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T 324.5-2007 农作物品种试验操作规程 第5部分 玉米.pdf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364069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31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1 T 324.5-2007 农作物品种试验操作规程 第5部分 玉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DB11 T 324.5-2007 农作物品种试验操作规程 第5部分 玉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DB11 T 324.5-2007 农作物品种试验操作规程 第5部分 玉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DB11 T 324.5-2007 农作物品种试验操作规程 第5部分 玉米.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DB11 T 324.5-2007 农作物品种试验操作规程 第5部分 玉米.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01 B 21 备案号:20114-2007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 DB11/T 324.52007 农作物品种试验操作规程 第5 部分:玉米 Guidelines for regional trials of agricultural varieties Part 5: maize 2007-03-15实施 2007-01-11发布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1/T 324.52007 I 目 次 前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试验申报 . 1 4 试验操作 . 1 4.1 组别设置 1 4.2 对照品种 1 4.3 试验种

2、子 1 4.4 试验地点 1 4.5 试验设计 1 4.6 播种 . 1 4.7 田间管理 1 4.8 收获和计产 2 4.9 调查记载 3 4.10 专项鉴定 3 4.11 试验报废 3 4.12 试验总结 3 附 录 A 4 附 录 B 5 附 录 C 10 附 录 D 14 附 录 E 18 DB11/T 324.52007 II 前 言 农作物品种试验是品种审定和新品种推广的重要依据,为规范农作物品种试验,保障试验的科学性 和准确性,在多年品种试验工作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DB11/T 324农作物品种试验操作规程分为六个部分: 第 1 部分:总则 第 2 部分:小麦 第 3 部分:

3、大豆 第 4 部分:西瓜 第 5 部分:玉米 第 6 部分:大白菜 本部分为 DB11/T 324 的第 5 部分。 本部分附录 A、B、C、D、E 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北京市农业局提出。 本部分由北京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种植业分会归口。 本部分由北京市种子管理站负责解释。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市种子管理站。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白琼岩、叶翠玉。 DB11/T 324.52007 1 1 2 3 4 农作物品种试验操作规程 第5 部分:玉米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玉米品种试验操作程序、方法和调查记载标准。 本部分适用于玉米品种试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

4、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DB11/T 324.1-2005 农作物品种试验操作规程 第 1 部分:总则 试验申报 按照 DB11/T 324.1 第4 章的规定执行。 试验操作 4.1 组别设置 根据各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可设置春播组(含晚熟组和中晚熟组)和夏播组;根据品种的其它特性视 需要可设置相应的组别。如每组试验参试品种数量较多,可开设预备试验。 4.2 对照品种 按照 DB11/T 324.1 第 5

5、.2条的规定执行。 4.3 试验种子 试验种子的数量和质量按照 DB11/T 324.1 第 5.3条的规定执行。 供种时间为每年 3 月31日以前送达试验主持单位。 4.4 试验地点 按照 DB11/T 324.1 第 5.4条的规定执行。 4.5 试验设计 预备试验采用间比法排列,一次重复,每个参试组合种植一个小区,小区面积大于等于 33.33m 2 ,5 行区,行距 0.60m0.70m。每隔 6 个小区设一个对照。 区域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三次重复。小区形状为长方形,5 行区,小区面积大于等于 33.33 m 2 , 行距0.60m0.70m (如果试验方案有特殊要求, 按试验方案执

6、行) 。 重复间设置 1.5m2.0m宽的观察道。 试验地四周种植 5 行以上同一品种或对照品种作为保护行。 生产试验不设重复,每点每品种面积 300m 2 667m 2 。 4.6 播种 4.6.1 播种期 春播晚熟组试验在 4 月下旬5 月中旬播种;春播中晚熟组试验在 5 月下旬6 月上旬播种;夏播 试验 6 月17日至 6 月23日播种。 4.6.2 小区播种量及密度 春播玉米品种种植密度3300株/667m 2 4000株/667m 2 , 夏播玉米品种种植密度4000株/667m 2 4500 株/667m 2 ,鲜食玉米品种种植密度 3500 株/667m 2 左右,青贮玉米品种种

7、植密度 4500 株/667m 2 左右。若 试验方案对种植密度另有要求,则种植密度应在当年区试方案中注明。 4.6.3 播种方法 采用人工点播、穴播或机械精量播种,播深 3cm4cm。播种前需将每小区播种量的种子按照小区 行数分成等份,每份种子均匀地播入每一行中。 4.7 田间管理 4.7.1 施肥 施用有机肥,一般每 667m 2 底施农家肥 2m 3 或商品有机肥 300kg左右。 施用化肥,一般每 667m 2 施用氮肥(按纯N计算)15kg左右,春玉米,按照底肥:追肥=2:3 的比 例施用;夏玉米,按照底肥:追肥=3:2 的比例施用。每 667m 2 施用磷肥(按P2O5计算)5kg

8、左右、钾肥 (按K2O计算)9kg左右,全部一次底施。 DB11/T 324.52007 2 每 3 年施用锌肥和硼肥 1 次,施用量为每 667m 2 底施硫酸锌 1.5kg,硼酸1kg。 4.7.2 灌溉 播种时要求田间持水量 60%75%,低于指标的地块应浇底墒水。 小喇叭口期和抽雄期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浇水,授粉期遇干旱,应及时浇水。 4.7.3 间苗定苗 45 叶期间苗,56 叶期定苗,使留苗数量达到试验要求的密度。若缺苗超过 15%,该试验按报 废处理。 4.7.4 中耕培土 在小喇叭口期进行中耕并培土,一般中耕深度 5cm。 4.7.5 杂草防治 杂草防治以化学除草为主,辅助人工除草

9、。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出苗后仍有杂 草,及时进行化学除草或人工拔除。 4.7.6 虫害防治 应防治地下害虫、玉米螟等玉米害虫,但不防治病害。 4.8 收获和计产 4.8.1 收获时间 普通玉米成熟时一次性分区收获。鲜食甜玉米在授粉后 21d 左右收获,鲜食糯玉米在授粉后 23d 左右收获。青贮玉米在乳熟后期收获(授粉后 40d 左右) 。 4.8.2 普通玉米测产方法 4.8.2.1 单株有效穗数 有效穗是指穗粒数在 50 粒以上的果穗。单株有效穗数等于小区有效穗数与小区株数之比(保留一 位小数) 。 4.8.2.2 区试、预试小区测产方法 a) 每个重复、每个小区收获中间 2

10、 行作为测产区。 b) 把测产区的果穗剥去苞叶,计算果穗数,称鲜穗重。 c) 将测产区果穗风干、脱粒、称重,测定籽粒含水量,统一校正到标准水分(14%),再折算成小区 产量和 667 m2 的产量(保留一位小数) 。 4.8.2.3 生产试验(展示田)测产方法 a) 在每个参试组合的生产试验田中随机选取 3 个生长正常的、有代表性的小区进行测产。每个测 产小区行数不少于 3 行,面积不小于 12m 2 。 b) 测产方法同 4.8.2.2.b)、c)。 c) 计算 3 个测产小区产量的平均值,折算成 667 m 2 的产量。 4.8.3 鲜食玉米测产方法 4.8.3.1 单株有效穗数 同 4.

11、8.2.1。 4.8.3.2 区域试验小区测产方法 a) 按参试品种表提供的吐丝期至采收时的天数(最佳采收期)适时采收。测定鲜果穗重,籽粒鲜重。 b) 每个重复、每个小区收获中间 2 行作为测产区,剥去果穗苞叶称鲜穗重,折算成全小区的鲜穗 产量和 667 m 2 的鲜穗产量。 c) 把测产区果穗及时脱粒,称其鲜籽粒重,以之折算出全小区鲜籽粒重和 667 m 2 的鲜籽粒重,并 计算出籽率。 4.8.3.3 生产试验小区测产方法 同 4.8.3.2。 4.8.4 青贮玉米测产方法 4.8.4.1 区域试验小区测产方法 a) 每个重复、每个小区收获中间 2 行作为测产区,从地上部 20cm处全株刈

12、割。收获后立即称重, 折算成全小区的生物产量(鲜重)和 667 m 2 的生物产量(鲜重) 。 b) 从每个小区收获的植株中,随机选取 10 株,全株粉碎,充分混合后取样 1000g 左右,装入布袋, 称鲜重,然后在 65条件下烘干至恒重,称干重。计算植株含水量。 c) 根据小区鲜重和小区含水量计算小区干物质产量和 667 m 2 的干物质产量。 4.8.4.2 生产试验测产方法 DB11/T 324.52007 3 a) 在每个参试组合的生产试验田中选取 3 个生长正常的、有代表性的小区进行测产。每个测产小 区行数不少于 2 行,面积不小于 12 m 2 。 b) 称干重、计算小区含水量的方

13、法同 4.8.4.1 的 b) 。 c) 根据小区鲜重和小区含水量计算小区干物质产量。 计算 3 个测产小区产量的平均值, 折算成 667 m 2 的干物质产量。 4.9 调查记载 各试验点设专人负责试验,按照北京市玉米品种试验调查记载标准 (附录 A)和北京市玉米 品种试验调查记载档案 (附录 B、C、D、E)进行调查记载。 4.10 专项鉴定 参加区域试验的品种,需进行抗病性专项鉴定,申报审定前进行品质鉴定,鲜食玉米还须做风味品 尝鉴定。鉴定单位由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 4.10.1 抗病鉴定 参加抗病鉴定的种子应从参加品种试验的种子中抽取。每品种 0.5kg,包装上标明品种名称

14、、种子 发芽率。 抗病鉴定单位在当年 11月 15日前向北京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和参试申请单位出具抗病鉴定报 告。 4.10.2 品质测试 由品种试验主持单位统一从试验点抽取样本(取样点不少于总试验点数的 50%) ,并将混合样品送 指定单位进行品质鉴定。品质鉴定单位在收到样品 1 个月内,同时向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 室和参试申请单位出具鉴定报告。 鲜食玉米品尝鉴定由品种试验主持单位统一安排套袋授粉,在适宜收获期收获后立即高温蒸熟、 速冻储藏,并组织北京市品种审定委员会玉米专业组成员品尝,并按照北京市甜糯玉米区试品种品尝 评分表 (附录 E)评分。 4.11 试验报废 按照 DB1

15、1/T 324.1 第 5.11 条的规定执行。 4.12 试验总结 按照 DB11/T 324.1 第 5.12 条的规定执行。 DB11 4 A.1.1 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月/日表示(下同) 。 A.1.2 出苗期:全区发芽出土高约23cm的穴数达60%的日期。 北京市玉米品种试验调查标准 A.1 田间调查记载标准 A.2.2 穗长:测量果穗长度(包括秃尖) ,以其平均值作为穗长。 A.2.1 穗形:分长筒形、短筒形、锥形。 A.2 穗部性状记载标准(在一个重复内随机取 10 个果穗,数值保留一位小数) 分三级。1 级:收获时全株绿色,最多下部 1-2 片叶枯黄,茎秆有韧性;2 级

16、:收获时植株穗上部 绿色,穗下部枯黄;3 级:收获时全株枯黄。 A.1.6 生育期(生育天数) :计算从播种第二天到成熟的总天数。 A.1.5 成熟期:全区90%的果穗苞叶苍皮,籽粒出现明显黑层的日期。 A.1.4 吐丝期:全区60%的雌穗已吐出花丝的日期。 A.1.3 抽雄期:全区60%的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的日期。 A.2.9 百粒重:籽粒水分降至标准水分后,将不同重复的籽粒充分混合,随机取100粒称重(保留1位 小数) ,重复2次。若2次结果相差5g以上,须做第3次重复。以相近的两个数值的平均值折算百粒重值。 A.2.8 粒色:分黄、白、红、黄白4种。 A.2.7 粒型:以果穗中部粒型为

17、准,分硬粒、半硬粒、半马齿、马齿4种类型。 A.2.6 穗粒重:有效穗的籽粒干重,以其平均值作为穗粒重。 A.2.4 秃尖长:测量果穗顶端不结实部分的长度,以其平均值作为秃尖长。 A.2.5 穗行数:统计果穗中部籽粒行数。 A.2.3 穗粗:测量干果穗中部直径,以其平均值作为穗粗。 A.1.11 保绿性 A.1.10 空杆率:收获时计算每重复内空杆(包括有穗无粒及穗粒数少于50粒的植株)株数占小区总株 数的百分比。 A.1.9 穗位:乳熟期在一个重复内连续取10株发育正常的植株,测量地面至第一个果穗着生节的高度, 以cm表示,取平均值(不要小数) 。 A.1.8 株高:乳熟期在一个重复内连续取

18、10株发育正常的植株,测量地面至雄穗顶端的高度,取平均 值,以cm表示(不要小数) 。 A.1.7 株型:抽雄期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三种类型。 按照玉米病虫害田间手册要求进行。调查种类包括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粗缩病、 矮花叶病、茎腐病、丝黑穗病。 A.3.3 病虫害调查 A.3.2 倒折 A.3.1 倒伏 A.3 抗逆性调查方法及标准 A.2.10 容重:籽粒水分降至标准水分后,将不同重复的籽粒充分混合,随机取样,用容重仪测籽粒容 重,重复2次。若2次结果相差5g以上,须做第3次重复。以相近的两个数值的平均值作为容重值。 /T 324.52007 调查植株果穗下部折断的植株数占

19、小区株数百分比。并注明倒折日期。 以斜度大于 45 度角作为倒伏指标。调查倒伏植株数占小区株数的百分比。并注明倒伏日期。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DB11/T 324.52007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普 通 玉 米 品 种 区 域 试 验 记 载 档 案 年 试 验 组 别 试 验 地 点 试 验 负 责 人 联 系 电 话 北 京 市 种 子 管 理 站 5 DB11/T 324.52007 试 验 基 本 情 况 供试品种 个,对照品种 。 第二次 月 日,深度 。 小区面积(m 2 ) 重复次数 。 第三次 月 日,深度 。 土质 ,地力 。 治虫:第一次 月 日,用药种类

20、。 前茬作物及产量 。 第二次 月 日,用药种类 。 底肥:种类 用量 方法 。 种肥:种类 用量 方法 。 其他管理措施: 追肥:第一次 月 日,种类 数量 。 第二次 月 日,种类 数量 。 浇水:第一次 月 日, 生育期间的特殊气候情况: 第二次 月 日, 第三次 月 日。 间苗: 月 日。 定苗: 月 日。 中耕:第一次 月 日,深度 。 6 DB11/T 324.52007 田 间 种 植 图 北编 号 品 种 名 称 田间种植图示: 小区长_m,宽_m,行数_行,行距_m,行向_。 7 DB11/T 324.52007 表 B.1 田 间 调 查 表 品 种 名 称 播种期(月/

21、日) 出苗期 (月/日) 抽雄期 (月/日) 吐丝期 (月/日) 成熟期 (月/日) 生育期 (天) 株 型 株高 (cm) 穗位 (cm) 空秆率 (%) 保绿性 备 注 表 B.2 抗 逆 性 调 查 表 倒 伏 倒 折 品 种 名 称 % 日期 月/日 % 日期 月/日 大斑 小斑 弯孢 菌叶 斑病 粗缩 % 矮花叶 % 青枯 % 丝黑穗 % 纹枯 % 虫害 % 旱 涝 其 他 备 注 表B.3 测 产 行 产 量 性 状 表 (一) 产量单位:kg I (测产行 行, m 2 ) II (测产行 行, m 2 ) III (测产行 行, m 2 ) 重复 项目 品种 株数 有 效 穗

22、数 鲜穗重 干穗重 干籽粒 重 株数 有 效 穗 数 鲜穗重 干穗重 干籽粒 重 株数 有 效 穗 数 鲜穗重 干穗重 干籽粒 重 表B.3 标 准 小 区 产 量 性 状 表 (二) 小区面积 33.33m 2 ,产量单位:kg 株 数 有 效 穗 数 鲜穗重 干穗重 干籽粒重 重复 项目 品种 I II III I II III I II III I II III I II III 8 DB11/T 324.52007 表B.3 产 量 性 状 表 (三) 标准小区平均(33.33m 2 ) 每亩平均(666.7m 2 ) 品 种 名 称 备 注 比对照 有 效 穗 数 鲜穗重 (kg)

23、干穗重 (kg) 籽粒重 (kg) 出籽率 (%) 穗粒重 有效穗 数 单株有 效穗数 籽粒重 (kg) 折合亩产 株 数 株 数 位 次 (g) (kg) (%) 表 B.4 室 内 考 种 表 百粒重 g 行粒数 穗 长 穗 粗 秃 尖 穗粒重 容 重 粒深 品 种 名 称 穗 形 轴 色 粒 型 粒 色 备 注 穗行数 cm cm cm g cm g 2 1 表 B.5 对 参 试 组 合 的 评 价 品 名 主 要 表 现 今后利用意见 9 DB11/T 324.52007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鲜 食 玉 米 品 种 区 域 试 验 记 载 档 案 年 试 验 组 别 试 验

24、地 点 试 验 负 责 人 联 系 电 话 北 京 市 种 子 管 理 站 北 京 市 农 林 科 学 院 玉 米 研 究 中 心 10 DB11/T 324.52007 试 验 基 本 情 况 供试品种 个,对照品种 。 第二次 月 日,深度 。 小区面积(m 2 ) 重复次数 。 第三次 月 日,深度 。 土质 ,地力 。 治虫:第一次 月 日,用药种类 。 前茬作物及产量 。 第二次 月 日,用药种类 。 底肥:种类 用量 方法 。 种肥:种类 用量 方法 。 其他管理措施: 追肥:第一次 月 日,种类 数量 。 第二次 月 日,种类 数量 。 浇水:第一次 月 日, 生育期间的特殊气候

25、情况: 第二次 月 日, 第三次 月 日。 间苗: 月 日。 定苗: 月 日。 中耕:第一次 月 日,深度 。 11 DB11/T 324.52007 田 间 种 植 图 北编 号 品 种 名 称 田间种植图示: 小区长_m,宽_m,行数_行,行距_m,行向_。 12 DB11/T 324.52007 表C. 1 田 间 调 查 记 载 全小区 实收有效株数 实收有效穗数 单株 有效 穗数 空杆 率 品种名称 总株 数 播种 出苗 抽雄 吐丝 收获 播种至 株高 (cm) 穗位 (cm) % 123 1 2 3 平均 平均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收获天数表

26、 C.2 抗逆性调查表 倒伏 倒折 品种名称 大斑 小斑 弯孢菌叶 斑病 粗缩 矮花叶 青枯 黑粉 纹枯 虫害 旱涝 其他 % % % % % % 日期 % 日期 表 C.3 采 收 考 种 结 果 品种名称 穗型 穗长 穗粗 秃尖 粒行整齐性 穗行数 行粒数 粒色 粒深 千粒重 备注 轴色表C.4 试 验 小 区 测 产 记 载 表 测产小区 鲜穗重 折合全小区 鲜穗重 20 穗鲜粒重 折合全小区 鲜粒重 出籽率 平均单穗 重 品种名称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 平均 平均 表C.5 试 验 小 区 折 亩 产 记 载 表 品种名称 折合亩产鲜穗重(kg) 比对

27、照(%) 位次 折合亩产鲜粒重(kg) 比对照(%) 位次 备注 表C. 6 对 测 试 结 果 的 总 评 价 品种名称 主要表现 品尝得分 今后利用意见 13 DB11/T 324.52007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青 贮 玉 米 品 种 区 域 试 验 记 载 档 案 年 试 验 组 别 试 验 地 点 试 验 负 责 人 联 系 电 话 北 京 市 种 子 管 理 站 北 京 农 学 院 14 DB11/T 324.52007 试 验 基 本 情 况 供试品种 个,对照品种 。 第二次 月 日,深度 。 小区面积(m 2 ) 重复次数 。 第三次 月 日,深度 。 土质 ,地力

28、。 治虫:第一次 月 日,用药种类 。 前茬作物及产量 。 第二次 月 日,用药种类 。 底肥:种类 用量 方法 。 种肥:种类 用量 方法 。 其他管理措施: 追肥:第一次 月 日,种类 数量 。 第二次 月 日,种类 数量 。 浇水:第一次 月 日, 生育期间的特殊气候情况: 第二次 月 日, 第三次 月 日。 间苗: 月 日。 定苗: 月 日。 中耕:第一次 月 日,深度 。 15 DB11/T 324.52007 田 间 种 植 图 北编 号 品 种 名 称 田间种植图示: 小区长_m,宽_m,行数_行,行距_m,行向_。 本报告一式 3 份手写填报,10月 15 日前寄到北京农学院植

29、物科技系;填表时以方案顺序填品种名称,不得随意更换品种;任何调查项目不得空项。 16 DB11/T 324.52007 17 表 D.1 区域试验物候期及田间病害记载 项目 组合 播种期 (月/日) 出苗期 (月/日) 抽雄期 (月/日) 吐丝期 (月/日) 收获期 (月/日) 播种至 收获天数 大斑病 (级) 小斑病 (级) 弯孢菌叶 斑病(级) 茎腐病 (级) 丝黑穗 病(级) 瘤黑粉病 (级) 表 D.2 区域试验植株性状及农艺性状记载 项目 组合 株型 株高 (cm) 穗位 (cm) 持绿性 收获期单株 叶片数 收获期单株 枯叶数 小区株数 空秆率 (%) 双穗率 (%) 倒伏率 (%

30、) 倒折率 (%) 乳线位置 (%) 综合 评价 表 D.3 区域试验小区生物产量(全株收获,实收面积 12.6 平方米) 重复 I 重复 重复 平均 项目 组合 小区 株数 小区 鲜重 (kg) 含水 量 (%) 小区 干重 (kg) 小区 株数 小区 鲜重 (kg) 含水 量 (%) 小区 干重 (kg) 小区 株数 小区 鲜重 (kg) 含水 量 (%) 小区 干重 (kg) 小区 株数 小区 鲜重 (kg) 含水 量 (%) 小区 干重 (kg) 折合 亩产 干重 (kg) 位 次 注:1、各小区生物产量和含水量保留2位小数; 2、每亩生物产量保留1位小数。 DB11/T 324.52

31、007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北京市甜糯玉米区试品种品尝评分表 年 表 E.1 甜玉米品尝评分表 果穗性状 籽粒色泽 果皮柔嫩性(20 分) 风味 甜度 编号 (10 分) (10 分) (30 分) (30 分) 1 2 3 表 E.2 糯玉米品尝评分表 果穗性状 籽粒色泽 果皮柔嫩性(20 分) 风味 糯性 编号 (10 分) (10 分) (30 分) (30 分) 1 2 3 甜糯玉米品尝考核平分标准 1、果穗性状:满分 10 分,合格产品在 6-10 分之间。 包括果穗的形状、长度、结实率、饱满程度、粒行整齐度、果穗的色泽等。果穗性状有圆筒形、长 锥形、短锥形等,以圆筒形为最好。穗长一般 15cm 以上,20cm 以下,更符合市场需要。 2、籽粒色泽:满分 10 分,合格产品在 6-10 分之间。 包括籽粒色泽的一致性,果皮的光泽度。籽粒色泽有乳黄色、黄色、白色、金银色等。 3、果皮柔嫩性:满分 20分,合格产品在 12-20分之间。 包括果皮脆性,皮薄厚,食嚼留渣与否。 4、风味:占30 分,合格产品在 18-30 分之间。 包括糯香,适口性,玉米香味浓淡,口味及气味等。 5、甜度、糯性:占 30 分,合格产品在 18-30 分之间。 甜的程度、粘性程度。 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