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S 5487-2006 Pliers and nippers - Wrench plier clamp plier and plier tubing pinch-off《夹钳与剪钳-万能钳》.pdf

上传人:figureissue185 文档编号:638238 上传时间:2018-12-2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CNS 5487-2006 Pliers and nippers - Wrench plier clamp plier and plier tubing pinch-off《夹钳与剪钳-万能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CNS 5487-2006 Pliers and nippers - Wrench plier clamp plier and plier tubing pinch-off《夹钳与剪钳-万能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CNS 5487-2006 Pliers and nippers - Wrench plier clamp plier and plier tubing pinch-off《夹钳与剪钳-万能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CNS 5487-2006 Pliers and nippers - Wrench plier clamp plier and plier tubing pinch-off《夹钳与剪钳-万能钳》.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CNS 5487-2006 Pliers and nippers - Wrench plier clamp plier and plier tubing pinch-off《夹钳与剪钳-万能钳》.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印月956月 本標準非經本局同意得翻印 中華民國國家標準 CNS 總號 號 ICS 25.140.30 B71325487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印 公布日期 修訂公布日期 655月24日 956月1日 (共13頁)夾鉗與剪鉗萬能鉗 Pliers and nippers Wrench, plier; clamp plier; and plier, tubing pinch-off 1. 適用範圍:本標準適用於可調整顎口寬度與夾持力,於組裝和 修護工作時扳動螺栓螺帽和夾持物件用之萬能扳鉗 (以下簡稱為扳鉗 )及萬能夾鉗 (以下簡稱為夾鉗 ),以及束緊橡皮管或銅軟管阻斷、密封管內氣體或其他流體流動之萬

2、能束管鉗 (以下簡稱為束管鉗 )。扳鉗及夾鉗得配置具剪切金屬線之剪切部。扳鉗、夾鉗及束管鉗總簡稱為萬能鉗,又習稱為鱷魚鉗。 備考: 本標準所規範之萬能鉗不適用於通電電路或富 靜電之工作場合或鄰近該場合之應用。 2. 種類:萬能鉗依功能及顎部形狀區分為以下種類及型式。 2.1 第 1 類:扳鉗。依顎部形狀及是否具備剪切器,再區分為: 2.1.1 第 1 型:直顎型,包含雙直顎之第 1 式、直顎凸顎複合之第 2 式,及平行顎之第 3 式。 2.1.2 第 2 型:曲顎型,包含無剪切部之第 1 式及有剪切部之第 2 式。 2.2 第 2 類:夾鉗。依顎部形狀再區分為: 2.2.1 第 1 型: C

3、形夾鉗。 2.2.2 第 2 型:金屬片夾鉗。 2.2.3 第 3 型:夾持端具 U 形開口之熔接用夾鉗。 2.2.4 第 4 型:顎口為圓滑面之圓顎夾鉗。 2.3 第 3 類:封阻軟管流體之束管鉗。 3. 構造、形狀及尺度 3.1 一般 3.1.1 一般構造 (1) 萬能鉗之形狀須參考各類、型、 式的參考形狀,且所有零件均須符合適當的比例以便達到強度、持 久性及容易操作之要求。惟本標準中圖示之形狀僅供作為識別之用 ,並不據此排除符合本標準要求之判定。 (2) 萬能鉗須有可調整之肘節或凸輪 機構,使顎得以夾持、鎖定,及除第 1 類第 1 型第 3 式外,應得以單手容易地於操作範圍內之任意位置予

4、以解除鎖定。 3.1.2 手柄:手柄須予以適當地修整以獲得握持之舒適性,且不得有粗糙邊緣及銳角。於顎口閉合狀態,兩手柄不得接觸,固定手柄 (上柄 )與活動手2 CNS 5487, B 7132 柄 (下柄 )間之距離須為 4.0 mm 以上。 3.1.3 轉樞接合部:萬能鉗之轉樞接合部須為搭接或套接。當兩顎張開或閉合時,不得有過度的側向活動、搖晃或其他鬆弛之現象。 3.1.4 顎口口寬:顎端部於張開時須能達到規定之最小寬度,且須能均勻平順地操作。 3.1.5 齒紋:顎之表面紋路,須為尖銳之凸出物,此凸出物不得以銼刀或輪磨之方式予以再修整。 3.2 第 1 類:第 1 類扳鉗之骨架原則為鍛製,轉

5、樞不得有阻滯之現象。調整顎口口寬之調整螺栓須設置於手 柄之尾端或鉗體內。夾鉗部表面須製成齒紋以能緊密地夾持六角形或方形之螺帽、棒桿、管或金屬片。 3.2.1 顎:扳鉗頭部由一固定顎 (上唇 )及一可調整顎 (下唇 )所構成。兩顎均須以熔接或其他替代方法牢固地固定於扳鉗。顎之夾鉗部表面,除人為操作時外,不得移動。夾鉗部於可操作之行程內,應得以完全緊扣。固定顎與手柄軸線之夾角須介於 8 至 23。 3.2.2 彈簧:若裝配彈簧,彈簧須由 CNS 3290鋼琴線或同品級之商用硬鋼線製造。 3.2.3 形狀及尺度 3.2.3.1 第 1 型 (1) 第 1 式:第 1 式扳鉗應具有 2 個直顎。尺度須

6、符合表 1 之規定,形狀須參考圖 1。 (2) 第 2 式:第 2 式扳鉗應具有 1 個直固定顎及 1 個凸顎。尺度須符合表 2 之規定,形狀須參考圖 2。 (3) 第 3 式:第 3 式扳鉗之可調整顎在可調整之行程內,於夾緊狀態時,可調顎均須與固定顎平行。尺度須符合表 3 之規定,形狀須參考圖 3。 3.2.3.2 第 2 型:第 2 型扳鉗兩顎接觸之鉗口前端部位須為具齒紋表面之平直面,以能夾持平面物件;而顎之中央 為具凸齒之曲形顎,以能夾持圓形表面之物件。 (1) 第 1 式:第 1 式扳鉗之尺度須符合表 4 之規定,形狀須參考圖 4。 (2) 第 2 式:除於接近轉樞部具有剪切部外,第

7、2 式扳鉗之要求與第 1 式扳鉗一致,惟尺度須符合表 5 之規定。 3 CNS 5487, B 7132 圖 1 第 1 類第 1 型第 1 式 (雙直顎萬能扳鉗 )之形狀 表 1 第 1 類第 1 型第 1 式 (雙直顎萬能扳鉗 )之尺度 單位: mm 顎口口寬 A B C D E F 尖端至尖端 平行位置 標稱尺度 12.7 6.4 1.6 6.4 最小 4 最小 1.6 180(7“) 177.8 57.2 11.1 41.3 4.0 10 38.1以上 14.3 220(821“) 215.9 66.7 15.9 47.6 4.0 10 44.5以上 15.9 圖 2 第 1 類第 1

8、 型第 2 式 (直顎凸顎複合萬能扳鉗 )之形狀 4 CNS 5487, B 7132 表 2 第 1 類第 1 型第 2 式 (直顎凸顎複合萬能扳鉗 )之尺度 單位: mm 顎口口寬 A B C D E F 尖端至尖端 平行位置 標稱尺度 12.7 6.4 1.6 6.4 最小 3 最小 1.6 220 (821“) 215.9 57.2 12.7 57.2 6.4 10 28.6以上 15.9 圖 3 第 1 類第 1 型第 3 式 (平行顎萬能扳鉗 )之形狀 表 3 第 1 類第 1 型第 3 式 (平行顎萬能扳鉗 )之尺度 單位: mm A B C F 顎口口寬 標稱尺度 12.7 6

9、.4 1.6 3 最小 180(7“) 190.5 50.8 9.5 10 19.1 220(821“) 215.9 57.2 11.1 10 25.4 280(11“) 292.1 63.5 12.7 12 38.1 5 CNS 5487, B 7132 圖 4 第 1 類第 2 型第 1 式及第 2 式 (曲顎萬能扳鉗 )之形狀 表 4 第 1 類第 2 型第 1 式 (無剪切部曲顎萬能扳鉗 )之尺度 單位: mm A B C D E F 顎口口寬標稱尺度 12.7 6.4 3.2 12.7 最小 3 最小 180(7“) 177.8 50.8 7.1 41.3 10.6 10 38.1

10、220(821“) 215.9 63.5 9.5 47.6 10.6 10 47.2 表 5 第 1 類第 2 型第 2 式 (有剪切部曲顎萬能扳鉗 )之尺度 單位: mm A B C D E F 顎口口寬標稱尺度 12.7 6.4 3.2 12.7 最小 3 最小 140(521“) 133.4 146.0 39.7 6.4 3.7 10 28.6 180(7“) 165.1 190.5 50.8 7.1 3.7 10 38.1 220(821“) 203.2 228.6 66.7 9.5 3.7 10 47.6 3.3 第 2 類:第 2 類夾鉗須符合第 3.1.1 節至第 3.1.4 節

11、之規定。第 1、 2 及 3 型之肘節或凸輪機構,應可使兩 顎口前端接觸閉合;於以槓桿機構使兩顎完全張開時,兩顎尖端之距離須為 25.4 mm 以上。 3.3.1 第 1 型:第 3 型夾鉗之雙顎須具有平滑或輕微齒紋且約略呈圓形或弧形之夾持面。第 1 型夾鉗之尺度須符合表 6 之規定,形狀須參考圖 5。 3.3.2 第 2 型:金屬片夾鉗須具有擴展之夾持面,以能穩固地夾持金屬片、條。第 2 型夾鉗之尺度須符合表 7 之規定,形狀須參考圖 6。 3.3.3 第 3 型:熔接夾鉗於夾鉗部中央須具有 U 形之開口,以於夾持時能於 U6 CNS 5487, B 7132 形開口部位進行熔接、軟熔及鉚接

12、等工作。第 3 型夾鉗之尺度須符合表8 之規定,形狀須參考圖 7。 3.3.4 第 4 型:圓顎夾鉗之顎表面須平滑,以於握持平行面厚度為最小顎口口寬以上之物件時不傷害被夾持物之表面。尺度依夾鉗之形狀特徵,依表1 或 2 或 3 之規定,除夾鉗表面須平滑外,形狀須參考圖 1 或 2 或 3。 3.4 第 3 類:束管鉗兩顎之組合須為密合或捏夾之方式,當閉合時,兩顎於端點須接觸,其餘夾鉗部之接觸面之餘隙須為 0.127 mm 以下。喉深至少 19.1 mm。固定顎之半徑為 (3.20.4)mm,可移動顎之半徑為 (4.00.4)mm。束管鉗之尺度須符合表 9 之規定,形狀須參考圖 8。 4. 外觀

13、及表面處理 4.1 表面品質 4.1.1 手柄:手柄外側供手持之表面須平滑、滾紋或壓花。 4.1.2 表面:除齒紋外,各部表面不得有損傷、裂痕、節疤、銹蝕、 尖銳邊緣、加工粗糙及其他足以影響萬能鉗功能之缺陷。表面一般為打磨或其他處理,並以第 4.2 節中之任一種表面處理使表面粗度為 1.25 mRa 以下。 4.2 表面處理:萬能鉗至少須施以 CNS 1130夾鉗與剪鉗一般技術要求第2 節及第 4 節規定之其中一種表面處理。 圖 5 第 2 類第 1 型 (C 形萬能夾鉗 )之形狀 表 6 第 2 類第 1 型 (C 形萬能夾鉗 )之尺度 單位: mm 全長 夾持寬度 最小 顎口口寬(夾持面

14、)喉深 喉寬 (閉合狀態 )標稱尺度 9.5 自 至 3.2 12.7 12.7 280(11“) 279.4 0 85.7 11.1 63.5 88.9 7 CNS 5487, B 7132 圖 6 第 2 類第 2 型 (金屬片萬能夾鉗 )之形狀 表 7 第 2 類第 2 型 (金屬片萬能夾鉗 )之尺度 單位: mm 全長 喉深 顎寬 標稱尺度 9.5 12.7 12.7 200(8“) 203.2 44.5 79.4 圖 7 第 2 類第 3 型 (熔接用萬能夾鉗 )之形狀 表 8 第 2 類第 3 型 (熔接用萬能夾鉗 )之尺度 單位: mm 全長 夾持寬度 最小 顎口口寬 (夾持面

15、) 喉深 喉寬 (閉合狀態 )標稱尺度 9.5 自 至 3.2 12.7 12.7 230(9“) 228.6 0 41.3 11.1 66.7 76.2 8 CNS 5487, B 7132 圖 8 第 3 類 (束管萬能鉗 )之形狀 單位: mm 表 9 第 3 類 (束管萬能鉗 )之尺度 單位: mm A B C D E 標稱尺度 12.7 6.4 1.5 6.4 最小 180(7“) 177.8 57.2 11.1 41.3 4.0 5. 機能及機械性質 5.1 硬度 5.1.1 轉樞接合部:轉樞軸之硬度須為 28 50 HRC。但若轉樞軸以表面硬化之方式製造時,其硬度上限得容許至 6

16、0 HRC。 5.1.2 顎:除第 2 類第 2 型之金屬片夾鉗及第 2 類第 3 型之熔接用夾鉗外,須為 45 60 HRC。第 2 類第 2 型金屬片夾鉗及第 2 類第 3 型熔接用夾鉗之模鍛顎須符合銼刀試驗之硬度。 5.1.3 調整螺栓:第 1 類扳鉗位於手柄尾端之調整螺栓,端部之硬度須為 30 HRC 以上。 5.2 鎖緊能力:第 1 類所有型式之扳鉗之鎖緊能力須符合第 7.5 節之規定。 5.3 剪切能力:第 1 類第 2 型之扳鉗之剪切能力須符合第 7.6 節之規定。 5.4 強度:第 1 類及第 2 類所有型式之強度須符合第 7.7 節之規定。 5.5 夾持能力:第 2 類第 4

17、 型之扳鉗之夾持能力須符合第 7.8 節之規定。 5.6 封阻能力:第 3 類之束管鉗之封阻軟管流體之能力須符合第 7.9 節之規定。 6. 材料:依 CNS 14110 第 4 節之規定。 7. 試驗及檢驗:除外觀、表面處理、尺度、硬度、標示等適用於 萬能鉗之試驗及檢驗外,針對萬能鉗個別型類、型式所應施行之試驗及檢驗如表 10 所示。 4.00.43.20.4 9 CNS 5487, B 7132 表 10 萬能鉗個別種類、型式所應施行之特別試驗及檢驗項目 種類 符號 稱呼 鎖緊試驗剪切試驗強度 試驗 顎口曲率試驗 夾持試驗封阻試驗第 1類第 1型第 1式 I-1-1 雙直顎萬能扳鉗 V V

18、 第 1類第 1型第 2式 I-1-2 直顎凸顎複合萬能扳鉗 V V 第 1類第 1型第 3式 I-1-3 平行顎萬能扳鉗 V V 第 1類第 2型第 1式 I-2-1 無剪切部曲顎萬能扳鉗 V V V 第 1類第 2型第 2式 I-2-2 有剪切部曲顎萬能扳鉗 V V V V 第 2類第 1型 II-1 C形萬能夾鉗 V 第 2類第 2型 II-2 金屬片萬能夾鉗 V 第 2類第 3型 II-3 熔接用萬能夾鉗 V 第 2類第 4型 II-4 圓顎萬能夾鉗 V V 第 3類 III 束管萬能鉗 V 7.1 外觀、表面處理及標示: 以目視檢驗構造、外觀、材料、表面處理、表面加工品質、標示,其結

19、果須符合第 3 節、第 4 節、第 6 節及第 9 節之規定。萬能鉗之表面粗糙度以 CNS 7868表面粗糙度試驗,其結果須符合第 4.1.2節之規定。 7.2 尺度:尺度以 CNS 4174外分厘卡或 CNS 4175游標卡尺量測,量測時須於顎口閉合時進行。長度 量測時,須包含手柄尾端之螺栓,且螺栓應鎖入使扳鉗處於鎖緊位置,其結果須符合第 3 節之規定。 7.3 顎口曲率:第 1 類第 2 型曲顎型扳鉗之顎口曲率依下列之規定試驗及檢驗。 7.3.1 標稱 140 mm 之第 2 式扳鉗:於顎口弧度最深之位置夾持直徑 5.6 mm之圓棒時,僅得允許 4.0 直徑之圓棒再滑進。 7.3.2 標稱

20、 180 之第 1 式及第 2 式扳鉗:於顎口弧度最深之位置夾持直徑 7.9 mm 之圓棒時,僅得允許 5.6 mm 直徑之圓棒再滑進。 7.3.3 標稱 220 之第 1 式及第 2 式扳鉗:於顎口弧度最深之位置夾持直徑 9.5 mm 之圓棒時,僅得允許 7.1 mm 直徑之圓棒再滑進。 7.4 硬度 7.4.1 轉樞接合部:依 CNS 2114洛氏硬度試驗法量測,其結果須符合第5.1.1 節之規定。 7.4.2 顎:除第 2 類第 2 型及第 2 類第 3 型外,硬度依 CNS 2114 量測。第 2類第 2 型及第 2 類第 3 型之顎部須以銼刀試驗其是否為表面硬化或相當之熱處理,惟銼刀

21、硬度試驗無明確 之硬度值。量測結果須符合第 5.1.2節之規定。 7.4.3 調整螺栓:第 1 類扳鉗位於手柄尾端之調整螺栓,端部之硬度依 CNS 2114 量測,其結果須符合第 5.1.3 節之規定。 7.5 鎖緊試驗及檢驗 10 CNS 5487, B 7132 7.5.1 鎖緊試驗針對第 1 類之第 1 和 2 型扳鉗實施。除第 1 類之第 2 型第 2 式標稱 140 之扳鉗依第 7.5.3 節試驗外,其餘依第 7.5.2 節試驗。 7.5.2 鎖緊試驗以 19 mm 直徑之軟鋼圓棒及 19 mm 淬火硬化之六角鋼棒分別進行。試驗時,圓鋼棒須被夾持於夾鉗顎之中間位置,六角鋼棒則須被橫過

22、角落地夾持。惟第 1 型第 3 式之平行顎夾鉗,六角鋼棒須由顎口夾持平面所夾持。施加 133 156N 之力於肘節機構後,以扭力試驗機進行試驗。當施加表 11 所規定之扭矩後,鋼棒於扳鉗之夾鉗部不得發生轉向,且試驗後,顎部或扳鉗之其他部位均不得有目視可見之磨耗或破損。 7.5.3 第 1 類第 2 型第 2 式標稱 140 之扳鉗,試驗時使用軟鋼圓棒之直徑及淬火硬化之六角鋼棒之對面寬度均為 12.7 mm,鎖緊力為 156 N 以下。於圓鋼棒之最小施加扭矩為 25.4 Nm,於六角鋼棒之最小施加扭矩則為33.9 Nm。其餘之試驗方法悉依第 7.5.2 節之規定。 表 11 鎖緊試驗之施加扭矩

23、標稱尺度 夾棒尺度及熱處理狀態 最小施加力矩 Nm 140(521“) 12.7mm圓鋼棒 (未淬火 ) 12.7mm六角鋼棒 (淬火 ) 25.4 33.9 180(7“) 19mm圓鋼棒 (未淬火 ) 19mm六角鋼棒 (淬火 ) 33.9 50.9 220(821“) 19mm圓鋼棒 (未淬火 ) 19mm六角鋼棒 (淬火 ) 54.2 101.7 280(11“) 19mm圓鋼棒 (未淬火 ) 19mm六角鋼棒 (淬火 ) 83.6 113.0 7.6 剪切試驗及檢驗 (1) 剪切試驗針對第 1 類第 2 型第 2 式實施。 (2) 標稱 140 之扳鉗須能剪切直徑 1.2 mm 之熱

24、處理硬化鋼線且不損傷扳鉗。達成完全剪切,施加於肘節機構之力不得超過 156 N。 (3) 標稱 180 和 220 之扳鉗在不超過 3 次的前進調整,須能剪切直徑 2.3 mm之普通鋼線且刃口及 各部均無損傷。剪切時,施加於肘節機構之力不得超過 311 N。 (4) 在沒有彎折、抽拉或扭轉等外力介入之狀態下,須能將試驗線予以剪切,且剪切後刃口不得有目視可見之變形以及傷害。 7.7 強度試驗及檢驗 7.7.1 第 1 類之第 1 型及第 2 型,以及第 2 類之第 4 型依第 7.7.2 節之規定實施。第 2 類之第 1 型、第 2 型及第 3 型依第 7.7.3 節之規定實施實施。 11 CN

25、S 5487, B 7132 7.7.2 試驗時須以類似於圖 9 之槓桿機構實施,除第 1 類第 2 型第 2 式標稱 140之扳鉗之負載為 4000 N 外,其尺度應能使顎口前端承受 11120 N 之負載。負載施加 10 秒鐘後,各部及操作機能均應無異狀。 7.7.3 試驗時須以類似於圖 9 之槓桿機構實施,施加之負載依表 12 之規定,施加 10 秒鐘後,各部及操作機能均應無異狀。 圖 9 強度試驗施加負載之方法 表 12 第 2 類之第 1 型、第 2 型及第 3 型強度試驗之施加負載 單位: N 型別 於手柄之施加負載 於顎口之試驗負載 第 1型 200 4000 第 2型 222

26、4440 第 3型 111 2220 7.8 夾持試驗及檢驗 (1) 僅針對第 2 類之第 4 型實施。 (2) 試驗時將兩片 3.2 mm厚,寬度約 22 mm,長度約 150 mm硬度 56 61 HRB之黃銅片重疊,於距端點 12.7 mm 之位置以夾鉗夾持。施加於夾鉗之夾持力為 133 156 N。黃銅片之另一端則以測力計 (dynamometer)或類似之設備穩固地夾持後, 由測力計將黃銅片自夾鉗抽出。使黃銅片滑動之最小施力不得少於 689 N。 7.9 封阻試驗及檢驗:第 3 類之束管鉗依下列程序試驗及檢驗: (1) 將具 0.7 N/mm2正壓差之空氣接於 0.762 mm 厚

27、6.3 mm 外徑之銅軟管。 (2) 將銅管置於束管鉗兩顎之間,並於可動顎施加 311N 之力。 (3) 以束管鉗封阻空氣氣流,並保持束管鉗之鎖定狀態。 (4) 將銅管之另一端插入水中,不得有氣泡產生。 負載 以虎鉗固定住 於顎口尖端試驗 50.8mm (2“) 1016mm (40“) 12 CNS 5487, B 7132 8. 稱呼:以中國國家標準總號和表 10 所示之符號或表 10 所示之名稱,及萬能鉗之標稱尺度稱呼之。 例:標稱尺度為 180 之第 1 類第 2 型第 2 式萬能鉗,其稱呼為: CNS 5487 I-22-180 或有剪切部曲顎萬能扳鉗 180 9. 標示:須以清楚、

28、永久之方式於製品上標示下列項目: (1) 製品之稱呼。 (2) 材料。 (3) 製造廠商名稱或其商標。 引用標準: CNS 1130 夾鉗與剪鉗一般技術要求 CNS 2114 洛氏硬度試驗法 CNS 3290 鋼琴線 CNS 4174 外分厘卡 CNS 4175 游標卡尺 CNS 7868 表面粗糙度 CNS 14110 螺釘及螺帽之裝配工具扳手技術通則 修訂日期:第一次修訂: 70 年 9 月 24 日 13 CNS 5487, B 7132 參考 1. 關鍵詞:萬能扳鉗、萬能夾鉗、束管萬能鉗。 2. 中英名詞對照表 夾持試驗 gripping test束管萬能鉗 pliers, tubing pinch-off 剪切試驗 cutting test 強度試驗 strength test萬能夾鉗 clamp, pliers萬能扳鉗 wrench, pliers 鎖緊試驗 locking test 顎口曲率試驗 jaw-curvature tes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际标准 > 其他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