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842253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 及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奠古秘史】河北大学 2006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2 【经世大典】3 【元典章】南京大学 2015 年中国古代史基础真题4 【唐兀惕】内蒙古大学 2014 年中国史真题5 【史集】内蒙古大学 2014 年中国史真题6 【永乐大典】北京大学 2003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陕西师范大学 2012 年中国古代史复试真题;江苏师范大学 2016 年中国通史真题7 【明实录】8 【明会典】9 【古今圈书集成】西北大学 2006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南京大学 2006 年

2、中国古代史真题;南京大学 2013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西北大学 2016 年中国史真题;南京大学 2018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10 【国榷】11 【黄宗羲】陕西师范大学 2017 年中国史真题;华中师范大学 2018 年中国史真题12 【明儒学案】吉林大学 2012 年史学史复试真题;西北大学 2013 年专门史真题13 【明夷待访录】14 【顾炎武】复旦大学 2018 年历史地理学真题15 【日知录】华东师范大学 2014 年中国古代史复试真题;西北民族大学2017 年中国史综合真题16 【刘智】复旦大学 2015 年历史学综合真题17 【万斯同】北京大学 2003 年中国通史真题18 【王鸣

3、盛】19 【十七史商榷】20 【赵翼】北京师范大学 2003 年中国史学史真题21 【廿二史札记】北京师范大学 2002 年中国史学史真题;中央民族大学2018 年中国史真题22 【钱大昕】复旦大学 2016 年历史地理学真题23 【廿二史考异】24 【燕行录】南京大学 2016 年中国古代史基础真题25 【四库全书】广西师范大学 2011 年中国文化史复试真题;内蒙古大学2016 年中国史真题;江苏师范大学 2017 年中国通史真题;山西大学 2018 年中国历史真题26 【殿本】北京大学 2014 年历史学基础(中国史)真题27 【东华录】28 【皇朝经世文编】南京大学 2006 年中国近

4、现代史复试真题;南京大学2014 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29 【章学诚】南京大学 2005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天津师范大学 2018 年中国史真题30 【铁云藏龟】31 【文史通义】北京大学 2000 年中国通史真题;北京师范大学 2000 年中国史学史真题;湖南师范大学 2005 年历史文选真题;兰州大学 2014 年历史学综合真题32 【乾嘉学派】厦门大学 2000 年中国通史真题;陕西师范大学 2003 年专门史复试真题;宁波大学 2005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首都师范大学 2012 年北京史复试真题;华东师范大学 2013 年历史学基础综合真题;中央民族大学 2014 年历史学科基础真题;内

5、蒙古大学 2018 年中国史真题;厦门大学 2018 年历史学真题;陕西师范大学2018 年中国史真题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 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正确答案】 元代史学著作。又称元朝秘史,作者不详,约于蒙古宪宗时期成书,共 282 节。主要记述蒙古族的起源和成吉思汗、窝阔台汗时期的史实。因“事关秘禁”,成书后长期锁在宫廷的金匮石室之中,蒙古贵族和史官都不能阅读。元朝灭亡,明初四夷馆将本书译成汉文。1989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蒙古秘史列为世界名著。【知识模块】 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2 【正确答案】 元

6、代官修政书。又名皇朝经世大典。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 年)由奎章阁学士院负责编纂,次年五月修成。全书八百八十卷,今本从永乐大典辑出,总约十余卷,还不及全书百分之二三。经世大典尚存的这部分文字,内容涉及市籴粮草、仓库、招捕、站赤、急递铺、海运、高丽、缅甸等事,为研究元代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工艺技术、中外关系的重要资料。【知识模块】 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3 【正确答案】 元朝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制度的汇篇集。全称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元英宗时官修。六十卷,附元典章新集不分卷。分诏令、圣政、朝纲、台纲、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十门,下分八十一目,三百二十七子目。记元代英宗以前的典章制度。多

7、原始档案材料,为研究元代政治、经济、法律、风俗之重要资料。陈垣著有元典章校补十卷。【知识模块】 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4 【正确答案】 元代蒙古语“党项” 一词的音译,兼指党项人及其所建的西夏国。元朝秘史译出蒙古语复数语尾,作唐兀惕或唐忽惕。西夏领土主要在黄河以西,汉籍称河西,自蒙古语转译,又作合申,元于此设甘肃行省。元代唐兀人仍保留固有的文化风习,通行西夏文,出任大将和官员者甚多,并有由唐兀人组成的唐兀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知识模块】 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5 【正确答案】 元朝时期伊利汗国史书。为宰相拉施都丁奉伊利汗之旨撰写。全书共分三部,第一部为蒙古史,内分三卷:第一卷的上册为突厥蒙古部族志,下册

8、为成吉思汗之祖先及其本人历史;第二卷为窝阔台至元成宗铁穆耳诸大汗及皇帝本纪,还有察合台、拖雷等人的传记;第三卷为历代伊利汗本纪。第二部为世界史。第三部为世界各地的地志。此书对蒙古史与元史的研究,价值极高。【知识模块】 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6 【正确答案】 明永乐年间编成的一部类书。明代永乐元年(1403 年),成祖朱棣命翰林学士解缙主持,召集 147 位文臣着手编纂,翌年 11 月编成文献大成。永乐三年(1405 年) ,命太子少师姚广孝和解缙共同主持,召集朝臣文士、四方宿学老儒 2180 人重新编纂。永乐七年(1409 年)完成,是为大典的正本,又称永乐钞本。大典收书 8000 多种,上自先秦

9、,下迄明初的经史子集百家之言以及天文地志、人事名物、农业手工业科学、古典文学戏文杂剧、僧道典籍等无所不包,成为后世辑佚逸书的资料宝库。清末毁于战乱,现存世量较少。【知识模块】 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7 【正确答案】 明代官修的编年体史料长编。明实录是由每位新即位的皇帝命史官根据档案撰修前代皇帝的实录。明朝从太祖朱元璋至熹宗朱由校,共十五帝都有实录,只有思宗朱由检(崇祯帝)为亡国之君,没有实录。这些实录都保存下来,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明朝各个方面,是研究明史的宝贵资料。【知识模块】 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8 【正确答案】 明代官修的当代通行的典章制度。明会典有正德刊弘治本和万历本两种,属明代政书。明立国

10、之初,曾编纂一批政书,包括大明律大明令诸司职掌等。这些书的主要内容都收入明会典中。为研究明朝典章制度的重要资料。【知识模块】 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9 【正确答案】 清代官修类书。原名古今图书汇编,康熙时陈梦雷原编,雍正时蒋廷锡等奉敕校勘重编。该书收集了上起先秦,下至明末清初的古代文献资料,内容包括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科举、文化艺术、禽虫草木、农桑渔牧、医药偏方等,并有图表 6000 余幅,被誉为“康熙百科全书” 。清雍正六年(1728 年 )武英殿以铜活字印成 64 部,为最初版本。【知识模块】 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10 【正确答案】 明清之际史学家谈迁所著编年体史书。按年、月、日记

11、载明朝重要史实。天启元年(1621 年)着手编写。清顺治四年(1647 年),国榷书稿全部被窃。后重新撰写国榷,经过四年努力,第二次写成国榷初稿。为了完善和充实国榷史料,顺治十年(1653 年),谈迁被弘文院编修朱之锡聘为书记,来到北京。他访问遗老、降臣,搜集遗闻,查阅资料,订正和补充国榷。此书史料价值较高,惜文字过于简约,向为治明史者主要参考书之一。【知识模块】 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11 【正确答案】 清初思想家。20 岁时参加了反对宦官的斗争。明朝灭亡后,起兵浙江,抗击清兵。44 岁以后全力投入著书立说。与孙奇逢、李颙并称“国初三大儒”,又与顾炎武、王船山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主要著

12、作有明儒学案宋儒学案及明夷待访录等。【知识模块】 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12 【正确答案】 清初学术史著作。黄宗羲著,康熙十五年(1676 年)成书。全书记载了明代 210 位学者。明儒学案以王守仁心学发端发展为主线,首篇师说提纲挈领,之后分别列出了十七个学案,大致依据时间先后和学术流派传承为序。每个学案都有较为固定的结构,拥有案序、传和语录;其中案序为概说该学派之基本情况,诸如该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主要代表人物、与其他学派的关系等。该书是研究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的主要材料。【知识模块】 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13 【正确答案】 清初学术著作。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著。全书共计 21 篇。明夷待访录提倡民权

13、,反对君主专政专权,因此一直影响了清朝末年的维新变法。乾隆年间列为禁书。清末维新派人士将此书作为理论武器,广为印行。梁启超认为此书“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 。【知识模块】 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14 【正确答案】 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字忠清,南直隶昆山县人。27 岁起弃科举转而撰书。明亡的十余年,一直以匡扶故明为己志。1678 年,拒绝清廷邀请,于 1682 年在山西病逝。主要著作有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及音学五书等近 50 种。【知识模块】 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15 【正确答案】 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所著。始撰于崇祯十二年(1639 年),书名取于论语子张篇中“日知其所亡,月无忘

14、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作者经数十年的积累和不断增补、修订,于晚年完成这部以“明道”“救世”为宗旨的札记式著作。其内容以考据为主,按经义、吏治、财赋、史地、兵事、艺文等分类编人,共 1000 余条。其治学强调务实和经世致用,考证精详,以古筹今,对清代学术发展有深刻影响。【知识模块】 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16 【正确答案】 清初伊斯兰教学者。字介廉,号一斋。清江苏上元人。幼习古兰经。15 岁起研习儒家经史子集和佛、道、杂家以及“西洋” 等书,后学阿拉伯文、波斯文,专门钻研伊斯兰教义。学术上受清初伊斯兰教学者马注“以儒铨经”“借儒以自重 ”思想的影响。主要著作有 天方性理 天方典礼天方至圣实录五

15、功释义等。他在儒、伊学说融和及伊斯兰教与中国内地特点相结合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影响深远。【知识模块】 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17 【正确答案】 清代史学家。字季野,号石园。年少时师从黄宗羲。博通诸史,尤精于明史,为浙东史学代表人物。康熙十七年(1678 年)被荐博学鸿儒,力辞不就。次年到北京,参加修撰明史,不署衔,不受俸,前后 19 年,书稿多出其手,故明史质量较高,但几经删削,原有的反民族压迫的思想丧失殆尽。他熟悉汉以下制度沿革,主张撰史必“事信而言文” 。另有 历代史表等。【知识模块】 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18 【正确答案】 清代史学家。字凤喈,太仓嘉定县人。精通经史,详于考证。乾隆十九年(17

16、54 年) 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其居苏州时,尝讲学震泽书院,以诗文著书自娱。遗著有尚书后案十七史商榷娥术编西浊居士集西庄始存稿等。【知识模块】 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19 【正确答案】 清代王鸣盛著。在清代与钱大昕廿二史考异、赵翼廿二史札记齐名。十七史商榷所包括内容,其实是十九史,所谓“十七史” ,是沿用了宋时汇刻十七史之名,而又多了旧唐书旧五代史两种。王鸣盛治史重考据,反对议论褒贬的春秋笔法。十七史商榷与廿二史札记廿二史考异相比,成就突出表现在史书文字的考订、历史事迹的考订和地理、职官等典章制度的考订方面,为清理和总结中国古代史学做出了贡献。【知识模块】 史学史

17、与历史文献学20 【正确答案】 清代史学家。字耘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人。乾隆二十三年(1758 年 )中进士,历任中书舍人、翰林院编修、镇安知府、贵西兵备道。后以亲老辞官,讲学安定书院,潜心著书。著有廿二史札记檐曝杂记陔余丛考瓯北诗抄瓯北诗话等。【知识模块】 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21 【正确答案】 清代史学家赵翼所著读史札记。采用以史证史的方法,对历代正史作整体考察,对史著和历史现象、史实、事件、人物进行客观评价。其书注重经世致用,旨在探究“ 治乱兴衰 ”,内容充实,条理清晰,题目大多标新立异,有考有论,非一般读书笔记所能比拟。与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并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知识模块

18、】 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22 【正确答案】 清代史学家。字晓征,江苏嘉定人。乾隆十九年(1754 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历任编修、侍讲学士、侍读学士、詹事府少詹事。参加编写热河志续文献通考一统志续通志等书,并把历年史学论著整理编成贯通全史的鸿篇巨制廿二史考异100 卷,手校金史考异。一生著述甚丰,除廿二史考异外,尚有十驾斋养新录和潜研堂文集。【知识模块】 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23 【正确答案】 清钱大昕撰。嘉庆二年(1797 年)全书刻成。廿二史考异共一百卷,所考“ 廿二史” ,即从 “二十四史”中除去旧五代史 和明史,另外又将司马彪续汉书志从后汉书中单列出来,因此总目实可见“廿三史” 。

19、钱大昕考史强调实事求是,注重典制研究,尤其重视对舆地、官制、氏族的研究。廿二史考异运用实证的方法,对历代正史作了系统的考辨,补充遗漏,订正讹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知识模块】 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24 【正确答案】 朝鲜使臣在中国的见闻录。朝鲜(高丽)使臣的中国见闻记录几乎横跨元明清三朝,时间跨度达七百年,其中元代一回,明代八十二回,清代四百九十七回。明代称朝天录,内容有日记、杂录、诗歌、奏折、状启等形式。明朝之后,因朝鲜将北京称为燕京,故称燕行录。著名的作品有洪大容湛轩燕记、李德懋人燕记、李宜显庚子燕行杂识、朴趾源热河日记、徐浩修燕行记等。【知识模块】 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25 【正确答案】 清

20、乾隆年间官修丛书。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 年)开始编纂。整套书收录了从先秦到清乾隆时的重要古籍,涵盖了古代中国几乎所有学术领域。全书按经史子集 4 部分类,经部分 10 类,史部分 15 类,子部分 14 类,集部分 5 类。七份抄本中,有三份毁于战火,其余四份现分别藏于北京市、浙江省、甘肃省图书馆,一部藏于台湾省。【知识模块】 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26 【正确答案】 官刻本之一。清代初年,承明代内廷刻印书籍之制。康熙时,设修书处于武英殿,刻版甚工,殿本或殿版之名始此。乾隆四年(1739 年)设刻书处于武英殿,诏刻十三经二十一史,派大臣主其事。后又刻明史大清一统志三通旧唐书。乾隆十二年(174

21、7 年)以前所刻书籍,刻工精良,校勘精审,纸张墨泽亦极佳,不仅超越元、明,且能与宋代刻本媲美。被公认为善本。【知识模块】 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27 【正确答案】 清朝编年体史料汇编。蒋良骐编撰。起自清太祖,迄于雍正十三年(1735 年) ,前后六朝 (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雍正),故又称六朝东华录。内容按年月日顺序排次,成于乾隆年间。因清代史馆设于北京东华门内,故称。本书所辑材料丰富,为研究清代政治、经济的宝贵资料。光绪年间,史官王先谦仿蒋氏东华录体例,起先纂辑乾隆、嘉庆和道光三朝实录中的史实,成书二百三十卷,称东华录续编。后又以蒋氏东华录太简,重新纂辑雍正以前的史实,成一百九十五卷,与

22、前所辑东华续录合称九朝东华录。此后潘颐福辑咸丰朝东华录六十九卷,王先谦又辑同治朝东华录,合前所辑总称十一朝东华录,共五百九十四卷。宣统元年(1909 年) ,朱寿朋纂辑光绪朝东华录二百二十卷,起于同治十三年(1874 年 ),迄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 。【知识模块】 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28 【正确答案】 清代类编性散文总集。署贺长龄辑,实为魏源所代编。皇朝经世文编成书于道光六年(1826 年),次年刊行,凡 120 卷,文章 2236 篇。分为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八类,类下又分子目。选辑清初至道光前官方文书、专著、述论、奏疏、书札等文献,反映了清代前期和中期部

23、分学者和官吏的“ 经世致用”思想及改革图治的愿望。【知识模块】 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29 【正确答案】 清代史学家。字实斋,浙江会稽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 年)中进士,曾官国子监典籍。长期在湖广总督毕沅幕府参加续资治通鉴编纂工作。著有文史通义,在书中提出“六经皆史” 说。遗著除史学理论 文史通义外,还有史籍考和州志毫州志永清志及章氏遗书等。【知识模块】 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30 【正确答案】 清末刘鹗著。殷墟甲骨文历史上的第一部著录书,1903 年抱残守缺斋石印出版。1903 年,刘鹗从他所收藏的五千余片甲骨中精选 1058 片,编成铁云藏龟六册。在该书的自序中,刘鹗记述了文字从古籀到隶书的发

24、展过程,第一个提出了甲骨文是“ 殷人刀笔文字 ”,这对于甲骨文的认识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该书将甲骨文由只供少数学者观赏摩挲的“古董” 变为广大学者研究的资料,在甲骨学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开创之功。【知识模块】 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31 【正确答案】 清朝史学家章学诚的史学著作。出版于道光十二年(1832 年),分内篇五卷、外篇三卷。全书内容广泛,包括易教、书教、诗教、经解、言公、史德、方志等。章学诚在书中提出“六经皆史” 说;还提出整理 “方志”的主张,即编修一地的历史演变,主张方志要立三书:记载大事和人物的“通志” 、记载典章制度的“掌故”和记载文献诗文的 “文征 ”。【知识模块】 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32 【正确答案】 清代的一个学术流派。以对于古代社会历史各个方面的考据而著称。由于学派在乾隆、嘉庆两朝达到鼎盛,故得名。学派的主要创始人是明末清初的大儒顾炎武,其后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阎若璩、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等。学派研究的总体特点是避免涉及与明、清有直接关系的事物,其研究的话题基本已经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完全脱节,与明代朱张等理学学以致用的情况大相径庭。嘉庆朝以后,清朝面临内忧外患,乾嘉学派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学派对于研究、总结、保存传统典籍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知识模块】 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