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江苏南京实验国际学校高二第二学期期中政治(选修)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jobexamine331 文档编号:34210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1学年江苏南京实验国际学校高二第二学期期中政治(选修)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0—2011学年江苏南京实验国际学校高二第二学期期中政治(选修)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0—2011学年江苏南京实验国际学校高二第二学期期中政治(选修)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0—2011学年江苏南京实验国际学校高二第二学期期中政治(选修)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0—2011学年江苏南京实验国际学校高二第二学期期中政治(选修)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2011 学年江苏南京实验国际学校高二第二学期期中政治(选修)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当中国的战国铜车马奔向希腊的雅典娜,当丹麦小美人鱼倾听非洲的木鼓,当中国紫禁城的青花瓷与德国德累斯顿的玛瑙杯在城市足迹馆彼此打量 上海世博会书写了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这表明 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不同国家文化有其共性 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发展 文化渗透推动文化繁荣 A B C D 答案: A 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文化的内容;在清明节提倡植树来缅怀亲人与先烈;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团圆;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幼等。下列对上述主张的

2、价值判断正确的是( ) A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相对稳定性,应保持不变 B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扩充其内涵就是否定其民族性 C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只有因时而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D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只有彻底改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答案: A 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的图样是 “一只火凤凰顶着一个火红的太阳 ”(见右下图),核心理念是 “五羊圣火 ”,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特色和岭南标志性文化元素相映成趣。这表明( ) 文化创新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基础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和创新 不同区域的文化有各自的特色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A B C D 答案: B

3、“改变的是潮流,不变的是传承 ”是 2011年央视春晚的一句解说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文化应该在继承中发展 B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继承 C流行文化不如传统文化优秀 D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不变的 答案: A 江苏省 “十二五 ”期间将实现文化强省的跨越发展,其重要标志之一是使文化产业尽快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以文化人 ”是文化的最高境界。因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必须( ) A最大限度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 B发挥文化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建设人民的精神家园 C着力提高文化创新能力,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加强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提升文化竞争力 答案: B 我们中国人在人际交往

4、中比较看重 “实在 ”、 “直来直去 ”、 “实事求是 ”、 “大恩不言谢 ”、 “刀子嘴豆腐心 ”的价值。在西方,即使是朋友间也信奉 “不批评、不抱怨 ”的价值。西方人对你的赞美之辞,你不必沾沾自喜,那很可能是他对你礼节性尊重的表示。这说明( ) 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的交往方式的差异 B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C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思维方式的差异 D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实践活动的差异 答案: A 我们到回族地区或进清真饭店时,要忌谈猪肉;要忌说 “肥 ”字,一般用 “壮 ”代替 “肥 ”。这说明( ) 文化 影响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的言谈举止 文化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

5、惯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A B C D 答案: A 2010年 6月 8日, “澳大利亚文化年 ”在北京正式拉开帷幕, 2011年至 2012 年还将在澳大利亚举办 “中国文化年 ”。中澳互办文化年表明( ) A文化在相互渗透中融合 B文化在相互继承中发展 C文化在相互推崇中竞争 D文化在相互交流中传播 答案: D 两百多年前,周易被译介到欧洲。欧洲哲学家和科学家从周易卦象 中得到启示,提出二进制数学,后来二进制数学成为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 之一。这一现象说明( ) A中华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母体 B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C文化的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6、 D先进民族文化必然不断取代落后民族文化 答案: C 公开征求意见期间,相关机构组织专门力量收集社会各界通过电子邮件、传真和信函发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关注和收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反映的意见和建议。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体现了( ) A大众传媒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B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C我国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 D大众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答案: A 我们通过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看到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表 明( )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人们的

7、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A B C D 答案: A 专家指出,南京本身就是一本很好的历史教科书,中山陵、夫子庙、秦淮河等,均带有浓厚的 文化色彩。这说明( ) A南京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南京文化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C精神产品具有继承性 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答案: D 2010年产生的网络新词,像 “给力 ”、 “涨时代 ”、 “神马都是浮云 ”等,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这表明( ) A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B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目的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 D文化创新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 答案: C 2010 年

8、11 月,最后接过圣火的跳水奥运冠军何冲,在两位小孩子的协助下,用点燃中国爆竹的传统方式,点燃了第 16届亚洲运动会的火炬!这种最中国化的点火方式让各国参赛人员深深感受到了中国文化味道,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以上材料表明 体育运动会也可以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每个民族由于经济、政治和历史等因素影响会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 中华文化已经在世界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 B C D 答案: D 2010 年 11 月,随着哈 7上映,在全世界的哈利波特文化现象愈加猛烈,在研究其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时,美国学者戴维 科尔伯特写到: “读罗琳女士(哈作者)的书的乐趣之一是你可以发

9、现她游戏般地隐藏在文字中的一国历史、传说和文学典故。 ”该学者的观点启发我们进行文化创作时要 A全盘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B注重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C必须抛弃传统文化中消极的东西 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答案: D 2010年 2月 28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征求意见稿公布,向社会各界征集意见建议。国家之所以高度重视教育,是因为教育( ) A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B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D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答案: D “博客 ”意指 “网络日志 ”,是继 “E- MAIL、 BBS、 ICQ”之 后的第

10、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截至 2009年第三季度,我国博客开户数已经达到 3500万。从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角度,下列对包括博客在内的网络交流方式认识正确( ) A意味着旧的文化传播方式的彻底消失 B能够日益显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D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答案: B 2010年 7月 31日,中国河南登封 “天地之中 ”历史建筑群在第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天地之中 ”等历史建筑群( ) 代表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成就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火炬 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

11、重要标志 标志着中华民族在建筑史上的达到了顶峰 A B C D 答案: B 单选题 随着中美两国经济往来的日益密切,美国民众学习汉语的热情空前高涨,时至今日,全美已经成立了 70多所孔子学院。这表明( ) A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目渐融合 B中华文化成为当代的主流文化 C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D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答案: C 2010年 1月 24日 ,张艺谋及其团队打造的 “印象大红袍 ”在武夷山实景公演。武夷山著名的大王峰、玉女峰及九曲溪水、大红袍茶树等被演绎得活灵活现,使人们对武夷山有了深刻印象,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这告诉我们( ) A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健康

12、文化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C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D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答案: B 下面三幅图片分别为韩国釜山、卡塔尔多哈、中国广州三届亚运会吉祥物,反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这说明( )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吸收外来文化 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世界文化繁荣 举办亚运会有利于文化交流和传播 A B C D 答案: A 随着农历 “兔 ”年的到来,不少商家推出各类产品展现传统生肖 “兔 ”文化,深受百姓喜爱。这说明( )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B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C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答案: D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 “经济

13、要振兴,教育要先行 ”。这些话表明( ) A教育对经济发展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B教育是立国之本和强国之路 C要把教育摆在中心发展的战略地位 D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答案: A 从孔子学院的设立到文化年的举办,从动画片中华小子的海外热播并获动画大奖到于丹 论语心得版权被韩国抢购,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话题越来越热。假如结合上述现象围绕 “中华文化走出去 ”写一篇演讲稿,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文化理论视角是 中华文化 世界最优秀的文化 文化交流 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走出去 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经济全球化与文化价值的冲突 A B C D 答案: B 民族的传统习惯,如喜欢用筷子,喜欢喝绿茶,见到家

14、乡人仍讲地道的家乡话等。这说明文化( ) A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 B对人的影响,一经形成就不会改变 C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D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答案: C 中国和美国饮茶习惯迥然不同,中国人喜好喝热茶,而美国人则偏爱冰茶;中国重视茶叶质量,高档茶叶有市场,而美国则偏爱快速和方便的茶。这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B两国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迥然不同 C文化具有多样性,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 D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答案: C 2010年 8月 28日,首届世界武博运动会在北京开幕。武术搏击交流提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15、 ”,这意味着 A认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B加强民族文化交流就是学习其他民族文化 C不同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存在差异 D不同民族文化既存在差异,又逐渐趋同 答案: C 2010年暑假,某校高二师生 60余人参加了清华大学励志夏令营活动,师生们首先参观了清华大学校园,阅读材料回答 1-5题 【小题 1】清华大学的校训是: “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 ”,这是一种 _文化。 A社区 B都市 C校园 D网络 【小题 2】清华大学的校训 ,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 A能促进社会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B能促进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C会极大地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D有助于促进学生的

16、个人成长 【小题 3】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 B C D 【小题 4】这次夏令营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看看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听听大师的励志演讲,耳闻目染,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甚至对他们的未来,也产生深远的影响。材料中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 潜移默化的影响 深远持久的影响 短暂强烈的影响 价值观、人生观的改变 A B C D 【小题 5】从第四题材料中可以看出,关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的说法 ,正确的是 是在后天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 是自发形成的 是

17、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是主观想像 A B C D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D 【小题 1】 C 【小题 1】 C 简答题 扫墓、踏青、折柳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 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 6分) 答案: 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分)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

18、时代要求的新内容。(分) 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分) 坚持正确方向。克 服 “守旧主义 ”和 “封闭主义 ”、 “民族虚无主义 ”和 “历史虚无主义 ”等错误倾向。(分) 材料一 : 2010年,美国的文化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日本为,而作为文化大国的中国这个比例偏低。截至去年,文化部门主管的文化产业单位创造增加值近 507亿元,但中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0.38%,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年月日至日在北京举行。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

19、报中有关文 化的内容单独成段,文化产业也随之上升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地位。 (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分) (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说发展文化产业有何意义?( 6分) ( 3)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说如何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6分) 答案:( 1)材料一说明了与美、日、等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偏低,文化产业发展速度缓慢。 2分 ( 2) 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又对经济政治产生重大影响,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政治的发展 3分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随着文化产业的崛起,文化消费 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分 文化在综

20、合国力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文化竞争力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文化竞争力的提升 3分 ( 3) 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我们要大力发展经济,为文化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同时搞好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为文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保障,从而最终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注意培养创新性文化人才,只有如此,才能提高我国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从而是文化产业得到发展。 文化与政治经济关系 在继承中发展传统文化,同时加大文化创新, 文化继承和发展 大力发展教育,推动文化思想运动等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以推动我国文化的繁荣,

21、从而能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更好的文化服务,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要大力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很多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都离不开高技术手段,给观众以视觉的冲击和全新的感受,从而更好抢占文化市场。 科技 要扩大中华文化的传播,同时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样才能把我国的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文化交流和传播 大力倡导发展人民 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以提高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 综合题 关于网络现象 材料一: 2010年被称作 “中国微博崛起年 ”,微博逐渐变成广大网民的一种生活方式。从吃、穿、住、行到揭露时弊、

22、参政问政,微博已经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1年 1月,一位网友通过新浪微博发出第一次呼救: “人命关天!命悬一线的金孝忠正在北医三院等待肿瘤手术,因缺 O 型血,无法手术,随时危及生命! ”发帖当日,该微博被浏览 6000多次,被各大网络论坛转发上万次,回复 800多帖,有数十位志愿者为其献血。 日本发生强力大地震后,通讯极不通畅,而网络已成为抚慰心灵、求助联络的绝佳平台。于地震发生当天发起成立的 “日本地震中文求助联络 ”微博,短短时间内就有几万名在日中国人在此平台上报平安。 如今,进入微博的网民越来越多,问题也五花八门。有关统计报告显示, 2011年底,中国互联网不重复的微博独立用户

23、数将达 1 亿, 2013 年底将达到 2.53 亿。这么庞大的群体汇聚的智慧,将是难以想象的。 ( 1)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哪些观点?( 6分) 材料二:网络文学形式以其简单快捷的特性,猛烈地冲击着 通过立意、起草、修改、出版等程序,以较长周期完成的传统文学。有人认为 “网络文学比传统文学更能推动文学的发展 ”。 (2)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上述观点。( 6分) 答案: 探究题 我国的 “十二五 ”规划提出:在 “十二五 ”期间,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此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等。某校

24、高二( 1)的同学就这一主题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对汽车文明的呼唤】 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和消费 国。然而,进入汽车时代并不意味着就自动拥有了汽车文明。 同学们了解到,汽车文明是一种包含全新文明观念和价值体系的生活方式。在一些比我们更早进入汽车社会的国家,经过时间的淘洗,高效有序的交通管理、公平合理的路权分配、推己及人的文明意识、克制谦让的驾车习惯等等,已成为汽车文明的重要内容。而在我们身边,酒后开车、车不让人、加塞儿、抢道、超速行驶等不文明的交通行为总是屡见不鲜。 ( 1)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对构建汽车文明提几点合理化建议并说明理由。( 8分) (二)【城市扩建与文

25、化保护】 上海世博会虽已落下帷幕,但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的主题仍留给世人持久而深刻的思考。怎样才能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同学们围绕城市扩建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有的同学认:发展是硬道理,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为城市扩建这一经济建设让路,而不应成为经济建设的 “包袱 ”。 也有同学认为:在物质增长方式趋同,资源与环境压力增大的今天,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体现出更强的经济社会价值。因此,我们不仅要为当代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珍贵的文化财富,还要使 “子子孙孙永葆用,世界人民共享用 ”。 ( 2)你赞同哪一方,请从说明理由。( 6分) (三)【 智慧蓝图】 同学甲认为:十二五规

26、划关于今后五年文化建设的论述言简意赅,蕴含深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功能的深刻理解和全面认识,展现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智慧。 同学乙认为:文化是发展的增长极,文化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文化是力量,文化更是发展。 同学丙认为:文化兴,则人气旺;人气旺,则经济活。特别是现在经济的发展,包括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缺少文化含量是断然不行的。 ( 3)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 “文化是力量,文化更是发展 ”的理解。( 8分) 答案:( 1)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开展汽车 文明的宣传教育活动。理由: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吸收借鉴国外汽车

27、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理由:文化发展、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不断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理由:加强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2)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会产生影响。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 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文化遗产不应作为城市建设 “包袱

28、 ”,而是城市建设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要充分挖掘城市的优秀文化遗产,为城市建设提供文化支撑。因此,第一种观点是错误的,第二种观点是合理的。( 6分) (3) 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优秀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3分) 文化更是发展,首先是强调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其次是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会提高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再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