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习与心理发展)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839292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习与心理发展)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习与心理发展)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习与心理发展)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习与心理发展)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习与心理发展)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习与心理发展)模拟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如何把握学习的定义?2 学习的作用可以体现在哪些方面?3 说明动物学习与人类学习的区别。4 要想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同时具备哪两个条件?5 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哪些?6 加涅关于学习水平的分类是什么?7 简要回答奥苏贝尔的学习性质分类。8 简答奥苏贝尔对意义学习的分类。9 简述我国学者的学习结果的分类。10 简答维果期基的发展性教学主张。11 简答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12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3 什么是学习准备? 影响学习准备的因素有哪些 ?14 请说明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准备性原则。15 简答心理发

2、展与教育的关系。16 说明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与学生学习的关系。17 简要说明冲动一反思型思维的学生的特点。18 什么是学习风格? 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对教学有什么意义?19 简要说明适应学习风格差异的教学的含义。二、论述题20 运用所学知识论述学习的内涵。21 分析学习的作用。22 阐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23 论述学生学习的特点。24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5 试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启示。26 试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27 概述个体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28 分析如何根据队知发展理论实施教学?29 论述科尔勃的学习风格评价活动。30 分析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31 联系教

3、学实际,试论述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进行教学。三、多项选择题32 关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感知运动阶段,一个显著的标志是儿童获得了客体永久性(B)在前运算阶段,儿童在思维方面存在自我中心的特点(C)在前运算阶段,儿童获得了物体守恒概念(D)在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33 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有( )。(A)生理要素(B)心理要素(C)社会要素(D)家庭要素34 下列属于学习风格理论的是( )。(A)奈欣斯的三维理论(B)雷诺的六维理论(C)多元智能理论(D)科尔勃的两维坐标理论35 奈欣斯认为,学习风格是( )的结合。(A)感觉定向(B

4、)反应方式(C)思维模式(D)社会环境偏好36 学习者在感觉通道偏好上存在着以下几种典型类型,即( )。(A)视觉型学习者(B)听觉型学习者(C)动觉型学习者(D)触觉型学习者37 认知风格的主要特征是( )。(A)持久性(B)变化性(C)一致性(D)多样性38 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一般来说,场依存性强的学生的学业成绩要比场独立性强的学生差(B)一般来说,场独立性强的学生的学业成绩要比场依存性强的学生差(C)一般来说,场依存性强的学生的学业成绩不一定要比场独立性强的学生差(D)一般来说,场独立性强的学生的学业成绩不一定要比场依存性强的学生差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习与心理发

5、展)模拟试卷 3 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正确答案】 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获得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在这个定义里,体现了四个论点:(1)学习是动物和人所共有的心理现象。虽然人的学习是相当复杂的,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但不能否认动物也有学习(现代比较心理学实验证明,无脊椎动物也有学习)。(2)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的习得性活动。虽然由于物种进化的不同,学习水平差异很大,但一切个体的学习活动都是后天由于经验或实践引起的,而不是由于成熟或损伤、药物等暂时

6、状态引起的。(3)任何水平的学习都将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不仅有外显行为的变化(有时并不显著),也有内隐行为或内部过程的变化,即个体内部经验的改组和重建。这种变化不是短暂的,而是相对持久的。(4)不能把个体一切变化都归之为学习,例如,由于疲劳、生长、机体损伤以及其他生理变化所产生的变化,就不属于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活动所产生的变化才能称为学习。【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2 【正确答案】 (1)学习是有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3)学习能激发人脑智力的潜力,从而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3 【正确答案】 (1)从性质上看,人的学习是一个自觉、积极主

7、动的过程。而动物的学习常常是一个被动的适应环境的过程;(2)从内容上看,人的学习获得的是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人经验,而动物学习只能获得个体经验;(3)从学习方式上看,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通过社会传递有目的有计划地实现的,这是动物学习所没有的。【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4 【正确答案】 要想实现有意义学习,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学习者应该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积极主动地把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结构联系起来的倾向性;第二,学习材料对学习者应具备潜在的意义,即学习材料可以和学生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联系。【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5 【正确答案】 (1)人类学习的特点。第一,人

8、类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第二,人类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第三,人类学习是在社会活动中通过语言中介来完成的。(2)学生学习的特点。第一,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第二,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第三,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6 【正确答案】 1970 年,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1)信号学习。即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对某种信号作出某种反应。其过程是:刺激一强化一反应。(2)刺激一反应学习。即操作性条件作用,与经典性条件作用不同,其过程是:情境一反应一强化。(3)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一反应的联合。(4)言语联想学习。也

9、是一系列刺激一反应的联合,但它是由言语单位所联结的连锁。(5)辨别学习。即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作出不同的反应。(6)概念学习。对刺激进行分类时,学会对一类刺激作出同样的反应,也就是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反应。(7)规则学习。规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的联合。规则学习即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8)解决问题的学习。即在各种情况下,使用所学规则去解决问题。加涅的这一分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1971 年,加涅对这种分类进行修正,改为:连锁学习、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7 【正确答案】 奥苏贝尔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

10、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因此可分为接受的和发现的;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因此可以分为机械的和有意义的。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立,并且每一个维度都存在许多过渡形式。【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8 【正确答案】 奥苏伯尔将有意义学习由简到繁分为如下五类:(1)符号表征学习。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表示的意义。符号表征学习包括学习符号和符号所指称的人、事物或性质。(2)概念学习。概念是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概念学习意味着掌握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3)命题学习。命题这个术语来自逻辑学,指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由句子把主词和宾词联系而成。

11、在心理学中,命题是语词组合表示的最小意义单位。命题有两类:一类是概括性命题,一类是非概括性命题。前一类命题往往是揭示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表示某种规律、定理、规划或原理等;后一类命题表示一个事实。(4)概念和命题的运用。前三类学习是有意义学习的基本类型。在此基础上,是概念和命题(概括性命题) 在简单情境中的运用。(5)解决问题与创造。解决问题是概念和命题在复杂情境中的运用。学习者遇到的新情境越复杂,新情境与原先学习的情境越不相似,问题解决的难度就越大,要求的创造性程度就越高。【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9 【正确答案】 我国学者一般把学习分为三类:(1)知识的学习;(2)技能学习(包括智力技能学

12、习,或把智力技能学习单列一类);(3)道德品质或行为习惯的学习。这种分类只是从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提出,但它比较笼统,不易于揭示具体的学习规律。【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10 【正确答案】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的主张。他认为,在确定个体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可能性的实际关系时,应考虑到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儿童到目前为止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即儿童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儿童目前正在形成和刚刚发展的能力水平,即儿童借助于成人的指导和帮助而有可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他称之为“ 最近发展区 ”。由此,维果斯基指出: “教育学不

13、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为方向。”【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11 【正确答案】 埃里克森构造了一个庞大的人格的毕生发展理论,即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以自我渐成为中心,把个体从摇篮到坟墓的人格发展划分为 8 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面临着一个核心的心理社会危机。第一阶段:信任对不信任(0 15 岁) ;第二阶段:自主对怀疑(153 岁);第三阶段:主动对内疚(36 岁 );第四阶段;勤奋对自卑(612 岁) ;第五阶段: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1218 岁) ;第六阶段:亲密对孤独(1830 岁) ;第七阶段:创生对停滞(3150岁);第八阶段:自我完善对失望(51 岁以

14、后)。【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12 【正确答案】 科尔伯格提出人们道德判断的发展共经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1)前世俗水平(9 岁以前)。阶段 1:惩罚与服从阶段;阶段 2: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2)世俗水平(920 岁)。阶段 3:好孩子定向阶段;阶段 4:法律与秩序的定向阶段。(3)后世俗水平(20 岁以后) 。阶段 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阶段 6: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阶段。【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13 【正确答案】 (1)学习准备,又可称为学习的“准备状态” 或学习的“准备性”,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这里的适合

15、性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准备应保证他们在新的学习中可能成功;二是学生的准备应保证他们的学习在时间和精力的消耗上经济而合理。这两层含义就是衡量学生是否已经达到某种知识或认知的准备状态的两条标准。(2) 成熟与学习是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最主要因素。成熟是一个较为局限的概念,它只指在没有特别明显教育影响下的能量的增长;学习(指学校条件下的学习)则是另一个主要因素。它的作用是两重的:第一,获得系统的学科知识,直接决定知识准备;第二,促进认知能量的发展,有助于认知发展水平的提高。当我们在评述成熟与学习在准备中的作用时,务求恰如其分,过分夸大成熟的作用,可能成为学校放弃自己职责的理由。学生学习的失败固然可能

16、与成熟有关,但大量的事实表明,学生学习的准备与学校教材教法的选择和运用有重要关系。同样,过分夸大学习在准备中的作用而无视成熟的影响,则犹如拔苗助长,势必造成教学的失败和浪费。【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14 【正确答案】 学生的原有准备状态是新的教学的出发点。根据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新的教学,这就是教学的准备性原则。运用准备性原则,首先要确定学生的准备状态,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和认知发展准备。一般来说,教师的经验,虽然有助于确定学生的准备状态,但其客观性往往受到教师主观判断的影响。最好借助多种多样的科学的测量手段,以便较准确地鉴别和诊断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并促使教学科学化。运用准备性原则,还

17、意味着根据学生的准备状态进行教学。目前迫切需要进行下述三类研究:第一类研究应能查明,哪种教材或其中的哪些部分在一个年龄阶段不能有效学习,但在另一个年龄阶段却能有效学习;第二类研究应能做到,考虑了一般的和特殊的准备因素,从而提高了学习成绩;第三类研究涉及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改进,这种研究应显示出,由于改进了教学方法与策略,使通常在较低年龄阶段不能学习的困难学科或其中的某些部分,变得不用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就能进行有效的学习。【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15 【正确答案】 教育是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接受的来自环境的最主要的影响,也是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

18、方面:一方面,教育受个体已有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教育又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1)个体心理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个体的学习准备状态包括生理准备状态和心理准备状态两方面。生理准备状态,尤其是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与成熟的程度,是个体接受教育的自然前提。心理准备状态包括智力因素的准备和非智力因素的准备两个方面。(2)教育对个体心哩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一,发展性教学,教育受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仅仅是教育与心理发展关系的一个方面。在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中,更重要的是要看到教育对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二,早期教育。【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16 【正确答案】 (1)场独立性学生一般偏爱自然

19、科学,且成绩较好。他们的学习动机以内在动机为主。场依存性学生一般偏爱人文社会科学,他们的学习更多地依赖外在的反馈。(2)场独立性的学生善于运用分析的知觉方式,而场依存性的学生则偏爱非分析的、笼统的或整体的知觉方式。(3)场独立性的学生比较适应结构不严谨的教学方法,场依存性的学生喜欢有严谨结构的教学。【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17 【正确答案】 杰罗姆.卡根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有些学生的知觉与思维方式以冲动为特征,而另外一些学生则以反思为特征。(1)冲动型思维的学生倾向于根据几个线索做出很大的直觉的跃进,往往以很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回答问题时很快就做出反应;(2)反思型思维的学生则在做出

20、回答之前倾向于进行深思熟虑的、计算的、分析性的和逻辑的思考,往往先评估各种可替代的答案,然后给予较有把握的答案。【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18 【正确答案】 (1)学习风格是指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换句话说,就是学习者在研究和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2)研究学习风格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帮助教师辨清学生的学习风格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教学对策。学习风格表现在生理、心理及社会三方面的要素可以为我们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提供依据。在此以学习风格的认知要素中的场独立性及场依存性,说明与之相应的部分学科的教学对策。根据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学习者的特点,研究者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

21、以阅读教学为例,场独立性者善于理解、记忆文章中的具体细节或部分,但往往把握不住文章的主题;而场依存性者正相反,他们能掌握文章总的框架结构或基本思想,但对文中的具体细节不能分析清楚。所以在教学中,应着重训练前者的整体综合能力,如要求他们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文章主题;而对后者则应着重训练其对细节的分析,如要求他们理清文章脉络,并帮助他们列出提纲,促进理解、记忆。【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19 【正确答案】 任何一种学习风格,都既有其优势、长处,也有劣势、不足;既有利于学习的一面,也有妨害学习的一面。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其长处,弥补其不足。因此,适应学习风格差异的教学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

22、采用与学习风格中的长处或学习者偏爱的方式相一致的教学对策;二是针对学习风格中的短处进行有意识弥补的教学对策。我们将前者称为匹配策略,将后者称为有意失配策略。匹配策略有利于知识的获得,可使学生学得更快、更多,但却无法弥补他们在学习方式或机能上的不足。有意识的失配策略开始时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知识的获得,表现为学习速度慢、数量少,但坚持使用可以弥补学习方式或机能上的不足,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全面发展,有利于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此外,由于学习任务、学习情境千变万化,在某些情境中学习者必须利用自己薄弱的某种学习方式技能才能驾驭学习内容,所以对他们的短处进行弥补是十分必要的。【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二

23、、论述题20 【正确答案】 长期以来,心理学中对学习有种种界说,但最为广泛接受的定义是:“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目前,更为广泛接受的定义是:“ 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1)学习的发生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这里的“ 经验” 指“经历”,是个体通过某种活动来获得经验的过程,是个体与外界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外界信息要对有机体产生影响,这需要以有机体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为基础,个体以已有的经验、信念等为基础来理解和把握外界信息;同时,这种新信息的进入又使已有的经验结构得以丰富或改造。(2)学习必然发生的

24、变化有时立即见之于行为,有时未必立即见之于行为,而是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见之于行为,但这种变化是持久的。(3)不能简单地认为行为的变化等同于学习的存在。有机体的行为变化不仅可以由学习引起,也可以由本能、疲劳、适应和成熟等引起,由这些引起的行为变化就不能称之为学习的行为变化。学习的行为变化是持久的,这种变化会引起行为水平的提高,而由疲劳、创伤、药物、适应所引起的行为变化则比较短暂,并使得行为水平降低。成熟虽然也能带来行为的变化,但与学习相比,它所带来的行为变化要慢得多。而且成熟往往与学习相互作用,而引起行为的变化。(4)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是人类普遍具有的,而且动物也存在学习。学习不仅指

25、有组织的知识、技能、策略等的学习,也包括态度、行为准则等的学习,既有学校的学习,也包括从出生以来就出现的并一直持续终生的日常生活中的学习。综上所述,可以对学习做这样的界定:学习是个体(人或动物)以自己现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心理结构为基础,通过与客体信息进行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充实或调整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而这种变化会对个体以后在相关情境中的活动的水平和方式产生影响。【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21 【正确答案】 学习的作用表现在:(1)学习是有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动物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需要学习;人不仅要适应环境,而且要改造环境使环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这就更需要学习。可以广

26、义地说,学习与生命并存,对一切具有高度组织形式的动物而言,生活就是学习。但生物的发展水平不同,它们的生存环境也各不相同,因此学习在它们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就不同。(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个体的生理结构和机能为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在个体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学习什么、从何开始,都要以学习者的相应成熟为条件。但是,如果个体的生理结构得不到使用的话,它的机能就会消退。如果剥夺初生的动物某方面的刺激作用,则可以影响其相应的感觉器官的发育和成熟。里森等人的研究表明,没有环境的刺激作用及学习活动,正常的成熟是不可能的。同时,脑成像的研究也揭示,在学习进程中,随着经验的丰富,皮层表征会发生相应的变化。(3)学习能激

27、发人脑智力的潜力,从而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有些人在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都很差,但后来他们都成为伟人,有了很高的智力水平和伟大成就。这是学习的作用所导致的。学习把他们大脑中的潜能发展起来。甚至到了中年、老年,还可以发挥个体头脑中的潜能。老年学研究认为,老年人的晶体智力不仅没有减少而且有所提高,但流体智力有所降低。【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22 【正确答案】 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对学习结果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1)言语信息的学习。言语信息作为一种学习结果,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能记忆诸如事物的名称、符号地点、时间、定义、对事物

28、的描述等具体的事实,能够在需要时将这些事实陈述出来。他们所陈述的信息是基于一种或多种形式的句子(或命题) ,是被言语化了的,所以称“ 言语信息”,虽然言语信息的学习主要涉及的心理过程是记忆,但并不能就此轻视这类学习结果,它同样是一种重要的能力。(2)智力技能的学习。智力技能作为一类学习结果,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了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智力技能与言语信息不同,言语信息与知道“是什么”有关,而智力技能则与知道“ 怎样做”有关,例如,通过计算将分数化为小数,在英语的造句中,能够使单数动词与单数主语保持一致等都是相关动作技能习得的实例。言语信息的学习是从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过程,

29、智力技能的发展则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3)认知策略的学习。随着学习者不断地学习和发展智慧技能及其他性能,他们也发展了用以自我调控其内部学习过程的方式,这便是认知策略的习得。所谓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借以调节他们自己的注意、感知、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在信息加工心理学中,也将认知策略称作执行控制过程。(4)动作技能的学习。学校的学习中总是包含各种各样的动作技能,从入学儿童学习使用铅笔和纸写字到学习绘画、唱歌、舞蹈、打球、竞走、跨栏,从学习实验操作到学习语言的发音等。对人毕生有用的各种基本的动作技能,在个体的早期的生活中就被学会,成为个体全部技能中的一个“极少需要意识控制的

30、部分” ,然而它们却是个体日常生活和生存必不可少的。我们说个体获得某种动作技能时,不仅仅指他完成某种规定的动作,而且指这些动作组织起来,构成连贯的、准确的、合规则的整体行为。动作技能操作的流畅与时间的精确性能够反映行为表现的内部组织程度。(5)态度的学习。态度是习得的、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作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准备状态。同智慧技能、动作技能相比,态度与个人行为的关系不那么直接,态度并不决定特定的行为,它以行为的倾向或准备状态对行为产生间接影响。【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23 【正确答案】 学生作为人类社会的成员,其学习活动同样也具有人类学习的一般特点。但由于学生在教育系统中的特殊地位,这使

31、得学生的学习活动又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类学习的特点,具有特殊性。(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因此它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有所不同。人类的认识是从实践开始,而学生的学习则未必如此,他们可以从学习现有的经验、理论、结论开始,同时补充以感性经验。虽然学生的学习也要求个人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但学生的实践活动也与成人不同,主要表现在他们的目的性上,而且从总体上来看,间接经验的学习形式是主要的,学生的学习不可能事事从直接经验开始。(2)学生的学习是在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学生的学习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并达到社会的要求,因此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由于教师既掌握所教知识的内在联

32、系,又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特点,因此能够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采用特殊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完成掌握前人经验的学习过程。(3)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学生的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当前的环境,而是为了适应将来的环境,当学生意识不到他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的生活实践的关系时,就不愿意为学习付出努力。因此教师要注意用各种方法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总之,学生的学习既有人类认识过程的一般特点,又有其特殊性。如果不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就可能使学生的学习成人化,事事要求直接经验,或是放弃指导,强调生活即教育;或是只注意灌输,把学生看作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被动的学习者。这些做法都有碍

33、于学生认知发展理论。【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24 【正确答案】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1)皮亚杰理论的基本概念。图式、动作或心理运算的结构,它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心理模式,图式既可以十分简单,也可以十分复杂。同化。是将新的客体或事件纳人到已有的图式中去。同化类似于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顺应。为适应新的情境而改变已有图式的过程,皮亚杰称之为顺应。平衡。在已有的理解和新的经验之间恢复均衡的过程,称为平衡。(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皮亚杰将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皮亚杰认为,所有儿童的认知和发展都依

34、次通过这四个发展阶段而不能逾越其中的某一阶段。不过,不同的儿童通过这些阶段的速率可能会有所不同,儿童在不同时期,尤其是在过渡时期,还可能会表现出几个阶段的特点。感觉运动阶段(12 岁 )。婴儿的智慧表现在动作中。前运算阶段(27 岁)。在感觉运动阶段后期,幼儿的语言能力迅速发展,他们开始日益频繁地运用表象符号代替外界事物。具体运算阶段(112 岁 )。具体运算阶段以“守恒”的出现为标志,守恒意味着儿童思维具有了可逆性。儿童的思维比前运算阶段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不仅掌握了守恒的概念,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归类和排序等智力操作,这均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形式运算阶段(2 岁以后

35、)。进行人青春期以后,青少年开始运用抽象的规则思考问题。(3)对教育的启示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并认真倾听儿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理解儿童目前是如何思考问题、如何知觉周围世界的,从而正确地判断儿童目前所处的思维发展水平。教学应该适合儿童目前的认知发展水平,超越儿童当前发展水平的教学只会徒劳无益。学前儿童和小学儿童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概念的实例。【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25 【正确答案】 (1)人格的发展是自我与社会文化相互作用的产物,各个阶段心理危机的产生和危机的解决都与环境作用密切相关。因此,在人格发展的问题上,不但要重视自我教育的作用,而且还应特别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对个体的教育作用。(2)人

36、格的发展在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任务,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格发展特点,引导个体向着对立发展过程的积极方向发展。(3)人格的发展虽然在各个阶段上具有不同的特点,但从总体上看,各个阶段的人格发展是一个完整的连续作用过程。【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26 【正确答案】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1)生物因素。通常这个因素是指遗传。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通过遗传传递着祖先的许多生物特征。遗传的生物特征在儿童发展的早期阶段起主要作用,因为他们直接联系遗传系统,为个体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具体作用反映在神经系统的成长过程中。(2)人体与社会的相互协调因素。这个因素紧密联系着儿童的一般社会生活及他

37、的每其他人的关系。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获得交往的机会。由于环境与教育的不同而有差别。但是贯穿儿童成长的全过程,是所有儿童共享的财富。(3)教育因素。在儿童认知发展的长河中,教育是一把生命之剑。而儿童展示它的威力。“一刃寒光 ”是学校之外其他社会生活的不正规教育。“另一刃寒光”是指发生在幼儿园和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规律和有系统的教育。这个教育是以最大限度挖掘和培养儿童的智力潜能为目的的。因此常表现出令人满意的结果。【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27 【正确答案】 由于研究者对心理实质的见解不同,因而对于心理发展实质的理解存在分歧。分歧的焦点是:个体的心理发展究竟是先天生理成熟的表现还是后天环境

38、影响的结果。围绕这一问题,出现了一些完全对立的观点,同时也有人试图调和对立观点而提出了折中的看法。下面扼要列举几种有代表性的心理发展理论。(1)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发论观点。该观点认为,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心理发展的实质是这种自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现的。外部条件只能影响其内在的固有发展节律,而不能改变节律。内发论观点又称自然成熟论、预成论、生物遗传决定论等,以霍尔、彪勒、弗洛伊德、马斯洛等人为代表。内发论认为,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没有什么根本的实质性的区别,心理发展是先天因素成熟的结果,完全否定后天学习、经验在其中的作用。这就导致了以生理发展曲解心

39、理发展,这是内发论的根本错误所在,是庸俗进化论观点在心理发展问题上的一种表现。(2)个体心理发展的外铄论观点。该观点与内发论相反,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是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影响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与形式。这种观点又称心理发展的环境决定论、外塑论或经验论等。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心理发展观可以看作是外铄论的典型代表。外铄论把心理发展看作是外界环境影响的结果,否认心理发展的内因作用。其根本错误在于否认心理反应的能动性,是一种机械主义的发展观。(3)个体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历史观点。该观点认为,人类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固有本能,心理发展受人类的社会

40、文化历史制约。这种观点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首先提出,后经列昂节夫和鲁利亚等人的进一步完善,形成了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又称“维列鲁”学派。维果斯基认为,应区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是作为文化历史发展结 果的高级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是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路线的产物,前者是种系发展的路线,后者是文化历史发展的路线。个体心理的发展是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社会文化历史观点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的实质,强调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历史的制约性,这对于摒弃庸俗的进化论和机械的环境决定论都是有

41、积极意义的。(4)个体心理发展的建构观点。该观点认为,个体心理的发展是在主客体及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主体不断建构心理结构,从而产生心理的量变和质变而实现的。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为代表,他既反对心理发展的内发论,又反对外铄论。在他看来,心理发展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个体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心理建构过程。与内发论和外铄论相比,皮亚杰的建构论对心理发展的论述更为丰富生动,而且更为深刻真实。【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28 【正确答案】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强调认知发展对学习的制约作用,强调教学应该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维果茨

42、基则主张通过有目的、系统的教学促进儿童认知发展。在教学时要将两者结合起来,一方面应依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则应通过精心组织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促进儿童认知发展。(1)教学要适应认知发展水平。第一,根据小学认知发展的具体、直觉水平进行教学。小学儿童认知发展的局限性使他们需要凭借具体的实际经验来理解并运用定义性概念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并且他们倾向于直觉地理解抽象的关系,但这些并不意味着学校只能教他们读、写、算等基本知识、技能。实际上,只要方法得当,他们可以直觉地或半抽象地掌握许多科学概念。当教师面对认知发展处于具体、直觉水平的儿童时,他们的困难任务就是用适合儿童特点的语言描述科学的

43、概念和原理,便于儿童理解。许多教师往往不易做到这一点。如何使教学内容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具体性和直观性,并不意味着对他们的教学只能是发现的或非言语的。言语讲授的接受学习也是可行的,唯一必要的条件是教师用语言讲解抽象概念时,需要给学生提供有关概念的例子。这种例子既可以是语言描述的,也可以是用实物或模型演示的。如果能把言语讲解、演示和有指导的发现经验很好地结合,则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水平。第二,根据中学生认知发展抽象水平占优势的特点进行教学。根据认知发展的理论,儿童进入青年前期和青年初期,认知功能渐渐由具体、直觉水平占优势过渡到抽象水平占优势。中学教师

44、面对着扣象思维能力渐渐占优势的学生,采用的教学方法要适应他们认知的新发展。虽然在这一发展阶段,学生可以省去具体的实际经验而直接理解新的抽象概念,但并不是说,具体的实际经验、发现或问题解决的经验,在他们今后的学习中不再必要了。当他们遇到新的学科,尤其是遇到其中的困难部分时,往往还会回到具体、直觉的水平。但是,由于学生在这种具体学科的学习中,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渡非常迅速,所以,利用具体的实际经验或发现经验以便产生或提高直觉的意义,只应在这门学科教学的早期阶段。另外,运用发现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鉴别科学方法和检验言语的理解,还是必要的。(2)教学要促进认知发展。教学虽然要适应儿童认知发展的水

45、平,但不能一味地被动适应,要主动地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运用最近发展区的概念,阐明了这种可能性,即通过教学,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水平转化为儿童能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同时再开辟新的最近发展区如此循环往复,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此外,维果茨基的理论还指出了促进认知发展的方法,即在社会性的相互作用中,运用支架的技术,促进儿童由最近发展区水平向独立解决问题水平的转化。维果茨基的理论虽然论证了教学促进认知发展的可能性和技术,但在教学哪内容才能促进发展上却讲得比较笼统。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理论则在教学内容上较维果茨基的理论更为具体。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认知发展其实是知识的发展。据此,教学要促进

46、认知发展,就要教给学生有组织的、结构化的陈述性知识,自动化的智慧技能以及高效的认知策略。【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29 【正确答案】 科尔勃发展了学习风格测验量表,用于评价个人的学习风格。他的评价方法是:把学生组织成研讨班,然后将测验和教学结合起来,最终使得学生不仅认识到自己的学习风格,也能够找到适用于自己的学习策略。整个测评活动包括以下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种学习风格与之相对应。第一阶段与发散者学习风格相对应。该种方式的学习者关注发散的思想,富有想象力。针对这种学习风格,可以采用自由发言和小组讨论这两种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研讨班的具体做法是:先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每

47、个小组的成员聚集在一起,畅谈较为积极的学习感受或体验,并列出一份清单,最后全班同学就其中的异同点进行深入讨论。目的是让大家认识到学习风格的各种表现。第二阶段与同化者学习风格相对应。这种方式的学习者喜欢处理抽象的观点和概念,具有理性或逻辑性。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讲座较为适宜这种学习风格。这时,教师将向学生讲解有关学习风格的知识,使学生形成一个有关学习风格的清晰、全面的理论框架。第三阶段与聚合者学习风格相对应。该种方式的学习者擅长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即对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更感兴趣。学生在这个阶段将接受一系列学习风格测验,他们自己做答、计分和解释结果,教师启发他们把测验结果和自己的经验进行对比。通过这

48、些活动,学生能够确定出自己的学习风格。第四阶段与顺应者学习风格相对应。该种方式的学习者强调主动探索和具体体验。比较适合的教学策略是实验室工作和现场调查研究。学生们在这一阶段又回到小组,主要讨论学习策略,具体说来就是对于自己特定的学习风格应采用何种学习策略。通过这种合作与交流,大家都可以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成为更有效率的学习者。【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30 【正确答案】 关于学习风格的构成,不同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标准。例如,有人将学习风格分为环境、情绪、社会、生理和心理五大类要素;也有人将学习风格分为认知风格、情感风格和生理风格。由于人类具有生理、心理和社会的特性,因此在本书中,我们分

49、别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对学习风格进行了划分。(1)学习风格的生理要素。主要指个体对外界环境中的生理刺激(如声、光、温度等),对一天内的时间节律以及在接受外界信息时对不同感觉的偏爱。例如,在生理刺激方面,有的学习者学习时需绝对安静,有的则喜欢在背景音乐中进行学习;在时间节律方面,有些人喜欢清晨学习,有些人则喜欢在晚上或深夜学习。(2)学习风格的心理要素。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动三个方面。认知要素具体表现在认知过程中归类的宽窄、信息的继时加工与同时加工、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分析与综合、沉思与冲动等方面。情感要素具体表现在理性水平的高低、学习兴趣或好奇心的高低、成就动机水平的差异、内控与外控以及焦虑性质与水平的差异等方面。意动要素则表现为学习坚持性的高低、言与表达力的差异、冒险与谨慎等等。(3)学习风格的社会性要素。包括个体在独立学习与结伴学习、竞争与合作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特征。例如,有些人喜欢独立学习,与其他人一起时则难以集中注意力;有些人则相反,喜欢和他人一起学习。【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31 【正确答案】 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认知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认知方式有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冲动型和沉思型、具体型和抽象型。(1) 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的线索为依据,行为常以社会标准为定向,社会敏感性强,爱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