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东周以前, “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 ”;而在孟子一书中百姓一词共出现了十九次,而其中只有一次是指贵族,其他十八次均指平民布衣。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贵族逐渐平民化 B姓氏逐渐普及化 C宗法制逐渐瓦解 D社会逐渐平等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百姓一词含义在东周前后的变化;东周以前,百姓多指贵族、帝族;东周后,百姓多指平民布衣;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宗法制的逐渐瓦解;故选 C。 A项只是材料反映的现象; B、 D两项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路德一再激烈攻
2、击理性,以圣经的名义斥责哥白尼,他坦率承认,以理性的观点来看,基督教的许多预料推测都是荒谬的;加尔文宣扬人类开初生来就是道德上无力的,而先定论的教义似乎有意要使人类的一切努力归于无效。上述材料表明 A新教与罗马天主教别无二致 B科学与宗教信仰水火难相容 C宗教改革结果以失败而告终 D改革后的宗教坚持信仰至上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以理性的观点来看,基督教的许多预料推测都是荒谬的; ”、 “先定论的教义似乎有意要使人类的一切努力归于无效 ”,可以反映出科学与宗教信仰是水火难相容,故选 B。 A、 C两项说法错误;宗教一直是一种信仰,故 D说法与材料中无法体现。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科
3、学与宗教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下表是 1843年英国不同地区和不同职业人员死亡的平均年龄统计表,这说明当时英国政府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是 地区 地名 士绅 /专业人员 农民 /商人 工人 /技工 农村 地区 拉特兰 52 41 38 巴斯 55 37 25 工业区 利兹 44 27 19 曼彻斯特 38 20 17 A调整城乡经济结构 B改善工业生产环境 C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D调整工业生产布局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表中的数据显示,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工业区,工人的平均死亡年龄都比其他行业的人较低;而在工业区,不论是哪个行业的人平均死亡年龄都比农村地区要低。这反映了英国政府迫切需要改善工业生产环境。
4、故选 B。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1875年法国制宪会议讨论宪法草案时各派争执不休,共和派议员瓦隆提出一项修正案: “为了选举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一个国民议会,选举以绝对多数进行,总统任期 7年,可以连选连任。 ”该修正案以 353: 352票获得通过,以迂回的方式肯定了共和制度。这反映了 A共和政体是妥协的产物 B各派别间有斗争有合作 C共和派内部的团结合作 D共和制度最终得以巩固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法国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是在国民议会中以一票的优势确立的,且总统的任期比较长,可以连选连任;这说明共和政体是妥协的产物。故选 A。
5、 B、 C说法错误;这说明共和制度仍需坚持不懈的斗争。故 D说法错误。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785年宪法 罗马法规定,法定继承不得和遗嘱继承并用。凡遗嘱有效时,就不适用法定继承。只有在死者生前没有立遗嘱,或者所立遗嘱不合法律规定,或者遗嘱上所指定的继承人已经先于遗嘱人死亡或拒绝继承时,才可按法定继承办理。这一规定 A有效地维护了私有财产 B完善了遗产继承的制度 C带有一定的习惯法痕迹 D体现了遗嘱继承的优越性 答案 : B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对财产继承的规定有两种: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罗马法明确规定了各种情况
6、下的该如何使用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故这反映了罗马法完善了遗产继承的制度。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对罗马法的评价 20世纪 80年代,一外国记者提问李鹏总理:本届政治局中有许多都是留苏学生,这种构成会不会对中国外交的倾向性产生影响。总理回答:照记者的逻辑,我们现在大量青年人在美国学习,将来的领导层是不是就要形成一个 “亲美派 ”。这一回答说明了 A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B中国实行全方位 的无敌国外交 C美苏两国均不是中国的盟友国 D两极格局下没有中间道路选择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中李鹏总理的回答表明中国外交不会出现倾向性,意味着中国实行全方位的无敌国外交。故选 B
7、。 A项与材料内容无关; C、 D两项对材料理解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时期的外交 不结盟政策 在 20世纪 50年代编制的国民经济草案中出现了 “三本帐现象 ”。 “中央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这一本公布;第二本是期成的计划,这一本不公布。地方也有两本账。地方的第一本就是中央的第二本,这在地方是必成的;第二本在地方是期成的。评比以中央的第二本账为标准。 ”这一现象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国民经济的构成 C加快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D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失衡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三本帐现象 ”反映了中央和地方在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出现 “左 ”倾错误;依据所
8、学知识, 20世纪 50年代,为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运动,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衡。故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1947年上海总计有报纸 96种。 1949年 5月上海解放后,领取申请登记表希望继续出版和想要办报纸者虽有 43家,最后只批准了 14家,其中属于公众性报纸的只有 10种,到 7月时发行超过两万份的只有 6种。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新闻消息来源单一 B舆论宣传渠道收紧 C人口结构发生变化 D百废待兴纸张短缺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 “领取申请登
9、记表希望继续出版和想要办报纸者虽有43家,最后只批准了 14家, ”,从中可以看出造成材料中的状况出现的原因是舆论宣传渠道收紧。故选 B。其他三项均与材料状况无关。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发展 报纸 1924年国民党 “一大 ”发表的宣言,虽重申了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但明确表示了否定 “天赋人权 ”的平等自由说,强调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及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 这表明在 当时的国民党看来 A西方的天赋人权说不适合中国 B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更为先进 C反帝反军阀是给予民权的
10、前提 D民族危机依旧影响民主的实现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否定天赋人权,强调反对帝国主义的人及团体才享有一切自由权利;这表明反帝反军阀是给予民权的前提,故选 C。 A、 B两项说法与材料不符; 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终晚清之世,国史馆于大臣出任军机处、内阁、部院、疆吏者皆立年表,而于任事总理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国史馆的这种偏好 从本质上说明 A传统的史家观念几无更新 B旧有的官僚体系仍为主流 C总理衙门的官员低人一等 D晚清近代化进程步履维艰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总理衙门是专门负责外洋事务的机构;材
11、料中晚清时期的国史馆对于出任事总理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看出传统的中华夷狄的史家观念几无更新,其本质反映了晚清近代化进程步履维艰。故选 D。 A、 B两项属于对现象的描述; C项说法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地主阶级 对外国资本主义的认识 宋代产生了中国绘画中最好的山水画,画家从细小的一只鸟、一朵花开始,最后扩大成为对宇宙自然全面的观察研究。与宋代这一绘画风格密切相关的是 A理学思想兴盛 B商品经济发展 C市民阶层兴起 D政治上重文轻武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从细小的一只鸟、一朵花开始,最后扩大成为对宇宙自然全面的观察研究 ”,体现了理学家主张的格物致知的思想;故选 A
12、。其他三项均与材料无关。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 大清律例规定: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 ,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这一规定使得原本集中的土地化整为零,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源在于 A大户人家人口繁多 B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C世家大族纠纷不断 D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清朝时期对土地家产的分配,不分嫡庶子男,一律均分,使集中的土地化整为零。这一变化的根源要从社会经济基础中找,依据所学知识,封建社会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土地制度 封建土地私有制 综合题 ( 15分)【 2
13、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罗斯福总统、蒋委员长、丘吉尔首相、偕同各该国军事与外交顾问人员,在北非举行会议,业已完毕,兹发表概括之声明如下: 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
14、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根据以上所认定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联合国目标相一致,我三大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之无条件投降。 ( 1)上述材料出自何处?概括该声明发表的背景。( 6分) (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声明的历史意义。( 9分) 答案: ( 1)开罗宣言( 2分) 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出现转折,盟国之间合作日益密切( 4分) ( 2)意义:开罗宣言表达了同盟国打 败日本军国主义的坚定决心;明确了武力掠夺别国领土的非法性、无效性;奠定了二战后整个亚太地区的领土安排和国际秩序建立的基础。( 9分)
15、 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中的 “罗斯福总统、蒋委员长、丘吉尔首相、偕同各该国军事与外交顾问人员,在北非举行会议,业已完毕,兹发表概括之声明如下 ”等关键句可以得出其出自开罗宣言;该声明发表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出现转折,盟国之间合作日益密切。 ( 2)依据材料中的 “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 ”、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 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 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并结合所学知识,开罗宣言表达了同盟国打败日本军国主义的坚定决心;明确了武力掠夺别国领土的非法性、无效性;奠定
16、了二战后整个亚太地区的领土安排和国际秩序建立的基础。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法国在大革命后,国家精英以大革命代表的普世价值即 “自由、平等、博爱 ”作为界定法国国民的标准。任何生于法国,或是移居法国并认同这一普世价值者, 均可成为法国人。这便是公民民族主义的原型。 同时期德语精英的民族主义运动,尝试将分散于欧洲各处的德语社群聚合起来,建构统一的新民族国家。在此脉络下,德国民族主义者即发展出以血统为标准的种族民族主义观:只要父母是德国人,无论你生在何方,都是德国人;反之,若父母不是德国人,就算你生在德
17、国境内,也不是德国人。 材料二 19世纪末,部分德国知识分子企图建立一个比较开放的、以文化为标准的德国认同,即不论血缘,只要同化成讲德语和信奉新教便能成为德国人。但当时很多波兰农民移居到德国东部,在政府与民间的多番尝试下,仍坚持讲 波语和维持天主教信仰,结果导致德国知识精英放弃同化东部移民,甚至支持驱赶波兰移民,回到以血缘定义身分的封闭民族认同。 以上材料均摘自罗杰斯 布鲁贝克在法国和德国的公民身份和国家地位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德两国形成不同国民身份认证的原因。( 8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国民身份认证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7分) 答案: ( 1
18、)法国:处于大革命期间,为了加强革命的力量,国民身份的认证以是否认同革命理念为标准。( 4分) 德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为了完成德国的统一,因而更 加注重血缘。( 4分) ( 2)变化:血缘认证到语言信仰认证再到血缘认证 ( 3分) 影响:由于继续强调血缘认证,最终引致纳粹的雅利安人理论,进而引发了对犹太人的屠杀。( 4分) 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中 “法国在大革命后,国家精英以大革命代表的普世价值即 “自由、平等、博爱 ”作为界定法国国民的标准 ”、 “德语精英的民族主义运动,尝试将分散于欧洲各处的德语社群聚合起来,建构统一的新民族国家。 ”可以得出法国的原因是大革命时期,为了加强革命
19、的力量;而德国为了完成德国的统一,因而更加注重血缘。 ( 2)依据材料中的 “即不论血缘 ,只要同化成讲德语和信奉新教便能成为德国人 ”、 “回到以血缘定义身分的封闭民族认同 ”可以得出其变化是:血缘认证到语言信仰认证再到血缘认证;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德国重新注重血缘认证,最终引致纳粹的雅利安人理论,进而引发了对犹太人的屠杀。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 法国大革命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方今州县虽有学,取墙壁具而已,非有教导之官,长育人才之事也。唯太学有教导之官,而亦未尝严英选;朝廷礼乐刑政之事,未尝在于学;学者亦漠然自以礼乐刑政为有司之
20、事,而非己 所当知也,学者之所教,讲说章句而已 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及其任之以官也,则又悉使置之,而责之以天下之国事。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材料二 古者,天子诸侯,自国至于乡党皆有学,博置教导之官而严其选。朝廷礼乐刑政之事皆在于学。士所观而习者,皆先王之法言德行,治天下之意,其材亦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梁启超王安石传 (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北宋 的学校教育存在哪些弊端?( 6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教育改革的
21、核心思想,并分析其意义。( 9分) 答案: ( 1)地方学校未设教导官员;太学对教导官员选择不严;教学内容缺乏实践,忽视实用;( 6分) ( 2)核心思想:实用主义(实用原则)( 2分) 意义:有利于教育体系的完善;( 2分)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 2分)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2分)有利于变法的推行。( 1分) 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一中的 “今州县虽有学,取墙壁具而已,非有教导之官 ”、 “唯太学有教导之官,而亦未尝严英选 ”、 “,学者之所 教,讲说章句而已 ” 、 “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试之文章 ”,从中可以得出北宋学校教育的弊端是地方学校未
22、设教导官员;太学对教导官员选择不严;教学内容缺乏实践,忽视实用; ( 2)依据材料二中的 “其材亦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可以看出王安石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实用主义。第二小问依据第一问中北宋教育的弊端,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王安石教育改革的意义是:有利于教育体系的完善;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 于变法的推行。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王安石变法 教育改革 (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 %) 国别 年份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意大利
23、日本 1937年 41 4 12 5 9 6 3 4 8 1948年 56 4 11 7 4 3 4 1 2 1 1 5 摘自王斯德等主编的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 摘自简析 “马歇尔计划 ”对欧洲战后的重建作用 材料三 1947年 6月出台的马歇尔计划对于关贸总协定的建立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 : 一方面,美国政府认识到, 只有欧洲的经济复兴了, “国际贸易组织 ”才会有现实的可能和基础。另一方面, 美国将马歇尔计划视作 “讨价还价的武器 ”,以此换取欧洲国家在关税减让及其他非贸易壁垒问题上作出让步,促使有关国家采取实际有效的步骤支持美国的多边自由贸易计划 1947 年 10月,与会各国签署了关税和贸
24、易总协定。它从某种意义上体现了拥有经济优势的美国的意志和利益。 摘自舒建中关贸总协定的建立与美国对外政策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 1947年美国的经济政策。( 12分) 答案: ( 1)政策:提出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关贸总协定。 ( 2)原因:二战后美国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 3)结果:马歇尔计划:促进欧洲经济复兴,促成冷战格局形成,削弱贸易壁垒,促成关贸总协定建立,有利于战后国际经济格局形成。 关贸总协定:确立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 4)评价:体现了拥有经济优势的美国的意志和利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
25、方向发展。 试题分析:首先明确美国 1947年的经济政策是推行马歇尔 计划和成立关贸总协定;其次明确三则材料反映的问题:材料一反映的是战后的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材料二反映的是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依据所学知识,其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复兴,为美国控制欧洲铺平道路。材料三反映的是关贸总协定的成立是以马歇尔计划的成功实施为前提,对美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故对美国经济政策的评价从其实施的具体政策、原因、结果的呢过多方面进行总结答题。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马歇尔计划 (
26、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阶级、等级结构是社会群体结构中政治结构的集中体现。阶级是基于生产关系划分的,它反映了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等级是由统治者规定或由习惯法所规定的各社会成员不同的政治地位。在我国古代,等级划分与阶级区分都很普遍,等级以门第和职业为依据,从而与阶级的分界并不完全吻合。 战国时期等级关系与阶级结构发生了深层变化,社会等级是流动的,个人有可能凭才力改变贫贱的地位,贵贱取决于出身而一成不变的状况已成为历史,上层社会对下层人士开放,下层人士可以通过努力,下学上达,跻身官僚阶层。商人、农夫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得到爵位,改变社会地位,集权政府的社会基础因而更加扩大。这
27、样,社会较前代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摘自李瑞兰中国社会通史 先秦卷 材料二 民国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的剧变和经济的发展,加剧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工人阶级作为新兴的阶级得到了发展和壮大;资产阶级在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中进一步 分化;大量农民为生活所迫纷纷离村,流向社会各个阶层;地主阶级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也发生了某些变化。社会阶级、阶层的这种变动,反映了民国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同时又影响了民国社会的发展。 摘自朱汉国中国社会通史 民国卷 材料三 从 20世纪 50年代以来, “人民 ”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在国旗上,围绕一颗大星的四颗小星中,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颗小星,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
28、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两颗小星。而在农民中,富农和富裕中农也常被排除在 “人民 ”之外。 摘自杨继绳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 (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等级与阶级划分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等级与阶级变化的原因。( 8分) (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不同时期社会阶层变化带来的主要影响。( 10分) (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阶层划分的理解。( 7分) 答案: ( 1)标准:等级:政治标准 阶级:经济标准( 2分) 原因:宗法分封制崩溃,等级秩序无法继续维持;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新的阶级形成;百家争鸣, “士 ”阶层兴起。( 6分) ( 2)民国
29、时期: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加快;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等思潮兴起。( 6分)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三大政治制度)确立;通过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4分) ( 3)社会阶层的划分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表现。( 2分)存在社会分层就是承认社会不平等。( 2分) 政治原因造成的社会分层是不合理和不公平的表现,因此人们不能容忍以不公正的制度带来的不平等。( 2分) 追求社会公正是人类的理想。( 1分) 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中的 “阶级是基于生产关系划分的,它反映了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 ”、 “等级是由统治者规定或由 习惯
30、法所规定的各社会成员不同的政治地位 ”,可以得出阶级的划分是以经济为标准的;等级是以政治为标准的。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思想方面的相关背景分析其原因。即:宗法分封制崩溃,等级秩序无法继续维持;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新的阶级形成;百家争鸣, “士 ”阶层兴起。 首先要明确材料中表现的哪几个社会阶层的流动;材料二中体现了民国时期,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农民、地主阶级等社会阶层的流动。依据所学知识,无产阶级的力量壮大促进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资产阶级的分化,新文化运动兴起,宣传 民主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农民的破产、离村促进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中国经济近代化
31、的进程。材料三中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占据社会的主体。依据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本题三则材料围绕社会阶层划分的标准、社会阶层流动分化的原因和影响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故本问可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对社会阶层划分的理解。社会阶层的划分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表现。存在社会分层就是承认社会不平等。政治原因造成的社会分层是不合理和不公平的表现,因此人们不能容忍以不公正的制度带来的不平等。 追求社会公正是人类的理想。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
32、法制;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往者则天太后践祚临朝,欲收人心,务求拔擢,弘委任之意,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士,亦许自举其才。所荐必行,所举辄试,其于选士之道,岂不伤于容易哉 而课督既严,进退皆速 ,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此乃近于求才贵广、考课贵精之效也。 陆贽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 729年) 材料二 古来无道之君,好杀者有石虎、苻生、齐明帝、北齐文宣帝、金海陵炀王,其英主好杀者,有明太祖,然皆未有如唐武后之
33、忍者也 真千古未有之忍人也哉! 赵翼廿二史札记 武后之忍 材料三 总的说来,古人对武则天的毁誉褒贬大凡是从仁义道德观念出发,有许多甚至仅以她是一个女性的角度论是非。由于传统史学眼光的局限,很少从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在内的各项政绩上全面作评述,甚 至这方面留下的资料都很少,因此使人无法清晰地勾划出从初唐到盛唐转变的那个历史时期的全貌,人们也就难于对这个贞观到开元的过渡性历史人物有确切的评价。 胡戟武则天评传 (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陆贽、赵翼对武则天的不同态度及其评价角度。( 6分) (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胡戟先生评价武则天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 9分) 答案: (
34、1)态度:陆贽:肯定武则天; 赵翼:否定武则天。( 2分) 角度:陆贽:武则天的选人用人方面 赵翼:武则天残忍好杀( 4分) ( 2)标准: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在内的 各项政绩上全面作评述。( 2分) 指导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2分) 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 2分)重视历史记录者的态度及历史材料的选择( 3分 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一中的 “进用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士,亦许自举其才。所荐必行,所举辄试 ”、 “课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 ”,可以得出陆贽从选拔人才方面肯定武则天。材料二中的 “然皆未有如唐武后之忍者也 真千古未有之忍人也哉 ”可以得出赵翼从武则天残忍好杀的角度否定武则天。 ( 2)依据材料三中的 “很少从包括社会经济发 展在内的各项政绩上全面作评述 ”,得出其标准是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在内的各项政绩上全面作评述。依据 “人无法清晰地勾划出从初唐到盛唐转变的那个历史时期的全貌 ”,得出其指导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依据 “这方面留下的资料都很少 ”、 “难于对这个贞观到开元的过渡性历史人物有确切的评价 ”。得出其方法是:重视历史记录者的态度及历史材料的选择;辩证分析的方法。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