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山东济南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348642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6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山东济南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山东济南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山东济南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山东济南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山东济南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山东济南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宇宙,一个伟大的物质演化的史诗。地球,一个没有知觉的物质系统,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能够理解她的生物。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题。 【小题 1】下列选项中,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A太阳 B月球 C金星 D火星 【小题 2】与地球上生命存在无关的因素是 A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B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C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 D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小题 3】公元前 28 年,史记记载: “三月乙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距日中央 ”。这种现象发生在图中的 A. A层 B. B层 C. C层 D. A、 B、 C

2、三层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距离地球最近的卫星是月球,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正确答案:选 B。 【小题 2】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 宇宙环境 太阳光照稳定 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 安全的宇宙环境 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 使得地面有适宜的温度,水以液态存在。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自转周期适中, 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年变化都较小,适合生物生

3、长 正确答案:选 B。 【小题 3】太阳大气层由内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黑气大如钱为黑子,发生在光球层,正确答案:选 A。 考点:主要考查了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太阳大气层及类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太阳大气层及类型。 对号入座。地貌景观神奇美妙,千姿百态,宛如人工雕刻,让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请将图 10中四地的地貌景观与地区、形成原因对号入座。 黄河三角洲 云贵高原 夏威夷群岛 准噶尔盆地 A流水化学溶蚀作用 B流水沉积作用 C岩浆作用 D风蚀作用 答案: -丁 -B; -丙 -A; -乙

4、-C; -甲 -D。 试题分析: 黄河三角洲 -丁 -流水沉积作用; 云贵高原 -丙 -流水化学溶蚀作用; 夏威夷群岛 -乙 -岩浆作用; 准噶尔盆地 -甲 -风蚀作用。 考点:主要考查了外力作用及对地貌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外力作用及对地貌的影响。 文转图、图转文、图图转换是突破地理学习瓶颈的一种途径。读图,完成题。 【小题 1】若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位于同一纬度,其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 2】下列选项为图中各地之间水循环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昼夜温差最小

5、的是阴天的海洋,昼夜温差最大的晴天的陆 地,取决于比热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正确答案:选 C。 【小题 2】阴天的陆地温度较晴天的海洋温度低,陆地气流下沉,海洋气流上升,两者之间形成热力环流,正确答案:选 A。 考点:主要考查了比热容、大气对天气的影响和热力环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比热容、大气对天气的影响和热力环流。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完成题。 【小题 1】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甲、乙为地球表面,则 A甲处气温比乙处低 B甲处气压比乙处高 C丙处气压比甲处高 D丙处气压比丁处高 【小题 2】若

6、图示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为岩浆,乙为变质岩,则 A丙代表沉积岩 B丁代表岩浆岩 C 代表变质作用 D 代表重熔再生 【小题 3】若图示为表层大洋环流示意图,且甲、乙两地全年昼夜基本平分,则 处可能为 A加利福尼亚寒流 B日本暖流 C西澳大利亚寒流 D巴西暖流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甲、乙为地球表面,甲处受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乙处受冷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同一水平面上比较,甲处气温比乙处高;甲处气压比乙处低;丙处气压比甲处低;丙处气压比丁处高。正确答案:选 D。

7、 【小题 2】若图示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为岩浆,乙为变质岩,丙为岩浆岩,丁为沉积岩。 为重熔再生、 为冷却凝固、 为变质作用、 为外力作用。正确答案:选 C。 【小题 3】若图示为表层大洋环流示意图,且甲、乙两地全年昼夜基本平分,说明甲、乙两地位于赤道,此洋流为北 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则 处可能为日本暖流(太平洋)、墨西哥湾暖流(大西洋)。正确答案:选 B。 考点:主要考查了 “一图多用 ”,涉及热力环流、地壳物质循环、大洋环流等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热力环流、地壳物质循环、大洋环流等相关知识。 读图,完成题。 【小题 1】下列选项与图中 、 最符合的是 A风化

8、作用、搬运作用 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侵蚀作用、搬运作用 【小题 2】图中所示地质作用均属于 A岩浆活动 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 D外力作 用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从岩石到碎屑物主要是风化作用;从残积物到沉积物,主要是搬运作用。正确答案:选 A。 【小题 2】图中所示地质作用均属于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沉岩,正确答案:选 D。 考点:主要考察了外力作用及主要形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外力作用及主要形式。 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1外力作用: (

9、 1)能量来源:地球的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 2)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五种方式。 2主要的外力作用与地形: 分布区 外力作用形式 侵蚀地貌 沉积地貌 主要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流水 沟谷、瀑布、峡谷,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干旱地区 风力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黄土高原的形成 沙丘、沙垄 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冰川 U谷、冰斗、刃脊、角峰 读图 ,完成题。 【小题 1】图中所反映的自然带分异规律属于 A. 经度地带性规律 B. 纬度地带性规律 D. 垂直地带性规律 D. 非地带性规律 【小题 2】图中能正确表示坡向对自然带影响的是

10、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中自然带随高度的变化发生了有规律的更替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热量条件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正确答案:选 C。 【小题 2】坡向对自然带影响主要表现在向阳的一侧自然带生长较好,正确答案:选 D。 考点:主要考查了垂直地域分异、坡向对自然带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垂直地域分异、坡向对自然带影响。 说明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到内陆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如图 1-17) A、自然带变化规律:由南

11、向北变化(沿纬度变化方向变化) B、成因: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导致热量变化,也引起水分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的水热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C、分布明显的地区: 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沿某南北向线路(海岸线、经线等)由赤道向两极。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图 1-18) A、自然带变化规律:由东向西变化(沿经度变化方向变化) B、成因 :由于受海洋水汽影响的程度不同,水分条件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结果。 C、分布明显的地区:中纬度大陆地区,尤其是亚欧大陆。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如图 1-19) A、自然带变化规律:沿垂直方向更替。 B、成因:高山地区,受山地垂直方向水热状况改变的影响。 C、分布

12、明显的地区:亚欧、美洲的高山地区。 读济南市某时段气温和昼长变化示意图,完成题。 【小题 1】图中能正确反映济南市该时段气压变化的是 【小题 2】此时我国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齐鲁大地 赤日炎炎似火烧 B长城内外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江淮平原 草长莺飞二月天 D太行群山 霜叶红于二月花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中气温和昼长变化可以判断,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先下降后升高,昼长不断增长且离昼夜平分越来越近,可以判断为高压中心过境,正确答案:选 C。 【小题 2】齐鲁大地 赤日炎炎似火烧反映的是夏季;长城内外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反映的是冬季;江淮平

13、原 草长莺飞二月天反映的春季;太行群山 霜叶红于二月花反映的是秋季。由图中昼长的变化:昼短夜长且昼渐长,离昼夜平分越来越近,可以判断为春季,正确答 案:选 C。 考点:主要考查了天气系统过境带来的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天气系统过境带来的变化。 气候的基本特征是由影响气候的因素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据此完成题。 【小题 1】非洲热带沙漠气候面积广大的原因有 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面积大 东部地形以高原为主,海岸线平直 加那利寒流经过西海岸 A B C D 【小题 2】青岛、大连成为我国夏季避暑胜地的原因是 A地处沿海,气温年较差小 B地处沿海,气温日较差大 C地

14、处沿海,台风暴雨较多 D地处沿海,昼吹陆风,夜吹海风 【小题 3】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 A下垫面状况 B气候的纬度差异 C大气环流状况 D太阳辐射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非洲热带沙漠气候面积广大的原因有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面积大;东部地形以高原为主,海岸线平直;加那利寒流经过西海岸,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正确答案:选 D。与赤道穿过非洲中部无关。 【小题 2】青岛、大连成为我国夏季避暑胜地的原因是地处沿海,气温年较差小,气候适宜。正确 答案:选 A。 【小题 3】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下垫面状况实现的,正确答

15、案:选 A。处于同一纬度的不同地区,由于下垫面性质的不同,气温也不尽相同。靠近海洋的地方,受海洋的调节作用明显,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相对较小;远离海洋的地方,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相对较大;高山、高原地区气温较平原地区要低。此外,地面物质的组成、植被覆盖状况、洋流等方面的差异,都会产生气温及其变化上的差异。 考点:主要考查了非洲热带沙漠气候面积广大的原因;青岛、大连成为我国夏季避暑胜地的原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 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非洲热带沙漠气候面积广大的原因;青岛、大连成为我国夏季避暑胜地的原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当北京时间是中午 12点时 ,下列城市所在时区的区

16、时正好 6点的是 A东京 (东九区 ) B开罗 (东二区 ) C纽约 (西五区 ) D伦敦(零时区) 答案: B 试题分析:当北京时间是中午 12点时 ,北京位于东八区,根据东加西减,东京(东九区 )为 13 点,开罗 (东二区 )为 6 点,纽约 (西五区 )为 23 点,伦敦(零时区)为 4点,正确答案:选 B。 考点:主要考查了区时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区时的计算。 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完成题。 【小题 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 B点时 A亚洲大部分地区处于冬半年 B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C太阳黑子数目最多 D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小题

17、 2】当太阳直射点位于 C点时 A南极圈出现极昼 B北极圈出现极昼 C南半球中高纬度昼长夜短 D全球昼夜平分 【小题 3】当太阳直射点位于 D点时 A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B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C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 D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 B点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间为 6月22日,亚洲大部分地区处于夏半年, A是错误的;晨昏线与经线相交, B是错误的;太阳黑子数目多少与太阳活动有关, C是错误的;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正确答案:选 D。 【小题 2】当太

18、阳直射点位于 C点时,太阳直射赤道,时间为 9月 23日,全球昼夜平分。正确答案:选 D。 【小题 3】当太阳直射点位于 D点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时间为 12月22日,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1月初公转速度最大),正确答案:选 A, B是错误的。地球自转速度与太阳直射点无关, C是错误的;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 D是错误的。 考点:主要考查了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及对应的地理现象。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及对应的地理现象。 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为 23026,在数值上与地轴的倾角互余。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

19、归线之间作周年回归运动,移动情况如图所示: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下: ( 1) 3月 21日 6 月 22日: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 ( 2) 6月 22日 9 月 23日: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 ( 3) 9月 23日 12 月 22日: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 ( 4) 12月 22日 3 月 21日: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 下列各层大气 ,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A高层大气 B对流层 C平流层 D电离层 答案: B 试题分析: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层,它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 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温度的垂直变化,决定了空气对流运动显著。风、云

20、、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因此该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正确答案:选 B。 考点:主要考查了对流层的特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对流层的特点。 有利于高空飞行的大气层是 A高层大气 B对流层 C平流层 D电离层 答案: C 试题分析:平流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增温,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该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正确答案:选C。 考点:主要考查了平流层的特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平流层的特点。 分层 高度 气温垂直变化 运动 天气 与人类关系 空气密度 规律 原因 高层大气 自平流层顶 以上到大气 上界 2000 -3

21、000千米 无 无 无 无 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 低 平流层 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 下层随高度 变化很小, 30 千米以上气 温随高度增 该层气温基本 不受地面影响, 而靠臭氧大量 平流 运动 为主 天气 晴朗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 加而迅速上升 吸收太阳紫外 线而增温 高 对流层 低纬 17-18千米,中纬 10-12千米,高纬 8-9千米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 对流运动为主 复杂多变 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

22、切 相关试题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 3号启航商务大厦 5楼 邮编: 5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 ICP备 09188801号 粤教信息 (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4006379991 图是以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图中 ABC表示晨昏线。读图,完成题。 【小题 1】该图显示的 是 A春分日 B秋分日 C夏至日 D冬至日 【小题 2】图中, D和 E共同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 【小题 1】

23、C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中风带的偏转方向可以判断,此半球为北半球;图中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偏北,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正确答案:选 C。 【小题 2】由图中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可以判断, D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E为盛行西风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温和湿润。正确答案:选C。 考点:主要考查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

24、气压带、六个风带,如图 1-9所示。 2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其移动规律如图 1-10所示。 3一般地说,高气压带气流下沉,气候干燥,低气压带气流上升,降水较多;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风带,气流较湿润,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风带,气流较干燥。而由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会使同一地区的气候呈季节性变化规律。 气候类型 大气环流状况 降水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年雨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温带大陆西海岸,常年受西风带影响 地中海气候 位于亚热带大陆西海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 冬雨型 热带草原气

25、候 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冬季受东 夏雨型 北信风控制 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盛行来自大陆内部的偏北风 热带沙漠气候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 少雨型 综合题 图说地理。解读图中信息,判断正误,对的打 “”、错的打 “”。 ( 1)关于该区域自然带,四位同学作了如下的判读: 甲同学:自然带 A没有横贯大陆的原因是东部地势高。 乙同学:自然带 B被誉为动物乐园。 丙同学:自然带 D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丁同学:造成自然带 ABCD 分布差异的基础是水分条件。 ( 2)自然带 C 处受低气压带控制,气候极其干旱。 ( 3)自然带 B、 D两

26、处的气候形成都与气压带、风带移动有关。 答案:( 1)甲 ;乙 ;丙 ;丁 ;( 2) ;( 3) 试题分析: ( 1) 甲同学:自然带 A为热带雨林带,东部为东非高原,地势高,导致该地带自然带为热带草原,体现了自然带的非地带性。正确。 乙同学:自然带 B为热带草原带,有明显的干、湿季,动物种类较多,被誉为动物乐园。正确。 丙同学:自然带 D 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是地中海气候作用下形成的自然带,错误。 丁同学:自然带 ABCD 分布差异体现的是南北方向上的差异,体现了纬度地域分异,形成差异的基础是热量。错误。 ( 2)自然带 C为热带荒漠带,常年受副高或信风带控制,气候极其干旱。错误。 (

27、3)自然带 B为热带草原带,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交替控制形成;自然带 D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了非洲自然带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非洲自然带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读图分析。图 中左图展现了某一时刻地球晨昏线的分布,右图为该时刻亚洲部分地区气压分布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说出该日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4分) ( 2)据右图信息分别说出甲乙两地的气压性质,并分析甲地气压形成的原因。( 4分) ( 3)描述海南岛该日的天气状况。( 4分) 答案: ( 1)该日后太阳直射南半球,可能向北运动,也可

28、能向南运动;( 4分) ( 2)甲地为高压、乙地为低压、甲地高压形成原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成冷高压( 4分); ( 3)海南岛受冷锋控制,出现阴雨天气,气温低、气压 高。( 4分) 试题分析: ( 1)由图中晨昏线分布可以判断,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南半球,可能向北运动,也可能向南运动。 ( 2)结合上题,读等压线分布图,甲地为高压、乙地为低压、甲地高压形成原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成冷高压。 ( 3)由右图可知,海南岛位于冷锋附近,受冷锋控制,出现阴雨天气,气温低、气压高。 考点:主要考查了天气系统及对天气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

29、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天气系统及对天气的影响。 学以致用。这是一片备受世人瞩目的土地,从自然环境到人类文明的演进,无不 留下深深的印记。自然地理环境又是由大气、水、岩石和生物圈组成的整体。阅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1)由图中资料,分析推断该区域商周时期与现在气候特征的差异。( 4分) ( 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解释该区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 3分) ( 3)请你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在水土流失的过程中,本区域各地理要素是如何统一变化的。( 5分) 答案: ( 1)商周时期:气候温暖湿润;现在:气候较商周时期干冷。气候处在不断变化中。( 4分) ( 2)该区域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

30、土质疏松、多垂直节理;气候逐渐干冷的变化趋势导 致植被覆盖率逐渐降低,植被保持水土的功能逐渐下降。( 3分) ( 3)水土流失 试题分析: ( 1)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商周时期:气候温暖湿润;现在:气候较商周时期干冷。气候处在不断变化中。 (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该区域地理位置比较特殊;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多垂直节理;气候逐渐干冷的变化趋势导致植被覆盖率逐渐降低,植被保持水土的功能逐渐下降。 ( 3)整体性表现有三个方面: 1、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2、 “牵一发而动全身 ”; 3、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另一个区域。 水土流失 考点:主要考查了

31、气候的变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气候的变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 探究式学习 野外考察。 济南市某中学的地理奥赛小组 2012年利用暑假期间( 6.22 7.1)进行了一次暑假野外考察(自天山北坡起始处到顶峰)。下面是他们进行地理野外观测的部分过程和结论,据此完成相关问题。 野外考察报告 考查题目:天山北坡的地理现象考察报告 考察目的:通过野外考察,总结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I考察准备: 选择野外观察路线和观察点、准备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天山垂直自然带图、请地理专家作科考指导。 附:天

32、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见图)。 ( 1)专家强调: “虽为夏季,此次考察请同学们莫忘带好防寒衣物 ”,请帮助解释理由。( 3分) II考察过程: 请对考察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小 “活动 ”做出合理的解释。 ( 2) “活动 1”: 当火车到达吐鲁番站后,老师买来了当地特产葡萄,提出:要想吃葡萄必须答对这个问题 吐鲁番葡萄为什么那么甜?( 2分) ( 3) “活动 2”: 当考察队员到达针叶林带休息时,老师要求对照 “天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回答:天山南坡有没有森林分布,原因是什么?( 3分) III研究结论: ( 4)在撰写考察报告时,甲、乙两位同学对 “天山山地自然植被自下而上的变化与他们在火车上

33、看到的自徐州到吐鲁番的植被变化 ”这一现象的解释持不同的观点。甲同学认为:这种现象体现了同一种地域分异规律,成因也完全相同;而乙同学则认为:这种现象体现了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成因也不相同。 你赞成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4分) 答案: ( 1)上山前要考虑温差,由于海拔越高 ,气温越低,北坡起始处与顶峰的气温相差约 19.5(19 20)度。准备相应行装。(只答考虑温差得 2分,算出数字得 3分) ( 2)该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光照强,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2 分) ( 3)南坡没有( 1分)。原因是:(北坡受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影响,北坡降水丰富),南坡位于背风坡降水不丰富。(

34、2分) ( 4)乙同学的观点正确( 1分)。因为天山山地自然植被自下而上的变化是遵循了陆地自然带的垂直地带性规律。成因是: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从而形成自然带的垂直地带性。自徐州 到吐鲁番的植被变化遵循了陆地自然带的经度地带性规律。经度地带性的产生受水分条件的影响较大,同时也受温度条件的影响。( 3分) 试题分析: ( 1) “虽为夏季,此次考察请同学们莫忘带好防寒衣物 ”,原因是上山前要考虑温差,由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北坡起始处与顶峰的气温相差约 19.5(19 20)度。准备相应行装。 ( 2)吐鲁番葡萄甜的原因是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35、昼夜温差大,光照强,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 3)天山南坡有没有森林分布,原因是(北坡受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影响,北坡降水丰富),南坡位于背风 坡降水不丰富。 ( 4)天山山地自然植被自下而上的变化属于垂直地域分异,自徐州到吐鲁番的植被变化遵循了陆地自然带的经度地带性规律。所以乙同学的观点正确。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从而形成自然带的垂直地带性。经度地带性的产生受水分条件的影响较大,同时也受温度条件的影响。 考点:主要考查了天山的气候变化、吐鲁番葡萄甜的原因、南坡没有森林的原因、自然带的地域分异。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天山的气候变化、吐鲁番葡萄甜的原因、南坡没有森林的原因、自然带的地域分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