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33787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5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届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届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届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届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秦始皇 “废封建,立郡县 ”,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的现象却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 ”,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这种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稳定持久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备受历代政权推崇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封制在长期实行后造成诸侯势力强大,王室衰微,不利于长期稳定,所以 A 错。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建立于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所以 B项错误。周代分封制并没有得到历代政权推崇,秦代以后推行郡县制。所以 D 错。皇子和

2、宗室因为血缘关系能被分为王,体现的是皇权的至高无上。所以选C。 考点:分封制 点评: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但是,西周的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易于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后世采取分封主要是体现皇权,在全国范围内并未分封。 “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 ”这段话出自 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B乔冠华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的讲话 C邓小平出席中美建

3、交招待会时的谈话 D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 答案: A 试题分析:重点理解 “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 ”即是指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在第一次亚非会议上提出的 “求同存异 ”方针。故选 A。 BCD项错误,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和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都体现不出 “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 ”等材料信息。 考点:万隆会议 点评: 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在会上针对帝国主义国家的挑拨和破坏,周恩来提出了 “求同存异 ”的方针,中国为会议的圆满成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是新中

4、国建国初期重要的外交成就之一。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 1954 年日内瓦会议和 1961 年的不结盟运动等也需要掌握。 图为 “新中国与世界各国建交示意图 ”,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综 合国力的提高 B中美关系正常化 C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国得到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图片可以看出,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越来越多,这是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的必然结果。故选 A。 BC 项有一定的道理,中美关系正常化和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助于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是并非主要原因; D项是中国国力提高所带来的结果。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 点评:建国后我国奉行独立自

5、主的外交政策,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地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挥着积极地作用并得到亚非拉国家的广泛的支持。在 70年代终于开创了外交的新局面,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中国开始作为一极在国际中发挥作用。 1999年,基辛格在上海发表演讲时说: “了解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非常重要。美国历史只有两百年,而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中国人确信他们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八百年不需要美国参与。 ”他这番讲话的真正意图是 A高度赞扬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 B指出中美文化观念差异是客观 存在的 C强调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不可逆转 D认为美国企图干涉中国内政是不明智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 “中

6、国人确信他们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八百年不需要美国参与 ”可以看出中国不希望美国干预其内政,为了缓和对华的关系,美国开始改变其一贯反对中国的立场。故选 D。 A项错误,基辛格的演说并非以赞扬中国文化作为主要的目的; B项说的是表面现象; C项材料未涉及。 考点:中美关系正常化 点评:美国在 20世纪 60到 70年代,由于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再加上自身的经济发展放缓,在军备竞赛中,苏联在常规武器的数量上超过美国,因此美国实行战略收缩,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在 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 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有句俗话 “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 ”。联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7、A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 B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 B 试题分析: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合作的区域性国际组织,B项符合题干中俗语的含义, A项参加国际维和显然不是只在中国的周边; C项世贸组织是全球性的国际组织; D项说法错误,亚太经合组织并非中国发起创立的。因此 ACD三项均不能体现题干中俗语的含义。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 点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发展同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外交关系,同时也巩固发展同发展国家的关系,既发展全球各地国家的外交关系,也更加注重中国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中国发起成立上海合作

8、组织就体现这一点。 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A甲、丙、丁 B乙、丙 C甲 、乙、丁 D丙、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新时期我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这一知识点, “外交大事记 ”所列举的外交事件都是这一反映。分析四位同学的观点,丙丁符合题意,都是对材料的分析,故选 D。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如建立上合组织等;乙: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如中国参加 APEC 等,甲乙的言论与本题无联系。 考点:新时期的外交关系 点评: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联合国的作用下开展全方

9、位的外交,积极地参加联合国主导的各项 国际活动,为世界的和平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中国重视参与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加强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发展中国经济。 1937 年 7 月 17 日,蒋介石在谈话中表示 “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 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 ”由此可见他 A继续推行 “攘外必先安内 ”政策 B视卢沟桥事变为全国抗战的开始 C准备抗战的同时态度尚不够坚决 D希望与共产党密切合作共同抗日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 ”可以看出,国民政府有着抗战的打算,但是态度尚不够坚决。故

10、选 C。 A项材料未体现; B项错误,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蒋介石并不认为当时 “战端 ”已开; D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 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蒋介石此时尚未下定最后的决心进行全面的抗战,反映了对日尚有幻想。 37年 9月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第二次合作,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雪洗了近百年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独立。 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 “他的经济改革, 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毹视为划时代的

11、创举。 ”材料中的 “他 ”应是 A罗斯福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可首先排除 AB 两项, A 项为美国总统,B项建立了斯大林体制,并未进行改革; CD 项中的两个人物都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进行了改革,而戈尔巴乔夫从根本上触动了斯大林模式,而赫鲁晓夫则没有,所以 C项正确。 考点: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苏联建立了斯大林体制,其特点是高度集中。在一定的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是其弊端也是日益明显,僵化的色彩越来越严重。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等纷纷进行改革,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对于三者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需要掌握。 下

12、表是 1850年一 2050年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每年总量为 1) 上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A政府强化对能源消费的控制 B经济发展使能源枯竭 C能源消费越来越倚重新型能源 D传统能源的消费陷入停滞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材料无法分析的出,政府方面的控制材料未体现; B项错误,新能源不断地出现并得到广泛地应用; C 项正确,能源消费越来越倚重新能源;D项正确, D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新时期能源结构的变化 点评:工业革命后,主要的能源是煤炭资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能源是石油,但是这都是不可再生能源,并且污染环境。新时期能源结构多元化,并且无污染的新能源得到开发并得到广泛地应用。开发并应用新能源

13、是新时期和未来的主要的出路。 史学家在评论某位科学家时说,他 “已经向人们展示了理性的强大力量,那么已获启蒙的人即可循此途径依靠理性来发现所有的 人类制度都应遵循的自然规律 ”。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A亚里士多德 B伽利略 C牛顿 D爱因斯坦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启蒙运动对科学发展的作用, A、 B、 C项提及的科学家都生活在启蒙运动之前,只有爱因斯坦生活在启蒙运动之后,故选 D。 考点:启蒙运动对科学的作用 点评: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宣扬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反对君主专制,等级制度。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启蒙思想家宣传的思想为

14、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的准备。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也需要掌握。 画家库尔贝绘画的对象往往是工人、农民、家庭主妇等,有人批评他是 “崇尚丑陋 ”,他说: “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者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 ”库尔贝的艺术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派 D现代主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 “绘画的对 象往往是工人、农民、家庭主妇 ”,这体现了库尔贝注重描写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这属于现实主义风格。故选 B。浪漫主义主要的特点是 泳白盼蠢矗 严 旁谖蠢矗挥 笈墒侵饕 嘀馗鋈说母泄伲 项则是对现实的绝望,精神处于迷茫状态,用怪诞的笔法进行写作。 考点:近现代文学

15、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与掌握浪漫主义文学出现的背景。革命和改革后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并没有出现启蒙思想家所描绘的美好景象,产生了对现实的失望情绪,反映在文学作品上就是浪漫主义。此外,对现实主义、无产阶级文学、现代荒诞派文学也需要掌握。 希罗多德在历史 中写道, “任何人都可以相信这些埃及人的故事,如果他是轻信的人的话。至于我本人,在这部书中保持那个总的规则,就是把各国的传统按照我听到的样子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 ”你认为希罗多德撰写历史遵循的是 A坚持观察判断调查的原则 B展现各国传统风貌的原则 C保存人类历史功绩的原则 D保持历史原始信息的原则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 “就是把各国的传统

16、按照我听到的样子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 ”可以看出,希罗多德书写历史秉持历史原始信息的原则。故选 D。 ABC三项材料均未体现。 考点:史学研究:写史的原则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历史研究的一般的方法。记载历史要从历史的本来面貌出发,如实的记载历史。同时史学研究也要注意采用客观的标准,即史识,就是根据资料得出结论,要注意对资料的考证。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对待史料的问题也需要掌握。 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促成了 “一超多强 ”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答案: A 试题分析:日内瓦会议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并推动

17、会议取得成就,万隆会议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思想被与会各国接纳,推动万隆精神的形成。在两次会议中,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故选 A。苏联解体之后才有一超多强的格局,排除 B,.不结盟运动兴起于 60年代,排除 C,这两次会议都不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会议排除 D。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以独立自主作为基本的外交方针,积极发展外交事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了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另起炉灶的方针,在50年代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和 万隆会议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挥着积极地作用。 20世纪 50年代初,中国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西

18、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 20世纪 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可以直接选 A项。促进世界多极化发展的是二战后新兴力量的崛起如日本和西欧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等,排除 B、 D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不仅是针对社会主义国家,也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没有意思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排除 C项 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点评: 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不以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作为外交的标准,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的原则,使得中国与世界其它国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这是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中国在

19、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黄宗羲说: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的局面 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 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 答案: C 试题分析:黄宗羲认为,政治变坏是从明太祖废除丞相开 始的。在他看来,丞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防止权力过于集中。 ABD说法与此相反,因此错误。故选 C 考点:明清进步思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的理解材料。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共同主张如反对宋明理学、反对君主专制、主张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主要内容

20、实质等也需要掌握。 “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间,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人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没在尘土之中。 ”这段分析认为雅典民主 A是奴隶主贵族的专政 B带有强烈的不宽容性 C受到道德和规则约束 D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抓住题干材料 “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人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程,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没在尘土之中 ”,可以看出带有强烈的不宽容性。故选 B。 ACD项并未体现。 考点:雅典民主制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雅典民主制的本质和特点。雅典民主制是直接

21、民主,与现代民主有很大的不同,弊端非常明显,同时雅典民主即是是直接民主,也是少数人的民主,妇女、外邦人和奴隶等都没有民主权 力。但是,在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制发展到鼎盛时期,表现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雅典民主制的形成过程、特点、影响等需要掌握。 “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 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 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 ”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是要求 A用来维护各州权力 B争取民族独立 C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D建立民主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美国 1787 年宪法制定的背景。从材料看,作者认为,新生的美国只用改变 “

22、地域性的权力 ”结构,才能避免再次 被欧洲列强所瓜分。即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才能建立统一的国家。故选 C。 A 项说法与材料意思相反;BD项错误,当时已经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建立了民主制度。 考点: 1787年宪法出台的背景 点评:美国独立后,建立的是邦联制,弊端明显,中央无权,各州各自为政。中央无权的局面不能有效地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后来通过了 1787年宪法建立了联邦制解决了这个问题。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费正清的 上述观点 A解释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肯定

23、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C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D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了战争起因 答案: C 试题分析:费正清在材料中将鸦片战争说成是由于 “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 ” 情形下发生的战争,抹杀了鸦片战争是英国对中国发动的殖民侵略战争的实持。故选 C。 A项错误,鸦片战争是英国为打开中国的市场而发动的战争; B项材料为体现; D项错误,材料作者的观点并不正确,没有认清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考点:鸦片战争 点评: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已经进行了工业革命,追求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地成了对外扩张的主要目标。因而鸦片走私的根本目的是在于打开中国的市场。商品输出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的侵略方式。鸦片战

24、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量的主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 “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 1840 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 1856 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 1894 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说法与本题无关,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是辛丑条约中相关条款的结果; C 项说法错误,应该是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D项错误,是甲午战争后的列强侵略特

25、点,据此三次战争共同之处应是 A项,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考点:近代外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点评:中国近代史的两大线索:列强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侵华史包括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外国列强的侵华战争使中国逐渐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逐渐的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抗争史包括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需要掌握。 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贴出一副春联 “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这副春联反映出 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不够广泛深厚 普通农民的思想基本没有发生很大变化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传播民主思想的范围十分有限

26、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从材料看,尽管民国已经建立一年有余,但农村依然停留在帝制观念之中。故 与题意不符,排除 ,其它各项均正确。故选 B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虽然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也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但是在偏远农村地区依然变化不大。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辛亥革命的背景也需要掌握。 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某一时期人民军队作战形势图,这一重大军事行动的意义在于 A粉碎国 民党全面进攻 B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C战争形势出现了转折 D国民党统治已被推翻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放

27、战争。图片反映了 1947 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三路大军相互配合,开辟新的解放区的情景。这反映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战略反攻开始后,战争形势出现转折,这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故选 C。 A项是在 1947年春天; B项是在三大战役后; D项是在渡江战役后。 考点:解放战争 点评:解放战争是发生在 1946年到 1949年之间的战争,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转折意义的重要事件。 1948年后到 1948年进行了三大战役,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实现了独立自主,人民当家作主。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双十协定的签订、解放战争的具体过程等也需要了解。

28、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 “黄金法则 ”: “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 “一边倒 ”政策 B不结盟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多边外交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根据题干引文分析,体现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必须是平等对待对方,双方利益是互惠的,这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中国一直奉行的政策。故选 C。 A 项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是指只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B项中不结盟政策是新时期提出来的,体现了中国维护国家和平的目的。 D项多边外交政策是近年来中国的外交政策。 考点:新

29、中国的外交 点评: 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不以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作为外交的标准,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的原则,使得中国与世界其它国 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这是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图为威廉 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A美苏两极已经完全控制了世界 B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 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相互对峙局面的出现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 1957 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两大阵营壁垒分明,对抗激烈。而同时欧洲

30、国家由于在二战中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在以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的道路,表明新的力量已经孕育。材料中 “欧洲经济共同体 ”“欧洲原子能联营 ”的建立正反映了这一特点。故选 B。 A 项错误,说法极端; C项错误,两极格局之下进行的是冷战,大规模的战争状态并未出现; D项错误,在新中国成立后,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即已出现。 考点:战后国际格局 点评:战后根据雅尔塔体系确立了美苏的势力 范围,在此基础上,美苏进行了激烈的较量,发展成了冷战。建立了两极格局。在 20世纪 60年代后,随着日本的崛起和西欧的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地发展,世界开始出现多极化

31、的趋势。在国际关系领域,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国际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987 年 2 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 月 10 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 “想家 ”两个大字的 T 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 “一国两制 ”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台 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 “一个中国 ”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采用排除法, C 项强调的是 “九二共识 ”,而题干没有体现,故排除。同时,题干根本没

32、有涉及到港澳回归,故 D 项也不符合。另外,至今,“一国两制 ”构想在台湾也没有完全普及,许多台湾民众还是不认同它的,故 A项说法有误。而根据材料信息 “返乡运动 ”和 “想家 ”,即可明确 B项符合。 考点: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点评:祖国统一是历史的潮流,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成功的收回了对香港、澳门的主权,台湾海峡两岸的关系也在迅速的发展。以九二共识为基础,加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 12月 20日,胡锦涛在澳门回归十周年的庆典上发表讲话: “一国两制 在澳门的成功实践,为澳门发展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 ”“一国两制 ”在澳门能够 “谱写出

33、新的辉煌篇章 ”的主要原因是 A适应了澳门的发展 B灵活的外交政策 C国际社会的支持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答案: A 试题分析:国家政策只有从 实际出发,符合实际需要才能促进发展,一国两制的方针符合了澳门的实际。故选 A。 B项错误,澳门回归后,即不再属于外交领域; C项明显错误,澳门问题是中国的内政; D项说法正确,但是并不是澳门 “谱写新篇章 ”的主要原因。 考点:一国两制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一国两制的成就。一国两制是 80年代提出来的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基本方针,最想是考虑用在台湾问题上,随着 97的临近,率先用在了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解决上。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符合了港澳的实际

34、,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人是在 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 “农村 ”国家为伍,反对 “城市 ”国家。 吉尔伯特 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请回答: 评价材料一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12分) 答案:观点:新中国在外交上联合发展中国家,反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2分) 此观点正确( 2分)依据: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2分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分 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支持亚非国家反对殖民主义。 2分 长期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

35、平。 2分 试题分析:从材料 “与弱小、不发达的 “农村 ”国家为伍,反对 “城市 ”国家 ”等信息可以看出,中国注意团结发展中国家,反对西方的霸权。依据可以从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中进行分析。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以独立自主作为基本的外交方针,团结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发展外交事业,在 50年代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挥着积极地作用。 综合题 二战结束以来,国际局势风起云涌,变化莫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

36、、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 绥靖政策 。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 ” 1946 年 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的 “铁幕演说 “ (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丘吉尔 “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这一言论出台的背景,并指出美国为 “担负起责任 ”采取了哪些主要行动。( 10分) 材料二 进入 20世纪 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得到了迅猛发展。 目前 ,近 7万家跨国公司 ,其产值已经达到世界总产值的 40,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60,对外投资约占全球直接投资 90,由于跨国公司通过市场内部化进行全球性生产经营活动,因而使 “经济无

37、国界 ”,从而将全球的生产连为一体,并且形成生产 研发一销售全球一体化。 摘自新华网 (2)材料二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政治背景。( 4分) 材料三 美国学者哈斯先生认为 “多极合作时代 ”的到来仅是一种可能。但对 “多极 ”能否 “合作 ”持怀疑态度。我却对 “多极合作时代 ”的到来持相对乐观态度。 21世纪上半叶,世界和平 局面有望得以继续,这是有利于实现多极合作的重要前提。 联合、对话、合作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快速发展变化中的世界格局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共同行为准则和组织机构作保障,这是实现多极合作必备的条件。 不管前进道路上存在多少困难和障碍,只

38、要地球村人树立起共存共荣意识,坚持合作对话方向,维护互利共赢原则,共同构建 21世纪世界新秩序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杨文昌 人民中国 2008年第十期 (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多极合作时代 ”是否能实现及理由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6分) 答案: (1)背景: 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结束; 美国要称霸世界,而苏联成为其障碍。 美苏因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 4分) (写出任意 2点得 4分 ) 行动: 在欧洲进行 “冷战 ”,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 在亚洲侵略朝鲜、越南,支持国民党打内战等( 6分) (2)现象:经济全球化。( 2分) 背景:美苏

39、两极对峙格局结束;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2 分)(任答一点) (3)观点一: “多极合作时代 ”能够实现。( 2分) 理由: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主要国家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 中以合作、谈判、协商为主。( 4分) 试题分析:( 1)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是在二战结束后,美苏同盟关系逐渐的破裂的情况下,美国要称霸世界,而苏联却要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的情况下进行演说的。美国为领导冷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2)从材料 “因而使 “经济无国界 ”,从而将全球的生产连为一体,并且形成生产 研发一销售全球一体化 ”可以看出是体

40、现了全球化的趋势。从材料三 “21世纪上半叶,世界和平局面有望得以继续,这是有利于实现多极合作的重要前提 ” 等信息可以看出,全球化的政治前提是政治多极化。( 3) 对于多级合作的时代是否来临的问题,学生可以选择一种观点进行分析,如果同意可以从20世纪 70年代以来的国际关系的变化、两极格局后世界主要国家在处理重大国际事务中的合作、沟通、协商的必要性等角度进行分析,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全球化 点评:经济全球化是现在发展的重要的趋势。在新航路开辟之后雏形,后来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逐步的发展;在 20世纪 90年代,全球化加速。主要有生产的全球化、资本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等。

41、在经济全球化之时,在 20世纪 60年代以后,政治上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经济上的全球化和 政治上的多极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 连线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 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相议 秦王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秦王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为朕的建议。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谙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伯利克里说: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典范,它之所以被称之为民主政治,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 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 材

42、 料二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策创新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策 立宪君主制,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新政体 形式也还是 13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传统形式,但其实质内容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 “原则民主 ”与 “程序民主 ”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 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 “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 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等。他们的思想深处,滋生着对民主制度的欣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

43、之情。 ”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材料五 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都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在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 我们若不着重本身人事,专求模仿别人制度,结 果别人制度,势必追随他们的人事而变,我们也还得迫随而变,那是何等的愚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

44、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这是我想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之第二因。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概括比较东西方两种制度的不同特点。( 2分)你怎么看待这种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 2分) ( 2)为什么说英国新政体既保留了 “传统形式 ”,又有 “根本性的变化 ”?( 2 分) (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怎样理解美国民主 “产生于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 ”?( 2分)雅典是古典民主的代表,美国是现代民主的代表。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现代民主与古典民主的显著不同。( 2分) (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过程有何特点?( 2分) ( 5)试

45、概括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并加以评析。( 6分) 答案:( 1)不同特点: 东方:国家的主权在君;( 1分) 西方:国家的主权在民。( 1分) 看待:是东西方不同社会状况造成的;( 1分) 都对东西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分) ( 2)君主和议会仍是 政府的主要组成部分;( 1分) 议会的权威开始高于君主,并逐渐形成国王 “统而不治 ”的局面。( 1分) ( 3)理解:美国的民主继承了英国民主的议会制传统;( 1分) 美国民主实行了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 1分) 不同:代议制度;政党政治;分权制衡。(写出任意两点拿 2分) ( 4)政治民主化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 中国民主化受到西方的影响

46、; 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民主化的进程艰难等。(写出任意两点拿 2分) ( 5)观点:政治制度根植于本国本民族,即使学习外国制度,也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否 则必然失败;( 1分) 中国传统政 治制度,自有其合理的一面,不能全盘否定。( 1分) 评析的评分标准(与观点相结合): 一等:观点全面、论据充分;( 4分) 二等:观点全面,论据角度单一;( 2分) 三等:观点片面,论证缺乏说服力。( 01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谙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可以看出东方是君主专制,雅典的政治制度则是 “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即是民主政治。二者

47、的不同是由于当时二者的国情不同决定的。( 2)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议会和国王仍然存在,但是权力却受到议会的制约( 3)英国 政治的核心是议会制,美国在建国后继承了英国议会制的传统,成立了参众两院组成的议会,但是美国又有了新的变化,实行三权分立的体制。美国的民主制和雅典的民主制的最大的不同是雅典的民主是直接的民主,而美国的民主是代议制民主。( 4)近代中国由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和挽救民族危亡密不可分,中国的近代化是欧风美雨的产物,在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之下民主化进程曲折艰难。( 5)学习外国的制度要结合本国的国情,要立足于本国的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中外民主化进程 点评:由于当时的社会环 境不一样,中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雅典则确立了民主政治。二者都对后世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了近代,西方率先确立的民主制度,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中国受到西方的侵略。在西方的思想进一步传入的情况下,中国也开始了民主化的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