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842291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 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 )(A)孔丘(B)老子(C)董仲舒(D)朱熹2 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专门文艺大学是( )(A)太学(B)郡国学(C)宫邸学(D)鸿都门学3 制度化教育诞生的标志是( )(A)文字的诞生(B)学校的出现(C)教师的出现(D)专门的教学内容4 西周教育的最大特点是( )(A)学在官府(B)以人伦为主要内容(C)官师合一(D)政教合一5 不属于西周教育的主要特点的是( )(A)官守学业(B)以人伦为主要内容(C)官师合一(

2、D)政教合一6 西周时期,诸侯所在的大学称( )(A)辟雍(B)泮宫(C)庠(D)序7 乡学设立在乡的称( )(A)塾(B)校(C)庠(D)序8 传说五帝时代已有的大学称( )(A)辟雍(B)泮宫(C)成均(D)瞽宗9 “六艺”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最主要的是 ( )(A)礼(B)乐(C)诗(D)书10 标志着西周“ 学在官府 ”瓦解的是( )(A)官师分离(B)政教分离(C)私学兴起(D)官学消失11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与“中国古代的轴心时代”描述的时期是( )(A)春秋战国时期(B)先秦时期(C)魏晋时期(D)唐朝12 诸子百家众多,“ 三教九流 ”并存,其中被称为显学的是 ( )(A)

3、儒、法(B)道、法(C)儒、墨(D)道、墨13 开创我国古代民办高等教育先河的是( )(A)太学(B)书院(C)稷下学宫(D)精馆14 孔子最早提出“ 有教无类 ”,其理论基础是( )(A)人性善(B)人性恶(C) “人皆可以成舜禹”(D)“性相近,习相远 ”15 我国古代最早的专门化教师是( )(A)官吏(B)士(C)卜筮者(D)祖先16 提出“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理想的教育家是( )(A)荀子(B)孟子(C)孔子(D)韩非子17 在人性论上,最早提出“性恶论” ,并在以后得以发扬的教育家是 ( )(A)荀子(B)孟子(C)孔子(D)韩非子18 以主动、创造闻名,并以“

4、强说人” 姿态出现的学派是 (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19 电影墨攻集中展现的是的学派思想是(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20 鸿都门学的实质是( )(A)一所文艺大学(B)新的办学形式(C)宦官为对抗太学生而设(D)专业学校21 堪称我国第一本教育哲学著作的是( )(A)大学(B) 论语(C) 中庸(D)学记22 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A)大学(B) 论语(C) 中庸(D)学记23 提出“三纲领、八条目” ,奠定我国古代知识分子为学的纲领性著作是 ( )(A)大学(B) 论语(C) 中庸(D)学记24 在孟子眼中,教育理想的培

5、养目标是( )(A)大丈夫(B)兼士(C)鸿儒(D)大儒25 我国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是( )(A)太学(B)鸿都门学(C)宫邸学(D)书院26 我国古代以声名选士的制度是(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普选制27 将儒学系统化,纳入官学体系,对此作出最大贡献的教育家是( )(A)孔丘(B)老子(C)董仲舒(D)朱熹28 提出“正谊明道 ”,后来被朱熹发展为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教育家是( )(A)孔丘(B)老子(C)董仲舒(D)朱熹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9 中国古代的“ 六艺” 和西方的 “七艺”没有什么区别。30 墨家的“素丝说 “说明了

6、环境对人的发展起主要作用。三、简答题31 简析齐国稷下学宫的性质、特点及历史地位。32 简述“性相近,习相远” 。必答题33 分析学记的教育教学思想。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 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孔子是我国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学的古代教育家。【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鸿都门学是东汉时期兴办的一所文艺性的专门大学。【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学校的出现标志制度化教育的产生。【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4 【正确答案】

7、 A【试题解析】 西周教育最大特点是学在官府或官守学业,具体表现为官师合一、政教合一。【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同上题。【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西周时期,诸侯所在的大学称泮宫。【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闾为塾,党为庠,州为序,乡为校。【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传说五帝时代已有的大学称成均。【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六艺”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最主要的是礼。【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私学兴起,

8、官学统治地位开始瓦解,学在官府被打破。【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点。【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儒、墨为显学,相对立。【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稷下学宫开创我国古代民办高等教育先河,但实际上是为统治者服务的。【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性相近,习相远”是孔子对人性的看法,其后一分为二,即善、恶。【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士同西方的“智者”一样是古代的职业化教师。【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6 【

9、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孟子有关“大丈夫”的人格理想。【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荀子主张人性恶,孟子主张人性善。【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墨家的典型特点。【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电影墨攻是以电影形式反映墨家思想的作品。【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鸿都门学是宦官为对抗太学生而设,是政治的产物。【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2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中庸中饱含儒家的教育哲学思想,“天命之为性,率性之为道,修道之为教”。【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2

10、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学记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2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大学是奠定我国古代知识分子为学的纲领性著作,最为著名的是“三纲领、八条目”。【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2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2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我国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是公元前 124 年的太学。【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2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察举制以声名、德望选士,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选士制度。【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2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董仲舒是儒家的杰出代表人物,使儒学官学化。【

11、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2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董仲舒提出的著名的道德教育思想,后被朱熹发扬。【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9 【正确答案】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由礼、乐、射、御、书、数构成的“ 六艺”教育,中心是礼、乐。 “六艺”源于原始社会的祭祀活动,形成于西周时期。因为当时政局稳定,经济文化空前发展,教育方面逐渐增加了政治伦理内容,形成了文武兼备的“六艺” 教育。礼是政治伦理课,内容广泛,包括了奴隶社会的宗法等级世袭制度、道德规范和仪艺。周礼.大宗伯把礼分为五类: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礼包括整个宗法等级世袭制度和道德,所以

12、被看作是立国传统,国家命运之所系,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包括了从政治、经济、军事到社会的一切方面的法律和道德规范,反映了维护宗法等级世袭制度的需要。奴隶主贵族的礼、乐是相互配合的,凡通行礼之处,就需要有乐。礼、乐贯穿整个社会生活活动,体现宗法等级制度,对儿童思想政治、道德品行培养有重大作用。乐是综合艺术课,内容广泛。所谓“乐者,乐也” ,凡是使人快乐,使人感官可以得到享受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乐。礼的作用在于约束人们的外部行为,具有强制性,而乐则重在陶冶人们内心情感,使本具有强制性的礼变为能获得自我满足的精神需要,使森严的等级关系化在和谐的情谊之中。这种礼、乐教育在西周时期确实对于改变风俗习惯

13、,安定社会秩序,加强各诸侯国之间的联系起了巨大作用。“射、御”是军事训练,是基本的军事技术训练。 “书、数”是基础文化课,书是文字,数是算法。书、数是文化基础知识技能,作为“小艺” ,安排在小学学习,而大学学的是诗书。“六艺”教育作为西周教育的特征与标志,内容包括多方面因素:既重思想道德,又重文化知识;既重传统文化,又重实用技能;既重军事,又重戒备;既重礼仪规范,又要重内心情感修养。它符合教育规律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后来的“苏湖教法”,朱熹及颜元等人都十分重视。(3)“七艺”是基督教教育的内容,分“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和“ 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与六艺教育在内容上不同,

14、服务的目的也不相同,发展的历史也不尽相同,七艺经过了“三艺” 和“四艺”两个阶段,而六艺教育是在先民的经验总结中归纳出来的。二者虽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应注意区别。【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30 【正确答案】 (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墨子以素丝和染丝为喻,来说明人性及其在教育下的改变和形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在他看来,人性不是先天形成的,生来的人性如同待染的素丝,下什么染缸,就成什么颜色的丝,有什么样的环境就造就什么样的人。因此必须慎其染,他从人性平等立场出发去阐述教育作用,较之孔子的人性论在社会意义上更进一步。但很明显这是一种“外发论” ,强调环境的重要作

15、用,没有认识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一定的片面性。(3)题目中的说法是正确的。【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三、简答题31 【正确答案】 稷下学宫是战固时期齐国的著名学府,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也是当时教育史上的重要创造,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历史影响。(1)稷下学宫的性质:稷下学宫是一所由官家操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由齐国官方出资举办,始终不改变养士、用士的基本目的。从其主办者和办学目的来看,稷下学宫是官学。由养士制度发展演变而成的教育机构,它保持了充分尊重士人之讲学,不加干涉与限制的风范,其教学与学术自由体现出私学的性质。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

16、一体并兼有咨政议政作用的高等学府。(2)稷下学宫的特点: 学术自由。稷下学者“不治而议论”,拥有相当的独立和自由;来者不拒,包容百家;欢迎游学,来去自由;学术论辩,相互争鸣及吸取。待遇优厚。包括给予“ 不治而议论 ”的政治待遇及优厚的物质待遇。(3)稷下学宫的历史地位: 为各家学派提供了一个交流的舞台,对促进战国时期的学术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显示了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它所独创的官方操办、私家主持的办学形式,集讲学、著述、育才与咨政为一体的职能模式,自由讲学和自由听讲的教学方式,学术自由和鼓励争鸣的办学方针,尊重优待知识分子的政策,都显示了它的成功之处。

17、【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32 【正确答案】 孔子从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来论证教育的作用。他承认人的成长中,教育起决定作用。他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论语.阳货)他指出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后来之所以差别很大,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人的聪明才智不是先天的,主要靠后天习行,无论何人,只要肯努力求学,就一定能获得成功。他的这一主张肯定了教育在人的成长中的决定作用,顺应并推动人们思想解放的历史潮流,具有极大进步性,对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思想理论依据,同时开启了以后对人性与教育关系的讨论,但他没有抛弃“上智”“下愚”的老调。从“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这一理论前提出发,孔子极力主张扩大教育对

18、象,明确提出“ 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必答题33 【正确答案】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的、最完整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战国末期思孟学派所著,全文1229 字,对先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做了相当全面的总结和概括,论述了教育的作用、目的、任务以及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原则、方法,教师及师生关系,总之,对教育学基本问题都有论述,被认为是“教育学的雏形” 。(1)教学相长。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方面,教与学紧密相连,互相促进。“虽有佳肴,不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不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

19、强也。故曰:教学相长。兑命曰:教学半 ,其此之谓乎。” 对于这段话,有人认为是专指教师而言,教中遇到困惑之处,深感学识不足,更加努力进修。有人认为指教师与学生两方面说,教师教学生,学生也可以促进教师的提高。我们认为前者较合原意,后者为引申之意。(2)尊师重道。尊师才能重道,重道必须尊师。明确提出“师严而道尊” 。一方面高度评价教师的作用,抬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对教师又严格要求,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道德修养,又要熟练掌握教育教学技能技巧。同时,并不否认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认为学习好坏与善不善学关系极大。(3)藏息相辅。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大学之教也,

20、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课外练习是正课学习的继续和补充,可以深化课内学习内容和提高对课内学习的兴趣,但二者需有结合。(4)豫、时、孙、摩。总结长期教育教学中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教之所由兴”和“教之所由废”的规律。包括四项具体原则,从正反两面进行分析,指出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教训。豫“禁于未发之为豫” ,就是预防。在不良行为和习惯发生、形成之前,教育措施走在前头,以便禁于未发,消灭在萌芽状态。如果积习已深再去禁止则极难矫正。时“当其可之谓时” ,就是及时,善于抓住适当时机,及时施教,否则时过境迁,毫无成效。孙“不陵节而施之为孙” ,顺序,循序渐进。知识有内在系统,掌握知识必须遵循客观

21、规律。要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不能颠倒跳过,否则会使学生厌恶学业,即使勉强毕了业,也很快就忘了所学的东西。摩“相观而善之为摩 ”,相互观摩,同学间取长补短。切磋琢磨,相互启发,补偏救弊,扬长避短,开阔眼界,增广见闻。(5)启发诱导。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不牵,强而不抑,开而不达。道而不牵则和,强而不抑则易,开而不达则思。和、易、思,可谓善矣” 。启发式教学强调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需要教师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丰富的教学经验、高超的教学艺术。导而不牵,积极引导而不牵着学生走。强而不抑,教师要积极督促,但不要强制压抑。开而不达,教师为学生打开知识大门,但

22、不要把知识通达不遗地塞给学生,要留有余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这项原则的中心要求是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但不能代替学生思考。(6)长善救失。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多,过多庞杂,贪多勿得;寡,知识面狭窄,贫乏浅薄;易,看得过分容易,自满自足;止,夸大困难,畏难而止。这些都是缺点但因人而异,但教师必须具体分析,全面掌握,如果教育得法缺点也会转化为优点。多则知识面广博,寡则精深专一,易则充满信心,止则认真对待。王夫之曰:“多、寡、易、止,虽各有其失,而多者便于博,寡者易于专,易者易于行,止者安其序,亦各有善焉。救其失则善长也。”要求教师掌握教育辩证法,坚持正面教育,重视因材施教,善于因势利导,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将缺点转化为优点。学记中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对于我们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及课程改革,以及教学方法的应用有极大的指导作用。【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