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T 2069-2017 水稻害虫生态工程控制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卡尔 文档编号:345805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8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3 T 2069-2017 水稻害虫生态工程控制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DB33 T 2069-2017 水稻害虫生态工程控制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DB33 T 2069-2017 水稻害虫生态工程控制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DB33 T 2069-2017 水稻害虫生态工程控制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DB33 T 2069-2017 水稻害虫生态工程控制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020.20 B 22 DB33 浙江省 地方标准 DB33/T 2069 2017 水稻害虫生态工程控制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rice insect pest management by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17 - 12 - 18 发布 2018 - 01 - 18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T 2069 2017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 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金华市植

2、物保护站、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仲贤、陈桂华、郑许松、朱平阳、徐红星、 虞轶俊、 郭 荣、 田俊策、鲁艳辉 、杨亚军 、 姚晓明、张发成 。 DB33/T 2069 2017 1 水稻害虫生态工程控制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害虫生态工程控制 相关的术语和定义以及 技术 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 水稻生产过程中害虫的生态防控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 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 GB/T 15792 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 GB/T 15793 稻纵卷叶螟测报技术规范 GB/T 15794 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 NY/T 59 水稻二化螟防治标准 NY/T 2737.1 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治技术规程 第 1部分 稻纵卷叶螟 NY/T 2737.2 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治技术规程 第 2部分 稻飞虱 NY/T 5117 无公害食品 水稻生产 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生态工程 ecological engineering 根据所在的自然环境,将系统设计成对社会和自然双方均有利的状态。农业上以治理作物有害生物为主要目标的生态工程是通

4、过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天敌、改善生态系统的功能使害虫种群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即经济阈值之下),是利用作物、害虫和天敌之间关系设计控制害虫的一项措施,在生态景观层面进行人为设计,平衡生物多样性需求,提升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 3.2 健身栽培 healthy culture 又称健康栽培。 通过 栽 培措施创造出一个有利于水稻生长 发育 和天敌生存繁衍 、 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的 生态环境 ,使 水稻 长势 健壮,抗逆力 强 。 3.3 生物多样性 biodiversity DB33/T 2069 2017 2 在一定时间和区域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 。

5、 3.4 显花植物 flowering plant 可为害虫天敌提供营养物质及栖息生境的有花植物 。 3.5 诱虫植物 trap plant 引诱害虫从而保护主栽作物免受害虫为害的植物,对目标害虫引诱作用明显高于主栽作物 。 4 技术措施 4.1 抗(耐)性品种 优先选用 对 害 具 虫 有抗(耐)性的品种 ,并且注意抗(耐)性品种的合理布局及轮 换 使用。 4.2 健身栽培 4.2.1 生态培肥和化肥合理使用 4.2.1.1 冬季种植豆科作物紫云英,每 亩( 667 m) 鲜草 产量 达 1 500 kg 以上,翌年( 3 月下旬 4月初)翻耕灌水腐熟;冬闲田 每 亩( 667 m) 施 5

6、00 kg 经有效生物菌群( EM 菌)发酵处理的有机肥作基肥。 4.2.1.2 在生态培肥的基础上,化肥的使用应控制氮肥使用量,增施磷钾肥和硅肥。根据水稻目标产量和地力水平确定总施肥量及氮磷钾比例,施肥量以施氮肥为标准,按氮磷钾 1( 0.3 0.5)( 0.6 0.8) 确定磷钾肥的用量。移栽前 1 天 3 天 施用基肥,移栽后 15 天 18 天 施保蘖肥,幼穗分化二期施穗肥,破口抽穗期看苗施用施粒肥 。 4.2.2 改变育苗方式避虫 根据当地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采用工厂化育秧和防虫网育秧的方式,使水稻秧苗免受稻飞虱 、 叶蝉等 及其 传播的 病毒病等的危害 。 4.2.3 合理水浆管理

7、 在水稻本田返青期实行寸水护苗、控虫、控草;在水稻分蘖期茎蘖数达到预期苗数后及时搁田;拔节后至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间歇薄水灌溉,保持土壤湿润,防止断水过早 。 4.3 降低害虫种群基数 4.3.1 灌水 杀 螟 在 4月中下旬越冬螟虫化蛹高峰期 对冬闲田 翻耕灌深水 7 天以上,杀灭 越冬虫蛹,降低螟虫发生基数 。 4.3.2 种子处理 采用药剂浸种,参见附录 A,控制稻飞虱和稻蓟马 等 的发生。 DB33/T 2069 2017 3 4.4 生态控制 4.4.1 生物多样性调节和保护 采用 水稻田边 留草、冬季种植绿肥、田块间插花种植茭白等措施,保护和调节稻田 系统 生物多样性,

8、为天敌提供越冬栖境、替代寄主、食料和庇护所,保护和促进天敌种群稳定增长。 4.4.2 种植显花植物 5月中下旬开始,田埂种植芝麻或大豆、田块间插花种植芝麻等显花作物,或在田边留草花和撒种草花等,确保水稻生育期有显花植物,为寄生性天敌提供蜜源,以保育天敌种群发展和增进天敌的控害功能 。 4.4.3 蛙类保护和养殖 在水稻生 产区域,保留沟渠水草和稳定水域,或通过间作茭白等水生作物,提供有利于蛙类生存繁育的环境条件,保护蛙类种群。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施人工养殖蛙类,提高水稻生产区域蛙类种群数量 。 4.4.4 种植诱虫植物 稻区道路和沟渠边种植诱虫植物香根草,丛间距 3 m 5 m,诱杀螟虫(二化

9、螟和大螟)。在螟虫发生前适量施用氮肥以增强香根草对螟虫的引诱能力 。 4.4.5 性诱剂诱集 二化螟越冬代和主害代蛾始见前,平均 每 亩( 667 m) 稻田设置 1 个 性诱剂诱捕器,外密内稀,集中连片诱杀成虫 。 4.4.6 释放赤眼蜂 4.4.6.1 在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成虫高峰期开始释放螟黄赤 眼蜂( 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或稻螟赤眼蜂( 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等寄生蜂。 4.4.6.2 应选择 32 以下放蜂,夏季高温季节应在傍晚阴凉时段。每亩( 667 m)均匀设置 5 个 8 个放蜂点,每点间隔约 10

10、m。每次放蜂 1 万头 /亩 1.5 万头 /亩,每代一般释放 3 次,可根据虫情减少 1 次或增加 1 次 2 次。第 1 次释放后间隔 3 天 ,第 2 次释放之后每隔 5 天 释放 1 次。 4.4.6.3 蜂卡挂放的高度与水稻叶冠层齐平。高温季节蜂卡应置于叶冠层下 5 cm 10 cm,以提高赤眼蜂出蜂率。不 应在 大雨天放蜂。 4.4.7 稻鸭共育 可在水稻移栽后 15 天,每亩( 667m)放入小中型个体的鸭子(如绍兴麻鸭、半番鸭等) 12 只15 只,至水稻齐穗期移出。也可采用稻鳖、稻鱼等共育 。 4.5 应急防控 4.5.1 总体要求 在有效提高稻田自然控制作用的基础上,水稻生

11、长前期应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遵循以下原则: a) 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影响小、对天敌安全的农药品种。采用农药进行应急防控应符合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 DB33/T 2069 2017 4 b) 按照 GB/T 15792、 GB/T 15793、 GB/T 15794 的要求做 好预测预报 , 当虫口密度达到或超过防治指标( 见 附录 B)时才可用药。当害虫发生量大、发生期不整齐需多次用药时,应轮换、交替使用农药,每种农药每个生长季节使用不超过 2 次 。 4.5.2 生物农药防治 根据防治指标 ,充分考虑生物农药对有害生物控制作用, 优先 采取生物农药进行

12、应急防治 ( 防治时间 应 比化学防治适期稍提早 2 天 3 天 ) , 生物农药名称及用量见附录 A。 4.5.3 应急化学防治 在其它非化学防治手段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的前提下,应采取应急化学防治,常用农药品种优先选用附录 A所推荐的药剂,并应符合 NY/T 5117规定 。 DB33/T 2069 2017 5 A A 附 录 A ( 资料 性附录) 生物和化学农药推荐表 病虫害防治使用的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的名称及用法见表 A.1。 表 A.1 生物和化学农药推荐表 防治对象 生物源农药每亩( 667 m)用量 化学农药每亩( 667 m)用量 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 稻飞虱、蓟马 / 60%

13、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每 100Kg种子 120 g 240 g; 或 30% 噻虫嗪种子处理剂,每100Kg种子 35 g 105 g; 或等量有效成分的其他剂型。 药剂浸(拌)种 种子应摊在塑料薄膜上或塑料大盆中拌种;拌种后应阴干,切忌暴晒。 二化螟 16000 IU/mg苏云金杆菌悬浮剂 150 mL 180 mL; 或等量有效成分的其他剂型。 20% 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10 mL; 或 34%乙多 甲氧虫悬浮剂 24 mL; 或等量有效成分的其他剂型。 喷雾 卵孵盛期至低龄幼虫盛期对稻株均匀喷雾。每亩( 667 m)用水量30 kg 60 kg。施药时田间应保持浅水层 3天 5 天 。

14、稻纵卷叶螟 16000 IU/mg 苏云金杆菌悬浮剂 100 mL 150mL; 或 400亿活芽孢 /g球孢白僵菌水分散粒剂 25 g 35 g制剂; 或 100亿孢子 /mL短稳杆菌悬浮剂 80 mL 100 mL; 或等量有效成分的其他剂型。 20% 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10 mL; 或 20% 抑食肼可湿性粉剂 50 g100 g; 或 22% 氰氟虫腙悬浮剂 30 mL 50 mL; 或 30% 茚虫威水分散粒剂 8 g; 或等量有效成分的其他剂型。 喷雾 生物农药应在下午 4点以后施药,均匀细喷雾。每亩( 667 m)用水量 30 kg 60 kg。施药时田间应保持浅水层 3 天

15、5 天 。 白背飞虱 / 70% 吡虫啉水分散粒剂 4 g; 或 25% 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4 g; 或 50% 烯啶虫胺可溶性粉剂 10 g15 g; 或 50% 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10 g 15 g; 或等量有效成分的其他剂型。 喷雾 每亩( 667 m)用水量30 kg 60 kg。施药时田间应保持浅水层 3天 5 天 。 DB33/T 2069 2017 6 表 A.1 生物和化学农药推荐表 (续 ) 褐飞虱 / 20% 呋虫胺可溶粒剂 30 g 50 g; 或 20% 异丙威乳油 200 mL; 或 50% 烯啶虫胺可溶性粉剂 10 g15 g; 或 50% 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10

16、g 15 g; 或 30% 醚菊酯悬浮液 60 mL 80 mL; 或等量有效成分的其他剂型。 喷雾 当水稻生长后期使用。每亩( 667 m)用水量30 kg 60 kg。施药时田间应保持浅水层 3天 5天 。 80%敌敌畏乳油 300 ml; 或等量有效成分的其他剂型。 熏杀 应急用药,褐飞虱失控时使用。 DB33/T 2069 2017 7 B B 附 录 B (规范 性附录) 水稻主要害虫化学防治指标 水稻主要害虫化学防治指标见 表 B.1,应符合 NY/T 59、 NY/T 2737.1、 NY/T 2737.2要求 。在南 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严重的地区,对未采取覆盖育秧的秧田,白背

17、飞虱防治指标见表 B.2,本田初期白背飞虱防治指标见表 B.3。 表 B.1 水稻主要害虫化学防治指标 水稻生育期 稻飞虱(行业标准) 稻纵卷叶螟(行业标准) 二化螟 移栽后 40 天 内 弃治 弃治 弃治 分蘖期 1000 头 /百丛 束尖 150 个 /百丛 , 1 龄 3 龄幼虫 150 头 /百丛 枯心 3% 枯鞘 10% 孕穗期 1000 头 /百丛 1500 头 /百丛 束尖 60 个 /百丛 , 1 龄 3 龄幼虫 60 头 /百丛 按 照 NY/T 59执行 穗期 1000 头 /百丛 1500 头 /百丛 1 龄 3 龄幼虫 20 头 /百丛 白穂 1% 1.8% 表 B.2 秧田期白背飞虱防治指标 灯下 白背飞虱带毒率( %) 平均单日单灯灯下虫量(头 /日) 秧田虫量(头 /m2) 2 10 5 表 B.3 本田初期白背飞虱防治指标 灯下白背飞虱带毒率( %) 田间白背飞虱虫量(头 /百丛) 1 1000 1 500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