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作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7 及答案与解析论证有效性分析1 2006 年 1 月真题在全球 9 家航空公司的 140 份订单得到确认以后,世界最大的民用飞机制造商之一空中客车公司,2005 年 10 月 6 日宣布,将在全球正式启动其全新的 A350远程客机项目。中国、俄罗斯等国作为合作伙伴,也被邀请参与 A350 飞机的研发与生产过程,其中,中国将承担 A350 飞机 5的设计和制造工作。这意味着未来空中客车公司每销售 100 架 A350 飞机,就将有 5 架由中国制造。这表明中国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民用飞机研发与制造能力得到了系统地提升,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这
2、也标志着中国已经可以在航空器设计与制造领域参与全球竞争,并占有一席之地。由此可以看出,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参与国际合作将带来双赢的结果,也是提高我国技术水平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论说文2 2003 年 10 月真题“读经不如读史。 ”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论述你同意或不同意这一观点的理由,可根据经验、观察或者阅读,用具体理由或实例佐证自己的观点。题目自拟,全文500 字左右。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作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7 答案与解析论证有效性分析1 【正确答案】 赶超先进的路还很长材料基于中国被邀参与承担空中客车公司 A350 远程客机 5的设计和制造工作,得出了一系列存在问题的推
3、论。第一,“中国承担 A350 飞机 5的设计和制造工作”,这里的 5概念界定不清。到底是飞机部件数量的 5,还是飞机价值的 5。这 5的工作也可能局限于设计很细微的工作,而非承担整机,由此也就不能推出“未来空中客车公司每销售100 架 A350 飞机,就将有 5 架由中国制造”。第二,题干只是说邀请中国参加 5的设计和制造工作,怛至于设计和制造的结果如何还有待检验。另外,空客将工作分包给我国,其真正的原因可能是考虑到中国这一大市场,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实则简单,并不涉及核心技术。所以说“中国获得了国际的认可显然不能令人信服。第三,即使我国民用飞机研发与制造能力真的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也不能推出
4、中国可以在航空器设计与制造领域参与全球竞争,并占有一席之地,因为除A350 飞机外,我们也许在其他航空器如军用飞机、航空热气球等方面的设计制造能力很弱,根本无法参与全球竞争。最后,材料说“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参与国际合作将带来双赢的结果,也是提高我国技术水平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有待商榷的。这次合作结果尚是未知,我们可能获得的利益微乎其微。如果这样的话,就不能称之为双赢。况且仅根据局限在飞机制造领域的合作就断言合作是提高我国技术水平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失之偏颇。“神六” 没有国际合作,不是也获得了很好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国际竞争力吗?综上所述,题干仅仅通过一两个数据就盲目地得出
5、结论是不妥的。中国要在航空器设计和制造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试题解析】 逻辑问题解析本题题干论证中存在以下逻辑漏洞,供参考:(1)文中“中国将承担 A350 飞机 5的设计和制造工作, ”这里的 5概念不清晰。这个 5到底是设计和制造工作总量整体中的 5,设计和制造飞机总价值的5,还是设计和制造飞机总数的 5,难以辨别。文段自始至终都没有对该概念有一个清晰准确的定位。(2)从“承担 A350 飞机 5的设计和制造工作”中,推出 “未来空中客车公司每销售 100 架 A350 飞机,就将有 5 架由中国制造”的结论是明显错误的。 “A350 飞机的 5”与“5 架完整的飞机”
6、是不同的两个概念。“A350 飞机的 5”不等于“5 架完整的飞机。”因为很可能中国制造的 5只是整架飞机的一部分而已,甚至是非专业技术部分,因此不能够说明 100 架销售的飞机中就存在 5 架是中国制造,显然文段的结论是荒诞的,有混淆概念之嫌。同时,也并不意味着中国民运飞机研发与制造能力得到了系统的提升,更不能得出中国可以在航空器设计与制造领域参与全球竞争的结论。(3)空中客车公司邀请中国参与 A350 飞机 5的设计和制造工作,可能是为了获得中国这个大市场,而不是对中国飞机设计和制造能力的认可。论述中将这两个事件以某种方式联结来暗示其因果关系。明显犯了强加因果的错误。(4)从材料所给的信息
7、无法推出“参与国际合作会带来双赢的结果。”这属于强加因果,缺乏相应的支撑论据,况且,参与国际合作不一定能够给合作的双方带来共赢的结果。(5)提高我国技术水平和产业国际竞争力,其实有很多种途径去实现。参与国际合作可能只是其中一种途径,而不是唯一的必须要走的道路。因此,这个论断过于绝对化。论说文2 【正确答案】 读史优于读经曾文正公有言:刚日读经,柔日读史。二者相较,读经不如读史。所谓经史子集大多宣扬封建思维、家族文化,一般代表落后生产力,纵然读来文学感强烈,但也只是文学感觉而已,很多内容已经与当今现实格格不入,借鉴力不足。古来经史子集的传人,多半学优而仕,仕则从八股,八股禁锢思维,扼杀创新,近代
8、已有定论。所以,有曹植、赵括之辈皓首穷经,满腹经纶,下笔成文洋洋洒洒,何奈胸中无策,葬身无处。读史使人明智,培根有言“读史使人明智” ,简言至理。读经可以成就文学造诣,读史却可以让人思想深刻,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恪守经文标准必使人抱残守缺,缺乏创新。如果能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此时你看到的不是树木,而是森林,不会一叶障目,能够找到历史规律,事物发展的经络,思考成功人士的成功之处,借鉴失败人物的失败教训。借古鉴今,从古人那里找经验,指导现今生活。读史使得共产党知道只有时时刻刻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才能长久发展,只有重视科技进步,重视商业,才能振兴民族,发展生产。读史让执政者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从而明理以重民生。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固步自封必致失败,条条框框限制思维,一味读经必会使头脑僵化,难以自拔。唯有读史才能促进思维活跃,闪烁思维火花,站在前人、伟人、时代的顶端审视古往,开辟今来。【试题解析】 审题立意解析本题属分析观点作文,是一篇评论型论说文,观点已定,只要发表自己赞成或反对某一方的看法并讲明理由就可以了。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首先要弄明白这里的“经”指的是理论,“史”指的是实践,也就是说,本题是让考生来谈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性的,不管是赞成或反对哪一方,只要言之成理,就不会跑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