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 年东北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1 课程标准2 义务教育3 学而优则仕4 苏格拉底法5 生活教育6 流体智力7 先行组织者8 简述终身教育思潮。9 简述归因理论。10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11 简述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12 论述全面发展教育各育之间的关系。13 论述孔子的德育论及其当代价值。2012 年东北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是指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课程的知识范围、深度、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要求。学科课程标准一般包括两个
2、方面的内容:第一,说明部分,扼要地说明本学科教学目的、任务,提出教材选编的原则以及教学法上的建议;第二,正文部分,它是根据教材选编的原则、知识本身的逻辑和学生认识的规律,系统地安排教材的主要课程、要目或章节,规定每个课题的讲授内容、教学要点和教学时数,同时也列出有关练习、实验、实习的内容与时数等。2 【正确答案】 义务教育是指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这种教育要求社会、学校和家庭予以保证,对儿童既是应享受的权利,又是应尽的义务。义务教育产生于 16 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实行义务教育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现代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
3、要标志。其特点包括: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是指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除其全部或大部分的费用,这是世界各国实施义务教育的共同点;义务教育具有平等性,是指所有适龄儿童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力;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是指接受义务教育是对国家应尽的义务。我国实行的义务教育分初等教育(小学 )和初级中等教育(初中) 两个阶段,义务教育的学制主要有“六三”制、“ 五四”制和“九年一贯制”等。3 【正确答案】 学而优则仕是孔丘提出的由平民中培养德才兼备的从政君子的人才培育路线,其含义为:学习是通向做官的途径,培养官员是教育最主要的政治目的,而学习成绩优良是做官的重要条件,不学习或虽经学习而成绩不优良者,就没有
4、做官的资格。学而优则仕口号的提出,确定了培养统治人才这一教育目的,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反映了封建制兴起时的社会需要,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积极学习的巨大推动力量。4 【正确答案】 苏格拉底法是由古希腊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在进行讲学的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师生之间的对话方法。它实际上是一种归纳法,即通过归纳形成普遍概念的方法。苏格拉底法主要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四个步骤组成,讥讽是就对方的问题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陷入矛盾,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是帮助对方自己得出答案;归纳是从各种具体的事物中找出事物的共性,形成一般的概念;下定义就是把个别事物归人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这种方法
5、的优点在于对话不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强制性灌输上,而是建立在与学生的共同讨论上,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的基础上,是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确的结论,这有利于思维的训练和真理的发现。但是这种方法只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不是万能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作为参照,有其局限性。5 【正确答案】 生活教育理论是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重要思想,是贯穿其全部教育活动的基本思想。其内涵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是生活就是教育,人过什么生活就受什么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为生活向前、向上的教育;社会即学校。当大众没有解放之前,社会是大众惟一
6、的学校;教学做合一。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教。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实践普及教育和民主教育理想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对现代教育有重要的启示。但是,生活教育理论把生活与教育混同,没有意识到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区别与内在联系,忽视了教育的特殊性。6 【正确答案】 流体智力是指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和推理能力等。流体智力大多是先天的,依赖于大脑的神经解剖结构,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不受教育和文化的影响,会随年龄的老化而减退。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等人认为,一般智力因素包括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流体智力大多
7、是先天的,依赖于大脑的神经解剖结构,不大依赖于学习。流体智力的特征是对不熟悉的事物,能以迅速准确的反应来判断其彼此间的关系。7 【正确答案】 先行组织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理论中提出的概念。先行组织者是在学习新材料之前给学习者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可帮助学习者确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充当新旧知识联系的“认知桥梁” 。先行组织者的特点是其抽象性、概括性、包含性比将要学习的新材料更高,以便为即将学习的更具体、更详细的材料提供固定点。先行组织者分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前者是上位的有关材料,后者是增加新旧经验的可辨别性的材料。8 【正确答案】 (1)终身教育思潮的简介现代欧美教
8、育思潮中,终身教育是一种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理论。终身教育是一种旨在强调终身学习、教育整体化、教育民主化和教育革新,建立学习化社会的国际教育思潮。它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产生于法国,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成人教育理论家和活动家朗格朗。他的主要著作是终身教育引论,被公认为终身教育思想的代表作。60 年代后,终身教育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2)终身教育的基本理论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的需要终身教育家认为,现代人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这些来自人类生存环境改变的挑战,向人们提出新的教育问题和教育需要,要求人们在智力、体力、情感等方面作好准备,因而就需要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有其特定的含义,它包括了
9、教育的各个方面的各项内容,也包括了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之间的紧密而有机的内在联系。在终身教育家看来,教育是贯穿人的整个一生以及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并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终身教育没有固定的内容和方法a终身教育没有固定的内容。其任务是为了使人“ 学会学习”,即养成学习的习惯和获得继续学习所需的各种能力,更好地应对新的挑战。b终身教育没有固定的方法。由于终身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适应个人在各个方面和各种范围的需要,因此,应该把教育看成一个过程,运用更好地展现个性的、灵活的方法。终身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终身教育家认为,教育的整个未来是与建立并实施终身教育制度联系
10、在一起的。未来的教育就其整体和自我更新的能力来看将取决于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对于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和建立学习化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各个国家应该根据自己国家的具体情况来构建其终身教育的模式。(3)终身教育思潮的评价终身教育模式的确立有助于教育民主化,终身教育的发展预示着社会结构将朝着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方向变化。终身教育模式的确立也有助于冲破传统学校的僵化体制,从而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学校将成为为整个社会服务的教育和文化中心,而不再是与现实生活隔绝、只供一部分人使用的封闭区域。按照终身教育的设想,从学校毕业将不再是教育的终结,而是新教育的开始。终身教育思潮自 20 世纪 60 年
11、代中期兴起后,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终身教育已成为建立一个学习化社会的象征,世界各国普遍把终身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重点,但终身教育的具体实施规划仍需进一步探讨。9 【正确答案】 在各种有影响的动机理论中,归因理论最为强调认知的观点,其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学生们试图去解释事件发生的原因,他们试图去为他们的成功或失败寻找能力、努力、态度、知识、运气、帮助、兴趣等方面的原因。当前对实践应用影响最大的是韦纳的动机理论。(1)归因理论的内容成就归因的三个维度韦纳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
12、要原因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根据控制点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的和外部的;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成稳定的和不稳定的;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可将原因分成可控的和不可控的。各个维度对动机的重要影响a在内外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则会产生羞愧的感觉;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生气。b在稳定性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将会产生绝望的感觉;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生气。c在控制性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则
13、会积极地去争取成功;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不会产生多大的动力。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继续努力;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会绝望。关于归因的最基本的结论a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则较少。相反,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缺少能力或努力,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时,产生的羞愧感则较少。归因于努力相对归因于能力,无论成功或失败都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b在付出同样努力时,能力低的应得到更多的奖励。c能力低而
14、努力的人受到最高评价,而能力高却不努力的人则受到最低评价。因此,韦纳总是强调内部的、稳定的和可控的维度。(2)归因理论的评价积极评价a韦纳的归因理论是对成就动机理论研究的重要发展,明确地阐述了认知对成就动机的重要作用,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和途径。b归因理论以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和优良的心理品质为目标,教会学生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正确地认识失败、不屈服于环境的影响并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系统。消极评价人对成就行为的归因是非常复杂和多样的,况且人对不同性质的成就行为的归因也不会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按照哪些维度对归因进行分类是值得讨论的。更为重要的是关于可控性的问题,内部原因是否真的可以控制,稳定的原
15、因是否就不可以控制等,也是有争议的。因为可控性具有相对的意义,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如何进行归因训练尚需做深人的研究。10 【正确答案】 认知发展阶段论是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重要理论,认为人从出生到青年的认知发展不是简单的数量增加的过程,而是分为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四个有着质的差异的阶段,每个阶段出现的新的认知能力表明个体发展出新的适应环境的方式。(1)感知运算阶段 (出生15、2 岁)这一阶段婴儿只有动作的智慧,而没有表象与运算的智慧。儿童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主要手段。(
16、2)前运算阶段 (26、7 岁)此时期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很难从别人的观点和角度看待事物。儿童思维的另一个特点是思维的直觉性以及思维的集中性。他们的判断仍受直觉调节的限制,思维具有不可逆转性,尚未获得守恒概念。(3)具体运算阶段 (6、711、12 岁)这阶段的基本特点是开始进行心理运算,能在头脑中依靠动作的格式对事物的关系系统进行逆反、互反、传递等可逆运算。但其思维还具有局限性,抽象的语言推理还不能进行,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4)形式运算阶段 (11、12以后)这阶段已经达到了成人的成熟思维,是认知发展的最高阶段,能在头脑中将形式和内容分开,能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
17、阶段的儿童能够摆脱现实的影响,关注假设的命题,可以对假言命题作出逻辑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反映,也可以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寻求可能性中的现实性,寻找正确答案。11 【正确答案】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与一般的学科教学目标不相同,它更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而不仅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更强调学生亲身的实践和体验,而不仅是通过课本和老师获取间接的知识。在知识技能的运用中,在亲身实践中,同学们的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各方面得到升华。具体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置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
18、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
19、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地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学会分享与合作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地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
20、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12 【正确答案】 (1)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人的全面发展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全面阐述的,他们从现代工业生产的本性对劳动者的要求以及社会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人的彻底解放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进行了科学的论述。人的全面发展,既意味着劳动者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达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同时也包括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得到自由的、充分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教育是对含有各方面素质培养功能的整体教育的概括,是对为使受教育者多方面得到发展而实施的多种素质培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教育组成。全面发展的教育
21、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它们各自有自身的基本任务,不能相互代替,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个整体。各育之间的关系如下:德育,即培养人的思想道德的教育,是指向学生传授一定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并使其养成相应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教育的总称。德育是实施各育的思想基础,为其它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智育是指向学生传授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才能的教育活动。体育,是指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保健知识,增强他们的体质,发展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智育是其他各育的知识和智力基础,各育的实施都不能离开
22、知识技能教育。体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包括身体锻炼的教育和卫生保健教育两个方面。前者侧重于学生机体的培育,后者侧重于学生机体的保护。体育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以面向全体学生普及为主,以经常锻炼为主和以预防保健为主。体育为各育的实施提供健康基础,是各育得以实施的物质保证。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劳动技术教育,是指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与实施,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发展和提高。总之,各育之间
23、有自己各自的特点和任务,又有其内在的联系。对学生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教育内容。13 【正确答案】 (1)孔子的德育思想孔丘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从政的君子,而成为君子的主要条件是具有道德品质修养。在他的私学教育中,道德教育居首要的地位。道德教育的内容孔子道德教育的内容是以“礼” 和“仁”为核心,以 “孝”为基础的。孔子主张以“ 礼”为道德规范,以“ 仁” 为最高道德准则,凡符合 “礼”的道德行为,都要以“ 仁”的精神为指导。因此,“ 礼” 与“仁”成为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道德教育的原则a立志乐道孔子提出“志于道 ”,并且要达到 “乐道”的境
24、界,就是要立志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政治信念,心甘情愿为之献身,死而无憾。孑 L 子主张眼前利益必须服从远大理想,为了实现远大目标能够牺牲眼前利益,还特别强调立志乐道要经过长期的培养和艰苦的磨练。b自省自克孔子特别强调要从自我做起,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与别人发生矛盾,首先要“求诸己”,寻找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他要求学生遇事要善于进行自我省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平时培养学生的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等正确观念和辨别能力。c身体力行身体力行即要知行统一、言行一致。孔子主张“敏于事而慎于言”“讷于言而敏于行”,反对那种“言过其行 ”的人,就是要多干实际事,要说到做到,“言必信,行
25、必果”。孔子认为道德修养要打好基础,然后时时处处身体力行,这样才能逐步登上道德修养的高峰。d改过迁善孔子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克服缺点与发扬优点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关键是对待缺点、错误的态度。有了缺点、错误,光明正大,不怕别人知道,而是决心改正,不再重犯。(2)孔子的德育思想对社会德育的启示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孔子的德育教育是其教育工作中的核心内容。在现代的教育中,应该借鉴孔子的德育思想,根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自身的需要,开展德育教育。根据“立志乐道”和“身体力行”的德育原则,学校教育要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学校教育是培育人的事业,对学生的理想信念以及日常行为习惯起
26、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学校应该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在办学的全部过程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一指导思想,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切实把德育置于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和树立品德高尚的榜样,用高尚的人格教育和鼓舞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且教育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身体力行,学习并践行孔子的仁爱、礼义、忠恕、明智、诚信的修身内涵,指导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根据“自省自克、改过迁善 ”的原则,促进公民自我心性的修养培养人们的主体意识,建构一体化的德育体系,促进公民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教育公民立志,确立人生的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并且有恒心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能经受困难的考验。道德准则和规范是公共利益的体现,对个人起着约束作用,需要个人做到克制自我,知错就改,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较高的道德修养,维护公共道德。理论结合实际,把孔子的仁爱和诚信等思想应用于实践之中,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对于孔子的德育思想,应该采取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取舍,让其为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服务。不管什么身份,什么职业,哪个阶层,哪个地位的人都应学习孔子的德育思想,从自身出发,学习并实践孔子的德育思想,使孔子的德育思想得以不断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