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33765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3届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3届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3届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3届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写道: “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 “秦,虽死犹存 ”主要是指( ) A统一量衡、货币 B统一全国文字 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统一国家和建立中央集权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秦,虽死犹存 ”指的是秦朝虽然灭亡,但它创立的政治文明(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却流传下来,为后世所沿用,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 B项属于经济文化方面, C项属于中央集权制度,故选 D。 考点:文明史观和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

2、: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最初产生于启蒙运动时期。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浙川下寺曾发掘出一处春秋楚国贵族墓群,出土大量青铜礼器,不少还带有铭文,其铸造使用了失蜡法溶棋模工艺。这一发现,把我国使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的历史提早了一个多世纪。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 ) A青铜器铸造在春秋时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B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中心集中在黄河流域 C青铜器的铭文有助于印证古代史料的真伪 D春秋时期各国主要使用青铜器进行农业生产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释读能力。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进入鼎盛是在商代,排除

3、 A项。材料中反映的楚国墓群,应在长江流域,否定 B项。青铜器在当时比较珍贵,很少用于农业生产, 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 C。 考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点评:材料选择题对学生能力要求比较高,首先要求学生具有阅读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即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能力,最大限度 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其次要求考生善于通过材料揭示历史本质,洞察历史发展规律,以获得正确的答案:。 纽约时报 1881 年 7 月 23日社论称 “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时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 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 ”对上述说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

4、中国近代化开始启动 B提示了洋务运动的根本缺陷 C体现了美国人对洋务运动仍缺乏了解 D说明了中国主动向美国学习先进技术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中的社论发表于 1881年,中国正在进行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科技,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A项正确;但洋务运动 “只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 政治上的改革 ”,仅学习器物而不变革封建制度,是其失败的根源, B 项符合史实;主持洋务运动的是地主阶级,他们不可能进行政治变革,美国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C项正确;故选 D。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

5、企业;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 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也无法实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 以下各项符合 19世纪 60、 70年代中国社会时代特征的是( ) A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开始解体 B拉开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序幕 C清政府展开了政治自救运动 D资本成为列强经济渗透主要手段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开始解体始于鸦片战争后,即 19世纪四十年代; B项拉开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序幕发生在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符合题意;C项清政府展开了政治自救运动即清末 “新政 ”,发生在 20

6、世纪初; D项资本成为列强经济渗透主要手段是在甲午战争后,即 19世纪末。故选 B。 考点: 19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的时代特征。 点评:历史学科 “时间型 ”选择题主要是指包含了显性或隐性的历史时间 ,这个时间又能够体现一定的阶段性、时代性的选择题。开启 “时间型 ”选择题的钥匙 ,主要是根据时间限定语 ,特别注意提取时间信息 ,明确时限 ,抓住时间背后的历史背景 ,有意识地从时间入手 ,“顺藤摸瓜 ”,就能找出符合特定时间范围内的正确选项。 外国商业扩大到中国内地,促进了中国商人阶级的发展,他们不久就接管了西方商品的销售。早在 1869 年,英国一位商人说道: “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

7、、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 ”这段材料说明了在近代中国( ) A列强商品输出靠中国商人经营 B外商和华商形成竞争共生关系 C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经济命脉 D中国商人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 “中国商人阶级的发展,他们不久就接管了西方商品的销售 ”等分析,中国商人利用自己的优势在外商与市场之间形成了利益共生体。A 项不符合材料中英国官员的说法; C、 D 项说法错误。故选 B。 考点:本题考察近代中国的经济变化。 点评: 近代经济结构变化的表现: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

8、近代企业诞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列宁说: “在战争结束了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 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拉着拐杖走动了! ”这根 “拐杖 ”所起的作用是( ) A赢得了一战胜利 B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 C巩固了工农联盟 D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答案: C 试题分析: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余粮征集制的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引起农民不满。所以在 1921年 3月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新经济政策受到了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欢迎,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故选 C。 考点:苏俄的新

9、经济政策。 点评: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对小农 占优势的俄国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美国总统乔治 布什在出席 博鳌亚洲论坛 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时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发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291933

10、 年世界经济危机时间,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加深彼此之间的矛盾; B、 D项与关 税大战无关, C项各国的社会危机是由经济危机引起的。故选 A。 考点: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点评: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包括: 根本原因: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矛盾(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具体原因:劳动人民相对贫困,购买力低;股票投机过度;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使市场虚假繁荣 。 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矛盾尖锐。 一个历史事实可以有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构成

11、,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 的是( ) A经济全球化 西欧一体化 欧元启用 B王位继承法 权利法案 光荣革命 C苏联的现代化道路 新经济政策 社会主义工业化 D中途岛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 阿拉曼战役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中明确指出事件之间有等级或层次。 A项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西欧各国实现了联合,开始了经济、政治的一体化,诞生了欧洲单一货币 欧元,符合题意; B选项中光荣革命后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相继通过的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 ; C选项中,应该这样描述: 1917 年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经过国内战争和新经济政

12、策的过渡,从 20年代中期起,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开始了大规模的 “社会主义工业化 ”建设。 D选项中,三大战役是二战后不同战场的转折点,并列关系。故选 A。 考点: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 点评:本题涉及到的考试内容包括:英国革命;苏联的现代化道路;反法西斯战争;经济全球化。 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这两次讲话都( )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B深化了体制改革 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D冲破了思想樊篱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

13、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当时改革开放还未进行,与 A、 B、 C项均不符合;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讲话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新思路,有了新突破,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两次讲话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故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点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 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14、,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在 20世纪 70年代末签订的一份契约: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 如不成,我们全部坐牢杀头也甘心。 ”这份契约签订反映了( ) 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势在必行 我国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变革 农民分田到户违背了当时政府的土地政策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58年建立起人民公社的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由于高度集权,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长期处于徘徊局面。粉碎

15、“四人帮 ”后,农村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急需来一个大的变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签订契约,迈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步。本题中 项符合所学知识,第 项 “我国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变革 ”说法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形 式,土地所有制 1956年后至今未变化(国有和集体所有)。故选 B。 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点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平均主义,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 2010年 8月温家宝总理在中国经济特区成立 30周年之际考察深圳时强调:“不仅要推进经济

16、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否则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温总理是在强调( ) A经济特区可以更大胆地探寻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B经济特区是试验田,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要在 此实现 C政治体制改革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D经济特区经济发展的任务已经完成,工作重心应该转移 答案: C 试题分析:温家宝总理强调: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A、 B、 D项均与题干材料不符,故选 C。 考点:中国的改革开放。 点评:改革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

17、需要。不改革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就不能解放生产力。因此,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以改革总揽全局,把改革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改革促进社会发展,随社会发展不断深化改革。 某年 9月 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 “钢铁工业整个工业的基础 ”,其它部门必须 “停业让路,让钢铁元帅开帐。 ”歌词作家田汉南行至漳州,他看到当地群众砍伐相思树做燃料,遂写了一首诗: “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 ”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颂扬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巨大成就 B反映了人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 C展现了十年探索时期俄国钢

18、铁工业的发展 D反映了大跃进时期违背客观规律对环境的破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 “大跃进 ”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左 ”倾错误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而且炼钢大量砍伐树木破坏了生态环境,违反客观经济规律。故选 D。 考点: “大跃进 ”运动。 点评: 1958 年党中央发动了以大炼钢铁 为中心的 “大跃进 ”运动。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工业几年内赶英超美;农业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 “大跃进 ”运动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19、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下列不属于这一体系的是( )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关贸总协定 D联合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 “二战 ”后,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美国趁机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在金融方面:美国战后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在国际贸易方面: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签署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这一体系的三大经济支柱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联合国是二战后成立的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故选 D。 考点:资本主

20、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点评: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它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相当长时间内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满足了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成为美国扩张的工具。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资本流动迅速增长,跨国公司普遍发展,区域性经济集团纷纷建立。这些现象反映了( ) A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已经结束 B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C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D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 20世纪 90年代,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A项表述错误;世界市场形成于 19世纪后半期,世界经

21、济格局的多极化形成于 20世纪 70年代, B、 D项均与题干的时间不符。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资本流动迅速增长,跨国公司普遍发展,区域性经济集团纷纷建立,反映了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故选 C。 考点:经济全球化。 点评: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发展中国家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美苏 “冷战 ”的两极世界格局瓦解的标志是( ) A阿富汗战争的爆发 B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 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

22、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 20世纪 80年代末至 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故选 D。 考点: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点评: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历程: 二战后初期(五十年代):美苏势均力敌、冷战 两极格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联合、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兴起、中国振兴 多极化趋势出现; 20世纪 90年代:苏联解体,欧日俄中力量增强 两极格局结束 ,呈现 “一超多强 ”的局面,多极化趋势加强。 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 “在所有 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

23、他人。 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 蛮夷 学习的自强运动。 ”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 A革命史观 B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D近代化史观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革命史观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 的一种历史观; B项社会史观指对社会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在我国而言,社会史观即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史观 辩证和唯物地看待社会。 C项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

24、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D项近代化史观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林则徐最早提出学习西方,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掀起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教育、军事的近代化。故选D。 考点 :史学观点。 点评:综观近年高考历史试题,史观是高考历史试题之魂,脱离史观不成试题。因此历史复习应适当重视理论注意发挥史观的引领作用。 著名史学家张传玺说, “没有任何一个史学家,没有任何一本历史书没有理论、思想,其中包括那些倡导 学术自由 的人。 ”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 ) A历史研究应该有充足的实证材料 B历史研究离不开一定理论的指导 C强调理论轻视史料 D理论建构无益于

25、历史研究 答案: B 试题分析: “没有任何一个史学家,没有任何一本历史书没有理论、思想 ”,说明史学研究需要一定的史学理论作为指导,故选 B。 考点:史学研究 点评: “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中学历史课程标准(高中)对学生学科能力提出的要求。根据课程标准,高考考试说明将要求进一步细化: “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或从中选取某些有效信息支持特定观点 ”。根据上述要求 ,近年来高考中频繁出现考查学生信息提取能力的试题。

26、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延续未改。三省六部制的重大突破在于( ) A相权的一分为三 B决策权与行政权相分离 C皇权的至高无上 D权力的制约 答案: B 试题分析: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其职权和运行机制是: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可以驳回中书省的诏令,如审议通过再交给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不同的职能。通过分工,有效地实现了决策权和行政权的分离,故选 B。 考点:三省六部制。 点评:关于三省六部制,还可以考查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削弱了相权,

27、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还可以和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进行比较,但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三省六部制是 封建君主专制,三权分立制度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在红楼梦第九十四回中,贾母说: “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 。 ”这主要反映出贾母( ) A具有男尊女卑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难度为易,考查提炼单点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文字信息中 “外人 ”、 “自己人 ”可见贾母强调的是远近亲疏,说明贾母宗法观念浓厚。 考点:本题考查宗法制的史

28、实。 点评:关于宗法制,更多是考查对后世的影 响:如中国人的宗族观念、认祖归宗、尊宗敬祖的传统习俗都源于宗法制度。另外,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关系也是常考的知识点。 2011,希腊总理在谈到债务危机时说: “今天的希腊已经处在了悬崖边缘,只是他用双手抓着岩角,万丈深渊之下是整个欧洲,如果他掉下去,整个欧洲都将受到巨大打击。 ”历史上希腊也曾对欧洲近代民主产生过巨大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 ) 国家机构 “三权分立 ”的组织形式 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原则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原则 国家公职选举任期原则 A B C D .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古代君主专制盛行的情况下,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

29、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选举制、任期制、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这一伟大的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国家机构 “三权分立 ”的组织形式是近代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的,可以排除。故选 D。 考点:雅典的民主政治。 点评:关于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还可以考查民主制度的发展历程:公元前 6世纪初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公元前 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的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公元前 5世纪中期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民主制度发展到顶峰。另外还可以考查和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系,雅典民主为近现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属于直接民主,代议制则属于间接民主

30、形式。 英国思想家培根指出: “雅典公民认为一生下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如国家处在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雅典( ) A人文主义盛行 B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 C具有反抗精神 D对公民长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雅典公民的爱国热情,导致这种现 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雅典的民主政治使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故选B。 考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点评: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它仅仅是对公民群体而言,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它在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促进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臻于极盛的同时,又残忍地

31、限制、窒息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生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 近代西方国家机器的运行机制不断演变。英国 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 “普遍法规 ”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与。 1887-1889年,英国政 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 84.5%。美国在 1885-1889年间,总统否决方议案达 324项。这些现象最能说明( ) A议会是国家最高的立法机构 B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C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 D政府权力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英国政府参加了大多数的议会会议,美国总统也多次否决国会

32、通过的法案,反映了近代西方国家政府的行政权不断加强,开始凌驾于议会的立法权之上。故选 D。 考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的发展变化。 点评: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实质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议会,行使立法权,制约政府的行政权。但该题的材料反映了近代西方国家机器的运行机制不断演变,需通过提取材料信息解答。 西方民主史一书指出 “(美国)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分权制衡,并没有否定共同合作,罗斯福上台执政,为了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短短三个月中就提出了 70多个议案,对此,国会表现了极大的合作态度,使 “新政 ”得以顺利实行。二战后总统出兵朝鲜、越南都未经国会批准,亦未受到国会的追究。联邦最高法院曾多次拒绝受理

33、指控越南战争违宪的案件。 ”上述史实表明美国政府各 部门的制衡与合作,取决于( ) A社会经济状况与国际形势 B各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 C统治集团和民族国家的利益 D政府各部门权力机制不断调整 答案: C 试题分析: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相互制约。材料反映了 “新政 ” 和越南战争中美国政府各部门的共同合作,说明了国家政策的制定都是以统治集团与民族国家的利益为先决条件的。 考点:美国的政治制度。 点评:美国政府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平衡。国会有立法权,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有权否决,国会又有权在一定条件下

34、推翻总统的否决;总统有权任命高级官员,但须经国会认可,国会有权依法弹劾总统和高级文官;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并经国会认可,最高法院又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以违宪为由宣布无效。 1895年 5月台湾土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 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 “永清 ”,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对 “台湾民主国 ”认识比较正确的是( ) A是唐景崧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脱离祖国而独立 的主张 B是非常情况下采取的一种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特殊措施 C有效地抵抗了日本和其他列强对台湾的侵略 D是一个仿效美国而建立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应将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放

35、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认识, 1895年 4月,马关条约签订,日本割占台湾。 “台湾民主国 ”的成立实际上是反对日本割占台湾的举措。故选 B。 考点: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点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在 “获取和解读信息 ”与 “调动和运用知识 ”之后强调了 “描述和阐释事物 ”的能力,这是考试题目的具体要求或任务。所谓描述事物一般是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等特征,阐释事物则是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 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抗日战争 答案: D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都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抗日战

36、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故选 D。 考点:抗日战争的意义。 点评: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是: ( 1)国内: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 2)国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有学者认为,俄国二月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完成了 “从沙皇政府的专横恐怖到广泛的政治自由的急剧转变。 ”列宁在二月革命后不久也承认:“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 ”由此可以看出( ) A列宁承认了临时政府的合法性 B临时政府 代表广大俄

37、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C列宁支持临时政府采取的各项政策 D临时政府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17年 3月 (俄历 2月 ),第一次世界大战正酣时,俄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月革命。二月革命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 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统治。资产阶级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成立了临时政府。临时政府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A、 B、 C项表述均错误,故选 D。 考点:俄国二月革命。 点评:二月革命后成立了新的革命政权 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 ,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二月革命的胜利为俄国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创造了有利条

38、件。 1920年 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 “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用这个恐怖的方法。 ”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根据题干的时间信息 “1920年 ”可知 “俄国式的革命 ”指俄国十月革命,由题干中的 “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 ”可知中国革命必须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从时间信息上看, A、

39、 B 项与题干的历史阶段特征不符; D项与题干观点(主张暴力革命)相悖。故 C项正确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点评: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也传到了俄国的近邻 -中国。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尤其是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标志。但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民代表大会在亲自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及监督权之余,将国家权力中的行

40、政权、审判权、法律监督权等 分别委托给政府、法院、检察院,而全国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则必须对选出的代表、委托的国家机关进行监督。这体现了( ) A民主代议制形式 B直接民主的原则 C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D “双重委托、双重监督 ”的原则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人民对自己选出的代表(大会)委托权力并进行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对自己产生的其他国家机关委托权力并进行监督。这体现了 “双重委托、双重监督 ”的原则,人民在最终意义上监督与控制着自己委托出去的全部国家权力。故选 D。 考点: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点评:人民代表大会 与其他国家机关通过行使相应的国家权力,对整个社会进行管理,

41、从而最大限度地造福人民,实现人民委托权力的目的。 美国中华会馆主席张自豪说: “1997年有 30万港人移民出外,但在这十年间,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 30万,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当中陆续回港。 ”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中央政府的支持 B “一国两制 ”的保障 C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D投资环境的好转 答案: B 试题分析:这些 “回流香港的人 ”本来就是中国人,他们 “回港 ”如同回家,因此与全球化无关,从而排除 C; A、 D暗示 1997年香港回归 之初中央政府不支持和投资环境不好因此也应排除。实际上当初 “港人移民出外 ”的最主要原因是对“一国两制 ”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信心

42、,是对香港未来社会、经济制度走向的误判。如今回流也主要是因为在 “一国两制 ”的保障下香港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故选B。 考点: “一国两制 ”。 点评: “一国两制 ”的构想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对中美关系的概述: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下列说法能够印证该材料观点的是( ) 维新派主张以美国式政体改造中国政治 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

43、的局部 “热战 ” 美国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 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以中美关系为主题,考查学 生对材料的解读和概括能力。美国是民国立宪的榜样 ,辛亥革命中,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仿效美国,实行民主共和、三权分立。 维新派主张以美国式政体改造中国政治史实错误,排除 B、 C、 D项,故选 A。 考点:中美关系。 点评:中美两国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久爆发了朝鲜战争,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 致使台

44、湾问题没能及时解决 后来发生了 “文化大革命 ”,使对台工作受到严重干扰 30 年来,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为追求祖国和平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方面先后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论述 2005 年 3月 14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高票 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 大陆 “海协会 ”与台湾 “海基会 ” 实现了历史性第一次 “汪辜会谈 ”。因李登辉和陈水扁 “台独 ”立场干扰破坏, “海协会 ”和 “海基会 ”中断联系多年 两岸政党高层领导的频繁接触,充分证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 纪念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30周年 材料二 1950 年 6月 2

45、7日,杜鲁门又发表声明,宣称: “共产党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美国在太平洋的安全。 ”他还公开否定了美国在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的立场,声称: “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合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的考虑。 ” 材料三 2008年 12月 17日报道美国政府 15日对台海两岸正式启动空运直航、海运直航以及直接通邮表示欢迎。另外,美国在台协会新闻组长暨发言人何志也在昨天就两岸实现 “大三通 ”表示,美国欢迎两岸 “大三通 ”的建立,因为这对于区域和平有帮助。何志说: “美国认为两岸互动的增强,包括台湾两岸 大三通 的实施,对于区域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有相当程度的帮助。 ” 东方日报 材

46、料四 “我写的是一部抗争与泣血的回归史, 两岸统一 不是人为的遐想,也不是标语式的政治口号,而是被生生割裂的海峡两岸发自生命本身的呐喊,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 ” 阎延文台湾风云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台湾问题的由来,分析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并概括海峡两岸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所作出的努力。( 7分) ( 2)阅读材料一、二、三,指出美国对台湾问题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简要分析其原因。( 4分) ( 3)材料四为什么说两岸统一 “是历史与实现的必然 ”?( 4分) 答案:( 1)由来: 解放战争中蒋介石集团失败,败退台湾。( 1分) 因素:美国的介入; “文化大革命 ”的干扰

47、;台独势力的破坏。( 3分) 努力:告台湾同胞书,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提出;汪辜会谈,九二共识;反分裂国家法的通过;两岸政党高层领导的频繁接触。( 3分)(五点其中答出其中 3点即可) ( 2)转变:从武力威胁、干涉内政到欢迎两岸实现 “大三通 ”。( 1分) 原因: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美国霸主地位的削弱。( 3分) ( 3)必然:两 岸人民的共同心愿;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顺应国家统一的历史潮流;两岸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4分) 试题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台湾问题的由来: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集团败退台湾,造成了台湾与大陆的分离。依据材料分析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 致使台湾问题没能及时解决; “文化大革命 ”使对台工作受到严重干扰;因李登辉和陈水扁 “台独 ”立场干扰破坏,“海协会 ”和 “海基会 ”中断联系多年。根据教材概括海峡两岸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所作出的努力。 (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