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 年华中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1 教育目的2 先行组织者3 讲授法4 道尔顿制5 简述教学的任务。6 简述培养班集体的方法。7 简述恽代英的教育理论。8 简述学习动力的强化理论。9 试述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10 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及价值。11 论述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2016 年华中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规格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
2、求。历史上教育思想家对教育目的有不同论述,大致可分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两类。从社会的需要来认定教育目的,是社会本位论;从个体发展来确定教育目的,是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都有意义,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2 【正确答案】 先行组织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理论中提出的概念。先行组织者是在学习新材料之前给学习者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可帮助学习者确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充当新旧知识联系的“认知桥梁” 。先行组织者的特点是其抽象性、概括性、包含性比将要学习的新材料更高,以便为即将学习的更具体、更详细的材料提供固定
3、点。先行组织者分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前者是上位的有关材料,后者是增加新旧经验的可辨别性的材料。3 【正确答案】 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语言传授和示范操作使学生接受、掌握系统知识与技能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上,主要依靠教师来组织进行,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地学习;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系统讲授、演示和学生练习为主,其他方法都被选用来配合讲授与练习;在教学过程上,从学习教材的书本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从而使书本知识转化为他们的精神财富和智能。4 【正确答案】 道尔顿制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创造的一种个别教学制度。其具体做法是:在学校里废除课堂教学
4、,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 公约 ”或合同式的学习;将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验仪器,供学生学习之用,各作业室配有一名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用“ 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又可以使学生管理简单化。道尔顿制的两个重要原则是自由与合作,强调给儿童以自由和师生合作。要注重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及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道尔顿制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但在实行中易形成放任自流。5 【正确答案】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授受为基础的,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
5、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学校的教学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应当重视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普通中小学中,教学必须把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质量。(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对青少年学生来说,教学对他们的智力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注意发展性教学,善于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思维操作,进行推理、证明,去解决创造性作业,才能培
6、养学生的智力和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发展学生的体力不只是体育的任务,也是各科教学的任务。教学特别要注意教学卫生,保护学生的视力,防止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要使学生有规律、有节奏地学习与生活,保持旺盛的精力,发展健康的体魄。(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青少年学生的品德、审美情趣和世界观正处在急速发展和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国家和人民都期望他们能具有社会主义的品德、正确的审美情趣和科学的世界观,教学在完成这个任务中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在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和联系实际过程中,将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他们在班级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将依据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来
7、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都会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审美情趣和形成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在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掀起高潮的今天,我国学校的教学往往容易出现重知识、技能传授和智力、创造才能发展而忽视品德、审美情趣和世界观培养的不良倾向。在这种情况下,领导、组织和进行教学更要注意全面完成教学的任务。6 【正确答案】 班集体是指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经过以班主任为主的各种教育力量的培养和引导而形成的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及良好纪律和舆论的高层次的班级群体。班集体的特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结构、有力的领导集体、共同的规章制度、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的培养措施
8、,具体如下:(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能够促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推动班集体的发展。在实现班集体的目标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确立班集体目标的基本要求,具体如下:有明确的指向性。班级目标是全班同学共同奋斗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必须明确具体。体现时代精神。注意目标的层次性。可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种,目标应该是由远到近,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具有可行性。目标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又能着眼于最近发展区,吸引学生奋发向上,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班级核心是班
9、级的中坚力量,一般指班委会和团支部组织,主要包括班干部、团支部和班级骨干,他们是实行班级制度的示范者,是开展班级教育活动的带头人,有利于凝聚力和良好的班风的形成。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对班体正常秩序的执行,具体如下:教师要依靠班干部的力量建立正常秩序,由他们来带动全班同学;制度建立后不要轻易去改变,要坚持执行;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班级秩序带来的成效,从而自觉去遵守班级制度,维持正常秩序。(4
10、)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有助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班级教育活动所涉及的内容有主题教育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根据班级教育活动的时间分布,教育活动主要由日常性的教育活动与阶段性的教育活动两大部分组成。具体如下:日常性的教育活动。包括:制订共同目标;建立班级各种组织机构;加强师与生、生与生的联系;在教学中逐渐形成与学习有关的班风等。阶段性的教育活动。包括:班会;节日联欢;干部会;劳动;体育比赛;社会活动;班级黑板报专栏等。(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正确的班集体舆论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
11、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无形地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7 【正确答案】 恽代英是中国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革命教育家,他对当时的旧式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抨击。其主要观点,具体如下:(1)对传统的教学的抨击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创造力无法得到发挥,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认为考试的目的是帮助教师检查教法,帮助学生复习知识,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他要求教师要放下“ 架子”,全然与学生平等,教师要启发诱导学生改过迁善,教师不能体罚学生。提倡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把握时代的旋律。实践出真
12、知,青年人要投身于社会活动中去。学生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因此对学生要授之以方法。(2)重视德育要加强青年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心理、生理和适应社会等方面得到健康发展。(3)培养青年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对于青年人一遇到困难就容易悲观失望等问题,主张青年人应当保持蓬勃精神,自强自信,勇于进取。(4)注重教师的表率和引导作用教师不仅要在生活上帮助学生,还要在政治上引导学生,教师要循序善诱,自化化人,以人教人。总之,恽代英对传统教育的抨击,以及所提倡的教育主张,对我国教育发展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其倡导的教育为社会服务,为革命斗争服务宗旨,倡导学生多读书,献身革命的主张,适应了时代的要求。8 【正确
13、答案】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他们用SR 的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1)主要观点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联结学习理论的中心概念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等级、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其相应的学习行为。学校中强化的种类分为:外部强化与内部强化。
14、a外部强化是由教师施与学生身上的强化手段;内部强化是自我强化,即学生在学习中由于获得成功的满足而增强了学习的成功感与自信心,从而增强了学习动机。b外部的或内部的强化,都有正强化与负强化之分,并与惩罚关系密切。正强化和负强化都起着增强学习动机的作用。c惩罚则一般起着削弱学习动机的作用,但有时也可使一个人在失败中重新振作起来。d在学习中如能合理地增强正强化,利用负强化,减少惩罚,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改善他们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2)评价强化动机理论主要倾向于联结派的学习动机理论。由于联结派的强化动机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外部强化),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
15、性(自我强化) ,因而这一学习动机理论有较大的局限性。9 【正确答案】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而学生的品德是由道德的知、情、意、行四个因素构成,所以德育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1)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也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2)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的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它伴随品德认识而产生发展并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判断积极或消极情绪体验好坏的标准,
16、是看它跟何种品德认识相联系以及它在“长善救失” 中的地位和作用。(3)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它常常表现为用正确动机战胜错误动机、用理智战胜欲望、用果断战胜犹豫、用坚持战胜动摇,排除来自主客观的各种干扰和障碍,按照既定的目标把品德行为坚持到底。(4)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作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道德行为包括一般的行为和经多次练习所形成的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受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调节,同时又影响道德认识、情感和
17、意志。总体而言,构成品德的知、情、意、行这四个因素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其中,“ 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首先,德育要注意全面性,要全面关心和培养学生品德中的知、情、意、行,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使四者相辅相成、全面而和谐地得到发展;其次,德育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品德结构中诸因素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弥补其薄弱环节,改变其发展不平衡的状况。10 【正确答案】 “生活教育 “是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一项重要思想,是贯穿其全部教育活动的基本思想。陶行知曾赴美国留学,深受杜威实
18、用主义教育思想和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回国后,在反对传统教育,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的实践活动中,他提出了“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理论不仅指导了当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实践,还给后世教育以重大的现实启示。(1)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 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强调生活是教育的源泉,生活就是教育,人过什么生活就受什么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为生活向前、向上的教育。a教育与生活具有一致性陶行知认为教育与生活是融合的,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b教育对生活具有从属性这是指生活决定教育,即生活决定了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和方法等方面。c教育对生活具有改造性这是指教育绝不是被动
19、地适应生活,而是应当对生活起巨大促进作用。“生活即教育“ 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尽管它在生活与教育的区别和系统的知识传授方面有所忽视,但在破除传统教育脱离民众、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 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a“社会即学校“是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 。陶行知鼓励劳动群众在社会中学习、向社会学习,而他本人也在社会上先后办过各种方便劳动群众及其子弟的学习场所,通过社会的大学校,使他们受到教育。b“社会即学校 “是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
20、,即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社会即学校“ 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社会即学校“ ,还可以使被传统学校拒之门外的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贯穿了普及民众教育的思想。“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 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对事是做,对己之长进是学,对人之影响是教。“教学做合一 “包含以下要点:a“教学
21、做合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b“教学做合一 “是因为 “行是知之始“;e“教学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 ;d“教学做合一 “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2)对生活教育理论的评价意义生活教育论是以“生活“ 为逻辑的起点和归宿,以 “生活“为中心和基础,以生活与教育的辩证关系为基本矛盾而展开的。生活教育要培养自觉追求真理,能为真理而献身的人;能为整个国家谋幸福,为整个人类谋利益的人;有道德的人;具有健康的体魄、劳动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团体自治的能力和改造社会的精神的人;具有创造精神的人,能为实现真理去创造,去探索,去奋斗的人。生活教育论成为陶行知实践普及教育和民主教育理想
22、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局限性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把生活与教育混同,没有意识到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区别与内在联系,忽视了教育的特殊性。11 【正确答案】 心智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心智活动是通过内化而实现的,心智技能的形成经历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这三个阶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心智技能的培养应该有一定的培训重点,同时还要分阶段练习。具体如下:(1)强调心智技能培训重点由于心智技能是按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因此教师在培养方面必须分阶段进行,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由于一种心智技能往往是许多心智动作构成的,如果构成这一心智技能的某些动
23、作成分,主体在其他心智技能的学习中已经形成,则这些动作成分就可以在心智水平上直接迁移,而不经历上述三个阶段。如果在某种心智技能中,有些动作成分是主体已掌握的,有些是未曾掌握的,那就必须针对那些新的动作成分进行分段练习,同时在培训工作中还必须注意做好新旧动作间的组合关系的指导。(2)分阶段进行练习为提高分阶段练习的成效,在培养工作方面,必须充分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采取有效措施。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任何学习任务的完成均依赖于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取决于主体对学习任务的自觉需要。对学习任务缺乏自觉的学习需要就不可能有高度的学习积极性,而自觉的学习需
24、要的产生往往同对学习任务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体验分不开。由于心智技能本身难以认识的特点,主体难以体验其必要性。因而,在主体完成这一学习任务时,往往缺乏相应的学习动机及积极性。为此在培养工作中,教师应采取适当措施,以激发主体的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心智技能的培养,开始于主体所建立起来的原型定向映象。在原型建立阶段,一切教学措施都要考虑到有利于建立完备、独立而具有概括性的定向映象。研究表明定向映象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不同,则活动的定向基础就有差异,就会影响到心智技能最终形成的水平。形成条件化知识智力技能形成的关键是把所学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
25、件式知识。为促进学生形成条件化知识,教师可以编制产生式样例题,让学生进行样例学习;还可以向学生呈现与实际生活背景相似的知识,提高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可检索性和应用性。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通过练习,可以使产生式知识达到十分熟练、甚至自动化的程度。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而实现的,言语在不同的阶段上,其作用是不同的。言语在原型定向与原型操作阶段,其作用在于标志动作,并对活动的进行起组织作用。所以,这时的培养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动作本身,利用言语来标志动作,并巩固对动作的认知,切不可忽视对动作的认识而片面强调言语标志练习。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研究表明,言语活动有利于减少学生思维的盲目性,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言语能力的训练,如要求学生描述自己的思维过程等,同时还应创造一种宽松的气氛,使学生敢于表达。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科学地进行练习练习是促使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必要条件。要使练习取得最佳的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做到精讲多练;其次,练习形式应多样化,注意举一反三;再次,练习要适量适度,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