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练习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488642 上传时间:2018-11-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练习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练习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练习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练习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练习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练习试卷 1及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最早使用 “教育 ”一词的是 ( ) ( A)孔子 ( B)许慎 ( C)朱熹 ( D)孟子 2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一语出自 ( ) ( A)论语 ( B)学记 ( C)孟子 .尽心上 ( D)劝学篇 3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一语出自 ( ) ( A)学记 ( B)五经四书 ( C)论语 ( D)说文解字 4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一语出自 ( ) ( A)论语 ( B)学记 ( C)中庸 ( D)说文解字 5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一语出自 ( ) ( A)论语 (

2、 B)学记 ( C)中庸 ( D)说文解字 6 认为 “教育即生长 ”的教育家是 ( ) ( A)柏拉图 ( B)斯宾塞 ( C)杜威 ( D)卢梭 7 认为 “生活即教育 ”的教育家是 ( ) ( A)杜威 ( B)梁启超 ( C)陶行知 ( D)卢梭 8 认为 “教育的任务是教导每一个人怎样生活,训练他们去过完满的生活 ”的 教育家是 ( ) ( A)卢梭 ( B)裴斯泰洛齐 ( C)斯宾塞 ( D)杜威 9 认为教育 “乃是心灵的转向 ”的教育家是 ( ) ( A)柏拉图 ( B)亚里士多德 ( C)培根 ( D)杜威 10 认为 “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 ”的教育家是 ( ) ( A)柏拉

3、图 ( B)巴格莱 ( C)夸美纽斯 ( D)斯普朗格 11 认为 “教育是对人的发展的价值限定 ”的当代教育学学者是 ( ) ( A)孙喜亭 ( B)黄克剑 ( C)肖川 ( D)朱永新 12 认为 “教育即授受知识,开启智 慧,点化或润泽生命 ”的当代教育学学者是 ( ) ( A)孙喜亭 ( B)黄克剑 ( C)肖川 ( D)朱永新 13 认为 “教育即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 ”的当代教育学学者是 ( ) ( A)孙喜亭 ( B)黄克剑 ( C)肖川 ( D)朱永新 14 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 ( ) ( A)教师、学生、教材 ( B)教师、学生、教学方法 (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4、 ( D)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15 教育影响在形式上的表现不包含下面选项中的 ( ) ( A)教育手段 ( B) 教育方法 ( C)教育组织 ( D)教育材料 16 人类的教育活动与所谓的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的教育活动具有(, ) ( A)自然性 ( B)社会性 ( C)生产性 ( D)适应性 二、简述题 17 试述教育要素中教育影响的相关内容及特征。 18 试述 80年代以来我国理论界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并说明对教育本质的探讨有何重要意义。 19 请结合史实,简述学校教育出现的历史背景。 三、论述题 20 试结合中外史实,论述古代教育的阶级性是如何体现的。

5、四 、辨析题 21 在中国, “教育 ”概念的词源来源于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教育论说。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练习试卷 1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2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3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4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5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第 1 5题考查中国教育的词源及对教育的理解,这几句古文要知道出 处。 【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6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7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6、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8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9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10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第 6 10题都是历史上教育家们关于教育的理解,考生应对这些概念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是哪一位教育家的思想。 【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11 【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12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13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第 11 13题是提醒考生对当代的一些教育学学者的研究要有所涉猎,如果在答题中能够适当地援引当代教育学学者的观点,将会让评卷者觉得你非常

7、关注当前的教育学研究。 【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14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认为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及教育方法是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但本教材把 “受教育者 ”和 “学生 ”这两个概念改成 “学习者 ”是一种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类型,而对于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却有不同的称谓,有的将其合称为教育措施,也有的将其合称为教育影响,这两种称谓所指是一样的,因此也都是正确的。 【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15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教育影响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

8、、教育组织形式。 【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16 【正确答案】 B 【知识 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二、简述题 17 【正确答案】 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正是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的统一所构成的教育影响,使得教育活动成为一种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 【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18 【正确答案】 我国学界在关于教育本质的探讨过程中,由于各自的视野不同、立场不

9、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观点。 “上层建筑说 ”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教育属于精神生活,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因此经济基础决定了教育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了教育的变化,因而教育是上层建筑。 “生产力说 ”认为,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因而它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生产和延续的手段,因此可以把教育看做是社会生产力。 “多质说 ”认为,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的本质也应是多质的、多层次的。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与人的成 长、发展有直接联系,同时既与生产力、生产关系有直接关系,又与上层建筑有直接关系。 “本质规定说 ”是力图从教育本身的质的规定性来揭示教育的本质,研究教育本质,

10、就是揭示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都可以归入教育的本质归定说。 教育的本质是对教育共性问题的探索,对教育本质的探索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从教育的理论意义上说,只有真正把握了教育的本质,才能建立起符合教育客观规律的教育学体系,只有顺应了客观规律的教育学体系,才能高质量地造就国家的建设人才,更 好地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建设。 从教育的实践意义上说,只有真正把握了教育的本质,才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综观全局、胸有成竹地以不变的教育信念去指导万变的教育实践,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虽然有关教育本质的论争没有得出最后的结论,但围绕着论争,学者

11、们开始了深层的反思,开始了教育本质问题的元研究。准确地、系统地把握其观点及其理论基础,对于深入地理解教育活动质的规定性,构建教育理论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19 【正确答案】 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欧洲, 学校教育正式产生于奴隶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上出现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也为专门从事教育的工作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据古籍记载,我国奴隶社会就有了养士制,所谓 “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 ”,国老、庶老专门从事知识经验的记载、整理和传授, “庠 ”就成为最初的学校教育机构,诸老便成为了专职的教师。我

12、国的夏朝已有了 “庠 ”、 “序 ”、 “校 ”、 “塾 ”等专门的施教机构;商周时代又出现了 “学 ”、 “瞽宗 ”、 “辟雍 ”、 “泮宫 ”等学校教育机构。可见,古代学校的出现,是社会发 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教育史和教育发展过程中质的飞跃。 【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三、论述题 20 【正确答案】 这一时期的学校被牢牢控制在统治阶级的手中,为培养统治人才和培养剥削阶级子弟服务,学校实际上成为统治阶级国家机器的一部分。例如,在我国奴隶社会,学校的基本形态就是 “学在官府 ”,教育内容主要为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目的是使奴隶主的子弟学习一套管理国家、镇压奴隶与

13、作战的本领。学校为奴隶主所独占。我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不仅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且在统治阶级内部也采取 森严的等级制。官学的入学条件有严格的等级限制,规定具有一定的官级或豪绅,其子女才能进入相应级别的学校。比如唐代在中央设有 “六学二馆 ”, “六学 ”中的国子学,仅收文武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女;太学收五品以上官职的子弟; “二馆 ”的崇文馆和弘文馆则专收皇帝、皇后的近亲及一品相国的儿子。我国封建社会在学校制度阶级性和等级性的基础上,又建立了一套科举选仕制,其中亦实行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的阶级制度。学校教育完全成为阶级统治的工具。 欧洲的奴隶社会,如古希腊的斯巴达和雅典这些城邦国家,其教育

14、的阶级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斯巴达特别重视军事训练和体操体育,把奴隶主的子女培养为效忠国家、镇压奴隶的武士;雅典则很重视读、写、算、文字、哲学等知识教育,以便把统治阶级的子女培养成从事经济商业和政治活动的人才。而奴隶阶级的子女就谈不上接受学校教育了。欧洲的封建社会的教育主要有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两种。教育权几乎全部控制在教会手中,使西方教育还具有鲜明的宗教性。教会教育培养从事宗教活动的教士,对上帝虔诚,服从教权和政权。骑士教育则把世族封建主的子弟培养成为勇武善战的骑士。这两种教育都是服务于维护封建农奴制度的。劳动人民的子弟若能受教育也只 能进入教会控制的教区学校,接受宗教教育或简单的读写算技能教育

15、,成为驯服的被统治阶层。学校教育鲜明的阶级性同样是显而易见的。 【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四、辨析题 21 【正确答案】 在中国, “教育 ”一词确实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中的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一句,但这两字在当时没有确定的含义,而是分别指 “教 ”或 “育 ”。在我国古代思想家的教育论说中,与 “教 ”相伴出现的字多为 “学 ”, “教 ”与“学 ”是统一的,因此,我们可以把 “教 ”与 “学 ”的词源看成是中国文化背景下的 “教育 ”词源。 现代 “教育 ”概念的词源来源于日文的翻译。 19世纪末 20世纪初,清政府不得不广开民智,兴学育人,一些留日学生把日文中的 “教育 ”和 “教育学 ”一词翻译过来指称当时的 “兴学 ”活动和理论。此后, “教育 ”一词就渐渐取代了传统的 “教 ”与 “学 ”,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这也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传统教育学范式现代转换的一个语言学标志。 【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