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847729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学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中先后出现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关于这三个体系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在战争结束以后建立起来的(B)都重新划分了国际关系格局(C)都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D)都没有任何进步作用2 决定世界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性会议的召开(B)国际性组织的成立(C)世界各种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D)反法西斯战争3 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铁幕”演说马

2、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A)(B) (C) (D)4 “冷战”局面的形成是由于 ( )美国试图称霸世界苏联政治军事力量增强欧亚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美苏展开核军备竞赛(A)(B) (C) (D)5 杜鲁门说:“ 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这意味着( )(A)美国要征服全世界(B)美国要充当世界警察(C)美国要维护世界和平(D)美国要与苏联争夺霸权6 促使美苏争霸攻守态势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与中国的关系如何(B)第三世界的兴起(C)国家领导集团的决策能力(D)本国的经济军事实力7 20 世纪 70 年代美苏

3、在战略核武器问题上达成协议,这说明( )美国拥有战略优势美国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苏美在战略核武器上的竞争重点发生转移苏联经济已不堪军备竞赛的重负(A)(B) (C) (D)8 英国在准备撤出印度时采取的策略是( )(A)以不脱离联邦为前提(B)以继续驻军为前提(C)制造其内部矛盾和纷争(D)继续控制印度经济9 与以前相比,二战后民族主义实践的最大不同点是( )(A)和平建国成为主流(B)欧美大国主动放弃殖民统治(C)瓦解了全球殖民体系(D)发挥了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10 二战后初期,美国倡导成立“关贸总协定” 的主要目的是 ( )(A)扶植欧洲经济恢复(B)凭借经济实力控制更广阔的世界市场

4、(C)促进全球经济发展(D)借此遏制社会主义国家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1 联合国12 杜鲁门主义13 “第四点计划 ”14 华沙条约15 冷战16 纳赛尔17 非洲独立年18 不结盟运动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18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国际联盟之宗旨为: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国际联盟盟约材料二从 1934 年开始,意大利军队不断在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边境挑衅,导致流血冲突。1935 年 1 月 3

5、 日,埃塞俄比亚向国际联盟理事会提出控诉。10 月 7 日,国联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10 月 19 日宣布对意大利进行经济和财政制裁。制裁的物品中没有包括石油。墨索里尼对希特勒说:“如果国际联盟把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方面,那我一周后只好退出埃塞俄比亚。”马世力世界史纲材料三联合国之原旨为: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联合国宪章请回答:19 建立国际联盟的构想是哪位政治家在哪份文件中提出的?依据材料一,指出国际联盟的建立反映了当时世界各国怎样的愿望?2

6、0 材料二中,国际联盟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没有包括石油,其隐含的原因是什么?这造成了怎样的后果?21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联合国宗旨与国际联盟宗旨的不同之处,以及它反映了世界怎样的一种趋势?四、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22 比较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异同。23 分析冷战政策产生的原因。24 简述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并分析其影响与教训。历史学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

7、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三大体系在客观上都曾经起过积极作用。因此 D 项明显失之偏颇。【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世界各种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会导致原有的制衡因素变化,世界格局也会发生变化。【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三者中,最早,1947 年; 比 晚半个月;最晚,1949 年。【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欧亚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和美苏展开核军备竞赛都是在“冷战”局面形成以后,明显被排除。【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

8、题考查材料理解能力,杜鲁门的话充分表明了美国力图充当世界警察、称霸世界的企图。【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经济军事实力对比直接决定美苏争霸过程中双方攻守态势的变化。【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美苏在战略核武器问题上达成协议,说明了双方的战略核力量大体平衡,因而项不正确,苏联经济已不堪军备竞赛的重负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英国不甘心就这样撤出印度,他采取了印巴分治,制造内部矛盾的策略。【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

9、局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选项 A、B 明显不正确。选项 C 只能说是二战后民族主义实践的结果,不能和以前相比较。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C 明显不正确。D 选项,“关贸总协定”成立时,社会主义还没有联合起来,只能说是遏制苏联。【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1 【正确答案】 二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1945 年春天,中、美、英、苏等 50 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开会,筹划建立联合国。10 月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成立,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10、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等六个机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几十年来,联合国历经国际风云变幻,在曲折的道路上成长壮大,为人类的和平与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它在实现全球非殖民化、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联合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最重要的国际组织,其国际集体安全机制的功能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12 【正确答案】 被认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 年 3 月 12 日,杜鲁门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宣读了一份特别咨文,他认为,在世界上任何地区发生社会主义革命

11、,都会威胁到美国的安全。美国要担当“世界警察” 的责任。杜鲁门主义出笼。它是美国遏制苏联、控制“ 中间地带 ”、称霸世界的战略原则,是美国公开推行对苏 “冷战”的重要步骤,是美苏战时同盟正式破裂,美、苏“冷战” 全面展开的标志。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全球战略性质的国家安全战略。【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13 【正确答案】 也称“ 技术援助落后地区计划 ”,这是一项利用美国先进的科学和发达的工业来改进和发展不发达地区的新计划,1949 年 1 月杜鲁门在就职演说中提出。从 1951 年至 1953 年,美国对亚非拉国家拨出约三亿美元的拨款。它将美国的援助范围扩充到发展中国

12、家,实质是加强对外经济扩张,遏制共产主义,控制不发达国家的受援国,同时为美国赢得了对中东地区的石油独霸权。“第四点计划” 强化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领袖地位,拓展了美国在第三世界的势力范围,为本国的垄断资本带来滚滚红利。美国穿着自由与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外衣,打着经济技术援助的旗号,实现了新殖民扩张,这对战后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14 【正确答案】 1955 年 5 月 14 日,苏联与东欧七国针对美、英、法决定吸收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一事,在华沙签订了友好互助合作条约,同年 6 月条约生效时正式成立了军事政治同盟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总

13、部设在莫斯科。“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是社会主义阵营建立的标志。条约规定:“ 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给予援助。”1991 年 7 月 1 日,华沙条约缔约国在布拉格举行会议,华沙条约正式解体。【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15 【正确答案】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的成员国)之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这场全面的“东方对西方 ”的战争并未真正爆发,两方都尽力避免发生一场全面的“热”战。双方实际上只是在经济、哲学、文化、社会和政治

14、立场方面产生严重对立。冷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开始,直到 90 年代初苏联解体为止。德国可以算是冷战中最主要的争端焦点,特别是柏林。“冷战” 政策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统治集团,遏制、破坏社会主义,镇压人民革命的一种重要手段。【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16 【正确答案】 埃及总统。秘密革命团体“自由军官组织” 创建者之一,目的是赶走英国人,废黜君主制。1952 年 7 月自由军官发动一场不流血的政变,推翻帝制,成立埃及共和国。1956 年纳赛尔当选总统。7 月宣布苏伊士运河国有化。在职期间,苏联援建的阿斯旺高水坝于 1968 年开始发电;现代化生活开始进入农村;工业化速度加快;进行

15、了土地改革,限制个人占有土地数量;反对贪污腐化收到部分成效;使妇女享有更多权利;培育埃及新人以替代西方人员。在外交方面他和铁托、尼赫鲁一起提倡不结盟。【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17 【正确答案】 二战结束后,非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兴起,许多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尤其是在 1960 年,独立的国家最多,被称为“非洲独立年”,这一年非洲有 17 个国家获得独立,这样,到 1960 年,非洲的独立国家就达到 26 个,其面积约占非洲总面积的 23,人口约占非洲总人口的 34。【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18 【正确答案】 是一个拥有 115 个成员国的松散的

16、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联合国中三分之二的会员是该组织的成员国,全球人口的 55也生活在不结盟运动国家。不结盟运动定期举行首脑会议。“不结盟” 一词最早可追溯到 1954 年印度总理尼赫鲁在斯里兰卡发表的一场演说中。尼赫鲁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基础。之后在 1955 年举行的万隆会议上,与会的 29 个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向世界表明自己不愿意卷入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冷战,而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主、消除贫穷和发展经济作为自己的目标。万隆会议是不结盟运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

17、世界格局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19 【正确答案】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中提出了这一构想。反映了当时世界各国追求和平(合作) 的愿望。【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20 【正确答案】 国际联盟受到英法等大国的操纵,成为其推行绥靖政策的工具。英法等大国希望通过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换得意大利的稳定与整个欧洲的安全。导致埃塞俄比亚被意大利吞并。【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21 【正确答案】 联合国的宗旨还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等国际问题,即发展问题。而国联仅仅是政治契约的组合,并被

18、大国所利用。反映了二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四、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22 【正确答案】 (1)相似之处: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是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和新秩序。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瓜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内容体现了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是大国间军事、经济实力均势和相互妥协的产物。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破坏。(2)不同点:扮演的主角有变化。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英法在欧洲、美日在远东太

19、平洋地区。雅尔塔体系则是美苏在全球各地。前者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而后者则是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前者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随德国等的崛起而破产;而后者则是两个战胜国的妥协。体系的性质不同。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本质是帝国主义之间的争夺。雅尔塔体系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的多重性质。前者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而后者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前者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后者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23 【正确答案】 冷战政策是指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

20、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杜鲁门主义的提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等都是冷战的表现。产生原因:冷战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是两种社会制度尖锐对立的表现。(1)二战后,共产主义运动在欧洲蓬勃开展;东欧诞生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它们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有些国家发生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希腊);有些国家的共产党力量发展很快(意大利、法国等)。(2)西方感到,这是共产主义扩张的反映,威胁了资本主义制度,它希望东欧仍“保持战前的社会结构 ”,即幻想在东欧重建亲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冷战”就是从这里开始的。(3)冷战并不单纯是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21、_的对立,因为即使没有上述原因,对峙也不能避免。从国家安全角度看,苏联希望自己的西邻是同它友好合作的国家,而西方也绝不会因为东方是一个彼得大帝的俄国而不是社会主义的苏联,就会放弃同它的争夺。这样,东欧就成为双方必争的地区,也就是说,东、西方对峙之势是不可避免的。(4)总之,战后初期的 “冷战”既包含有社会制度对立的因素,也有东、西方进行争夺的因素。不过,“ 冷战 ”初期占突出地位的是社会制度的矛盾。美国的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就具有特别浓厚的反共产主义色彩。另外,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沙条约组织,既有联合东欧同美国和西欧抗衡的一面,也有控制东欧的一面。【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

22、局24 【正确答案】 美苏争霸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0 年代中后期到 60 年代初。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1)两国状况:这一阶段苏联的综合国力与美国还有明显的差距,特别是在军事实力上。因此苏联还不足以对美国的霸主地位形成真正的撼动,因此当时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追求的缓和冷战开始以来僵硬的美苏关系,希望实现“美苏合作” ,共同主宰世界,同时又有一些有挑战性的举措对外扩张。(2)缓和方面: 1955 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解决了二次大战的一大遗留问题。同年,苏联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1959 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美苏首脑戴维营会议是苏联推行美苏合作外交战略

23、的重大行动,美国实际上承认苏联是超级大国这一事实。(3)紧张方面: 1961 年苏联修筑“ 柏林墙”,封锁了东西柏林边界,使美苏关系更加紧张。1962 年古巴导弹危机,表明苏联开始走上同美国进行全球争夺的道路,同时也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然在美国方面。(4)这一时期,苏联还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中国,使得中苏关系恶化。第二阶段:从 60 年代中期到 80 年代初,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苏联强势扩张,美国则处于战略守势。(1)苏联状况: 1964 年勃列日涅夫上台至 70 年代,苏联的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大为缩短,1975 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上升,相当于美国的 80。苏联在军备方面赶上了美国,苏

24、联的战略导弹至 1975 年已达 2402 枚,超过美国 40,1979 年苏联在战略核力量上的开支几乎为美国的 3 倍。苏联大力增强常规军事力量。这一时期苏联推行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2)美国状况: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趋于缓慢,侵越战争受到严重挫折,军事力量被苏联赶上,美国在美苏争霸中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霸主地位被严重动摇,不得不采取相对保守的战略,响应苏联提出的缓和政策,试图通过外交手段遏止苏联扩张和维护自身地位。1969 年后的尼克松主义,调整全球军事部署,收缩亚洲兵力,1973 年从越南撤军,1979 年同中国建交。(3)争霸表现: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美苏

25、在欧洲都集结了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的僵持状态。苏联一方面对欧洲以“缓和” 战略麻痹西方,另一方面,加紧在欧洲以外的地区扩张。1979 年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4)在这一阶段双方关系曾经有一段缓和时期,大体是从 60 年代末到 70 年代中期,主要标志是两国领导人的频繁互访和签署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条约。苏联的扩张到 1979 年入侵阿富汗达到顶峰,随后就有了衰退的迹象,而随着里根的上台,关国也开始扭转战略被动局面,争霸格局再次面临改变。第三阶段:80 年代中期到苏联解体,开始的标志是戈尔巴乔夫上台。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美国重新获得优势,而苏联则是全面收缩。(1)美国状况:

26、1981 年,里根出任美国总统以后,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遏制苏联在全球的扩张势力。有效复兴了美国的经济,以此为基础扭转争霸中被动防守的不利局面,以军事实力扩张为手段,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根本重新获得战略优势。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 计划,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从而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在争夺第三世界方面,美国立足于在军事上打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打击亲苏政权。(2)苏联状况: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缓慢,出现严重困难,甚至停滞,特别是入侵阿富汗带来了极为沉重的军事、经济和外交负担,无法继续支撑争霸战略,在与美国的争霸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1985 年戈尔巴乔夫上台

27、执政后,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作法,转为裁减军备,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最终由于改革失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美苏冷战争霸的局面结束。影响:美苏争霸从根本上来说是两国综合国力之间的综合较量,在前阶段军事实力是最主要的参考指标,而往后经济实力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1)两国为了争夺军事上的优势都把大量国家资源投入军备竞赛,对经济发展造成了长远的损害。美国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60 年代末开始的经济危机和 70 年的滞胀,而苏联的影响则更大,由于经济长期畸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无法得到应有的提高,国内矛盾不断激化,成为最终导致国家解体的最主要原因之一。(2)同时由于两个超级大国的对峙,世界长期处于核阴影的笼罩之下,就是所谓的冷和平,国际形势长期紧张。教训:美苏争霸的历史教训是相当深刻的。(1)各个国家,尤其大国应该放弃争夺世界霸权,相互携手合作,维护世界的和平和稳定。(2)各个国家都应该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制订外交政策,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给予坚决抵制。(3)各国应该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将主要精力和资源用于经济发展和建设,提高以经济和教育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ITU-T T 102 FRENCH-1993 SYNTAX-BASED VIDEOTEX END-TO-END PROTOCOLS FOR THE CIRCUIT MODE ISDN《用于电路模式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基于句法的可视图文端对端协议 信息通讯业务终端设备及信息通讯业务的协议 8号研究组 9pp》.pdf ITU-T T 102 FRENCH-1993 SYNTAX-BASED VIDEOTEX END-TO-END PROTOCOLS FOR THE CIRCUIT MODE ISDN《用于电路模式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基于句法的可视图文端对端协议 信息通讯业务终端设备及信息通讯业务的协议 8号研究组 9pp》.pdf
  • ITU-T T 102 SPANISH-1993 SYNTAX-BASED VIDEOTEX END-TO-END PROTOCOLS FOR THE CIRCUIT MODE ISDN《用于电路模式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基于句法的可视图文端对端协议 信息通讯业务终端设备及信息通讯业务的协议 8号研究组 9pp》.pdf ITU-T T 102 SPANISH-1993 SYNTAX-BASED VIDEOTEX END-TO-END PROTOCOLS FOR THE CIRCUIT MODE ISDN《用于电路模式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基于句法的可视图文端对端协议 信息通讯业务终端设备及信息通讯业务的协议 8号研究组 9pp》.pdf
  • ITU-T T 102-1993 Syntax-Based Videotex End-to-End Protocols for the Circuit Mode ISDN - Telematic Services Terminal Equipments and Protocols for Telematic Services (Study Group VII.pdf ITU-T T 102-1993 Syntax-Based Videotex End-to-End Protocols for the Circuit Mode ISDN - Telematic Services Terminal Equipments and Protocols for Telematic Services (Study Group VII.pdf
  • ITU-T T 103 FRENCH-1993 SYNTAX-BASED VIDEOTEX END-TO-END PROTOCOLS FOR THE PACKET MODE ISDN《基于句法的可视图文包模式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端对端协议 信息通讯业务 信息通讯业务的终端设备和协议 8号研究组 68pp》.pdf ITU-T T 103 FRENCH-1993 SYNTAX-BASED VIDEOTEX END-TO-END PROTOCOLS FOR THE PACKET MODE ISDN《基于句法的可视图文包模式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端对端协议 信息通讯业务 信息通讯业务的终端设备和协议 8号研究组 68pp》.pdf
  • ITU-T T 103 SPANISH-1993 SYNTAX-BASED VIDEOTEX END-TO-END PROTOCOLS FOR THE PACKET MODE ISDN《基于句法的可视图文包模式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端对端协议 信息通讯业务 信息通讯业务的终端设备和协议 8号研究组 68pp》.pdf ITU-T T 103 SPANISH-1993 SYNTAX-BASED VIDEOTEX END-TO-END PROTOCOLS FOR THE PACKET MODE ISDN《基于句法的可视图文包模式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端对端协议 信息通讯业务 信息通讯业务的终端设备和协议 8号研究组 68pp》.pdf
  • ITU-T T 103-1993 Syntax-Based Videotex End-to-End Protocols for the Packet Mode ISDN - Telematic Services Terminal Equipments and Protocols for Telematic Services (Study Group VIII.pdf ITU-T T 103-1993 Syntax-Based Videotex End-to-End Protocols for the Packet Mode ISDN - Telematic Services Terminal Equipments and Protocols for Telematic Services (Study Group VIII.pdf
  • ITU-T T 104 FRENCH-1993 PACKET MODE ACCESS FOR SYNTAX-BASED VIDEOTEX VIA PSTN《基于句法的可视图文通过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的分组模式访问 信息通讯业务终端设备及信息通讯业务的协议(8号研究组) 17pp》.pdf ITU-T T 104 FRENCH-1993 PACKET MODE ACCESS FOR SYNTAX-BASED VIDEOTEX VIA PSTN《基于句法的可视图文通过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的分组模式访问 信息通讯业务终端设备及信息通讯业务的协议(8号研究组) 17pp》.pdf
  • ITU-T T 104 SPANISH-1993 PACKET MODE ACCESS FOR SYNTAX-BASED VIDEOTEX VIA PSTN《基于句法的可视图文通过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的分组模式访问 信息通讯业务终端设备及信息通讯业务的协议(8号研究组) 17pp》.pdf ITU-T T 104 SPANISH-1993 PACKET MODE ACCESS FOR SYNTAX-BASED VIDEOTEX VIA PSTN《基于句法的可视图文通过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的分组模式访问 信息通讯业务终端设备及信息通讯业务的协议(8号研究组) 17pp》.pdf
  • ITU-T T 104-1993 Packet Mode Access for Syntax-Based Videotex Via PSTN - Telematic Services Terminal Equipments and Protocols for Telematic Services (Study Group VIII) 17 pp《基于句法的可.pdf ITU-T T 104-1993 Packet Mode Access for Syntax-Based Videotex Via PSTN - Telematic Services Terminal Equipments and Protocols for Telematic Services (Study Group VIII) 17 pp《基于句法的可.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