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湖北省高三 5月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世界史纲的作者乔治 韦尔斯说: “第七、八世纪,欧洲人民尚处於茅舍坞壁宗教桎梏之境,中国人民之生活已进於安乐慈爱、思想自由、身心舒爽之域。 ”中国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集权,统治有度 B科举取士,统治有人 C儒学独尊,统治有序 D制度创新,统治有方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错误,中央集权政治的建立是在秦朝时期,是公元前 3世纪; B项是在材料中说的时间,但是只是说了其中的一个方面; C项是在西汉时期,董仲舒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项正确,公元七、八世纪是隋唐时期,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主要是有
2、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和监察谏议制度等。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 “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将采纳相同的技术 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 ”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 B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D不同文明在相互收融中趋于同一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 “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 ”可以看出世界文明正走
3、向统一;从材料 “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 ”可以看出未来的世界文明仍然是多元的文明。故选 A。BC项都是说了一个方面; D项说法与材料明显相反,材料明确说明 “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 ”。 考点:史学研究 文明史观 观察下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A德国的统一 有利于经济发展 B美元中心地位的体系崩溃使美国经济发展落后 C中国和印度通过社会改革实现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高增长 D俄联邦在从共产主义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落后于大部分转型经济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 20世纪 70年代以来,各国国民生产总值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并不平衡,其中美国发
4、展缓慢,主要是美国的基数比较大,进入成熟阶段造成的,不能说明美元中心地位的体系崩溃使美国经济发展落后,故选 B。 A项准确,两德国统一促进了发展; C项正确,从材料即可看出中国和印度发展较快; D项正确,俄罗斯 的发展相当缓慢。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0世纪 70年代以来各国经济的发展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 “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 生存竞争和阶级竞争。 ”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A 17世纪晚期 B 18世纪中期 C 19世纪中期 D 20世纪初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涉及到的生存竞争指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在进化论中提出了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5、的主张, 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而提到的阶级竞争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二者都是在 19世纪中期产生的。故选 C。根据已上分析, ABD均错误。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进化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学说 法国政治家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说 “政府的种种罪恶所造成的所有政治反对精神,既然不能在公共场合表现出,就只能潜藏在文学之中,而作家已成为旨在推翻国家全部社会政治制度的强大政党的真正首领 。 ”这反映托克维尔 A主张政治精神以文学形式表现出 B主张作家肩负起反专制的重任 C主张思想与言论自由 D主张学习美国的政党政治 答案: C 试
6、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因为旧制度的压制,以至于政治反对精神不能在公开场合出现,但是文学中的反对专制的思想得到发展成,为了推翻国家专制的有力的武器。而与专制对应的是思想与言论自由,故选 C。 A项错误,材料明确说明文学中的自由精神是对政治的反抗而不是反映; B项错误,作者强调的是文学作品的价值; D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政党政治的内容。 考点:启蒙运动 文学在反封建中的作用 英国卫报报道, 2013年 4月 17日下午,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葬礼在伦敦圣保罗教堂举行,为表示 “深切敬意 ”,英国议会决定,葬礼期间让大本钟及威斯敏斯 特宫大钟 “静音 ”。 19 世纪以,大本钟以 “静音 ”形式致敬,这
7、还是第二次,第一次是 1965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葬礼当日。大本钟的这两次致敬是因为这两位首相都 A曾是英国国家权利的核心 B使英国摆脱经济危机困扰 C因为社会福利制度受民众爱戴 D有利于英国的发展与崛起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项错误,英国是君主立宪制政体,权力的核心在议会而不是首相;B项错误,摆脱经济危机并非二位首相的主要贡献,二者都是通过战争维护了英国的国家利益; C项错误,丘吉尔因为限制民众的福利第二次竞选失利,撒切尔夫人也是新自由主义 的代表人物主张削减福利开支。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丘吉尔与撒切尔夫人 明代青花瓷的展开:以时空为视点载: “从 1573年起,大帆船定期地
8、横跨太平洋,把中国青花瓷通过这一航线带到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和秘鲁。在这场交易中,秘鲁商人是用以安第斯矿上挖掘的大量白银换取中国瓷器。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瓷器在 16世纪开始大量输出海外 B中国对外贸易在明朝中后期发展较好 C中国占有大量白银成为新航路开辟后的最大受益国 D新航路开辟后的三角航线主要从事包括黑奴和瓷器贸易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错误,材料并未交代是否是 16世纪才开始大量的输出海外; B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把中国的瓷器带向了全世界,海外贸易发展较好; 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进行了殖民扩张,获取了巨额财富而不是中国;D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后进行的三角航线主要
9、是黑奴贸易,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并未有中国的瓷器。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开辟后的瓷器交易 2012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深圳、珠海、佛山、广州 ,深入农村、企业、社区、部队和科研院所进行调研,重走 20年前一位伟人的南巡路。这一 “南巡 ”给中国带的重大影响 不包括 A经济特区开始建立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C对外开放深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D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答案: A 试题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 1992 年,第一个经济特区是在 1979 年建立的,因此 A项不是南方谈话的影响。故选 A。 B项正确,南方谈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邓
10、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C项正是十四大以后,改革开放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也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的目标。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邓小平南方谈话 “这是 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材料中的 “转折点 ”是指 A中日邦交正常化 B朝鲜停战协定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中国重返联合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 “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可以分析得出这是指的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此时正是美国威信动摇是进行的。故选 D。 A 项错误,与历史上的转折点无关;B项错误,此时并非美
11、国威信动摇时; C项错误,不能体现击败美国内容。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 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先生的一幅作品。下列表述与这幅图寓意相符的是 A列强扶植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 B日本对国民政府实行政治诱降 C日本扶植清末代皇帝建立伪满洲国 D日本在占领区推行奴化教育 答案: B 试题分析:仔细分析图片可以看出,这幅图片说的是汪精卫已经成为了日本侵华的马前卒,日军则是以退兵作为诱饵引诱国民政府政治投降。故选 B。 A项错误,汪精卫投降并非发动反革命政变的方式进行的; C项明显错误,和汪精卫无关,汪精卫是 20世纪 30年代后期投降的; D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奴化教育的
12、内容。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章开沅先生说: “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了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 。 ”这里的 “同归 ”最有可能指的是 A民主政治的追求 B向西方学习的实践 C救国救亡的时代任务 D个人命运的选择 答案: C 试题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各个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的运动,由于各个阶层的力量和特点不一样,采取的方式也是不一样,但是他们都是在民族危机的情况之下进行 的。因此 C项正确。 A项不全面,张骞选择的是实业救国的道路; B项错误,向西方学习的实践最典型的是洋务运动; D项错误
13、,他们的行动不一样,命运自然也不一样。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近代资产阶级的救亡运动 古有云: “儒学之盛,古称邹鲁,今在闽越 。漕利之利今称江淮,关河无闻 。陆海之利今称江浙甲天下,关陇无闻。灌溉之利今称浙江太湖甲天下,河渭无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关中地区逐渐失去作为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B经济重心南移主要得益于南方优越的水利条件 C儒学的发展随地理环境的变化呈现地域差异 D文化重心的不断南迁带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分析的出,在这一时期,不管是在思想学术上,还是在漕运交通、水利灌溉等方面南方都已经超越了北方,这说明北方关中地区逐渐失去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故选
14、 A。 BCD项都是说了其中的一个方面。因此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经济重心的南移 综合题 ( 15分)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贷款和出租武器法案又称租借法,是美国保证英国和所有被轴心势力侵略的国家予以战时援助的法案。 1941年 1月 10日,美国政府将租借法草案提交国会审议,国会 讨论并通过了此法。罗斯福总统于 1941年 3月11日签署了租借法。该法规定:任何国家只要总统认为其防务对美国国防至为重要,就有资格通过美国的出售、转让、交换或租借方式取得任何防御物资。 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二 1941年 3月,美国通过了租借法案,中国列入租借法案借贷国。美国总统罗斯福答应中国的援助请
15、求。明确宣布美国将无条件地全面援助英国、中国等国家 1941 年 4月 10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秘密发布命令:允许美国预备役军官和陆海军航空部队退役人员参加美国志援队。中国以优厚的价格购买了100架美国飞机 1941年 4月 15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召见中国财政部长宋子文。两天后,正式通知国民政府,他已批准将首批价值 4500万美元的军用器材为援华租借物资 1941 年 6月 9日,第一批 110名飞行员和 150名机械师等地勤医务人员组成的美国支援队乘飞机前往中国。 美国 与中国 ( 1)美国实行租借法案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并结合所学分析实施该法案的原因。( 9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
16、述租借法案实施于中国的作用。( 6分) 答案:( 1)目的:维护美国国家利益。 ( 3分) 原因: 美国国内孤立主义阵营发生严 重分裂; 德意日三国结成军事同盟,日本决定在亚洲实行南进计划; 罗斯福所做的巨大努力。( 6 分) ( 2)在中国抗战的相持阶段美国对中国实施了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援助,虽然根本是为了美国国家利益,把中国作为美国全球战略的一枚棋子。但增加了中国的战略物资贮备,增强了抗日军事战斗力,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胜利的信心和勇气,有利于抵抗日本的侵略,加速日本的灭亡 . ( 6分) 试题分析:( 1)一国的外交政策主要是服从于本国的国家利益的,租借法案的通过,目的是维护美国的安全。美国
17、之所以由中立走向反法西斯的阵营,是和美国的国家利益 变化、法西斯势力的扩张和罗斯福本人的努力分不开的。( 2)美国的租借法案对中国抗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的抗战在最困难时期源源不断的得到国际援助,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也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但是也应该看到,美国援助中国,是把中国作为抗战的一支重要的力量维持下来,根本上说是维护美国的利益。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租借法案与对中国的影响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独立,什么是自由。自由是按法律的要求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做法律禁止的事,那他就不再自由了,因为其他 人都拥有这个权利。立法与政体
18、原则相适应 民主政体下对平等的热爱就是把个人的野心限制在特定的范围内,有丰功伟绩的人也不能例外,他们应该更为平等服务。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清初之儒,皆讲 “致用 ”,所谓 “经世之务 ”是也。 (黄 )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辩。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 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 “三代之治可复 ”。而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 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德斯鸠的主要精神,结合所学回答其主张的历史背景。(
19、 9分) (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 “此等论调 ”指的是什么?阐述 “此等论调 ”与 “民权共和之说 ”的关系。( 6分) 答案:( 1)精神:把法律置于决定地位,保障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 3分) 背景: 1718 世纪,西欧的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推翻旧制度。 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人类可能征服自然,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 6分) ( 2) “此等论调 ”指的是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限制君权的主张。( 2分)关系: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政治思想,如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4分)
20、试题分析:( 1)从材料 “自由是按法律的要求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可以看出孟德斯鸠重视法律的作用,认为行使个人自由不能违背法律,法律保障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启蒙思想产生的背景可以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几个方面分析。( 2)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当时主张的是君臣平等。这种思想对后来的反对君 主专制统治起了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黄宗羲的思想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未能自主现代化,是被人轰出中世纪的。依据目前史学界多数人的说法,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一再失去历史机遇,多次与幸运之神交臂而
21、过。第一次是明中后期以的 “资本主义萌芽 ”。法国学者布罗代尔还曾感叹明朝(永乐皇帝)于 1421年由南京迁都北京,认为这实际上是 “背离了利用大海之便发展经济和扩大影响的方针 ”,不无遗憾地说: “不论这一选择出于有意或者无意 中国在争夺世界权杖的比赛中输了一局。 ”当他说到郑和下西洋时, “我们不妨想一下,如果中国的帆船当时向好望角以及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间的南大门埃吉海角继续前进,那又会造成什么结果? ”第二次是 “洋务运动 ”。一系列外战的屈辱,终于使一些当权者意识到需要 “自救 ”。满族旧贵不行,起用汉族士大夫,曾左李张算是遭逢时运崛起,平 “洪杨 ”,兴 “洋务 ”,史称 “中兴名臣
22、”。众所周知,日本的明治维新与曾、李等人 创办的 “洋务工业 ”站在同一时间起跑线上。日本也是被西洋的炮舰 “轰 ”着离别中世纪的,可它成功地走出了。中国却步履艰难,一唱而三叹。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请结合相关史实 ,评述材料中 “历史机遇延误论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评分标准:评分标准: 一等( 12 10分) 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 9 5分) 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 4 0分) 偏离评论对象, 观点不明确; 未引用史实; 论证欠缺
23、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评卷参考: 观点一: “历史机遇延误说 ”认为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至少有两次机遇没抓住,失去了主动走向现代的契机。我同意这一观点。( 3分) 论证:明朝中后期,中国江南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很高;城镇化程度比较高;市民文化兴盛;出现一些带有民主启蒙色彩的思想家;中西同期文明有很多相似的现象;但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这一趋势。19世纪中期,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使中国出现了变革振兴的气象,但腐朽的制度最终阻碍了洋务运动的发展。中国 丧失了主动走向现代的机会。( 7 分) 升华:落后的封建制度是历史机遇延误的主因;或者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
24、谈也可以。( 2分) 观点二: “历史机遇延误说 ”认为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至少有两次机遇没抓住,失去了主动走向现代的契机。我不同意这一观点。( 3分) 论证:从明代政治经济文化诸层面展开论述,(如迁都与面向海洋并无关系;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决定了其影响等)说明明代中国并无走向现代的可能,并不存在历史机遇;洋务运动的失败并不仅仅因为制度原因,从洋务运动的目的、内容、领导团体、指导思想等层面论证洋务 运动不可能成功。( 7分) 升华:从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角度展开;或从历史全局性综合分析的角度展开也可。( 2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
25、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类似与这样的问题,学生选择哪一种观点都可以,但是必须言之有理。历史小论文 (观点类 )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中国的 现代化进程 (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根据南京条约,外轮得行驶中国领海,根据 ,外轮得行驶长江。商旅乐其便捷,趋之若鹜,于是内江外海之利尽为之占。光绪初,英人无视中国主权,擅筑上海铁路达吴淞;光绪末年,外人又攘夺中国铁路利权。日本一弹丸
26、之国,恃有铁路,遇事与我为难;中法战争,因运输不便,军事几败。有识之士痛利权之外溢,恨国势之积弱, 呼吁创办轮船公司,修筑铁路、马路,开办邮政电信。 严昌洪 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材料二 19世纪以,直到 20世纪中期,我国传统的 独轮车、骡车、轿子等交通工具,一直在广泛使用。 19世纪末引进西式马车,并于 1895年开始铺设 “马路 ”;19世纪末年引进人力车( 1874年)、自行车( 1886年); 20世纪初引进各种汽车( 1901年小轿车、 1920年出租汽车、 1922年公共汽车与长途汽车)和电车( 1906年有轨电车、 1914年无轨电车) 陈明远 18401949 百年生活
27、巨变 材料三 “中国用 6年左右的时间跨越了世界铁路发达国家一般用 30年的历程,形成了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 ” 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张曙光( 2008年 8月) ( 1)材料一中 “外轮得行驶长江 ”是通过什么条约获取的权益?( 3分)根据材料一概括外国轮船和铁路给中国带的影响。( 6分) (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城市交通的特点。( 2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促使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中国城市交通工具变化的原因。( 8分) ( 3)对比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材料三中我国取得交通成就的认识。( 6 分) 答案:( 1)是通过天津条约获取的。( 3分)影响:破坏了中国的
28、主权,加速中国在对外战争中的失败。客观上便捷了国人的交通出行,同时也刺激国人救亡图存、创办近代交通。( 6分) ( 2)特点:中西结合,传统与现代并行。( 2分) 变化的原因:中国此前交通落后;半殖半封程度的不断加深, “救亡图存 ”意识强化;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逐步发展,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洋务运动、新政等运动的促进;( 5分)此前西方列强交通工具(火车、轮船)的示范效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发明(内燃机、电)的影响。( 3分) ( 3)认识:实现民族独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交通发展的重要前提;实行改革开放,国力迅速增强为交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建设、科技不断创新是交通发
29、展的关键因素;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不 断交流学习是交通发展的外部条件。(每个要点 2 分,答出 3 点得 6 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所学知识, “外轮得行驶长江 ”是在天津条约中获取的,条约明确规定,外国轮船可以进出长江各口岸。外国的轮船和铁路进入内地,也使得帝国主义的势力深入到内地,同时,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但是要从两个方面分析,这种情况对中国的近代化的交通的出现起了重要的作用。( 2)通过材料二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交通方面传统的落后的方式与西方国家先进的方式并存。中国近代交通方式的变化主要的原因主要从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面 临的民族危机等方面分析,此外,国
30、际上的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也要考虑到。( 3)从近代中国和建国后中国交通业发展的情况的对比不难发现,实现民族独立才是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的前提;此外,政府的重视,积极地参与国际交流也是重要的原因。 考点: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天津条约;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国有兴革,何以使民不疑?国有征敛,何以使民不怨?兴革视民之俗,何以杜其疑而使之和?征敛视民之力,何以平其怨而使之服?权衡枢纽, 必在议会。 所拟定的府县议会议员,至多不过 5人,而且选举人与被选举人限于 “有家资或有品望 ”的绅士。 张謇变法
31、平议 材料二 1909年 10月,江苏谘议局议长张謇就发起组织谘议局联合会。分别以“预备立宪公会 ”和江苏谘议局研究会等名义宴请各省议员代表。对于请愿书和请愿团成员,张謇都仔细斟酌,并发表请速开国会建设责任内阁以图补救意见书,情真意切,情理交融,从列强瓜分中国谈起,将国家的危机娓娓道,最后落脚到只有速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方可全国上下一心以共同抵御外侮,否则,就使得爱国者灰心,人心殆失 1 909年底开始,轰轰烈烈的请开国会运动序幕拉开。 张謇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参与及影响 (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张謇的政治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主张产生的原因。( 9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
32、明张謇活动的积极作用。( 6分) 答案:( 1)主张: 地方:建立府县议会,绅士担任府县议会议员。 中央:举行国会运动,实行君主立宪。( 4分) 原因: 列强侵略加剧,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清政府的腐朽封建统治,激起了社会矛盾的激化,革命高潮蓬勃发展。 张謇代表立宪阶层的主张,反对革命,希望通过和平的手段、渐进的方法改良政治。( 5分) ( 2) 扩大乡绅在地方自治活动中的权力,开展了一系列的君主立宪活动,客观上为革命的爆发提供了催助剂。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要求改变君主专制,客观上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6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 “权衡枢纽,必在议会。 所拟定的府县议会议员,至多不过 5人,而且选举人与被选举人限于 “有家资或有品望 ”的绅士 ”可以概括出张骞的主张是建立府县议会,绅士担任议员;材料二说的是张骞主张实行君主立宪,举行了国会运动。原 因可以从民族危机和张骞代表的阶级利益及特点等方面来说明。( 2)张骞的活动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虽然以失败以告终,但是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客观上有利于革命运动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清政府自身的一些变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起到了一些思想启蒙的作用。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张骞及其思想与活动(课标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