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13年华南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837786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2013年华南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2013年华南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2013年华南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2013年华南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2013年华南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 年华南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1 受教育者2 教育目的3 教学方法4 道德教育5 学习策略6 心理健康7 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8 简述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9 简述蔡元培的独立教育思想。10 简述基督教教育的特点。11 试论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趋势。12 论述陶行知的“ 生活教育 ”思想。13 论述国家在危机中的教育改革建议。14 论述人格和行为在性别上的差异。2013 年华南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

2、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缺少这一要素,教育活动就无法进行。随着受教育者的知识和能力的增长,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活动中表现的更为明显,起的作用更大,他们可以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主动地、自觉地吸取知识和进行品德修养。2 【正确答案】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规格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历史上教育思想家对教育目的有不同论述,大致可分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两类。从社会的需要来认定教育目的,是社会本位论;从个体

3、发展来确定教育目的,是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都有意义,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3 【正确答案】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其特点是始终包括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双方的活动。目前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和研究法等,这些方法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方法。4 【正确答案】 道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

4、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称德育。其特点是以认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掌握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发展分辨善恶的能力以解决道德价值观问题。我国社会主义的学校德育有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5 【正确答案】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它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方式方法和调控技能的综合。麦基奇把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学习策略主要有主动性、有效性、过程性和程序性等特征。主要原则有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

5、控、个人自我效能感等。6 【正确答案】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亦译“心理卫生”“精神卫生”。心理健康常采用 9 项指标:幸福感; 谐调程度,含个人内心及个人与所处环境之间的谐调;自尊感; 个体潜能发展;个性成熟;人格整合; 与环境保持良好接触;有效适应环境; 环境中必要的自我独立。达到心理健康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增加自我强度,以便主动克服各种障碍;二是调整所受的内外综合压力,使之与自我强度相当。19 世纪后期,首先由心理学家开展研究,现已大大扩展,包括在不同人群中预防各类心理疾病、神经症、智力缺陷、适应不良等,同时指导人们怎样培养健全的人格,以便人们能高度适应紧张复杂的社会环境。在教育

6、社会学中,60 年代发展的教育病理研究领域,已涉及这方面的研究。70 年代在国际教育界受到广泛注意,并成为教育目的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就这一问题也已开展多项研究。7 【正确答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发展也日新月异。现代教育有全民化、终身化、民主化、多元化、国际化与本土化等特征。(1)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全民化是指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不仅仅包括小学教育、初中教育等等,还包括正规的和非正规的各种方式的教育。它是一种基本教育,要满足人们在这个社会生存发展、参与社会、参与决策和继续学习的需要。(2)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是指教育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也都需要受到各种

7、教育的培养。接受教育应该是一个人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事情,教育应当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民主化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可以成为民主化教育的主体。(4)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5)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20 世纪中叶以来,教育的全球化的趋势愈来愈明显。全球化不仅意味着不同国家

8、、不同地区的人们之间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而且意味着民族和国家的重新定位。教育本土化的浪潮将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出现,成为人们重建本土文化和教育传统的主要论题。因为全球化并不是也不应该是“均质化” 和“西方化”,全球化应该促进世界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而不应该形成新的依附关系。8 【正确答案】 我国古代学记中总结了“教学相长”“启发诱导”“藏息相辅”“预时孙摩”“长善救失”等宝贵的教学经验,这些都属于教学原则范畴。孔子曾经提出过“改过迁善 ”的思想,偏重于强调在道德教育中要善于克服自己的缺点,学习他人的长处。学记则把这一思想发展为教育和教学的一项比较普遍的原则,即“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

9、长善救失 ”就是说,教师要善于发现并纠正学子的失误。“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教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多,过于庞杂,贪多务得;寡,知识面狭窄,贫乏浅薄;易,把学习看得过分容易,自满自足;止,夸大困难,畏难而止。这些都是学习过程中常见的缺点,但在每个人身上表现不同,产生的原因各异,教师也必须具体分析,全面掌握。如果教育得法,缺点可以转化为优点。多则知识渊博;寡则精深专一;易则充满信心;止则稳谨平实、安于所得,这就是可贵的长处。王夫之说:“多、寡、易、止虽各有失,而多者便于博,寡者易于专,易者勇于行,

10、止者安其序,亦各有善焉。救其失,则善长矣。” 这就要求教师懂得教育的辩证法,坚持正面教育,重视因材施教。善于因势利导,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将缺点转化为优点。9 【正确答案】 教育独立作为一种思潮,萌发于“五四” 之前,发展兴盛于 20 世纪20 年代。1922 年 3 月,蔡元培在新教育上发表了教育独立议一文,阐明教育独立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成为教育独立思潮中的重要篇章。为实现教育的真正独立,蔡元培设计了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独立于宗教的具体措施。其中关于教育行政独立的方案设想,成为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实施“大学区制” 的框架基础。(1)教育独立的基本要求教育经费独立政府指定固定的

11、款项,专作教育经费,不能移作他用,建立独立的教育会计制度等。教育行政独立设立专管教育的行政机构,不附设于政府部门,由懂教育的专业人士主持。教育总长不得因政局的变动而频繁变动。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教育方针应保持稳定,不受政治的干扰。能自由编辑、出版和选用教科书。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教育讲究尊重个性,而宗教总是要人盲从;教育追求前进,而宗教趋于保守,所以教育要摆脱宗教的影响。(2)教育独立的意义在军阀政府对教育或横加干涉,或任意摧残,或视如草芥的情况下,蔡元培等人突出教育活动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维护教育的基本生存,有其合理性。另外教育独立思想在推进收回教育权运动、抵制殖民教育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10

12、 【正确答案】 基督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从其形成之日起就把传播教义、争取信徒作为重要目标。基督教教育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它的教育观和垄断性上。(1)基督教教育的教育观在世界观上,集中体现为“ 上帝创造万物”基督教确立了一个超理性的信仰权威,同时又赋予其极丰富的道德内涵。在基督教看来,人和世上的万事万物一样,都是上帝创造的。所以,敬畏与信仰上帝被基督教看成是人最基本的特性。缺了它们,人类就与动物无异。在儿童观上,开始比较宽容,奥古斯丁之后,严格控制儿童的欲望中世纪的思想家在探讨人的本质时,大都摆脱不了宗教神学的束缚,无论是相信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依然把儿童看成上帝的造物。这种观点忽视了儿童自身的主体存

13、在,束缚了儿童健康积极的自主发展。在知识观上,神学为最高学问,其他都为其“婢女”任何世俗学问都服从于上帝的学说。在中世纪的神学家中,托马斯.阿奎那是对希腊哲学,特别是亚里士多德的各种著作研究得最深、运用得最多的人。但是,他却用从亚里士多德那里学来的形式与质料说来论证他所提出的宇宙中的知识等级体系。在目的观上,基督教将使人摆脱世俗的困扰、虔敬上帝、成为具有纯粹信仰的人,作为教育的目的。(2)基督教教育的垄断性在西欧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基督教会成为一种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它在意识形态上居于独尊的地位,并且垄断了中世纪的教育。这是因为中世纪初期,日耳曼人上自国王,下至平民,都是文盲。他们文化上的这种原

14、始状态,使其不可能一下子消受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各项成果。较高文化在蛮族中的普及与提高,需要一个过程,而当时有文化的人只有基督教士,这就造成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文化垄断地位。11 【正确答案】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先后掀起课程改革热潮,我国自 90 年代以后也紧跟世界步伐,积极进行课程改革,2001 年 7 月正式出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下面简称纲要) ,标志着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功能的转变、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内容的改革、课程组织实施方式的改革、课程评价的改革、课程管理的改革以及教材开发、教师培训等方面。纵

15、观十余年来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其发展轨迹多而丰富。就课程本身而言,其改革轨迹将继续沿着以下路径发展。(1)课程现代化课程现代化就是以现代化的思想、观念、价值来统摄课程编制,更好地解决“社会需求”“知识体系”和“儿童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使课程系统诸要素在结构性的联系中展现整体效应。课程现代化涉及课程观念、课程内容与结构、课程授受、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课程观念上,建立开放性课程观,不仅仅是组织好的一门门学科,还要有更广泛的外延,课程的知识也不再仅仅是学术性知识,还应当包括与青少年发展密切相关的非学术性知识。课程内容上,力求处理好现代与基础、世界与民族、综合与分科等多种关系,使得课程

16、内容体现基础性、现代性、综合性、民族性与结构性的完整统一。课程评价上,关键是要用现代观念来指导评价。评价对象应当是课程编制的全过程;评价目标应是量化与非量化的统一;评价手段应是多样化的;评价主体应随着社会发展而相应扩大。(2)课程综合化在学科设置上打破不同学科的界限,使之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出现了诸如合科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等综合类型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纲要指出,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低年级设置了品德与生活、艺术,中高年级设置了品德与社会、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艺术等综合课程。初中“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 ”相结合,积极倡导有条件的地方实施综合课程。课程综合化有如下优势:限

17、制新科目的增加,避免各科教学内容的重叠和分量过重;课程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以某一专题为中心,教学的目的更明确,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各科教学整合地进行,有利于学生抓住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整体观念。但是课程综合化并不是万能的,综合课程不能完全取代分科课程。(3)课程生活化课程改革加强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回归生活”“生活主题”成了当今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响亮口号,许多国家在设计课程内容时,都非常注重将其与学生实际生活基础联系起来,注意贴近学生当时的实际生活与已有经验。而只有那些与学生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其产生疑惑、兴趣的内容与问题,才能真正具有“可接

18、受性”,才能促使他们积极思维、努力学习。我国新课程方案正体现了这一特征,纲要指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4)课程能力化“能力化”是指课程改革力求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学会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特别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为课程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我国在这次课程改革中,从小学中高年级开始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这些正鲜明地反映了世界课程改

19、革正在凸显并且将延续下去的重要特征。12 【正确答案】 “ 生活教育 ”是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一项重要思想,是贯穿其全部教育活动的基本思想。陶行知曾赴美国留学,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回国后,在反对传统教育,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的实践活动中,他提出了“ 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理论不仅指导了当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实践,还给后世教育以重大的现实启示。(1)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 ”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强调生活是教育的源泉,生活就是教育,人过什么生活就受什么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为生活向前、向上的教育。a教育与生活具有一致性陶行知认为教育

20、与生活是融合的,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b教育对生活具有从属性这是指生活决定教育,即生活决定了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和方法等方面。c教育对生活具有改造性这是指教育绝不是被动地适应生活,而是应当对生活起巨大促进作用。“生活即教育 ”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尽管它在生活与教育的区别和系统的知识传授方面有所忽视,但在破除传统教育脱离民众、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 ”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a“社会即学校”是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 。陶

21、行知鼓励劳动群众在社会中学习、向社会学习,而他本人也在社会上先后办过各种方便劳动群众及其子弟的学习场所,通过社会的大学校,使他们受到教育。b“社会即学校 ”是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即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社会即学校” 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社会即学校” ,还可以使被传统学校拒之门外的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贯穿了普及民众教育的思想。“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 ”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

22、法根据做的方法。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对事是做,对己之长进是学,对人之影响是教。“ 教学做合一 ”包含以下要点:a“教学做合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b“教学做合一 ”是因为 “行是知之始”;e“教学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学”和“ 有学有教”;d“教学做合一 ”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2)对生活教育理论的评价意义生活教育论是以“ 生活” 为逻辑的起点和归宿,以“生活”为中心和基础,以生活与教育的辩证关系为基本矛盾而展开的。生活教育要培养自觉追求真理,能为真理而献身的人;能为整个国家谋幸福,为整个人类谋利益的人;有道德的人;具有健

23、康的体魄、劳动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团体自治的能力和改造社会的精神的人;具有创造精神的人,能为实现真理去创造,去探索,去奋斗的人。生活教育论成为陶行知实践普及教育和民主教育理想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局限性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把生活与教育混同,没有意识到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区别与内在联系,忽视了教育的特殊性。13 【正确答案】 在美国持续不断的教育改革进程中,教育质量问题始终是改革的难点。1983 年,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调查委员会提出了一份报告,报告标题是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联邦教育部将此报告批转下发给各州,并要求各州按报告的精神进行教育改革。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对

24、美国教育提出了以下几点改革建议:(1)加强中学五门 “新基础课”的教学,中学必须开设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计算机课程。这些课程构成了现代课程的核心,学好这些课程是为所有中学毕业生离校后取得成功打下基础。为了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新基础课” 的学习,应通过更好的课堂管理和学习组织来更有效地利用在校的学习时间或延长学习日及学年的时间。(2)提高教育标准和要求。小学、中学、学院和大学都要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行为表现采取更严格的和可测量的标准,提出更高的期望。(3)改进师资的培养,提高师资就业前应达到的教育专业训练标准,使他们既有从教的倾向,又具备从教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

25、4)联邦政府、州和地方的官员以及学校校长和学监,都必须发挥领导作用,负责领导教改的实施。各级政府、学生家长以及全体公民都要为实现教改的目标提供必要的财政资助。这个报告成了美国 80 年代中期开始的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改革的中心是提高教育质量。虽然有人批评美国在重视教育质量的同时出现了忽视灵活性、忽视情感培养等问题。但是,就总体而言,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产生的效应是积极的。14 【正确答案】 不同性别的学生在人格和行为上有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焦虑表现的性别差异在对焦虑情绪的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是测验焦虑。叶仁敏、汤姆.罗克林对中美学生的测验焦虑的研究表明,

26、女生的测验焦虑水平普遍比男生高;进一步分析,发现高中男女生的差异不显著,大学生中则是女生测验焦虑水平比男生高,在职业即业余大学中情况又有所不同,这种焦虑水平表现为男生高于女生。(2)抑郁与控制倾向的性别差异控制倾向是指个体认为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把握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这种倾向分为内控与外控两种情况。内控者能够看到自己的行为与后果之间的一致性,并体会到控制感;而外控者则往往把行为的后果归为机遇、运气,或自己无法控制的力量。王登峰、甘怡群的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有较高的内控倾向,且男性比女性知觉到更多的控制力。对高可控性事件,无论内控者与外控者,还是抑郁者与非抑郁者,都是男性比女性知觉到更高的控制力。对

27、于低可控事件,内控者比外控者知觉到更高的控制力,并且男性也比女性知觉到的控制力要高。对于中等可控性事件,男性仍比女性知觉到更高的控制力,并且出现抑郁者比非抑郁者控制力知觉低的情况。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男性,无论内控还是外控,抑郁者都比非抑郁者的控制力知觉低;而对于女性,内控抑郁者比内控非抑郁者的控制力知觉低,而外控抑郁者反而比外控非抑郁者的控制力知觉高。(3)同情心与社会交往的性别差异男女两性的同情心也是有些差异的,女性比男性更具有同情心,更具情绪表达性。女性比男性更喜好社交也是人们普遍的想法。实际上并不存在好交际方面的性别差异,两性在与同伴交往中所花的时间量没有差异,只是男女两性在与同伴的社

28、会交往上表现出不同的倾向而已。(4)亲社会行为的性别差异大多数的儿童研究已经发现在亲社会行为中没有性别差异,女性更可能给朋友和亲属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帮助。在帮助方式上的性别差异与对女性和男性的刻板定型期望是一致的,在许多社会中,人们期望女孩比男孩更有修养,更善良以及在感情上起更多的支持作用,并且女孩也会在这些行为上得到更多的鼓励。同样地,男孩也会因帮助行为如救助、冒险和骑士精神得到奖励。(5)攻击性行为的性别差异男性比女性更具有攻击性,这一差异已显示在体力、言语和幻想等每一种不同类的攻击行为中。在攻击行为方面,婴儿期和学步期的儿童几乎没有性别差异。学前期儿童开始互相交往时,这些差异就变得显著起

29、来。男孩比女孩表现出更强的身体攻击性,并且这种差异在以后的时间里不断增加。女孩比男孩更可能使用关系攻击行为,她们利用同伴关系,非身体地伤害其他人。(6)支配性与从众的性别差异多数研究显示,男性比女性更具有支配性。在我国,尽管大力提倡男女平等,但重男轻女的观念仍广泛存于人们的头脑中,所以这种支配行为的性别差异仍随处可见。多数人认为,妇女比男子更易受群体压力的影响,意即妇女更易于被说服,更易于受暗示,也更容易出现从众现象。有些研究显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影响,更顺从。(7)成就动机的性别差异男女青少年都有争取获得成就的动机,在成就动机的强度上无明显差异。但在为获得成就而进行的探索中,所采取的态度却有

30、些不同,男性较富有冒险精神,而女性更重视稳妥前进。(8)兴趣的性别差异一些调查认为,中学青少年的兴趣有性别差异,尤其是中心兴趣更为明显。男性明显地爱好科学,喜欢读各种科学书报,参加各种科技活动、科学实验等;而女生多对小说、电影、戏剧、故事、音乐、舞蹈更感兴趣。(9)性格的性别差异性格既有类型特点,也有性别特点。就全体而言,男青少年性格开朗、勇敢、果断、不拘小节、好动、好问、好奇者更多一些,但比较粗心、逞能好胜、脾气粗暴、遇事鲁莽者也多一些;女青少年性格温柔、文静、遇事细心、行事稳重、做事坚持性强者更多一些,她们同样开朗、好问、好奇,但好动的程度略逊于男青少年,果断性也差一点。(10)行为发展的

31、性别差异在活动性上,男青少年比女青少年活动量大,活动范围广,且攻击性行为较多,在活动中自我控制能力弱。在行为发动前的准备上,女青少年比男青少年的行为准备充分、细致,但发动时不如男青少年果断。对行为的后果,女青少年想得更多一些。综上所述,男女学生在焦虑程度、抑郁与控制倾向、同情心与社会交往、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支配性与从众心理、成就动机、兴趣、性格、行为发展等各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在教育和教学中,教育者应研究人格和行为在性别上的差异性,并根据不同性别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在对学生性别差异研究的同时,教师也要尽可能消除自己对传统的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认识到传统的性别角色对个体发展的限制,帮助学生向男女双性化方向发展。因为双性化的个体更具有灵活性,他们比性别类型化的同伴自我评价更高,更受同伴欢迎,适应能力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NASA NACA-RM-L55J25-1956 Wind-tunnel investigation at high subsonic speeds of some effects of fuselage cross-section shape and wing height on the static longitudinal and lateral st5 de.pdf NASA NACA-RM-L55J25-1956 Wind-tunnel investigation at high subsonic speeds of some effects of fuselage cross-section shape and wing height on the static longitudinal and lateral st5 de.pdf
  • NASA NACA-RM-L55L19-1956 Transonic wind-tunnel measurements of static lateral and directional stability and vertical-tail loads for a model with a 45 degrees sweptback wing《带有45后掠翼.pdf NASA NACA-RM-L55L19-1956 Transonic wind-tunnel measurements of static lateral and directional stability and vertical-tail loads for a model with a 45 degrees sweptback wing《带有45后掠翼.pdf
  • NASA NACA-RM-L55L21-1956 A free-flight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a sonic jet on the total-drag and base-pressure coefficients of a boattail body of revolution from Mach numbe.pdf NASA NACA-RM-L55L21-1956 A free-flight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a sonic jet on the total-drag and base-pressure coefficients of a boattail body of revolution from Mach numbe.pdf
  • NASA NACA-RM-L56A10-1956 Low-speed longitudinal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45 degrees sweptback wing with double slotted flaps《带有双开缝襟翼的45后掠翼的低速纵向空气动力特性》.pdf NASA NACA-RM-L56A10-1956 Low-speed longitudinal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45 degrees sweptback wing with double slotted flaps《带有双开缝襟翼的45后掠翼的低速纵向空气动力特性》.pdf
  • NASA NACA-RM-L56C21-1956 Jet effects on base and afterbody pressures of a cylindrical afterbody at transonic speeds《在跨音速下 圆柱形飞机后体底部和后体压力的射流效应》.pdf NASA NACA-RM-L56C21-1956 Jet effects on base and afterbody pressures of a cylindrical afterbody at transonic speeds《在跨音速下 圆柱形飞机后体底部和后体压力的射流效应》.pdf
  • NASA NACA-RM-L56D03-1956 Low-speed wind-tunnel results for a thin aspect-ratio-1 85 pointed-wing-fuselage model with double slotted flaps《对带有双开缝襟翼且展弦比为1 85的突出机翼和机身模型的低速风洞研究结果》.pdf NASA NACA-RM-L56D03-1956 Low-speed wind-tunnel results for a thin aspect-ratio-1 85 pointed-wing-fuselage model with double slotted flaps《对带有双开缝襟翼且展弦比为1 85的突出机翼和机身模型的低速风洞研究结果》.pdf
  • NASA NACA-RM-L56D05-1956 Static lateral stability and control characteristics of a model of a 45 degrees swept-wing fighter airplane with various vertical tails at Mach numbers of .pdf NASA NACA-RM-L56D05-1956 Static lateral stability and control characteristics of a model of a 45 degrees swept-wing fighter airplane with various vertical tails at Mach numbers of .pdf
  • NASA NACA-RM-L56E29-1956 Investigation at high subsonic speeds of the static lateral and directional stability and tail-loads characteristics of a model having a highly tapered swetail.pdf NASA NACA-RM-L56E29-1956 Investigation at high subsonic speeds of the static lateral and directional stability and tail-loads characteristics of a model having a highly tapered swetail.pdf
  • NASA NACA-RM-L56F18-1956 Low-speed investigation of the lateral-control characteristics of a flap-type spoiler and a spoiler-slot deflector on a 30 degrees sweptback wing-fuselage io o.pdf NASA NACA-RM-L56F18-1956 Low-speed investigation of the lateral-control characteristics of a flap-type spoiler and a spoiler-slot deflector on a 30 degrees sweptback wing-fuselage io o.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