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 T 735-2005 瓜叶菊生产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365267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1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3 T 735-2005 瓜叶菊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DB13 T 735-2005 瓜叶菊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DB13 T 735-2005 瓜叶菊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DB13 T 735-2005 瓜叶菊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DB13 T 735-2005 瓜叶菊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DB13方标卜.门月八乙,.口月0;J,B、1DB13厅735-2005瓜叶菊生产技术规程2005-04-15发布2005-04-15实施河d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3/T 735一2005月t曰目-曰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河北林业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农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路丙社、倪志云、白志英、刘冬云、孟庆瑞、李彦慧、缴丽莉、聂庆娟、张晓曼。DB13/T 735一2005瓜叶菊生产技术规程y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瓜叶菊种苗生产和盆花生产的繁育方法、生产设施、基质选择、温湿度调控,病虫害防治,质量标准及包装、运翰等基本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瓜叶菊种苗生产和盆花生产。规

2、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8247. 2一2000主要花卉产品等级第2部分:盆花GB/T 18247.4一2000主要花卉产品等级第4部分:花卉种子3种苗生产3. 1品种选择根据花径大小和着花情况分为:(a)大花型:株高25 cm 30 cm,叶多(开花时达30枚左右),花径4 cm一10 cm,着花较密,生长期较短,半年即可开花。(b)小花型:

3、又称星型,株高60二100,叶少(开花时8枚一10枚),着花可达100朵,花色多为紫红色,生长期较长,从播种到开花约需10个月,观赏价值高。(。)中间型:株高约40 cm,花径3. 5 cm,多花,播种后7月一8个月开花。(d)小花丰产型:株高25 cm一30 cm,花小型,着花量大,一株开花可达400朵一500朵。3. 2件育方法瓜叶菊采用播种繁殖。3. 3生产设施瓜叶菊的种苗繁育设施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以下类型:(a)智能温室:温度、湿度、光照自动调控。(b)日光温室:具备降温、升温、通风和遮光条件。3. 4播种育苗3. 4. 1种子质f按GB/T 18247. 4一2000执行。3. 4.

4、 2种子处理种子用纱布包好,在0. 5%高锰酸钾溶液里浸泡2h,冲洗干净,捞出,凉干。3. 4. 3播种时间应根据选用品种类型和所需要的花期确定。3. 4. 4基质选择1DB13/T 735一I?(a)种苗专用基质:选用泥炭土+珍珠岩或草炭+蛙石(1:1)混合基质,PH值6. 5一7. 5 0(b)配制基质:常用腐殖土、壤土和河沙按3 ; 1; 1的比例混合而成,PH值6. 5一7. 5。配好的基质过筛后,喷800一1 000倍多菌灵溶液进行消毒处理,2d一3d后即可使用。3. 4. 5播种容器采用长50 cm一60 em、宽30 cm一40 cm、高5 em一7 cm、底部有很多小孔的硬塑育

5、苗盘。3. 4. 6播种方法将瓜叶菊种子均匀地播于基质上(1粒一2 /cm ),用0. 5 cm一1 em厚的基质筱盖。容器上覆盖塑料薄膜,保持基质湿润。3.4苗期管理播种后4d一5d开始发芽,经7d 8d可出齐苗。出苗期温度白天保持在20t2,夜间在15t2;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5%一800;苗期每天浇一次水,每隔半月喷施0. 1%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一次。出齐苗后逐渐揭去塑料薄膜,逐步增加光照。幼苗长出3 4片真叶后即可移植。3.6病虫容防治以预防为主,加强温室管理,注意通风换气;每周喷杀虫、杀菌药1次。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进行药物防治。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o3. 7质f标准按照GB

6、/T 18247. 2一2000执行3. 8标志、包装、运翰3. 8. 1标志待出售的瓜叶菊种苗要在育苗盘上加贴标签,注明商标、产品名称、质量等级、生产单位等。3. 8. 2包装和运输( a)包装:瓜叶菊种苗可采用纸箱。在包装和装箱区域,最好采用电动车辆,不要使用汽油或柴油内燃机运输机械,因为它们产生大量的含乙烯废气。瓜叶菊对乙烯十分敏感,0. 1 wL/L浓度即可受害,lOWLL浓度几个小时可致死。保持这一区域冷凉(5一1690 ),保持良好通气状况,防止乙烯积累。(b)运输:在运货汽车内,搬运植株要轻,防止折断茎、叶和花,否则会刺激乙烯生成。保持车内冷凉(10一139C ),或利用早晚气温

7、凉爽时运货,减少植株对乙烯的敏感度,降低新陈代谢。4瓜叶菊盆花生产4. 1种苗选择选用符合标准、无病虫害的、健壮种苗。4. 2栽培设施与瓜叶菊种苗生产设施(3. 3 )相同。4. 3栽培基质C8)专用基质:与瓜叶菊种苗专用基质相同。(b)配制基质:常用的营养土组分为:腐殖土:园土:腐熟的农家肥(2:7:1)或腐殖土:园土:河砂(4:5:1)e PH值6. 5一7. So4. 4容器选择花盆尺寸:15 cm x 12 cm或10 cm x 8 cm o4.5栽植幼苗3片一4片叶时,将其从穴盘中轻移至花盆中,四周填满基质后压实,注意尽量少伤根,并2DB13/T 735一2005浇透水1次。上盆后,

8、初期适当遮荫,缓苗1周后可移至光照充足处。4. 6栽培管理4, 6. 1环境控制瓜叶菊生长期温度白天控制在18一209C,夜间不低于59C,最好保持109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50%一7096;瓜叶菊是喜光花卉,生长期需要补充光照,补光4 900 7 500 lux 2周一3周,每天光照时间以8h左右为宜。4. 6. 2肥水管理 a)施肥:苗期追施0. 3%的氮肥;现曹前迫施1%一3%的复合肥(N; P: K为I:2; 2);现蕾后停止施肥。花蓄现色后,叶面喷洒1次1:500倍惠满丰溶液、0. 2%一0. 39io磷酸二氢钾溶液或0. 5%过磷酸钙溶液,促进花芽分化、花蓄膨大,使花色艳丽。苗期

9、、现曹前每周施肥1次。开花期间减少施肥次数,约每2周施一次薄肥为宜。注意施肥前应适当控水。(b)浇水:瓜叶菊需水量大,平时盆内基质略显干时即浇水,天热时还应叶面喷水,现蕾期应浇足水,开花期不宜过多浇水。4. 6. 3日常管理温室摆放时,花盆之间距离不低于15 cm,随时调整盆距以利通风透光。并注意“倒盆”和“转盆”,每周1次,以使植株生长一致,株形匀称完美。4. 6. 4花期调节花期控制除用播种期外,现蓄后置于20一25培养,可提早开花。花苞或刚开花时温度降到10一5可延长开花时间。4. 7病虫容防治生产中以预防为主,加强管理,注意通风换气,及时摘除病叶、老叶。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进行药物

10、防治。防治及治疗方法见附录Ao5质t标准按照GB/T 18247. 2一2000执行。8标志、包装、运输、检痊6. 1标志待出售的瓜叶菊盆花要在花盆上加贴标签,注明商标、产品名称、质量等级、生产单位等。6. 2包装瓜叶菊产品包装可根据产品等级和运输距离采用纸箱或塑料袋。高档产品包装适用纸箱,规格根据株型大小确定,内衬泡沫板,泡沫板上傲出大小与产品容器合适的孔穴,使容器镶嵌其中,以利长途运输;近距离运输或次级产品可以适用简易包装,即与株型大小合适的塑料袋,塑料袋呈漏斗形,上口大下口小,周边留透气孔,花盆直立人其中,塑料袋高出株顶10 cmo8. 3运输使用盆花专用运输车,盆花包装完后,紧密排列在

11、运输箱或纸箱内,分层放置在车厢内,注意不要挤压和倒置。长途运输注意温、湿变化。6.4检佼按照当地有关检疫标准执行。3DB13/T 735一2005附录A规范性附录瓜叶菊常见病虫容防洽措施A. 1瓜叶菊常见病害防治措施见表A. 10衰A. 1瓜叶菊常见病虫容防治措施病害名称危害部位及症状防治方法幼苗碎倒病主要危害根、茎。幼苗发病时,植株的茎基部产生水演状。病斑淡揭色,稍徽组缩成线状。病势扩展很快,幼叶还为绿色时,幼苗已经葵蔫倒伏,最后,病苗腐烂或干枯。盆土潮湿时,在病部及其附近土面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体。1.培养土消毒。2.播种密度要适宜。3.注意通风换气,降低湿度,增加光照。4.药剂防治:发病初

12、期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荆.倍液或SO%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1】倍液,重点喷洒幼苗茎基部。灰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花梗和花瓣。叶受害时,产生黄绿色至暗绿色水演状斑块,逐渐扩大。叶柄受害后,先出现水演状斑,后腐烂折断。花梗和花瓣受害后,也呈水演状变色,逐渐扩大腐烂。潮湿时,在发病部位产生灰色至茶褐色霉层。1.经常通风换气,防止室内过湿;夜间注意加温,使温度不低于1090。2.及时摘除病叶,拔除重病株,并集中烧毁。3.药荆防治:可用SO%多菌灵可湿性粉荆800 1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荆1 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一1 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白粉病

13、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可发生在叶柄、嫩茎以及花曹上。发病初期,叶面上病斑不明显,后来呈近圆形或不规则黄斑块,上扭一层白色粉状物,严重时白粉可砚盖全叶。严重病株,叶片和嫩梢扭曲,新梢生长停滞,花朵变小,有者不能开花,最后叶片变黄枯死;发病后期,叶面的白粉层变为灰色或灰褐色,偶尔可见黑色小点。1.加强温室管理,注意通风换气,适当降低温室温度和相对湿度。2.盆距不宜过密,浇水不宜过多,叶面上不要有液清。3.发现病株及时销毁,勿施用过量氮肥。4.药荆防治:发病初期,叶面喷施u%粉锈宁可湿性粉剂z o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i o00倍液;也可使用百菌清烟荆,每667 m2每次用药量为,阅B,

14、于傍晚分几处点徽,然后封闭拥室过夜。叶斑病瓜叶菊叶斑病主要有黑斑病和揭斑病两种。黑斑病主要发生于花期,开始时下部叶片产生水演状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中央灰色,有轮纹,呈不规则形,并有黑色霉层。患褐斑病的叶片,其上产生圆形或椭画形揭色大斑,后来中央变灰揭色,至灰白色,上面散生小黑点。1.及时通风排湿降温。2.发现病叶及时摘除。3.药荆防治:发病初期喷洒50%退菌特或50%代森锰锌性可湿性粉荆S00倍液,每隔10 d一15 d喷一次,连续喷2次3次。箱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和茎。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浅绿色斑点,逐渐变为黄色,后扩大成多角形;潮湿时叶背长出紫色霉层。严重时病斑连片,全叶黄褐千枯。1

15、.加强温室管理,注意通风换气,降低湿度,增加光照。2.药荆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600倍液喷洒,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4DB13/T 735一2005A. 2瓜叶菊常见虫害防治措施见表A. 2 0表A. 2瓜叶菊常见虫害防治措施虫害名称危害部位及症状防治措施同型巴蜗牛主要危害叶片和幼苗。受害叶片上有零星小缺刻或孔洞,有时可发现其排泄的黑色粪便。在蜗牛爬过的茎上,常可见其留下的银白色痕迹。1.清除拥室内外的杂草及杂物。么地下撒施灭蜗灵颖粒剂,每667 mZ用量1 kga 3.橱室或花圃周围撤施石灰,形成封锁药带,使蜗牛不能进人其中危害。蚜虫蚜虫群居在瓜叶

16、菊的芽、花蓄、花柄及叶片背面取食。受害严重时叶片呈不规则卷曲,使花梗扭曲畸形,花朵不能正常开放;蚜虫排放大量蜜礴,覆盖叶面表面,导致煤污病发生;还能将体内携带的病毒传给健株。1.利用黄板诱杀。2.药剂防治:40%氧化乐果乳油、50%马拉硫磷乳荆、50%辛硫磷、40%乙酞甲胺磷1 000一1 500倍液喷施。温室白粉虱别名小白蛾。群聚在叶片背面,刺吸汁液,使叶片正面褪绿变黄。在取食同时排泄蜜露于叶片和果实上,严重时,植株上布满黑霉。成虫栖息在叶片的背面,摇动植株时有大量小白蛾飞起,很快又落回叶片背面。1.利用白色板拒避:在温室大枷的门窗或通风口,悬挂白色或银白色的塑料条。2.利用黄板诱杀:每“7

17、矿设置32块34块。3.温室内释放温室白粉虱的天敌丽蚜小峰。4.药剂防治:用10%扑虱灵乳油1 000倍液、20%的灭扫利乳油1 500-2 00()倍液喷雾防治。潜叶蝇以幼虫潜人叶肉内,蛀食叶肉,形成弯弯曲曲的灰白色蛇形虫道,随着虫龄的增长,虫道不断扩大。发生严重时叶肉几乎全被食光,造成叶片枯萎和早落,影响花卉的生长和观赏。1.发现受害叶及时摘除。2.在幼虫潜叶为害初期及时喷洒20%除尽乳油2 000倍液或10%毗虫琳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1. 8爱比菌素乳油4 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3.可用氧化乐果1 500倍液防治红蜘蛛通常在叶背主脉周围为害。受害叶正面最初可见发绿的小白点,逐渐变红,叶背面出现丝网,被害叶片最终会脱落。1.最早预防应在冬季,保证瓜叶菊周边环境清洁,消灭越冬虫源。2.瓜叶菊尚未现黄开花,可用2 000倍40%三抓钉蜻醇乳剂或者4096氧化乐果1 OOf)倍液每7天喷一次,共喷2次一3次。3.瓜叶菊开花后,尽量不喷施农药。可采用叶面喷水冲洗或利用口香糖粘除虫外,亦可用一些天然植物如大蒜、大葱、花椒等捣烂泡数天后的浸出液配合适量中性洗衣粉进行喷治。5的00刊|的门卜1门一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