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0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840572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0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0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0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0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0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 10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法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A)古希腊时期(B)罗马帝国时期(C)罗马共和国时期(D)我国春秋战国时期2 关于法的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法的规范性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规定人们行为模式、指导人们行为的性质(B)法的国家意志性是指法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C)法的程序性是指法制定和各层面实施都有相应的法律程序来提供规范的过程和方式(D)法的普遍性是指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是普遍适用于一

2、定范围内的所有人的3 关于法的起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始社会后期,由于阶级的出现导致了阶级统治的需要而产生了法律,因此,阶级对立和政治因素是导致法起源的根本原因(B)私有制和社会分工的出现,导致产品交换越来越多且必要,为了规范这种不断重复的交换行为而产生了法律,因此调整商品交换关系是法起源的决定性因素(C)随着社会交往的复杂化发展,由此产生的社会公共事务也越来越复杂,故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需要成了法起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D)生产力发展在两个层面上推动法的起源和发展:其一,生产力导致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由此带来的商品交换关系需要法律来予以规范:其二,生产力发展导致私有制进而阶级分化,

3、以及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复杂化需要,这些方面需要法律来打造和维护秩序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正义作为法律价值的作用的是(A)正义是法律的存在根据和评价标准(B)正义是法律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动因(C)正义适用于具体的法律实践(D)正义是消解、缓和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基本参照标准5 下列各选项中,不属于根本法与普通法的区别点的是(A)地位和效力(B)制定和修改程序(C)表达形式(D)内容所涉层面6 下列各选项,属于法律概念中的关系概念的是(A)不可抗力(B)法律责任(C)原告(D)违约7 关于我国“ 即统一而又分层次 ”的立法体制中的“分层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国务院及其下属部委有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

4、权限(B)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拥有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限(C)民族自治地方被赋予了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限(D)经济特区所在的省、市拥有制定经济特区法规的权限8 关于司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司法就是狭义的法律的适用,通常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B)两种情况下需要司法活动:一是裁决纠纷、解决争端;二是制裁违法犯罪,恢复权利(C)司法权是指行使国家司法权力的职责和权力,具体而言我国的司法权就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并作出判决的权力(D)理论上看,司法活动对于法律实现而言并不是绝对必需的9 下列关于立法解释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我国,立法

5、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B)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C)立法解释不一定由具体司法案件引起而作出(D)立法解释可以对各类法律、法规、规章均可作出有权解释10 按照法律关系所体现的社会内容的性质,可以将法律关系分为(A)基本法律关系、普通法律关系和诉讼法律关系(B)调整型法律关系和保护型法律关系(C)平权型法律关系和隶属型法律关系(D)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11 关于行政处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行政处分是一种行政责任的承担方式(B)行政处分的主要方式有警告、罚款、没收财产、 拘留等(C)行政处分通常由公安机关执行(D)违反党纪导致的处分也是一种行政处分12 在中国特色

6、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四项主要内容中,加强法治队伍建设,以及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属于( )的具体内容(A)完备良善的法律规范体系(B)公正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C)科学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D)充分有力的法治保障13 关于安乐死的问题。从安乐死本身来说,它是符合人道主义的,亦即道德所允许的。但因为安乐死操作难等原因,我国法律对它仍持禁止态度。这反映了法与道德之间的(A)法与道德并不相容(B)法与道德可能存在冲突(C)有些道德规范是非法的,必须被改造(D)法和道德调整的范围不同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

7、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4 下列各法学流派中,完全属于资产阶级法学流派的是(A)注释法学派(B)自然法学派(C)社会法学派(D)分析实证法学派15 关于法的本质诸学说,下列选项中,主张理性论的有(A)斯多葛学派(B)西塞罗(C)边沁(D)格劳秀斯16 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法的起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这些因素有(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社会公共事务(D)地理因素17 关于法的自由价值,下列各选项说法正确的有(A)法律以权利和义务来设定主体自由的范围和实现方式(B)法律上的自由作为主体的权利,是可以放弃的(C)福利国家发展起来后,很多原本属于私

8、权领域的自由都开始有公权力的干预了(D)法律为个人的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和其他帮助,以便保障个人自由得到实现18 下列哪些方式属于我国法律效力终止的方式(A)新法中明确规定旧法自新法生效之日起效力终止(B)新法颁布生效后,旧法自动失效(C)某法律以具体条文明确规定了具体有效期限,期限届满该法律效力终止(D)新法颁布之后,相关国家机关依法以专门的法律文件宣布旧法效力终止19 关于法律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法律原则总是非常抽象的,这是它与法律规则最大的差异之一(B)法律原则既可以发挥宏观上的指导作用,也可以在具体案件中适用(C)法律原则对制定和理解法律规则具有指导意义(D)法律原则没有规定事实状

9、态,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法律后果20 下列各选项中,属于我国程序法中的非诉讼程序法的有(A)民事诉讼法(B)行政复议法(C)律师法(D)仲裁法21 关于我国立法程序的相关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我国立法的程序开始于法律草案的起草,结束于法律的公布(B)法律草案的审议主要是为了保证立法质量,因此主要由法律专家来进行审议(C)关于通过法律的法定人数,宪法的修改由出席会议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一般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出席会议代表半数以上通过(D)我国法律公布权是由国家主席根据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的安排来行使的22 下列各选项属于执法活动需要遵循的合理性原则要求的是(A)要求行政机关平等地对待行政相对人

10、(B)要求行政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时要在合法的基础上对多方利益进行合情合理的权衡(C)要求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要做到程序公正(D)要求行政机关在依法行政前提下讲求效率23 关于目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目的解释中的目的,可以是原先制定法律时候的目的,也可能是当下的目的(B)目的可以是整部法律的目的,也可以指个别法条、个别制度的目的(C)目的解释应当优先考虑当下的实际情况,以当下的目的为指导去分析和认识法律的含义,才能作出契合需要的解释(D)目的解释可能与历史解释结合运用,借助历史材料来判断立法时的目的,从而正确认识彼时的立法意图24 关于法律关系,下列说法不能成立的有(A)法律关系的观念

11、最早源于古希腊法律思想中的 “法锁”观念(B)法律关系不同于其所调整或保护的社会关系本身,它不属于社会关系范畴(C)非法关系也是法律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D)法律关系属于思想社会关系和上层建筑现象25 下列选项中,属于刑事制裁的是(A)拘留(B)拘役(C)罚款(D)罚金26 关于法律至上原则,下列说法能够成立的有(A)法律至上原则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根本标志,也是法治的首要条件(B)法律至上原则要求法律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威,不受任何外力的制约和干预(C)宪法至上是法律至上原则的核心,其他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违背(D)法律至上原则是其他法律原则的基础27 关于当代中国的法律文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12、A)对当代中国法律文化影响最大的是苏联的法律文化(B)中国传统文化只适应封建时代的经济基础,故而应该完全摒弃(C)当代西方的法律文化虽然有其进步性,但在引进的时候仍然需要注意与我国现实相结合(D)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建设最根本的还是基于我国的法律实践和基本国情三、简答题第 64-66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8 简述法起源的主要原因。29 简述西方关于守法理由的各种观点。30 简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四、分析题第 67-69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31 材料:王某

13、的父亲死后,其母李某将王家住宅独自占用。王某对此深为不满,拒绝向李某提供生活费。李某将王某告上法庭。法官审理后判决王某每月向李某提供生活费 300 元。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 10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马克思主义法学。首先本题可以通过简单识记来解答;理解记忆的话,可以结合古罗马发达的商品经济对法律的需要,以及当时出现了专门的法律学者阶层两方面来理解,而在古罗马两个阶段即共和国和帝国时期两者中,罗马共和

14、国时期的法律及法律阶层已经开始大发展了,相关的有十二铜表法在此阶段制定,共和体制也是法律发达的基础和表现之一,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注释法学派也是对罗马法进行注释来发展近代资本主义法的,答案选 C。古希腊时期和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也都是法律大发展时期,但是还未达到使法学成为独立学科。我国战国时期的法家虽然很重视法制,但是即便最为推崇法律的法家,其学说主张也是和政治紧密联系的,故而并未脱离政治成为独立的学科。【知识模块】 绪 论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法的基本特征。关于法的诸项特征,我们可以顾名思义地理解记忆:规范性就是说法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国家意志性是说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程序性是

15、指法的制定和实施都有相应程序且必须按照相应程序进行,法的普遍性则是指法必然是普遍适用于一定范围的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人或者少数情况。由此,B 选项错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的国家强制性这一特点的理解。【知识模块】 法的本质与特征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法的起源的主要原因。简单来看,法的起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因素,因此上述选项中,A 选项认为阶级对立和政治因素是法的起源的根本原因的说法是错误的;C 选项中认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需要是法起源的决定性因素的说法也是错误的;B 选项虽然是关于经济因素的,但是它将调整商品经济关系视为经济因素的全部,而实际上经济因素是在两个层面上推动

16、法的起源和发展的,即 D 选项的内容:一方面经济交往关系本身,另一方面经济因素也作为政治因素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深层次原因在推动法的起源和发展,故而 B 选项片面,D 选项正确。或者如果 B 选项不是局限在商品交换关系,而改为 “经济因素”则可以成立。【知识模块】 法的起源与演进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正义价值的作用。正义是法律的核心价值,也是最基本最抽象的价值,或者说最根本最简练的善恶标准,是否符合正义就成了检验现实中法律好坏的根本标准和依据,A 选项正确;正义是最根本的善恶标准也就决定了法律以追求正义为目标,最大限度实现正义的过程中法律也就得到了发展,即正义推动了法律的

17、发展和进步,B 选项正确;正义作为最根本的善恶标准,当然可以在法律规定缺失或者冲突的时候用以作为最根本标准填补空白或者调解冲突,进而为判决提供依据,C 选项正确;消解、缓和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基本参照标准是秩序,即是否能够让社会有序发展是消解、缓和矛盾冲突的标准,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的作用与法的价值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根本法与普通法的划分。根本法和普通法的分类是最典型的基于地位和效力高低所作的分类,因此,A 选项肯定是两者的区别点,而这种地位的差异也就要求其内容上分别涉及根本性问题和一般问题,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也会有宽严之分,B、D 选项是根本法与普通法的区别,但

18、是在表达形式即成文与否的问题上则并不必然有差异,且进行这种分类的往往是成文宪法国家,此时,作为根本法的宪法与普通法律都是以成文法的形式表达的,故而 C 选项不是两者区别。【知识模块】 法的渊源、效力与分类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关系”概念。关系概念强调的是法律关系主体间权利、义务和责任的概念,涉及双方主体,不可抗力是对客观情况的描述,属于事实概念:原告是诉讼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属于主体概念;违约是指一方的违反约定的行为,属于事实概念;法律责任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责任,是对双方关系的一种表述,B 为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法律要素与法律体系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

19、考点为我国立法体制。A 选项的错误在于国务院及其部委只有制定行政法规的权力,而不具备制定狭义上的法律的权限。关于这一知识点还需注意:一般而言,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拥有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限,作为例外,我国立法体制的“多层次”还表现为民族自治地方还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限,而经济特区的立法权限不能简单地说属于经济特区,而是经济特区所在的省、市。在此基础上还需注意:其他享有立法权限的国家机关在行使相关权限时必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知识模块】 立 法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法律实现的概念和第九章第三节中的司法的概念。A 选项为司法的定义,B 选项为司法活动发挥作用的两种情况

20、,均正确。比较麻烦的是C、D 选项:司法权包括两个方面即审判权和检察权,后者通常容易被忽视,想当然地认为司法就是司法审判的权力,C 选项片面;法律实现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被转化为现实,达到法律设定的权利和义务的目的,如果法律直接地被遵守了,也就直接地实现了法律的目的,司法是在出现纷争以及违法犯罪的时候才需要的,D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律实施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我国法律解释的有关规定。识记性题可以全凭对知识点的准确记忆作答,但是也可以作一般法理上的分析以理解记忆。就本题而言,因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唯一的立法机关,所以狭义上的立法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选项 A

21、 正确;立法解释和法律都是立法机关的产物,且在我国立法解释的对象限制为宪法和狭义的法律,因此立法解释实际上是宪法和法律的具体化或完善,当然不应该因此而降低其效力等级,选项 B 正确;立法解释可以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动作出,也可以是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两高”以及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和省级人大常委会提起的,因此不一定是由具体司法案件引起而作出,C 项正确;从法律体系内在逻辑一致性层面看,如果规定了立法解释与狭义法律具有同等效力,又规定立法解释可以对行政法规或规章作出解释,则可能出现以立法解释将行政法规、规章效力等级提升的情形,显然是有违我国立法权分配体系的,故 D 选项错误,为本题答案。【知

22、识模块】 法律职业与法律方法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法律关系的分类标准。所谓社会内容的性质,主要是由相关的法律规范的性质来区分的:宪法性法律确认和形成的社会关系是基本法律关系,宪法以外的法律确认和调整的社会内容是普通法律关系,诉讼法确认和形成的社会内容是诉讼法性质的,因而这种划分的结果是 A 选项:调整型法律关系和保护型法律关系是以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作用和实现规范的内容不同来划分的,尤其是调整型是对合法行为的调整,保护型则是针对违法行为的受害者进行保护;平权型法律关系和隶属型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关系双方地位平等与否来划定的;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则是根据主体是否特定化

23、来划分的。【知识模块】 法律关系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行政处分。行政处分是行政制裁的一种方式,属于行政责任的承担方式,因此 A 选项说法正确;行政处分主要是国家行政机关或其他组织依照行政隶属关系,对于违法失职的国家公务人员或所属人员实施的惩罚措施,主要采取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开除等针对职务身份的制裁,而不涉及罚款、没收财产、拘留等,这些是行政处罚的方式,B 选项说法错误;行政处分通常是基于隶属关系的内部行政行为,故而通常是行政机关本身作出,而不是公安机关,C 选项说法错误;党纪并非行政法规范,因此,违反党纪并不一定构成行政违法,故而也不属于行政处分,D 选项

24、说法错误。【知识模块】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具体内容。上述四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分别是从规范体系、制度安排、监督体制、组织队伍建设来进行展开的,能够这样抽象地理解相关知识点才能明确清晰地掌握其本质,才可以摆脱死记硬背的低效学习方法。【知识模块】 法 治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法与道德的冲突。在安乐死的问题上,道德允许而法律禁止,这说明两者在此问题上存在冲突对立,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法与道德是不相容的,A 选项错误;或许说明有些道德规范存在不完全跟法律相符的地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必然改造道德来适应法律,也可能将道

25、德转化并融入法律,使两者变得一致,C 选项错误;题干针对的是安乐死这一问题,并不涉及不同的调整范围, D 选项无关。【知识模块】 法与社会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法学流派发展历史。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了解各个法学流派在法学史上所产生和存在的阶段以及相关主张,在此基础上可以大概判断其是否属于资产阶级法学流派:注释法学派是在 12 一 16 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出现的法学流派,其主观上带

26、有比较明显的资本主义色彩,且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需要分不开注释罗马法的原因就是在罗马法基础上重建适合于商品经济的法律体系,因而实际上这一流派已经可以算作资产阶级法学流派;自然法思想自古有之,古希腊的斯多葛学派就开始主张自然法观点了,但是真正成为学派乃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以后;社会法学派就更加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社会控制的需要下产生的法学流派,分析实证法学派也是在资本主义发展以后的 17、18 世纪时产生的,因此,ABCD 都属于资产阶级法学流派。【知识模块】 绪 论15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非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本题可以视为纯粹识记性题目,但

27、是注意要采取各种方式理解记忆,具体说来即要从时代、代表人物、观点、评价这几个方面结合去系统地记忆。关于法的本质,理性论是持续时间最长的学说,从古希腊的斯多葛学派到古罗马的西塞罗再到资本主义时代的格老秀斯、斯宾诺莎、洛克、普芬道夫、孟德斯鸠、卢梭等,都是主张法的本质是理性、人性。在理解记忆的时候,古希腊和古罗马只有斯多葛学派和西塞罗,而之后的格老秀斯等人则都是 17 至 18 世纪人为主,18 世纪后期到 19 世纪时期则多数学者主张命令说了,因此,大概结合学者们生活的时代也可以增加区分的标准尽管这种标准不是绝对的。如上只有边沁不是理性论的主张者,A 、B 、D 为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法的本

28、质与特征1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起源原因的观点。本题属于简单的识记题,但是可行的理解记忆方式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所强调的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理论,经济因素一定会作为基础性因素存在: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的第一层本质是阶级意志性即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并用以维护其阶级统治,因此,政治因素也是引起法产生的因素;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随着国家和阶级的消亡,阶级意义上的法也将随之消亡,逻辑上也就意味着非阶级意义上的法还将继续存在,因为人类社会的存在所必然存在的社会公共事务依然需要这种非阶级意义上的法来进行调

29、整和协调,由此可以理解社会公共事务也是法产生和存在的因素;地理因素可以理解为最根本的社会物质条件,可以造就经济条件和文化特点,这些也是法产生的影响因素之一。综上,A、B、C、D 选项都正确。【知识模块】 法的起源与演进17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法律的自由价值。A 选项是法律确认自由的方式,即以权利义务来设定其范围和实现方式两个方面,正确;法律上的自由是禁止随意放弃的,否则可能使自由陷入混乱而难以保障,B 选项错误;福利国家兴起后,公权力对私权领域的干预,使得法律在保障私权利方面任务更重了,因为合法干预的增多,如何规范这些干预就成为必要,C 选项所描述的现象是正确的;

30、法律为个人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和其他帮助都是法律保障个人自由得以实现的方式,而且平等机会也是自由真正得以享有的前提,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的作用与法的价值18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法律效力的终止。我国法律效力终止的方式有明示和默示两种,前者包括在新法或者其他法律文件中明确规定某一法律终止,A 、D 选项即是此类,或者失效的法律自身条款规定其有效期限,期限届满后该法律即终止,C 选项即属于此类:默示废止则是新法旧法并存发生冲突时候,依据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而导致旧法实际上的终止,B 选项即是属于此类。【知识模块】 法的渊源、效力与分类19 【正确答案】 B,C,

31、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法律原则的概念及分类。法律原则大多数都是非常抽象的,但是也有相对具体的法律原则,实际上具体原则是法律原则的重要内容,例如,任何人不能做自己案件的审判者,A 选项错误;法律原则的抽象性使之具有宏观上的广泛指导意义,同时又可以在具体案件中作为标准和依据进行运用,B 选项正确;法律原则较之法律规则而言更为抽象和基础,因此可以作为法律规则的指导和参考,C 选项正确;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形式上的不同,法律原则不像法律规则那样具有必需的要素和一定的结构,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律要素与法律体系20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我国程序法部门。

32、民事诉讼法显然属于诉讼程序法,A选项排除,行政复议法属于行政程序法,是非诉讼程序法,B 选项正确;律师法是关于律师任职资格和相关业务开展及其与相关管理部门之间关系的法律,应该属于实体法范畴,考试分析将其列入非诉讼程序法是有待商榷的;仲裁是典型的非诉讼性质的争端解决方式,关于这种解决方式的程序法就是仲裁法,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律要素与法律体系2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立法程序中的相关细节问题。我国立法程序开始于法律草案的提出,是为第一个步骤,而不是法律草案的起草,A 选项说法错误;法律草案的审议的作用是为了保证立法质量没错,但是其本质是为了让立法机关对

33、草案进行把关,让立法机关真正参与到立法中来,因此其两个审议阶段分别由全国人大的专门委员会和立法机关全体会议来进行,而不是主要由法律专家来进行,B 选项说法错误;法律通过的法定人数是关键性程序问题,必须记住:宪法的修改由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通过,一般法律等则是全体代表的半数以上通过,如果改为“与会代表”的三分之二或者半数则可能实际上降低了人数要求,C 选项说法错误;我国法律公布权是由国家主席根据最高权力机关即全国人大的决定来行使的,而不是国务院法制办公室,D 选项说法错误。【知识模块】 立 法22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执法的合理性原则。行政执法的合理性原则要求平等对待行

34、政相对人,自由裁量时在合法基础上权衡各方利益,没有法律依据时也要以法律的基本精神处理,执法过程中要做到程序公正等。A 、B 选项明显是强调合理性。关于程序公正的要求,在四项原则中,都涉及了程序问题:依法行政原则中强调执法程序合法,讲求效率原则强调不能借口效率忽视程序,合理性原则也强调通过程序公正来保障合理性,正当程序原则更是从程序角度指出了程序对执法的合法性、合理性和行政效率的意义,故 C 选项正确。D 选项要求行政机关在依法行政前提下讲求效率,是讲求效率原则的要求,不属于执法合理性原则的要求。【知识模块】 法律实施23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目的解释。目的解释主要是

35、通过目的来反推法律规定的含义,因此“目的”当然可以是立法时的目的,也可能是当下的目的,可以是整部法律的目的,也可能是个别法条的目的,A、B 选项正确;目的解释首先应该考虑制定法律时的目的,这样才能确定立法原意,如果优先考虑当下的目的,则实际上可能变成新的立法了,故 C 选项错误;要探求立法时的目的,当然可能需要借助立法时的历史材料,故 D 选项正确。实际上,各种法律解释的方法往往是综合运用,多角度地全面认识法条中表现出来的法律意旨。【知识模块】 法律职业与法律方法24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法律关系的定义和特征。“法锁”观念属于罗马法而不是古希腊,A 选项错误;法律关

36、系虽然不同于所对应的社会关系本身,但它本质上也是一种社会关系,即人与人或者群体之间在社会中形成的关系,只不过它是一种体现国家意志和个人意志的特殊社会关系,B 选项错误;法律关系强调的是依法建立的社会关系,非法关系显然不是依法而建立的,故而不属于法律关系,C 选项错误。但要注意的是,非法关系也是社会关系,而且是法律需要去调整或者矫正的社会关系,所以也不能说非法关系就跟法律没有关系。法律关系是基于国家意志而出现的,故而当然属于思想社会关系,又是国家法制的内容之一,故而也属于上层建筑,D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律关系25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法律制裁中的易混淆概念。拘留和拘

37、役、罚款和罚金虽然都只有一字之差,但却属于不同性质的制裁,处罚的力度也有不同。其中拘留和罚款是行政处罚,拘役和罚金是刑事制裁,可以结合刑法相关知识点进行记忆,之所以有这种区别就是因为刑事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程度通常而言要远远大于行政违法。【知识模块】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26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法律至上原则。法律至上原则强调法律的至上地位,但这种至上地位更多的是在社会规范体系中来界定的,即法律规范相对于其他社会规范具有至高无上地位,其他任何规范都不能否定法的效力或与法相冲突,而不是说法在整个国家和社会中完全不受其他外力的干扰和制约,且不说实然上法或法律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38、,即便在理论上,法律也是需要发展和修改的,不可能有完全不涉及外力制约和干预的千秋万代之法,B 选项错误,A 、C、D 选项为法律至上原则的其他要点。【知识模块】 法 治27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当代中国的法律文化。由于意识形态上的特点,苏联法律文化曾经长期、深刻地影响我国的法律文化,但是当代的中国法律文化却不以其为标杆,相反在某种程度上摒弃了苏联法律文化的错误观念,对当代中国法律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在我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法律文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虽然有其落后甚至反动之处,但是作为我国今天法律文化发展的历史基础,一来无法完全摒弃,二来其中也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

39、所以不应完全摒弃,而是有选择地扬弃;在引进西方法律文化、甚至整个法律文化建设过程中,以我国的法律实践和基本国情来打造法律文化才是符合一切从实践出发的指导思想的。综上,A、B 选项错误,C、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与社会三、简答题第 64-66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8 【正确答案】 法是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在人类原始社会漫长的历史中,没有阶级、私有制,也没有代表复杂社会组织和制度形态的国家和法律。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的产生和发展是多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但这些因素又是在经济因素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条件下相互作用的。在原始社会后期,生

40、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产生了私有财产,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社会分工的发展使经常性的交换成为必要和可能。恩格斯认为,在社会发展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的产品生产、分配和交换用一个共同的规则约束起来,借以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共用条件。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不久便成了法。除了经济因素在法的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外,法的产生也是当时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的结果。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及生产与交换发展的同时,社会也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的分化,形成了两个对抗性的社会利益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作为统治阶级的奴隶主,开始利用国家和法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这是法产生的政治根源。

4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公共事务也比以往原始社会更加复杂和增多,原始社会中的极为简单的习惯已无法适应处理这些事务的要求,这就需要产生一种新的行为规则,即法。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的独立意识的成长也促进了法的产生。 总之,法的产生,除了经济、政治原因外,还有人文、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原始社会的习惯转变为阶级社会的法的具体形式存在着很大差别。【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法起源的原因,详见相关内容。如上答案的要点如下:(1)经济因素:生产力发展使得私有制和社会分工出现,这两者又促成了商品交换关系的产生,为了协调分工和商品交换关系而产生了法律:(2)政治因素:社会出现了阶级分化以后,维护阶级统治的需要也

42、促进了法律的产生;(3)社会公共事务:随着社会经济事务的发展,社会公共事务的复杂化也需要法律来调整;(4)人文和地理等因素也起了一定影响。【知识模块】 法的起源与演进29 【正确答案】 法的遵守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含义。广义上的法的遵守,就是法的实施。狭义上的法的遵守,又称守法,专指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以法律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活动。守法的原因是指人们遵守法律的理由。守法的理由问题是法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命题。西方不同的法哲学流派就此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学说,主要有如下四种: 第一,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将公民的守法理由归于自己的同意和承诺,公民都是社会契约的当事人,

43、作为这个契约的当事人,应该遵守契约的内容,遵守自己同意的政府和法律。 第二,功利主义论。功利主义法学认为,当法律能给公民或社会带来更多的利益或者能更好地防范风险并因此而减少可能的损失时,公民就遵守法律。 第三,暴力威慑论。该论把公民的守法理由归结于国家强制力的威慑和惩戒作用。这种理论认为,公民之所以守法是因为畏惧国家暴力,为了避免违反法律所招致的暴力制裁或经济损失,公民才采取遵守法律的行为。 第四,法律正当论。该论则从公民法律信仰的角度回答公民为什么遵守法律。这种理论认为,公民之所以守法,是因为法律具有形式合法和内容合法的要件。法律是由具有合法性权威的国家机关或官员遵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而且法律

44、与社会所认同的价值或道德即公平正义原则相符不悖。对于这样的法律,公民就有服从的义务。【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守法的原因。守法的原因在往年的考题中出现比较少,但这却是一个涉及基本法理的问题,也直接关系到法律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的问题,故有必要认真对待。本题并无太多答题技巧可言,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各种理论的核心观点简单表述清楚即可。如果作为论述题的话,可以增加对各种观点的评价,并结合现实中的情况进行适当展开。【知识模块】 法律实施30 【正确答案】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

45、彻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 第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

46、进共同富裕。 第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第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第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

47、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此类题目无太多技巧可总结,但通常以多项选择题或论述题的方式考查,因此一来要全面记忆主要内容点,另一方面则要注意理解每一要点的具体含义。【知识模块】 法 治四、分析题第 67-69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31 【正确答案】 上述材料中涉及多种法律关系,具体而言法律关系及其相关引发的事实如下: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关于财产继承的规定

48、,王父与王母李某、王某之间的继承法律关系,这一法律关系是由王父死亡的事件所引起的;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关于赡养义务的规定,王某与母亲李某之间的赡养关系,这一法律关系是由她们之间母女关系以及王某成年这些法律事实所引起的: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李某、王某与法院三者之间的诉讼法律关系,这一法律关系是由李某起诉王某这一法律行为所引起的; (4)法官作出判决以后,依据此判决,王某与其母之间形成了新的赡养关系,即确定王某每个月提供 300 元生活费的义务,李某享有获得这一利益的权利。引起这一法律关系产生的是法官判决这一法律事件法官的判决相对于权利义务关系双方的王某和李某来说,并不是由她们两个的主观意愿所决定的,而是一个客观的法律事件。【知识模块】 法律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