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是( )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 “学在官府”的局面。(A)商代(B)夏代(C)战国(D)春秋2 教师作为独立职业在社会上出现,是在( )时代,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A)夏(B)春秋(C)西周(D)商3 在我国历史上“ 百家争鸣 ”的鼎盛时期是( )。(A)西周(B)秦代(C)战国(D)春秋4 在我国,私学出现于( )时期。(A)西周(B)夏(C)春秋(D)战国5 古代文献中所描述的“ 礼崩乐坏 ”的时期是指( ) 。(A)南
2、北朝(B)春秋(C)五代十国(D)战国6 提出“有教无类 ”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 )。(A)墨子(B)孔子(C)孟子(D)老子7 真正揭开“ 百家争鸣” 序幕的是 (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8 “明人伦”的教育目的是由 ( )第一次明确地概括出来的。(A)荀子(B)孔子(C)孟子(D)庄子9 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 )。(A)孝(B)礼(C)忠(D)仁10 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 这一思路的教育家是( )。(A)孟子(B)孔子(C)荀子(D)老子11 “化性起伪 ”是( ) 提出的。(A)荀子(B)老子(C)庄子(D)孔子12 最早把自然科学知
3、识纳入教学内容的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13 在我国教育史上,首次而鲜明地提出“大丈夫”理想人格的教育家是( )。(A)孟子(B)孔子(C)荀子(D)庄子14 提出培养“ 兼土” 的教育目的是 ( )。(A)儒家(B)道家(C)墨冢(D)法家15 道家的教育主张是( ) 。(A)不言之教(B)以法为教(C)兴利除害(D)化性起伪16 在我国教育史上,被称为“六经” 传人的教育家是 ( )。(A)孟子(B)荀子(C)孔子(D)朱熹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7 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分为大学、中学和小学三种。18 私学是孔子首创的,这也是孔子对中国传统教育的杰出
4、贡献之一。19 孔子对弟子们普遍传授的主要教材是诗书礼乐。20 孔子提出的“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的思想中, “性”是指先天素质,“ 习”是指行为习惯。21 孔子所提倡的“ 爱” 是无差别的 “爱”,而墨子所提倡的 “爱”是有差别的“ 爱”。三、简答题22 简述西周“ 六艺” 教育的内容和特征。23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兴起有何意义?24 简述孔子的德育原则。25 如何评价孔子“ 有教无类 ”的办学方针?必答题26 述官学和私学的差异。27 试述孔子私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分析其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28 评价孔子“ 学而优则仕 ”的教育主张。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模拟试
5、卷 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1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1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
6、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1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1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1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1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1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7 【正确答案】 错误。西周的学校教育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其中国学又分为大学和小学两个层次。【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18 【正确答案】 错误。孔子所创办的私学是春秋时期规模最大、弟子最多、影响也最为深远的,但私学并非孔子首创,有史料表明,孔子之前已有私学存在。【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
7、史19 【正确答案】 正确。孔子编订“六经” ,并以 诗书礼乐作为普遍传授的主要教材。【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20 【正确答案】 错误。在孔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的思想中,“性”是指先天素质,“习”是指后天习染,包括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21 【正确答案】 错误。孔子所提倡的“爱” 是有差别的 “爱”,而墨子所提倡的“ 爱”是无差等的“ 爱” 。【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三、简答题22 【正确答案】 (1)“六艺”教育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 礼乐。礼是指周礼,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等各个领域。乐教也是西周官学中的主要科目。当时
8、乐的概念是非常宽泛的,它包括音乐、诗歌、舞蹈等,实际上是各门艺术的总称。射御。射,指射箭的技术;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书数。 “书”是指文字,“数”是指计算。(2)“六艺”教育的特征: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 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23 【正确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兴起,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划时代的革命:(1)它冲破了西周以来 “学在官府”、学校教育为官府所垄断的局面,打破了 “政教合一”的旧官学教育体制,教育从政治活动中分离出来,完成了学校教育独立化的过程。(2)教师不再是官吏,
9、“官师合一”被打破,教师成为以教育作为谋生之道的专业化的教育工作者。(3)扩大了教育对象,使受教育的范围由少数贵族扩大到广大平民,教育的社会基础更为广阔。(4)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得到新的发展。内容突破了西周“六艺” 范围,办学方式上私学没有固定场所,而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主动求学为动力基础,办学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5)有利于教育经验的积累和教育理论的形成,造就了一大批卓有建树的教育思想家,出现了诸如论语、孟子、荀子等记载大量教育思想的典籍,以及大学、学记等为代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不仅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础,在世界教育学发展历史上也熠熠生辉。【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24 【正确
10、答案】 (1)立志。确立人生的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志于道” 并“乐道”,以实现仁道为志向,走仁的道路,时刻以仁为道德行为的准则。(2)克己。“克己复礼为仁”,善于自克才是道德修养的标志。在处理对人对己的关系时应着重在要求自己上,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礼、仁的规范。(3)力行。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将道德修养付诸实践,“言必信,行必果” ,道德认识的真假、深浅,依靠道德实践的检验而证实。(4)中庸。能明辨各种行为过与不及的是非得失,择其中道而行。(5)内省。道德贵在自觉,道德教育贵在培养自觉。遇事“求诸己” ,积极进行自我思想省察,寻找自己的缺点和错误。(6)改过。道德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扬
11、长补短的过程,有过错不应该掩盖,而要正视错误公开改正,有过不改才是真正的错误。【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25 【正确答案】 (1)“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教育对象,其基本含义是不分华夷、无别贵贱”即教育对象不应该有身份和地域的限制,只要诚心求教、潜心向学并行拜师手续的,孔子都从纳为门人。从而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学力、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允许的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2)这一教育主张顺应了社会历史进步潮流,打破了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和学术垄断的格局,大了受教育的范围,适应了“士” 阶层的兴起和文化下移的历史潮流,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这在教育发展史上具
12、有划时代的意义。【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必答题26 【正确答案】 春秋时期私学取代官学,是学校教育与自然形态的教育分离之后的一次历史性的大变革。私学和官学有着显著的区别。(1)西周奴隶社会的官学是建立在土地国有的经济基础上的,而春秋时的私学是建立在土地私有的个体经济基础之上的。(2)官学的社会阶级基础是奴隶主贵族,而私学的社会基础是以新兴地主阶级为首,包括、工、商等自由民所组成的阶级联盟。(3)官学由国家政权机关主办,是集中的,“ 学在官府” 是其传统,它维护“学术官守”;私学是由私人根据社会需要而设立的,它是分散的,“ 学在四夷”是其特点,它促成了“学术下移。(4)官学是“政教合一”,教
13、育是政治组织的一部分,教育无独立的组织机构;私学是政教分离。教育从政治机构中独立出来,有独立的组织机构,教育活动成为相对独立的活动。(5)官学是 “官师合一”,由政府职官兼任教师,以官事为主、教学为辅;私学是官师分离,以具有知识技能的人担任教师,教师成为社会上一种独立的职业,他们是专业化的脑力劳动者,以传授知识经验、培养人才作为自己谋生的手段。(6)官学的入学受到贵族身份的限制,贵族子弟垄断了受教育的权利;私学的入学则以自由受教为原则,学校向平民开放。(7)官学没有思想自由,不论国学、乡学都在贵族传统思想统一指导之下,受一种教育思想支配;私学则有思想自由,各家私学不必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思想,而是
14、都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私学是学术繁荣、百家争鸣的摇篮。(8)官学的教学内容艰于传统的“ 六艺”,灌输的是旧有的政治观念和道德思想,偏重于历史文化,教育内容脱离现实生活;私学教学内容突破了传统“六艺” 的范围,传授各学派的政治观念、道德思想以及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其内容与大变革时期的现实生活有较为密切的联系。(9)官学有固定的教育场所和基本的教学设备,管理制度比较规范,但也较为呆板;私学不受固定教育场所的限制,而是以教师为中心,可以是流动的,设备也比较简单,虽然管理制度不够规范,但具有较大的灵活性。(10)官学按照一定方向和一定规格培养人才,至春秋时已趋于衰落,难以发挥
15、其培养维护贵族统治所需人才的职能;私学则以多种目标和多种规格培养人才,适应建立封建社会制度的需要,为地主阶级的利益服务。【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27 【正确答案】 (1)教育内容:孔在继承西周以来“六艺” 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充实和改造,提出了自己关于教育的主张。在孔子的教育体系中,包含两大部分,即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而以前者为重心。首先要求做一个品行符合道德标准的社会成员,其次才是文化知识的学习,所以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道德教育占首位,文化知识的学习则服从于前者的需要,为道德修养服务。孔子在教学中所用的教材,主要是经过他亲自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即后世所称的“ 六经”。(
16、2)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特色的一个体现,这项原则主要解决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孔子认为因材施教的关键在于知人,即对学生要有准确、全面地了解,“听其言而观其行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准确地掌握学生的特点。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孔子注意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进行教育,扬长避短。启发诱导。孔子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这项原则主要解决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矛盾。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精神。孔子认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认识规律,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适时施教;其次,教学要“当其可” ,即难度适宜。学思并用,学思右合
17、。主要解决学习与思考,或掌握知识与发展思维的矛盾。“学”是“思”的基础,“ 思” 是“学”的深人和拓展,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由博返约。这项原则主要解决教学的广度与深度的矛盾,或者说解决知识的广与精深的矛盾。孔子强调要“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主张学生“多闻”、“ 多见”,知识面要广,具有广博丰富的知识面,对事物的理解就会深刻而全面,解决问题也会左右逢源、“ 才思踊跃。如果知识能够用一条三线“ 一以贯之”,就能以简驭繁,触类旁通而举一反三。(3)贡献:首创私学,实行 “有教无类 ”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认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18、;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28 【正确答案】 (1)“学而优则仕”是孔子的学生子夏提出来的,但它却体现了孔子的教育观点。其基本含义是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有官职的人应该是受过教育并继续学习的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得到一定的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能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2)“学而优则仕”教育目的论的提出,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反对不学而仕的世袭制,为平民开拓了从政的道路;把学优与仕优联系起来,以学优保证仕优,有利于推行贤人治邦,改良社会政治。(3)这一教育目的论对中国古代教育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过于突出教育的政治功能,忽视了教育的经济功能,强化了中国“官本位” 的传统观念;以名利为诱饵,使中国知识分子从一入学读书始,就产生严重的功名意识,形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观念。【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