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4.1两极格局的形成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33638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4.1两极格局的形成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4.1两极格局的形成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4.1两极格局的形成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4.1两极格局的形成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4.1两极格局的形成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 4.1两极格局的形成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A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夺取霸权 B美国极力遏制苏联,苏联与美国相抗衡 C美、苏在处置法西斯态度上都一致 D苏联要争当霸主,但战后重建依靠美援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 ,要求求选择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的基本特征,战后初期,美苏两大国尤其是苏联处于战后疗伤阶段,斯大林关心的是战争胜利成果的巩固,所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峙并没有发展为全面夺取霸权这个深层次,美苏在战后处理法西斯的态度上也是不一致的,苏联要求严厉处置法西斯国家,而美国却主张不过分削弱德国,联系相关史实

2、,苏联战后重建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而西欧国家重建主要依靠美国的 “马歇尔计划 ”援助,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的基本特征是相抗衡,此题答案:为 B。 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 点评:此题难度重大 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 华盛 顿体系比较,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美苏两国划分了势力范围 B苏联的参加 C反对法西斯,关注民主政治 D大国之间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对比平衡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对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做一比较,找出雅尔塔体系相对来说的进步性,分析选项, A项的划分势力范围和 B项苏联的参与,都不能说是 “进步性 ”,而 D项大国之间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对比平衡也只是对雅尔塔

3、体系的客观评价,无法体现其进步与否,而反对法西斯是正义的,关注民主政治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所以此题答案:为 C。 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学生要掌握什么是正义进步,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中性客观评价。 社会主义阵营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东欧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B东欧各国仿效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C社会主义国家的相互承认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缔结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要求选择社会主义阵营最终形成的标志,分析各个选项,无论是东欧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还是东欧各国仿效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革,都不能说明他们是一个阵营,包括社会主义国家

4、的相互承认,都不能说就形成了一个阵营,只能是这些国家通过一定的方式,为了共同的目的,组织在一起,才算是一个阵营,随着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缔结,其它欧亚人民民主国家都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答案:为 D。 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要想正确选择,学生必须了解 “阵营 “这一概念,只有通过一定的方式,如缔结条约,为了共同的目的,组织在一起,才算是一个阵营。 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是 A南斯拉夫 B瑞士 C保加利亚 D波兰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要求选择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二战后,根据二战期间召开的重大会议尤其是雅尔塔会议重新确立了世界秩

5、序,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美国通过 “马歇尔计划 ”、建立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活动,事实上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而同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形成相对立的社会主义阵营,主要包括苏联、民主德国、波兰、捷克、匈牙利、罗马 利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中国、越南、蒙古,瑞士是中立国,不属于任何一个阵营,此题答案:为 B。 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的史实掌握情况,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同时考查关于瑞士是中立国的常识性知识。 二战期间,美国的军事力量部署到了 欧洲 亚洲 非洲 大洋洲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此题,给出了时间范围 二战期

6、间,美国军事力量部署到了哪些地方,联系教材史实,美军参加了世界各地的反法西斯战争,在太平洋战场,即涉及到亚洲和大洋洲的有著名的中途岛海战,在非洲,有英美联军取得重大胜利的阿拉曼战役,在欧洲战场,诺曼底登陆战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各个反法西斯盟国共同取得的伟大胜利,还有重要的美苏易北河会师,所以此题答案:为 D。 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以美国为中心的二战期间的军事部署,需要学生广泛联系史实,此题培养了学生联系的观点,难度不大但是是一道好题。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中心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澳大利亚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要求选择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中

7、心,要特别注意是经济体系的中心,二战结束后,英法都遭到战争的极大破坏,西欧各国普遍衰落,而美国不但没有因战争遭破坏,反而成为战争的受益国,在二战期间,成为同盟国各交战国的物资总供应商,所以战争结束后,只有美国的经济实力空前强大,成为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中心,此题答案:为 C。 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战结束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掌握程度,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史实,并且整体把握战后经济局势。 雅尔塔体系的内容不包括 A处理战败国 B成立联合国 C确认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D规定欧洲一些国家的边界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尔塔体系的内容的掌

8、握,联系教材可知,二战结束后,按照雅尔塔会议的精神,对战败国进行了军事审判和处理,重新规定了欧洲一些国家的边界,并且成立了新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之上的,实际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在当时没有也还不具备确立的条件,此题答案:为 C。 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 点评:此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关于雅尔塔体系的相关史实,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也是对学生识记能力的考查。 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体系的不同是 A体现 了大国意志 B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C未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D打破了欧洲为中心的格局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要求比较雅尔塔

9、和凡尔赛两大国际体系,结合史实,雅尔塔和凡尔赛体系分别体现了美苏和英法等大国意志,也都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雅尔塔体系是在美苏势力均势的基础上划分的,凡尔赛体系是在宰割战败国,主要以英法意志划分的,他们分别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和以英法为代表、欧洲为中心的政治格局,所以 A、B、 C三点是他们的相同点,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打破了以 欧洲为中心的格局,建立了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这是两个体系的重大不同,答案:为 D。 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要求学生对两个重要国际体系全面掌握,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美苏两极

10、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美苏形成势力均势 B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C美苏意识形态的对立 D西欧各国的普遍衰落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所谓的美苏两极格局是一种政治格局,一般情况下,政治格局的形成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和起决定性作用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它是一种政治上的划分,不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但它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意识形态的对立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不是经济因素,不起决定性作用, D项属于题干所述情况的外在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此题答案:为 A。 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需要学生深入分析和理解,做这类题要掌握的原则是历史现

11、象、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一般是经 济方面的,这也遵循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 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 A美苏瓜分天下 B美苏结成同盟 C美苏和平共处 D美苏争夺霸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要求选择雅尔塔体系的实质,从雅尔塔体系的内容来看,它分别以美苏为首做了两分天下的战后安排,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之上的,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20世纪 50年代开始,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上台后,改变了斯大林时期的对外政策,开始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才逐渐形成, B和 C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此题答 案:为 A。 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

12、,尤其是 A和 D不容易区分,这里要明确的史实是二战结束后初期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 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才逐渐形成。 综合题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小题 1】造成二战后德国与朝鲜半岛分裂的原因有何相同之处 【小题 2】 1990年 10月民主德国井入联邦德国,德意志民族用和平方式由分裂走向了统一,概括说明其完成统一的原因及意义。 【小题 3】用史实说明朝韩两国在走向统一的道路上做了哪些努力 答案: 【小题 1】二战后,美、苏为划分势力范围,分区占领德国; 并在这两个地区进而扶植不同的势力,分别建立了不同性质的政权造成的。 【小题 2】原因:东、西德人民之间千丝万缕的联

13、系和强烈的民族感情,是促成德国统一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促成两德统一的重要动力;国际局势的变化,是促成两德统一的重要的外部条件。 意义:两德统一符合德国人民利益,统一的德国逐渐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小题 3】史实:从 20世纪 80年代起,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开始对话,经济文化往来增多; 2000年 6月,韩朝两国领导人在平壤举行首脑会晤, 进一步推动了朝鲜半岛的缓和进程。 【小题 1】试题分析:观察两幅图片,反映的分别是欧洲的两个德国和亚洲的朝鲜和韩国,联系史实,这四个国家在二战之前分别同属于一个国家,即德国和朝鲜,而二战结束后,以美苏为首的两个大国操纵世界形势,对战败国

14、及其附属殖民地、势力范围做了人为分区占领,分别扶植不同的势力,在这两个地区分别形成了两个不同性质的政权,也就造成了图片中他们由战前的两个国家分成了四个。 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通过历史现象,联系史实,概括其形成原因的能力,是一道能力型 试题。 【小题 2】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要求学生概括说明两德完成统一的原因及意义,此问分为两部分:原因和意义。结合史实分析原因,从历史渊源、经济发展角度、政治需求、国际形势等方面进行深入概括说明,历史上本来两德是同一个国家,有着共同的历史和民族感情,地理上山水相依,有着发展经济的共同需求,国际形势的发展也要求其走向统一

15、,从而提高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 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需要深入分析概括,考查学生的宏观思维和联系的思维,同时也是对学生史实掌握程度的考查。 【小题 3】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要求 用史实说明朝韩两国的和平统一进程,这需要学生广泛联系相关史实,并合理概括总结,联系历史, 972年 7月 4日南北双方发表的南北联合声明,确认了祖国统一的三项原则, 20世纪 80年代开始南北对话,经济文化往来也增多, 2000年 6月,韩朝两国领导人在平壤举行首脑会晤,进一步推动了朝鲜半岛的缓和进程。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就本节章节练习题 两极格局的形成而言,超越了此节范围,但

16、这是一道现实感很强的试题,需要学生拥有广博的课外知识,关心国际大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 1945年 2月,莫洛托夫 向哈里曼递交一份 “斯大林元帅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政治条件草案 ”。经罗斯福和斯大林修改后,即成为邀请丘吉尔共同签字的协定文本。其条件为:对蒙古 (蒙古人民共和国 )的现状须予维持;库页岛南部及邻近的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材料 2:苏联本身准备和中国国民政府签订一项苏中友好同盟协定,俾其以武力协助中国达成在日本枷锁下解放中国之目的 。 以上材料均摘自国际条约集 请回答: 【小题 1】根据

17、材料 1,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说明了什么? 【小题 2】根据材料 2,美国要求苏联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目的有没有达到?其最终目的是什么? 【小题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二战后期美苏等国的外交活动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 答案: 【小题 1】大国之间谋求妥协,并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条件来谋求自身利益的大国霸权主义。 【小题 2】限制苏联在东方的扩张,并取得苏联对国民政府的支持。基本达到。最终目的是打败日本后,控制中国,建立它在世界的霸权地位。 【小题 3】上述外交活动在协调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并加速德、意、日法西斯的灭亡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它又损害了一些国家的主权

18、和利益,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小题 1】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联系材料内容,如维持蒙古现状,库页岛南部及邻近的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保证苏联在大连港的优越权,旅顺港仍为苏联海军基地等,把这些作为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条件,极大损害了中国的权益,是一种大国之间的交易,都体现了苏联的大国霸权主义。 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同时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如何客观公正的评价 ,是一道能力型试题。 【小题 2】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联系史实,美苏是不同意识形态的两个大国,无论双方谁的发展和扩张都会引起对方的不安,为了牵制苏联在东方的扩张,美国极力促进苏联参加太平洋战争,

19、这个目的基本达到了,苏联在欧洲战事结束后出兵中国东北,在苏军和中共、中共国民党政府的多方打击下,中国战场取得了重大胜利,并赶走了日本侵略者,而美国的最终目的仍然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转移。 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并且要充分联系教材和课外的相关史实,是一道联系性较强的试题。 【小题 3】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对联系材料内容,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其对外政策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转移的,这两个当时的最大国家之间的协调工作一定会给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带来巨大推动作用,但这种以他国利益为交换条件的协定也是不公正的,是大国强权政治的表现。 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 点评

20、:此题难度较大,需要掌握充分的史实,还要采用辨证的观点评价美国此举的真正意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斯大林曾经表示: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住会使同盟国分裂。 ” 材料 2:美国政府攻击共产主义,认为它已经 “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在任何地方发生的每一变动中,我们总能看到有 莫斯科共产主义 在插手 ”。 材料 3:美国总统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 “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 全世界都应该采取美国制度。 ” 材料 4:战后初期苏联努

21、力构建周边安全带,在东欧形成了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同时竭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请回答: 【小题 1】材料 1中的 “共同敌人 ”指的是什么? 【小题 2】材料 2反映了 美、苏关系的什么特点? 【小题 3】材料 3、 4反映了美、苏的什么矛盾? 答案: 【小题 1】法西斯势力。 【小题 2】美国攻击共产主义,反对苏联共产主义势力在世界扩大影响。美苏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方面矛盾尖锐。 【小题 3】在世界战略上相互对立,美国力图称霸世界,苏联也在扩大自己的势力,苏联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障碍。 【小题 1】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材料一是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所说的一段话,又是在二战这个特殊的时期,二战

22、中苏德战场是主要战场, “共同敌人 ”就当然指的是法西斯势力。 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 考查学生关于二战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小题 2】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联系材料内容,美国认为共产主义已经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认为他插手世界各地的事物,这说明美苏不仅是战时盟友,更是竞争对手,在世界利益面前会不断争夺。 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要学会准确把握国家关系,应有一定的概括能力。 【小题 3】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材料 3和材料 4分别反映了美国和苏联都在谋求自己在世界事务上的主导地位,并且谋求势力范围的扩大,如:美国总统杜鲁门声称: “我们赢得 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 全世界都应该采取美国制度。 ”而战后初期苏联努力构建周边安全带,在东欧形成了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同时竭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所以这反映了双方在全球争霸方面的尖锐矛盾。 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有关美苏关系方面的特点和史实,可充分联系课本知识,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