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基础(史前时代、夏商西周)模拟试卷 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以下不属于中国境内发现的晚期智人阶段的遗址的是( )(A)山顶洞人(B)柳江人(C)河套人(D)大荔人2 20 世纪 20 年代初,以( )为旗帜的疑古思潮兴起,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反思(A)古史辩(B)回向三代(C)近代科学(D)大同小康3 以下关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一个缓慢的过程(B)婚姻形态相应转变(C)财产继承制度改变(D)是由经济关系变化引起的4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
2、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或评价是( )世袭成为一种礼制奴隶制度确立原始社会终结是历史的进步(A)(B) (C) (D)4 二里头文化是我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具有重大的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5 二里头文化以及相关考古遗址的发现和研究,是近年来史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二里头文化的年代断限是( )(A)晚于河南龙山文化而早于二里岗期商文化(B)晚于二里岗期商文化而早于河南龙山文化(C)晚于洛达庙文化而早于二里岗期商文化(D)晚于洛达庙文化而早于河南龙山文化6 二里头文化在类型上可以分为( )(A)二里岗、二里头(B)二里岗、东下冯(C)二里头、东
3、下冯(D)二里头、洛达庙7 4 对于二里头文化的发现的意义,下列选项表述最准确的是( )(A)确立了三皇五帝的信史地位和年代(B)确立了商王朝以及其之前的信史地位(C)确立夏王朝的信史地位以及使夏王朝的政治中心所在地明确起来(D)丰富了研究夏王朝的甲骨文材料8 西周的军事力量远比商代强大,周王室的常备军队有两支,即西周金文中经常提到的( ),作为维护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坚强后盾,是周天子行使王权的重要工具(A)西六师和成周八师(B)西八师和成周六师(C)成周八师和殷八师(D)西六师和成周六师9 下列关于商周农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植粮食作物“ 五谷”(B)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
4、(C)人们已懂得使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D)主要劳动工具为青铜器10 商朝号称青铜时代,下列叙述不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的是( )(A)商朝青铜器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B)商朝青铜业生产具有较高技术水平(C)商朝青铜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D)商朝青铜制造是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11 下列符合西周时期社会经济现象的是( )大量使用青铜农具出现刺绣品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以贝作为货币用漆工艺装饰车(A)(B) (C) (D)12 基于人事决定天命的认识,周初统治者提出的治国思想是( )(A)博爱、笃学、慎思(B)爱民、大公、无私(C)明德、慎罚、保民(D)大同、小康、足民12 甲骨文的发现是 19 世
5、纪 20 世纪之交中国考古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为重新认识三代的历史与文化奠定了基础,开辟了坦途,可称之为中国文化史的里程碑。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 甲骨文的发现带有一些偶然性,( )最先发现了甲骨文,这也成为了甲骨学史的开端(A)王国维(B)刘鹗(C)王懿荣(D)罗振玉14 ( )选拓龟板,印成 ( ),这成为甲骨文的第一部著录之作,此后,甲骨学逐渐成为了新兴起的国际性显学(A)刘鹗,铁云藏龟(B)张光直,商代文明(C)王宇信,甲骨学通论(D)郭沫若,甲骨文合集15 下列有关“ 甲骨文” 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 )(A)在“殷墟 ”发现的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B)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
6、而来的(C)研究甲骨文便于了解商朝社会情况(D)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有了确切纪年16 金文是指( )(A)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B)铸刻在金属器上的文字(C)铸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D)铸刻在黄金上的文字17 在甲骨文的研究流域,对甲骨文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后人称为“甲骨四堂”的四位学者是( )(A)王懿荣、刘鹗、董作宾、郭沫若(B)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C)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王懿荣(D)刘鹗、罗振玉、郭沫若、王国维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8 山顶洞人19 氏族公社20 红山文化21 牧野之战22 金文23 诗经三、简答题31-34
7、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24 论西周典制。25 简述华夏族的形成。26 简论周公。历史学基础(史前时代、夏商西周)模拟试卷 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学称之为晚期智人阶段。选项D,大荔人属于早期智人阶段,不属于这个范围。【知识模块】 史前时代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从清朝末期起,中国的知识分子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顾颉刚先生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开创“古史辩”派。【知识模块】 史前时代3 【
8、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史前时代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这句话出自孔子的礼记礼运篇,说的是:现在的道义已经不再施行了,天下成为家天下,各自亲近自己的亲人,各自抚养自己的子女,食物物资归自己所有,贵族的世袭制成为社会规范。其意思就是:在当时社会,世袭制已经取代禅让制成为一种礼制,氏族制瓦解,私有制出现,原始社会终结,奴隶制度确立,人类开始进入文明时代,这是历史的进步。【知识模块】 史前时代【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二里头文化的时代断限。一方面,考查考生对于基本史实的掌握,另一方面,还是考查考生的历史时间概念。【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6 【正确
9、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于二里头文化的类型的划分。二里头文化分为两个类型,一个是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类型”,一个是以东下冯遗址为代表的“东下冯类型”。【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对二里头文化发现意义的准确表述。二里头文化以及相关考古遗址的发现和研究,不仅使夏王朝的政治中心所在地明确起来,还确定了它的起始和终止年代。至此,可以说,夏王朝的信史地位不可动摇。【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是对西周军制的考查。两支常备军分别是“成周八师”和“西六师”,西六师驻扎在都城镐京宿卫宗周,成周八师也称“殷八师”,驻扎在成周
10、洛邑,以震慑被强行迁移到洛邑的殷移民。【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是对商周农业的考查。商代的农业生产工具石器最多,骨器和蚌器比较常见,木器偶有发现,而青铜农器已开始使用,故选项 D 不正确,青铜农器并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是对商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考查。商代的农业生产工具石器最多,骨器和蚌器比较常见,木器偶有发现,而青铜农器已开始使用。题干中的“商代号称青铜时代”起到了干扰考生的作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分析题干,排除干扰。【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1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12 【正确答案】 C
11、【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周初的天命转移思想对于周初统治者的影响。周初统治者把现实的人间政治当做天命转移的根据,强调的还是人事。基于人事决定天命的认识,周初统治者提出了“明德”“慎罚”“保民”的治国思想。【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1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刘鹗字铁云,王懿荣的好友,参与了甲骨文的判识工作。1903 年,刘鹗选拓 1058 片龟板,印成铁云藏龟一书,这是甲骨文的第一部著录之作,此后甲骨学逐渐成为了新兴起的国际性显学。【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是对甲骨文的表述的考查。选项 D 甲
12、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有了确切纪年,表述不正确,我国历史上有了确切纪年的开始,公认的是公元前 841年“共和行政”。【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是对金文的考查。金文是铸造或刻凿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人们往往以青铜礼器中的钟鼎来概括整个青铜器,所以它也被称为“钟鼎文”。【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甲骨文领域的著名学者的了解,这也是把握学术动态的基本能力。“甲骨四堂”是指对甲骨学作出重大贡献的四位中国学者,因为他们的名号中都包含了“堂”字。他们是: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晚号观堂,董作宾,字彦堂,郭沫若,号鼎堂。人称“甲
13、骨四堂”,罗董郭王。【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8 【正确答案】 山顶洞人是 1933 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发现的,距今约18 万年,是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重要代表。山顶洞人基本消除了猿的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上相同,已会磨制石器,骨针和装饰品的制作水平也很高,并且掌握了人工钻木取火技术,渔猎和采集是山顶洞人主要的经济生活活动。山顶洞人已经开始进入了原始氏族公社的萌芽时期。山顶洞人文化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最完整的一个文化,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试题解析】 山顶洞人遗址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址,人工钻木取火是考
14、查山顶洞人的最重要的知识点,还要注意对于山顶洞人目前的研究动态。【知识模块】 史前时代19 【正确答案】 它是继原始群之后出现的以血缘为纽带的人类共同体,是原始社会的高级阶段。氏族公社的历史可分为两个阶段: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始于氏族公社的产生,终于父系氏族公社的确立,大体相当于考古学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是氏族社会的主要阶段。【知识模块】 史前时代20 【正确答案】 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后遗址而得名。“女神庙”、祭坛、 “积石冢”的发现,充分展示了我国北方地区史前文
15、化的最高成就,把中华文明起源史的研究,从四千年前提早到五千年前,把中华古国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西辽河流域。同时也规定和影响了中华礼制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格局,在中华文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试题解析】 红山文化的发现意义重大,随着“女神庙”、祭坛、“积石冢”的发现,它的地位逐渐得到肯定,史学界对它的评价很高,在史前时代的范围内应该是一个出题的热点。【知识模块】 史前时代21 【正确答案】 周灭商之战役。周文王死后,武王做灭商准备,曾率师东观兵于孟津,诸侯不约而至孟津相会助周王者八百。武王以时机尚未成熟,率师还周。两年后,纣王残暴更甚,内部矛盾更加剧烈。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
16、、甲士四万五千人,渡孟津伐纣,诸侯会集,庸、蜀、羌、微、卢、彭、濮等方国亦出兵助周。次年初,到达商郊牧野。商纣发大兵拒武王,但商士卒皆无战心,大军阵前倒戈。商军溃败,纣见大势已去,登上鹿台,自焚而死。武王率兵入商都,商朝灭亡。【试题解析】 牧野之战同鸣条之战一样,它们的重要性或者说它们之所以在历史上那么重要,都是因为它们的战争性质朝代更替的关键战役。【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22 【正确答案】 金文即铸造在或刻凿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人们往往以青铜礼器中的钟鼎来概括整个青铜器,所以它也被称为“钟鼎文” 。青铜器有铭文始于商代中期,商代青铜器铭文一般文字较少,铭文多为铸成,自春秋时期起有刻成的,字体亦随
17、时代变迁而有变化。对于认识商周,特别是西周的历史与文字,金文是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试题解析】 在殷墟晚期,金文有了初步发展,到了西周时期,金文进入了鼎盛期。金文和甲骨文相比较,从文字结构上来看,金文较甲骨文进步,大量使用形声字,表明金文的造字结构迈上了新的台阶。另外,金文的词也较甲骨文丰富。考生在复习时应该将两者比较记忆,效果会更好。【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23 【正确答案】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 500 年间的诗歌 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最初称诗,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也称诗三百。【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三、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
18、0 分,共 120 分。24 【正确答案】 西周的国家典制较之夏、商更加成熟,同时又具有了与后世明显不同的特点。它的典制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论述。(1)西周的分封制相当发达,是西周的重要政治制度,也是西周历史上的一个显著的特点。西周的分封制被称为“封建” ,即分邦建国的意思。周灭商以后,为了有效地统治被征服的地区,大规模的分封诸侯,派遣王室子弟或其他贵族到各地去建立诸侯国,代表周天子对地方行使统治权,以此来拱卫王室。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缴纳贡物、发兵从征等义务,在自己的国内可以将土地分封给子弟亲属,后者称为卿大夫。分封在商时就已经出现,而周朝的分封更为彻底,它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
19、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的天下共主的地位。另外,从加强中央控制能力和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两方面来看,西周分封制在历史上有着积极的意义。(2)西周的井田制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一种土地制度。井田制最初来源于氏族社会末期到国家产生之初的农村公社的土地制度。井田制度下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劳动者对私田只有占有权、使用权,私田和公田一样为国家所有。劳动者占有使用公田是以在公田上无偿劳动为条件的。概括地说,井田制的实质就是农村公社土地所有制。由于生产力低下成员需要共耕公田,耕种私田时也要经常协作,产品也要互相调剂,这也就是井田制产生的历史背景。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家庭独
20、立,社会分化进一步加强,井田制的消亡也就成为历史地必然。秦汉以下,许多政治家为了解决贫富悬殊带来的社会矛盾,往往乞灵于“复井田 ”,不少王朝的土地制度也的确受到了井田制的若干影响。然而,真正的井田制最终仍只是无法实现的空中楼阁。(3)宗法制是古代贵族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统辖管理的制度,从而也成为统治者维护社会和统治秩序的一种重要手段。它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在商朝后期就已经存在,到西周变得更为典型和系统。宗法关系的基本内容,实质上是大宗或小宗依据自己的特殊身份,对不同范围内、包括直系与旁系亲属族人的统辖管理。从宏观上看,宗法制可以视为氏族制度在进入国家阶段以后的残余,经过加工改造之后,
21、成为维系国家统治的重要工具。到春秋时期,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复杂化,严格意义上的宗法制逐渐难以维持,至战国最终瓦解。尽管宗法制度已经崩溃,但宗法观念对后世的思想影响是非常深远的。(4)礼乐文化也是西周典制的重要内容。在西周,礼的范围包含很广,由社会风俗习惯直到国家关系、军队征伐典章制度等方面,其主要内容主要见于先秦典籍仪礼之中。礼的实施与乐密不可分,各种礼都有为之服务的乐。春秋中期以下,随着社会等级的变动,周代的礼乐文化秩序逐渐瓦解。但是经过儒家孔子的加工、标榜,很多具体内容在后世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都曲折的干预了后世的生活。总之,西周的许多制度是在继承夏、商制度因素的基础上,于西周初年基本形
22、成或更加完备。它们到春秋时逐渐瓦解,至战国以后作为制度整体已经消亡。但是,这些典制的一些具体内容仍然长期在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作用。【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西周的典章制度。这是本章内容的核心部分,基本上每年考研都会涉及,尤其是在研究生出题形式改革之后。西周的制度还有其他内容,考生也应该注意到,比如国野制等。另外,答题时一定要注意到制度本身的前后相继和变化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25 【正确答案】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早在几千年前这种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1)早在传说时代,在距今四五千年以前,各民族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当时,在中原黄河流域,主要有夏族;在东部的淮
23、河流域和泰山之间,有东夷;在南方的黄河流域,有三苗;在西北地区的黄河和湟水之间,有羌族;在北方的蒙古高原,有荤鬻。夏族与周围各族都有交往联系。(2)夏、商、周三族都是很古老的民族。夏、商先祖可以追溯到史前,周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夏代。夏、商、周三族先后兴起,相继建立了夏朝、商朝、周朝。三代中每个朝代统治时期,未取得共主地位的部族在生存发展,已失掉共主地位的部族也没有被消灭。后一个朝代比前一个朝代疆域更大,将前一个朝代的疆土、人民包括进去。三代 1000 多年的历史上,夏、商、周三族之间的关系,有联合和归附,又有冲突和征服。西周建国后,夏、商二族都成为周朝的诸侯。联合和归附促进了融合,冲突和征服最
24、后也导致了融合。商灭夏后,夏、商二族发生了融合;周灭商后,夏、商、周三族进一步融合。融合的结果,于西周末期夏、商、周三代华夏族形成过程中,华夏族和四夷都是混合发展的产物。在混合发展的过程中,华夏与四夷发生过一系列冲突,但更多的是共处交往和互相吸取,剧烈冲突以至征服统治对民族融合起了催化作用。(3)到了秦汉时期,华夏族吸收了更多其他民族的成分,形成了汉族。【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华夏族的形成过程。民族融合一直是出题的重点,而此题的考查就已经涵盖了中国上古史的民族融合问题,如果再联系后来的民族融合,就是一个比较大的综合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26 【正确答案】 周公姓姬,名
25、旦,西周政治家。周武王之弟,亦称叔旦。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周武王灭商后数年即卒,太子继位,是为成王。此时周朝新建,统治尚未完全稳定,成王年幼不能主持大局,故由周公辅政。管叔、蔡叔对此不满,联合武庚谋叛周室。周公“内弭父兄,外抚诸侯”,稳定内部后,率军东征,经过三年苦战,平定叛乱。此次东征打败了商的残余势力,史家或将其形容为第二次灭商,其作战之艰苦大大超出武王第一次灭商,周对东方的统治也由此真正奠定。在周公的主持下,周王朝又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巩固胜利成果的重要措施:(1)周公主持建东都于洛邑,定名成周,将参与叛乱的商朝遗民迁徙到成周附近,加以严密监视,逐渐消化了这
26、支反抗势力。此后西周两都并存,成周成为周朝在关东的统治中心,既能控驭东方诸侯,又充当宗周门户,拱卫王室。(2)大规模的分封是在周公东征以后进行的,即分封土地,建立国家之意。仅在周公摄政期间就分封了 71 国,大部分是同姓子弟。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3)从政治、文化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典制,其核心内容是一套严格贯彻宗法等级制、分别亲疏贵贱上下的礼仪体系,又配有相应的乐舞,周公就是在这一发展、完善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对后世产生了久远的影响。周公摄政 7 年,然后归政于成王。周公虽不在周朝历代国君之列,但他巩固周室统一、奠定周朝制度的业绩,使其在周朝历史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超越了所有的周朝国王。他也成为后世儒家着力渲染、崇拜的“圣人” 之一。【试题解析】 本题是对重要人物的考查。分析、比较、评价比较重要的历史人物是大纲要求的考查目标之一,所以考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周公是商周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之一。【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