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甘肃省张掖市肃南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33860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甘肃省张掖市肃南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届甘肃省张掖市肃南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届甘肃省张掖市肃南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届甘肃省张掖市肃南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届甘肃省张掖市肃南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甘肃省张掖市肃南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 “凡未加盖 中书门下之印 ,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 ”这里所谓 “违制 ”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 )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 “中书门下之印 ,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 ”规则,可知唐代三省运作虽以服从君主专制为前提,但基本上仍以政事堂决议为主,故选 A。 BD两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无关, C不符合唐代

2、史实。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 ) 表 1957 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 单位:亿元 年份 工业总产值 重工业产值 轻工业产值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957 704 317 387 537 1958 1083 580 503 566 1959 1483 867 616 497 1960 1637 1090 547 457 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 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 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表中的数反映了工业总

3、产值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产值上升较快,而轻工业仅是重工业产值的一半左右,农林牧渔总产值总体现呈下降趋势,而且不到工业总产值的一半,这说明 1957年至 1960年我国经济建设以重工业为重心,出现农、轻、重的比例失调的问题,其因是指导思想错误,故 A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排除B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于一五计划时期开始,排除 C项; D项 “好转 ”说法错误。 考点: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会化运动。 某雅典政治家 “向陪审职责和出席集会付报酬,保障了普通人在工作时间参与政治而经济上不受损失。 ”这位

4、政治家 A开始根据财产划分公民等级 B消除了血缘部落的界限 C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得以确立 D使直接民主发展到顶峰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向 陪审职责和出席集会付报酬,保障了普通人在工作时间参与政治而经济上不受损失 ”是指古希腊伯利克里改革举措中向公民发放参政津贴,这样可以保障每个公民均能不受财产限制而真正参与民主政治,在其执政时期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故答案:选 D, A项属于梭伦改革的政治举措, B C 两项是克里斯梯尼改革的措施。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阶段。 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

5、因时说: “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希望 通过 “最惠国待遇 ”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 “修约 ”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规定了 “最惠国待遇 ”,清政府开放上海等为通商口岸,故 A、 C不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设立总理衙门。 “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表明欧洲列强希望扩大在华的侵略权益,故选 B项。 考点:近代中

6、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正是这个设计 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 乡巴佬 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 ”材料中的 “设计 ”应理解为( ) A英国的权利法案 B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的 1787年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稚嫩的国家 ”,成为 “超级大国 ”可知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美国。美国 1787年宪法在权力结构中 突出体现了 “制约与平衡 ”的原则,即行政、立法、司法这三项大

7、权中的任何一项法定权力都要受到另外两项权力的制约。在权力的天平上,任何一项权力都不允许大于另外两项权力,从而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这部宪法也使中央和地方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调和,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故选 C。 ABD项都与 “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 乡巴佬 创造出来 ”不符。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 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 )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 衣 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8、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所述史实出现于汉代, B项应该是元代, D项应该是在东汉,所以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ABD,正确答案:应该选择 C,因为甲骨文是记录商代历史的。符合题意要求。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的发展。 “在新文化潮流冲击下, 有女生已经开始觉悟, 抵制学校开设 烈女传 (他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 争取女性婚姻自由。 ”这种现象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 ) A动摇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 B促进科学文化普及与繁荣 C树立积极、进取科学精神 D出现比较偏激社会思潮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材料主要阐述了女生以实际

9、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体现了女生民主自由的思想觉悟的提高,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的统治地位,而这与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没有直接关系,因此 A符合题意,排除 B、 C。分析当时社会情况,这种追求自由的思想 符合历史潮流,没有偏激的成分,排除 D,故正确答案:为 A。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 “中间性的混合制 ”。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 B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 C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 D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

10、 答案: C 伦敦大学成立于 1828 年。与传统的牛津和剑桥大学相比,有诸多创新之举。它是英国最早给与女性与男性同等教育权利的高等学府。招生不分教派,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 教学语言是英语而非拉丁语,课程设置以实用而非以古典为导向,学科设置广泛且强调学以致用。伦敦大学不断创新的主要原因是 A民主政治的完善 B工业革命的需要 C自然科学的发展 D开拓世界市场 答案: B 试题分析:伦敦大学成立于 1828年,正是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的进行,需要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人才,伦敦大学的成立及课程设置正是适应了工业革命的需求。故应选 B。 A项与材料 并无直接关系; C项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材料并未交

11、代; D项材料也未体现。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 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 “周朝革命 ”和 “汉朝革命 ”分别是指( ) A宗法制、中外朝制度 B分封制、郡国并行制 C分封制、察举制 D宗法制、推恩令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诸侯对天子要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以拱卫周王室,打破了之前的部落政治

12、;汉武帝时期推行察举制作为选官方式,打破了血缘和门第,以才能和品德作为选拔标准,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晚清民间教科书关于近代政治知识的介绍日见增多。商务印书馆 1910年初版陆费逵的修身讲义中有: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由一机关行之者,曰专制 政体;三权各有独立之机关者,曰立宪政体 ”。对此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A三权分立学说率先影响了教育 B清朝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巨变 C民主思想推动教育内容的更新 D教育引发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三权分立学说影响了教育,但 “率先

13、影响 ”则从材料无法体现,故 A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中 “民间教科书 ”,可以判断 B项说法与材料不符; D项说法与材料内容无关。故选 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民主革命思想 民主思想产生的影响。 伯里克利时代雅典人搞过一次轰轰烈烈的追查祖宗阶级成分的政治运动 ,将很 多混进自由公民队伍中的阶级敌人揪了出来变卖为奴。将近两万人的公民中 ,竟然查处了五千人。这主要反映出 ( ) A雅典公民素质低下 B雅典人具有较强的民主维权意识 C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导致社会动荡 D雅典民主具有狭隘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很容易的可以看出,公民权利仅仅在公民手中掌握,即使现在已经获得公民权的人也要进行追查

14、,清楚其祖先非公民的成员,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狭隘性。故选 D。 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雅典公民的素质的问题;D项错误,材料并非说的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受到损害进行维权的问题; C项错误,社会动荡的问题材料也无法体现。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综合题 (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柏林墙大事记 1948年 6月 24日:前苏联军队构筑封锁线把柏林一分为二,使柏林成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抗的最前沿。 1961年 8月 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长达 165公里,通称 “柏林墙 ”。 198

15、9年 11月 9日下午 6时 57分:民主德国宣布从即日起开放边境。聚集在柏林墙附近的德国人很快就拆除了这个横在德国人中间的高墙,史称 “柏林墙倒塌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与 “柏林墙 ”建立相关的国际形势。( 7分) 试归纳 “柏林墙倒塌 ”对欧洲局势产生的影响。( 8分) 答案: (1)美苏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对立;美苏争夺霸权激烈;德国分裂;两德是美苏对峙的前沿。 (2)加速了德国的统一;有利于德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有利于缓和欧洲的紧张局面;加速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加快了 “冷战 ”结束的步伐。 试题分析:本题考 查二战后美苏对峙问题。第 (1)问需要结

16、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应从战后美苏 “冷战 ”、争霸及德国的分裂角度分析国际形势。战后美苏争霸,德国分裂,两德成为美苏对峙的战场。第 (2)问对欧洲局势的影响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一是对德国自身 的影响;二是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影响,三是对苏东剧变的影响。对德国来说,推动了两德的统一,也有力地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也造成了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的局面,加速了冷战结束。 考点: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一 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独立,什么是自由。自由是按法律的要求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做法律禁止的事,那他就不再

17、自由了,因为其他人都拥有这个权利。立法与政体原则相适应 民主政体下对平等的热爱就是把个人的野心限制在特定的范围内,有丰功伟绩的人也不能例外,他们应该更为平等服务。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清初之儒,皆讲 “致用 ”,所谓 “经世之务 ”是也。 (黄 )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辩。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 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 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 “三代之治可复 ”。而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德斯鸠

18、的主要精神,结合所学回答其主张的历史背景。( 9分) (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 “此等论调 ”指的是什么?阐述 “此等论调 ”与 “民权共和之说 ”的关系。( 6分) 答案: ( 1)精神:把法律置于决定地位,保障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 3分) 背景: 1718 世纪,西欧的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封建专制制度严重 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推翻旧制度。 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人类可能征服自然,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 6分) ( 2) “此等论调 ”指的是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限制君权的主张。( 2分)关系: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政治思想,如维新思想、

19、民主革命思想,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4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 “自由是按法律的要求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可以看出孟德斯鸠重视法律的作用,认为行使个人自由不能违背法律,法律保障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启蒙思想产生的背景可以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几个方面 分析。( 2)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当时主张的是君臣平等。这种思想对后来的反对君主专制统治起了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 黄宗羲的思想。 (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

20、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 ,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韩非子 五蠹 材料二 “上下千岁,无时不变,无事不变,公理有固然,非人之为也 ”。(自序)揆之于人事,则应顺时而动,有所作为,若 “委心任运,听其流变,则日趋于敝 ”,故在此无事无时不变之世界中,须 “振刷整顿,斟酌通变 ”,如此,才可 “日趋于善 ”。 变法通议 材料三 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 “不完美 ”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一个长

21、期执政的大党,尤其要时刻警惕短期行为损害执政根基,防止局部利益左右发展方向,力避消极懈怠延 误改革时机,所思所虑不独是当前社会的发展稳定,更有党和国家事业的长治久安。面对全新的改革历史方位,当以 “不畏浮云遮望眼 ”的宽广视野,以无私无畏的责任担当,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所要求的, “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 “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 ”。如此,我们就一定能把风险化解在当下,让发展乘势而上,为党和国家赢得一个光明的未来。 人民日报:宁要不完美的改革 不要不改革的危机( 2012年) ( 1)概括材料一与材料二的相同点,( 3分)从阶级的角度分别指出两

22、则材料中的言论 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6分) ( 2)联系当前改革的实际 ,谈谈你对材料三中 “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 ”的认识。( 6分) 答案: ( 1)相同点:都主张进行变革。( 3分) 作用: 韩非子代表地主阶级,其主张变革的思想,为当时地主阶级的变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变法通议的作者梁启超代表资产阶级维新派,其主张变革的思想为当时的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各 3 分,共 6分) ( 2)认识 :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要坚持改革。 改革过程中肯定有阻力和风险,执政党要有应对风险的能力。 对改革者来说 ,认真听取民意,又不为流言所动,既需要智慧和审慎,更

23、要有勇气与担当,继续深入推进当前的改革。(任答 2点,记 6分)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材料一指出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材料二认为在此无事无时不变之世界中,须 “振刷整顿,斟酌通变 ”,如此,才可 “日趋于善 ”。两则材料都主张进行变革。第二小问要求从阶级的角度指出两则材料中的言论在当时所起的作用,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从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立场为当时的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 2)该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考生可以从改革的 实质、改革的进程、改革的作用等方面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从改革的实质来看,改革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当前我国的生产力发

24、展到一定程度与原来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发生了矛盾,所以改革势在必行;从改革的进程来看,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涉及经济社会关系的组合和各阶层利益的调整,这就决定了改革的复杂性,要求执政党有大无畏的气魄;从改革的作用来看,成功的改革能极大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戊戌变法 对戊戌变法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15分)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摘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河南程氏遗书 其实君主也是一种偶像,

25、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象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 陈 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三 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而是整个人类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这既代表了近年来中国人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崭新视野,也是探索科学和民主 “百年长途 ”的终极答案:。 摘自总理温家宝 2007年在全国人大记者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 20世纪 90年代初期出现一次立法高峰。这一时期

26、大批用来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纷纷出台。仅 1993、 1994两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经济方面的法律就有公司法、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城市房地 产管理法、对外贸易法、注册会计师法、预算法、农业法、仲裁法、审计法、广告法等。这一工作到 20世纪末基本完成,也就是说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用以规范、调整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框架。 请回答: (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史实。( 3分)材料一指出 “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认识的原因?( 2分) ( 2)根据材料二分析辛亥革命

27、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这一变化体现了辛亥革命的哪一历史意义?( 2分) (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建立初期是如何建设 “新型人民民主政治 ”的?( 2分) ( 4)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立法高峰的特点及其原因。( 3分) 答案: ( 1)史实: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提出民主革命思想,同改良派进行论战;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政权。(答出任意三点得 3分,其他正确史实也可得分) 原因: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变化,因此许多青年低估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 2分) ( 2)辛亥革命前,人们认为皇帝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辛亥

28、革命后,人们破除了对皇帝 的迷信。( 4分)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分) ( 3)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确立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出任意三点得 3分 ) ( 4)特点:以经济立法为主。( 2分)原因: 20世纪 90年代以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适应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2分) 试题分析:( 1)本小问考查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依据所学知识, 1905年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同改良派进行论战;发动黄花岗起义、 武昌起义等武装起义;建立中华民国,成立资产

29、阶级革命政权。第二小问实际考察的是认为辛亥革命是一场失败的民主革命的理由,根据所学知识,认为辛亥革命是失败的,主要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2)根据材料中对国人对皇帝的看法从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君主 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一旦亡了国,比寻常人还要可怜 ”,由此可以看出国人在辛亥革命前认为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辛亥革命后,认为破除了对皇帝的迷信。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可知 这一认识体现了辛亥革命解放了思想,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

30、回答即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过程和影响;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新时期的法治建设。 ( 22分)不同的史书呈现不同的世界,也体现了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4世纪基 督教神学家圣 奥古期丁关于历史的终极是 “上帝之国 ”在人间实现的思想,支配着中古时代的西欧史学。基督教史学的世界,等于基督教传播所及的世界。这个世界以欧洲为主体,外于此者,按基督教教理,除了圣地巴勒斯坦,都是

31、应受天谴的异教土壤,理应排斥在洒受神忍的这个世界之外。 材料二 司马迁的史记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被笼统地称为 “天下 ”,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扩及公元前 2世纪中国人所知道的世界,历代史家大都继承了司马迁的传统,在撰写本国史的同时,虽然薄于 “蛮夷 ”,但毕竟包括了同时代已知的世界。 以上材料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 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钩稽贯串,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大都东南洋、西南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六。又图以经之,表以纬之,

32、博参群议以发挥之。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谭(注:通 “谈 ”)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谭西洋也。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材料四 19 世纪和 20 世纪 初叶是一个由西方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的时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接着发生的殖民地革命很快就结束了这种霸权 我们渐渐不情愿地认识到,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以西方为导向的历史观已不合时宜,且具有误导性。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尽管伴有种种精神求索的阵痛,但世界却完成了自己从旧到新的转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五 中国自 1840年开始现代化进程以来,

33、 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不会一帆风顺。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将如何通过深化改革,跨越 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现代化)的陷阱。 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 (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史书在认知世界方面存在的局限。( 2分) (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对世界的认知视野上有何重大变化?结合中外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其变化原因。( 4分) ( 3)根据材料四指出西方史学家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 6分) (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中,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4分) (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五中 “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现代化)的陷阱 ”的含义。( 3分)面对这种形势,我国政府

34、在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应对?( 3分) 答 案: ( 1)仅限于局部世界的认知;受宗教神学思想的影响;以本民族为中心。 ( 2)变化:从局部地区扩大到整个世界。 原因: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地形成有机整体;汉朝以来,中国对外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 鸦片战争结束闭关锁国的状态; 军事实力的差距和抵御外侮的需要, 迫使先进的中国人将眼 光投向世界。 ( 3)变化:由西方中心史观发展到全球史观。评析: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是进步的,符合世 界历史的发展趋势。二战后欧洲丧失霸权地位;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发展;第三世界国家 兴起 (或不结盟运动兴起 ); 这些因素使得以西方为中 心的史观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 多

35、极化 趋势的出现与加强, 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扩展, 信息时代的到来, 也论证了全球史观的正确性。 ( 4)世界史观带有主观性;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受到宗教思想、民族意识、科技水平、交往 程度等方面的影响;世界史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 5)含义: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贫富差距加大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3分) 应对措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 4分,答对 3点即可得 4分) 试题分析:本

36、题从史观研究角度考查对世界历史发展演变的认识。第 (1)题依据材料一、二从对世界认识的范围、神学观念、民族观念等角度说明其局限。第(2)题抓住 “认知视野 ”,根据材料说明变化;结合世界和中国有关史实分析变化的原因。第 (3)题依据材料说明西方史学家的世界史观的变化,从二战以来世界两极格局和多极 化趋势分析史观变化的依据。第 (4)题综合材料,说明影响史观的主要因素。( 5)回答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应对措施从深化改革、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经济体制改革等角度思考。 考点:全球化 全球化的进程;史学研究 全球史观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中、商之

37、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国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防皇机,克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西晋)陈寿:三国志 材料二: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 ,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公平地说来,曹操对于当时的人民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在我看来,曹操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比起他同时代的人物来是最大的。例如诸葛亮是应该肯定的人物,但他所凭措的西蜀,在当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而他所成就的规模比起曹操来要小得多。然而诸葛亮却被后人神

38、化,而曹操被后人魔鬼化了。这是不公平的。 郭沫若全集 (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陈寿、朱熹对曹操的不同 态度及其原因。( 9分) (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郭沫若评价曹操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 6 分) 答案: ( 1)态度:陈寿:尊曹;朱熹:贬曹。原因:陈寿:西晋尊曹魏为正统;曹操确有历史功绩。朱熹:曹操窃国,名分不正;有违 “三纲五常 ”。( 2)标准:对人民、民族和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指导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方法:比较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答案:来源于材料,注意答题项和答题方式即可,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问题。( 1)陈寿是西晋时 期的历史学家,是以曹操作为正统的,因此对曹操持尊重赞扬的态度;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以三纲五常作为道德准则,自然对曹操的窃国的行为予以贬斥。( 2)从材料可以看出,郭沫若从当时的环境和客观的条件以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的角度出发,对曹操进行历史的具体的分析,是一种辩证的比较的方法。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曹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