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 T 2516-2017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要求.pdf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374871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59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3 T 2516-2017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要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DB13 T 2516-2017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要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DB13 T 2516-2017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要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DB13 T 2516-2017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要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DB13 T 2516-2017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要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03.100.01 A 02 DB13 河北省 地方标准 DB13/T 2516 2017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要求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management system requirements 2017 - 05 - 17 发布 2017 - 08 - 01 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3/T 2516 2017 I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企业所处环境 . 2 5 领导作用 . 4 6 策划 . 5 7 支持 . 6 8 运行 . 7

2、 9 绩效评价 17 10 改进 . 18 参考文献 . 22 DB13/T 2516 2017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 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以 GB/T 36000-2015社会责任 指南 为基础 , 在 结构上采用 ISO制定的管理体系标准框架。附录 A给出了本标准与 GB/T 36000-2015各章条之 间变化的对照一览表。 本标准由河北省 工业 和 信息化厅 提出。 本标准由河北 省服务 标准化 技术委员会 ( SAHB/TC 264) 归口。 本标准 起草单位: 河北省 工业 和 信息化厅 、 河北省标准化研究院 、 河北 省 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会。

3、 本标准起草人: 刘永亭、刘永青、张晓辉、宋宽顺、 路源、 杨志国 、任晓燕、 刘林吉 、 常青 、 崔冬立、贾迎新 、 杨新河 。 DB13/T 2516 2017 III 引 言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其决策和活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社会和环境。这既可能是积极影响,也可能是消极影响。对于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而言,它理应努力发挥其最大的积极影响,尽可能避免消极影响或使 消极影响最小化。 在当今社会日益重视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努力成为对社会和环境负责任的企业,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企业自我的社会价值追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 共享 五大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可持续发

4、展观念在社会各界愈加普及而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开始认识到社会责任对于企业自身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并在企业内全面开展社会责任实践。 当前, 河北省 经济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每个 企业都行动起来, 共同 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这 对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和 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遵守法律法规和基本道德规范是成为对社会和环境负责任企业的起码要求,但对于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而言,不应仅满足于此,而应依其能力和影响力不断自我设定更高尚的价值追求,对社会和环境主动施加积极影响,以便为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本标准鼓励每个企业通过使用本标准对

5、社会更加负责任。 为了指导企业更有效地开展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建设 , 本标准采用 ISO制定的管理体系标准框架,以提高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的兼容性。本标准使企业能够使用过程方法,并结合 PDCA循环和基于风险的思维,将其社会责任管理体 系要求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要求进行协调或整合。 PDCA模式 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用于实现持续 改进 。 图 1展示了本标准采用的结构如何融入 PDCA模式, 它 能够帮助新的和现有的使用者理解系统方法的重要性。 领导作用 ( 5) P A D C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内、外部问题 改 进 ( 10) 策划( 6) 绩效评价 ( 9) 支持和运行 (

6、7) 企业所处 的环境 ( 4) 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企业社会责任 管理体系 预期结果 DB13/T 2516 2017 IV 注: 图中括号内 的数字代表本标准各章编号。 图 1 PDCA 与 本标准结构之间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 通过透明和合乎道德的行为为其决策和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而担当的责任。这些 行为 致力于可持续发展 ;满足 利益相关方的期望;符合适用的法律; 并 融入整个企 业 且 在企业关系中 得以 实施。 企业社会责任 的利益相关方是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影响对象,企业与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沟通 ,以及满足 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 本标准按 GB

7、/T 36000-2015给出的方法对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方 进行了 识别,利益相关方 包括 环境;政府、公共机构和监管机构;社区和社会;员工;所有者和股东;顾客、使用者和消费者;产品的供方、服务的提供者和合作伙伴;同业者 (见图 2) 。本标准 从利益相关方的角度对 GB/T 36000-2015的社会责任七项核心主题 和议题进行阐释 。 企业 应根据所在区 域的经济、 社会 和环境发展水平, 结合 自身特点和发展阶段及利益相关方期望,并 在满足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基础上,履行具体的社会责任事项。 注: 图中 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条编号。 图 2 企业 社会责任利益相关方 本标准包括了评价符合性

8、所需的要求。任何有愿望的企业均可通过以下方式证实与本标准的符合: 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 寻求企业的相关方,对其符合性进行确认; 寻求企业的外部机构对其自我声明的确认; 寻求外部组织对其 社会责任 管理体系进行评价。 对 社会和环境 的影响 利益相关方 需 求 环境( 8.2) 社区和 社会(8.4) 所有者和股东( 8.6) 顾客 、 使用者和消费者 ( 8.7) 同业者( 8.9) 员工 (8.5) 产品的供方、 服务的提供者和合作伙伴( 8.8) ( ) 政府 、 公共 机构和监管机构 ( 8.3) ( ) DB13/T 2516 2017 1 企 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要求 1 范围

9、本标准 规定了 企业社会责任的术语和定义、企业所处环境、 领导 作用、 策划 、支持、运行和 利益相关方 、绩效评价和改进。 本标准适用于在河北省行政区域 内 开展 生产经营活动的 企业或企业分支机构, 可 用于其对自身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管理、 自我 评价和改进。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6000-2015 社会责任 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GB/T 36000-2015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企业 c

10、orporate 以 营利为目的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组织 。 注 : 包括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 3.2 企业社会责任 corporatesocial responsibility 企业 通过透明和合乎道德的行为为其决策和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而担当的责任。这些 行为 : 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包括社会成员的 健康 和社会的福祉; 考虑 了利益相关方的期望; 符合适用的法律,并与国际行为规范相一致; 被融入整个企业并在企业关系中实施。 注 1: 活动包括产品 、服务和过程。 注 2: 企业关系是指企业在其影响范围 的 活动。 3.3 管理体系 management system 企

11、业用于制定方针、 目标 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所需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3.4 DB13/T 2516 2017 2 产品 product 企业 用于销售或作为其所提供服务组成部分的物品或物质。 3.5 服务 service 满足 一项需求或需要的企业行动。 3.6 环境 environment 企业 运行所处 自然 环境,包括空气、 水 、 土地 、自然资源、植物、动物、 人 和太空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注 : 在此背景下,环境的外延已从企业内部扩展 到 全球系统。 3.7 顾客 customer 出于 商业、私人或公共目的而购买财产、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或个人。 3.8 供应链

12、supply chain 为 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各项活动或各方 所 构成的序列。 注 :供应链有时会被视为等同于价值链 ,但 在本标准中,宜仅按上述定义来使用。 3.9 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既 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注 1:该过程为经济活动、环境责任和社会进步提供 一种 持久、平衡的解决方法。 注 2:可持续发展是为了将高品质生活、健康和繁荣等目标与社会公平和正义相融 合,并保持地球对其生物多样性的支撑 能力。这些 社会 、经济和环境目标既相互依赖又相辅相成。可 持续 发展可被视为一种对更广泛的社会整体期望的表达方式。

13、3.10 利益相关方 stakeholder 其 利益可能会受到企业 (3.22)决策或活动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3.11 消费者 consumer 出于私人 目的而购买或使用财产、产品或服务的个人。 3.12 员工 employee 与 企业通过劳动合同建立起劳动关系或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个人。 4 企业所处 环境 DB13/T 2516 2017 3 4.1 理解 企业及其 所 处 环境 企业应识别 和 评估影响其实现可 持续发展和 企业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预期结果 的 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见 6.2) 企业 应对这些内部和外部因素的 相关 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 4.2 理解 利益相关方的

14、期望和需求 企业应 建立一套识别利益相关方的方法。 识别 利益相关方的 准则应 形成文件。 文件 化信息应 按 策划的时间间隔 进行评审 和更新。 企业应建立利益相关方识别和选择的机制,对利益相关方作出充分的识别和合理的选择,确定与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关联度,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利益相关方参与。 企业应充分识别利益相关方并实施利益相关方参与的过程和活动。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并及时回应这些需求和期望 。 企业宜通过以下提示性问题来识别利益相关方: a) 企业对谁有法定义务; b) 谁会受到组织决策或活动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c) 谁有可能对组织的决策和活动表示关切;

15、d) 当类似关切需要处理时,以往曾涉及谁; e) 谁能帮助企业处理特定影响; f) 谁会影响企业担当责任的能力; g) 谁若不参与就将会处于不利地位; h) 价值链中谁将会受到影响。 企业应充分识别在其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利益相关方 包括但不仅限于 : a) 环境; b) 政府、 公共机构和监管机构 ; c) 社区 和 社会; d) 员工; e) 所有者和 股东 ; f) 顾客、 使用者和消费者 ; g) 产品的供方、 服务 的提供者和合 作伙伴; h) 同业者 。 企业应 确定: a) 与可 持续发展和 企业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有关的 利益 相关方; b) 各利益 相关方的 期

16、望和 需求 。 4.3 确定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范围 企业 应 界定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 , 以确定其范围。 在 确定范围 时 ,企业应考虑: a) 内部 和外部因素,见 4.1; b) 利益相关方 的期望和需求,见 4.2; c) 与 其他管理体系的 兼容 性。 企业社会责任 管理体系的范围作为 文件化信息, 应 可为利益 相关方所获取。 4.4 企业社会 责任管理体系 DB13/T 2516 2017 4 企业 应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最 高 管理者应证实其对 企业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和承

17、诺 , 通过: a) 确保 已制订 相应的 企业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方针 、 行为 准则 和目标, 且与 企业 的 战略 方向相 一致; b) 确保企业社会责任 管理体系要求融入企业的业务过程; c) 确保企业社会责任 管理体系所需资源 的供给 ; d) 就 企业 社会责任 管理 的 重要性和 符合 企业 社会责任 管理体系要求 的 重要性 进行 有效的沟通; e) 确保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以 实现其预期 结果 ; f) 指导并支持员工对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 g) 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 持续改进 和创新 。 5.2 方针 最高管理者 应制定 、 实施和保持方 针

18、, 方针应: a) 适应企业的宗旨和企业所处的环境,并支持其战略方向 ; b) 为建立企业社会责任 目标 提供框架; c) 包括 遵守 GB/T 36000-2015 标准所述的 社会责任原则的承诺 (担责 ,透明, 合乎道德 的行为,尊重 利益相关方的利益 , 尊重法治,尊重 国际 行为规范,尊重人权) ; d) 包括 遵守适用要求的承诺; e) 包括持续 改进 企业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承诺 ; 企业 社会责任管理 方针 应: a) 作为文件 化信息 ,应可获得; b) 在 企业内 部进行沟通和传达, 并 付诸实施 ; c) 可为 利益相关方所获取; d) 参照行为准则( 见 5.4) 的陈

19、述; e) 与 企业 的其他 方针 相 一致 。 5.3 企业 的 岗位、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相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得到分配, 并 在企业内部得到沟通。 最高 管理者应 对 下列事项分 配 职责和权限 , 以确保: a) 企业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b) 向最高管理者 报告 企业社会责任 管理体系的绩效及其改进机会 。 5.4 行为准则 最高管理者 应制定行为 准则,以 : a) 建立企业的价值观; b) 作为 企业 行动指南; c) 提供道德行为范式。 行为准则 应: DB13/T 2516 2017 5 a) 要求 企业内的所有成员也包括受企业影响的其他利益相关 方 ;

20、 b) 尽 可能客观,清楚 地解释和执行 标准; c) 对 利益相关 方 是有效并可沟通的; d) 建立 确保遵守 行为规范 的 控制 机制 。 6 策划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策划 企业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时 ,企业应考虑到 4.1所 描述的因素和 4.2所 提及的要求,并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以: a) 确保企业社会责任 管理体系能够实现预期的结果; b) 避免 或减少不利影响; c) 实现 持续改进 。 企业 应策划: a) 应对 这些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b) 在 企业社会责任 管理体系过程中整合并实施这些措施; c) 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6.2 企业 社会责任议题的辨识

21、与评估 企业 应 辨识 和评 估议题的关联性 和重要 性: a) 对 利益相关方 的 积极和消极 影响 ; b) 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c) 对改善企业治理的作用; d) 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履 行社会责任的 影响 。 除了企业可以直接控制的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议题,受企业影响的其他议题也应考虑; 6.3 企业社会管理体系 目标 及其实现的策划 企业 应 针对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所需的相关职能 、 层次 和 过程 设定社会 责任 管理 目标 。 目标 应 : a) 与 方针 、 行为 准则 和 目标 保持一致; b) 可测量 ; c) 考虑到适用 的要求; d) 予以 监视 ; e) 予

22、以 沟通; f) 适时 更新。 企业 应 保持有关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目标 的文件化 信息 。 企业 在策划实现其 社会责任管理目标时,应 确定 : a) 需要做什么 ; b) 需要哪些 资源; c) 由 谁负责; d) 何时 完成 ; e) 如何 评价结果。 6.4 法律 法规和其他要求 DB13/T 2516 2017 6 最 高 管理者应确保建立 、 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以: a) 识别 和获取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 b) 识别 和获取 企业 所签署的社会责任相关的 其他 要求 ; c) 确定 如何将这些要求应用于 企业 社会责任活动 和企业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 企业 应

23、保持 信息的最新状态 。 同时 企业 应将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相关的信息传达到企业工作人员和其他利益相关方。 7 支持 7.1 资源 企业 应确定并提供建立 、 实施 、保持 和 持续 改进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资源 包括 人力资源及其特定技能、企业 的基础 设施、财务 和 技术 资源。 7.2 能力 企业 应 : a) 确定并提供所需的人员,以 有效 实施社会责 任管理体系 , 并运行和控制 其 过程 ; b) 应基于 适当 的教育、培训或 经历,确保 这些人员 能够 胜任 工作; c) 适用时 , 采取 措施获得所需的能力,并评价措施的有效性 ; d) 保留适当的 文件 化信息 ,

24、作为 人员 能力的证据。 注 : 采取 的适当措施可包括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辅导或重新分配工作,或者招聘、分包给胜任的人员等。 7.3 意识 企业 应 确保相关 人员知晓 企业 社会责任方针、 行为 准则和 目标 ,以及 他们对 社会 责任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贡献 和 不符合 社会责任 管理体系要求的 后果 。 7.4 沟通 企业 应 确定与企业 社会责任 管理体系 相关的内部和外部沟通 , 包括: a) 获知利益相关方的 需求 和 期望 ; b) 就企业 所获得的结果进行沟通; c) 应对 利益相关方的疑问和任何其他信息的要求; d) 处理利益相关方 的抱怨和投诉 如何 沟通 。 企业 应 识别

25、 与利益相关方最有效的沟通方式。 企业应 适当 保留 与沟通有关的 文件化 信息 。 7.5 文件 化 信息 7.5.1 总则 企业社会责任 管理体系应包括 : a) 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化信息, 包括 社会责任方针、 行为 准则、 目标 、 利益 相关方识别、议题的辨识和 评估 ; b) 企业确定的为 确保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有效性所需的文件化信息; c) 企业就持续性和重大社会责任议题所确定的为确保有效策划、 操作 和过程控制的文件。 DB13/T 2516 2017 7 7.5.2 信息的创建和更新 创建 和更新文 件化信息时,企业应确保适当的: a) 识别和描述 ( 如 :标题、日期、作者、

26、索引编号等) ; b) 格式 ( 如 :语言、软件版本、图示) 和媒介 ( 如 :纸质、电子格式) ; c) 评审 和批准,以确保适宜性和充分性。 7.5.3 文件化 信息的 控制 社会责任管理 体系 和本标准 所要求的文件化信息应予以控制,以确保: a) 在需要 的 时间 和场所均可获得并适用; b) 受到 充分的保护( 例如 :防止失密、不当使用或 完整性 受损)。 对于 企业确定的、策划和运行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所必需的 、 来自外部的文件化信息, 企业应进行 适当 识别,并 予以控制。 8 运行 8.1 运行 的策划和控制 为了 界定企业社会责任范 围, 企业 应识别受活动和决策影响的所有

27、利益相关方, 以及 在 企业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范围 内 相关 的议题 。 企业应实施和控制与利益相关方相关的活动和过程,并通过以下方面将相关问题与社会责任方针、行为准则和目标保持一致: a) 建立准则以减小涉及利益相关方的负面影响; b) 按照既定的准则实施和控制活动的过程; c) 保持文件 化信息以 确保过程按策划实施。 企业 宜 从利益相关 方 需求(见 4.2)的 角度 策划和控制 社会责任议题 。 8.2 环境 8.2.1 环保投入 8.2.1.1 企业环保设施建设和设置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8.2.1.2 企业应不断提高环保意识,宜加大对环保工作资金、 人力 等 方面的投入

28、, 包括 但不仅限于加大对清洁环保等能源、 环保 设施建设运行、 环境 污染治理, 以及 在环境管理、 污染 预防及环境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投入。 8.2.2 防治污染 8.2.2.1 企业应识别和评估其活动的环境因素并进行适宜的管理。 8.2.2.2 企业污染物的排放、转移、处理等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8.2.2.3 企业应防止污染物向空中、水中和土壤中排放,建立污染物管理制度,实施化学品事故预防和应对方案,并制定应急预案。 8.2.2.4 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已有或预计的雾霾 等 重污染天气。 8.2.2.5 企业应减少其他可识别的污染形式。 DB13/T 2516 2017 8

29、注 : 这些 污染包括但不仅限于噪声、 气味 、 视觉 效果、 光 污染、 振动 、 电磁辐射 、 放射物 、 传染性 物质(例如病毒或细菌 ) 、非点源排放或无组织排放, 以及 生物危害(例如入侵物种 ) 等。 8.2.2.6 企业宜签订持续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承诺以及改善环境行为的自愿协议, 提高 环境绩效。 8.2.3 资源可持续利用 8.2.3.1 企业应选择可持续的、 可 再生的、 低 环境影响的资源来补充或替代不可再生资源;避免或尽可能降低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优化对物料、燃料、电能、水和其它资源的使用。 8.2.3.2 企业应积极采用循环经济模式, 参与 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8.2.

30、4 减缓并适应气候变化 8.2.4.1 企业应 推进 能源节约, 包括 采购和开发能源效率高的产品与服务。 8.2.4.2 企业宜量化及核查直接或 间接的温室气体排放, 并 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等减排活动, 在 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排放量、 二氧化碳 排放量等方面采取措施。 8.2.4.3 企业宜采取措施回应已有或预计的气候变化, 并 在自身影响范围内致力于利益相关方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 8.2.5 生态保护 8.2.5.1 企业宜识别对物种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潜在消极影响, 并 采取措施消除或最小化这些影响, 采取 行动保护环境、 恢复 自然栖息地以及维护生态系统具有的多种功能与服务, 包

31、括 评估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评估 、 保护 和恢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可 持续地利用土地和自然资源, 推进 环境友好的城乡发展等。 8.2.5.2 企业宜在可行和适当 的情况下, 建立 并实施管理土地、 水资源 和生态系统的综合性战略;将自然栖息地、 湿地 、 森林 、 野生动物 走廊、 保护区 和农业用地的保护融入建筑和建设工程的开发过程。 8.2.5.3 企业宜采取措施以保护任何可能受到不利影响的地方性的、 受 威胁或濒危的物种和栖息地;避免 决策和活动威胁物种生存或导致全球、 地区 或当地物种灭绝, 或 允许入侵物种传播或扩散。 8.2.6 危险化学品管理 8.2.6.1 企业对危险化

32、学品的生产 、 购买、 使用 、 存储 、 运输 或处理处置等应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8.2.6.2 企业应建立和落实有关识别、 测量 、 监控 、 记录 和报告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制度, 宜 公开披露使用和释放 的相关及重要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和类型。 8.2.6.3 企业应积极采用新材料、 新 工艺等技术手段, 实现 危险化学品的有效管理, 最大 程度减少其使用或在安全水平范围内控制使用。 8.2.7 能源管理 8.2.7.1 企业应关注能源的利用, 识别 能源、 水 及所使用的其他资源的来源, 合法 获取和使用能源。 8.2.7.2 企业应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提高 能源效率的措施包括但不仅

33、限于制定能源管理制度、 使用节能技术等。 DB13/T 2516 2017 9 8.2.7.3 企业宜积极配合政府或其他机构的能源审计。 8.2.8 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8.2.8.1 企业应积极实施技术改造,努力推进技术创新,通过工艺、装备、产品、管理的改造和创新,促使企业和产品向产业链、技术链 、价值链高端不断延伸,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竞争力。 8.2.8.2 企业应积极推行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努力创造技术标准,增加品种,提高品质,创造品牌,打造自己掌握核心技术、形成规模优势的名牌产品。 8.2.8.3 企业应积极配合政府淘汰落后产能,按照排放限值、 特别排放限值 和环保、能耗 、

34、水耗、 安全、质量、技术标准,主动淘汰、整合、转移、升级落后产能。 8.2.8.4 企业应推进生产过程清洁化改造和制造工艺绿色化改造,推进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 8.3 政府、公共机构和监管机构 8.3.1 合作和透明度 企业应保持与政府、公共机构和监管机构之间的 合作和透明关系。 8.3.2 纳税义务 企业应在其运营区域 依法 履行其纳税义务。 8.3.3 诚实与正直 企业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以避免在与 政府、公共机构和监管机构 关系中出现有损各方客观性和独立性的贪腐和贿赂行为。 8.3.4 遵法守法 企业 应遵守各项法律法规,积极履行司法机关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 义务 。

35、 8.4 社区和社会 8.4.1 承诺 企业应通过其活动和进一步的行动,尽其所能地为其运营区域的社区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8.4.2 参与社区服务 8.4.2.1 企业应致力于增进公共利益和推动社区发展, 积极参加 社区组织和社区活动。 8.4.2.2 企业应保持与当地政府官员和社区代表之间关系的透明度, 杜绝 贿 赂或施加不当影响。 8.4.2.3 企业应努力消除或减少其生产、 服务 过程中对社区公共安全和健康产生的消极影响。 8.4.2.4 企业宜帮助提高社区对健康威胁和主要疾病及其预防的认识水平, 在 改善和提高社区的基本保健服务、 清洁 能源和适当的卫生条件等方面予以考虑和支持

36、。 8.4.3 支持公益事业 DB13/T 2516 2017 10 8.4.3.1 企业宜制定鼓励劳动者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制度和保障措施, 支持 其投身于社区志愿服务。 8.4.3.2 企业宜积极参加社区各项公益活动, 在 关心弱势群体、 慈善 事业、 教育 事业、卫生事业等方面进行捐赠和支持。 8.4.3.3 企业宜参加和支持国家和当地举办的职业培训、 技能鉴定 等活动, 为 弱势群体和受歧视群体提供 学习机会。 8.4.3.4 企业宜通过制定捐赠计划、 建立 公益基金或基金会等形式, 支持 社区的各项发展。 8.4.4 促进平安建设 8.4.4.1 企业应建立内部安全保卫制度和配备必要的治

37、安防范设施, 与 所在社区建立安全保卫的联动机制。 8.4.4.2 企业应维护内部的治安秩序, 排查 治安安全隐患, 积极 配合公安机关执行公务。 8.4.4.3 企业宜积极化解各类矛盾、 纠纷 等不稳定因素, 建立 健全相关预防和处理工作预案。 8.4.4.4 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普法教育和安全防范培训, 配合 公安机关开展治安、 消防 、 交通安全等宣传, 营造 良好的平安建设氛围。 8.4.5 创造就业机会和技术创新 8.4.5.1 经济可行的情况下, 企业 宜通过选择能够最大程度创造就业机会的技术等方式, 努力 创造就业机会, 促进 社区发展。 8.4.5.2 企业宜在外包决策时, 优

38、先 考虑本社区的外包方, 以 利于为社区创造发展和就业机会。 8.4.5.3 企业宜考虑帮助社区开发能够解决其经济、 社会 和环境问题的新技术。 可 行时,考虑与社区内的其他企业共同承担该项工作。 8.4.5.4 企业宜通过合理的技术转让或条件许可, 提高 当地社区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出台 能刺激社区现有经济活动多样化的举措,以适当方式帮助以社区为基础的创业活动。 8.4.6 沟通、 补偿 与合作 8.4.6.1 企业的经营运作如果可能对社区经济、 社会 和环境造成影响, 应 在决策前充分考虑和 征询社区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不同代表的意见。 8.4.6.2 项目开发前, 企业 宜其对社区可能造

39、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并与社区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和协商。 项目 开发对社区造成负面影响的, 应 依法给予合理的补偿。 8.4.6.3 企业宜与社区加强合作, 鼓励 并参与社区对资源的有效利用。 8.4.7 促进当地发展 8.4.7.1 企业应致力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财富以改善其运营区域的环境;通过推动和加强对当地不同层次的人员招聘,以及在其产品与服务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使用当地供方的策略,促进当地发展。 8.4.7.2 企业应以既有利于自身也有利于社区的方式开展活动。 8.4.8 对社区和社会的投资 DB13/T 2516 2017 11 8.4.8.1 企业应尊重受其活 动影响的社区的传统、文

40、化以及生活方式。 8.4.8.2 企业应推动和实施以社区和社会为对象的活动和方案,以改进社区的社会生活并对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8.5 员工 8.5.1 不歧视 企业宜采取积极措施为弱势群体提供保护,创造平等晋升、 进步 的机会, 包括 但不仅限于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帮助、 促进 中老年人就业、 促进 妇女平等等。 8.5.2 隐私权 企业 应确保自己行为不会侵犯 员工 及其 家庭的隐私权。企业 的 活动应保障 员工个人 信息的保密。 8.5.3 禁止童工和保护未成年工 8.5.3.1 企业 应 禁止使用童工或从童工中受益, 制定 相关管理制度, 并 针对使用童工现象采取有效的预防和补救措施。 注

41、 1:当在工 作场所发现童工时, 补救措施 包括但不仅限于: 采取措施使他们脱离工作, 尽可能 帮助脱离工作的儿童及其家庭获得充分的服务和可行的替代办法, 确保 童工不再陷入同样或更恶劣的境地, 或 转至其他的地方工作或被剥削; 与其他企业和政府机构合作, 解放 童工, 使其 按国家规定接受教育。 注 2: 不 伤害儿童、不妨碍儿童接受学校教育或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其他活动(比如娱乐活动 ) 的轻微工作, 不被 视为童工劳动。 8.5.3.2 雇佣有未成年工的企业应依法登记, 对 未成年工实行单独造册管理, 并 做好劳动保护工作,合理 安排劳动岗位、 定期 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8.5.4 职业健康

42、与安全 8.5.4.1 企业应制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该 方针应满足适宜的职业健康安全标准要求并与企业的绩效相互支持和促进 。 8.5.4.2 企业应持续进行危险源识别、 风险 评价和制定必要的控制措施, 在 可能条件下消除或最大程度地降低工作中的危害, 以 避免造成与工作有关的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 并 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进行监测。 8.5.4.3 企业应向员工提供必要且平等的健康和安全保护, 包括 提供安全设备和个人防护设备, 预防和减少职业危害及职业病的发生, 不能 仅以货币补偿的方式替代必要的健康和安全保护。 企业 应向劳务分包人员提供健康安全保护或向劳务分包施加积极影响。 8.5.4.

43、4 企业应采取特定 措施, 防范 对特殊员工(如孕妇、 未成年 工、 残疾人 等 ) 的职业健康及安全的危害, 并 努力消除工作场所中可能促成或导致紧张和疾病的社会心理危害。 8.5.4.5 企业应对全体员工提供充分的培训, 并 采取措施增强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 要求 并确保员工遵守职业健康安全规章, 提高 员工安全防范的能力。 8.5.4.6 企业应确保员工参与职业健康安全事务。 DB13/T 2516 2017 12 8.5.4.7 企业应记录并调查职业健康安全事件, 及时 向员工公开信息, 并 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减少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8.5.5 工作环境 企业 应 为员工提供适宜

44、、 安全 、 健康 的工作条件, 并 持续改进。 企业 宜通过改进材料、 工艺 、 技术 、设备 等不 断改善工作条件。 8.5.6 女工劳动权益保障 8.5.6.1 企业应遵守女工权益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并 形成女工劳动保障的制度与机制。 8.5.6.2 企业应针对女性生理特点实行特殊劳动保护, 尊重 女工工作时的特殊要求。 8.5.6.3 企业宜设置女工特殊劳动保障设施, 积极 开展关爱女工相关活动。 8.5.7 集体协商 8.5.7.1 企业应与政府等利益相关方和员工代表就经济、 社会 、 环境 、 企业 发展及劳动保障等方面共同关注的事宜进行独立的信息沟通和协商 。 8.5.

45、7.2 在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基础上, 企业 应积极创造条件尊重并会同工会, 保障 员工为促进自身利益进行集体协商的权利。 注: 集体 协商包括但不仅限于 签订集体合同或者其他事项进行商谈等方面的行为。 8.5.7.3 企业应建立机制, 保证 在发生可能对就业产生重大影响的变化时, 向 政府等利益相关方和员工代表进行合理告知, 以便 共同考虑其影响, 从而 最大程度地减轻消极影响。 8.5.8 雇佣、 工作条件和薪资 8.5.8.1 企业应依法向员工支付劳动报酬(包括工资、 必要 福利等 ) , 并 为其购买社会保险。 8.5.8.2 企业限制或扣除员工工资应符合法律法规或集体协议的要求。

46、 8.5.8.3 员工的工作时间应符合相关法规的规定, 应 保障员工每周休息时间、 法定 节假日、 其它 法定休假的权益, 尊重 国家或宗教的传统和习俗。 员工 的加班时间应符合法规要求并向员工提供 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加班补偿。 8.5.8.4 企业宜在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的基础上, 通过 商议等方式确定劳动保障的相关事宜。 8.5.9 培训、 就业和职业发展 8.5.9.1 企业 应 制定并执行员工培训计划, 为 员工提供岗位技能培训。 8.5.9.2 企业应支持员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及学历教育, 不断 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 8.5.9.3 企业应帮助员工规划职业生涯, 建立 畅通的人才成

47、长道路, 为 员工事业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8.5.9.4 企业应积极对待岗和下岗员工进行培训,帮助其重新就业。 8.5.10 工作与 生活的平衡 DB13/T 2516 2017 13 8.5.10.1 企业宜促进员工最大程度地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尊重 员工的家庭责任, 并 在可能时创造条件帮助员工承担家庭 责任。 8.5.10.2 考虑到 企业活动和战略的固有特性,企业 宜建立 有关人员管理和职业发展的措施, 并 视 员工个人情况 , 灵活考虑 其 工作场所和 时间 安排 。 8.5.11 文化氛围建设 企业宜关爱劳动者、 致力于 推动劳动者身心健康的文化建设(如开展文体活动、 配套 设

48、施等 ) , 创建 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激发 劳动者创新工作积极性。 8.6 所有者和股东 8.6.1 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 8.6.1.1 企业 应实施有效的和有效率的管理 , 以持续获得最大化的回报。 8.6.1.2 目标 、指标和方案 应 表明最高 管理者 对社会责任的承诺。 注 : 回报可能是经济或任何其他方面,取决于企业的目标。 8.6.2 企业治理 8.6.2.1 企业 应建立必要的机制和控制 系统 , 以确保 从事 企业治理的人员 能 够秉承社会责任方针及行为 准则 中的承诺和价值观 。 8.6.2.2 企业应在其方针中 做 出承担社会责任的承诺,并建立适用的管理制度保障社会责任

49、方针的落实 。 8.6.3 信息透明度 8.6.3.1 企业 应 接受大众对其社会责任履行状况的监督, 以 清晰、 准确 和完整的方式,披露其 决策 和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已知和可能的影响, 包括 决策和活动的目的、 性质 、相关安排、 资金 、 相关 社会责任履行等信息。 8.6.3.2 企业宜建立畅通的与外界沟通的机制,通过沟通会议、 访谈 、 问卷 、信息通报、 研讨会 、 书面 交流、 公告 、 发布 社会责任报告等方式,全面反映其对利益相关方和社会、 环境 等造成的影响, 着重对实质性的问题向公众 做 出清晰阐述,促进自身透明度的建设。 8.6.4 投票权和代表权 企业应以灵活有效的方式,确保投票权和代表权的落实,而且应尽可能确保该机制能够得到善意的使用,并有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 注 : 这些权利的履行可采用诸如电子投票,或以向论坛和团体提供支持的方式进行。 8.7 顾客、 使用者和消费者 8.7.1 促销 与广告 企业在广告宣传、 产品 说明中应向消费者提供有关产品或服务的真实信息, 不得 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夸大 宣传(包括遗漏关键信息), 不 隐瞒产品缺陷。 在 开展广告宣传和营销时, 应 考虑包括儿童在内的弱势群体的最佳 利益, 不得 参与损害弱势群体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