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扬州中学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33917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江苏扬州中学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4届江苏扬州中学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4届江苏扬州中学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4届江苏扬州中学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4届江苏扬州中学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江苏扬州中学高三 5月模拟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王国维认为 周人嫡庶之制,本为天子、诸侯继统法而设,复以此制通之大夫以下,则不为君统而为宗统,于是宗法生焉。 以下选项最符合材料的观点是 A周人的大宗、小宗体制 B嫡庶制是宗法制产生的根源 C形成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宗法等级 D周人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 “周人嫡庶之制,本为天子、诸侯继统法而设, ”表明先有嫡庶之制,用来解决周天了家族嫡庶之间的权力分配, “复以此制通之大夫以下,则不为君统而为宗统,于是宗法生焉。 ”表明宗法制产生是由于周人嫡庶之制

2、推广而产生,进一步说明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所以最符合材料的观点是 B; A、 C、 D三项没有体现;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宗法制 以下各段文字反映了不同时期苏俄(联)的经济政策,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开垦荒地是增 加粮食 个重要的,而且完全现实的来源,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和最迅速的办法。 ” “必须使我国各地区毫无例外地都布满国营农场,它们在向国家缴纳粮食方面不仅能够代替富农而且能够代替个体农民。 ” “要尽量实现农民的流转自由和尽量发展小工业,给在小私有制和小商业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一点自由。 ” “我认为揭露农村生活中令人痛心的一个

3、侧面是我道义上的责任。 以中央的名义命令把粮食征收殆尽,不给农民留下一磅粮食来养家糊口。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是赫鲁晓夫的措施; 是斯大林模式; 是新经济政策; 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苏俄(联)的经济政策 各个时期的具体经济政策 杰里 本特里在新全球史说道: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 已经夺去了 2000多万人的生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 19181919 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

4、染病的蔓延。 从北极的小村庄、印 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 ”这表明 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B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 C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A项说法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材料中 “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 19181919 年流感的直接原因 ”,说明一战不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故 B项排除;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世界市场已经完全形成,故 D项排除;材料中 “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 ”可以判断 C项符合题意,故选 C项。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

5、主义市场 古代中国走向整体的世界 交通运输与世界 近代学者陈寅恪说: “佛教经典云: 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 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 ”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 “新儒学 ”的是 A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图式 B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 C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潮 D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 A、 C、 D的说法不 属于陈寅恪的思想主张,结合材料 “佛教经典云 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 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 ”说明陈寅恪所说

6、的 “新儒学 ”关注的是人际的伦理关系;故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思想的现代解读 “现在看来,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二十年 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 ”为此, 1977年复出后的邓小平自告奋勇主管科技和教育,直接推动了教育领域的 “拨乱反正 ”。下列哪些是邓小平在新时期发展科技和教育的措施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恢复高考 颁布义务教育法 制定 “科教兴国 ”战略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注意题目中设问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有两个关键词 “邓小平 ”“新时期 ”(指的是 1978年改

7、革开放以来)。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到 1965年就形成了,排除; 恢复高考是邓小平推动的,但不是在新时期,而在 1977年,排除; 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人民教育事业发展 新时期的教育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 “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 “新的革命策略 ”是指 A武装反抗反动派的方针 B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C开辟井冈山的道路 D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注意材料中的 “逃进

8、了华南山区,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 ”等关键信息,指的是毛泽东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A项在 1927年的八七 会议上做出, B 项在 1935 年的瓦窑堡会议上做出, D 项在 1937 年的洛川会议上做出,均不符合题干要求;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达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 “优胜劣败 ”、 “适者生存 ”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 A “中学为体,西学为

9、用 ” B “与时俱进,发展创新 ” C “西学中源,合理利用 ” D “取明深义, 取便发挥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 “优胜劣败 ”、“适者生存 ”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说明这三个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都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思想加以应用,对社会领域认识进行阐述,体现取便发挥的特点, D项符合题意; A、 C与题意不符,排除; B项表述错误,不能认为与时俱进,发展创新,这些阐述与进化论发展没有任何关系;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思想家

10、的思想 特点 下图是某学校一学生在学习了 “欧洲的宗教改革 ”一课后,在课堂笔记上写下这样的知识结构,空格处应该填写的是 A人皆上帝 B人皆教士 C王权高于教权 D教皇至上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文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能力,上述知识结构中的宗教领域,由 “因信称义 ”到 “信仰得救 ”,不再盲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不是通过教士的中介而实现,而是通过自己阅读圣经实现,每个人都有权阅读,这既确立了圣经的权威,又提高了每个人的地位,每个人都有教士的权利,也对教皇和教会权威的否定,所以 B符合题意; A、 D错误,排除; C项领域不对;故选 B。 考点:西方

11、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神权下的自我 宗教改革 2014年 4月 17日,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去世。人们评价他的一部名 著:“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揭示了拉丁美洲民族深层的文化和心理特征,表达了作者对于拉丁美洲民族命运的深层思考和热情关注。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 ”。与这一流派相似的著作是 A百年孤独 B人间喜剧 C老人与海 D悲惨世界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揭示了拉丁美洲民族深层的文化和心理特征,表达了作者对于

12、拉丁美洲民族命运的深层思考和热情关注。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 ”是对百年孤独的描述,题目要求解答 “与这一流派相似的著作 ”, A项排除; C项老人与海符合题意; B项人间喜剧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排除; D项属于浪漫主义,排除;故选 C。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繁荣 百年孤独 有学者对罗斯福的经济理论进行了这样的概括: “私营企业 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对上述材料中

13、关键词的理解正确的是 “应当保留 ”指保持资本主义 “经济的营运 ”指市场经济 “改进和补充 ”指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改进和补充 ”开创了经济营运的新模式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罗斯福实际上强调了自由运行的经济,即市场经济模式有时候会出现问题,政府主导私营经济进行改进是促进其发展的有效方法,但应该保留这种私营性质,即资本主义制度。所以 都对。而罗斯福强调对国家对经济的调控并不等于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不对。答案:为 B。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的理解 新中国女性婚恋观的变化折射时代变迁。以下体现 20

14、世纪 50年代中期女性婚恋观新变化的是 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B首选工人老大哥 C贫下中农 ,几代红 D嫁人要嫁富二代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A项说法属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女性婚恋观,排除; C项是主要在 60年代,排除; D项主要在改革开放后,当今社会比较多,排除;故选 B项。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婚恋观变化 (下图) 1980年 12月 11日,温州人章华妹领到了自己期待很久的营业执照,成为全国第一个个体工商户。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非公有制经济看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对立面,谈 “私 ”色变,早在 30年前,温州和全

15、国多数城市一样,做个 “个 体户 ”并不是件光鲜的事。 “女孩子当个体户,连对象都找不着 ” 。使人们摆脱这种恐 “私 ”症困扰的制度性决策是 A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 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 C 1997年中共十五大的决策 D 1999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正式确立的依法治国战略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上述材料反映了人们对非公有制的偏见,使人们摆脱这种恐 “私 ”症困扰的制度性决策是 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实现的,在这次大会上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6、 C项符合题意;其它选项不符合史实;故选 C。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中共十五大 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兵共二十五万增援东南沿海,其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 命调时间 调出省 兵数 调往方向 1841年 1月 6日 贵州 1000 广东 1842年 3月 24日 甘肃 1000 浙江 1842年 6月 1日 山西 1000 江苏 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 B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 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 D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表格的清政府从各省调兵增援东南沿海军

17、队执行情况来看,时间间隔大,调出、调往省份路途遥远,可以得出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缺乏统畴, A项符合题意; B项不符合史实; C、 D项题目材料没有体现;故选 A项。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鸦片战争 建国初,周恩来在参与某次国际活动时说: “如今 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 ”材料中的 “正规戏、舞台戏 ”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外交成就 A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合作同盟条约 B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参加日内瓦会议

18、,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D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 “求同存异 ”外交策略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 信息的能力,从材料 “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 ”、 “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 ”可以看出这是指的1954年举行的日内瓦会议,故选 C。 A项是在 1950年,并非参加的国际会议;B项也与材料中的 “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 ”不符; D项是在 1955年,是在日内瓦会议后,与材料中的 “第一次 ”不符。故选 C。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 某乡村知识分子一则日记(部分): “(

19、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 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 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由此可见当时 A广大乡村习俗没有变化 B民主共和观念荡然无存 C作者对辛亥革命有抵触 D作者对辛亥革命支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大清宣统五年, ”可知是 1913年,因此此题是关于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习俗的内容,从来拜年的穿着来看,和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说明当时乡村社会习俗发生了变化,故可排除 A项。材料主要强调穿着,没有

20、体现 B项内容,所以排除 B项;从 “竞袭洋夷 ”可以分析得出,作者仍存在华夷之别,对新生事物比较反感,可推断出 C项符合题意,排除 D项;故选 C。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近代农村社会生活变迁 选举制度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重要特征之一,下列有关中外历史上 “选举 ”说法正确的是 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选举权 美国参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举产生 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 1949年新中国在普选基础上召开了一届政协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 表述正确; 表述不对,美国参议员每州两

21、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其中的 1/3; 表述正确, 表述不对,在普选基础上召开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49年中国没有实行普选;因此选 B。 考点:近现中外民主政治 中外民主政治的建设 民主政治的内容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 鬼了。 ”共产党宣言的这一论述主要表明 A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进步性和革命性 B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自身的基本矛盾 C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 D资产阶级已经堕落为毫无进步性的魔鬼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

22、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文字说明马克思肯定了资产阶级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但 “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表明资本主义自身也存在无法克服的弊病,即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自身的基本矛盾,这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所以答案:选 B; A项说法正确,但不是材料主旨的重心所在, C、 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考点: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在欧洲联合过程中戴高乐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戴高乐的 “欧洲观 ”是建立“祖国的欧洲 ”;欧洲人的欧洲,今天欧盟基本是符合戴高乐的设想,戴高乐设想的欧洲是: A邦联式

23、的欧洲 B联邦式的欧洲 C美国领导下的欧洲 D中央集权式的欧洲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B、 D 说法不正确,欧洲的各个国家是主权独立国家,所以 B、 D 项排除;C项与材料和史实不符合,戴高乐的 “欧洲观 ”对外就是抗稀美国的政治控制,排除; A项的邦联式的欧洲正好符合戴高乐设想,既走向联合,又是主权独立的国家,故选 A。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的趋势 新兴力量的崛起 戴高乐的 “欧洲观 ” 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对表中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19121945 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 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

24、准) 19121920 年 13 4 19211926 年 -4 5 1927193 6年 8 7 19371945 年 -2 45 A.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社会的巨变 B.抗战期间民族企业遭沉重打击 C.十年内战期间民族工业仍有所发展 D. 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此题是关于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脉络历史背景的理解, 19271936 年的第二次快速发展不是像第一次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君主专制统治,引起社会剧变产生的结果,而是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运动,因此 A 错误; B、 C 、 D 项表述符合史实;故选 A。 考点:近代

25、中国资本主义的的曲折发展 每个历史时段的发展状况; 原因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其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对我国建国后某个时期的评价甚高: “从经济增长的数字看, 是相当成功的,国民收入年均增长 8.9% 具有决定性加速作用 ”,但是这个成就也是有代价的,它使中国的供求关系由市场机制参与调节的基本平衡转变为国家按计划实行资源配置的 “短缺经济 ”。这一时期指的是: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改革开放初期 D中共十四大之后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从经济增长的数字看, 是相当成功的, ”“供求关系由市场机制参与调节的基本平衡转变为国家按计划实行资

26、源配置的 短缺经济 ”可以判定是 A项的一五计划时期; B项大跃进时期与 “相当成功的 ”相违背,排除; C、 D项与 “供求关系由市场机制参与调节的基本平衡转变为国家按计划实行资源配置 ”相矛盾;故选 A。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各个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成就 综合题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民主政府的本质是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的多数人绝对主权,一个多数群体必然会有权力去压制少数群体。正如有绝对权力的个体会滥用他的权力,有绝对权力的多数群体亦会如此。鉴于公民的平等状态,我们可以预见一种新的压迫形式会在民主国家中出现 ” 托克维尔美国的民主 材料

27、二 对美国历史的进一步观察表明,也许美国的开国之父们在设计美国宪法时,主导思想本来就不是 民主的最大化 ,而仅仅是 制衡最大化 。 1787年 5月,当来自 12个州的 55个代表来到费城开始为新生的美国制宪时,他们有一个共识:美国不需要一个世 袭君主制,因为不受约束的君权是暴政的源泉。但这并不等于说他们的共识是 “美国需要一个民主制 ”。这其中的区别在于,在其中很多人看来,纯粹的民主制也可能是暴政的一种;区别暴政与否的标准不在于人数,而在于 “不容分说的强制性 ”。 刘瑜民主的细节 材料三 最高法院为非民选的机构,在美国的宪政结构冲突中拥有最终的裁判权。参议院的人员每州两名,和每州的人口数量

28、不构成比例关系,其人员由各州议会指定而不是民众直接选举。 总统由每州选举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而不是由全体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万绍红共和主义与美国宪法的 主要原则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分析托克维尔担忧,美国的民主会出现 “一种新的压迫形式 ”指的是什么?( 2分) ( 2)结合材料二、三以及所学知识论证刘瑜教授对美国宪法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250字左右。 )( 10分) 答案: ( 1)形式: “多数群体必然会有权力去压迫少数群体 ”(多数暴政)( 2分) ( 2)刘瑜教授对美国宪法的观点:美国宪法追求的不是 “民主的最大化 ”而是“制衡的最大化 ”。 一等(

29、 8 10分) 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表述清楚。 二等( 5 8分): 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 0 4分): 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未引用史实; 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美国宪法追求的不是 “民主的最大化 ”而是 “制衡的最大化 ”。 美国宪法追求的不是 “民主的最大化 ”1787 年宪法中有关黑奴选举权的规定,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印第安人没有选举权。(教材);美国最高法院、参议员、总统产生方式的规定,都不是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材料三); 美国宪法追求的是 “制

30、衡的最大化 ” 确立 三权分立原则,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相互制衡;确立联邦制原则,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分权制衡;国会参众两院的制衡。(教材) 1787年宪法制定者既要防范君主制,又要避免纯粹的民主制。(材料二)。 试题分析: (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把握有效信息和分析的能力。要解答美国的民主会出现 “一种新的压迫形式 ”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托克维尔担忧,进行分析归纳,不难得出答案:,托克维尔担忧的是多数群体必然会有权力去压迫少数群体,导致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把 握有效信息和分析的能力,运用史实对历史观点进行论证的能

31、力,要结合材料二、三以及所学知识论证刘瑜教授对美国宪法的观点。首先要准确地提炼出刘瑜教授对美国宪法的观点:美国宪法追求的不是 “民主的最大化 ”而是 “制衡的最大化 ”。对此观点要学会分层论证,前一部分美国宪法追求的不是 “民主的最大化 ”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即可,如教材中 1787年宪法中有关黑奴选举权的规定,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印第安人没有选举权。材料三中美国最高法院、参议员、总统产生方式的规定,都不是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后部分美国宪法追求的是 “制衡的最大化 ”,如教 材中的确立三权分立原则,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相互制衡;确立联邦制原则,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分权制衡;国会参众两院的制衡。

32、材料二 1787年宪法制定者既要防范君主制,又要避免纯粹的民主制。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的政治制度 对美国的政治制度的认识 ( 14分)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并存,影响着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了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安排的设想。 1945年 ,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 “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 1944年,美英苏中等 44国代表参加的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

33、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把美元与黄金挂钩,规定 35美元等于一盎司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使美元享有高于其他货币的特殊地位。 当代世界史 材料三 美元的这把头号交椅坐得并不安稳, 随着美国经济的重新走强,欧盟各国的经济也得到迅猛发展,欧元从无到有,迅 速成长起来,在国际舞台上迅速占据了第二大货币的地位,成为美元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未来就只有两个选择,第一是由区域货币来充当全球货币,那么这种构想下就主要是货币区,就是说欧元会继续做大,亚元区会呼之欲出,那么这两个货币区的成长都会挤占美元区的空间 。 ” 央视经济半小时:货币战争之美元走上历史舞台 材料四 积

34、极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尊重各国和各国人民的愿望和利益。这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与利益,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 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 江泽民共同创造一个和平繁荣的新世纪 请回答: ( 1)材料一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当时为实现这一战略意图美国采取了哪些举措? (4分 ) ( 2)结合 20世纪 70年代史实说明材料三中 “美元的这把头号交椅坐得并不安稳 ”。 “欧元区的继续做大、亚元区的呼之欲出 ”产生了什么影响 (5分 ) ( 3)据材料四概括 “世界走向多极化 ”对国际关系

35、的发展有何意义?( 3分) (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在两极格局结束后所面临的发展机遇。( 2分) 答案: ( 1)战略意图:领导世界 ,攫取世界霸权。 (1分 ) 举措:实施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战后美国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布雷登森林体系,建立了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关贸总协定。 (3分 ) ( 2)说明: 70年代,布雷登森林体系解体;欧共体、日本等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挑战。 (2分 ) 影响:挤占美元区的空间,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3分 ) ( 3)意义: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36、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协调、均衡发展。( 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 4)机遇: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经济;进一步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发挥大国作用。( 2分) 试题分析: (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再现历史知识,把握有效信息的能力。要从材料归纳出美国战后的战略意图,关键抓住罗斯福的战后设想和杜鲁门总统致国会的咨的内容,可以提炼出 “领导世界,攫取世界霸权 ”是战略意图;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 知,美国当时为实现这一战略意图在多个领域都采取了措施,抓住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即可作答,具体举措如实施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战后美国建

37、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布雷登森林体系,建立了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关贸总协定等。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再现历史知识,分析的能力。要结合 20 世纪 70 年代史实说明材料三中 “美元的这把头号交椅坐得并不安稳 ”,关键要抓住 70年代两件大事情,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布雷登森林体系解体,经济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状况,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挑战;针 对 “欧元区的继续做大、亚元区的呼之欲出 ”产生的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得到挤占美元区的空间,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等影响。 (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

38、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把握有效信息和分析的能力。从材料四概括 “世界走向多极化 ”对国际关系的发展有何意义,只要对江泽民的讲话内容进行提炼归纳,即可得到意义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协调、均衡发展等。 (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 信息的能力,再现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分析的问题能力。两极格局结束后,中国既会迎来机遇,又会面临着挑战,如何运用机遇发展经济,如何规避挑战,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题中要求谈谈中国在两极格局结束后所面临的发展机遇,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解答,机遇具体有: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经

39、济,进一步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发挥大国作用。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美苏争霸 冷战政策;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新兴力量的崛起 西欧、日本的崛起;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意义;当今世界经济 的全球化趋势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布雷登森林体系;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的全球化的世界 发展机遇 ( 14分)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现摘录其中的部分展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展览一 中外思想集锦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卢梭社会契约论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

40、,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 “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 1)展览一中的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从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两方面谈谈这两种思想的不同之处。 (6分 ) 展览二 中外文学荟萃 ( 2)下表是展览中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 (2分 ) 书名 项目 清朝红楼梦 意大利十日谈 时代特征 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政治黑暗;资

41、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思想文化上的专制统治。 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宗教束缚。 主要思想 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展览三 中外名画欣赏 ( 3)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 “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 ”这是艺术鉴赏的基本要求,请你欣赏展览三中上述两幅名画,分别写出这两幅名画的作者、艺术风格或流派。 (4分 ) ( 4)通过以上对人类不同文明的探究,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结论? (2分 ) 答案: ( 1)共同之处: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的倡导民主思想。( 2分) 不同之处: 阶级属性:法国的卢梭

42、等人属于资产阶级思想家;中国的黄宗羲等人仍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2分) 历史作用:法国的启蒙运动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并没有打破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也没能引发一场社会革命。( 2 分) ( 2)主要思想:描写了封建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深刻地揭露和批判明清封建制度的衰落。( 2分) ( 3)图 1:北宋画家张择端,现实主义城市风俗画。 图 2:意大利画家达 芬奇,具有强烈人 文主义精神的绘画作品。( 4分) ( 4)结论:东西方文明都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在对待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问题上,要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在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问题

43、上,要坚持传承与创新的态度;要把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吸纳优秀的外来文化相结合等。 (2分,任答其中 2点即可得 2分,只要言之有理,也可。 ) 试题分析: (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把握有效信息和比较分析的能力。要归纳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的问题和从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两方面归纳这两种思想的不同之处,关键把握二者大的时代背景,可得出二者共同之处是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的倡导民主思想;不同之处:阶级属性方面,法国的卢梭等人属于资产阶级思想家,中国的黄宗羲等人仍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历史作用方面,法国的启蒙运动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并没有

44、打破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也没能引发一场社会革命。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 确解读图表材料信息的能力,把握有效信息,并利用已有信息和所学知识推导历史结论的能力。题问中表格是展览中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要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表格要补全清朝红楼梦的主要思想,利用所学知识即可得解,具体为描写了封建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深刻地揭露和批判明清封建制度的衰落。 (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画材料信息的能力,把握有效信息,利用已有信息和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问中要求通过欣赏展览三中的两幅名画,分别写出这两幅名画的作者、艺术风格或流派。根据图画,依据所学 知识即可得

45、解答,图 1的作者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现实主义城市风俗画,图 2作者是意大利画家达 芬奇,具有强烈人文主义精神的绘画作品。 (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把握有效信息,利用已有信息和所学知识推导历史结论的能力,通过上述材料对人类不同文明的探究,从中可归纳出如文明对人类历史的进步的促进作用,在对待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问题上,要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在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问题上,要坚持传承与创新的态度,要把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吸纳优秀的外来文化相结合等。 考点:中国传 统文化主流文化思想的演变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黄宗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专制下

46、的启蒙 卢梭;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中国古典文化的时代特色 小说;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中国古代艺术 北宋画家张择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神权下自我 意大利画家达 芬奇 【改革】 改革是推动民族进步、国家富强、社会稳定的不竭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10分) 材料一 梭伦颁布的第一条法令就是 “解负令 ”。根据这个法令,平民所欠的各种债务一律废除;禁止在放债时以债户的人身作抵押,废除债务奴隶制;由国家赎回因负债而被卖 到外邦为奴的人。梭伦还对公民的财产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等,并按照财产等级规定相应的政治权利。这些新的法令还包括:设立四百人会议;修改死刑法;其他鼓励手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措施。

47、 希腊罗马名人传 材料二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 “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 苏联史 材料三 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 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材料四 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二,说出梭伦和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各自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