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年河南中考 试题的命题情况及重点剖析,息县五中敖勇,一、试题总体印象; 二、考生答题情况; 三、考生失误的原因; 四、共同探讨几个问题.,一 、1. 依据课程标准,体现基础性,中招试题首先关注标准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即所有学生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思想方法和常用的技能。绝大部分试题的求解过程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均以标准为依据。课程标准没有要求的知识内容,中招试题中是不会出现的。,试题所考知识点,试题所考知识点,2. 试题背景生活化,注重实用性,试题背景贴近学生实际,从生产、生活等实际问题出发,体现了试题素材的公平性、现实性和合理性。 第18
2、题考查反比例函数操作作图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理解. 第20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应用题是“高低杠”女子体操为背景。 第21题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题,3.注重对数学思想的考查,初中数学中最常见的思想有:转化、分类、类比、变换、数形结合、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和运动的思想等,几乎是历年中考试卷考查的重点,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4. 稍淡化试题的开放性、实验操作性,开放性: 第16题可依自己的喜好而选择合适的值。 实验操作性: 第18题通过实验操作可以更清楚反比例函数的性质,5.重视考查思维的过程性,先猜后证:把猜想、探索和研究问题放在首位,再用推理的方法证明结论。要求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推理给出
3、证明,注重考查学生推理的逻辑性和思维水平。第22题体现了观察猜想推理论证应用拓展的新课程理念。进一步考查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对学生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6.加强动态探究题的考查,动态几何探究题是近年数学中考的热点和难点,在点、线、形的运动变化过程中,观察、猜想问题,在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中探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注重考查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第13题将问题转化为动态圆与直角三角形边的位置关系.第22题通过双动点D、E的运动,得到不同的直角三角形形、菱形。考察了学生的分类思想。第23题是动点P的运动带动点F、G的运动探究,高度挑战了学生的思维。,7.试题形式活泼、表述简洁,试题与往年比
4、较,呈现形式富于简洁,给人感觉不呆板。 试题表述既有文字语言,又有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符合初中毕业生的阅读习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试题的文字阅读量较少。如第21题方程不等式的应用题的文字和去年基本一样,第23题压轴题的文字量和去年差不多增加了60个字,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 “负担”。,三、1.选择题、填空题失误原因,选择题失分主要是:概念不清晰;解答方面不灵活。 填空题主要在第14题的旋转求阴影部分的面积;第15题特殊三角形求线段长平时一般学生练的也较少。,2.解答题失误原因,第16题是学生最易得分之题,为计算题,考分式的混合运算及求代数式的值。但得分却不高,这主要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较
5、差,对分式的通分、约分、乘除运算以及因式分解学习得不扎实。还有的同学不是先进行分式的化简,而是先把数代入再进行数的运算,这也不符合题的要求。,2.解答题失误原因,第17题为统计考统计图表之间的关系及相关知识。没有得满分的原因有三个,是有些人没有看清题目的要求;是要写出“大约多少人”,这些同学算出来了,但是没有写过程。 是好多同学不能把两图提供的信息结合起来解答问题。识图能力有待提高。 第20题为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函数的应用,今年突然变化了,只是简单的计算。,2.解答题失误原因,第20题为代数几何综合题,考待定系数法,用图象法解不等式,解方程组,梯形的有关知识。此题未失分的主要原因有的是不会,有
6、的会做而做错。 第1问,学生一般从“直线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A,B两点”就能想到“交点坐标就是方程组的解”,用待定系数法。 第2问,由课本中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可以联想到解方程(组)不等式(组)有两种方法,一是代数法,二是图象法。学生不会应用图象法。 第3问,通过面积之比求DE的长度,确定E点坐标是关键。,2.解答题失误原因,第21题为应用题,本题借助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来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3.总体存在的问题,读不懂题; 推理过程不规范、不完整、不严密、缺少主要步骤; 计算过程出现错误; 书写不清晰、混乱等。
7、,四、1.如何降低学生答题的失误?,找出错误背后的原因,不以粗心大意为借口; 寻找错解中的合理成分; 平时建立错题档案本,有利于查缺补漏; 强调计算、推理过程要“程序化”; 加强每周一练的效果; 规范作业的认真程度等。,2.如何突破综合题难关?,(一)弄清题意 1) 已知是什么? 2)未知是什么? 3)题目要求你干什么? 4)可否画一个图形? 5)可否数学化?,2.如何突破综合题难关?,(二)拟定方案(核心) 你能否一眼看出结果? 是否见过形式上稍有不同的题目? 你是否知道与此有关的题目,是否知道用得上的定义,定理,公式? 有一个与你现在的题目有关且你已解过的题目,你能利用它吗? 已知条件A,B,C可否转化?可否建立一个等式或不等式? 你能否引入辅助元素? 如果你不能解这个题,可先解一个有关的题,你能否想出一个较易下手的,较一般的,特殊的,类似的题?,2.如何突破综合题难关?,(三)执行方案 把你想好的解题过程具体地用术语,符号,图形,式子表述出来. 修正解题方向以及原来拟定的不恰当的方案. 解题要求是:严密具有逻辑性. (四)检验回顾 你能拟定其它解题方案吗? 你能利用它吗?你能用它的结果吗?你能用它的方法吗? 你能找到什么方法检验你的结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