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5.1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世纪的欧洲,教皇确立大一统神权统治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割据、王权衰微 B封建王权需要借助教会的支持 C教皇实力强大 D人们大都是教会的子民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世纪的欧洲的世界有两个系统,即是宗教世界与世俗世界,而教权与王权是此消彼涨的关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王权由于封建割据,低于教权,所以教会成为西欧封建势力的代表,统治着欧洲,故排除 C项, A项是主要原因;天主教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持,这是宗教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但B项并不是主要原因; D项是天主教会特殊地位的表现,并不是原因。 考点:天主
2、教神权统治确立的原因 点评: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会拥有特殊的社会地位。在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的社会地位是和西欧的社会状况和生产力水平分不开的。第一,在中世纪时西欧缺乏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存在,大多数国家处于分裂状态,没有强大的王权抗衡天主教会,有利于天主教会地位的形成;第二,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的思想还不开放,只能信仰天主教会,广大人民群众把精神寄托 在天主教会身上。 威克里夫被称为 “15世纪天主教中的异类 ”,他把圣经翻译成英文,并系统阐述了 “异端 ”学说,其学说的内容不包括 ( ) A国家要没收教会财产 B信徒和上帝之间不需要中介 C人们不需要信仰圣经 D宗教仪式完全不必
3、要存在 答案: C 试题分析: “异端 ”学说应是与天主教教义相背的、反教会的思想,由此可知,A 项反映的王权高于教权思想, B 项否定了教皇权威, D 项主张简化宗教仪式,都是 “异端 ”思想范畴,排除 ABD项; C项无论是天主教教义,还是 “异端 ”思想都不赞同的,这一说法是错误,信仰圣经是双方认同的, C项符合题意,故 C项正确。 考点:宗教 “异端 ”运动 点评:本题实际上是考查对宗教 “异端 ”性质的理解。宗教 “异端 ”的性质: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 “异端 ”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14 16世纪,欧洲向近代过渡,这一过渡的根本动力是 ( ) A生产力发展与技术进步 B新航
4、路开辟和殖民扩张 C资产阶级兴起 D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须运动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来分析,由 “根本动力 ”可知,本题考查的欧洲向近代过渡的根本原因,应从经济、生产力的角度分析, A项为根本原因, B项经济上的,但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而 C项是政治上因素,D项是思想上的因素,故 A项正确。 考点:欧洲向近代过渡的原因 点评:思想文化既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又对社会政治、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当旧的意识形态阻碍社会进步时,只有通过社会变革,冲破它的阻碍,才能适应新的经济基础的要求。 1419年,布拉格市民首先举行起义,后来,许多农民也参加进来。起义者自 认为是
5、胡司的信徒,故名 “胡司战争 ”。对上述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其直接原因是胡司的宗教 “异端 ”思想的宣传 B胡司战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和教会力量 C胡司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大 D胡司战争的爆发是以宗教 “异端 ”形式出现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须抓住时间信息,结合时代背景去理解 “胡司战争 ”。 胡司战争是宗教 “异端 ”运动,是反教会斗争, A项原因表述是正确, B项是意义, D项是 “胡司战争 ”的特点,说法正确,故排除 ABD项; C项 “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大 ”说法错误,正是力量弱小 ,才会采用宗教 “异端 ”的形式,故正确选项为 B。 考点: “异端
6、 ”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并调动教材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中世纪早期的反封建斗争为什么大多采取宗教 ”异端 “的形式?第一,中世纪西欧各国,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从生到死都与天主教会发生密切联系,他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的严厉控制; 第二,当时资本主义还很不发达,资产阶级力量还比较弱小,在反封建斗争中,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第三,天主教会日益堕落、反动。 对中世纪出现的 “异端 ”运动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挑战 B反映了金融资产阶级的要求 C为 16世纪的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 D是中世纪反封建斗争的主要形式之一 答案: B 试题分析: “异
7、端 ”运动是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 A 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当时资本主义还不发达,因而资产阶级采取 “异端 ”的形式反封建、教会,但 “金融资产阶级 ”说法错误, B项符合题意; C项是 “异端 ”运动的意义,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项述说的是特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项为正确选项。 考点: “异端 ”运动 点评: “异端 ”运动的影响 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有力挑战。 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 对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教皇英诺森三世说: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这反映了
8、( ) 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 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 C罗马教会在思想上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只须 “它的光是向太阳 借来的 ”象征意义,其说明的是教权高于王权,天主教神权统治的确立, B 项符合题意; A 项 “分化出来 ”说法错误;C项天主教神权统治在思想上的表现,不符合题意; D项是天主教神权统治在社会生活上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为 B项。 考点:天主教的神权统治的表现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能力。天主教神权统治的表现:经济上:教会拥有
9、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还通过兜售 “赎罪券 ”等方式搜括钱财;政治上:教权高于王权,典型例证是 “卡诺莎之辱 ”;思想文化领域:教会垄断了学校教育,掌握了圣经解释权,文学艺术作品也 蒙上浓厚的宗教色彩;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人们深受教会束缚。 “卡诺莎之辱 ”本质上体现了 ( ) A天主教在经济上势力强大 B天主教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影响无处不在 C教权与王权的矛盾 D资产阶级和教权的矛盾 答案: C 试题分析: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 1077年 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 ”,站在门三昼夜才
10、获得教皇的赦免,这就是 “卡诺莎之辱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是教权与王权的斗争,而结果是教皇赢得了胜利,本质上说明的是教权与王权的矛盾的存在, C项符合题意; A项 “经济上 ”说法错误,题干历史现象无从体现; B 项是天主教神权统治的表现,不符合题意; D 项 “资产阶级 ”说法错误,题干历史现象未能反映。 考点: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点评: “卡诺莎之辱 ” 1077年,教皇格列高利七世趁德国国内局势未稳之际,命令亨利四世放弃任命德国境内各教会主教的权利,宣布教皇 的地位高于一切世俗政权,甚至可以罢免皇帝。 对此,亨利四世以召集德意志主教会议,宣布废黜教皇相对抗。国王亨利四世与教皇争权夺利,斗
11、争日益激烈,发展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亨利想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教皇则想把亨利所有的自主权都剥夺殆尽。 于是格列高利七世发布敕令,废黜德皇亨利四世,革除其教籍,解除臣民对他的效忠誓约。与此同时德国国内以公爵鲁道夫为首闹独立的一些诸侯宣称,倘若亨利四世不能得到教皇的宽恕,他们将不承认他的君主地位。教皇不仅要德国人反对亨利,也在其他国家掀起了反亨利浪潮。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亨 利四世被迫妥协。他再也无法顾及自己高贵的皇帝身份, 1077年 1月他冒着严寒,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前往罗马,演出了一场 “负荆请罪 ”。 格里高利故意不予理睬,在亨利到达之前去了远离罗马,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行宫。亨利
12、没有办法,只好又前往卡诺莎拜见教皇。教皇紧闭城堡大门,不让亨利进来。为了保住皇帝宝座,亨利忍辱站在城堡门前求饶。 当时大雪纷飞,地冻天寒,身为帝王之尊的亨利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赤足披毡,一直在雪地站了三天三夜,教皇才开门相迎,饶恕了他。教皇格列高里七世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直到让亨利四世受尽了精神上 的侮辱后才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 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在政治上居于支配地位的表现不包括 ( ) A向民众征收 “什一税 ” B教皇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 C教权高于世俗王权 D迫使各国统治者向教皇称臣 答案: A 试题分析:向民众征收 “什一税 ”应是封建王权, A项符合
13、题意; BCD项是政治上的表现,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为 A. 考点:天主教神权统治的表现 点评:天主教神权统治的表现:经济上:教会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还通过兜售 “赎罪券 ”等方式搜括钱财;政治上:教权高于王权,典型例证是 “卡诺莎之辱 ”;思想文化领域:教会垄断了学校教育,掌握了圣经解释权,文学艺术作品也蒙上浓厚的宗教色彩;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人们深受教会束缚。 天主教会产生的时间是在 ( ) A公元前 4世纪 B 4世纪 C 11世纪 D 1世纪 答案: C 试题分析: 11世纪,基督教分裂为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和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故
14、C项正确。 考点:天主教会的产生时间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识记能力,难度小。 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蒙昧时代,主要是因为 ( ) A社会经济凋敝 B政治四分五裂 C教会神权统治 D王权极度衰弱 答案: C 试题分析: “蒙昧时代 ”应从思想角度分析入手。欧洲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下,人们的思想被神学愚昧禁锢了,故排除 ABD项, C项正确。 考点:天主教神权统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天主教神权统治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影响的理解。难度小。 主教扯着嗓子喊: “教皇规定: 抢劫教堂犯出 9个金币,谋杀父母或兄弟姐妹的犯人出 15个金币,就可以获得赦免。快把购买赎罪券的金币投进这个柜子吧,当啷一响,灵魂就可以升天
15、堂了啊 !”对这一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 材料中的事件应该发生在 16世纪初 材料中的事件成为路德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该材料体现了教会的 “因信称义 ” 该材料体现了教会对教徒的欺诈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材料反映教皇兜售赎罪券的历史现象。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时间上可确定于 16世纪初,是路德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 正确;因信称义是路德的思想,天主教应是因行称义, 错误; “快把购买赎罪券的金币投进这个柜子吧,当啷一响,灵魂就可以升天堂了啊 !”兜售赎罪券实际上是对教众的掠夺, 正确。故正确选项为 B。 考点:宗教改革的背景 点评:因行称义与因信称义的区别 因行称义是天主教的教
16、义,原罪说下,人是有罪的,人是否能得到拯救,在于“行 ”,即是否购买赎罪券。因信称义是路德教之思想主张,人能否被上帝拯救,在于对上帝的虔诚的信仰,也就是信仰即可得救。 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势力占据了支配地位,其原因是 ( ) 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 天主教不断拓展势力,与封建王权争夺势力 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 天主教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及社会生活方面形成了大一统神权统治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天主教势力占据了支配地位原因,应从天主教会和封建王权两个角度来分析。首先从天主教会的角度分析,天主教会通过整顿教会,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力,组织 “十字军东征 ”,势力不
17、断扩展, 正确;再次,从封建王权来看,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 正确。因此, 正确选为D项。 考点:天主教神权统治确立的原因 点评: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会拥有特殊的社会地位。在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的社会地位是和西欧的社会状况和生产力水平分不开的。第一,在中世纪时西欧缺乏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存在,大多数国家处于分裂状态,没有强大的王权抗衡天主教会,有利于天主教会地位的形成;第二,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的思想还不开放,只能信仰天主教会,广大人民群众把精神寄托在天主教会身上。 著名的 “卡诺莎之辱 ”集中说明当时 ( ) 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
18、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 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 德国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 1077年 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 ”,站在门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这就是 “卡诺莎之辱 ”。这突显了教权高于王权,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以及德国分裂的背景,故 项正确; 宗教改革是在 16世纪,故 错误。正确选项为 D。 考点: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点评: “卡诺莎之辱 ” 1077年,教皇格列高利七世趁德国国内局势未稳之际,命令亨利四世放弃任命德国境内各教会主教的权利
19、,宣布教皇的地位高于一切世俗政权,甚至可以罢免皇帝。 对此,亨利四世以召集德意志主教会议,宣布废黜教皇相对抗。国王亨利四世与教皇争权夺利,斗争日益激烈,发展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亨利想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教皇则想把亨利所有的自主权都剥夺殆尽。 于是格列高利七世发布敕令,废黜德皇亨利四世,革除其教籍,解除臣民对他的效忠誓约。与此同时德国国内以公爵鲁道夫为首闹独立的一些 诸侯宣称,倘若亨利四世不能得到教皇的宽恕,他们将不承认他的君主地位。教皇不仅要德国人反对亨利,也在其他国家掀起了反亨利浪潮。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亨利四世被迫妥协。他再也无法顾及自己高贵的皇帝身份, 1077年 1月他冒着严
20、寒,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前往罗马,演出了一场 “负荆请罪 ”。 格里高利故意不予理睬,在亨利到达之前去了远离罗马,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行宫。亨利没有办法,只好又前往卡诺莎拜见教皇。教皇紧闭城堡大门,不让亨利进来。为了保住皇帝宝座,亨利忍辱站在城堡门前求饶。 当时大雪纷飞,地冻天寒,身为帝王之 尊的亨利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赤足披毡,一直在雪地站了三天三夜,教皇才开门相迎,饶恕了他。教皇格列高里七世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直到让亨利四世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 下列情况,中世纪的欧洲人民不可能经历的是 ( ) A出生时由牧师实行洗礼 B在学校中学习哥白尼的日心说 C到教堂
21、举行结婚仪式,由神职人员主持 D每周都到教堂参加宗教仪式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世纪的天主教会对欧洲社会生活的影响涉及各个方面,宗教生活贯穿着人的一生, ACD项可能,但不符合题意;教会支持的地心说,而哥白尼的日心说是被教会反对、禁止的,因其影响到教会的统治, B项不可能,符合题意。 考点:天主教会神权统治 点评:天主教会在欧洲占据支配地位,对西欧实行大一统的神权统治。经济上,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地产所有者;政治上,教权高于世俗王权,至高无上;思想文化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广大人民深受教会束缚。 13世纪 30年代以后,宗教裁判所在欧洲逐步推广,这从本质上说明 ( ) A天主教地位更
22、加巩固 B当牧师成为人们理想职业 C天主教会更加残暴 D天主教会走向 衰弱 答案: D 试题分析:宗教裁判所是天主教会打击异己势力的机构,这种暴力方式,正说明天主教会走向衰弱,因正是教会的衰弱才需以这种方来维护,故 D项正确;A项 “更加巩固 ”说法错误; B项无从体现,也不符合 “本质上说明 ”的要求; C项是表面现象的述说,不符合题意。 考点:天主教神权统治 点评:学习方法点拨 1本课主要学习两个问题:一是中世纪天主教会的神权大一统地位;二是神权统治受到的冲击。 2在学习时,要明确随着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国家的形成、思想解放运动的逐步深入,天主教会逐渐成为欧洲社会发展的主要阻碍 。 3
23、改革天主教会,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教会,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 下列对西欧资产阶级解放斗争最初阶段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天主教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政治影响比较大 B “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 C宗教改革是西欧反封建斗争的主要形式,是解放人们思想的唯一途径 D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反封建斗争需要采取宗教 “异端 ”的形式 答案: C 试题分析:天主教神权统治确立后,天主教会的影响是无处不在,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政治生活,使得人们的思想与行动都受到天主教的严厉控制, 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思想上看,中世纪的欧洲的人们信仰只有天主教,没有
24、一种新信仰来替代, 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项 “主要形式、唯一途径 ”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 C项正确;从力量的对比上分析,当时资本主义还很不发达,资产阶级力量还比较弱小,在反封建斗争中,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 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为 C。 考点: “异端 ”形式出现的原因 点评:中世纪反封建、 反教会斗争以 “异端 ”形式出现的原因:天主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教会的统治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产阶级比较幼稚,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斗争中不得不借助宗教力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方式实现自己的愿望。 1416世纪,欧洲天主教
25、会的神权统治受到挑战,主要表现有 ( ) 资产阶级开始兴起 新贵族产生 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民族国家的天成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经济上看,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和发展, 正确;从政治上看,资产阶级开始兴起并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新贵族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局面,一些国家的君主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故 正确。正确选项为 A。 考点:天主教会神权统治 点评:思想文化既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又对社会政治、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当旧的意识形态阻碍社会进步时,只有通过社会变革,冲破它的阻碍,才
26、能适应新的经济基础的要求。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 宗教 “异端 ”裁判大会 图二 被裁判为 “异端 ”者被处死刑 请回答: 什么是宗教 “异端 ”? 宗教 “异端 ”有哪些表现? 为什么天主教会要设立宗教 “异端 ”裁判所? 宗教 “异端 ”与天主教会的斗争结果如何? 答案: 中世纪时,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对异己派别的贬称。 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爆发 “异端 ”运动,揭露教会的虚伪与腐败,对正统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予以否定,要求纯洁教会。 14-15世纪时英国人威克里夫把圣经由拉丁文译成英文,撰文系统阐述了 “异端 ”学说。捷克人胡司对教会进行强烈批评,要求教会的权力服从世俗统治的 权力
27、;主张教士用民族语言传教,还将圣经从拉丁文译为捷克文。 宗教 “异端 ”思想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挑战,天主教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设置了宗教 “异端 ”裁判所。 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已成为中世纪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巨大障碍,宗教改革势在必行。 试题分析:第( 1)问,考查宗教 “异端 ”的概念的理解,难度小,依据教材知识表述。第( 2)问,考查宗教 “异端 ”的表现,依据教材知识,列举相关史实即可,如胡司战争等。第( 3)问,考查宗教 “异端 ”裁判所建立的原因,主要是从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意义来分析。第( 4) 问,考查对宗教 “异端 ”的影响,宗教“异端 ”思想,对天主教会的神权
28、统治提出了有力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改革教会的要要求,表明宗教改革势在必行。 考点:宗教 “异端 ” 点评:宗教 “异端 ”知识点归纳 1含义;古代中世纪时,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对异己派别的贬称。 2性质: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 “异端 ”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3表现 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爆发了 “异端 ”运动,要求纯洁教会。 14 15 世纪时,欧洲 “异端 ”运动高涨: A英国人威克里夫系统阐述了 “异端 ”学说。 B捷克人胡司对教会进行强烈批评。 4影响 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有力挑战。 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
29、愿望。 对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基督教会主张以神为中心,认为上帝是人和宇宙的造物主,全知全能,至高无上;而人生来有罪,卑微渺小,无足轻重,只有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神和教会,才能求得来世 “天国 ”永生,享受自由和幸福 与此相反,人文主义者主张以人为中心,他们颂扬人性的高贵,提高人的权威,赞扬人的价值和尊严。人文主义者但丁说 ,就人所完成的业绩而言,人的高贵超过了天神。莎士比亚说,人具有高贵的理性,人具有伟大的力量,人的行为像天使,人的智慧像天神。 材料二 基督教会要人们追求虚无缥缈的来世自由和幸福,而在现实世界上则实行禁欲主义 而人文主义者则认为人
30、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现世的自由和幸福,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人应当追求知识,探索自然,欣赏艺术,享受友谊和欢乐。他们认为人所追求的东西是出于 “天赋人性 ”。他们把发财和享乐的渴望视为美德善行,甚至说这是上帝眷顾其子民的标志。人文主义者薄伽丘和瓦拉等人认为现世的纵情享乐就是幸福,拉 伯雷认为追求财富和个性自由就是幸福。 上述材料均引自朱寰主编的世界中古史 请回答: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评述基督教会和人文主义者的观点。 说明基督教会和人文主义者观点对立的背景和性质。 答案: 评述观点:基督教会主张以神为中心,宣扬神的权威,其实质是通过宣扬人对神的从属关系,继续维护封建依附关系;基
31、督教会要人们追求所谓来世的自由和幸福,而在现实世界中实行禁欲主义,其实质是要人们忍受现世被压迫被剥削的苦难,从而维护封建剥削和压迫制度。 人文主义者主张以人为中心,颂扬人性的高贵,提高人 的权威,其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制度下人对人的从属关系,斩断形形色色的封建束缚,使资产阶级能够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人文主义者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现世的自由与幸福,其实质是追求现世的政治、经济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 背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正在成长中的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的束缚。 性质: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之间的斗争。 试题分析:第( 1)问,综合比较分析基督教思想与人文主义思想的不
32、同点,先归纳两者的观点,进而对其思想的本质进行分析,史论相结合。第( 2)问,在第( 1)问的基础上,第 一小问从经济、政治两个角度分析;第二小问考查基督教会与人文主义者观点对立的本质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之间斗争的本质。 考点:宗教改革的背景 点评:本题是以基督教会与人文主义者观点对立为切入点,实际考查宗教改革的背景。 欧洲宗教改革的原因: 1新兴市民阶层的要求: 14 16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兴起,要求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保证其经济利益,促使王权尽力摆脱教权的控制,他们要求教会实现国家化,建立本民族的教会,西欧封建社会趋于解体。 2神权统治的阻碍: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严重阻碍了欧 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3 “异端 ”运动兴起: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反映市民阶层利益的宗教 “异端 ”运动兴起和高涨,反天主教的 “异端 ”思想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4文艺复兴运动的促进: 14世纪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宗教改革作了思想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