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江苏省苏州五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都位于平原地区 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都位于第三级阶梯 雨热同期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长三角和松嫩平原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故雨热同期;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都为平原地区。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 1】下列有关 P1、 P2、 P3、 P4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P1地年平均气温最高 B P2地年平均气温在 14
2、5-15 0 间 C P3地年降水量最少 D P4地年降水量在 1000-1l00mm间 【小题 2】从气候条件分析,发展水稻种植业和淡水养殖业最具优势的是:( ) A P1地 B P2地 C P3地 D P4地 【小题 3】针对江苏省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从事农业生产首先必须做到:( ) A考虑交通条件 B因地制宜 C有全球意识 D发展机械化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根据图示的等值线分布判断, P1的年平均气温最低, A错误;P2地年平均气温在 14 0-14 5 间, B错误;图示 P1地年降水量最少, C错误; P4地
3、年降水量在 1000-1l00mm间, D正确。 【小题 2】水稻种植业适宜夏季高温多雨,水热条件充足地区,淡水养殖应分布于水资源丰富,即降水量最丰沛地区,故选 P4地区。 【小题 3】图示反映江苏省不同的区域,降水、气温分布存在区域差异,则农业生产应符合因地制宜原则,适应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而发展不同的农业生产类型。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等值线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示等值线信息,进一步反映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并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关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的正确叙述是:( ) A第一次产业转移移入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 B 20世纪 80年代本区的环境污染不断好转
4、C 20世纪 90年代至今的环境质量日益恶化 D 20世纪 9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欠发达的内地转移 答案: D 试题分析:珠三角第一次产业转移移入了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A错误; 80年代,该地区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为主,环境污染较严重; 90年代中期,该地区实施了产业升级,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广东边远地区转移,而本地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故环境质量逐渐有所好转, C错误。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产业转移。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珠三角工业发展的基本过程。 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形成 “遍地开花
5、,分散发展 ”的局面 B各个城市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C各个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相互竞争,不利于城市进一步发展 D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各个城市的功能结构趋同,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动力减弱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珠三角城市化的初期阶段,由于缺少城市化的整体规划,故各个城市之间功能不清,结构趋同,相互竞争,故 B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珠三角的城市化。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珠三角城市化的过程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快,成为我国重要的城市群,与该地区城市化发展密切相关的农业部门是:( ) A畜牧业 B谷物种植业 C园艺业 D迁移
6、农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影 响园艺业的主导因素是市场,故与城市化发展关系最密切。 考点:本题考查珠三角的城市化和农业生产。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原因是:( ) 华北平原供水极其紧张 因黄河水含沙量太大,不能用于生产和生活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有余 主要为了减小长江的洪涝灾害 因我国的工、农业生产的重心将向北方转移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组合选择题可采取排除法,华北地区缺水主要是由于该地区地处北方,降水少,故地表径流少,且北方地区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而
7、 说法错误;南水北调主要为了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缺水,而不能减少长江的洪涝灾害, 错误;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重心向北方移动的说法错误,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和南水北调工程实施的主要原因。 我国西部地区四大气区是: ( ) A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 B西藏、新疆、青海、四川 C新疆、西藏、青海、川渝 D青海、云南、四川、鄂尔多斯 答案: A 试题分析:我国西部地区的四大气区为新疆、青海、川渝和鄂尔多斯地区;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天然气资源分布。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的资源分布状况,知识性试题。 该图为三家企业投资建
8、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 1】吸引三家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地投资办厂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 ) A a原料、 b市场、 c劳动力 B a劳动力、 b市场、 c原料 C a劳动力、 b政策、 c原料 D a市场、 b政策、 c交通 【小题 2】三家企业对厂址地点选择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 ) A a交通优势、 b市场优势、 c劳动力价格 B a技术优势、 b劳动者素质、 c交通优势 C a劳动力优势、 b市场优势、 c能源优势 D a技术优势、 b交通优势、 c政策优势 【小题 3】三家企业在我国投资办厂的共同目的是:( ) A为接近原料产地 B为利
9、用廉价劳动力 C为接近消费市场 D为追求更高的利润 答案: 试题分析: 【小题 1】 A工厂的原料来自日本,中国加工,市场不在中国,而是日本。说明中国只是负责加工,显然是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而到中国加工,故 A的区位因素是劳动力; B图显示原料配件全部来自韩国,在中国加工,而市场是面向中国的,说明这个汽车厂之所以到中国来生产,是因为中国有着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因为汽车产业不是劳动密集型,故它的区位选择是看好中国的市场。C图显示香港的企业利用大陆的原料,并且在中国加工,而市场是面向欧美市场,说明它来大陆建厂的区位是资源或原料和劳动力。 【小题 2】日本纺织厂建在青岛,而不建在深圳,主要是因为青岛距
10、离日本 较近并且是沿海的开放城市,显然选择青岛的原因主要是交通因素;而汽车厂选在北京,主要是考虑北京人口稠密,经济水平比较高,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而且北京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香港的服装厂选在深圳,而不是香港,因为深圳劳动力价格便宜,为了降低成本选择在深圳加工,即主导因素是劳动力。 【小题 3】注意 “共同目的 ”,工业区位布局的共同原因都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考点: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区位因素、区位的选择的影响因素,注意要看主导因素。 读该图 “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 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 ”,回答问题: 【小题 1】以
11、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 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小题 2】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 A产业基础良好 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C腹地范围广阔 D技术水平高 【小题 3】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地形的阻隔 B水源不足 C夏季气温高温多雨 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答案: 【小题 1】
12、 D 【小题 2】 B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 “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的比重 ”可以看出: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所吸纳的国际直接投资总和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进入 20世纪 90年代后,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并逐渐超过珠三角。从 “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 ”可看出,珠三角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特征很明显,但正在缓慢的发生转变;而长三角地区的外贸依存度在 10年内迅速增长。故选 D项。 【小题 2】注意与 “长三角比较 ”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小题 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国内腹地应为西南和华中地区,中间的南岭起了阻隔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发展和读
13、图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从图示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我国区域发展的概况分析。 该图为 “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 重变化统计图 ”。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 1】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变化幅度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小题 2】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江苏省:( ) 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并逐步消失 B第二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上升 C第三产业比重将超过第二产业 D高科技产业将成为第三产业主体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
14、题 1】该题的 问题是 “变化幅度 ”,读图可知,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第一、第三和第二产业。 【小题 2】直接根据图示的产业比重变化判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但不可能消失, A错误;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则第二产业的比重将逐渐回落, B错误;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发展将超过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C正确;高新技术产业是第二产业的主体,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产业发展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示信息,掌握区域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图 1 “我国局部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 1】当前,甲、乙、
15、丙三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可能分别是:( ) A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减少 C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D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水土流失 【小题 2】乙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A开辟水资源,合理灌溉 B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C保护草场,合理放牧 D合理采伐,及时抚育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甲位于我国东北林区,故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于森林砍伐,森林面积减少;乙地区为内蒙古高原,为草原牧区,长期的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破坏,荒漠化加重;丙地区位于黄土高原,由于长期的植被破坏而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16、 【小题 2】图示乙地区为内蒙古草原牧区,故该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应结合畜牧业的合理发展和草原的生态环境保护,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生态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的区域环境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 目前,三江平原还有大片沼泽荒地,但 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围垦,其主要原因( ) A我国已加入 WTO,可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廉价粮食 B保护 “湿地 ”,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C开展多种经营,发展菱藕等水生植物 D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今后应转向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地,其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如涵养水源、调节河流径流量
17、、调节局部小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故保护湿地,主要是为了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湿地保护。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湿地的生态功能。本题还可结合三江平原沼泽地的形成设计试题。 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 的是:( ) 行政区 自然带 热量带 干湿地区 三江平原 江苏省苏州市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区域之间有一定的界线,有明确的也有模糊的,具有明确边界的只有行政区,故 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的基本特征。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区域的基本特征,知识性试题。 泰国自 2011年 7月以来连降暴雨引发洪灾,截止 11月 7日首都曼谷市有20%的面积被浸泡在水中,若想实
18、时获取大范围洪涝灾害的分布及面积等信息,优先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应是:( ) A人工实测 B电脑虚拟技术 C遥感 D全球定位系统 答案: C 试题分析:监测地面自然灾害的发生是遥感的主要功能。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 “3S”技术各自的基本功能和应用。 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 “工业走廊 ”,最主要得益于:( )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C便利的航运条件 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答案: D 试题分析: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以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结合核电和火电的发展,形成了全美最大的能源基地,适宜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考点:本题考查田纳西河流域的综
19、合开发。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与治理的概况。 下列关于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煤炭资源丰富但埋藏较深,不利于开采 B我国石油为主的能源结构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C地处我国的西部地区,但铁路、公路网都非常发达 D煤质优良,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 答案: D 试题分析:我国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丰富且埋藏较浅,利于开采, A错误;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资源为主, B错误;山西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带, 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 能源基地建设。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山西省能源基地的概况。 山西加强晋煤外运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由北向南依
20、次是: ( ) 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 B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 C神黄线、焦日线、胶济线 D神黄线、大秦线、焦日线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 “由北向南 ”,三条运煤铁路线最北为大秦线;中间为神黄线;最南为焦日线。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煤炭运输。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铁路线的分布。 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为: ( ) 煤 电 铝 煤 焦 化 煤 气 液 煤 铁 钢 煤 电 钢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以重工业发展为主,故围绕煤炭的开发,发电,发展动力指向型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 符合;发展煤化工工业, 符合;煤炭和铁矿资源相结合,
21、发展钢铁工业。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基地建设。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的概况。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 1】有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弱、生物生长迅速 B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破坏后很快就可以恢复 C大气层中每年都有大量的氧气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被雨林植物固定下来,同时又向大气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D热带雨林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小题 2】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 A生物残体分解快 B植物生长速度快 C
22、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热带雨林的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优势;而养分集中于地上的植物体内,是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故雨林植被一旦破坏,将难以恢复, ABC 错误。雨林能涵养水源,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故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小题 2】雨林地区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使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是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主要表现。 考点:本题考查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点
23、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 特征。 关于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世界和中国的能源消费都以石油为主 B目前世界和中国的能源消费都以煤炭为主 C目前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中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D目前中国的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世界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而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 考点:本题考查能源问题。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世界和中国的能源消费解题,知识性试题。 关于东北地区农作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玉米分布普遍,由北向南的比例逐渐减少 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C水稻种植
24、已扩展到北纬 45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D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桑蚕产区 答案: B 试题分析:东北地区玉米分布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 45以北的松花江沿岸,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农业生产。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综合题 读东北区自然地理环境概况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7分,每空 1分) ( 1)写出山脉的名称: A、 _, B、 _, C、 _。 ( 2)写出平原的名称:甲、 _,乙、 _ _,丙、 _。 ( 3)写出河流的名称: E、 _
25、. 答案:( 1)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 长白山( 2)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 ( 3)松花江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的地理位置判断, A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为大兴安岭; B位于东北平原北部为小兴安岭; C位于东北平原东部,为长白山。( 2)根据图示的地理位置判断,甲位于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为三江平原;乙位于松花江和嫩江交汇,为松嫩平原;丙位于辽河流域,为辽河平原。( 3)图示 E流经东北平原中部,为松花江。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地理事物的主要分布,可结合地图册。 阅读分析材料,并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7) 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
26、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防治土地退化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将下列代号填入上图中对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 限填一次)。(分) A风力作用为主 B流水作用为主 C年降水量多且多暴雨 D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 ()我国西北地区在防治土地荒漠化方面采取的措施有: 。(至少写出三个要点, 3分) 答案:( 1)由左到右,由上到下依次为: A B D C( 2) 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 防护林体系 ;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或退耕还 林还草);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至少写出三个要点,
27、3分,合理即可给分) 试题分析:( 1)注意图示的因果关系;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年降水量较少;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年降水量较多。( 2)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主要从原因分布,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植被的破坏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故主要从恢复植被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分析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示资料提取有用信息,结合生态环境问题治理的一般分析思 维。 读图 18,完成下列各题。 (10分,共 5题 ) (1)图示 a、 b两地中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是( 1分) 。 (2)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将桑蚕、甘蔗、果树和花卉的生
28、产与养鱼有机结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里的桑基鱼塘、蔗基鱼塘逐渐减少,果基鱼塘、花基鱼塘不断增多,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 2分) A气候条件变化 B农业科技发展 C交通条件改善 D市场需求变化 (3)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推进两地区城市化进程的直接动力是( 1分) 。 (4)能源问题是制约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缓解这两个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 4分) 。 (5)填写下表,说明应从哪些方面比较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差异( 2分)。 答案:( 1) b (2) D (3) 工业化 ( 4)西电东送、西气
29、东输、发展核电(任选两个) ( 5)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任选两个) 人口、交通、农业、工业、城市(任选两个) 试题分析:( 1)珠三角位于我国广东省东南部地区。( 2)市场是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决定性因素。( 3)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4)区域能源不足的解决措施主要从开源节流等方面分析。( 5)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源和植被等方面;人类活动主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人口、城市等。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发展。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农业布局的主要区位条件;城市化的动力因素;解决区域能源问题的主要措施等,主要调用课本相关
30、内容,学会知识迁移。 阅读下段材料和我国 “西气东输 ”主干 管线工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6分,每题 2分 ) 上海目前每年消耗煤炭 4200多万吨,占全市能源总量的 70%左右,其煤炭消耗量和消耗密度居全国大城市之首。超大量用煤不仅影响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也给上海及周边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据有关部门测算,上海每年酸雨发生率为 11%,江苏省为 21%,杭州等浙江省主要城市高达 50%。假如这些地区用天然气代替煤炭作为燃料,可减少 90%以上的氮氧化物和 98%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1)以燃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产生的环境问题有( 2分) _ (2)天然气的使用对 上海等地区的
31、主要意义在于( 2分): _ _ ( 3)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产生哪些影响 ( 2分) 。(至少写出二个要点) 答案: (1) 排放酸性气体,形成酸雨、酸雾;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城市热岛、全球变暖; 产生废渣,占用土地,淤塞河道,污染环境; 废弃物污染水源 (任答两点给分 1点 1分共两分) (2) 缓解该地区能源短缺的状况 ,进一步发挥经济优势 ( 1分) 改善能源消费 构成,改善大气环境 状况( 1分) ( 3) 加快西部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缓和中西部地区因森林砍伐、植被破坏而带来
32、的环境压力(任答两点给分 1点 1分共两分) 试题分析:( 1)燃煤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从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方面分析。( 2)天然气的使用对上海的意义,主要从经济、能源和环境等方面分析。( 3)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主要从促进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并利于调整当地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植被的破坏,故利于保护西部地 区的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西气东输的主要影响,调用课本相关内容。 判断题 人类的开发是导致热带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 答案:错误 试题分析:人类的开发是热带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人口增长和
33、贫困问题是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 考点:本题考查热带雨林的破坏。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带雨林破坏的主要原因,知识性试题。 区域的开放程度越高,区域内部的自然条件差异越大。 答案:错误 试题分析:区域发展到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强,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的发展。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不同区域发展阶段的发展特征。 “数字地球 ”是指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答案:正确 试题分析:数字地球是信息化的地球,是将有关地球上每一点的信息,按地球的地理坐标加以整理,然后构成一个全球的信息模型。并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资
34、源共享。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况。 产业转移,都有利于迁入区的产业升级换代,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错误 试题分析:产业转移对迁入地而言,可能带来污染型企业,故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产业转移。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产业转移的影响。 “西气东输 ”工程有利于促进江苏的社会经济发展,南水北调工程对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经济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答案:错误 试题分析:南水北调对调出区主要是不利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影响。 城市
35、是人类 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最大的地区,城市发展可不考虑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 答案:错误 试题分析: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地区,故城市的发展应考虑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协调。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城市化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具有大规模机械化专业化的生产的突出特点。 答案:正确 试题分析:三江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广,故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其农业地域类型属 于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
36、农业发展。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农业生产概况。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开发方向,流域开发与整治就是通过修建水利工程来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 答案:错误 试题分析:河流流域的开发与治理以修建水利工程等措施即开发河流流域的优势资源,也结合河流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统一,而不是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 考点:本题考查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河流开发和治理的基本原则。 山 西煤质优良,大同煤田是我国极为宝贵的低硫、低灰、高发热量的优质焦煤,河东煤田则是优质的动力煤。 答案:错误 试题分析:大同煤田的灰分、硫分含量低,系中国著名的优质动力用煤;而河东煤田为优质焦煤。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煤炭资源。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山西煤炭基地的概况。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正确 试题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生态环境,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之一即全球变暖导致蒸发加大。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