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基础模拟试卷 58 及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春秋五霸2 高粱河之战3 榷场4 宋元襄樊之战5 十字军东征6 唐兀惕7 史集8 改土归流9 五体清文鉴10 古伯察11 马关条约12 二重证据法二、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13 论述清末新政。14 试述明代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15 简述蒙古西征的具体过程及其对中亚等地区的影响。三、论述题16 试述“轴心时代 ”(公元前 8 世纪至前 3 世纪)中国、印度、希腊三大古典文化系统之异同。17 结合史实说明 19 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发展的主要表现
2、及其后果。历史学基础模拟试卷 58 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正确答案】 春秋时代相继称霸的五个诸侯。春秋时期各大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争夺霸权,历史上把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叫作“春秋五霸” 。对于“五霸”,有两种说法:一说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则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在周室衰微、无力控制天下的时候,霸主肩负着协调、平衡各国关系,保护属国利益的义务。这主要体现在以盟誓的形式,公开申明反对用战争解决国与国之间的矛盾。盟国一旦受到他国侵略,霸主要出面代为主持公道,直至出兵迫使侵略者退还所侵夺的领土。2
3、【正确答案】 北宋初年对辽的战役。太平兴国四年(979 年),宋太宗灭北汉后,乘胜率师攻辽,与辽军战于高梁河(约在今北京外城一带)。由于辽将耶律休哥与耶律斜轸左右夹击,耶律学古也开城门接应,宋军大败溃退,尽失兵仗粮饷。辽军追宋军到涿州而止。高梁河一战,宋太宗仅以身免,大军所余无几,战斗结果粉碎了北宋企图一举占有黄河以北全部土地的欲望,宋辽双方也开始了长期对峙的时期。3 【正确答案】 宋与辽、西夏、金、元等接境地区所设的互市市场。辽在保州及振武军设榷场。金在邻接南宋、西夏、高丽、蒙古等部沿边重镇设榷场。榷场的设立是适应各地区经济需要,也有控制边境贸易、安边绥远的作用。如金东胜、净、庆三州榷场,除
4、贸易牲畜、畜产品外,还成为羁縻与镇压蒙古等部的基地。榷场贸易受官府的严格控制。官府享有贸易优先权。中原及江南地区向北方输出,主要是农产品及手工业制品。辽、金、西夏地区输往南方的大宗商品有牲畜、皮货、药材、珠玉、青白盐等。4 【正确答案】 宋元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1267 年,忽必烈接受南宋降将刘整的建议,将军事攻击的重点确定为攻襄阳、樊城。襄阳、樊城先后被元军围困六年(12671273 年) ,南宋军民展开了襄樊保卫战。宋朝几次派援军但都被打败。元军又切断汉水通道,中断守城军民与外界的联系、供应。1273 年,元军先后攻陷樊城、襄阳。元军取得襄阳和樊城,即打开了进入长江的门户。5 【正确答案
5、】 1113 世纪西欧基督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伊斯兰教国家发动的战争。11 世纪初,塞尔柱的突厥人占领耶路撒冷后,禁止基督徒前往朝圣。1095 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呼吁基督教徒联合起来解救穆斯林统治下的巴勒斯坦。从 10961291 年的近两百年间,西欧基督教国家共发动八次大的东征。1291 年,十字军侵占的最后一个据点阿克城的陷落,标志着十字军东征的彻底失败。十字军东征给近东和西欧人民均带来不同程度的苦难,对西欧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6 【正确答案】 元代蒙古语党项一词的音译,兼指党项人及其所建的西夏国。元朝秘史译出蒙古语复数语尾,作唐兀惕或唐忽惕。西夏领土主要在黄河以西,汉籍称河西,自蒙古
6、语转译,又作合申。元于此设甘肃行省。元代唐兀人仍保留固有的文化风习,通行西夏文,元代唐兀人出任大将和官员者甚多,并有由唐兀人组成的唐兀卫亲军都指挥使司。7 【正确答案】 元朝时期伊利汗国史书。为宰相拉施都丁奉伊利汗之旨撰写。全书共分三部。第一部为蒙古史,内分三卷:第一卷的上册为突厥蒙古部族志,下册为成吉思汗之祖先及其本人历史;第二卷为窝阔台至元成宗铁穆耳诸大汗及皇帝本纪,还有察合台、拖雷等人的传记;第三卷为历代伊利汗本纪。第二部为世界史。第三部为世界各地的地志。此书对蒙古史与元史的研究,价值极高。8 【正确答案】 明清在西南地区推行的地方行政区划和地方官吏任命改革。明朝开始实行改土归流,即废除
7、世袭的土官,改设可以随时任命的流官。雍正时期,鄂尔泰任云南巡抚兼云贵总督,改土归流先后在云贵川桂等地进行,撤销土司,在原土司地区设府县厅州,实行与汉族地区相同的制度,如清丈土地、编制户口等。改土归流加强了西南地区与内地的联系,有利于促进该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巩固西南边防。9 【正确答案】 清代官修满、藏、蒙、维、汉五种文字对照的分类辞书。约成书于乾隆末年,收词 18 万余条,按卷、部、类、则编排。全书分正编和补编两部分。藏文注有满文切音和对音,维吾尔文注满文对音。内容丰富,篇幅浩繁,为中国少数民族辞书史上的巨著,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使用价值。10 【正确答案】 法国天主教遣使会传教士。1836
8、 年入遣使会。1839 年任神父,同年抵中国澳门。后在华南、北京和蒙古地区传教。1846 年扮成喇嘛随商队进入西藏,被清廷官员发现后押解至澳门。后到浙江传教。1852 年返回法国。主要著作有18441846 鞑靼、西藏旅行回忆录中华帝国等。11 【正确答案】 1895 年清政府和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方代表为李鸿章和李经芳,日方代表为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主要内容是:(1)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2)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3)赔偿军费二万万两白银;(4)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5)允许日本臣民在中国通商口岸设
9、立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栈寄存。事后,由于俄、德、法三国的干涉,日本将辽东半岛退还给中国,中国付给日本酬银三千万两。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束。12 【正确答案】 近代王国维的研究中国古史的理论。1925 年王国维在为清华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时最早提出。这种方法是以出土文物所记载的新材料和古籍所记载的旧材料,相互补充、彼此印证,以获得对古史的新解。通过这种方法,新材料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旧材料可以得到重新鉴定,而人们有关古史的立论,可以得到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的双重判定,从而也就会做到确凿可信。二、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13
10、【正确答案】 从 1901 年 4 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到 1905 年 12 月成立学部,清政府发布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政令,逐步推出各项新政。(一)主要内容 (1)行政制度改革。主要是调整机构、整顿吏治。1901 年 7 月,撤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1903 年,设立商部,后来与工部合并,改为农工商部。1905 年设立了巡警部。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1905 年,清政府又设立了学部,在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此期间,先后裁撤了河东道总督,以及云南、湖北、广东三省巡抚。(2)经济改革。 1903 年 8 月,清政府正式设立了商部,其管辖范围不仅包括工商业,还
11、包括农业。商部在清政府各部中位于第二位,仅次于外务部,反映了清政府对农工商业的重视。1906 年,商部扩展为农工商部。商部成立后,陆续公布了商律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商会简明章程奖励公司章程以及矿务章程试办银行章程等。1905 年,商部在北京设立劝工陈列所、高等实业学堂,开办户部银行。这一系列改革和法令的推行,改变了中国社会长期视工商为末务的现象,促使当时出现了一个举办工商业的热潮,使中国厂矿企业、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业诸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3)军事改革。 1901 年 8 月,清政府下诏停止武科举,并令各省裁撤绿营防勇,改练常备、续备、巡警等军,操练新式枪炮。1902 年底,清廷在京设立练兵处,袁世
12、凯任会办练兵大臣。1902 年,直隶总督袁世凯练成“北洋常备军” 一镇,约12500 人,1 904 年 9 月,练兵处会同兵部奏定新军营制饷章和陆军学堂办法等条规,计划在全国编练新军 36 镇。清廷为独揽军权,于 1905 年合兵部与练兵处为陆军部。(4)教育改革。教育改革包括创办新学堂、鼓励留学和改革科举制等,目标是建立近代教育制度。1 901 年,清廷下诏要求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者一律改设为大学堂,于各府及直隶州者均改设为中学堂,于各州县者均改设为小学堂,各地设蒙养学堂。1 902 年,派张百熙为管学大臣,颁布钦定学堂章程,该年为农历壬寅年,因此称为壬寅学制,但并未付诸实施。1 904 年
13、,清政府颁布张之洞和张百熙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学堂类型比较齐全、体制比较完备的学校体系初步建立起来。同时,清政府还提倡、奖励出洋留学。1 902 年 1 2 月,清政府批准外务部制定的留学生章程,规定凡学成归国者,分别奖以翰林、进士、举人出身并按等录用。此后,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二)作用清末新政的启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推动着改革思想和改革实践的进一步深入。资产阶级立宪思想迅速兴起,立宪运动逐步开展,进一步推动清末改革走向政治体制改革的阶段。14 【正确答案】 (一) 主要内容(1)一概征银,田赋和力役都折银征收。这样就取消了力役,由政府雇人充役。
14、(2)把一部分力役摊入田赋征收。把过去按户按丁征收的力役改为折银征收,称为户丁银。一条鞭法还没有把力役全部摊人田赋,只是部分地摊入田赋。(3)归并和简化征收项目,统一编派。把过去对各州县征收的夏税、秋粮、里甲、均徭、杂役以及加派的贡纳等项全部折成银两,合并为一个总数,一部分按丁摊派,一部分按田赋摊派。(4)赋役的征收解运,由过去的民收民解(即由里甲办理),改为官收官解(即由地方政府办理)。(二)历史意义(1)由于赋、徭折银特别是徭役折银的实现,使赋、役合并征收成为可能。这样,赋税的征收就减少了环节,简化了手续。而徭役在各地不同比例地由田亩承担,减轻了人丁的负担。(2)一条鞭法既是对当时人口流移
15、相对自由和商品货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的现实的认可,同时为人们离开土地到处流动的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使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为城镇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3)由于赋、役征银,对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和小农与市场联系的加强,以及货币地租的产生,起到了强劲的推动作用,极有利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15 【正确答案】 (1)过程。蒙古军大规模的西征共有三次。第一次西征的时间是12181223 年。1 218 年,蒙古军在成吉思汗的亲自率领下开始了第一次西征。先后击灭西辽、花刺子模、康里等国,基本上征服了自中亚西至黑海东岸的广大地区。第二次西征的时间是 123
16、51244 年。此时成吉思汗已死,大汗窝阔台命拔都、贵由、蒙哥率军两征,攻占里海以北地区及俄罗斯,直人孛烈儿(波兰)、马扎儿(匈牙利)等地。第三次西征的时间是 12531259 年。蒙古大汗蒙哥命旭烈兀率军西征,攻灭木剌夷(今伊朗境内) ,击败黑衣大食(阿拉伯) ,攻陷巴格达和大马士革城,把蒙古汗国的势力扩展到西南亚。(2)影响。蒙古三次西征把中亚地区纳入蒙古帝国的版图之中,使得东方文化借助于战争的手段传播到了西方,同时也使西方的文化东传,客观上推动了中西文化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工匠为文化交流的主体,并产生了巨大影响。三、论述题16 【正确答案】 公元前 8 世纪至公元前 3 世纪,人类历
17、史上形成了中国、印度和希腊三大文明中心。它们都产生了一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反映了人类精神的觉醒。(1)在中国,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等思想家学说影响较大,注重对政治、社会、人性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如孔子主张“仁” ;孟子主张“仁政 ”“性善论”;荀子主张以“礼” 治国、“性恶论 ”;老子主张小国寡民,无为而治;墨子主张“ 兼爱”“非攻”和“尚贤” ;韩非子主张把法、术、势结合起来,以加强中央集权。在印度,出现了反对婆罗门教的各种新兴思潮,其中佛教等从多种角度探索人与人生的真谛。 (2)古印度在列国时代,各种新的思潮纷纷兴起,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具有反婆罗门教
18、的倾向。其中思想最激进的是顺世论派,而影响最久远的则是耆那教和佛教。佛教主张“ 众生平等 ”,其最根本的教义是 “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3)在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家开始探索物质结构和宇宙本质,如毕达哥拉斯认为抽象的数是万物之本;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以苏格拉底为首的哲学家开始思考人与社会的基本问题。苏格拉底关注人性,提出“美德即知识”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贤人治国“。亚里士多德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17 【正确答案】 (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这一时期,汹涌澎湃的民族统一运动、
19、改革运动和革命运动的浪潮席卷欧洲和北美洲,资产阶级从此掌握了政权。这大大加速了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且导致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日本明治维新也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在革命后,日本也向着发展资本主义的目标迈进。(2)世界市场的形成。这一时期,西欧资本主义势力人侵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诸国,把这些国家纳入资本主义轨道,把它们变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在这个入侵活动中,英国走在了最前面。这主要是因为英国是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到 l 9 世纪中叶,它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它的工业产品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畅销无阻;再就是因为英国在西欧列强中拥有的殖民地最多,它的殖民地遍及东、西半球,有“ 日不落国 ”之称。可以说,这个时期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亚、非、拉美诸国在不同程度上均成为英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