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西省吉水中学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33930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5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江西省吉水中学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4届江西省吉水中学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4届江西省吉水中学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4届江西省吉水中学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4届江西省吉水中学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江西省吉水中学高三 10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管仲说: “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半屈;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 ”这实际上反映了春秋时期 A深刻反思了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 B认识到统一军事指挥权的重要性 C国家要掌握全国的财政大权 D意识到建立中央集权制的重要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这段话阐述的核心是 “利出一孔 ”。福禄赏赐、物质条件等谓之利;孔,源于铜钱的小孔,后喻为途径。其表达的思想是国家采用政治经济法律等手段垄断全国所有资源,并控制了社会财富的分配,集所有 “利 ”于一身,国民要生存和发展,就得仰仗于国家的施予。这是统治

2、者统治国家的有效手段,并能随心所欲地支配治下的民众。所以应该选择 D,这样就可以包括 BC 项的意思了。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经济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经济活动要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在 1929年的经济危机中各 国都采取了一些体现经济民族主义的措施。罗斯福新政中最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C以工代赈扭转危局 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经济民族主义是指国家采用的对外贸易保护主义,结合史实可知罗斯福新政时期实行的美元贬值具有此项特征,答案

3、:选 B, A C D三项不具有题意要求中的特征。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20世纪 30年代,苏联的 “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 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 ”(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做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基本上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 B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 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D形成了僵硬的体制和集中的模式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符合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的理解的应该是人民生活方面,符合要求的是 B 项。 A 项表述错误,

4、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CD两项时间不符。 考 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特点。 全球通史指出: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 20世纪 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 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 ”这段材料中 “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 ”的寓意是 A世界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B两极格局已被打破 C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已经形成 D世 界格局已形成 “一超多强 ” 答案: A

5、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材料,实际是在说明欧洲和中国的崛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两级格局正在向多元化转变, B项结论错误,材料所描述的时间段两级格局还没有被多极格局取代。并且题干也没有强调 “一超多强 ”的趋势,排除 D。题干没有说到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故排除 D,答案: 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多极化趋势出现。 朱子语类中说: “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在此 ,朱熹 A重申君臣父子等级观念 B强调理学的社会功能 C关注社会秩序的稳定 D强调道德纲常即天理 答案: 试题分

6、析:材料提到了君臣父子,而且说君臣父子各有其理,但没有重申等级观念,也没有强调理学的社会功能,更没有关注社会稳定,而是重在说 “莫非一理之流行 ”,所以选项 D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天理。 明朝有学者言: “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 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 ”以上言论 A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B否定了君主制度 C强调对民意的尊重 D主张建立法治社会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大意是说,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百姓认为“之所是 ”君主和大臣都不能 “矫之以为非 ”, 百姓认为 “之所非 ” 君主和大

7、臣都不能 “矫之以为是 ”,故选 D。 A项错误,中国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是在十九世纪末期; B项错误,材料中明显可以看出作者主张保留君主; D项错误,主张建立法治社会是在近代才出现的。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对民意的尊重。 2012年暑期电影画皮 讲了西汉和亲的故事,下图是 电影中一捉妖大师的妖典手册,对此手册描述正确的是 A书影中的字体是楷书 B可能采用了活字印刷技术印制 C此手册采用的是 “蔡侯纸 ” D手册中的绘画能够达到 “写意传神 ”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西汉和亲 ”,四个选项中必须符合 “西汉 ” 才是正确选项,秦汉时期的绘画

8、特点是 “写意传神 ”,故选 D 项。 A 项出现在魏晋,B 项出现在北宋, C 项出现在东汉,皆排除。答案:为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书画的发展。 1865年,赫德在进呈给清政府的局外旁观论中说道: “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精通,使之出仕,而于人所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 ”赫德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近代中国 A传统教育与安邦治国脱节 B倡导学习西方科技文化 C官员的执政能力普遍薄弱 D洋务运动缺乏人才资源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通经原为致用 ”

9、“而于人所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 ”说明了晚清士大夫并未能将读书和社会实践应用紧密结合, “经世致用 ”思想并未能在士大夫阶层产生积极的实践效果,传统教育与安邦治国理念相脱节,所以答案:选 D, A B 两项材料无法体现, C项说法正确但并非实质问题。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弗洛姆深刻地指出, “19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 20世纪的问题是人死了。 ”你认 为以下哪种理解正确 ( ) A 19世纪宗教信仰不存在了, 20世纪人们因缺少信仰而失去人生意义 B 19世纪人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20

10、世纪人类陷入信仰危机和精神困境 C 19世纪强调人的价值, 20世纪人类面临传染病、灾难和污染的威胁 D 19世纪科学快速发展, 20世纪科学面对伦理道德的巨大挑战 答案: B 试题分析: 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因此说 “上帝死了 ”。 20世纪以来,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使人类陷入信仰危机和精神困境,因此说 “人死了 ”。故选 B。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进化论 进化论产生的意义。 康德说: “有两种东西,我们愈经常持久的

11、思索,他就会使我们的心灵充满日新月异和与日俱增的景仰和敬畏之心。那就是: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这 “两种东西 ”体现的思想是 A星空与道德 B平等与博爱 C自由与理性 D知识与美德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 “两种东西 ”应该是 “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意思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即是自然,而头顶的星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在自然中是自由的,自由是人们内心精神的一种归属感,也是由自己心中的道德法则所判断(即理性),故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自由与理性。 某历史学家指出: “一个世纪以前,工业革命将大批劳动力吸引到大机器和能源所在地 工厂里面。

12、今天,相反的趋势在进行当中,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 ”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内燃机和现代交 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 B电话、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C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D电影、电视的出现和影视艺术的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能力。由材料中 “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 ”可知,该现象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时间、空间的界限,符合互联网的影响,故选 C。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 网络技术。 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 “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

13、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 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该评语体现出泰戈尔的作品 A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精神 B代表了东方文学的最高水平 C体现了东西文化的融合 D反映了民族独立的迫切要求 答案: C 试题分析:泰戈尔是印度作家,即代表东方文化,其 “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说明他的作品体现了东西文化的融合,故选 C。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泰戈尔。 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土改后农民分配土地 公社社员在集体劳动 领取

14、生产承包合同书 A保护了农民利益 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改变了经营方式 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图 1反映的是农村中的土地改革,图 2是 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图 3是 1978年之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本题考查的是其共性,可用排除法解答。 B、 D两项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不符,该运动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人民公社化运动并未保护农民利益,故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的实践 建国以来生产关系的调整或变革。 盛世危言指出: “ 置之,灾民流离困苦情形宛然心目。作奸犯科者,明正典刑, 中历历

15、详述,见之者胆落气沮,不敢恣意横行,自有 ,(士君子)足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 。 ”郑观应在此盛赞的是 A修筑铁路 B创办报刊 C放映电影 D开通电话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信息 “足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 ” 可知是对报纸功能的描述。郑观应是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出生于在十九世纪中期,根据题干中“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 ”的描述,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应选 B 项。C 项在二十世纪初期出现, D电话不满足 “知天下之事 ”的描述。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发展 报刊。 读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在 颁布推恩令 B明成祖在 设立内阁 C 和 先后是

16、两宋的都城 D 是周公旦的封地 答案: B 试题分析:汉武帝应该是在都城长安颁布的推恩令,从方位来看,长安应该在洛阳的西面,而 在洛阳的东面,所以 错误,排除 A 项;周公旦的封地在周(今陕西省宝鸡),故排除 D; 对应的城市分别是河南开封和浙江杭州,这正好是两宋的都城,故排除 C; 是北京,明成祖时已经将都城迁到了北京,故答案:选择 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成祖设立内阁制。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 后来朝民主化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

17、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当时, “政治民主化 ”体现在权利分配标准发生的变化,即 A扩大民主权利 B打破贵族世袭特权 C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 D实现雅典民主政治 答案: C 试题分析: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 “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反映的是梭伦改革时代的民主,所以其政治权利分配是以财产取代血缘的分配方式,故选 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梭伦改革。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 “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 帝国主义侵略 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

18、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 半殖民地 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 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 ”在该 “趋势 ”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 “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 ”是指鸦片战争发生的时代背景,即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在展开,所以从此角度出发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工业近代化进程提供了必要条件,所以答案:选 D

19、, A B两项是从阶级斗争史观得出的结论, C项是从文明史观得出的结论。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 小农 手工业生产方式 ,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 ”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C 试 题分析:从材料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 ”可以看

20、出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 ,马关条约反映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故选 C。AB项还只是商品输出阶段; D项在马关条约后。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马关条约。 恩格斯曾在某运动周年纪念的贺信中写道 “男女公民们,自从巴黎人民举起了红旗,同时向飘扬在凡尔赛的法国三色旗和飘扬在普鲁士人占领的炮台上的德国三色旗发出挑战以来 ,到今天已经过去 21年了 ”,从这封信中我们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运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B这封信是写给巴黎公社周年纪念的贺信 C运动担负着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任务 D运动中

21、体现了巴黎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题干材料可知,巴黎公社反对的是法国三色旗代表的资产阶级和德国三色旗代表的普鲁士入侵者,因此 CD正确;由 “巴黎人民举起了红旗 ”、“到今天已经过去 21年了 ”可知 B对;故选 A,因为次材料没有体现 A。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运动。 “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 !”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对当时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并没有根本性变化 B反

22、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 C文化大革命 “极左 ”思潮在外交领域有所反映 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了 70年代的两个重大外交历史事件,即是尼克枪访华与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再结合两条语录的含义与对象美国来分析,及其 70年代的国内背景, ABC项说法与史实相符,排除; D项 “权宜之计 ”说法错误,故 D项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重返联合国的意义;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尼克松访华。 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 德斯坦宣称: “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

23、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 ”其意图在于 A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的欧洲 B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 C重新确立欧洲的国际中心地位 D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信息可知,法国政治家的态度既不要过分反对美国也不要受美国控制,双方应该建立平等的关系,故选 B 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西欧和美国的关系。 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 “一点也不越过去说 ”。下表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 1918年在成都和 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类别

24、成都( %) 北京( %) 衣食住宿 68 23 书籍教育 23 32 娱乐享受 9 45 成都() 北京() 衣食住宿 68 23 书籍教育 23 32 娱乐享受 9 45 A. 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 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答案: C 试题分析: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只能根据材料说话,而不能从材料推定其他材料中没有的东西。根据题中所给图表材料可以直接得出吴虞在北京消费结构发生变化,而不能直接得出其他结论,故应选择 C 项。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消费结构的变化。 日野开兰郎在唐宋

25、时期商人组合 “行 ”的再探讨二中写道: “以坊市对立为特征,而官僚与市籍市人聚居的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郡县城市,让位于一种新型的称为 城郭户 雕居民聚居的、附有城厢工商区的新型封建城市。 ”这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A古代城与市尚未完全结合 B城市的政治职能逐步增强 C市民身份、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 D城市的商业职能逐步增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理解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的城依托市发展,由唐代受市坊分开的限制到宋代打破市坊限制的新型城市,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政治功能占主导的城市向商业职能为主的城市转变,故 D项符合题意。 A、 C 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B 项说法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26、 城市职能的转变。 为了避免各家竟相降价揽载的 “自杀性竞争 ”, 1878 1884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三次达成协议 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水路运输费用)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对此理解 正确的是 A招商局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外商的认可 B其争 “利 ”思想一开始就是不现实的 C其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驱逐外国侵略势力 D与外商相互勾结,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答案: A 试题分析:为解决军用企业的经费问题,洋务派又创办了民用企业。这些民用企业由于实力较强,对外商企业构成一定的竞争局面,外商不得不与之协商利益关系,达成一定的协议,使之在这些行

27、业占有一席之地。故应选 A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轮船招商局。 荣氏兄弟与友人 1902年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起家 1912 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 “面粉大王 ”和 “面棉纱大王 ”。据材料分析,荣氏企业发展的特点不包括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迅速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企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D主要集中于面粉、纺织等轻工业 答案: B 试题分析:选项中的 ACD由材料中的 “1912年后 成为

28、名震工商业界的 面粉大王 和 面棉纱大王 ”、 “在上海、无锡、汉 口开设 ”、 “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 ”可知是正确的; B不是其特点而是原因,故符合题意。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综合题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在重建法国政体的过程中, 国内大多数人士主张恢复第三共和国的体制,但是戴高乐主张实行彻底的改革。他认为,战后法国的伟大抱负应是恢复 “大国地位 ”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建立一种能保证 “国家的持续性,政权机关的稳定性,政府行动的有效性 ”的新体制 大战结束初期,世人刚刚摆脱法西斯暴政的

29、奴役和威胁,普遍向往民主和分权。同时,法国的重建需要得到美国的扶持和援助,戴高乐一贯坚持独立自主, 显然不是担任政府首脑的合适人选。因此,不仅戴高乐于 1946年愤然辞职,同年 10月通过的第四共和国宪法也全然没有接受他的政治主张。第四共和国基本上延续了第三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国家实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总统不掌握实权 在最基本的政治体制问题上,政局不稳的局面非常突出,内阁走马灯似地更迭,短短的 12年中更换了 21届政府,其中最长的不过一年多,最短的仅 2天。 1958年 ,法国出现统治危机, 戴高乐以改革政治体制为先决条件,于同年6月 1日出任政府总理。 1958年 9月 28日,新宪法获得公民

30、投票的批准, 10月 5日,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宣告成立。第五共和国实行一种半议会制半总统制的共和政体,最大的特点是最高权力由议会转到总统手中,总统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以总统为首的行政权力得到空前加强。 1958 年 12月,戴高乐当选为法国总统。法国政治体制的变革,既是法国国内外形势变化的产物,也反映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需要适度强化行政权力以有效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客观要求。 摘自王斯德主编 世界通史 20 世纪的世界史 (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法兰西从第四共和国到第五共和国政体的变化及原因( 10分) ( 2)从历史根源的角度,你怎么看待法兰西第三、第四共和国的弱化总统权力、强调议会主权的特点

31、?( 5分) 答案: ( 1)变化:由议会制共和国( 1分)发展为半议会制半总统制的共和政体(国家权力中心由议会转到总统)( 1分)原因:戴高乐想要恢复法国大国地位;第四共和国政府更迭频繁(政局不稳); 1958年出现统治危机;资产阶级强化行政权力以有效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客观要求。(每点 2分,共 8分) ( 2)根源: 出于对波旁王朝君主制和拿破仑时期帝制形成的 “个人权力 ”的不信任( 1分);出于对法西斯暴政的恐惧和防范战争悲剧重演的考虑,民众普遍向往民主和分权( 4分)。 试题分析:( 1)变化:由材料中的 “第四共和国基本上延续了第三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国家实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总统不

32、掌握实权 ”和 “第五共和国实行一种半议会制半总统制的共和政体,最大的特点是最高权力由议会转到总统手中,总统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就可以得出答案:。原因:也应该根据材料来回答。由材料中的 “他认为,战后法国的伟大抱负应是恢复 大国地位 ”、 “政局不稳的局面 非常突出, 最短的仅 2天 ”、 “1958年,法国出现统治危机 ”、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需要适度强化行政权力以有效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客观要求 ”可以得出答案:。 (2)这一题要求从历史根源的角度回答,这是关键信息。所以要弄清题目中的“法兰西第三、第四共和国的弱化总统权力、强调议会主权 ”根本上是想限制个人权力,说明在历史上有个人权力过

33、大或者专制独裁现象的发生,只要从这个角度出发就不难得出答案:了。材料中的 “大战结束初期,世人刚刚摆脱法西斯暴政的奴役和威胁,普遍向往民主和分权 ”应该是个有效信息,还应该从法国历史发展的 过程中去思考类似现象,比如拿破仑时期的帝制和之前君主专制时期的表现,也是根源之一。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法国政体改革 法国第四共和国与第五共和国的政体变化(课标外)。 ( 11分) 2011年 10月,随着美国苹果公司 CEO 史蒂夫 乔布斯的离世。一句网络帖子迅速走红: “上帝有三个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被乔布斯咬了一口,并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看世界的方式。 ” 材料一 在自然哲学的数学

34、原理的序言里,牛顿写道:理性力学应当是研究任何力所引起的运动和产生任何运动的力的科学。因此,本书被命名为自然哲 学的数学原理。 因为,自然哲学的一切难题都涉及通过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自然力,再通过这些自然力来解释其他现象。 材料二 爱因斯坦与牛顿的对话 (虚拟 ) 爱因斯坦:你真伟大,你建立了牛顿力学框架体系,相对论中存在的问题都被你指了出来。 牛顿:你比我更伟大,相对论在许多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和量子力学一起,已成为近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包容了我的三条运动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 爱因斯坦:你我的理论都有瑕疵。 牛顿:哪有十全十美的理论,大家不用我们的理论,他们没有别的理论可用,圣人

35、、神仙也要犯错误,你我都是凡人,你我的身躯已经溶入了自然界,但是,你我的灵魂还留在人间。 毛民义:相对论网站 材料三 “科学 ”一词起源于中国古汉语,原意为 “科举之学 ”。到近代日本翻译西方著作,翻译英文 science的时候,引用了中国古汉语的 “科学 ”一词,意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和学问。到了 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 “科学 ”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 “科学 ”二字。此后, “科学 ”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百度名片 (1)材料一中被 “砸醒 ”后的牛顿的伟大发现是什么? (1分 )牛顿的 “众多发现 ”在人类文明史上产生了什么巨大的历史作用?( 2分) (2)根

36、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力学体系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关系。( 2分)他们留给人类的 “灵魂 ”是什么?( 1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述近代意义的 “科学 ”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5分) 答案: ( 1)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作用: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促进了近代物理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工业革命的开展与启蒙运动的兴起。( 3分) ( 2)关系:牛顿力学反映物 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相对论反映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相对论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灵魂:科学探究精神。( 4分) ( 3)作用:政治:进化论成为推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思想武器;经济:运用西

37、方先进科技,发展近代工业,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思想:民主、科学的口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诉求。 试题分析:( 1)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中的苹果 “砸醒了牛顿 ”和所学牛顿的科学成果 “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 ”不难得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来回答即可,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标志着近代自然 科学的形成;促进了思想解放。 (2)第一小问注意 “关系 ”之类的问题,常见的回答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因果关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否定关系等;然后结合牛顿力学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内容即可回答。回第二小问注意结合所学和材料信息,科学家的成果总有不足,但是科学探究

38、精神是值得人们称颂的。这那些 “伟大的、会改变历史的事情 ”。 ( 3)注意审题:题目要求 “简述近代意义的 科学 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所以需要结合所学近代中国的历史知识来回答。根据所学可以知道,近代意义的 “科学 ”在近代中国的政 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都发挥过积极作用,从这三个角度不难得出答案:。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作用;现代科学技术 相对论和量子论 相对论与牛顿力学体系的关系;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进化论的影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工业的发展;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39、民主、科学的口号。 (13分)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区域,在文明进程中起着重大作用。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自宋朝开始的 “中古都市化革命 ”取消了每一个县只许设一个市 场的限制, 官市制度终于崩溃,有些城市快速扩大,并在城门外出现商业区。 发展到明清时期,出现许多大专业市镇,从事于米粮或手工业品之贸易。这一发展当然与长江下游地区的农业逐渐商业化有密切关系。长江下游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棉货与丝货产区。江南地区有 52 个棉货专业市镇, 25 个丝货专业市镇,13个米粮专业市镇。这些市镇都分布在太湖附近及长江三角洲一带。只有一个镇一南汇县周浦镇,既属棉货专业又属米粮专业。换言之,其他的 89

40、个市镇都只专业一项主要产品。 摘编自刘翠溶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地区都市化之发展与人口特征 (1)依据材料一分析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地区市镇化的原因和特点。( 4分) 材料二 英国城镇人口变化及下议院议员构成变化情况 图 1 图 2 (2)材料二反映了英国社会发生哪些变化?简要说明上述变化的原因。( 5分) 材料三 图 3是晚清时期上海城市一隅。原图中有这样的文字介绍: “江海北关(注:专司外洋各国商务)设在沪北英租界黄浦滩上,规模宏敞,轮 J聿新。近日新造钟塔一座, 立 中央,高耸霄汉,并向外洋购运大钟安设其上 夜间则燃点电气灯,照耀如昼。 ” 图 3 (3)依据材料三描述晚清时期上海城市风貌。对此你

41、有何认识? ( 4分) 答案: ( 1)原因:宋代以来官府放宽对城市商业的管理。明清时期农业商品化。 (2 分 ) 特点:市镇专业化程度高,分布密集。 (2分 ) ( 2)变化: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迅速增长;下议院中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议员数量增加。 (2分 ) 原因: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增强,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1832年议会改革,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 (3分 ) (3)风貌:上海分布着外国租界;设有海关;出现西式建筑,引进西方巨钟;有电灯照明和西式马车,行人多穿着中式服装。 (3分,答到 3点即可 ) 认识:中 国近代城市发展受西方影响,中西文化和生活方

42、式并存。 (1分 ) 试题分析:( 1)原因:由材料一中的 “宋朝开始的 中古都市化革命 取消了每一个县只许设一个市场的限制 ”和 “这一发展当然与长江下游地区的农业逐渐商业化有密切关系 ”可以得出答案:。特点:由 “出现许多大专业市镇 ”、 “江南地区有 52个棉货专业市镇, 25个丝货专业市镇, 13个米粮专业市镇 ”可以得出答案:。 ( 2)变化:因为这是英国城镇人口变化及下议院议员构成变化情况图,所以变化应该从这两方面得出。结合图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迅速增长;下议院中代 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议员数量增加。原因:结合图示所给的时间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英国工业革命最终完成,再

43、结合政治领域里的 1832年议会改革就可以分析出原因来。 ( 3)风貌:由材料三中的文字材料中 “设在沪北英租界 ”、 “江海北关(注:专司外洋各国商务) ”、 “间则燃点电气灯,照耀如昼 ”、 “并向外洋购运大钟安设其上 ”可以得出 “上海分布着外国租界,设有海关,引进西方巨钟,有电灯照明 ”等,结合图片可以看出 “出现西式建筑,有西式马车,行人多穿着中式服装 ”等。认识:由上述答案: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受西方影响,中 西文化和生活方式并存。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朝商业市镇的发展;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32年议会改革;新航路的开辟

44、、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上海的变化。 ( 11 分)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治体制体现了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君臣地位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趋势对国家决策机制产生的影响。( 4分) 材料二 1933年 5月 17日,工业复兴法案提交国会。众议院仅作了个别补充,便在一个星期后以 325票对 76票通过了该议案,虽然个别议员对法案的卡特尔化(注:垄断性企业联合)倾向不满意,而更多的一些议员则不喜欢法案赋予总统和行政当局的独裁式的发放许可证的权

45、力。 6 月 13日,在罗斯福总统的敦促下,参议院终于以 46票比 39票的接近票数通过,法案立即被送交总统签署。 1935 年 5月 27日,最高法院在审理 “谢克特兄弟家禽公司诉合众国 ”案中,以全体一致的判决,裁定国家工业复兴法违宪,从而宣判了该法的死刑。 胡国成塑造美国现代 经济制度之路 ( 2)材料二体现了美国政治生活的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与中国古代政体的根本不同。( 4分) 材料三 1953年 1月毛泽东亲自挂帅,领导中共中央宪法起草小组进行宪法草案初稿的起草工作。 1954年 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一致通过宪法草案并正式公布,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在随后的两个多

46、月里,全国各界共有一亿五千多万人参加了宪法的讨论,又提出许多修改和补充意见。 1954年 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 1197票赞成,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据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历届会议资料整理 (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备哪些特点?( 3分) 答案: ( 1)变化:君臣之间的等级尊卑愈演烈(或皇帝的威权越来越高,官僚地位不断下降)。( 2分) 影响: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可能提高决策效率;但强化了君主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决策失误。( 2分) ( 2)原则:三权分立;( 2分)不同:民主与专制。( 2分) ( 3)特点:中共领

47、导;人民民主;民主集中。( 3分) 试题分析:( 1)从图片很容易的可以看出古代君臣关系呈现出君主的权力逐渐加强,君主地位逐渐提高、臣 子的地位不断地下降的过程。君主专制的加强,对我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方面个人决策能够提高效率,但是另一个方面,却容易造成决策错误。 ( 2)原则:国家工业复兴法的命运体现了美国国家政治中,行政、立法、司法三权相互制约的特点。在出台时,正当危机的局面,行政权力得到很大的增强,通过了该法案,但是随着工业形势的好转,最高法院又通过了该法案违宪的裁决。根本不同:应该从两个国家政体的性质角度考虑回答。 ( 3)从材料 “领导中共中央宪法起草小组进行宪法草案初稿的起草工作 ”可以看出我国宪法的制定,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的 中共领导的特点; “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 ”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 1197票赞成,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体现了民主集中的特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的影响;欧美代议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