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新闻学概论)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844487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新闻学概论)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新闻学概论)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新闻学概论)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新闻学概论)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新闻学概论)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新闻学概论)模拟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1 新闻专业主义2 宣传五性3 新闻指导性4 双轨制5 全媒体6 “两微一端 ”7 简述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8 阐述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所必须考虑的决定性要素。9 请简述舆论的四要素。10 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11 数据新闻,又叫数据驱动新闻,是指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目前,美国纽约时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英国卫报、英国广播公司等国际著名媒体均推出数据新闻作品。请谈谈你对数据新闻的认识。12 请论述传播学效果研究发展阶段以及各自的代表研究是什么?考研(新闻学概论)模拟试卷 3

2、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新闻专业主义是在社会责任论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新闻专业主义是独立于任何权威之外的新闻从业理念,它要求记者以客观、真实、准确的态度去报道事实,挖掘事实的真相。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相信可以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它是资产阶级新闻学的重要概念,也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客观性和中立性是新闻专业主义的特征。它的基本原则是:传媒具有社会公器的职能,新闻工作必须服务于公众利益;新闻从业者是社会的观察者、事实的报道者;新闻从业者是信息流通的“ 把关人”;新闻从业者以实证科学的理性标准评判事实的真伪,服从于事实这一最高权威;新闻从业者受制于建立在

3、上述原则之上的专业规范,接受专业社区的自律。2 【正确答案】 宣传价值的素质包含 5 个方面,即宣传价值“五性” 。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的一致性。对于我国的媒体而言,就要以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以国家的法令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作为选择新闻的标准新闻宣传的党性;针对性。针对社会上的各种猜测、怀疑、歪曲、流言,选择事实进行有的放矢的宣传;普遍性。事实中所包含的思想观点对广大受众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指导作用,从而能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启发人们去思考,引导人们去举一反三;典型性。事实不但要和作者想说的思想观点相一致,而且能够有力地说明观点,所选用的事例能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时宜性。

4、有些新闻要选择适当的时机来发表,才能够收到更大的宣传效益,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思想混乱。3 【正确答案】 新闻指导性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对我国新闻业来说,新闻指导性就是新闻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用党的方针、政策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帮助受众明白形势、明辨是非、明确利弊,引导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共图改革开放大业。新闻指导性对受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7 个方面:鼓舞、示范、论证、启发、预测、警戒。新闻指导性的社会效果包括两个方面:迅速地在受众中引起强烈反响,立刻收到明显的效果;潜移默

5、化地长期影响。4 【正确答案】 双轨制是以西欧各国为代表的、公私并举的媒体运作体制。公私兼顾的双轨制运行机制,主要是在西欧和日本。公营台基本特点: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属于全民所有;半官方机构,本能偏向政府;以视听费为收入来源;强调对公众负责,重视新闻服务社教节目,新闻重视真实、全面、公正,娱乐节目比较健康,基本不播煽情性内容;不插广告。欧洲各国允许甚至鼓励私营电视台的创办,同时继续保留、保护公营台的原因有三:其一,在政治上,旨在防止极少数人或少数集团垄断、控制全国舆论;其二,在经济上,公私并存,相互竞争;其三,在文化上,旨在保护传承本民族文化传统、避免外来文化、低俗的商业文化的冲击。5 【正确

6、答案】 “ 全媒体 ”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多媒体),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业务融合),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三网融合) ,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三屏合一) ,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微博、微信、网络电视、数字广播等都是全媒体。6 【正确答案】 所谓“ 两微一端 ”就是微信、微博和移动新闻客户端。在融媒体时代,媒体顺应技术的发展纷纷开设了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官方微博及新闻移动客户端。微信

7、是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支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融媒时代,微信成为各大媒体发布资讯的重要渠道之一。微博是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是基于web20 平台的一种可以发布即时消息的系统。微博可使用户通过网页、手机、M 软件( 如 QQ、MSN 等)和 API 等方式发送图片和文字信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其传播特点有:短小精悍,信息量密集,更契合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实现跨平台数据交换,使用户摆脱了工具的限制;准人门槛较博客更低,实现了话语权的平民化。移动新闻客户端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产生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结合了便捷性、随时随地和互联网的

8、交互性、分享性等特点,成为媒体发布新闻的重要新媒体平台之一。目前各大媒体都建立了自己的新闻移动终端。7 【正确答案】 世界各国的报刊和广播电视在运作体制上有很大不同。报刊基本上只有私营和国有两种所有制形式,而广播电视却有私营、公营和国有三种所有制形式。就广播电视而言,目前世界上有三种运行体制:(1)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体制以赢利作为最终目标。大企业、大银行都是大的广告客户,电视台必须倾向、迎合甚至自觉地代表他们的利益。以收视率作为节目制作、播出的直接目标。收视率越高,那么广告客户越多,广告收费也越高。以迎合受众为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这必然使节目有媚俗、低级的倾向。新闻节

9、目也出现了娱乐化的倾向,一是爆炒政界、社会名流的绯闻案、暴力案;二是新闻的故事化倾向。垄断竞争是美国整个广播电视业运作的基本模式。(2)以西欧各国为代表的公私并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公私兼顾的双轨制运行机制,主要是在西欧和日本。公营电视台强调既非国家控制也不属于商业媒介,强调对公众负责,标榜“由公众举办,为公众服务、受公众监督”。但实际上大多数公营电视台和政府关系密切,常常反映政府的立场。但是在名义上,它们是独立自主的,不代表任何政治集团,不谋求商业利润,也不对政府负责。欧洲各国允许甚至鼓励私营电视台的创办,同时继续保留、保护公营台,这样做的原因有三:其一,在政治上,旨在防止极少数人或少数集团垄断

10、、控制全国舆论;其二,在经济上,公私并存,相互竞争;其三,在文化上,旨在保护传承本民族文化传统、避免外来文化、低俗的商业文化冲击。从多年来的实践看,这个目的已基本达到。从这个意义上看,西欧的电视业体制改革是成功的。但不能忽视的是,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其中最突出的两个问题:首先,公营台的商业化操作促使电视台出现娱乐化倾向,这种娱乐化倾向又“引狼人室” ,让美国的电视片充塞西欧电视台;其次,公营台在和私营台竞争中渐处下风。(3)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体制电视台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国有。在中国,长期以来,除了政府投资外,其他任何部门,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不得在电视台投资或参股。电

11、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即党和政府的喉舌。电视台的主要领导人是由党和政府任命的;电视台的宣传报道方针必须和党的行动纲领、政府的施政纲领保持一致并经党和政府的批准。电视台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的职责。在此前提下,要尽量满足观众对信息和娱乐等方面的需求。电视台的经费在 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都由政府直接拨款。当前部分人不敷出的电视台仍由地方政府拨款,以保证电视台的运作。世界其他国家的电视体制,或者可归人上述三种体制,或是这三种体制的小小变异。8 【正确答案】 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指确定媒介整体所设栏目的明确传播对象,解决向谁传播、为谁服务的问题。媒介在进行清晰、

12、准确的受众定位时,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在正确的定位原则指导下确定其核心受众群。以核心受众群为中心,再力图扩大至边缘受众群,争取把潜在受众不断变为现实受众。其中,核心受众指的是按照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的标准划分的一种受众类型。各个媒体和媒体上设置的栏目都有不同的传播内容和个性风格,针对并满足某些相对固定、明确的传播对象,即核心受众。新闻媒介确立核心受众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要素:(1)受众区域定位。就各个单独的媒介而言,其传播范围一般总是特定的、有限的,因此媒介需要确定一定区域内的受众作为主要传播对象,以后根据特定地域内核心受众的兴趣偏好和信息指导自己的内容选择和风格定位。比如羊城晚报就将以区

13、域受众为核心,主打广州地区。其报纸定位为贴近时代、贴近读者、贴近生活,深得当地受众的喜爱,现已发展成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报纸。(2)受众职业和身份定位。同一个地区的受众,身份不同,职业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甚至同一个受众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处于不同社会角色上,其需求都会有很大的差别。不同的媒介要注意以不同职业和身份的受众作为其核心受众。比如严肃性的党报与轻松活泼的都市类报纸在受众社会身份、地位、职业等的定位就有所不同。(3)受众的年龄定位。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处于不同的环境和地位,有不同的理解力,就会有不同的需求偏好。媒介在受众定位时,一定要顾及年龄因素。(4)受众文化教育程度定位。受众的文化教

14、育水平也决定了其对媒介传播内容的偏好和理解力。媒介在受众定位时,一定要将其作为一个重要参考系数。一般来讲,大型综合性日报内容严肃而有深度,应以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受众为主;晚报、都市报面向广大市民,要顾及市民间巨大的文化教育水平差异,起点不宜过高等。在细分化的媒介市场中,确定核心受众是媒介在竞争中生存的根本。媒介在确立核心受众会考虑很多因素,而以上四种要素是最主要的。9 【正确答案】 舆论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包含 4 个基本要素:(1)舆论的主体公众。在形式上,“ 公众”表现为一定数量的人群,但更严格地讲,公众是指一定社会中有着共

15、同的利益,面对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或现象有着大致相同的意见、态度的人。(2)舆论的客体某个特定的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它或是社会现象,或是社会问题,或是社会伦理,也可以是突发性的社会事件,但必须具有公共性即对于广泛的社会成员而言的利益相关性。(3)舆论的本体人们大致相同的意见或态度的总和。意见实际是指针对特定事物所形成的判断,以语言或行为形式表现出来,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评价性。(4)舆论的载体(渠道) 公开的传播活动。在现代社会中,最主要、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公开传播渠道是日臻发达的大众传播。10 【正确答案】 (1)中国的新闻媒体除少数由各民主党派所办的报纸外,绝大多数是由共产党领导

16、的。因此,中国新闻媒体的基本性质是: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2)这一基本特性决定了我国新闻媒体的宗旨、格局、宏观管理模式和运行模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体系。其基本特点是:中国新闻事业的最高宗旨是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群众,促进现代化建设。自觉地接受共产党领导,无条件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令。新闻媒体实行“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的工作路线。新闻媒介要努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满足群众的需要;同时,党组织和人民群众支持新闻媒介。新闻事业是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层次媒介并存的格局。党报对

17、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令以及传播信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闻事业属于国有资产,是全民所有。至少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公开承认的私营的新闻媒介和集体股份制的新闻媒介。新闻事业基本上实行“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的运行方式;在宣传报道上严格按党性原则进行;而在经营上,各新闻媒介是独立法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11 【正确答案】 全球化时代的新闻界,“数据新闻” 已经不是新名词,它代表着全球新闻业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的实践。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通过分析不断变化的数据以发现其中的相关性,并使受众及时清晰地了解哪些信息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就变得尤为重要。(1)数据新闻的定义所谓数

18、据新闻就是以图表、数据为主,以少量文字为表现形式的新闻。实际操作中,记者主要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与挖掘等技术手段或从数据中发现新闻线索,或抓取大量数据拓展既有新闻主题的广度与深度,最后依靠可视化技术将经过过滤后的数据进行融合,以形象化、艺术化的方式加以呈现,致力于为读者提供客观、系统的报道以及良好的阅读体验。(2)数据新闻的生产模式传统新闻生产模式一般先定选题,接着记者采写新闻,之后编辑把关,最后呈现新闻作品。该生产模式可以看出新闻记者的主观意图,新闻报道的生产主要以记者的敏感度为关键要素。大数据时代,数据本身包含丰富的信息价值。媒体报道数据新闻,以直观形式呈现数据,比文字报道更为高效。过去媒

19、体多注重内容,数据新闻则更注重对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在完成可视化工作之后,数据新闻还可以进一步被发布在社交媒体的平台上,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来进一步实现个性化应用。这种模式使数据新闻成为了可能。数据新闻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新闻生产的流程,创造了崭新的新闻呈现形式。数据新闻生产模式包括 3 个过程。专业渠道获取海量数据以前数据或许仅仅只是数字,而现在,海量信息可以通过电脑程序进行运算,数据已经渗透到记者写作稿件过程中的一些环节,海量数据中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更容易被挖掘和发现。全面谨慎地处理数据当数据量足够之后,为了数据新闻的可信度和数据的质量,要对数据进行谨慎而全面的处理。这是因为

20、数据新闻中所选取的数据表现出的不足:首先,对海量数据结果容易形成简单判断;其次,人的简单化处理会令人只注重数据,而忽略了人的主观传播意图。重视事件结果而忽视事件发生背后的原因,使新闻报道面临机械化。所以,记者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始终持怀疑的态度,并建立起一套数据处理的编辑准则。多元可视化地呈现数据数字有别于文字,如何将简单数据呈现给受众是新闻生产模式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数据新闻有别于传统新闻用文字语言表达的方式,其中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其可视化的表现形式。数据新闻可视化的呈现方式千差万别,其主要目标是帮助读者迅速定位对自己有用的重要信息,报道重大却鲜为人知的新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复杂的问题。目前,

21、信息图表的制作主要有三大方向:一是数据可视化,将数据信息的量与关系等转变为直观的图形;二是看图说话,将文字信息变为形象符号;三是以图整合,在图表中集成多元信息。(3)数据新闻的功能新闻的一般功能有:沟通情况,提供信息;进行宣传,整合社会;实施舆论监督;传播知识,提供娱乐。数据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种新模式,其自身存在一定的特殊功能。将事实变为新闻的一种有效新模式。使用数据可视化软件是数据新闻功能中最重要的一项功能,大量的数据经过统计处理,帮助记者利用数据图表的形式描述复杂的故事,而这类讲故事的方式也要依赖于分析和可视化处理大数据。有效挖掘个人相互关系和新闻事件。数据新闻可以帮助记者解释宏大背景下的新

22、闻事件和个人之间的关联,新闻学对于报道公共事务的要求,是能够通过记者的报道,帮助读者认识到一项公共政策的实施或修定对个人造成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数据体现的不是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对于舆论环境的有效检测。媒体监督的力量来自其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通过促成人们的认知判断来影响受众的社会行为。现如今,人们对于社会事件的看法通常来自社交化媒体发布的信息,这些信息若不经过整合,只能成为海洋中的碎片,而不能成为整体的舆论环境。数据新闻正是由于其与大数据结合的方式,使新闻记者能够很好地利用大数据进行信息舆论环境的有效检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有效方式。通过对当下的某些数据进行分析,从而预测出某些事

23、物或现象的未来发展趋势。(4)新闻记者角色转换新闻记者要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获取新闻源。传统新闻生产模式中新闻记者更多地依靠新闻线人,为记者提供了或者主动寻找可供报道的新闻线索,大数据时代,拥有海量信息的互联网“社会” 一种寻找新闻线索的工具。新闻记者的数据素养有待提高。大数据时代,数据价值密度很低,数据之间互相关系很难识别。所以新闻记者急需掌握对海量数据的分析能力,是新闻记者面临的难题。新闻记者要成为数据解读者。当下社会生活中数字化无处不在。由于社会化媒体的普及,信源逐渐数字化,所以记者必须知道如何利用数据寻找、分析和可视化新闻事事。首先,在表达形式上,可视化技术是数据新闻呈现的特性,新闻报道

24、便以信息图表的形式发布,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和趣味性等特点,能够化繁为简,符合大众的阅读习惯;其次,它以呈现问题为主报道重点,但极少解释问题,这种方式呈现的新闻能够提示要点,分析事件过程,表现各类关系等;最后,在新闻的生产流程上,数据新闻借助大量数据的同时,在更大程度上是对新闻从事人员的数据加工以及处理能力的考验。12 【正确答案】 传播效果研究,主要是指 20 世纪初以来的现代研究,它为传播学特别是大众传播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并构成了它的一个主要领域。西方学者对新闻媒介传播效果的研究经历了 3 个时期,即强效果弱效果适度效果。(1)第一阶段:早期的强效果理论(1940 年以前)20 世纪 20

25、30 年代的效果研究,其核心理论为“子弹论”“魔弹论”“皮下注射论”等,核心观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迅速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人们的行动。“魔弹论”过分夸大了大众传播的力量和影响,忽视了影响传播效果的各种客观社会因素,并且否定了受众对大众传媒的能动的选择和使用能力。它对传播过程做了过于简单的描述:一方是全能的媒介在发送信息,另一方是分散的大众在等待着接受信息,其间别无他物。随着传播效果研究的深入,这种观点自然被人们抛弃。(2)第二阶段:中期的弱效果理论(20 世纪 4060

26、年代)这一时期受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成果影响较大,如对个人差异和社会类型的关注,早期的“魔弹论 ”逐渐被抛弃,代之而起的是有限效果论。这一理论认为新闻媒介所产生的效果是有限的,甚至是微弱的。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研究为:选择性理论。主要观点是:受众心理倾向性势必导致受众对传播者和传播信息的选择。首先是有选择地接触,即受众习惯接触与他的现有观点、兴趣和态度相一致的大众传播内容,并有意无意地避免接触与其观念相左的信息。其次是选择性理解,即受众总是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对所接触的信息做出独特的个人解释,使其与原有的认知相互协调而不是相互冲突。第三是选择性记忆,即受众在接触和理解信息的两个过程完成后,往

27、往只是记住自己所赞同的内容,而忘却不赞同的内容。两级传播理论。信息往往先从大众媒介流向舆论界的领导人,然后再从这些人流向人群中不那么活跃的部分。这种由“大众传媒舆论领袖受众” 构成的传播过程被称为“ 两级传播”。“两级传播”理论的关键是舆论领袖。他们上通媒介,下连公众,其传播更具针对性、灵活性,更易为受众接受。研究人员由此而揭示了人际传播在大众传播中的重要作用。这是人们认识大众传播过程、探索传播规律的一大进步。第三阶段:适度效果理论和强效果论(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西方传播学者开始修正传统的观点,探讨新闻媒介与整个社会历史变革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资本主义

28、社会制度的关系,重新肯定传播的力量,但不是早期“ 子弹论” 的简单恢复,而是强调从受众角度出发着重研究媒介长期的、潜在的、间接的影响。使用与满足理论。使用与满足研究从受众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即媒介满足了他们的什么需求来考查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开创了从受众角度出发考查大众传播过程的先河。使用与满足研究把能否满足受众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基本标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认为受众的媒介接触是能动性的对媒介内容进行选择的活动,揭示了受众媒介使用形态的多样性,对否定早期“ 子弹论” 有重要的意义;其次,它指出了大众传播对受众具有一些基本效用,对过分强调大众传播无力性的

29、“有限效果论” 进行矫正。但“使用与满足 ”理论局限性也明显:a过分强调个人和心理的因素;b脱离传媒内容的生产和提供过程,单纯地考查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因而不能全面揭示受众与传媒的社会关系;c它指出受众的主动性仅仅局限于对媒介提供的内容进行“ 有选择的接触”因而不能反映受众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有着传播需求和传播权力的主体所具有的能动性。议程设置理论由麦库姆斯和肖提出,理论具体内容包括:a大众传媒虽然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相关议题来有效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议论的先后顺序,新闻媒介为受众提供议程,并为受众解释说明复杂化议题;b大众传媒对事物和意

30、见的强调程度和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c媒介接触频率决定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的匹配程度。该理论重新揭示大众传播的有力影响,对考查传媒舆论导向有重要意义,并提出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理论的局限在于只强调大众传媒设置公众议程,却忽略其反映社会问题的一面,将议程设置功能绝对化、夸大化。“创新扩散”理论。由美国著名传播学者 EM 罗杰斯于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他认为:a传播是社会变革的基本要素,新观念和新事物的普及是一种特殊的传播形式,社会变革过程是创新和发展推广和扩散的过程;b一个创新扩散过程至少包含知晓、说服、决定、实施和确认等 5 个环节,传播过程需要的时间依据新事物的性质和特点不同而

31、各异,也与接触者个人特性相关;c根据对新事物采用时间先后,可以把社会成员分为创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追随者、后期追随者和滞后者五种类型;d同一事物在不同社会被采用的速度也取决于社会结构和社会规范的作用,一般而言,现代社会规范比传统社会规范更利于创新的扩散;e传播渠道对创新扩散的影响很大,其中,大众传播和外地渠道在普及新知识方面有较强作用,而人际传播和本地渠道则在劝服人们接受新事物方面有更显著效果,两者显示出一种互补关系。这一理论指出了媒介劝服人们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方面的作用,侧重于大众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但未对社会结构和国家制度如何促进或阻碍创新的推广和传播以及国家现代化作出深入考查。“沉

32、默的螺旋”理论这是德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诺埃勒一诺依曼在 1974 年提出的一个理论。在一个公共的、公开的议题面前,每个人在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前,总要先听听周围人的意见,以免使自己陷入孤立境地而受到众人责难。当他发现自己的意见与他感受到的多数人意见相同或相似时,就会大胆地大声地发表;而发现自己的意见只处于劣势一方或与多数意见对立,他往往会选择沉默或干脆转向。这样,强势的一方愈发强大,弱势一方更加沉默,以致最后一切反对意见销声匿迹。在这一过程中,大众传媒通过公开报道或意见呈现,造成“意见环境” 什么样意见获得多数人认可,什么样意见受到反驳、诘难,从而影响人们的意见选择,显示出大众传媒在形成舆论过程中的重大影响力。理论的意义在于把舆论研究引向社会化理论分析领域,揭示出意见表达是一种社会心理过程,指出大众传媒通过营造意见环境影响和制约社会舆论的作用。理论的缺陷在于过分强调多数人和优势意见对个体意见的压力,过分强调个人对社会孤立的恐惧,而忽略了少数派的作用和反螺旋模式存在的可能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