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 9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我国国内学者开始撰写教育学科方面的著作,表现出由介绍、翻译转向以评述为主并联系中国教育实际来著述的特点,这发生在( )(A)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B) 20 世纪 20 年代(C) 20 世纪 20 年代到 40 年代(D)20 世纪 50 年代到 60 年代2 学习教育学的根本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巩固性原则3 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所具有的根本属性是( )(A)社会性(B)历史性(C)阶级性
2、(D)民族性4 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 )(A)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B)促进生产发展,服务经济建设(C)对政治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作用(D)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5 劳动力再生产最基本的因素是( )(A)投资(B)遗传(C)教育(D)物质6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A)斯皮尔曼(B)卡特尔(C)瑟斯顿(D)吉尔福特7 格塞尔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说明了( )(A)遗传的重要性(B)成熟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C)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D)教育的重要性8 ( )于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最早提出了“ 全面发展的人” 的理想。(A)圣西门(B)傅立叶(C
3、)欧文(D)马克思9 涂尔干主张教育要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这是典型的( )的教育目的观。(A)个体本位论(B)国家主义(C)集体主义(D)社会本位论10 我国现代学校产生于( )(A)17 世纪末(B) 18 世纪末(C) 19 世纪末(D)20 世纪末11 1993 年国家提出的教育发展的“两全” 是指( )(A)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B)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D)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12 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计划的最基本部分是( )(A)课程设置(B)课时分配(C)学科顺序(D)学周安排13 欧
4、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隐性课程14 “以学生为本 ”“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A)非指导教学模式(B)发现教学模式(C)发展性教学模式(D)暗示教学模式15 在传统教学理论中,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智力训练的是( )(A)形势教育论(B)实质教育论(C)活动教育论(D)经验教育论16 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关键和桥梁是( )(A)教学原则(B)教学方法(C)教学模式(D)教学组织形式17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做好事是品德培养的( )(A)实际锻炼法(
5、B)形象感染法(C)品德评价法(D)陶冶法18 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指教师的( )(A)知识拓展能力(B)设计教学能力(C)教学创新能力(D)教育教学能力19 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提出教师职业周期动态模式的是( )(A)费斯勒(B)休伯曼(C)伯顿(D)富勒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0 教育目的也就是教育目标。只是表述不同。三、简答题21 联系实际,说明影响课程改革的因素有哪些。22 试列举三种主要的德育模式并阐明其主要观点。必答题23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代教育的经济基础和功能。四、名词解释24 狭义的教育25 课程标准(原来的“ 教学大纲 ”)26 探究教学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6、(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 9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都是教育的基本属性,但只有社会性是教育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与动物本能相区别的根本属性。【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能)是教育活动与系统对个体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教育的个体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包括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和教育促进
7、个体个性化的功能。二是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是指教育可以造就和培养具有谋生本领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成为推动社会生活发展进步的人力资源。【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8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0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4 【正确答案】
8、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0 【正确答案】 错误。这种观点忽视了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的区别。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是一般与具体的关系。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教育在培养人的质量规格、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来制定的,除了考虑落实教育目的之外,教育目标还必须结合
9、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以及特定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来确定。从教育目的到教育目标的转化就是教育目的由一般到具体的转化过程。【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三、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影响课程改革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1)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对课程改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政治因素影响课程目标的厘定;第二,政治因素影响课程改革的内容选择;第三,政治因素制约着课程的编制过程。(2)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课程改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经济领域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要求制约课程目标;第二,经济的地区差异性制约课程改革;第三,市场经济与课程改革:课程价值取向的变化、课程目标综合性、
10、课程结构的优化。(3)文化因素。文化因素与课程改革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第一,文化模式与课程改革。文化模式通常是指民族各部分文化内容之间彼此交错联系而形成的一种系统的文化结构。它是一个民族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特征。第二,文化变迁与课程改革。文化变迁是指文化内容或结构的变化,通常表现为新文化的增加和旧文化的改变,亦即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传播或文化自身的创造。第三,文化多元与课程改革。文化多元(Cultural Pluralism) 或多元文化(Multi Culture) 是指社会内部多种文化并存的状态。(4)科技革新。科技革新是影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第一,科技革新制约着课程改革的
11、目标;第二,科技革新推动课程结构的改革;第三,科技革新影响着课程改革的速度。(5)学生发展。课程改革必须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课程改革必须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第二,课程改革要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第三,课程改革着眼点:最近发展区。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学生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指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他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 最近发展区 (Zone Proximate Development)”,它表现为“在已知道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
12、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2 【正确答案】 (1)体谅模式。英国教育家麦克费尔认为道德教育的任务应当放在让学生体谅与尊重别人、为别人的幸福而幸福上。麦克费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体谅为核心,注重道德情感因素,其基本思想是“ 少评价,多关心 ”。因此她所设计的德育课程模式被称作体谅模式。(2)价值澄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的代表人物是拉斯。这一理论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是多元的、相对的和变化的,学校德育要帮助儿童掌握价值澄清的方法,不要直接把价值观教给学生,而要通过学习、分析、评价、反思,尤其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讨论、辩论等方式,使学生形成适合他自己的价值体系
13、。价值澄清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关注生活、接受现实、启发思考、培养能力。(3)社会学习模式。社会学习模式的倡导者是班杜拉。其主要内容是强调人类行为是个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人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而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习惯;儿童通过替代强化而获得道德行为。所谓替代强化就是儿童通过他人的行为强化(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而进行模仿,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必答题23 【正确答案】 现代教育的经济基础包含了这样两个问题:第一,教育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发展起决定作用;第二,教育自身具有经济功能,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1)教育发展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水
14、平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之所以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是因为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方式决定着劳动力的规格,进而也决定着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规格,尤其是人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规格。当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有了更为迅猛的提高,生产力发展对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要求也更为明显地表现出来。因此,当考虑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规格时,必须深刻把握当代生产力水平的要求。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学校的结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育经费的支付能力直接影响着校舍建设、仪器设备配备、教材建设、教师待遇和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条件,成为决定教育事业发展速度和规模的主要因素;第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5、水平决定了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需求程度。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仅决定了社会为教育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也决定着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水平,进而决定着对教育事业的需求水平。社会要求教育事业能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保证提供足够数量、适当比例的各种规格的劳动力。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沿革。生产力发展一方面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对学校教育内容提出要求,要求学校培养的人必须掌握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因此,学校教育内容总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更新。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和方
16、法的沿革。学校的物资设备、教学实验仪器、组织管理所使用的某些工具和技术手段,都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步获得改善和提高。(2)教育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教育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教育担负着培养劳动力的任务,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教育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通过教育培养、训练生产所需要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级各类专业人才上。教育正是通过向各种生产部门输送经过培训的更加熟练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以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的增长。教育可以促进科技发展,进而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科技革命深刻影响着社会,同时也将继续深刻地影响着未来社会。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观点来看,现
17、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首先促进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同时也有力地促进现代社会各种领域和各种层面的变化,而这些都依赖于教育的贡献。首先,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教育以极为简约的方式同时也以极为广泛的形式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其次,教育是促进科技与发展的重要手段。现代科技革命和科技发展与现代教育革命和教育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不只是有科技革命才有教育革命,而是有教育革命才有科技革命。【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四、名词解释24 【正确答案】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专门的、有组织的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 )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
18、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还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等。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社会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进而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需要、促进社会发展的人。【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5 【正确答案】 课程标准是依照课程计划的要求,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文件,它规定学科的教材范围、教材体系、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6 【正确答案】 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要通过积极参与对问题的分析、探索,主动发现或建构新知,并掌握其方法与程序,从而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科学态度和品行的教学。简言之,它是一种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真知与个性发展的教学,亦称探究学习、发现学习。探究教学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教学,并无固定的模式,但学生获取知识仍要经历 3 个基本阶段:明确问题深入探究做出结论。【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