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读甲、乙两幅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 1】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甲图反映的实际范围较乙图大 B乙图反映的实际范围较甲图大 C EF 处的坡度和 EF处相同 D EF 处的坡度比 EF处小 【小题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M点在 N 点的东北方 B M点在 N 点的西北方 C M点的海拔不可能是 58米 D N 点的海拔可能是 58米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跨经纬度看似一致,但由于乙图所在纬度低,故纬线较长,故判断乙图的实
2、际范围更大, A错误, B正确。故同样 EF 处和 EF处高差相同,但乙图的实际距离略大,故 EF的坡度较 EF 小。 【小题 2】根据 M( 38N, 115E)附近, N( 5S, 60W),故判断 M地位于N 地的东北方向。根据等值线 “高于高值,低于低值 ”判断, M 地海拔( 50, 60)米; N 地海拔( 60, 70)米。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纬线长的分布规律,利用经纬网判断方向的方法和等值线判 读的一般规律。本题还可结合两地的经纬度定位设计相关试题。 读所给 “甲、乙、丙、丁四地 12月某日昼夜分布示意图 (阴影表示黑夜 )”。据此
3、完成问题。 【小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肯定位于西半球的是 A乙和丁 B甲和乙 C丙和丁 D甲和丁 【小题 2】判断甲地位于丙地的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四地昼长可求出四地正午的当地时间,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四地正午时的北京时间,这样就可求出四地所处的经度,然后找出位于西半球的地点即可。经计算可知,甲地位于 120E经线上,乙地正午的北京时间不确定,故乙地所在经度不确定,丙地所在经线为 172.5E,丁地所在经线为 75W,所以丙、丁两地一定位于西半球。 【小题 2】根据甲地的昼夜长短判断甲地位
4、于赤道,而丙地出现昼长夜短,此时为 12 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判断南半球昼长夜短,丙地位于南半球,结合上题分析的两地的经度位置判读,甲位于丙地的西北方向。 考点: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和地方时的计算。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抓住当地正午 12时的北京时间可计算当地经度。 12月时的昼夜长短状况可判读当地的纬度。本题还可考查四地的纬度高低判断设计试题。 如图, PMQN 为圆的四个等分点, X、 Y分别是 PM、 PN的中点,回答问题。 【小题 1】如果该圆正好是西半球,且正好处在夜半球,那么此时新的一天范围大约占全球 A 4 5 B 1 5 C 1 3 D 1 2 【小题 2】如果该圆上太阳
5、高度角为 0,圆内太阳高度大于 0,且 P地的地方时为零时、 Q 地的地方时为 12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 B P、 Q 两点分别是南北极点 C M、 N 两地日出的地方时都是 6时 D XY所在纬线一定是 45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若图示刚好为西半球,则判读 M所在经线为 160E, N 所在经线为20W,而也是夜半球,则判断 M点所在经线为昏线, N 点所在经线为晨线,即160E为 18时; 20W为 6时。此时 180经线的时间为 19时 20分, 0时所在经线为 110W,故从 110W向东到 180跨经度 290范
6、围为新的一天,故约占全球的 4/5。 【小题 2】圆上太阳高度角为 0,圆内太阳高度大于 0,则判断图示范围为昼半球, P地的地方时为零时、 Q 地的地方时为 12时,说明此时北极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地区出现极夜;故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PQ不是极点;图示 M、 N为晨线与昏线的中线,判读位于赤道,赤道上日出始终为 6时, C正确。 P点不是北极点,故 XY所在纬线可能不是 45纬线,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判读。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晨昏线分布与经线、纬线的关系,并进一步计算时间。 该图中 AB弧是昏线, BC 弧是晨线,回答问题。 【小题 1】此日,下列四个 城市中白天
7、时间最长的是 A海口 B广州 C武汉 D北京 【小题 2】此时,北京时间是 A 11点 B 10点 C 9点 D 12点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结合图示经线数的变化,可确定 B点所在经线为 45 W, AB弧线为昏线,则判读图示晨昏线 ABC 以南部分为夜半球,故图示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全球昼长分布规律为: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地理位置最北面的城市昼长最长。 【小题 2】结合上题分析, 45 W为夜半球的平分线,为 0时,因而北京时间( 120E)较 45W早 11个小时,为 11时。 考点:本题
8、考查局部晨昏线的判读。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抓住晨线和昏线的分布,判断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位置,结合太阳直射点来分析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和时间计算的基本方法。 北半球夏至各纬度昼长: 20N 昼长为 13 时 13 分; 40N 昼长为 14 时 51 分;60N 昼长为 18时 29分。该图所示为 24小时的全日时钟,指针为时针。回答问题: 【小题 1】如果此钟在我国得到推广。图中夏至日某地恰好日出 (不考虑房屋阻挡、地形等因素 ),那么 该地最可能为 A南京 B北京 C哈尔滨 D广州 【小题 2】如果 架飞机沿 60N 某地以每小时 1670KM的速度向东飞行,则飞行员见到昼夜更替情况是:(
9、 )。为了和当地时间保持一致,应将钟表作何处理:( ) A昼夜更替比一个太阳日短,将钟表每小时拔快一小时 B昼夜更替比一个太阳日长,将钟表每小时拔快一小时 C昼夜更替比一个太阳日短,将钟表每小时拔快二小时 D昼夜更替比一个太阳日长,将钟表每小时拨慢一小时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当地的日出时间约为 4: 45,故上午为 4: 45-12: 00,计算昼长为 14小时 30分,故最接近 40N。 【小题 2】 60oN 经度相差 1o的弧长为 111cos60o=55.5km,那么以地面为参照物的该飞机绕地飞行角速度 地 =( 167055.5
10、) o/小时 =30o/小时;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0=15o/小时。由于飞机的飞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因此以太阳为参照物看到的飞机绕地飞行情况为:飞机绕地向东飞行,角速度 阳 =0+地 =( 30+15) o/小时 =45o/小时。在飞机上一个昼夜更替周期 =360o45o/小时 =8小时,所以飞行员见到的昼夜更替情况是昼夜更替周期比一个太阳日短;在飞机上经历 1小时相当于地面经历 3小时,为了和当地时间保持一致,应将钟表每小时拔快二小时。 考点: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日出时间与昼夜长短的关系,飞机飞行速度与地面时间的变化的转化关系。难度较高。 冬至日 (12月
11、22日 )凌晨 4点 (地方时 )一架飞机从甲地 (60N、 100W)起飞,沿最近航线匀速飞行, 8小时后抵达乙地 (60N、 80E)。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 1】飞机途中航向 ( ) A一 直不变 B先朝东北后朝东南 C先朝西北后朝西南 D先朝北后朝南 【小题 2】这架飞机若以同样速度,沿 60N 纬线飞行,抵达乙地大致需要 ( ) A 16小时 B 12小时 C 20小时 D 24小时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应是过这两点的地球大圆上被这两点分成的劣弧长。结合图示甲、乙两点位于相对的两条经线上,因此过这两点的大圆在一个经
12、线圈上,又因为这两点均在北半球,所以过经线圈被它们分得的劣弧要经过北极点。因此最近的走法是先朝北再朝南。 【小题 2】从甲到乙的最近航线的距离跨纬度 60,距离为 60*111KM=6660KM,使用时间为 8小时;而在 60N 上飞行,飞了 180,路程只有赤道上的一半,相当于走了 1801110.5 9 990KM,故推理所用时间为 12个小时。 考点:本题考查地图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抓住最短航线的规律,结合读图上经纬线距离的计算分析。 该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完成问题。 【小题 1】观测者从甲、乙、丙、丁四个角度能够观察到右图所示昼夜状况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小
13、题 2】此时,下 列各地情况可信的是 ( ) A荆州( 30N, 112E)正旭日东升 B哥本哈根( 56N, 13E)市民看太阳位于东南天空 C圣地亚哥( 33S, 70W)某游客正在观看日落景观 D日本神户( 35N, 135E)午阳高照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右图可知,这是一幅从极点上空观察的俯视图,可能是从丙或丁处观察到的;再根据此时极圈内发生了极昼现象,结合图示的公转位置判读,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则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为丁点的俯视图。 【小题 2】结合上题分析,此时为北半球冬至日,图示为南半球俯视图,故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故图示
14、135E为昼半球的平分线,时间为 12时,故计算112E的地方时为 10点半左右,故不可能旭日东升, A错误;哥本哈根 13E计算当地时间约 4点左右,且时间北半球昼短夜长,故当地还未日出, B错误;圣地亚哥 70W计算当时地方时约 22时,为夜晚, C错误。日本神户 135E此时为 12时,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判读和时间问题计算。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抓住图示晨昏线分布特征和晨昏线图上时间计算的基本方法,昼半球的平分 线为 12时,则 “东加西减 ”时差计算时间。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问题。 【小
15、题 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昼夜的更替 四季的更替 运动物体偏向 地方时差异 A B C D 【小题 2】该日,关于图中 P地的说法,不可能的是 A北京时间 8时左右日出 B当地地方时间 18时日落 C日出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向 D出现日食景观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 “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 ”可知为地球自转,故实验只能演示由于自转引起的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异问题。四季的更替是由于地球公转引起的,运动物体的偏向必须是地表运动物体才产生偏向。 【小题 2】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可知 P点位于晨线上,故不可能为日落。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和地理意义
16、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抓住实验过程判读地球运动形式,并结合图示的晨昏线分布判读晨线与昏线的差异。 该图是某地海岸地区的等高线 (单位:米 )示意图,比例尺为 1: 50000,图中每一方格的边长为 2厘米。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 1】 与本区域沿海的其他位置相比,渔港 M的区位优势是 A风浪小 B海岸地势低平 C航道深 D不封冻 【小题 2】若在甲处建一储运仓库,需将所在小山头沿 50米等高线铲平,平整后的土地面积约为 A 0.1km2 B 0.3 km2 C 1 km2 D 2 km2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 M位于海湾内,可避风
17、浪。 【小题 2】比例尺为 1: 50000,图中每一方格的边长为 2厘米,即图示每一方格的实际边长为 1KM,故面积为 1KM2,图示甲处附近小山头 50米等高线区域范围大约占 1/3格。故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等高线地形和比例尺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抓住影响渔港位置的主要因素,应用比例尺计算实际面积。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 1】甲、乙、丙、丁四地最可能形成瀑布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 2】下列两地间能够开凿渠道自流引水的是 ( ) A从乙引水到丙 B从丁引水到乙 C从戊引水到甲 D从丁引水到戊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18、: 【小题 1】瀑布形成应位于河流流经陡崖处,图示,甲处陡崖附近的等高线 “凸低为高 ”,为山脊,故没有河流;而乙处陡崖附近的等高线 “凸高为低 ”,为山谷,可能有河流,则在乙处可能形成瀑布。 【小题 2】自流引水线应从高处向地处开凿,结合上题分析,图示的河流位于乙、丁处,故只有从丁到戊的线路从高处向低处,故可自流引水。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的综合判读和应用。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等高线判读的一般原则,进一步分析等高线对瀑布和引水线的影响。 读 “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 ”,图中 X、 Y为等高线 (等高距为 100米 ), L为河流,对角线为经 线。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 1】图中河流 L的
19、流向为 ( ) A从东流向西 B从西南流向东北 C从西流向东 D从东北流向西南 【小题 2】若 X数值为 500米,沿图中经线的地形剖面图是 ( ) 【小题 3】若 X数值为 500米,图中 Y和 A的数值可能是 ( ) A 600 550 B 600 450 C 400 550 D 400 450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中指向标,判断可知, ab 为由南向北的方向,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突出方向相反,则河流流向为从西南流向东北。 【小题 2】从 a到 b总趋势是高度逐渐降低,但经过 A时海拔略有升高,正确答案:为 C。 【小题
20、3】根据上题判断的河流流向, X的海拔高于 Y,等高距为 100米,所以有的海拔为 400米。 A位于闭合等高线里面,满足的规律是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所以 A处地海拔大于 500米,同时小于 600米。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等高线判读的基本原则,结合等高线对河流的影响分析。 该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回答问题 : 【小题 1】为正确显示 K 地的地形起伏,沿图中 MN、 PQ线作地形剖面图,表示 K 点位置的正确组合是( ) A B C D 【小题 2】旅游通过爬山涉水,求真求质。沿 AB、 CD、 MN、 PQ四条登山路线中到达 K 点
21、,最符合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悠然意境的线路是 ( ) A.MK 或 NK B.PK 或 QK C.AK 或 BK D.CK 或 DK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 MN 方向看, K 两侧为河流,故中高周低,与 符合。从 PQ沿线看, K 两侧为山峰, K 处地势低,故 符合。 【小题 2】行到水穷处,判断沿河流上行,且 K 位于鞍部,地势较两侧山峰地,容易起云雾。故 MK、 NK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判断和综合应用。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能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准确判断地势的起伏,并结合地形对河流和气候的影响分析,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值得
22、借鉴。 综合题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分) ( 1)图中甲山顶与乙渔港间的相对高度为 。站在甲山顶,用望远镜能否看见乙渔港出海的船只 。请说明能或不能的理由。 ( 2)为加强乙丙两地的陆上联系,拟修建一条公路。你认为应该选择怎样的线路比较恰当。 ( 3)简述图中东西两侧海底地形特点的主要差异。 ( 4)沿图中 L线绘制地形剖面图。 答案:( 1) 600-800米 不能 甲乙之间的视线有山坡高地的阻挡。 (3分 ) ( 2)沿海、绕南部修建 (2分 ) ( 3)东部陡峻,西部平缓。 (2分 ) ( 4) (2分 ) 试题分析:( 1)根据等高线 “高于高值 ”,判断甲山顶海拔(
23、600, 800)米,乙渔港海拔为 0米,故高差为 600-800米。图示甲乙之间有一小山峰阻挡视线。( 2)山区交通线建设应避开陡 坡,沿等高线分布,呈 “之 ”字型分布,减缓道路的坡度。( 3)根据图示两侧等深线的分布判读,东侧等深线分布较密集,判读坡度陡;西部等深线分布较稀疏,判读坡度分布较缓。( 4)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应注意选择恰当的垂直比例尺;沿线所以与等高线的交点位置,并判断局部等高线的弯曲状况。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等高线分布的一般规律;地形对交通线分布的影响一般规律。 读图(地球运动示意图 , 为二分二至日。),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24、) (1)“坐地日行八万里 ” , “坐地日行 ”实际指的是 , “八万里 ”指的是 。 (2)地球公转到位置 时,这一天是北半球的 (节气 ),地球公转速度较 (快或慢)。 (3) 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经过 P点时,太阳直射点 A正向南移 B正向北移 C在南半球 D在北半球 (4)每年一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而我们非常寒冷;每年七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而我们非常炎热。请说明理由。 (5) 地球从位置 一 - 的运动过程中,荆州市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某日下午,在荆州中学放学回家 的小明感觉到寒风袭人、夜色也比前些天更快的降临了 ,此日地球运行的时段在 。 A B C D 答案: (1)地球的
25、自转运动 地球的赤道周长 (2分 ) (2)夏至 慢 (2分 ) (3) BD(2分 ) (4)地球南北半球的热量差异是由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的,我们位于北半球,一月初,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我们就寒冷;七月初,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我们就炎热。 (2分 ) ( 5)昼渐长、夜渐短 C (3分 ) 试题分析:( 1)地球自转产生了地面事物的运动。 8 万里即赤道的周长。( 2)根据图 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判断, 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判断为夏至日,地球公转接近远日点,故公转速度较慢。( 3)结合上题分析,P位于春分日到夏至日之间,故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 4)影响地面辐射的直接原
26、因是太阳高度,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南北半球各地的热量差异。( 5)图示 一 - 的运动过程为冬至日 春分 夏至日,故太阳直射点始终向北移,故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放学时寒风袭人,反映为冬季,而夜色降落更快,反映昼长变短,故判断为秋分日到冬至日的 。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综合分析。 点 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地球公转轨道图上的二分二至日的判断。 读图(时间: 6月 22日;曲线: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 1)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 甲 、乙 、丙 、丁 。 ( 2)四地的的夜长分别是: 甲 、乙 、丙 、丁 。 ( 3)三地的经纬度位置是: 甲 、乙 、
27、丙 。 ( 4)乙在丙的 方向,乙在丁的 方向。 答案:( 1) 90 4652 6634 2326(4分 ) ( 2) 10 0 12 0(4分 ) ( 3)( 150E, 2326N) ( 120E , 6634N) ( 30E, 赤道) (6分 ) ( 4)东北 正南 (2分 ) 试题分析:( 1)根据各地的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特征判断当地的纬度位置,甲地太阳高度最大达到 90,即正午太阳高度为 90,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即 23.5N。乙刚好出现极昼,故判断为南极圈,故利用正午太阳高度 =90-纬度差计算即可。丙地昼长 12 小时,判断位于赤道,故利用公式计算正午太阳高度。丁地昼长
28、24小时,且太阳高度终日不变,判断为北极点,公式计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2)图示太阳高度大于 0表示为昼长,故利用 24小时 -昼长即可求 夜长。( 3)三地的纬度位置可见上题分析,根据各地正午时间出现的北京时间故可判断当地的经度,甲地正午时间为北京时间 10时,即当地时间较北京时间早2个小时,故当地位于 120E东侧 30,即 150E;乙地正午为北京时间 12时,故当地即为 120E;丙地正午为北京时间 18时,故当地时间较北京时间晚 6个小时,即当地位于 120E西侧 90,即 30E。( 4)根据三地的经纬度位置,甲( 150E, 2326N) , 乙( 120E , 6634N),
29、 丙( 30E, 赤道),判断方位。从乙看甲,南北方向看, 北纬纬度数更低,故判断位于南侧;东西方向看,东经度更大,位于东侧。丁位于北极点,故北极点的四周都是南。 考点: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综合判断和经纬度的综合应用。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抓住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判断当地的纬度位置,结合正午出现的北京时间可计算当地的经度,利用经纬度判断方位等。 读图(弧 CAD为晨昏线;当天夜晚 E地观察北极星,北极星的高度约为40。),回答下列各题。( 14分) ( 1)此时 C点是 点钟、太阳高度角是 。 ( 2)此时以 和 经线将地球分为两个日期。 ( 3)此刻太阳直射 点坐标是 ,赤道上
30、西半球夜晚的范围是 。 (4)A地昼长为 小时。这一天全球昼夜长短分布情况是 。 ( 5)一架飞机按最短距离由 F飞向 B,其飞行方向是 _ 。 答案:( 1) 18 0(2分 ) ( 2) 135W、 180(2分 ) ( 3) 23.5N、 45E 160E往东到 45W(或 45W往西到 160E) (4分 ) (4) 18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赤道昼夜平分;北极圈及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以南出现极夜。 (4分 ) ( 5)先西北,后西南。 (2分 ) 试题分析:( 1)图示 背对阳光一侧为夜半球,在 E点观测北极星高度 40,即当地纬度 40N,故判断图示位于北半
31、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故顺着自转方向,C点即将进入夜半球,故判断 C点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 18时。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 0。( 2)分界两个日期的两条经线始终为 180经线和 0时,根据图示 C点为 18时,可推算图示 0经线为 9时,可计算 0时的经度为 135W。( 3)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既有经度又有纬度,图示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23.5N,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即 12时所在经线,根据 C点为 18时 ,推算 12时所在经线为 E点所在经线为 45E。赤道上始终为昼夜平分,故夜半球为 18: 006 : 00,即图示 C点向东(逆时针)到 D点,经度
32、为 135E-45W;西半球的范围为 160E向东到 20W,两者交集,范围为 160E 向东到 45W。( 4)图示 A 点即为经过昏线的日落时间为 21 时,故 A点下午时间为 12: 00-21: 00,为 9小时,故昼长 18小时。全球昼夜长短状况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半球反之,赤道上昼夜平分。( 5)从 F经过 E点到 B点,飞行方向从南北方向上看,先接近北极点,后远离北极点,说明先向北后向南,从东西方向上看,始终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为向西运动。 考点: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判断、时间问题计算、昼夜长短变化和方向判断。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抓住晨昏线分布的基本规律判断二分二至日,和晨昏线图上时间计算的 6点或 18点位置;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确定全球的昼夜长短分布状况,结合经纬网判断最短距离的运动方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