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17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847636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1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1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1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1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1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 1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以下不属于清代八旗的是( )。(A)满洲八旗(B)藏军八旗(C)蒙古八旗(D)汉军八旗2 以下文字狱发生于康熙年间的是( )。(A)吕留良案(B)胡中藻案(C)徐骏案(D)明史案3 下列不属于清初“ 三藩”的是( )。(A)平西王吴三桂(B)定南王孔有德(C)靖南王耿精忠(D)平南王尚可喜4 对清朝平定“ 三藩叛乱”的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A)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避免了一次大的分裂(B)加强了中央对于西南边疆

2、地区的控制(C)激化了满汉民族关系(D)有利于国内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5 吴三桂在云南可以自选官吏,被称为( )。(A)王选(B)藩选(C)西选(D)吴选6 下列人物与康熙年间收复台湾无关的是( )。(A)赵良栋(B)郑克爽(C)姚启圣(D)施琅7 1662 年,荷兰殖民长官( )被迫在投降书上签字,终于结束了荷兰侵略者在台湾38 年的殖民统治。(A)查理(B)揆一(C)爱德华(D)彼得8 下列事件发生在顺治年间的是( )。(A)设置驻藏大臣(B)册封五世班禅(C)土尔扈特回归(D)册封五世达赖9 在清军人关以前就已经归属清朝版图的是( )。(A)漠北蒙古(B)漠南蒙古(C)漠西蒙

3、古(D)土尔扈特10 下列不属于清代漠西厄鲁特蒙古的是( )。(A)土尔扈特部(B)喀尔喀部(C)杜尔伯特部(D)准噶尔部11 康熙年间,在西北叛乱的蒙古领袖噶尔丹是( )的首领。(A)土尔扈特部(B)喀尔喀部(C)杜尔伯特部(D)准噶尔部12 率领土尔扈特部历经千辛万苦回归祖国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A)车臣汗(B)达瓦齐(C)渥巴锡(D)土谢图13 驻藏大臣设置于( ) 时期。(A)顺治(B)康熙(C)雍正(D)乾隆14 清朝对西藏的管辖与元朝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A)任用藏人管理(B)利用宗教管理(C)设置助藏大臣(D)划为省级辖区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

4、共 80 分。15 军机处16 明发、寄信17 理藩院18 内务府19 京察、大计20 八旗21 绿营兵22 博学鸿儒科23 文字狱24 三藩之乱25 西选26 九白之贡27 乌兰布通之战28 准噶尔部叛乱三、论述题29 谈谈清代实行“ 地丁银 ”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并分析它与 “一条鞭法”的关系。30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给明清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 1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

5、)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3 【正确答案】

6、C【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5 【正确答案】 官署名。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雍正七年(1729),因与准噶尔部作战,为了紧急处理西北军务,设军机房,挑选内阁中谨慎可靠的中书办理机密事务,1732 年,又改称军机处。乾隆以后,成为定制,并渐渐成为最高中枢机构。军机处的中枢地位和作用超过了内阁,但始终不是一个独立的、正式的衙门。军机处设军机大臣,大臣无定员,由皇帝从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中特简任用。军机处设军机章京,满汉两班,各八人,轮流担任缮写诏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

7、等具体工作。又有军机行走,人值办事。军机处自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形同虚设,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皇帝通过军机处把机密谕旨直接寄给地方督抚,称为“廷寄” 。各地督抚也将重大问题径寄军机处交皇帝审批,称为奏折。【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6 【正确答案】 明发和寄信是上谕的两种形式。有关巡幸、上陵、经筵、蠲赈和京官、外官的黜陟等须晓谕中外之事的上谕,由军机处交与内阁,下达有关部、科,称为“明发”。有关告诫臣工、指授方略、调查政事等事物须直接与官员对话的上谕,由军机处密封后交与兵部用马递送,根据紧急程度分为不同的传递时限,称称为“寄信”。【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7 【正确

8、答案】 理藩院是清代设置的专门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机关,其体制同于六部,地位列于工部之后,职官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都由满洲、蒙古人担任,汉人不得染指。理藩院的职务是掌管内外蒙古及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区的蒙、回、藏族事务。此外,理藩院也掌管一部分外交事务。如对俄外交。【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8 【正确答案】 内务府是清朝特设的专管宫廷皇室事务的机构。长官称总管大臣,由满族王公大臣担任。内务府的雏形出现于努尔哈赤时代,清军人关后,逐渐由服务于地方性旗主的机构转变成服务于一国之主的庞大宫廷事务机构。康熙帝亲政之后,吸收了原宦官衙门分司理事的原则,将所使用的内监人内务府三旗的诸

9、内管领的控制之下,达到了防范太监期权乱政的目的。【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9 【正确答案】 京察和大计是清代对文职官员的考核制度,其中对京官的考察叫京察,由吏部考功清吏司主持;对外官的考察叫大计。京察和大计皆三年一举:京察于子、卯、午、酉年举行,大计以寅、巳、申、亥年举行。京察的考察内容分为四个方面,即“ 四格” :守、才、政、年。合格以上的考核结果分称职、勤职和供职三等。品秩高的京官的称职名额占合格总数的七分之一,品秩低的京官的称职名额占合格中人数的八分之一。三等之外者为不合格。大计的考察内容也分为守、政、才、年“四格 ”。由藩、臬、府、县层层考察属吏的表现,最后上报督、抚。督、抚经

10、核定后注考,上报吏部。【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0 【正确答案】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的过程中把牛录组织扩大化创立了八旗制度。努尔哈赤令 300 人为一牛录,五个牛录为一甲喇,五个甲喇为一固山,设一个固山额真统辖。一个固山即一旗,共有八旗,每旗 7500 人,八旗各有其主,由努尔哈赤的亲近子侄担任。努尔哈赤是八旗旗主之上的最高君长,拥有全部军政大权,决定着对外征伐、对内统治的一切事务。八旗组织就是女真族最初的国家政权构成形式,既是政治组织,也是军事组织。各部族人户都要被编进牛录,而且兵民不分,平时耕猎为民,战时披甲当兵。后来,八旗制度进一步发展。发展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共 2

11、4 旗。每旗设置都统,由中央都统衙门掌握,地方督抚无权征调。八旗军分为守卫京师的“禁卫兵”( 京营兵) 和驻防各地韵“驻防兵”,人数大约各占一半。“ 禁卫兵” 的主要任务是保卫皇帝和拱卫京师,“驻防兵”主要任务是防御镇压民间反抗。【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1 【正确答案】 绿营兵是清军人关后,收编和新招的汉人部队,因为他们用绿色军旗,故称绿旗兵或绿营兵。他们的任务是配合八旗兵拱卫京师和驻防各地。在京师者为巡捕营,隶属步军统领。在各省者,有都、抚、提、镇诸标,分别由总督、巡抚、提督、总兵等所统辖(抚、提、镇诸标皆受总督节制)。标下设协,由副将统领。协下设营,每营 500 人,由参将、游击

12、、都司、守备统领。另外,还有军标(设在四川、新疆,由将军统辖)、河标(河道总督统辖)、漕标(漕运总督统辖)等。八旗兵和绿营兵交错分布,既便于防御和镇压人民的反抗,又便于八旗兵监控绿营兵。【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2 【正确答案】 是清朝康熙帝时为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特设的,目的是把汉族知识分子吸收到政权中来。博学鸿儒科的设立给汉族知识分子中所谓的“名士” 以更大的优惠,一经录取,俱授以翰林院的官职。【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3 【正确答案】 文字狱是清朝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而对不利于他们统治的言行进行严厉钳制的措施。主要发生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主要的文字狱有:康熙帝时的“庄氏明

13、史案” 、雍正帝时的吕留良狱、徐骏狱案。乾隆时,文网更加严密,还借四库全书的编修,对明、清之际所形成的被认为具有违碍内容的大量书籍,或全毁,或抽毁,进行摧残和洗劫。清代的文字狱是清朝文化专制和民族统治的产物。其根本目的是要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树立起封建君主和满族贵族统治的绝对权威。这种文字狱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社会后果,给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带来了消极的影响。【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4 【正确答案】 清初,明朝降将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镇守云南,耿精忠被封为靖南王镇守福建,尚之信被封为平南王镇守广东,史称“三藩” 。三藩拥有强大的武装,给清政府造成极大的威胁。为了限制和削弱三藩的势力,康熙

14、帝借尚可喜求归老辽东之机,于 1673 年下令“撤藩” 。同年十一月,吴三桂在云南发动叛乱,接着尚之信和耿忠起兵响应,广西、四川、湖南的一些督抚也加入了叛乱阵营,史称“三藩之乱”。康熙帝经过 8 年的斗争,终于平定了三藩之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5 【正确答案】 镇守云南、开府昆明的平西王吴三桂大肆招揽四方宾客、诸将子弟,对新莅任、有才望的地方官员也网络其藩下;拉拢京朝官和各省将吏用作自己的耳目和帮手;对所辖文、武官员,选用自擅,当时称为“西选” 。【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6 【正确答案】 清朝漠北喀而喀蒙古的车臣、土谢图

15、和扎萨克图三部领主,从崇德三年(1638) 起,每年向太宗皇太极献白驼一、白马八、称作“九白之贡” 。【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7 【正确答案】 康熙二十九年(1690),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借沙俄侵略分子的援助,举兵叛乱。康熙任命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率清军主力出古北口;任命常宁为安北大将军,率军出喜峰口。康熙亲率御林军,坐镇波罗和屯(今隆化县城)指挥战斗。总揽战局。七月二十九日,噶尔丹沿萨里克河南下,在乌兰布通设驼城等待决战。八月一日,清军同时从 12 座连营和练兵台向乌兰布通进发,逼近驼城。噶尔丹令叛军抗击清军。清军分左、右两翼向叛军包围,叛军主力几尽。八月四日,噶尔丹假意派人到

16、清军营帐求和,使清军放松警惕,趁谈判之机率残部突围,逃回到科布多。乌兰布通之战,清军大胜,噶尔丹主力被消灭大半,曾被其征服的回部、青海、哈萨克各部纷纷投向清军。此役使噶尔丹势孤力单,无力起事,蒙古全境出现了平静局面。【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8 【正确答案】 准噶尔部地处伊犁一带,是蒙古之一部。康熙年间,其领主噶尔丹势力日益强大,并在沙俄支持下,自称可汗,向东进攻漠北蒙古。漠北蒙古率众归附,噶尔丹又进兵漠南蒙古,打到离北京 700 里的乌兰布通。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康熙帝先后三次亲征,噶尔丹大败饮药自尽。雍正、乾隆年间,清政府又多次与准噶尔部交兵,直到 1759 年,清廷才最终将准噶尔部

17、的反叛势力彻底消灭,实现了西北边疆局势的稳定。【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三、论述题29 【正确答案】 (1)清代实行“ 地丁银”的背景:官绅地主的隐匿和流民的增多,地亩、人丁数字总是难以查清;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剧烈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丁税更成为下层民众的沉重负担,从而不断引起逃亡或反抗;地方官吏害怕朝廷严加催逼而往往多留少报,致使清政府感到丁额不足,丁银征收尤为困难。(2)清代实行 “地丁银”的内容:清政府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宣布以康熙五十年的全国丁银额为准,以后的额外增丁,不再征收丁银,从而把丁银额固定下来。称作“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这是徭役制度非常重要的改革步骤和成果。丁

18、银的固定虽然是对既定承担者意味着役的存在,但对后来者而言实际上则是役的取消。固定下来的丁银部分和田赋银分开征收,比张居正赋役改革中丁、赋合并征收的做法还后退了一步,但从本质上来看,丁银额的固定已使改革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肯定了一部分人免除差役的法权。这种改革之后,其原先的弱点仍然存在,即是固定额的丁银还要由户承担,与赋税分开征收。到雍正时,清政府逐渐采取彻底的“摊丁入亩” 的征收丁银的办法,也称地丁合一,即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税银,而是把固定下来的康熙五十年的丁银即人丁 2462 万、丁银 335 万余两,以与具体丁户相脱离的方式全部摊人田赋银中征收,称为“地丁制”。同时,将地丁之

19、外的匠班银、市丁银等其他赋役也合并在田赋中征收。这也可以说是对张居正改革中将非定额的丁银不同比例地摊入田赋银的做法的进一步发展。从此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人为科征根据的丁役制基本上被废除,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愈益松弛化。摊丁入亩在康熙末年率先在广东、四川实行,到雍正元年,宣布将此制推行全国。知道 1777 年,贵州省最后完成为止,前后经历了半个世纪,终于完成了中国赋役史上的又一次大的改戟(3)摊丁入亩的意义:摊丁入亩,是我国封建赋役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从唐朝的两税法到明朝的一条鞭法,实行的仍然是人口、土地并征的二元税制。而摊丁入亩将固定的丁银全数摊入田亩,并随之取消了人丁税,使历来的二元

20、税制变成单一的土地税制。这一变化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摊丁入亩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摊丁入亩后,农民获得了一定的人身自由,人口的区域间流动加快,促进了经济落后地区的开发,密切了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摊丁入亩后,班匠银和市丁银也摊入了田亩,无地的工商业者不再有丁银负担,这对工商业的繁荣有好处。为资本主义的萌芽准备了条件。摊丁入亩实行之后,破产的农民从农村中游离出来,进入城镇或矿山,成为出卖劳动力的雇工,也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准备了条件。摊丁入亩,使人口统计摆脱了同赋役制度的联系,这有利于人口统计和人口的增长。(4)“地丁银”与

21、“一条鞭法”的关系:在赋税史上, “地丁银 ”是对张居正“一条鞭法” 中将非定额的丁银不同比例地摊人田赋银的做法的进一步发展。摊丁入亩之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人为科征根据的丁役制基本上被废除,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愈益松弛化。地丁制将固定的丁银全数摊人田亩,取消了人丁税,使历来实行的二元税制变成单一的土地税制。一条鞭法将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合并在一起折银征收,地丁制将丁银纳入田亩,按田亩征收,更进一步简化了纳税的程序。【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30 【正确答案】 明代资本主义萌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明代中期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有了明显的发展,从而推动

22、了社会分工的扩大,促进了商品货币经济的繁荣,许多农产品商品化。例如棉花、生丝、烟草和粮食等大量投入市场,成为交换的商品。在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线出现了出现了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市,丝绸业发达的苏州、杭州,工商业繁荣的南京、无锡,棉织业中心松江,制瓷中心景德镇,茶叶的著名城市成都,著名的木材市场武昌和重庆,食盐集散地扬州,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广州、宁波、泉州、漳州和福州。北方除北京之外,还有天津、德州、临清、济宁和怀安等。大量商业性城市的出现,是明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重要表现。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大量贸易的需要,到明朝后期,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明朝中后期,手工业生产高度发展,出现了手工工

23、场。在商品经济比较繁荣的江南一些地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稀疏出现。江南苏州、湖州和杭州一带是明代的纺织业中心,有官办的织染局,同时各地又有大量从事纺织业的民间机户存在。在经营过程中,民间机户不断受到两极分化,经营不善的破产,失去生产资料的小生产者依靠纺织丝绸的技术为经营有方的“机户” 所雇佣。机户占有生产资料,剥削机工的剩余劳动,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靠出卖劳动力为生,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明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不仅是脆弱的,带有明显的封建烙印;而且是稀疏的,只发生在个别地区的少数手工行业。纺织业雇佣工人也没有完全和土地分离,摆脱农业生

24、产,更不能摆脱行会的控制。清代资本主义萌芽与明代比较起来,具有以下特点:手工业部门增多,手工工场的规模也扩大,分工比较精细,并且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清代苏州纺织业、云南的铜矿等比明代规模有所扩大;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更加精细。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出现了许多大包买商人。大包买商主要出现在松江地区,他们掌握着大量的资本、原料和织机。他们他织机和原料交给许多小机户,小机户在自己家里为大商人纺织丝绸,计匹领取工资。大包买商把资本投入到纺织业生产的过程,就是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化的过程,他们同机户一样,是早期的资本家。在农业中,农产品商品化的情况日益发展。江苏种棉,广东种植甘蔗、浙江、福建、安徽

25、生产茶叶,较明代都有了明显的区域性分工。这些经济作物区出现了雇工经营的现象。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十分幼弱,在整个明清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在封建剥削之下,农民极其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封建地租繁重,地主和商人剥削来的钱财,往往用来购买土地,影响着手工业扩大再生产;政府禁止海外贸易,在国内设立许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政府严格控制手工业的生产规模。虽然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幼弱,发展也非常缓慢,但它的社会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资本主义萌芽是封建社会出现的新的经济因素,它的出现标志着封建制度开始衰落。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转变,重商思想普遍出现,市民和手工业者的反抗斗争不断爆发。【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