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中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论语 子张: “子夏曰: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孟子说: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由此判断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人本主义 B积极入世 C重道轻器 D经世致用 答案: B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来这样一句话: “男人就是城邦。 ”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A城邦是由希腊男人控制 B城邦由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 C只有男人才有政治权利 D只有男性公民才有城邦荣誉感 答案: B “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
2、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 ”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主要在于 A彻底否定了神学的权威 B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C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B 如图, 19世纪欧洲男子着装发生了很大变化,宫廷贵族那种装饰过于奢靡繁琐的服装被舍弃,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简便的男装流行起来;出现以大众 为销售对象的成衣,时装不再是上流社会的专利。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包括 答案: C 德国 “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考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当它用思想来考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
3、大战 ”。德国 “考问世界 ”的史实是 纯粹理论批判出版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 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创作第九交响曲 提出九十五条论纲 A B C D 答案: B 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 “原则民主 ”与 “程序民主 ”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对这一论断理解准确的是 A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分权制传统,实践了卢梭的社会契约学说 B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议会制传统,实践了卢梭的社会契约学说 C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内阁制传统,实践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D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议会制传统,实践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答案: D 1931年,日本失业工人达 413
4、000人, 1932年达 489000人,加上半失业率,人数达 300万。 全国农家负债总额高达 47亿日元,平均每户 837日元。从世界经济联系的角度看,日本经济出现上述困境的原因是 A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军费开支过大 B日本国内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 C各国加大资本输出冲击日本国内市场 D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使日本海外市场日益萎缩 答案: D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 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和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截止 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 1523家,其中有 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由此,我
5、们可判断出苏联完成企业转移的特点是 战时紧急迁移 以国防工业为主 从中心区域迁往大后方 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迁移效率高 A B C D 答案: D “(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替代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用创建一个经济共同的方式,为在长期以来被血腥的冲突分割的各族之间建立一个广泛而自主的共同体打下根基,并为建设能够指出未来各族共同命运的具体机构奠定基础。 ”这是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前言中的内容,其核心思想是 A以经济合作代替军事对抗 B以欧洲的联合对抗美苏的威胁 C以经济政治联合代替对抗 D以欧洲的合作提高国际地位 答案: A 2010年 10月,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在证券时报上发表观点:全世界都在
6、努力生产美元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 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对他的这一观点理解准确的选项是 A美国已经获取了世界经济霸权 B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C美国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掠夺世界资源 D美国乱发纸币只能加深经济危机 答案: C 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文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 “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 ”。但过去的 20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 “突发新闻 ”、 “9 11”、 “巴以冲突 ”等等,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此段材料最全面的理解是 A “最和平 ”是指 “冷战 ”的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B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
7、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 D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是和平的主要因素 答案: B 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一书写到 “我们知道,物质、能量、 信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要素。没有物质的世界是一个空虚的世界,没有能量的世界是一个死寂的世界,没有信息的世界则是一个混乱的世界。物质、能量及信息三者缺一不可。 ”对于材料中提到的物质、能量及信息,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人类对物质、能量及信息的认识和利用,不是同步的 B人类对信息的认识与利用,是伴随着对物质和能量的认识与利用而开始的 C人类对物质、能量及信息的认识和利用都是伴随着科学理论的突破而进行的 D由于信息的复杂性导
8、致建立在理论水平上的信息技术出现的稍晚一些 答案: C 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 “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 ”这表明苏格拉底 A反对直接的民主 B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 C反对问政于民 D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 答案: A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令两岸人民感动至深的诗。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 首诗鲜明地表现了 A求和平,求安定,求
9、发展已经是台湾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 B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所认同 C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D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答案: D 汉书 刘辅传中提到 “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 ”由此可见,中朝 A创立于西汉 B长官亦为宰相 C由皇帝亲信近臣构成 D参与政事的决策 答案: C 苏轼曾说: “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宋代地主
10、主要依靠土地剥削来积累财富 B宋代地主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宋代佃户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D宋代农村开始出现以租佃关系经营土地 答案: C “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 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 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 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A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B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 C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D救济与 “以工代赈 ”相结合 答案: D 顾炎武提出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主张 “众治 ”反对 “独治 ”
11、的思想 B体现了主张 “法治 ”反对 “人治 ”的思想 C已经具有近代 “民权 ”意识 D推动了经世致用思潮的产生 答案: A 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1894年估计约有 1亿多美元,到 1914年时已增至9 6亿多美元 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 “庚子赔款 ”(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 ”。(陈争平等著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C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 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
12、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 答案: B 阅读下列有关近代中国境内工业统计资料(外国人办的企业略),从中我们获得的有关中国经济的正确信息是 第一时期 l872一 l894年 第二时期 l8951913 年 设厂数 53 463 商办 资本(千元) 4697 90801 资本所占比重 9 6 41 官办和官商合办 设厂数 19 86 资本(千元) 16196 29469 资本所占比重 33 1 13 A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 B官僚资本经济从此逐渐走向消亡 C民族资本在社会经济中占支配地位 D甲午战后民族资本获得迅速发展 答案: D 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 “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
13、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 ”探究这一现象出现的源头是 A南京条约附件规定外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地和居住 B天津条约规定外国人可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C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获得在华设厂的特权 D辛丑条约使列强获得在使馆界驻军的特权 答案: A 流行歌曲两只老虎的旋律起源于 17世纪的法国,传入中国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填词。其中最有名的是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和 “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 ” 。这两段歌词改编的时代背景分别是 A北伐战争、土地革命 B土地革命、解放战争 C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D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答案: A 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一般符合
14、三个条件,即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相当的市场导向性和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对应有误的是 A戊戌变法模式:缺乏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 B孙中山模式: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答案: B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 10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说: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以下史实能够证明此观点的是 领导了国民大革命 抗日战争的胜利 人民解放战争 社会主义改造 改革开放 A B C
15、D 答案: A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下列对于我国新时期农村改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 B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C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全面推进农村改革,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理念 答案: C 综合题 (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 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 “控制者 ”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
16、二 材料三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 “现代性 ”和 “传统 ”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 (1)民主化, (2)法制化, (3)工业化, (4)均富化 。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四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 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 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
17、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 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一一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 1)根据材料一分析 “光荣革命 ”创造的这种政治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 “控制者 ”的?( 2分) (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设置体现了什么原则?( 4分) ( 3)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 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4分 ) ( 4)材料四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 ( 1分)上述材料体现的三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 ( 1 分)请概括说明这三种政治模式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3分) 答案:( 1
18、)颁布权利法案,确立法律至上、议会主权的原则;议会和内阁掌握实权,君主变为虚君。( 2分) ( 2)三省互相监督,皇权高度集中;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 4分) ( 3)表现:在民主化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在法制化方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在工业化方面:颁布 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在均富 化方面:提出平均地权等。( 4分) ( 4)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 1分)共性: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1 分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体现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特点;英国与美国三权分立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 (
19、3分 ) (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粮食亩产 水平(市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 粮食作物 总面积 北方 南方 播种面积 春秋战国 91(全国) 614.8 2.3 94% 秦汉 117(全国) 1048.35 5.72 94% 魏晋 南北朝 122(北方粟、麦) 215(南方稻谷) 1167.7 3.85 1.925 1.925 90% 隋唐 124(北方粟、麦) 328(南方稻谷) 1450.92 6.42 3.21 3.21 90%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 蜀中旧使交子 (纸币 ),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 苏
20、辙论蜀茶五害状 宋榷 (专卖 )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 (江苏仪征 ) 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 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宋 庄季裕鸡肋编 (东京 )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 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又北山子茶坊, 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不久在法、英等国都出现了中国茶。 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有的城市还形成了 国际茶叶市场。 19世纪 40
21、年代以前,中国茶叶一直独占世界市场, 1835年,英国人首次将中国茶引种到印度,此后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 1889年,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茶。而中国的茶叶种植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由个体茶农采制小量茶叶,然后运往各处叫卖几天 ”。 “中国种茶之法不用肥地物料,不去地下野草,亦不删除旁枝,又不换去老树,又不移种新地 ”。资本不足的茶农和茶商在苛捐重压下,为求生存,于是,将本应用于制茶工艺改进上的智慧,用在了茶叶的制假上。 互联网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 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5分 ) (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 (
22、4分 )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茶叶在 18 世纪贸易中发挥的作用。分析 19世纪中英茶叶贸易变化的原因。( 6分) 答案:( 1)粮食亩产量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全国耕地总面积增加;南方经济逐渐发展;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减少,但仍占有绝对地位。 (5分 ) ( 2)促进纸币流通;经济城镇兴起;城市商业繁荣 (市井生活繁荣 );地域商人出现。 (4分 ) ( 3)作用:茶叶成为中西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茶叶贸易促进了 世界市场的发展;茶叶贸易的利润为英国等国提供资本积累。( 2分)原因: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 19世纪印度茶叶种植业兴起,印度茶逐渐打破中国茶在贸易中的垄
23、断地位;中国茶叶生产技术、经营方式落后,苛捐杂税重,成本高;出现假冒伪劣现象等( 4分) (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 20年代,西方各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恢复过来,各个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生产总值都达到或超过一战前水平的 1.5倍。一些欧美经济学家称资本主义已消灭了贫困,空前的繁荣让他们充满信心。美国作为西方世界的代表,一度曾被人们看作 “繁荣 ”、 “发展 ”、 “强大 ”的典型,华盛顿宣称繁荣将永驻人间。 几乎在同一时期,在东方一个国度,也正在诞生奇迹,从 1917年十月革命开始,这个占世界陆地总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以
24、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走完了欧美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路程 莫斯科一时成为红色麦加,受世人膜拜。 摘编自美苏交锋 材料二 在这个不幸的年代,我们要制定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身上 合众国的人民并未气馁,困难中他们要求的是有领导的纪律和方向。他们已经选择我来作为他们实现遗忘的工具, 我坚信,在当前的危机时期,你们也会再一次对领导表示支持。 罗斯福在竞选总统的首次演讲 材料三: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斯大林就认为,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 斯大林在苏联工业化时,
25、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 “殖民地 ”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 ,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要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价格剪刀差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 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 (机器、拖拉机等 )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摘编自 (美 )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和苏联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5分) (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总统认识到 30年代的美国出现了哪些严重问题 ?( 3分) ( 3)材
26、料三中,苏联在 30年代实施什么农业政策?怎样理解 “把农业作为 殖民地 了 ”? 这对苏联国民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 10分) ( 4)罗斯福和斯大林的农业政策及其实施效果给我们什么启示?( 2分) 答案:( 1)美国: 20年代经济的高度繁荣,成为资本主义学习的样本; 30年代罗斯福新政成功地摆脱了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2分) 苏联: 20年代:十月革命的成功,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 30年代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 工业强国( 3分) ( 2)哈佛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严重的经济
27、危机使工农业生产遭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社会矛盾尖锐;救济的对象应是底层人民,而不是大银行、大企业、大农业。( 3分) ( 3)政 策:实行农业集体化,计划经济;实行高积累。( 2分) 理 解:以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来为工业提供粮食、资金和原料。( 2分) 影 响: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 结构,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6分) ( 4)农业政策的调整要根据实际国情,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要符合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要注重民生,协调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