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管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3 及答案与解析1 管理者需要具备哪些技能(山东大学 2016 年研;陕西师范大学 2015 年研)?管理需要哪些技能? 它与管理者所处的层次有何关系 (汕头大学 2015 年研)? 管理人员的一般技能要求有哪几类? 不同层次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侧重点有何不同(北科 2011年研)?2 简述哈罗德孔茨“ 管理理论丛林 ”观点。(北航 2005 年研)3 简述管理道德以及影响因素(山东大学 2015 年研;北师大 2011 年研);简述斯蒂芬关于影响管理道德的若干因素(南开大学 2006 年研)。4 为什么在决策中经常采用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北科 2011 年研
2、);决策中为什么要遵循“ 满意原则”( 华南理工 2010 年研)?5 简述有机式组织和机械式组织的区别(暨南大学 2015 年研);请比较机械式组织和有机式组织(对外经贸 2015 年研)。6 简述标杆控制的内涵与实施步骤。(北科 2010 年研)7 战略管理的特征有哪些(哈工大 2015 年研);战略管理有哪些特点(中财 2009 年研)?7 比亚迪的小社会9 月底,深圳比亚迪公司迎来一批尊贵的客人,这些从诺基亚总部派来的调查人员,由负责采购的副总裁亲自带队,他们是来考察比亚迪是否具备成为诺基亚精密塑胶供应商的条件。让比亚迪执行董事兼副总裁夏佐全意外的是,他们除了考察比亚迪产品品质、研发技
3、术、交货能力等项目,似乎更对比亚迪建立的亚迪村、深圳中学比亚迪学校等项目感兴趣。事后,夏佐全才知道,考察指标中有一个专门针对供应商“社会责任” 、“人文关怀”等方面的履行情况,而这些指标对被考察企业能否达标具有“ 一票否决”的权力,其他做得再好,如果在这些指标上不能符合诺基亚的要求,都不可能成为诺基亚的供应商。“我们是无心插柳。 ”夏佐全说,比亚迪投资亚迪村、深圳中学比亚迪学校等是作为企业员工福利的投入,实际上是与企业发展阶段息息相关的。比亚迪因此拿到摩托罗拉、诺基亚等跨国公司的订单,仅仅是“意外的惊喜” 。1999 年底,比亚迪从深圳龙岗搬到葵涌时,已经成立 4 年多了,公司已经初具规模。但
4、在龙岗时,比亚迪面临一个管理上的难题,比亚迪在龙岗的配套设施并不完备,企业员工分散居住在四个地方,当时,公司的员工人数已经增加到四五千人,如此庞大的人员流动,让比亚迪的管理者们非常头疼。也正因此,1999 年底比亚迪在深圳葵涌新工业园成立的时候,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就已经开始构想,把葵涌厂区建成一个能够让员工感觉到充满温暖、气氛宽松、利于创新和安身立命的家园。最先解决的问题就是将员工居住地进行集中,在厂区内建立了几座员工宿舍楼。随着员工人数增长,比亚迪员工宿舍也迅速增加。王传福最崇尚的公司模型是“军队一学校一家庭” 三位一体。他认为,一个企业,一定要让职工有家的感觉,只有将他们照顾好,他们
5、才会照顾好你的公司,进而照顾好你的利润。目前比亚迪的员工多达 47000 人,建立的员工宿舍楼也已成规模,在比亚迪总部葵涌工业园,比亚迪员工宿舍楼就多达 20 多座。而工业园一侧就是葵涌当地最好的学校深圳中学比亚迪学校。在深圳,葵涌属于贫困镇。几年前高速公路没有修好之前,从比亚迪葵涌工业园到市区需要走盘山路,而葵涌当地的几所学校,都是深圳市政府的“共同富裕工程”建立起来的。为了解决员工子女的入学问题,同时也为了回报社会,与当地政府、群众建立良好的关系,比亚迪决定投资学校。“我们为建设比亚迪学校先后投资了 8000 多万元。最初的定位就是从高起点出发,学校的硬件设备是一流的。”夏佐全介绍说。比亚
6、迪学校与全国重点中学深圳中学进行合作,该校派出从校长到年级主任等一大批教员,还引进了一些外教,以保证教学质量。现在的深圳中学比亚迪学校的学员,已经不仅仅是比亚迪员工的子弟以及当地孩子,深圳其他各地还有大量学生慕名前来。“比亚迪学校肯定是可以赚钱的,但我们绝对不会考虑利用学校来赚钱,只要它能够保证教学质量,按照市场运作的规律自己运转起来就行了” 。夏佐全说。 (节选自IT 经理世界)(北京工业大学 2006年研)根据上面这段短文,请说明:8 这段文字所要表达的“ 企业责任 ”是否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冲突。9 这对中国企业提出了什么新问题?10 “企业办社会 ”。是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被经济
7、学家一再指出的弊端,现在,比亚迪的“小社会 ”是否回到了国有企业的老路上,请你作出评论。10 B 企业是一家专门生产微波炉的公司,从 1995 年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价格遥遥领先于对手,在该企业长期的低价格影响下,市场的高端微波炉已经跌价将近60,中低端的将近 66。最近,企业进入新的空调领域,在分析了对手主要在中低端占优势之后,企业进入了高端,并开发和持续发展着环保型高档新空调。(北大 2008 年研)11 该企业在两个市场分别做何种竞争战略?12 该企业的战略,按照波特的竞争理论有何问题?并指出解决方法。13 管理职能(武汉理工 2009 年研)14 系统管理(南开大学 2010 年研)15
8、 追踪决策(东财 2010 年研;华科 2006 年研)16 战略性计划(华南理工 2014 年研;北二外 2009 年研)、战略计划(吉林大学 2016年研;华中师大 2015 年研、东北大学 2015 年研)17 参谋职权(东财 2009 年研)18 组织发展(同济大学 2016 年研;浙大 2010 年研)19 人力资源开发(南京大学 2008 年研)20 感召力(上海交大 2005 年研)21 非正式沟通(四川大学 2016 年研;广东工业大学 2015 年研;中山大学 2009 年研)22 公平理论(东财 2009 年研)23 反馈控制(东财 2013、2009 年研;中国传媒大学
9、2012、2009 年研;四川大学2011 年研;华南理工 2011 年研)24 核心竞争力(南京大学 2007 年研)25 技术创新(东华大学 2006 年研)26 试分析说明直线职能组织结构和矩阵式组织结构的主要区别及其各自的优缺点(南开大学 2003 年研) ;论述直线职能制的特点及优缺点(电子科大 2014 年研)。27 试述下属成熟度和领导方式的类型之间的关系。(暨南大学 2010 年研)28 试述在管理工作中如何认识冲突、化解冲突。(武汉理工 2006 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05 年研)29 管理大师德鲁克指出:“绝不应该对微不足道的事去衡量。人们只有检查少数对工作成绩和成果
10、无关紧要的时间,就不能达到控制的目的。”请你根据控制的有关原理来理解这段话的含义并结合实际如何实现控制的目的。(华科 2004 年研)30 如何认识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先发优势” 与“后发优势”?(南京大学 2010 年研)考研(管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3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1)管理层次又称组织层次,是指从最高一级领导职务到最低一级管理组织的各个职务等级。管理层次是描述组织纵向结构特征的概念。一般说来,组织规模越大,人数越多,管理幅度越小,就需要越多的层次。但层次越多,对组织的消极影响也就越大。层次过多,不但会影响信息的有效沟通,增加协调的困难,而且浪费时间、精力和经费,造成机构
11、臃肿,组织反应缓慢。(2)管理人员按层次分为:高层管理人员,即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其主要职责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中层管理人员。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人员所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与高层管理人员相比,中层管理人员特别注意日常的管理工作。基层管理人员。其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一般而言,高层管理人员花在组织和控制工作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人员多,而基层管理人员花在领导工作上的时间要比高层管理人员多。(3)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技术技能,指使用某
12、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人际技能,指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概念技能,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之间复杂性的能力。从图 14 可以看出,管理技能的相对重要性随管理者在组织中层次的不同而不同。对于基层管理人员来说,技术技能最为重要,人际技能也是非常有益的,但概念技能的要求则相对较弱。对于中层管理人员而言,技术技能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人际技能的要求变化不大,但概念技能显得更为重要。对于高层管理人员而言,概念技能和人际技能最为重要,技术技能则相对无足轻重。尤其在大企业中,高层主管可以充分借助
13、其下属人员的技术技能,因而对其自身的技术技能要求不高。但在小企业中,即使是高层管理人员,技术技能也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知识模块】 管理概述2 【正确答案】 管理理论丛林是指管理理论林立的局面。西方的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出现以后,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和学说,形成了许多学派。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渊源和理论内容上互相影响和联系,形成盘根错节的局面,被称作“管理理论的丛林” 。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 1961 年 12 月在美国管理学杂志上发表了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文中对产生“丛林” 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给管理理论中的各种学派分了类,指出了各学派的一些
14、主要分歧,并提出了一些清理这片丛林的意见。他当时划分的 6 个学派是: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人类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和数学学派。19 年后,孔茨又于 1980 年 5 卷 2 号的美国管理学会评论上发表再论理论的丛林一文,认为管理理论丛林不仅依然存在,而且已显得更加茂密而难于通过了。管理理论学派已发展到 11 个,包括:经验(或案例)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群体行为学派、社会协作系统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学派、数学(或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经营管理(或管理过程、管理职能)学派。至于各学派产生以致发生思想纠缠的原因,孔茨在 1961 年的那
15、篇文章中指出,并不是由于他们对周围的自然和文化环境的论断有很大的分歧,而主要是由于五点原因:语义上的混乱。在管理学中,存在着严重的语义混乱的现象。如对“ 管理”、“组织”、“领导”等术语有不同的理解。对管理和管理学的定义和所包含的范围,没有取得一致意见。把前人对管理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看成是“ 先验的假设”而加以抛弃,从而造成混乱。曲解和抛弃前人提出的一些管理原则。管理学家不能或不愿互相了解。【知识模块】 管理思想与理论沿革3 【正确答案】 管理道德是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是在社会一般道德原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它是通过规范管理者的行为去实现调整管理关系的目的,并在管
16、理关系和谐、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实现管理系统的优化,提高管理效益。斯蒂芬在管理学中提到的影响管理道德的各种因素包括:(1)道德发展阶段。西方道德心理学家把人们的道德发展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前惯例阶段、惯例阶段以及规范与原则阶段。前惯例道德水平受个人利益的影响,其行为特征是严格遵守规则以避免物质惩罚,只在符合直接利益时才遵守规则;惯例水平的道德则受到他人期望的影响,行为特征是做自己周围的人所期望做的事,通过履行自己所认同准则的义务来维护传统的秩序;原则规范水平的道德受刍己认为是正确的个人行为准则的影响,其行:勾特征表现为遵循自己所选择的道德准则。(2)个人特征。一个成熟的人一般都有相对稳定的价值准则
17、,这些准则是他在成长过程中培育起来的,是教育与训练的结果,是关于正确与错误、善与恶的基本信条。管理者通常有不同的个人准则,它构成道德行为的个人特征。管理者的特殊地位,使得他们的个人特征很可能转化为组织的道德理念与道德准则。(3)自我强度。斯蒂芬认为它是“ 衡量个人自信心强度的一种个性度量” 。大量实验证明,自信心高的人比自信心低的人更能克制冲动,也更能遵循自己的判断,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在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之间表现出比其他人更大的一致性。(4)控制中心。它被解释为“ 衡量人们相信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个性特征” ,实际上是管理者自我控制、自我决策的能力。(5)结构变量。它的核心是组织设计,其最重
18、要的内容是对个体道德行为是否具有明确的指导、评价、奖惩的原则。(6)组织文化。它从两方面影响管理道德:一是组织文化的内容和性质;二是组织文化的强度。一种健康的、具有较高道德标准的文化的形成,必须要求对人的行为具有很高的控制能力,以及对冲突具有高度宽容性的组织文化为支撑,这种文化对人的行为道德属性有着敏锐的分辨能力和很强的控制力。如果组织文化的力量很强并且支持高道德标准,它就会对管理者的道德行为产生强烈的积极影响。(7)问题的强度。问题的强度实际上是指道德对于管理者的重要性强度。【知识模块】 管理环境和社会责任4 【正确答案】 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对于决策方案的选择原则典型的有传统经典的“最优化原
19、则 ”和西蒙提出的 “满意原则”。选择组织活动的方案,通常根据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化原则。(1)最优决策要求:决策者了解与组织活动有关的全部信息;决策者能正确地辨识全部信息的有用性,了解其价值,并能据此制定出没有疏漏的行动方案;决策者能够准确地计算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决策者对组织在某段时间内所要达到的结果具有一致而明确的认识。(2)上述条件在现实中是难以具备的,具体原因如下:从广义上说,外部存在的一切对组织的当前或未来均会产生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然而,组织很难收集到反映外界全部情况的所有信息;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这种双重有限性决定了企业只能制定有
20、限数量的行动方案;任何方案都需要在未来付诸实施,而人们对未来的认识能力和影响能力是有限度的,目前预测的未来状况与未来的实际情况可能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别,如此行动必有风险性;即便决策方案的实施带来了原来预期的结果,这种结果也不一定就是组织实现其最终的目标所需要的。因此,在决策中经常采用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满意原则是现代决策理论评价各个决策方案的一条适用原则。它也是决策管理学派的主要思想之一。这种“令人满意”的原则就是 “适当的市场份额 ”、“适度的利润 ”和“公平的价格” 等。满意原则所依据的假设前提与最优化原则不同,其关注的焦点是可以影响个人决策的组织因素,对于那些复杂和非程序性的决策来说,
21、满意原则更现实可行。【知识模块】 计划5 【正确答案】 (1)机械式组织结构和有机式组织结构的含义机械式组织,又称官僚行政组织,是综合使用传统组织设计原则的自然产物。坚持统一指挥的结果,产生了一条正式的职权层级链,每个人只受一个上级的控制与监督。而组织要保持窄的管理跨度,并随着组织层次的提高而进一步缩小管理跨度,这样就形成了一种高耸的、非人格化的结构。当组织的高层与低层距离日益扩大时,就无法对低层次的活动通过直接监督来进行控制,就会增加使用规则条例,并确保标准作业行为得到贯彻。一般来说,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中的组织单位都采用这种机械式的组织结构。有机式组织,又称适应性组织,是低复杂性、低正规化和分
22、权化的。有机式组织是一种松散、灵活的具有高度适应性的形式。它因为不具有标准化的工作和规则条例,所以是一种松散的结构,能够根据需要迅速地做出调整。这种组织结构形式,适用于处在不稳定或不可预测环境下的组织。因为环境动荡,要求其组织结构也具有相对灵活的动态性。例如,西方各国的电子电器公司等技术飞速发展的组织单位,一般都采用这种组织形式。它们在动荡变化的环境中经常变动自己的组织结构,以适应环境的变化。(2)机械式组织和有机式组织的区别从组织内分工情况看,机械式组织按职能分工,任务被划分为独立的专业化部门;有机式组织强调合作,以任务和顾客为中心组织流程。从职责范围看,机械式组织职责范围受到精确和严格的限
23、定;有机式组织的职责范围在相互作用中不断调整,会通过雇员的团队重新划分。在职权等级和规章制度上,机械式组织多,而有机式组织少。在权力的集中与分散程度上,机械式组织有关工作的知识及对任务的监控集中在组织上层;有机式组织则分散在组织中。在信息沟通上,机械式组织强调上级对下级的纵向沟通,即只有命令和指挥;而有机式组织强调上下级的双向沟通及横向和斜向的沟通。在协调与沟通系统上,机械式组织倾向于采用严密结构的层级组织;而有机式组织经常依靠相互调整和具有较大灵活性的组织系统。适用条件不同。在适用条件上,机械式组织的适用条件为:环境相对稳定和确定,企业可以以一种近于封闭的方式来运作;任务明确且持久决策可以程
24、序化;技术相对统一和稳定;按常规活动且以效率为主要目标;企业规模相对较大。有机式组织适用的条件为:环境相对不稳定和不确定,企业必须充分对外开放;任务多样化且不断变化,使用探索式决策过程;技术复杂而多变;有许多非常规活动,需要较强的创造和革新能力;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知识模块】 组织设计与运作6 【正确答案】 (1)标杆控制的含义标杆控制是以在某一项指标或某一方面实践上竞争力最强的企业或行业中的领先企业或组织内某部门作为基准,将本企业的产品、服务管理措施或相关实践的实际状况与这些基准进行定量化的评价、比较,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改进的策略和方法,并持续不断反复进行的一种管理方法。(2)标杆控制的主
25、要步骤确定标杆控制的项目。标杆控制的项目一般是对企业竞争力影响最重要的因素,同时也是企业的薄弱环节。若一个企业的生产成本高于竞争对手,那么它可以选择成本管理作为标杆管理的项目;若一个企业的新产品研制速度低于竞争对手,那么它就可以选择研发能力作为对象。一般来说,项目应在对自己状况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确定标杆控制的对象和对比点。这个对象应当是在同组织、同行业、同部门业绩最佳、效率最高的少数有代表性的对象。标杆控制的对比点应当在标杆控制项目范围内决定,通常为业绩的作业流程、管理实践或关键要素,在此基础上确立测量指标作为控制的依据。组成工作小组,确定工作计划。企业层次标杆控制活动的组成
26、人员通常由能够识别专业流程优劣的人士参加,他们大多来自企业的核心部门。资料收集和调查。首先收集相关项目、相关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方面已有的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或相关信息,在研究这些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拟定实地调查提纲和调查问卷。在实地调查之前,要在内部对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法进行检验,确定调查问卷和方法的有效性。分析比较,找出差距,确定最佳纠偏方法。在对调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进行必要的进一步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调查对象之间以及调查数据与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的比较研究,确定出各个调查对象所存在的差异,明确差距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并确定出最佳方法。明确改进方向,制定实施方案。在明确最佳方法的基础上,找
27、出弥补自己和最佳目标之间差距的具体途径或改进机会,设计具体的实施方案,并进行实施方案的经济效益分析。实施方案要明确实施的重点和难点,预测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偏差,确定对实施情况的检查和考核标准。沟通与修正方案。利用各种途径,将拟定的方案、所要达到的目标前景同全体成员进行反复交流与沟通,征询意见,争取全体成员的理解和支持,并根据成员建议,修正和完善方案,以统一成员思想,使全体成员在方案实施过程中目标一致、行动一致。实施与监督。将方案付诸实施,并将实沲情况不断和最佳目标进行比较,监督偏差的出现并采取有效的校正措施,以努力达到最佳实践水平,努力超过标杆对象。总结经验。在完成了首次标杆控制活动之后,必须对
28、实施效果进行合理的评判,并及时总结经验,对新的情况、新的发现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进行再标杆循环。针对环境的新变化或新的管理需求,确定下一次标杆的项目和对象。【知识模块】 控制7 【正确答案】 战略管理是指对战略目标形成、战略对策的制定和战略方案实施的整个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活动。战略管理的特点主要有:(1)全局性,又称总体性。战略管理是以组织的全局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为指导整个组织总体发展全过程的需要而制定的。它所管理的是组织总体活动,追求的是组织总体效果,着眼点是组织全局的发展,覆盖着组织工作的全局。这种管理尽管包括企业的局部活动,但是这些活动是作为总体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战
29、略管理中出现的。(2)长远性。战略管理的长远性指考虑组织长期的总体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它着眼于未来,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谋求组织的长远发展,关注的主要是组织的长远利益。制定的战略目标一般为 5 年以上,其措施也要从长计议。(3)纲领性。战略管理所制定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对策等具有方向性、原则性。它是组织发展的纲领,对于组织一切活动具有权威性的指导作用。它必须通过分解落实等过程,才能变为具体的行动计划。战略管理也是各门管理科学的总纲,各种管理理论的集成。战略管理的主体是组织的最高层管理人员。(4)适应性。战略管理的适应性指所制定的战略要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相适应;在实施战略过程中,要根据环境
30、、条件变化,适时地加以调整,使战略适应变化的情况。同时,利用可能发生的变化和新的发展机会,制定新战略,达到组织的目的。战略要与外部环境相适应,就必须考虑外部环境中的诸多因素,比如竞争者、顾客、资金供给者、政府等,以使企业的行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力量,企业能够继续生存下去。(5)竞争性。战略管理的竞争性指要树立竞争意识,要承认竞争的必然性、合理性、敢于竞争和善于竞争;制定的战略要具有在激烈的竞争中与竞争对手抗衡,迎接来自各方面的许多冲击、压力、威胁和困难的挑战的特性。战略管理谋求的是改变组织在竞争中的力量,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不断扩大组织的实力,战胜对手,保证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知识模块】
31、 战略管理【知识模块】 管理环境和社会责任8 【正确答案】 企业责任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并不冲突。(1)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著作就提出过在企业提倡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应考虑企业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考虑企业与社会的协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能为企业带来更多、更持久的利润。(2)企业除了取得一定的利润外,还应为基本相关利益群体承担其应负的社会责任。社会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企业是依托社会而存在的。充分履行自己社会责任的企业,才会最终获得消费者的高度评价和认可,使企业有良好的形象,这是企业兴旺发达的首要条件。(3)企
32、业责任和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相互促进的。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的过程中,虽然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但是,如果企业充分地履行了社会责任,就会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社会公众就会购买其产品,这样就有利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企业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目标后,也会有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能力去履行其社会责任。反过来,如果企业没有履行其社会责任,就不会得到社会上组织和公众的认可,其产品也不会有很好的销路,这样的公司生命不会长久。案例中所说的社会责任,得到了知名大公司的认可,其产品也得到了该知名公司的认同,最终使其获得了这一不错的合作机会。【知识模块】 管理环境和社会责任9 【正确答案】 这给中国企业提出的新问题是:
33、要积极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企业作为社会基本组成部分的经济组织,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将社会责任提升到与企业经济效益相当的高度,不仅仅要关注为股东创造价值,而且还要考虑为政府、社会和员工创造和谐氛围,并且在动态中不断寻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大众期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2)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长期的自利;(3)企业拥有解决社会问题的资源和能力;(4)现代企业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系统,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活动对外部环境有影响;(5)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使企业决策有了更大的自由和灵活性。【知识模块】 管理环境和社会责任10 【正确答案】 “ 国
34、有企业办社会 ”和比亚迪的“小社会”虽然都是办社会,但是,由于其公司的性质不同、管理结构不同,从而使得比亚迪的“小社会” 不会回到国有企业的老路上。这主要体现在:(1)国有企业办的社会成了国有企业的一个负担。由于历史的客观原因,我国有相当多的国有企业,尤其是地处乡村的国有企业为了保障生产,建立了医疗、教育、体育、商业、娱乐、生活等后勤设施,为企业和驻地群众解决了相当多的生活困难,丰富了职工和驻地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当地政府减轻了许多负担,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虽然国有企业很好地完成了社会责任,但是,其忽视了作为一个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创造尽可能多的利润。由于国有企业自身的体制不健
35、全,导致其社会责任成了一个十分巨大的包袱。再加上内部经营体制的不完善,导致管理错乱、内部缺乏民主等,最终使得社会责任成为影响其发展的一个包袱。(2)比亚迪建设的小社会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办社会”,是保证企业自身稳定和发展的必要措施。而在社会环境还相对不成熟的中国,企业更要重视到这一点。企业办社会,只要运行良好,不仅能够给企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福利开支,也可以增加员工的忠诚度,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使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司的发展中去。另外,正如夏佐全所说“比亚迪拥有 47000 名员工,每年上交利税五六亿元,涉及上游厂商上千家,下游客户数百家,如此大的企业规模,不论是对
36、周边环境的保持,还是员工的安全、健康,公司显然都要承担巨大的相关责任。这不是愿意不愿意的事情,而是比亚迪发展到这个阶段,必须要面对的事情。”【知识模块】 管理环境和社会责任【知识模块】 战略管理11 【正确答案】 企业在微波炉市场上采取的是成本领先战略,在空调市场上采取的则是差异化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决定成为所在产业中实行低成本生产的厂家。成本优势的来源因产业结构不同而异,主要包括追求规模经济、专利技术、原材料的优惠待遇和其他因素。差异化战略又称别具一格战略,是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形成一些在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实现差异化战略可以有许多方式:设计或品牌形象、技术特点、外
37、观特点、客户服务、经销网络及其他方面的独特性。最理想的情况是公司使自己在几个方面都差异化。(1)微波炉领域。由于该企业在该领域一直采用的是低价格的策略,由此必须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才能为企业盈利提供保障。其目的是对潜在进入者造成进入壁垒,增强与购买者和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从而保持企业在该领域领先的竞争地位。同时,该企业在今后要提高在技术和营销方面的创新能力,均衡生产能力利用率,把握好时机,重组价值链,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竞争地位。(2)空调领域。企业实施了差异化战略。其原因是高端市场并不是主要竞争者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且空调行业内部存在着不同的细分市场,该企业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及声望,具备进入其中
38、某一细分市场的条件。其目的是为了有利于企业形成进入壁垒,增强企业讨价还价的能力,防御替代者的威胁,降低顾客的敏感程度。该市场在市场容量、成长速度、获利能力、竞争强度等方面都具有相对的吸引力。【知识模块】 战略管理12 【正确答案】 迈克尔波特认为,在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涵着三类成功型战略思想,即: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迈克尔波特认为,这些战略类型的目标是使企业的经营在产业竞争中高人一筹,在一些产业中,这意味着企业可取得较高的收益;而在另外一些产业中,一种战略的成功可能只是企业在绝对意义上能获取些微收益的必要条件。有时企业追逐的基本目标可能不止一个,但迈克尔波特认为这种情
39、况实现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因为有效地贯彻任何一种战略,通常都需要全力以赴,并且要有一个支持这一战略的组织进行安排。如果企业的基本目标不只一个,则这些方面的资源将被分散。(1)存在的问题:分析该企业的战略决策可知,它与波特竞争理论中的公司竞争战略专一化相违背。当前企业的竞争优势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发展。该公司徘徊于低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之间,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公司的战略目标模糊,是以低成本战略为主还是以差异化战略为主。战略目标模糊导致公司的资源分配模糊,是把公司的主要资源放在追求成本领先战略的微波炉市场,还是投入追求差异化战略的空调市场。公司的资源分配模糊,则会削弱公司的竞争优势,无法全力以赴的发展某
40、一个优势技术。短期内,公司可能因为占有新的市场而创造了更大的销售额及利润,但是在长期,当公司在两个市场与竞争者的优势缩小时,则会看到徘徊其间战略的缺点。两种战略并驾齐驱需要企业有足够的资源、能力和相应的组织结构予以配合,如若不然,将会导致两方面业务的惨败。(2)解决方法:调整目标,集中优势力量,发展并坚持一种战略。这时面临两种选择:继续走低成本战略之路,放弃新兴的空调业务;放弃几近饱和的微波炉市场,专心于空调市场的差异化竞争。由案例中可知,方案二是比较可行的选择,因为 B 企业已经对市场有了深入的了解,并做了一定程度的竞争分析,将本企业的产品定位高端环保节能有理有据。因此,建议采取第二种方案。
41、【知识模块】 战略管理13 【正确答案】 管理的职能是指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或发挥的各种作用。尽管对于管理职能有着各种不同的划分方法,但是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管理活动是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五大职能所构成的一个过程。(1)计划。计划活动就是要设定或明确组织的目标,制定实现组织目标的途径或方案。计划是管理的起点,确定目标和途径是计划职能所要完成的两大任务。目标反映了组织活动的未来终点,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途径是连接当前与未来的桥梁,说明了如何才能实现目标。(2)组织。为了实现计划活动所规定的目标,实施计划活动所制定的行动方案,管理者就必须分析需要进行哪些必要的活动,对这些活
42、动应该如何分类组合,谁向谁汇报工作,各种决策权限如何在组织的不同层次上分配,如何为各种不同的职位配备适当的人员等。这些活动构成了管理组织职能的内容。(3)领导。仅仅有了目标和方案,仅仅规定了任务和方案,尚不足以使目标有效地实现。每一个组织都是由人和其他各种资源有机结合而成的,人是组织活动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这种能动性的作用,管理者就必须运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对组织的成员施加影响,努力营造出一种使组织中的成员能够全心全意、士气高昂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氛围。这是管理的领导职能所要完成的任务。(4)控制。组织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每时每刻都会遭遇各种意想不到的
43、障碍和困难,必须应对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为了确保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管理者必须自始至终地对组织各项活动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预见、发现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偏差,保证组织活动按计划进行。(5)创新。创新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表现出来。创新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和生命,是在其他管理职能创新所取得的效果中体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尽管在理论上各项管理职能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先后关系,但现实中的管理并不是严格地按照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这样的顺序来进行的。组织中的各项管理活动在时间上彼此重叠,在空间上相互交织。很少有管理者在一个给定的时间段内只从事某一特定
44、的管理职能,他们往往同时进行着若干种不同的活动。【知识模块】 管理概述14 【正确答案】 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下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反映了物质世界最普遍的本质联系。系统管理源于系统理论,它认为应将组织作为人造开放性系统来进行管理。它要求管理应从组织整体的系统性出发,按照系统特征的要求从整体上把握系统运行的规律,对管理各方面的前提做系统的分析,进行系统的优化,并依照组织活动的效果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控制组织系统的运行,最终实现组织目标,这就是系统管理的基本含义。系统管理具有五个特点:整体性观点、开放性观点、动态性观点、综合性观点和环境适应性观点。
45、s【知识模块】 管理思想与理论沿革15 【正确答案】 追踪决策是指当原定决策方案的执行表明决策目标将难以实现时,而对目标或者决策方案进行根本性修正的一种决策方式。一般情况下,包括五个步骤:诊断;明确改善目标;拟定经营方案;经营方案的比较与选择;最终决策。它具有四个特点:回溯分析、非零起点、双重优化和心理效应。【知识模块】 计划16 【正确答案】 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 5 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战略计划的任务不在于看清企业目前是什么样子,而在于看清企业将来会成为什么样子。战略计划的内容包括愿景和使命陈述、战略环境分析、战略选择、
46、制定一系列战术计划将战略计划付诸实施。战略性计划的显著特点是长期性与整体性。长期性是指战略性计划涉及未来较长时期;整体性是指战略性计划是基于组织整体而制订的,强调组织整体的协调。【知识模块】 决策17 【正确答案】 参谋职权是一种有限度的、不完整的职权。从性质上说,参谋职权是一种顾问性的或服务性的职权,拥有参谋职权的管理者可以向直线管理者提出建议或提供服务,但其本身并不包括指挥权和决策权。参谋职权实际上是一种辅助性的职权。一个组织机构在其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直线职权已不足以应付所面临的许多复杂问题时,就需要设置参谋职权。(1)参谋的形式有:个人参谋,是直线人员的参谋和助手,为直线人员提供咨询,
47、协助直线人员执行职责,最典型的例子是管理者的个人助理。专业参谋,常常是一个独立的机构或部门,它往往聚合了一些专家,为各级直线主管提供专业性建议与服务。(2)参谋和直线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作为一个主管人员,他既可以是直线人员,也可以是参谋人员,这取决于他所起的作用及行使的职权。当他处在自己所领导的部门中,他行使直线职权,是直线人员;而当他同上级打交道或同其他部门发生联系时,他又成为参谋人员。例如医院院长在医院内是直线人员,但在卫生局进行计划或决策而征询他的意见时,他便成为参谋人员了。【知识模块】 组织设计与运作18 【正确答案】 组织发展是指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为了改进组织效能、解决本身的问
48、题并达到组织的目标,运用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的知识,有计划地改善和更新企业组织的过程。组织发展方式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着重改善和更新人的行为、人际关系、组织文化、组织结构及组织管理方式,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组织的生命力和效能的目的。组织发展的本质是运用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及其他管理知识与有关人的行为规律的知识,对组织的三个系统技术或工作系统、管理或行政系统、人文系统进行系统改革。组织发展的目的是要培养企业管理者的创新品质和适应环境、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模块】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19 【正确答案】 人力资源开发是指把人的智慧、知识、经验、技能、创造性、积极性当作一种资源加以发掘、培养、发展和利用的
49、一系列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含义:开发的对象是人的智力、才能,即人的聪明才智;人力资源开发要借助于教育培训、激发鼓励、科学管理等手段来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是无止境的;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人既是开发的主体,又是被开发的客体。同时开发过程既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又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知识模块】 人力资源管理20 【正确答案】 感召力是指领导者在实施领导活动过程中,影响和改变被领导者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的一种能力。它的最终目的是使被领导群体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达到一致,形成统一的群体目标。领导者的感召力可以分为两大类:(1)权力性感召力。其核心是权力,它是领导干部在实施领导职能时所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它的构成主要是传统因素、职位因素和资历因素。其特点是强制性和不可抗拒性,是一种要求被领导者服从的影响力。(2)非权力性感召力,是指除社会分工之外,完全由领导自身素质所产生的感召力。其特点是不带有强制性,有稳定的、长远的、广泛的影响作用。构成非权力性感召力的要素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品格要素、能力要素、知识要素、情感要素。非权力性感召力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权力性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