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01年浙江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837008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2001年浙江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考研类试卷]2001年浙江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考研类试卷]2001年浙江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考研类试卷]2001年浙江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考研类试卷]2001年浙江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01 年浙江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马陵之战2 上计3 尚书台4 齐民要术5 俗讲与变文6 差遣制度7 猛安谋克8 马可波罗二、论述题9 评析曹操统一北方。10 明清时期赋役制度的变革以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为中心。2001 年浙江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正确答案】 战国时期齐魏之间发生的一次著名战役。战国初年,魏国首先成为最强大的国家,至魏惠王时,魏国国力进一步加强。公元前 342 年,魏国以韩国未

2、参加其主持召开的逢泽之会为借口,发兵攻韩,并接连取得胜利。韩向齐国求救,齐派田盼、田忌、田婴为将,孙膑为军师,领兵攻魏救韩,魏惠王派庞涓及太子申迎战。起初双方势均力敌,相持一年多。公元前 341 年,孙膑利用庞涓轻视齐军的弱点,以逐日减灶的方法制造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引诱魏军追击。当魏军追到马陵之时,被齐军包围,魏军全军覆没,庞涓自杀,太子申被俘。魏国遇到前所未有的惨败,齐国逐渐取代魏国成为霸主。2 【正确答案】 战国秦汉时期年终考核地方官吏成绩的方法。战国时期,地方官吏年终将赋税收入写于木卷,呈送国君考核,称为上计。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郡的最高长官是郡守,掌管全郡直接受中央政府管辖,由县令将

3、该县的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编为计簿,呈送郡国,郡守国相再加以汇编,呈报中央。入京执行上计的人员称为“上计史 ”。3 【正确答案】 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秦及汉初,尚书是少府的属官,因其在殿中主管收发(或启发)文书并保管图籍,故称尚书。汉武帝时,进一步强化君权,尚书因主管文书,省阅奏章,传达皇帝的命令,地位逐渐重要。东汉光武帝时,有意削弱相权,实际权力逐渐移于尚书。当时,尚书机构称台,已是组织复杂的机构,成为政府的中枢,号称中台。但是在东汉,尚书台仍然算是少府的下属机构。尚书令、仆射、尚书等官的禄秩都较低。三国时,尚书台正式脱离少府,成为全国政务的总汇。令、仆射、尚书品秩已经很高,为三

4、品。西晋沿袭曹魏,以尚书台总揽政务,另置中书、门下二省以分其权。隋尚书省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唐沿隋制,置三省六部,而尚书省事无不总,是全国行政的总汇机构,下设六部二十四司,部有尚书,侍郎为之副。唐朝在门下省设政事堂,为宰相议政之处。议政者必须加“ 同中书门下三品 ”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才能进人政事堂,三省长官也不例外。尚书省因其长官被排除于决策机关之外而成为单纯的执行机构了。北宋初,形式上还保留尚书省的组织系统,但已名存实亡。辽、金也有尚书省,与宋制略同。元代以后,尚书省废除。4 【正确答案】 北朝贾思勰所著的关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结性著作。此书大约成于东魏初年,共 10

5、卷,92 篇。全书内容丰富,集周秦至北魏农业生产知识之大成。第 5 卷以前记述了粮食、油料、纤维、染料作物、蔬菜、果树等的栽培技术;第 6卷为禽畜和鱼类的养殖;第 7 至第 9 卷是农副产品的加工、储藏;第 10 卷记载了有实用价值的热带、亚热带植物。齐民要术是对黄河流域农副业生产技术的概括和总结。5 【正确答案】 唐代在佛教的直接影响下出现的通俗文学形式。唐代佛教传入后,僧徒传播佛经教义时。因听讲者不同,有僧讲与俗讲之别。僧讲主要针对僧侣,俗讲主要针对普通百姓,往往采取通俗易懂的艺术形式。俗讲的塑材全为佛经,思想内容不外佛教的无常、无我、苦空、业惑、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修持戒定慧,以求涅槃解

6、脱等教义。但讲述的过程中运用叙事、描绘、抒情等手法,配以生动的故事情节,把深奥的教义转化为生活展示,往往突破宗教藩篱,映照出现实世界。变文,即转变的底本,它是供艺人说唱用的,它是佛教传播的另一种有效形式。变文根据说唱的需要,说表与唱诵结合,叙事与代言并用,融文学、音乐、表演为一体。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地演述故事,是它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对唐以后的通俗文学影响很大。俗讲与变文将深奥的教义,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表达出来,在推动佛教的传播中作用较大。6 【正确答案】 宋代在官员任免上实行的官名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制度。宋代任官制度有官、职、差遣的分别,当时官称与职务逐渐脱离,除诏令中有规定的以外,都不

7、担任与官称相符的职务。官名只用来表示官位和俸禄的高低,称为寄禄官,是一种等级待遇;差遣,也称职事官,才是官员们担任的实际职务;职,是官员在三馆、秘阁中所任的职务,称为“馆职” ;其他中央及地方官所带的馆职,通常称为“贴职”,简称“职”。大多数中央官员以及地方官所带的贴职,都无实际职务,只作为文官的荣誉衔。元丰改制后,中央文官的官称与职务相符,将寄禄文官名改为阶官,开府仪同三司、特进之下是各级别的大夫和郎;后义改武官名为武阶官,太尉之下也是各级大夫和郎。差遣制度是宋代官员任免上的特色,在两宋时一直存在。7 【正确答案】 金朝时实行的军民合一的地方基层组织。女真语中谋克是氏族长,引申为百夫长,猛安

8、是千,引申为千夫长。猛安谋克原是女真人在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组织,阿骨打加以发展,将其扩展到部分较早归附金朝的奚人及契丹人中间,成为社会的基层组织。猛安谋克制度规定: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猛安谋克户平时从事生产活动,战时自带兵械,以猛安谋克为单位应征出战;猛安、谋克作为地方行政官员,分别与防御州、县官员职掌相近。猛安谋克是具有女真特色的地方基层组织。8 【正确答案】 马可.波罗(12541324),世界著名的旅行家。他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17 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来到中国,游历了 17 年。马可波罗深受忽必烈信任,曾做过扬州的官吏,并代表中国出使过一些国家。回国后将自己在中国

9、的游历经历写成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 。马克波罗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中的杰出人物,对促进当时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起到了积极作用。二、论述题9 【正确答案】 曹操统一北方的背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及董卓之乱后,军阀互相攻伐,曹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统一北方的。曹操先后大败袁术、吕布、刘表、张绣、刘备等各路军阀,并于建安五年(200 年 )官渡之战中将北方最强的军阀势力裒绍消灭殆尽。建安十二年(207 年),曹操又远征乌桓,基本统一了北方地区。建安十三年(208 年),曹操在赤

10、壁之战中为孙权、刘备联军所败,南下受阻。此后,曹操的势力基本稳定在北方。曹操对北方的经营:经过东汉末年的长期战乱,黄河流域的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土地荒芜。流民众多。对此曹操采取了以下措施:招徕流民,恢复生产。将流民和荒芜土地重新结合起来,安定自耕农生产;对地方官的考核也以户口、垦田的数量为主要标准;颁布相对较轻的田租户调令,严禁地方官额外征税;不准豪强兼并土地和向百姓转嫁负担;曹魏政权还注意兴修水利,如合肥一带的芍陂、关中的成国渠等都是有名的水利工程。曹魏集团劝课农桑、恢复生产的措施效果明显,北方经济得到基本恢复。大规模推行屯田。曹魏的屯田制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军屯和民屯,但实际上都采取了军事化的

11、管理形式。民屯出现于建安元年(196 年),最初是在许昌附近,第二年陆续推广到其他地区,大多分布在洛阳一带及黄河中游土地肥沃或有战略意义的地区。民屯将招募或强制迁移的流民以五十人为一屯,作为屯田的基本单位,采用军事组织的方式进行管理,并设立管理官员司马,司马之上逐级为屯田都尉、典农中郎将或典农校尉,中央则是大司马总领。政府对民屯征收五成至六成的田租,用以补充军需。军屯则是主要面向士兵及其家属,正式建立在建安二十三年(218 年)左右。军屯主要分布在军队及其家属聚集的地区,特别是在与吴蜀对抗的地区,由于驻扎的军队众多,因此军屯的规模也最大。军屯的基本单位是营,每营 60 人。逐级设有度支都尉、度

12、支中郎将或度支校尉等官职。军屯的剥削率大致与民屯相同。也为收成的五成至六成。 屯田采用军事编制形式,剥削率也比较高,但从整体看来,屯田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一方面,屯田特别是民屯将大批流民和荒芜土地重新结合起来,使战争环境下的社会生产得以继续进行;另一方面,政府从屯田之中获得了极大的益处,可以取得大量军需,保证军队的作战需要,使军队供应有了相对稳定可靠的基础。这一点是曹魏集团能在军阀混战中取得最终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改革人才选拔制度,唯才是举。东汉末,以经术、门第为主要内容的察举制度已流于形式,无法满足人才的需求。曹操果断提出“唯才是举” 、“任天下之智力”的选拔人才的方法,不分身份贵贱、品德如

13、何,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才都可以得到重用,如于禁、乐进、张辽、徐晃等都被吸收进入曹魏集团。另曹操也未完全摒弃旧制度中的合理部分,特别在赤壁之战后,用人政策也开始向德才并举转化,这一转化符合当时巩固统治的需要。后来由于矫枉过正,违背了前期“唯才是举 ”的精神,开后来九品中正制的先河。曹操统一北方的意义:曹操统一北方,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军阀割据、互相攻伐的混乱局面,是历史的进步。自董卓之乱后,北方就陷入了各路军阀的争夺混战中,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动荡、百姓流散。曹操统一北方后,重新确立了稳定的统治秩序,也为其后西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曹魏集团为巩固统治,还采取了一系列招抚流民、恢复生产的政策,这对北方

14、生产的恢复、发展起了巨大作用。曹操还将屯田广泛推广,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曹操在任用人才方面“ 唯才是举”,使得部分地位低下的有才能的人得以进入统治阶层,这对世族垄断政权产生了一定的冲击。10 【正确答案】 明清时期是中国赋役制度发生变革的重要时期,其基本变化趋向是征税标准由人丁为主向田亩为主的转变。一条鞭法将部分人丁税摊人田亩中,征税采取的是人丁、田亩的双重标准,摊丁入亩则将全部人丁税摊人田亩中,基本完成了征税标准由人丁向田亩的转变。明张居正任首辅时,赋役制度弊端百出,赋税不均和土地隐没不实是当时的严重问题。改革赋役制度,是张居正改革的重点之一。他不顾官僚及地主的反对,下令清丈全国土地,勋戚

15、庄田、民田、职田、荡地和牧地都在丈量之中。在此基础上,推行一条鞭法。其主要内容有:田赋折银,除政府所需要征收的米、麦外,其余所有实物都折合银两征收。徭役折银,所有名目的徭役都折成银两。还将征发徭役的标准由以前的人丁变为人丁和田粮,摊派比例因地、因时有所不同,有的以丁为主,有的以田为主,有的田丁对分,有的全部摊人田亩。赋、役银合并征收。即将田赋银和由丁、田共同承担的徭役银合并征收。合并后的赋、役银直接交与地方官府,由官府出银雇人服役。 “一条鞭法” 规定将赋、役银直接交与官府,减少了中间环节,简化了赋役征收手续;徭役开始由人丁、田亩以不同比例共同承担,呈现出了“ 摊丁入亩 ”的趋势,减轻了人丁负

16、担;以银代役也有利于人口的流动,使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为城镇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资源。清初,沿袭了明的赋役制度,仍采用了田、丁的二元征税标准。由于官僚豪绅隐匿土田和下层百姓的流移,地亩、人丁的确切数字总是难以查清。特别是随着地权的日益集中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丁役或丁役货币化的丁银便成为广大贫民的沉重负担,不断引发百姓逃亡,直接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 年),宣布以康熙五十年的全国丁额为准,以后的增丁不再征收丁银,从而将丁银额固定下来。丁银额的固定使徭役改革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实际肯定了以后人丁徭役的取消。但实际征收过程中,由于每户人口的变化以及地主官僚的挪移,就不能保证定额不变和丁银收入的稳定。针对这个问题,康熙末年。四川、广东等省已开始将丁口役银摊入田亩。雍正时,采取了彻底“摊丁入亩” 的征收丁银的方法,将固定下来的康熙五十年的丁银即人丁 2462 万、丁银 335 万余两,全部摊入田赋银中征收,不再与丁户直接挂钩。“摊丁入亩 ”实际是明赋役改革的继承和发展,是张居正改革将丁银不同比例地摊人田亩做法的进一步发展。从此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丁税基本被废除,完成了赋役征收由两元标准向一元标准的转化。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变动的重要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