁路运输的发展;英国的政治民主化改革使 政局稳定,为铁路交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科技的进步;铁路本身具有速度 快、运输成本低廉优势。( 4分。经济、 政治、科技任选一得 2分,材料本身得 2分) ( 2)特点:起步较晚;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大,受外国资本控制,体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特征; 铁路的发展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4分,任答 2点) ( 3)理由:四川交通闭塞,修成渝铁路有利于政令畅通;重

40、庆、成都是西南中心城市,修成渝 铁路可以带动四川乃至西南经济发展;成渝铁路率先修成,可以提高新中国声望。( 6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英两国铁路发展的不同状况。第 (1)问应区别条件和原因,前者侧重于客观上应具备的技术和动力;后者要结合英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铁路自身发展的情况进行 分析;第 (2)问要联系辛亥革命前,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背景进行归纳,注意解题的角度。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铁路运输业发展总体上非常缓慢。( 3)邓小平说服毛泽东的理由可以从铁路业所带来的巨大的交通优势和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方面来分析。 考点:近代以来中外铁路交通业的发展 点评: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人史蒂芬孙

41、最先发明了火车,从此火车成为了人们出行不可少的工具。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铁路交通业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在西方铁路业发展的带动下,中国的近代也出现了铁路交通业,但是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中国铁路交通发展缓慢。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同的国家探索出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分) 材料一 现在我国经济状况中最重要和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重心已转移到工业方面了。 要推进整个经济,所需要的正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业上。 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 我们必须以尽快的速度扩大我国工业,把工人数量增加一两倍,我们必须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而且

42、愈快愈好。 摘编自斯大林全集 材料二 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和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 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的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 要改进劳动标准,并要在其他方面复兴产业和保存自然资源。 全国工业复兴法 材料三 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干部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

43、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 1)材料一体现了斯大林模式的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模式对苏联兴衰的影响。( 6分) (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其和斯大林模式的本质区别。( 4分) ( 3)据材料三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 6分) (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探索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 2分) 答案:( 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调高速度;农业服务于工业。( 2分,任答 2点) 影响: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造成经济比例失调,人民 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压抑地方和企业积极性,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44、 4分) ( 2)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分) 区别:新政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部调整,斯大林模式是社会主义的一种发展模式。( 2分) ( 3)措施:扩大企业和地方的经营管理自主权;重视经济规律,将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相 结合;在坚持共产党领导基础上,实行政企分开。( 6分) ( 4)认识:不同国家应结合国情制定适合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模式应随着时代的发 展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2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 “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 我们必须以尽快的速度扩大我国工业,把工人数量增加一两倍,我们必须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而且愈快愈好。 ”可以分析出苏联经济建设的

45、特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严重的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 活水平提高缓慢。斯大林体制僵化的色彩越来越明显。( 2)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而斯大林体制的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3)从材料 “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干部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 ”可以概括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特点。( 4)可从经济体制改革要依据本国的国情,要充分的尊重经济建设的规律,要相互的借鉴好的

46、经验。等方面分析。 考点:斯大林体制;罗斯福新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斯大林体制是 1936年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片面的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国民经济比例严重的失调,忽视了商品货币关系,单纯的依靠国家的行政性指令,越来越僵化,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罗斯福新政是罗斯福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核心是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在新政中,率先建立和恢复银行信贷体系,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从而为其他各项工作的进行奠定了基础。调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 生产,建立社会保障措施等一系列的措施的实行恢复了经济的运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 19

47、79年开始,城市改革是在20世纪 80年代中期,走的是一条先农村、后城市的路线。 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改革进入了快车道。与此相关的知识有改革的背景、成就等需要掌握。 人们常在那些独领文明风骚的地区之后冠以 “时代 ”二字,有人因此将人类历史进程概括为 “地中海时代 -大西洋时代 -太平洋时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地中海地区曾在人类文明史上大放异彩。以地中海为中心地区,古代希腊、 罗马的奴隶制文明曾影响到广大的周边地区 , 南及撒哈拉,东南至红海地区,东北至黑海地区,西出直布罗陀海峡,北至高卢与英伦三岛。时间长达几个世纪。因此,被人们称为 “地中海时代 ”。 何芳川太平洋时代与中国 材料二 在 1842年刊行的海国图志中有如下记载: “昔惟意大利亚足以纲纪西洋,自意大里(意大利)裂为数目,教虽存而富强不竞,于是佛郎机(法兰西)英吉利代兴。而荚吉利尤炽,不务行教而专行贾,且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岛夷 ”。 材料三 20世纪初,有人认为: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而结束了;大西洋时代 正处于开发的顶峰,势必很快就要耗尽它所控制的资源;唯有太平洋时代,这个注定成为三者之中最伟大时代,仅仅初露曙光。 ( 1)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