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05年中山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487723 上传时间:2018-1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2005年中山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考研类试卷]2005年中山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考研类试卷]2005年中山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考研类试卷]2005年中山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考研类试卷]2005年中山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05年中山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 一、名词解释 1 形式化教育 2 教学评价 3 教育结构 4 教学方法组合 5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二、简述题 6 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7 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过程 ? 8 简评活动课程论。 9 简述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10 谈谈你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看法。 三、论述题 11 试述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地位与相互关系。 12 联系当前实际论述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2005年中 山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 一、名词解释 1 【正确答案】 形成于 17世纪,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

2、形式教育论 ”者认为学生在校学习的日的,是为了发展智力,因此强调对学生进行 “心能 ”的训练,即智力的训练。他们认为知识的价值不在于知识的本身,而在于能否更好地训练智力。不管是什么教学内容,只要能训练学生的智力,都可以采用。拉丁文、希腊文、逻辑学和数学,在智力的训练上最为有效,所以是最好的教材。形式教育论者虽然强调了智能训练的必要性,但他们看不到智能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错 误地把智能发展与知识掌握割裂开来。由于他们不重视知识自身的价值,不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选择教材,结果是削弱了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实用知识,使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2 【正确答案】 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

3、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所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结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 3 【正确答案】 教育的结构分为教育活动的结构和教育系统的结构两部 分。 (1)教育活动的结构: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措施。 (2)教育系统的结构是指教育机构总体的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及组合方式。教育系统的结构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方面性: 教育层次结构。 教育类型结构。 办学形式结构。 教育管理体制结构。 4 【正确答案】 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稳定

4、特点的教学活动的模式。如传授 接受教学、问题 发现教学等,就是现代教学中最有代表性的两种教学方法组合。它们的构成离不开教学的基本方法,但每一种教学方法组合都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具 有独特的方法结构和教学功能。它们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教学实践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可以说,上述两种教学方法组合在运用中互相排斥、互相渗透和自我完善,推动了教学的发展和提高。故近年来,教学论不仅研究教学方法,而且日益重视研究教学方法组合。 5 【正确答案】 马克思主义的德育论认为德育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的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还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学校教育与外部环

5、境的矛盾以及受教育者主体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二、简述题 6 【正确答案】 奴隶 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属于古代教育的范畴,这时的学校教育基本是与生产劳动脱离的;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学校成了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场所;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人之术;教学的组织形式是采用个别教学,学校与社会生活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被囿于狭小的天地里,所以古代的学校教育是一种封闭的教育。 7 【正确答案】 在德育过程中,外部条件固然重要,但学生品德的发展更取决于学生内部的矛盾斗争。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就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 的道德水

6、平之间的矛盾。只有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这一矛盾才能转化,德育才能进行得更顺利、更有效。因此,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动力。同样,在德育过程中,学生能力得到了自我发展。 同时,自我发展能力又是学生品德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德育的任务就在于把青少年学生从依赖性较强的孩子,逐步培养成为具有自我教育能力的社会成员。 “教是为了不教 ”。学生有了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如同掌握了学习方法,自己可以面对全新的问题。因此,培养自我发展能力是德育的目的之一。 在德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 自我发展能力,短期看可以提高德育的实效,长期看能给学生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 8 【正确答案】 活动课程

7、论,又称经验主义课程论。它主张以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设计课程,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根据学生所需要的经验和感兴趣的问题构成学习单元,让学生 “从做中学 ”,引导学生解决当前最重要的问题,并增广和加深学生已有的兴趣。主要代表人物有卢梭和杜威等。这一理论的特点是:重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重视教材的心理组织。认为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这一理论重视课程适合儿童的兴趣、需要和教材的心理组织,重视 从活动中进行教学和教育,在促进儿童积极学习上有好的一面,但他们夸大了儿童个人的经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结果只能使学生学到一些片断、零碎的知识,降低了教学质量。当前,现代生产的极端复

8、杂化,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脑力劳动的比重增加等情况,更日益明显地暴露了这种理论的缺点。 9 【正确答案】 教育目的的确立首先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教育产生于社会需要,与一定的社会现实及其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必须依据社会现实和发展需要来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一是要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二是 要根据社会生产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10 【正确答案】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美国学者提出的衡量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和水平的一个概念。 1970年和 1971年,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马丁 特罗教授在从大众向普及高等教育的转变和高等教育的扩张与转化中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划分的理论:当一个国

9、家大学适龄青年中接受高等教育者的比率在 15%以下时,属于精英高等教育阶段; 15% 50%为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 50%以上为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 从目前到 2010年,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过渡的重要时期。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基础教育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都为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阶段过渡提供了基础条件。我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在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表现在:短期大学迅速发展,开放性的招生政策和严格的选拔考试相结合,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加强大学与新兴工业的联系,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 三、论述题 11 【正确答案】 关于教师和学生

10、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关系,教育史上存在着 “教师中心论 ”和 “学生中心论 ”的争论,这也是 “传统教育 ”和 “现代教育 ”的根本分歧之一。 (1)教师中心论。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教师中心论强调教师在学生中的权威作用,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都应以教师为中心。在教育过程中,不能把学生的自由当做手段,而应当做过程的目的和结果。 (2)学生中心论。学生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卢梭和杜威。认为学生的发展是一种自然的过程,教师不能主宰这种自然发展的过程,而只能作为 “自然仆人 ”。儿童的发展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只在于引导学生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不要对学生多加干涉。学生只能在个体经

11、验中获得发展,取得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因此,教育就不应当由教师直接来进行,而只在于使学生亲身去获得某种生活的训练。 (3)教师中心论强调教育活动要以教师为中心,抹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地位;学生中心论强调教育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抹杀了教师在教育过 程中的主导作用,因而都是错误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建立在否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之上,同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能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的重要内容就在于充分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个体社会化的培养目标。而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正是教师自发诱导、鼓励帮助的结果,亦即教师发挥主导作

12、用的结果。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因此,良好的师生关 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果的必要保证,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展开及效果的显著,反之,教育教学活动就展不开,效果就不明显,所以,教师对建设、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负有主要的责任。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的是授受关系。在认识、知识这个领域只能是老师教、老师授,教师处于教育教学的主导地位。即使是授受关系,也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如同学生尊重教师。二者是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朋友关系

13、,这种关系下,不仅师生关系和谐,而且学习效率高。 (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在道德上是相互影响的,所以,教师既应该在学生面前表现出良好的道德形象,也应该看到学生身上的可贵品质。 综上所述,以上三个层面的师生关系,实际上就是指认知关系 (授受关系 )、情感关系 (平等关系 )和道德关系 (相互影响关系 )。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因此,我们提倡在教学中建立新型师生观,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应该是: 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4)新型师生关系构建 的基本策略是; 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师要和

14、学生取得共同语言,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它存在于教师教育生活的每一个时空。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和行为,进而影响学生发展。 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特别是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避免师生对立。 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教师要掌握沟通与交往的主动性,经常保持与学生的交往与接触,掌握交往的技巧与策略 。 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教师的修养品质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12 【正确答案】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导

15、作用。教师是受一定社会的委托,在学校中以对学生的身心施加影响为职责的专门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 第一,教师的特定活动对象是学生,他根据一定的社会委托,对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他跟学生的关系是据此而产生的。 第二,教师术有专攻,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教师知之在先,知之较 多,在知与不知的矛盾中教师处于矛盾的主导方面,教育计划、大纲主要靠教师去组织实施。 第三,教师是年轻一代心灵的启蒙者和塑造者。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其基本职责包括: 第一,教师必

16、须教好功课,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同时促进其个性发展; 第二,教师要做好班主任工作,组织课外、校外教育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第三,教师要关心学生健康,保护学生身体正常发育,促进体质的增强,并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良好个性。 在现代社会中,教师的职业角色是: 第一,学习者。 第二,研究者。教师工作充满着变化与挑战,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使自己成为学者型的教师。 第三,促进者。 第四,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承担着向学生传递知识、技能,启发他

17、们的智慧,帮助他们解除困惑的职责。 第五,学生心灵的培育者。教师具有传递社会道德、 价值观念的使命,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六,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第七,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第八,学生学习的榜样。 第九,学生的朋友。 教师角色的多样化体现了教师职业的重要意义与责任,因此教师的专业素质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道德素质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态度,对学生的热爱,以及对教师集体的协作精神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它是教师专业的工作作风,也是教师专业素质的精神内核。 (2)专业知识素质 教师的 专业知识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学科专业知识,其次是文化基础

18、知识,再次是教育科学知识。在学科专业知识方面,表现为量的拓展,即教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补充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要有质的深化,即从知识的理解、掌握,再到知识的创新,教师知识的深化体现了教师职业的学术性,是衡量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标志之一。在文化基础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方面,要形成以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为背景、以精深的学科知识为主干、以相关学科知识为必要补充、以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为基本知识边界的复合性的主体知识结构。 (3)专业能力素质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能力,也是教师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教师的专业能力一般包括:设计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教育教学机智、反思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的过程,是教师职业生活个性化的过程,也是良好的教师形象形成的过程,它不仅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育行为方式,而且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