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 8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欧洲教育界公认的第一所新学校是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这个学校的创办者是(A)雷迪(B)利茨(C)德摩林(D)德可乐利2 下列关于新教育发展时期的说法错误的是(A)新教育联谊会的建立(B) 新时代教育杂志的创办(C)教育理论从儿童中心转向社会中心(D)代表人物是罗素3 下列学校中不属于新教育运动的实验的是(A)巴德利.达尔斯学校(B)利茨 .伊尔斯保学校(C)德摩林.罗歇斯学校(D)帕克.昆西学校4 蒙台梭利关于幼儿教育的内容不包括(A)感官教育(B)读写
2、算的练习(C)实际生活的练习(D)艺术教育5 被杜威称作“ 进步教育之父 ”的是(A)帕克(B)拉格(C)康茨(D)约翰逊6 以“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主张学校课程应尽可能与实践活动相联系;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为特征的教学法是(A)昆西教学法(B)葛雷制(C)道尔顿制(D)文纳特卡制7 美国教育家约翰逊在亚拉巴马州的费尔霍普创办了费尔霍普学校,该校以何著称(A)有机教育学校(B)昆西教学法(C)葛雷制(D)道尔顿制8 又称“双校制 ”“二部制”或“分团学制” 的教学制度是(A)有机教育学校(B)昆西教学法(C)葛雷制(D)道尔顿制9 “主张废除课堂教学
3、,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将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验仪器,供学生使用,各作业室配有该科教师一人,负责指导学生;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既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也可使学生管理简单化”的是(A)有机教育学校(B)昆西教学法(C)葛雷制(D)道尔顿制10 将课程分为两部分,即共同知识或技能(包括读、写、算等工具性学科)与创造性的、社会性的作业(如木工、织布、绘画、雕刻等)。前者主要按学科进行,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进行个别辅导。学习按计划进行,平时有进度记录,最后以考试来检验学习结果。后者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或施教、不考试。这种制度是
4、(A)昆西教学法(B)葛雷制(C)道尔顿制(D)文纳特卡制11 被公认为是杜威理论的主要解释者和推广者,并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和桑代克的学习理论结合,创造出一种教学法。这个人物是(A)帕克赫斯特.道尔顿制(B)克伯屈.设计教学法(C)华虚朋.文纳特卡制(D)拉格.社会课程12 规定英国建立地方教育当局,且地方当局有权建立中等学校,并资助文法学校,向进入文法学校的初等学校的毕业生提供奖学金,同时还要考虑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衔接问题的法案是(A)巴尔福法案(B) 哈多报告(C) 斯宾斯报告(D)费舍教育法13 在英国历史上,首次明确宣布教育立法的实施“要考虑到建立面向全体有能力受益的人的全国公
5、共教育制度”,且调整了中央和地方当局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行全国统一计划的可能性的教育法案是(A)巴尔福法案(B) 哈多报告(C) 斯宾斯报告(D)费舍教育法14 英国教育史上第一次从国家的角度阐明了中等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儿童的思想,并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明确提出了初等教育后教育分流的主张,以满足不同阶层人们的需要的教育法案是(A)巴尔福法(B) 费舍教育法(C) 哈多报告(D)斯宾斯报告15 被看成是英国中等教育发展中最有价值的设计草图,推动了英国中等教育的发展,并促进了英国公众接受 “人人受中等教育” 的观念以及中等学校划分为文法中学、现代中学和技术中学的三种类型的主张的法案是(A)巴尔
6、福法案(B) 哈多报告(C) 斯宾斯报告(D)费舍教育法16 被视为是决定了英国战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的教育法案是(A)巴尔福法案(B) 哈多报告(C) 斯宾斯报告(D)巴特勒教育法17 “提议大力发展高教事业;提高中学生升入高等院校的人数比例;提高工科学院的地位,使之升格为大学或大学院;把高级工艺学院升格为有学位授予权的工科大学;把培养教师的学校改为能授予学位的教育学院”的英国的教育法案是(A)巴特勒教育法(B) 哈多报告(C) 斯宾斯报告(D)罗宾斯报告18 强调“扩大高等教育入学途径,加快培养各种专门人才” ,“调整高等教育课程内容和结构”, “加强和改进高等教育管理,特别是要加强高
7、校内部专业化的管理,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以承担更多的社会和经济课题”, “ 开辟更多的奖学金和助学金途径,促进学生学习” 的是(A)哈多报告(B) 斯宾斯报告(C) 罗宾斯报告(D)雷沃休姆报告19 在英国的历史上首次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学校的基本教学内容的法案是(A)巴特勒教育法(B) 罗宾斯报告(C) 斯宾斯报告(D)1988 年教育改革法20 规定“由国家代替个人承担职业教育的任务”“规定 18 岁以下的青年有接受免费职业教育的义务” 的法案,被称为法国 “技术教育宪章 ”的是(A)费里法案(B) 阿斯蒂埃法(C) 教育改革法(D)富尔法案21 提出法国应该实施 618 岁学生的免费义务教
8、育,并提出战后法国教育改革的六项原则的法案是(A)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B) 阿斯蒂埃法(C) 教育改革法(D)富尔法案必答题22 论述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体系。23 论述教育心理学化运动的形成、发展与影响。24 比较洪堡在柏林大学的改革和蔡元培的北大教育改革。25 论述工业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 8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欧洲教育界公认的第一所新学校是英国教育家雷迪于 1889 年创办的阿伯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这被认
9、为是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发端,该学校也被誉为欧洲新学校的典范。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1914 一 1944 年是新教育运动的发展时期。1914 年,一批蒙台梭利学派的新教育家在英国举行会议,共同讨论新教育的理论。此后,他们每年开一次年会,并提出建立一个国际新教育团体的要求。1921 年,来自 40 个国家的 100 多人在法国加莱举行了主题为“儿童创造性的自我表现”的讨论会。这个会议标志着新教育联谊会正式成立。新教育联谊会的宗旨是进一步促进世界各国新教育思想的交流和新教育的国际化,它为新教育的发展指明了
10、方向,从而加快了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教育理论从儿童中心向社会中心的转变。代表人物为蒙台梭利、德可乐利、爱伦.凯、梅伊曼、拉伊等。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欧洲教育界公认的第一所新教育学校是英国教育家雷迪于 1889 年创办的阿伯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这被认为是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发端,该学校被誉为欧洲新学校的典范。在英国,1893年巴德利在英格兰南部创办了贝达尔斯学校:利茨先后创办了三所相互衔接的家庭式乡村寄宿学校。这三所学校分别是伊尔森保学校、豪宾达学校、比伯尔史泰因学校,形成了“乡村之家运动”;德
11、摩林在法国创办了第一所新学校罗歇斯学校。帕克的昆西学校是进步教育运动中的代表。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内容包括:(1)感官教育。重视幼儿感官训练和智力的培养,这是“儿童之家”的重要特色,也是蒙台梭利方法的一大特点。蒙台梭利极为重视感官教育。她的感官教育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触觉的训练,其中以触觉练习为主。在“儿童之家”里,她针对人的各种感官,专门设计了各种有独创性的教具。(2)读写算练习。蒙台梭利认为,36 岁的幼儿已经具备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她经过实验也证明所有儿童都具有学习读写算的能力。教育者应当利用这种
12、能力,为儿童准备适当的教材、教具,并提供正确的学习途径。(3)实际生活练习。主要包括:第一项,日常生活技能的练习;第二项,园艺活动;第三项,手工作业;第四项,体操;第五项,节奏动作。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9 世纪末,帕克先后在马萨诸塞州昆西市和芝加哥库克师范学校进行教育革新实验,创造了“昆西教学法”,被杜威称作“进步教育之父”。1896 年,杜威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在杜威的影响下,许多进步教育实验以各种形式展开。早期的进步教育家们都关心通过学校改变社会,但由于受到不同教育理论的影响,他们的方法不尽相同。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
13、模块】 中外教育史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先驱者帕克在担任马萨诸塞州昆西市教育局长时,领导和主持了昆西学校实验。帕克的教育革新措施以“昆西教学法”或“昆西制度”著称。其主要特征是“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主张学校课程应尽可能与实践活动相联系;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907 年,美国教育家约翰逊在亚拉巴马州的费尔霍普创办了费尔霍普学校,该校以“有机教育学校”而闻名。约翰逊称她的教育方法是“有机的”,因为它们遵循学生的自然生长。有机教育学校的整个课程
14、计划以活动为主。她设计体育活动、自然研究、音乐、手工等活动代替一般课程。学校的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每个发展阶段所必需的作业和活动。她主张以一般的发展而不是以获得知识的分量来作为教育的目标。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美国教育家沃特于 1907 年被印第安纳州葛雷市教育委员会聘为公立学校的督学,推行一种以“葛雷制”著称的教学制度,亦称“双校制”、“二部制”或“分团学制”。沃特以具有社会性质的作业为学校的课程。他把学校分成四个部分:体育运动场、教室、工厂和商店、礼堂。课程也分成四个方面:学术工作、科学、工艺和家政,团体活动,体育和游戏。葛雷学校以
15、其独特的教学制度而闻名。为了减少学校经费开支,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以提高办学效率,沃特在教学中采用二重编法,即将全校学生一分为二,一部分在教室上课,另一部分则在体育场、图书馆、工厂、商店以及其他场所活动,上下午对调,解决了葛雷地区学校少、供不应求的矛盾。相对当时一般公立学校组织中的惊人的浪费来说,沃特的措施是有积极意义的。沃特的葛雷制曾被认为是美国进步教育思想的最卓越的例子。它的课程设置能保持儿童的天然兴趣和热情,管理方式经济而有较高的效率。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美国教育家帕克赫斯特是道尔顿制的创始人。1920 年,她应邀去马萨诸塞州道尔
16、顿市的道尔顿中学实施一项名为“道尔顿实验室计划”的教育革新计划(一般简称“道尔顿制”或“道尔顿计划”)。“道尔顿制”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帕克赫斯特提出以下主张:废除课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将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验仪器,供学生使用,各作业室配有该科教师一人,负责指导学生;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既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也可使学生管理简单化。20 世纪 20年代,道尔顿制在许多国家如英国、苏联流行一时,尤其对我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道尔顿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于强调个体差别,对教师要求高,以及在实施时易导致放任自流等。
17、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美国教育家华虚朋在 19191945 年任伊利诺伊州文纳特卡教育官员期间,从事以“文纳特卡计划”著称的教育实验。华虚朋教育实验的具体做法是将课程分为两部分,即共同知识或技能(包括读、写、算等工具性学科)与创造性的、社会性的作业(如木工、织布、绘画、雕刻等)。前者主要按学科进行,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进行个别辅导。学习按计划进行,平时有进度记录,最后以考试来检验学习结果。后者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或施教、不考试。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设计教学
18、法。克伯屈是杜威的弟子,被公认是杜威的理论的主要解释者和推广者。克伯屈继承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并使之通俗化;同时吸收了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在两者的基础上,克伯屈提出了独特的设计教学法。设计教学法废除了班级授课制,打破了学科体系,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有目的的活动,由此来设计学习单元和组织学校的工作。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巴尔福法案与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1902 年,英国通过了巴尔福法案。该法案要求建立地方教育当局,而且地方教育当局有权建立中等学校,并资助文法学校,向进入文法学校的初等毕业生提供奖学金,同时还考
19、虑了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衔接问题。法案第一次把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放在一起论述,使国民教育变为完整的初等教育,并把中等教育纳入地方管理,结束了英国教育长期的混乱状态,提供了建立国家公共教育的基础。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费舍教育法。1818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教育大臣费舍提出的教育议案,制定了新的初等教育法,也称费舍教育法。法案规定:(1)加强地方当局发展教育的权力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制约当局的权限。(2)地方当局为 25 岁的儿童开设幼儿学校;规定 514 岁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一律实行免费教育;禁止雇佣不满 12 岁的儿童做
20、童工。(3)地方教育当局应建立和维持继续教育学校,向进入这种学校的年轻人免费提供适当的学习课程、教学和体育训练,年轻人每年应在继续教育学校中接受 320 个学时的学习。费舍教育法在英国历史上,首次明确宣布教育立法的实施“要考虑到建立面向全体有能力受益的人的全国公共教育制度”,在建立完整的国家教育制度方面迈进了一步,使 14 岁以前的初等义务教育成为国民教育。法案调整了中央和地方当局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行全国统一计划的可能性。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926 年,以哈多为主席的英国调查委员会提交了一份关于英国中等教育的报告,该报
21、告称为哈多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为:(1)儿童在 11 岁以前所受到的教育称为初等教育;(2)儿童在 11 岁以后所受到的各种形式的教育均称为中等教育,中等教育阶段设立四种类型的学校:文法学校、选择性现代中学、非选择现代中学、公立小学高级班或高级小学;(3)为了使每个儿童进入最合适的学校,应当在 11 岁时进行选择性考试。哈多报告第一次从国家的角度阐明了中等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儿童的思想,并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明确提出了初等教育后分流的主张,以满足不同阶层人们的需要。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斯宾斯报告。1938 年,英国教育委员会
22、咨询委员会在主席斯宾斯爵士的领导下提出了关于文法中学和技术中学的中等教育的报告,史称斯宾斯报告。斯宾斯报告在延续哈多报告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中等教育,使其适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发展对中等技术人才的需要,促进了综合中学运动的实质性进展。具体而言,报告规定:(1)开办技术中学,将技术教育作为中等教育的一部分。(2)支持广泛建立现代中学,认为这是使低下社会阶层的青少年受到中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措施。(3)重申各种类型的中等学校享有平等的地位,青少年从 11 岁起进入哪一种类型的中等学校,取决于他们的智力水平。(4)教育应该适合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社会需求。中等学校可根据选修形式开设职业学科等有用
23、科目,而学生可自由选择。(5)建议设立多科性中学,使它兼有文法中学、现代中学和技术中学的特点。斯宾斯报告强调了社会的需要和学校的社会职能,并且明确提出建立具有综合性质的多科性中学。这是综合中学最早的实践性建议。因此,在英国的教育史上,斯宾斯报告被看成是英国中等教育发展中最有价值的设计草图,推动了英国中等教育的发展。此后,英国公众开始接受“人人受中等教育”的观念以及中等学校划分成文法中学、现代中学和技术中学三种类型的主张。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1944年教育法。1944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教育大臣巴特勒的教育法案,史称19
24、44 年教育法,亦称巴特勒教育法,它是英国战后教育改革的法律基础,其中心内容在于调整教育领导体制以及谋求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衔接。法案要求所有的人都接受中等教育,并将义务教育的年龄延长至 15 周岁;废除双轨制,确认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是连续的三个阶段。巴特勒教育法是英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法令,它决定了英国战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罗宾斯原则”。巴特勒教育法是英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法令,它决定了英国战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直到 1963年,英国才进入了所谓的“教育改革
25、运动年”,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英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发表的罗宾斯报告。罗宾斯报告拟定了至 1980 年的英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如题所述) 。这些建议大部分被政府所采纳,大大促进了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981 一 1983 年,在雷沃休姆基金会资助下,英国高等教育研究会连续发表了十多份对高等教育的调查报告。这些报告被称为雷沃休姆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涉及:(1)扩大高等教育入学途径,加快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以适应英国振兴经济的需要;(2)调整高等教育课程内容和结构,以适应知识综合化和职业多变化的需要:(3)加强和改进高等教
26、育管理,特别是要加强高校内部专业化的管理,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以承担更多的社会和经济课题;(4)开辟更多的奖学金和助学金途径,促进学生学习等。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英国1988 年教育改革法。1988 年 7 月,1988年教育改革法在议会获得通过。该法案的主要内容有:(1)推行全国统一的国家课程与国家评定。(2)引进直接拨款公立学校。中学可以直接摆脱各自地方政府的影响,申请脱离地方教育当局,直接得到中央政府的完全资助,成为教育和科学部直接拨款的学校。(3)扩大家长选择学校的权利,引进选择要素,父母可指定哪所学校是其首选
27、目标,即开放大学。(4)引进地方学校管理。(5)在学校引进“关键阶段”。在每个关键阶段必须达到规定的教育目标。(6)引进成绩名次表,发布考试成绩。1988 年教育改革法是继1944 年教育法之后英国又一个重要的教育法案,在英国历史上首次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学校的基本教学内容。法案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须学习统一的国家课程,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成绩标准。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919 年,法国议会通过了议员阿斯蒂埃提出的职业技术教育方案,该法案被称为阿斯蒂埃法。主要内容为:(1)由国家代替个人来承担职业教育的任务。(2)规定全国
28、每一市镇设立一所职业学校,经费由国家和雇主各负担一半。私立职业技术学校如果想得到国家的承认和补助金,必须接受教育部的有关规定。(3)规定 18 岁以下的青年有接受免费职业教育的义务。雇主必须保证他们每周有四小时的工作时间接受职业技术教育。(4)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即补充初等教育的普通教育、作为职业技术的各门学科、获得劳动技能的劳动学习。阿斯蒂埃法的颁布,使法国职业技术教育成为一种国家管理的事业。该法在历史上有法国“技术教育宪章”之称。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947 年,以著名物理学家郎之万、儿童心理学家瓦隆为主要领导人的
29、法国教育改革委员会向议会提交了教育改革方案,又称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在法国应实施 618 岁学生的免费义务教育,并提出了战后法国教育改革的六条原则:(1)社会公正。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每个人受教育的机会只能以能力为依据。(2)社会上的一切工作价值平等。任何学科的价值平等。(3)人人都有接受完备教育的权利。(4)在加强专门教育的同时,适当注意普通教育。普通教育是一切专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基础。(5)各级教育实行免费。(6)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地位。由于受战后初期的历史条件所限,该教育改革方案并未付诸实施,但这个方案成了战后初期法国教育改革的依据,而且在整个法国教育
30、史上也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必答题22 【正确答案】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体系包括管理论、教学论、德育论三大部分。(1)管理论。赫尔巴特认识到儿童管理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为儿童的管理要放在学校整个教育过程的最前面,它是进行教学和道德教育的首要条件,应是一项独立的任务。管理的方法主要有学校必要的规章守则、紧凑丰富的活动、教育者的威信与爱等。(2)教学论。包括两个方面: 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特从揭示智育与德育内在联系入手,对教育性教学进行了较深刻的论述,明确了教学是实现教育的重要手段。他认为“ 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
31、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儿童的德行,掌握知识主要是为了形成道德观念,知识越多,品德才越好。教学四阶段论。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赫尔巴特的教学四阶段,后被他的学生席勒发展为五段,即分析、综合、联系、系统、方法。赫尔巴特试图建立一种明确的规范化的教学模式,他的教学四阶段反映了教学的某些常规,包含对教学规律的认识。(3)德育论。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的教育目的与德育论,是赫尔巴特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教育目的论决定赫尔巴特必须把德育看成是教育最根本、最首要的任务。他将教育目的分为: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可能的目的是培养一个人将来从事何种职业,学
32、校应帮助他发展与这一职业有关的能力和兴趣:必要的目的即是道德的目的,这是指培养无论从事什么职业的人都必须具有完善品德,即绝对清晰、绝对纯粹的善与正义的观念。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理论指出了除职业的要求外还要有品德的高层次要求。【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赫尔巴特教学体系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的核心还是在于赫尔巴特的德育思想。考生需要谨记的是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理论的中心是除职业的要求外还要有品德高层次要求。【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3 【正确答案】 作为一种教育思潮,教育心理学化有浓厚的历史渊源,但真正形成于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于 19 世纪前期达到鼎盛。19 世纪初
33、,人类的发展进入到了科学时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展,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于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的演进,出现了教育心理学化运动。(1)教育心理学化思想最早由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1800 年,裴斯泰洛齐在方法一文中指出:“我正在试图将人类的教学过程心理学化,试图把教学与我的心智本性、我的周围环境以及我与别人的交往都协调起来。”他主张: 教育应遵循自然法则,了解人的本性的发展进程;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编排要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2)在此基础上,赫尔巴特第一次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心理学化理论体系。他指出:“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说明教育的目的,后者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和障碍
34、。”他主张: 教学过程应以“统觉”原理为基础。兴趣是形成统觉的条件,并赋予统觉以主动性。 设置广泛课程,培养儿童多方面兴趣。如经验的兴趣、思辨的兴趣、审美的兴趣、同情的兴趣、社会的兴趣、宗教的兴趣等,这些兴趣的培养要依靠设置广泛的课程,如自然科学以培养经验的兴趣、数学等培养思辨的兴趣、文学唱歌图画等培养审美的兴趣、语言的学习以培养同情的兴趣、历史政治法律的学习培养社会的兴趣、神学的学习培养宗教的兴趣等。儿童的管理、教学和训育应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基于此,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阶段论: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还要培养一切有利于教学的心理状态。(3)福禄贝尔倡导教育适应自然原则,促进了教育心理学化
35、的思想的发展。他主张:教育必须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 人的心理不是固定和静止的,总是由一个阶段向着另一个阶段前进。福禄贝尔把儿童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和学生期。在他看来,每一阶段并不是由年龄限度而定的,而是由某些显著的特征决定的。儿童心理发展具有 “自动性”。强调游戏是儿童本性的自然表现,因此,福禄贝尔设计了一整套“恩物” 和“作业”作为幼儿教育的教学材料。福禄贝尔重视儿童活动及其主动性、创造性的培养。他所创立的完整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对世界各国幼儿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4)第斯多惠深受卢梭和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的影响,明确提出了心理学作为教育科学的基础,并力图运
36、用当时的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深入揭示人的自然本性及其发展规律。儿童的发展乃是他潜在的自然本性和力量的开展。 儿童心理的发展顺序潜存于天性之中,随着生理的成熟而自然地表现出来。第斯多惠基于心理学应是“教育科学的基础 ”的理念,不断探索适应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在第斯多惠以后,教育学著作不再使用“教育的自然适应性” 这一术语,而是直接运用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原理论证和阐明教育要遵循人的本身发展规律的思想,从而使这一思想更加科学。(5)教育心理学化思想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具体化,它成为人的和谐发展理论、要素教育论、简化教学方法和初等教育各科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使教育家开始自觉地把教
37、育教学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它为教育科学化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心理学化运动。事实上,这是欧洲近代教育思想史的一条线索性的梳理。对于考生而言,不仅需要掌握各个教育思想家的教育思想主张,还需要了解其主张间的关系以及流变。考生需要谨记的是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四个代表人物,不能有缺项、漏项;还需要对教育心理学化思潮有前沿性陈述和总结性的概括语言。【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4 【正确答案】 (1)洪堡在柏林大学的改革背景:在中世纪大学创办的过程中,德国是起步较晚的国家,直到 1348 年,德国境内才出现了大学。柏林大学建立前,德国已经存在多所大学,如哈勒大学、哥廷根大学、埃尔
38、兰根大学。这三所大学虽在有些方面与原来的大学并无重大的差别,但在大学的职能和教学制度等方面却形成了明显的特征。鲍尔生也指出了 18世纪德国大学的变化,如以自由研究和教学取代过去僵化、生硬的教学,以研讨班取代辩论等。1809 年,洪堡就任普鲁士教育部部长后,在综合各种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主张,并在 1810 年创办柏林大学过程中付诸实施。措施:第一,明确把学术自由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第二,在国家与大学的关系上,学术自由意味着大学有权决定学术研究领域中的事务,国家不应以其利益左右大学的科学研究。第三,柏林大学明确把学术研究作为大学的主要职责,把对知识的批判和对真理的探索当作教师和学生的主要使
39、命,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大学的职能。第四,柏林大学在继承和发展原有研讨班这种教学形式的同时,建立了研究所,从而在制度上保证了科学研究的进行。影响:柏林大学的建立,标志这一种崭新的大学教育形式的出现,标志着真正近代意义上的大学的创立。此后,德国的一些大学纷纷效仿柏林大学的办学模式,如波恩大学、慕尼黑大学都是以柏林大学为蓝本建立起来的。19 世纪中叶以后,柏林大学的办学模式进一步影响了美国、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教育。(2)蔡元培的北大教育改革背景:尽管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我国举办了多所各种层级、各种类型的大学,但没有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尤其是北京大学,官僚气息浓厚。中华民国成立后,蔡元培接受任命
40、,任北京大学校长,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蔡元培改革北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抱定宗旨,改变校风;第二,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的原则;第三,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第四,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废科设系是教学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蔡元培认为传统文、理分科的做法已不适应近代科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文科里面包含着理科,理科里面包含着文科,不能截然分开。如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原属文科范畴,现已采用实验等理科的研究方法,地理学中有人文,地质、地文分别偏于理科和文科,很难辨其学科性质。“ 文科的哲学,必植根于自然科学,而理科学者最后的假定,亦往往牵涉哲学。” 为了避免文理科学生相互隔绝、互不沟
41、通、“ 专己守残”、“局守一门”,蔡元培采取的一个重要改革措施就是清除人为的科际障碍,废科设系。北大于 1919 年废除科,改变隶属于科的学门为系,设立 14 个系,废学长、设系主任。原来的文、理、法三科分别改称第一、二、三院,仅作为各系所在地区的标志,不代表一级机构。选课制是当时美国大学中通行的方法,蔡元培极力主张仿效,认为同在一年级或一专业的学生,其能力和兴趣不可能没有差别;年级制“使锐者无可见长”,而选课制 “比现行年级制、划一制可以发展个性”。改年级制为选课制体现了蔡元培“尚自然、展个性” 的教育思想,同时也是落实他沟通文理的一个具体措施。影响:北京大学的改革不仅改变了面貌,也是我国高
42、等教育近代化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这场改革的灵魂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兼容并包不仅包容不同的学术和学说流派、不同的人物和主张,也在男生之外,包容女生,在正式生外,包容旁听生。也并非不偏不倚,而是有所抑扬。封建思想文化本已根深蒂固,所包容的主要是资产阶级乃至无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新人物,北大也因此成为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其影响远远超越教育领域。(3)二者的比较背景比较。背景方面相同的是在二者进行教育改革前,该国或该校的大学教育并没有研究的传统。都是在毫无研究气氛的情况下从事研究的。但不同的是洪堡是将自己的思想实施于新建立的柏林大学,而蔡元培是将自己的思想实
43、施于有着深厚封建传统和官僚气息的北京大学。措施比较。措施方面相同的是二者都倡导学术自由。但不同的是柏林大学的学术自由除在校园内部学者们思想自由外,国家和学校之间的关系也遵照学术自由的原则。而蔡元培先生在北大的教育改革中的思想自由更侧重于在学校内部。蔡元培也有教育和政府独立的思想,但并不是他北大教育改革的措施。影响比较。影响方面相同的是二者的改革都对其所在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有着深远而重要的影响。但不同的是在国际高等教育史上,柏林大学有其浓墨重彩的一笔,但相较而言,北京大学的教育改革尽管在我国高等教育史的影响很大,但其国际影响,远不及柏林大学。【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 19 世纪德国教育状况
44、,尤其是教育思想状况中洪堡在柏林大学中的实践以及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教育改革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答好此题,除对知识点的掌握外,还考核考生的比较理论思维。【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5 【正确答案】 19 世纪 70 年代,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下,以传授生产科学技术原理为主要特征的职业技术教育应运而生,德国、法国、英国、美国、俄国、日本都在这一时期创办了职业学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社会对劳动力的要求提高,与此相适应,各国也日益重视发展职业教育。(1)英国。英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制度的真正形成是在 19 世纪中后期。1851 年的世界博览会让英国意识到职业技术教育的滞后。1853 年,英国政府成立了负责
45、中等教育和技术教育的专门机构科学和艺术局,对实施科学和艺术教育的学校提供资助。1856 年,皇家艺术学会成立,在技工讲习所组织科学和贸易课程的考试。1860 年开始,科学和艺术局实施了科学教育考试计划,制定了教学大纲,这是英国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开端。1889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 技术教育法案。法案规定:各地设立技术教育委员会,负责技术教育和中等教育;郡议会有权征收特别税,用以资助职业教育;各类机构开设的技术课程必须得到科学和艺术局的批准。这是英国关于职业教育的第一个立法,它标志着公立职业技术教育制度正式确立。1890 年,英国政府颁布 地方税收法 ,规定国家从关税和货物税中抽出一部分拨给地
46、方当局,资助职业技术教育。上述措施促进了英国职业技术教育在 19 世纪末的长足发展。如国家加大了干预职业技术教育的力度,技术学院数量大幅度增加;颁布相关法律,使职业技术教育资金得到了保障;参加技术学院学习的人数迅速增加。(2)德国。德国是开展职业技术教育较早的西方国家。早在 13 世纪,学徒制就在手工业中推广开了。19 世纪初,德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传统的培训方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1817 年,博伊特就工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 6 项建议,如普鲁士的 25 个行政区内各设一所地方工业学校,并在此类学校的基础上设中央工业学校,形成工业学校网。他的建议得到了采纳,他本人被誉为“德国
47、地方工业学校之父 ”。随后德国在 1850 年建立全国统一的中等工业学校,使其达到正规中等教育机构的水平,1870 年在职业院校中增设普通教育和改革专业科目,提高入学条件和延长修业年限。19 世纪末,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已在欧美国家处于领先地位。(3)法国。19 世纪初,法国大型企业在工厂内部创办了生产学校,这些学校是法国职业技术学校的雏形。1867 年的世界博览会让法国认识到职业技术教育对振兴产业的作用。1881 年,法国成立了一所高级初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学校国立初等职业学校,由教育部领导,以训练工头和工匠为宗旨。1892年,法国政府整理了工商实科学校,以培养能立即工作的工人和职员为宗旨
48、。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的职业技术学校并未形成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颁布了阿斯蒂埃法。阿斯蒂埃法的颁布,使法国的职业技术教育首次成为一种国家事业。(4)美国。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最初形式也是学徒制。 19 世纪初,美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职业技术学校也正式开办。1814 年波顿设置了公共学校;1820年纽约出现了技工学校;1821 年缅因州出现了农业学校;1851 年费城有了专门讲授工业制图、制造工艺的学校;1859 年,纽约还出现了职业夜校;1880 年巴尔迪摩市开设公立工科中学;1888 年明尼苏达首创农业机械化学校。1862 年,美国颁布了莫雷尔法。规定:按各州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名额,拨给每人 3 万英亩的土地,由州土地所得的资金作为创立农业和机械工艺学院的基金。从某种意义上说,莫雷尔法是美国第一部职业教育法,它开创了在高等教育领域开展职业教育的先例,这部法令对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时代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综合了世界各国的职业技术教育。考生在回答本题的时候首先需要明确时代,工业革命时代是指19 世纪。其次需要明确的是世界各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标志性事件。【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